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练习提纲

合集下载

【预习提纲】 人教部编历史·九上 第14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预习提纲】 人教部编历史·九上 第14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预习填空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土地关系变化的前奏:①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土地面积逐渐扩大;②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③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④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土地关系变化的继续: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②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因此依靠土地出租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③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3.农产品的经营:农产品的富裕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产品。

4.手工业的经营:背景: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作。

表现:①,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②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③农村出现了手工工场;④工人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逐渐形成了手工工场。

影响:集中的手工工场开始虽然只占少数,但却体现了;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

5.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富裕农民的出现背景: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发生了改变。

大多数贵族将自己的地产抵押或变卖,已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

概况:富裕农民、、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

他们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和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背景: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中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

过程:商人巨贾还将大量的利润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模仿大贵族的生活方式,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学习目标1、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主要成就。

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及意义。

2、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推动作用。

学习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重点难点精归纳一、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1、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这是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先决条件。

2、意大利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中心地带,保留了大量古代文化的遗存。

3、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

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4、意大利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大本营,教会的腐朽、教士的堕落表现得淋漓尽致,便于知识分子对其展开针锋相对的鞭挞与讽刺。

二、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表达思想和原因1、当时封建神学古据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压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2、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成果为依据。

3、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交锋。

知识点巧助记萌芽出现意大利,文艺复兴由此起。

人文主义做指导,作品万千平地起。

先驱但丁创《神曲》,莎士比亚、达·芬奇。

要问复兴为何物?解放思想促时势。

典型例题巧突破考点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例1、(四川内江中考)14-16世纪的西欧,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先掀起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解析: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发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

故选C项。

答案:C例2、“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

”美学家蒋勋在这里评价的文化运动是()A.百家争鸣B.文艺复兴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解题思路有两种。

14圆明园的毁灭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14圆明园的毁灭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答案大家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答案大家找〕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与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进行对比,给读者以深刻的警示作用,发人深思。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答案大家找〕(1)圆明园凝聚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

(2)在短短的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西方列强就将圆明园化为灰烬。

可见列强的残暴,同时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4.结合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答案大家找〕因为圆明园无论在布局上、建筑上,还是在它收藏的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所以说它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件是疑惑中华不振,第三件是目睹国人备受欺辱的事实。

主要内容:课文写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课文出现了“租界”、“中华不振”等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结合下面的诗句理解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思路点拨:先通过“租界”“洋人”等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再阅读诗句,大体了解诗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周恩来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唱罢了一首气势豪壮的歌,告别了祖国,毅然掉头东渡。

求得精深细密的各种科学知识,以挽救祖国的危亡。

专心致志,刻苦攻读,为的是打破现状,改革社会。

如果理想不能实现,投海殉国也不失英雄本色。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改革社会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

●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 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思路点拨:要想把理由写清楚,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要注意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

参考答案:为了快乐成长而读书。

入夜了,月光撒向大地,我静静地坐在台灯旁,看着《中外名人名著》,感觉特别好。

看完后,许地山的《落花生》让我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冯骥才的《花的勇气》使我明白,在成长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去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交卸(xiè)典质蹒(pán)跚举著提笔B.簌(sù)簌赋闲颓(tuí)唐触目伤怀C.踌(chòu)躇狼籍奔(bēn)丧敬而远之D.栅(shān)栏琐屑惦(diàn)记情郁于中2.下列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A.她在家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真是祸不单行啊。

B.他专注于手机,没看台阶,结果不能自已地滚下去。

C.大学生放假后赋闲在家,如果能做点事情就好了。

D.我回到老家看着杂草丛生,触目伤怀,默默流了泪。

3.你能发现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吗?()A.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B.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C.“不行!”小李不服气地说,“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D.“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她大学放暑假回家了,赋闲的时候,给邻居家孩子辅导作业。

B.真是祸不单行,他才刚失业,妻子竟然也在这一波的裁员名单中,家庭经济顿时陷入困境。

C.爸爸喜欢旅游,只要有时间,他就背起包,东奔西走。

D.春晚相声《妙言趣语》中,岳云鹏精彩绝伦的表演让大家触目伤怀、激动不已。

5.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做大人的,不要把孩子的路都铺好,生怕孩子在路上被小石子硌了脚。

②为了让孩子的人生不留遗憾,做父母的应当让孩子保持个体的独立。

③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疼着宠着自是无话可说。

④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精神的全部寄托,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路要走。

