《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探究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一、本實驗在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科學課程有責任使小學生獲得有關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這包括瞭解地球的概貌和組成物質以及因地球的運動而引起的各種變化。
讓小學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質的性質,意識到地球物質的價值和保護它們的重要性。
“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這一組實驗是第6課《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中的內容。
其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對比實驗驗證植物的覆蓋、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是影響土壤侵蝕程度的重點因素。
本課的實驗活動有利於學生拓展對侵蝕現象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聯繫起來,把生態環境的保護也聯繫起來。
二、實驗原型及不足之處:《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一課中原實驗不足之處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原實驗中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實驗,操作時是先做對照組再做實驗組。
作為對比實驗來說不能同時進行這樣的對比實驗缺乏科學性。
2、原實驗在操作時至少需要3人同時進行,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都不便於其他同學觀察。
3、原實驗中所需要的泥土較多,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沒有在保護土壤不受侵蝕方面作出榜樣。
4、原實驗器材是用大水槽,需要在水槽底部鑽空,這樣不壞了水槽三、實驗創新與改進之處:1、實驗組和對照組能同時實驗,增強了實驗中的對比性與直觀性。
2、一組實驗由至少3個人操作的簡化為可一人操作,增強了實驗的可操作性。
3、通過改進實驗裝置減少了實驗當中土壤和水的用量,節約資源。
4、改進後的器材由空飲料瓶和裝修後剩餘的木條組成,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實驗器材:1個木質支架、6個透明的空塑膠飲料瓶組成。
五、實驗原理及裝置說明:(及實驗裝置平面圖)在這一課中圍繞“土地被侵蝕的因素”這一問題我們主要要從植物的覆蓋、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這3個方面進行探索其他方面可作為課後拓展。
在課堂上針對這3個方面可以通過3個對比模擬實驗讓學生觀察到現象。
六、實驗過程:實驗一:探索有無植被覆蓋對於土地侵蝕的影響。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案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概念和危害。
2. 引导学生探究土地侵蚀的因素。
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侵蚀的概念、危害及因素。
难点:如何探究土地侵蚀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土地侵蚀的图片、视频等。
2. 实验材料:水土流失实验装置、土壤、水等。
3. 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土地侵蚀的了解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侵蚀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土地侵蚀的概念、危害及因素。
3. 实验:进行水土流失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土地侵蚀的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土地侵蚀的因素。
5. 调查: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土地侵蚀的了解程度。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地侵蚀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
3. 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土地侵蚀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4. 思考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土地侵蚀?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植被覆盖的土地侵蚀情况。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土地侵蚀的防治方法和技术。
3.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和社区居民对土地侵蚀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土地侵蚀的了解程度和态度变化。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和拓展学习能力。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环保部门参与教学活动,介绍土地侵蚀治理的实际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深入探讨土地侵蚀的解决方案。
3. 开展校园绿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参考教案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3.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1.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2.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4.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四、拓展延伸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视频。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上《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方案3:降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雨量大
PPT模板:素材: PPT背景:图表: PPT下载:教程: 资料下载: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教案下载: PPT论坛:.1ppt 语文课件: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历史课件:
水土流失1
雨水冲来泥土
水土流失2
泥土冲入公路
水土流失3
山体滑坡
水土流失4
山体滑坡
水土流失5
侵蚀带来什么灾害?
▪ 山洪暴发时,水流的力量带走了许许多多的石头,
冲走了许多植物。这样的山洪冲下来,冲毁 农田,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 命财产造成损失。
▪ 当然侵蚀也不完全只有危害,比如在河流的下游, 河水带来的肥沃土壤会逐渐堆积成冲积平原,为 人们增加新的土地。这个问题将在下一课河流的作用中去探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
▪ 通过学习知道,人类的活动会加 剧或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 果植树造林、科学合理使用土地 等,就会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如果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就会 加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拓展
黄土高原
的治理
在缓坡地
段修建 梯田蓄水
保土,是 黄土高原 治理的根 本措施。
这样的生态环境土地会侵蚀吗?为什么?
