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进展与体会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治方法

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治方法

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治方法疾病是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传统中医学在儿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就中医儿科疾病的常见诊治方法进行探讨。

一、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风寒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主要是因为体内寒邪侵袭引起的。

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驱寒法:配合中药和适当的穴位按摩,通过温灸、艾灸等热疗方法来驱除体内的寒邪,促进身体的循环和代谢。

2. 耐寒锻炼法:指导儿童选择适当的自然环境,如户外活动、暖水浴等,帮助儿童逐渐适应寒冷环境,增强体质,减少感冒机会。

3. 中药治疗法: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通过配方中药煎煮、煮汤、煮粥等方式进行治疗。

二、脾虚厌食的治疗方法脾虚厌食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差等。

中医认为脾虚主要是因为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

治疗脾虚厌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调理饮食法: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时间,避免食用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和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易消化的食物。

2. 中药调理法: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具有健脾作用的中药制剂,如党参、白术等,进行调理。

可以通过煎煮、煮汤、煮粥等方式服用。

3.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针,刺激脾胃经络,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儿童的食欲和消化功能。

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中医认为哮喘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调理生活习惯法:引导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着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过敏原。

2. 中药辨证治疗法:根据不同类型的哮喘,配合使用中药进行辨证施治,达到祛除痰湿、扩张支气管、平喘止咳的治疗目的。

3. 推拿按摩法:通过推拿按摩患儿的胸前、背后等部位,调理机体的气机运行,促进气血畅通,缓解哮喘症状。

四、湿疹的治疗方法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湿疹主要是由于体内湿气积聚,经络不畅引起的。

中医儿科学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心得体会中医儿科学心得体会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

下面就让店铺为各位整理了中医儿科学的相关信息,欢迎各位查阅。

中医儿科学心得体会(一)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

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

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

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辨中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

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儿科优势病种年度总结(3篇)

儿科优势病种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儿科作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优势病种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全面总结儿科优势病种诊疗工作,现将2023年度儿科优势病种诊疗工作总结如下。

二、儿科优势病种1. 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为主要方法。

2023年,我院在肺炎喘嗽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治愈率达到了95%。

2. 哮喘:哮喘是儿科常见慢性病,中医治疗以平喘、止咳、化痰为主要方法。

2023年,我院哮喘诊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病情控制率达到90%。

3. 紫癜:紫癜是儿科常见病,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要方法。

2023年,我院紫癜诊疗治愈率达到85%。

4. 肾病:肾病是儿科常见病,中医治疗以健脾补肾、利水消肿为主要方法。

2023年,我院肾病诊疗取得了显著成果,病情控制率达到80%。

5.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病,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为主要方法。

2023年,我院急性扁桃体炎诊疗治愈率达到90%。

6.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为主要方法。

2023年,我院支原体肺炎诊疗治愈率达到85%。

三、工作亮点1. 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病种诊疗技术研究:我院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病种诊疗技术研究,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2. 加强中医儿科人才培养:通过开展中医儿科医师培训、进修等活动,提高医师诊疗水平。

3. 加强中医儿科医联体建设:与周边医院建立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 加强中医儿科宣传推广:通过举办讲座、义诊等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儿科的认识和信任。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医师对中医儿科诊疗技术掌握不够熟练,诊疗水平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加强医师培训,提高诊疗水平;鼓励医师参加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五、总结2023年,我院儿科优势病种诊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儿童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儿科诊疗水平,为儿童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浅谈中医儿科临床心得体会

浅谈中医儿科临床心得体会

浅谈中医儿科临床心得体会现在全国小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都叫“宝贝”,几乎还有一个共同的病理特征都是“脾虚”。

历50年的儿科临床实践,接治数十万婴幼儿疾病的临床观察,体会到,小儿发病率愈来愈高,健康状况愈感低下,又造成了求医诊治之难,误诊药害之惨重,药价昂贵之负担,给家庭和国家都造成了莫大的伤害和损失。

人们共感都急需要一个能使小儿少生病,健康成长方面的知识。

尤其在近年来,对中医的反思和认识,掀起了中医热,更急需得到中医保健知识的措施。

今不顾鄙陋见闻,试将小儿从孕前父母的健康对胎儿的影响,怀孕后母亲的情绪及饮食宜忌,对胎育的影响,及出生后不健康因素与病变,出生后对环境的适应,寒热适从,喂养失调,又会出现什么病变与简而易行的防治方法。