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历练的人生,也是有缺憾的。

A.②①④③⑤B.③④①⑤②C.④②①③⑤D.⑤②③④①6.课文《背影》中的“我”面对父亲穿过铁道时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时穷人》课文内容知识汇编与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时穷人》课文内容知识汇编与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时穷人》课文内容知识汇编与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穷人》生字学习《穷人》知识点一、课文主题本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课内问题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本文主要讲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从哪里可以看出“穷”?答:(1)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

(2)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3)西蒙的丈夫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

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3、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答:(1)题目中的“穷人”不仅仅指桑娜、西蒙两家人,更指当时沙皇统治下的所有穷人。

(2)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和西蒙两家的贫穷,这是沙俄时期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和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在自己有五个孩子要养的情况下,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腐朽与堕落。

三、生字组词:汹:汹涌来势汹汹涌:汹涌涌现涌出泪如泉涌风起云涌澎:澎湃湃:澎湃滂湃溅:迸溅溅起飞溅溅湿水花四溅熄:熄火熄灯熄灭困:困难困境贫困困倦困扰围困淋:淋湿淋雨湿淋淋淋漓尽致大汗淋漓嘿:嘿嘿笑糟:糟糕糟蹋糟践糟粕糟糠之妻霉:倒霉发霉霉变霉菌霉烂喃:呢喃喃喃自语皱:皱眉皱纹褶皱吹皱眉头—皱勺:饭勺铁勺勺子漏勺掌勺儿四、多音字:强:qiang(强迫)qiang(强盗)jiang(倔强)哦:ó(哦,他也要来?)ò(哦,我懂了。

五年级语文第14课辅导与练习

五年级语文第14课辅导与练习

14通往广场的路上不止一条一、①多音字tiāo 挑水、挑选、挑三拣四挑tiǎo 挑战、挑拨离间②近义词:和蔼—和善教导—教诲梦想—理想星罗棋布—密密匝匝环抱—环绕挑拨—挑唆巧妙—灵巧垂头丧气—萎靡不振络绎不绝—源源不断③反义词:和蔼—严厉、凶恶巧妙—拙劣、笨拙推迟—提前消失—出现星罗棋布—廖廖可数络绎不绝—稀稀落落素净—鲜艳垂头丧气—兴高采烈络绎不绝—冷冷清清二、生字组词与注音:黛[dài]黛玉宴[yàn]宴会、宴席纫[rèn]缝纫绎[yì]络绎不绝三、词语解释: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

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素净:颜色朴素,不鲜艳刺目。

大喜过望:望:希望。

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

形容来往的人或车辆接连不断。

受用不尽:享受不完。

四、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时,是父亲对“我”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从而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五、感悟心语:世界上的路有千万条,通往成功的路也不上一条。

在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不钻牛角尖,学会像作者一样,勤于动脑、另辟蹊径、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永不屈服、大胆开拓、积极进取,就一定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六、课文结构:父亲告诉“我”通往目的地的路不止一条——开篇点题1—3 1人设计、制作、出售毛衣通往广场的路4—11 多人详略得当另辟蹊径路不止一条与众不同的时装展→非成衣服战胜困难12—13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首尾呼应七、写作手法:安排材料做到详略得当。

基础练习一、①多音字tiāo ()挑tiǎo ()②近义词:和蔼—()教导—()梦想—()挑拨—()巧妙—()星罗棋布—()垂头丧气—()络绎不绝—()③反义词:和蔼—()巧妙—()推迟—()消失—()星罗棋布—()络绎不绝—()素净—()垂头丧气—()络绎不绝—()二、生字组词:()()()()黛()宴()纫()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详解+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详解+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详解+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详解+同步练习_hu课文电子版课文朗读课文知识点第14课故乡一、学习目标1.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2.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对比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3.体会对故乡的深情。

二、简介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三、写作背景《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写的一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日渐没落的旧中国的农村,回乡处理家务并告别了自己的故土与心中唯一眷恋和牵挂的儿时玩伴—闰土。