象说明了什么? ▪ 4、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填P59空框)
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物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
▪ 通过实验,我们的发现: ▪ 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
蚀严重;
▪ 无植物覆盖比有植物覆盖侵蚀严 重;
教科版科学五上《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探究设计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一、本实验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
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质,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这一组实验是第6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中的内容。
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植物的覆盖、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是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重点因素。
本课的实验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对侵蚀现象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联系起来,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联系起来。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一课中原实验不足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原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操作时是先做对照组再做实验组。
作为对比实验来说不能同时进行这样的对比实验缺乏科学性。
2、原实验在操作时至少需要3人同时进行,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不便于其他同学观察。
3、原实验中所需要的泥土较多,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没有在保护土壤不受侵蚀方面作出榜样。
4、原实验器材是用大水槽,需要在水槽底部钻空,这样不坏了水槽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同时实验,增强了实验中的对比性与直观性。
2、一组实验由至少3个人操作的简化为可一人操作,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3、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减少了实验当中土壤和水的用量,节约资源。
4、改进后的器材由空饮料瓶和装修后剩余的木条组成,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实验器材:1个木质支架、6个透明的空塑料饮料瓶组成。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及实验装置平面图)在这一课中围绕“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这一问题我们主要要从植物的覆盖、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这3个方面进行探索其他方面可作为课后拓展。
在课堂上针对这3个方面可以通过3个对比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现象。
六、实验过程:实验一:探索有无植被覆盖对于土地侵蚀的影响。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1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其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教师尝试将STEM 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 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统称,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因此在学习《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我尝试把STEM融入,在本节课中,学生将探索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
通过让学生亲手做三个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对水土涵养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及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让学生以双手带动大脑,了解水土保护的相关知识,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提升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S)1.知道影响土地侵蚀的必要因素。
2.利用所得结论指导实践,减少土地侵蚀,保护土地。
技术(T)1.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
2.能合理运用课本中提到的实验方法进行自主实验。
工程(E)1.体会“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测试——改进——再测试——形成结论”的流程。
2.学会自已想办法测试,解决实验中的不稳定因素。
数学(M)能利用工具进行测量,能进行合理的坡度设置。
材料清单:水桶,土壤,沙石,草皮,苔藓;泡沫板,热熔胶棒,热熔胶枪,烧杯,剪刀量角器,标签纸;模拟降水器:云朵。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引入问题与确定需求1.教师出示美丽川西土地被侵蚀的照片(生态问题),引发学生关注。
你知道这是什么生态问题吗?(老师介绍)二、活动活动一:探究坡度对土地侵蚀的影响1、提出假设: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2、实验探究:挖土,准备实验器材制作材料以及用具;构思模型;制作器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与启示。
注:控制好其他变量(土质、降水量、植被等)3、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知道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知道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科学探究目标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依据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关注有关泥石流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依据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湿润且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演示材料:PPT课件;*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一、交流改进研究方案(预设9分钟)1. [PPT2出示] 讲述:我们已经设计了土地被侵蚀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计划,现在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请准备好的小组全体成员上台汇报,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取汇报后,根据方案所述各提出一点可取之处和可改之处。
2.各小组向全班介绍研究方案,其他同学提出该方案的可取之处与可改之处。
(说明:根据具体情况,选取1—3个小组进行汇报展示。
)3.提问:要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降水的落点、高度和持续时间需要做怎样的规定?(预设: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没有太大难度,但对实验细节的思考可能不到位。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给出实验操作细节的建议。
如:降雨的持续时间为15—30秒,水壶离地面的高度为40—60厘米。
)4.教师提出要求:根据讨论的结果,对自己组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正,明确实验步骤,完善实验细节。
学生分组改进方案。
二、探索和研讨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预设24分钟)[材料准备:湿润且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桶]1.实验材料介绍[展示实验器材]讲述: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种泥土,一种有植物生长,另一种没有植物生长;还准备了两个大小相同的降雨器,其中一个扎有大孔,另一个扎有小孔。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6课时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像。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4、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四、拓展延伸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土地侵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土地侵蚀的三个主要因素:水、风和人类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土地侵蚀的过程和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他们对土地侵蚀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土地侵蚀的危害,从而更好地理解保护土地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原因,知道水、风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侵蚀的主要因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原因,知道水、风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侵蚀的主要因素。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土地侵蚀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土地侵蚀的现象。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土地侵蚀的原因。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土地侵蚀的图片和实物,用于观察和展示。