继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患各种病证的病因病变与治疗调护的要点,乃至行为道德方面的教育。

扶儿茁壮成长,正道成才,等各方面知识的渴求。

愿将我一生儿科临床浅陋见识,尽力阐述,作为一种科普知识奉献给各位父母参考、讨论,裨益后代,并以连载的形式逐篇上稿。

树立中医学术思想的观念中医,是护航我们中华民族繁衍的神,虽历经沧桑磨难,尤其是近代西医的传入与冲击,几经周折,而它天人合一的理念,独特的疗效,相当于西医药的自然疗法之优势。

使人们对中医重新认识而勃起,更掀起世界中医热之共识。

中医之所以伟大,是人们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缔造出来的一种实践验证的科学,哲学理念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实验室从小白鼠身上得出来的片面结论。

中医是人们共创的实践结晶,它的理论独特而优秀,是是中华文化之根,由周易的哲学理念而形成的一种哲学分析方式层面上的产物,比较抽象。

它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人体的科学,它的治疗原则,是通过外治内服中药的各种方法,去调理、激发人的自然疗能,实现动态平衡,以达到各种治疗之目的,尤对人体功能失调的病变独树一帜。

从防病保健的角度认识,中医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更是无与伦比,是从人与自然地整体观角度去认识人的生老病死。

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进展与体会

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进展与体会
重视哮喘患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阶段的 防诱发治疗,可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及减 轻发作程度。此期病机特点为感受外邪, 肺失宣降,治疗用药约3~7天。
3.发作期(急性发作期):以哮喘为 主,即喉中哮鸣,呼吸急促,肺部听 诊以哮喘音为主,此期的病机特点是 以标实为主,治疗用药约3~7天。
4.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哮喘消失后, 继则出现以痰壅为主的临床表现,主要表 现为痰多,喉中有痰,时咳,或偶咳,或 咳略重,肺部哮鸣音消失,而以痰鸣音为 主。此期的病机特点不再是以气逆为主, 而是以痰实为主,治疗用药约1~2个月。
小儿哮喘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密切关系,辨 证运用补肾疗法十分重要。同时瘀血是哮 喘病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病情反复 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临床不仅要关注 “痰浊”为患,更要重视“瘀血”的存在。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中医的肺概括了机 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补肺气能提高机体免 疫防御功能,增强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而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中 药有免疫促进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气道反应性 。
(三)特色疗法
1.冬病夏治方贴敷防治儿童哮喘 白芥子、延胡索、肉桂、麻黄、细辛、甘
遂研粉,按2:2:2:1:1:1比例混匀, 生姜汁调敷。分做成直径为1cm的药饼, 用纱布敷贴在肺俞、膏肓、定喘、天突等 穴,约2~4小时后取下,通过皮肤渗透吸 收,使药力直达病所,来改善肺部微循环, 预防哮喘发作。
五圣丹由胆南星、半夏、陈皮、甘草、苦杏仁组 成;灸法取心穴、足三里各三壮。
1974年第三版《中医儿科学》将小儿哮喘 的辨证施治概括为:“急性发作,以邪实 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1985年第五版的《中医儿科学》则将哮喘 的辨证施治明确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二)现代医学分期

小儿病,中医治(行医50年,经验全分享,医生和家长必看)

小儿病,中医治(行医50年,经验全分享,医生和家长必看)

小儿病,中医治(行医50年,经验全分享,医生和家长必看)中医书友会第1562期(原1312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写在前面:今天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又过去了。

回首2017,你对自己还满意吗?年初定下的目标,到现在完成了吗?明年最想做的事,又是什么?中医书友会这一年的文章里,有没有几篇对你帮助很大呢?小编今天做了一个回顾专题,选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精品,如果它能深深地走进你的心里,我和你,和作者老师,就在空中击了一掌了。

来年,我们还有新任务要做,大家看明天哦~(王超)I导读:去年的3月8号晚上,黄庆沪老师深情地讲了2小时,分享了她临床应用经方治疗不孕不育的心得,内容中也基本囊括了所有常见的妇科病,给了无数患者怀孕的信心,也指导了同仁治疗此病的思路和方向。