此一别不知今生还能否再见,在回家的路上,已“没有什么好心绪”。

而当见到记忆中的小英雄褪去了光环,变做一个“木偶人”,好生意的“豆腐西施”沦落为尖酸刻薄、小偷小摸的“圆规”,更是引发无尽的感慨和悲哀。

文章结尾写道:“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四、生词识记阴晦[yīn huě]:阴沉,昏暗萧索[xiāo suǒ]:缺乏生机,不热闹谋食[móu shí]:谋生无端[wú duān]: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伶仃[líng dīng]:形容瘦弱或细长鄙夷[bǐ yí]:轻视,看不起瑟索[sè suǒ]: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抖动,现多写作“瑟缩”松[sōng]松爽[shuǎng]爽:形容轻松愉快展转[zhǎn zhuǎn]: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现写作“辗转”恣睢[zì suī]:任意胡为祭祀[jì sì]: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嗤笑[chī xiŕo]:嘲笑,有讽刺之意。

第13、14课提纲

第13、14课提纲

姓名班级得分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党和政府对台湾方针政策的演变(1)新中国成立初:武装解放台湾(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3)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江泽民时代: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其中提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年以来:台湾当局发生变化,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台湾特别行政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最大的不同?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38年隔绝状态终被打破。

(2)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3)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4)1992年,“九二共识”(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5)1993年,汪辜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阻碍台湾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4.台湾统一的有利因素:(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3)“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提供了成功范例。

(4)实现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影响: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第14课钢铁长城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1.人民海军(1)建立: 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2)发展:舰队——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舰艇——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人民空军(1)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刚诞生就经历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英雄人物蒋道平。

(2)发展:①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②后来制造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③改革开放后,自行研制和引进一批新型飞机。

第14课第1课时自学提纲

第14课第1课时自学提纲

启东实小五年级语文假期自学提纲陈晓霞编制第(14)课《刷子李》第一课时一、相关资料我了解1.走近作者冯骥才,著名作家。

他生于天津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切,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

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小说集《俗世奇人》共收录作家近二十篇作品,每篇写一个人物,且篇幅短小,多数为《小小说选刊》转载。

2.了解《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收集于民间传说。

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二、生字新词我会学1.初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再注音。

师傅.()蘸.()浆.()包袱.()有诈.()白浆桶难堪.()屏障.()露.()馅.()儿芝麻神圣不可侵犯捏.()着裤子轰然倒去发怔.()发傻2.选字填空。

浆奖桨船()夸()()糊犯泛范广()()围()规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发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派头十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露馅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初读课文有思考1.将课文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写了刷子李的什么特点?3.用横线画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刷子李的语句。

八年级上册思品14课提纲

八年级上册思品14课提纲

八年级(上)思想品德第一——四课复习提纲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什么时候?答: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

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

2、哪些细节体现了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答:其实,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将父母的爱传递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

3、其实,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

这份亲情还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把浓浓的爱传递给我们。

4、有时候,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和子女。

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想呢?答:与子女相伴是爱;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也是爱。

除了家庭,父母还有他们自己的工作、事业和朋友。

作为具有多重身份的社会成员,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子女身上。

我们期盼父母的爱,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

5、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哪些?随着我们不断成长,父母给予我们爱的方式会和以前有所不同。

答: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许多种: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是一种爱,辅导我们学习是一种爱,抚摸是一种爱,谈心是一种爱……而随着我们不断成长,父母给予我们爱的方式会和以前有所不同。

6、当父母没有达到我们的某些要求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答:小时候,我们总觉得父母是我们最崇拜的人。

现在,我们已经长大,有了更多的理性判断,对父母的要求也更高了。

也许他们在某些地方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有时我们甚至会对父母产生埋怨和厌烦,但只要用心,我们就能从父母的日常行为和话语中体会到不平凡的爱。

7、作为父母,他们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回报,只求与他们同呼吸、共甘苦。

生活顺利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幸福和温馨;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一起坦然面对。

在家庭生活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答:生活并不总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一些沟沟坎坎,甚至是大风大浪。

做子女的不仅要和父母一起过顺畅的日子,有时还要分担家庭的责任,与父母共同面对风浪。

第14课、15课提纲

第14课、15课提纲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年使命(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19年使命(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时间:公元前60年
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