2.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水、土壤、风扇等。
3.准备小组合作,用于记录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
4.准备相关环保宣传资料,用于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土地侵蚀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土地侵蚀的原因,包括水、风和人类活动。
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土地侵蚀的原因。
各小组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小组合作。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现象,知道土地侵蚀的原因,并探究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土地侵蚀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土地侵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深入探究土地侵蚀的原因,并探索保护土地资源的办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侵蚀的现象,知道土地侵蚀的原因,掌握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侵蚀的现象和原因,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土地侵蚀的内在原因,提出有效的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侵蚀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土地侵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侵蚀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探究土地侵蚀的原因: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形、不同植被覆盖的土地,分析土地侵蚀的原因。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4.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的有效性。
5.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土地侵蚀的现象2.土地侵蚀的原因3.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减少农药使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能力和方法,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案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概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土地侵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内容:1. 土地侵蚀的定义及类型2. 土地侵蚀的原因3. 土地侵蚀的影响4. 土地侵蚀的防治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土地侵蚀的概念、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土地侵蚀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土地侵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地侵蚀的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土地侵蚀的实际案例。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水土流失实验装置、土壤、水、测量工具等。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讨论表格等。
3. 学生分组:每组4-5人,以便进行实验和讨论。
六、探索土地侵蚀的实验七、土地侵蚀的原因分析八、土地侵蚀的影响与评估九、土地侵蚀的防治措施及其应用十、课程总结与反思六、探索土地侵蚀的实验1.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土地侵蚀的过程,理解土地侵蚀的原因。
2. 实验原理:通过模拟降雨实验,观察不同坡度、植被覆盖度等地表条件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3. 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装置,设置不同坡度和植被覆盖度条件。
b. 模拟降雨,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土地侵蚀情况。
c.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土地侵蚀的原因。
4. 实验注意事项:a.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b. 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认真观察并记录。
七、土地侵蚀的原因分析1. 讲解土地侵蚀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分析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3. 分析人为因素: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土地利用变化等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4.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土地侵蚀的原因。
八、土地侵蚀的影响与评估1. 讲解土地侵蚀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坡度的大小、有無植被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
2.侵蝕在不斷地改變地表的地形地貌,也會使土地流失,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
3.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過程與方法:1.在交流的過程中,反思和修改實驗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2.按照已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4.用實驗結果推測自然界的情況,並運用所學知識思考洪水災害的原因和預防措施。
情感、態度、價值觀:1.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2.關注有關洪水帶來的災害,及人們採取什麼措施預防等相關資訊。
教學重點交流實驗設計方案和按計劃進行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實驗方案的進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學、合理。
教學準備分組器材:濕潤、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長的土、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膠水槽、報紙、塑膠薄膜、小鏟子、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分別紮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學過程一、引入上節課,我們各小組已經制定了雨水對土壤的侵蝕程度和什麼因素有關的研究計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看看,我們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二、交流、討論實驗方案1.小組交流展示實驗方案。
2.全班討論,評價、修改或完善實驗方案。
3.思考:在實驗中我們還要注意什麼問題?4.小結。
三、探索侵蝕的實驗1.實驗前的準備:明確實驗方案和注意事項,教師特別要提醒注意實驗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規範性;準備實驗裝置。
2.學生小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用容器接住“徑流”,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中的現象。
3.小組交流:實驗中我們看到了什麼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4.全班交流彙報。
5.小結: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關呢?四、拓展延伸1.剛才我們進行了探索侵蝕的實驗,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在自然界中什麼地方的土地最容易發生侵蝕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出示“黃河水”、“水土流失”等相關圖片和視頻。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作业设计方案》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土地侵蚀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由于外部因素的作用而流失的过程。
土地侵蚀不仅会导致土地的贫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因此,深入了解土地侵蚀的因素对于珍爱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了解土地侵蚀的主要因素,并掌握相关的调查和分析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对土地资源珍爱的认识和认识。
三、作业内容1. 理论进修:学生将通过教室讲解和自主进修,了解土地侵蚀的定义、分类和影响。
2. 调查实践:学生将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地区进行土地侵蚀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情况、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
3. 数据分析:学生将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土地侵蚀的主要因素。
4. 结果展示:学生将撰写调查报告,并结合实地调查所得数据,展示土地侵蚀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
四、作业要求1. 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调查和数据分析工作,积极思考和讨论。
2.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调查报告,包括数据整理、分析和结论。