今年的2月6号晚7点,黄老师继续为我们分享中医治疗儿科疾病的心得体会。

黄老师说,现在也是时候让我们中医把儿科市场抢占过来了,因为孩子被西医耽误的太厉害了,既然中医效果这么好,我们为什么不用了呢?我现在年纪也大了,真的不想把这些东西带走。

黄阿姨的话听的我热泪盈眶,而她2个小时的讲座,也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50年临床经验的老前辈,扎扎实实的医术和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心、爱心、恒心。

黄老师无私奉献了很多简便、价廉又效验的实用方法,值得每一位医生和家长认真研读。

(编辑/王超、小谢)中医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分享作者/黄庆沪各位朋友好,时隔一年,我们又见面了。

上一次(精彩讲座:经方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心得)是猴年之初,现在是鸡年伊始。

十五未过,还在年中,给各位拜个晚年。

祝各位新年大吉,幸福安康。

在中医书友会两年,也恰赶上中医学习的百花齐放,日新月异的梦时代,在群中收获颇丰。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50年来在儿科诊疗方面的体会和感悟。

我虽努力了,但仍未做到完全中医思维,盼请大家、各位指正。

两个常见病例2017年1月26日这一天,几乎是同时接到两个电话,都是小孩子病了。

中西医结合诊治儿科疾病的体会【儿科护理论文】

中西医结合诊治儿科疾病的体会【儿科护理论文】

儿科疾病最大的特点是患者不会主诉,只能以哭代诉;小儿体质不强抵抗力弱,更易感染疾病,而一旦感染疾病却又不能像成人那样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如能发扬中医传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既能促进疾病的尽快好转,又能避免幼小肌体承受太多的病痛和伤害。

[1]1中西医结合对儿科疾病的诊断由于小儿不能主诉或者表达不清,因此西医更多借助于现代检验检测技术,如测量体温,进行血尿便等常规化验,必要时还进行放射科拍X光片检查,而中医更多的还是望闻问切,看患儿精神状态、看体征症状、看舌苔颜色、看大便干湿,更注重了解患儿生病前有无吃过什么、有无受风着凉、有无挑食偏食、有无不良僻好,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辩证分析。

1.1呼吸系统有关疾病比较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西医了解一位5岁女患儿,1年内曾反复外感,感冒基木每个月1次,支气管肺炎患了3次,并经相关化验,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而中医了解到该患儿体重超标,平时爱吃肉而不太喜欢蔬菜,晚上睡觉手心脚掌都发热,大便干巴有时便秘,舌苔较少舌头发红,故诊断为易感儿,这种情况跟小儿爱食肉导致体内热量积聚,而摄入粗纤维少,时间长了胃肠蠕动消化减弱,致使表里阴阳平衡遭破坏,容易受外邪侵入。

1.2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的是小儿腹泻,西医主要考虑其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临床上可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分为功能性、感染性、药物相关性和炎症性四种腹泻,一般行大便常规、血常规化验即诊断[2]。

而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是由于体内各脏器稚嫩,还没有积聚强劲的精气,故对气温变化、不洁或变质食物、湿热因素等影响,致使抵抗力减弱,导致肠道疾病患生,一般从患儿近期生活诊察。

1.3淋巴系统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中医问知患儿平素喜冷饮,喜食肉食,现食欲下降,大便干燥且不能每天排泄,小便偏黄偏红,晚上睡觉不实,舌苔也异常。

遂诊断辨证为邪热入里,毒聚喉核。

1.4其他病症如麦粒肿,也不是就眼睛看眼睛,而是由一小儿眼睑红肿疼痛,深入了解到其患病时间已久,平时喜欢吃肉和辛辣,现在胃口不好,3天未大便,继而观察小便、舌苔、脉搏等情况,综合辨证为脾胃积热,循经上攻眼睑,毒结眼睑所致麦粒肿。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是一门研究儿童疾病的中医学科,中医治疗常见病是
中医儿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1. 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医治疗感冒注重辨证施治。


般情况下,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如麻黄汤、小柴胡汤等。

另外,艾灸、推拿等辅助手段也常被应用。

2. 腹泻
腹泻是儿童消化系统常见的问题,中医治疗腹泻注重调节脾胃
功能。

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饮、大椿液等中药方剂。

此外,腹部捏脉、按摩等手法也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3. 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哮喘注重调和气机。