5语文14、15、课导学提纲

5语文14、15、课导学提纲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提纲
五年级学科:语文
课题
15.金色的鱼钩(2)
课型
复习
明确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和重点词语。
2、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方法。
3、“老班长”悉心照顾三位病号,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4、复述故事
自主
学习
1、读课文,理解课文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合作
探究
1、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并交流。
2、探究交流:
(1)那一部分,那一个人最令你感动?
(2)志愿军战士就要回国了,为什么这样依依不舍?
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qíng xùshūzhǎn cuìruòwēi xiébǎo mǔ
( ) ( ) ( ) ( ) ( )
shōu liǎn quán gǔcūcāo miǎn qiǎng bǎo mǎn
( ) ( ) ( ) ( ) (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出( )外三( )两( ) ( )不转( ) ( )( )一息热气()
zhànyìèhào qíngyìcíxiáng wēnnuǎn
( ) ( ) ( ) ( ) ( )
dàsǎo qíqūxiāoyān gāngqiáng fēngsuǒ
( ) ( ) ( ) ( ) ( )
2、按原文填空:
A、是您()着全村妇女,()着打糕,()着炮火,()过硝烟,()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啊!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年月日夜2、地点:沈阳3、时间经过: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

爆发了。

4、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下令,日军又陆续侵占了。

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等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开始了。

5、东北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的愤懑。

二、西安事变1、时间:年月日2、背景:(1)日本发动;(2)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和十七路军将领接受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3)蒋介石督促两人围剿红军3、主要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4、起因: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5、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实行“”,通电全国,要求,,这就是,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

党中央派等到西安调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的主张。

6、意义:十年内战(1927—1937),形成。

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血染卢沟桥1、时间:年月日2、背景:日军侵略我国后,继续向南逼近,企图占领。

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形势十分危急。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3、经过: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力抵抗。

卢沟桥事变,又称“”。

4、标志:战争从此爆发;日本帝国战争开始。

14提纲

14提纲
二、根据要求写句子。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2.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三、找出句中的反义词
1.没有辛劳的付出,就不会有成功的收获。
()-----()
2.请你把杂乱的房间收拾整齐。
()-----()
拓展延伸,自我检测
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邮票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自我评价:我得了颗“★”,学会了:
自学提纲
年级

班级
姓名
课题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
学习目标
认识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预习作业
自主学习,预习课文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Xiao dao yao qiiu reng ranZheng shi
Shi yong fang bian ying guoer qie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复习资料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栋(dòng):1.房屋的脊檩,喻能担负重任的人:~梁。

~宇。

画~雕梁。

2.量词,指房屋:一~房子。

拣(jiǎn):1.挑选:挑~。

~择。

~选。

挑肥~瘦。

2.同“捡”。

戳(chuō):1.用硬物尖端触击,刺:~穿。

2.因猛触硬物而受伤或损坏:~伤。

~了手。

3.竖立,站立:把棍子~住 4.图章:~记。

盖~子。

慷慨(kāng kǎi):大方;不吝啬。

帐篷(zhàng péng):用帆布或其他材料做的折叠式住处。

废墟(fèi xū):坍塌(tān tā):呼啸(hūxiào):(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滚烫(gǔn tàng):很烫张扬(zhāng yáng):声张宣扬。

溜达(liūdá):也作蹓跶。

闲逛;漫步。

琢磨(zuómo):1.琢和打磨[玉石] 2.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 3.思考;研究酬劳(chóu láo):1.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2.酬谢的钱物硬朗(yìng lǎng):指身体健壮、强硬有力、敢于担当。

水渠(shuǐqú):人工挖掘的渠道。

流淌(liútǎng):液体流动光秃秃(guāng tūtū):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

不毛之地(bùmáo zhīdì):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形容荒凉、贫瘠。

刨根问底(páo gēn wèn dǐ):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chén mòguǎyán):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一)文学常识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二)文章思想内容《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课
1:以——————————————为标志,我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98页第二段)
2: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是什么?(99——100首先、其次、总之)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100页)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时间段?(100页)
5:中国当代最基本的国情是——————————————————————。

(101页)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102页)
7:兴国之要——————。

立国之本——————。

强国之路——————。

8: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02页)
9: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103页)
10:为什么要改革开放?(104——105页)
11: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十五课
1:三个代表的内容及其重要性?(108页)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决定的。

(109页)
3: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9页)
4:面对我国的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实施了那些战略?(110页)
5;什么是先进文化?特征?(110页和111页小字)
6:怎样发展先进文化?(111页和112页5点)
7: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111页)
8: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112页)
9:列举体现三个代表的事例?
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者,西部大开发,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文化三下乡,两免一补,减免农业税。

10: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15页)
1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11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