3. 学生需要在展示环节展示自己的调查效果,并能够清晰表达土地侵蚀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
五、评判方式1. 调查报告:内容完备、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分析透彻。
2. 展示表现:表达清晰、逻辑性强、思维活跃、展示形式多样。
3. 小组合作:团队合作默契、分工明确、积极参与。
六、作业安排1. 第一周:理论进修,了解土地侵蚀的基本观点。
2. 第二周:组成小组,选择调查地点,制定调查计划。
3. 第三周至第四周: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整理。
4. 第五周:撰写调查报告。
5. 第六周:展示效果,进行评判和总结。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在实践中提高对土地侵蚀因素的认识,培养自主进修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未来的环境珍爱和土地资源管理奠定基础。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品教学课件1
相同的条件
两边植物覆盖率一样,喷水的高度一样,降水量 要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土地坡度大,一块土壤坡度小。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研究的题目 降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猜想
降雨量越小,土地受侵蚀程度小,降雨量越大, 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相同的条件 两边坡度一样,喷水的高度一样,降水量要一样。
不同的条件 一块有土壤覆盖,一块没有土壤覆盖。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研究的题目
土地坡度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猜想
坡度越小,土地受侵蚀程度小,坡度越大,土 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侵蚀的程度大。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降雨量
植物覆盖
土地坡度
等等…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这个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准备用什么模拟雨水?用 什么模拟土地? 实验时要观察记录什么?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教科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 品教学 课件1 1、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 不主宰 自己, 永远是 一个奴 隶。 2、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 在的地 方,痛 苦也成 欢乐。 3、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 了质疑 和嘲笑 ,但那 又怎样 ,哪怕 遍体鳞 伤也要 活的漂 亮。 4、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 个生活 的舞者 。 5、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6、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获得 热量就 多。 7、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影子长度的 变化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区一等奖)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授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陆纬一、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属于地球科学领域中关于土壤是如何形成变化的知识,前面的教材已经展示了地球表面变称化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岩石圈形成后受到风化产生土壤,土壤在人类生存中具有巨大的意义,可是土壤容易被多种力量侵蚀,导致一定的环境改变和破坏,如何控制这种改变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
本课后面需要学生理解这种侵蚀的规律,以改进和设计自己的家园。
这是对于人类环境保护的技术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对地球大环境的土壤循环一种认识。
通过本课的模拟实验,能让学生明白一种科学探究的方式,发展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理解土壤被侵蚀的基本现象和过程。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坡度的大、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等条件下会加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侵蚀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使土地流失,改变环境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3、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1、在设计实验和汇报交流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获得更严谨的科学实验。
2、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以实验现象作为证据,表达“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用实验现象和结论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2关注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明确坡度的大、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等条件会加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教学难点:解释洪水灾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五、教学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长方形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两种饮料瓶,瓶底上分别扎大孔、小孔)、三对破开两半的矿泉水瓶,不同高度的垫高材料、水、烧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一、本实验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
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质,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这一组实验是第6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中的内容。
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植物的覆盖、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是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重点因素。
本课的实验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对侵蚀现象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联系起来,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联系起来。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一课中原实验不足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原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操作时是先做对照组再做实验组。
作为对比实验来说不能同时进行这样的对比实验缺乏科学性。
2、原实验在操作时至少需要3人同时进行,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不便于其他同学观察。
3、原实验中所需要的泥土较多,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没有在保护土壤不受侵蚀方面作出榜样。
4、原实验器材是用大水槽,需要在水槽底部钻空,这样不坏了水槽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同时实验,增强了实验中的对比性与直观性。
2、一组实验由至少3个人操作的简化为可一人操作,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3、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减少了实验当中土壤和水的用量,节约资源。
4、改进后的器材由空饮料瓶和装修后剩余的木条组成,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实验器材:
1个木质支架、6个透明的空塑料饮料瓶组成。
1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及实验装置平面图)
在这一课中围绕“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这一问题我们主要要从植物的覆盖、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这3个方面进行探索其他方面可作为课后拓展。
在
课堂上针对这3个方面可以通过3个对比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现象。
六、实验过程:
实验一:探索有无植被覆盖对于土地侵蚀的影响。
实验二:探索坡度的大小对于土地侵蚀的影响。
实验三:探索降雨量的大小对于土地侵蚀的影响。
七、实验效果:
实验组流出的水与对照组流出的水,能同时观察到。
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很快得出了植物的覆盖、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是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重点因素。
八、自我评价:
由于对比实验同时进行,并且能很好的控制实验中的不变量,实验效果十分明显。
通过了实验,这些模糊的科学知识就会随着直观的实验而变得清晰起来。
不仅如此,在实验中,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010年郴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特等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