常用的治疗方案有桔梗汤、麻杏石甘汤等中药方剂。

此外,针灸、
艾灸等疗法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

4. 儿童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中医治疗湿疹注重疏风清热。

常用的治
疗方案包括血府逐瘀汤、地黄丸等中药方剂。

另外,中药外敷、针
灸等疗法也常被采用。

5. 胃痛
胃痛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中医治疗胃痛注重调节脾胃
功能。

常用的治疗方案有四君子汤、小儿四逆汤等中药方剂。

此外,穴位按摩、艾灸等手法也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案
还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确定。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建议
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 张志英. (2014). 中医儿科治疗原则.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儿科学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儿科学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儿科学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以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学强调个体化治疗,注重扶正祛邪,通过调理整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儿童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风寒”或“风热”两类,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1.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风寒感冒以寒冷症状为主,如咳嗽、流鼻涕、发热等。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汤药煎服和外治手法。

常用的汤药有麻黄汤、桂枝汤等,可以辛温散寒、宣肺止咳。

外治手法则包括拔火罐、刮痧等,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活血散寒。

2. 风热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风热感冒以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为主。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的药物和适当的饮食调理。

常用的药物有连翘、金银花等,可清热解毒、解表散邪。

在饮食调理方面,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汤和粥类。

二、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中医认为腹泻多属于脾胃虚弱所致,治疗重点是健脾胃、止泻。

1. 健脾胃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常用的健脾胃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

常用的药物有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可健脾胃、固涩止泻。

在饮食调理方面,可采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汤等。

2. 止泻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常用的止泻方法主要是通过选用相应的药物来实现。

常用的药物有黄连、露薏合剂等,可清热泻火、固涩止泻。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穴位按摩和针灸疗法来帮助止泻,如大肠俞、胃俞等穴位。

三、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哮喘多由肺气不通所致,治疗重点是调理肺气、平喘止嗽。

1. 调理肺气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常用的调理肺气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中药蒸汽吸入疗法。

常用的药物有麻黄、苍术等,可开窍通气、平喘化痰。

中药蒸汽吸入疗法则通过吸入中药药蒸汽来改善肺气的通畅。

2. 平喘止嗽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常用的平喘止嗽方法包括穴位按摩和中药熏洗法。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引言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都有相应的方法
来诊断和治疗儿科常见病。

本文将探讨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辨证
施治方法。

常见病的辨证施治方法
在中医儿科中,常见病的辨证施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湿热之证
湿热之证是中医儿科常见病中的一种辨证类型,常见于湿热蕴结、湿热内蕴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热重、舌苔黄腻等。


疗方面,可采用清热解毒、化湿燥湿的中药,并配合相应的饮食调理。

风寒之证
风寒之证是指受风寒邪气侵袭引起的疾病。

其特点是寒邪侵袭,症状常见于咳嗽、鼻塞、发热等。

治疗上,可选用辛温解表、祛风
散寒的中药,并注意保暖。

脾胃虚寒之证
脾胃虚寒之证是指脾胃功能虚弱导致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

其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面,可采用温中补阳、健脾养胃的中药,并调节饮食惯。

痰湿之证
痰湿之证是指体内湿气阻滞形成的疾病,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包括咳嗽、痰多等。

治疗上,可选用化痰祛湿的中药,并
配合适当的饮食调理。

血热之证
血热之证是指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常见于皮
肤病、感染等。

治疗方面,可采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中药,并
注意生活调理。

结论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因病情及体质不同而有所
差异,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遵循中医理论和方法。

同时,也
应注意合理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与康复方案研究与指导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与康复方案研究与指导

神经系统疾病
营养性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
如腹泻、便秘、消化不 良等。
如癫痫、多动症、自闭 症等。
如佝偻病、贫血、营养 不良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细菌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大 肠杆菌等。
环境因素
如空气污染、气候 变化等。
病毒感染
如流感病毒、呼吸 道合胞病毒等。
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或免 疫紊乱。
遗传因素
综合治疗,协同作用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如中药内服与外用、针灸、推拿等,以提高 治疗效果。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根据患儿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饮食禁忌与调整
针对患儿的病情和体质,提出相应的饮食禁忌和调整建议,如避免食用辛辣、油 腻等食物。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收集并分析儿科中医药治疗相关数据,挖掘潜在规律和疗 效因素,为优化治疗方案和药物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法规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为儿科中医药事业 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行业标准规范
制定和完善儿科中医药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服务 质量。
患者反馈意见收集与改进方向
反馈意见一
部分患儿对中药口感不适应。改进方向:优化中药制剂工艺,改善口感,提高患儿依从 性。
反馈意见二
部分家长对中医药治疗认知不足。改进方向:加强中医药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家 长对中医药治疗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和启示
国内经验借鉴
国内在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如小儿推拿、中药外敷、食 疗等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 些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思 路。

儿科常见病的中药治疗新进展

儿科常见病的中药治疗新进展

中药煎剂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会开具个性化 的中药煎剂处方,家长需遵医嘱按 时按量给宝宝服用。
中药外治法
如中药贴敷、中药泡洗等,通过皮 肤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目的,适用 于缓解轻症或辅助其他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病的优势
整体调理
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病注重 整体调理,通过调节机体 内在环境,达到治愈疾病 的目的。
调节饮食平衡
中药如山楂、麦芽等具有开胃消食的作用,有助于调节儿童的饮食 平衡。
补充必需氨基酸
中药如淫羊藿、杜仲等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有助于满足儿童生 长发育的需求。
04
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病的未 来展望
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病的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01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深入探究中药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
降低抗生素使用
中药治疗可以降低对抗生 素的依赖,减少抗生素滥 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病是对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有助于提高中医药在国 际上的影响力。
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病的方法
中成药治疗
针对儿科常见病,研制和开发了 一系列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
副作用小
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 用相对较小,对儿童的肝 肾功能影响较小。
疗效稳定
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病的疗 效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 药性,能够长期使用。
02
儿科常见病的中成药治疗
感冒的中成药治疗
总结词
感冒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治疗感冒具有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优 点。
详细描述
常见的感冒中成药包括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这些药 物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对于缓解感冒症状、缩短病程有一定的疗 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体会2011-07-20论文导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上疮;若发于上吻,两角生疮者,名曰燕口。

在临床上应加以细致的辨别,以免疏忽误治。

方中山栀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善于清泻三焦之邪而除烦,与黄连、...《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上疮;若发于上吻,两角生疮者,名曰燕口。

”在临床上应加以细致的辨别,以免疏忽误治。

方中山栀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善于清泻三焦之邪而除烦,与黄连、连翘、黄芩配伍,以增加凉血解毒之力;竹叶、灯心清热解毒,清心利尿,导邪热从小便而出;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配石膏共奏解毒化斑,气血两清之效。

手足口病一般是通过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等传播,在小儿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小儿被传染后,过了4 天后才出现发热症状,因此小儿在发病后要及时隔离,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清理好口鼻排出的分泌物,提倡合理饮食,平时注意让小儿多喝水,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少吃生冷、烧烤食物,不吃不洁食物,要让小儿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小儿抵抗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胃炎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改变,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的发病呈单纯性、糜烂性、化脓性,其组织学变化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慢性胃炎的发病部位多在胃体、胃窦、贲门。

慢性胃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首位。

近几年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胃炎,效果良好。

典型病例:男, 6岁,于2003年9月 25日初诊。

自述上腹部疼痛,如烧灼样痛,伴有嗳气泛酸,在市医院作胃镜检查, 诊断为亚急性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多发性浅溃疡。

视诊患儿体瘦弱,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嗳气泛酸,纳呆便溏,舌质淡,脉濡细, 证属脾胃虚弱,肝胃不和,治拟益气健中, 和胃止痛。

2021《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制定及体会范文2

2021《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制定及体会范文2

2021《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制定及体会范文 2012年 7 月 14 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召开中医常见病诊疗指南系列标准发布会。

中医的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肛肠科、骨伤科共8个临床专科229项标准正式发布。

截至目前,中华中医药学会已发布了 11 个临床专业 397 个病种的标准,初步形成了中医常见病临床诊疗技术规范体系。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包含 40 个病种指南,是目前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系列诊疗指南中唯一的循证性中医诊疗指南。

1工作背景 2006年 7 月 13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 年)》,指出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规范行业管理,推进依法行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规划提出了3 项主要任务,即: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基础工作。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研究”2006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组织实施,南京中医药大学为项目负责单位,汪受传先生为项目负责人,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等12 家单位组成的40 个课题组参与研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项目。

该项目自2006 年启动,先后历经 4 年,制定了儿科 40 个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研制要求是:能够为行业内实际应用,能被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与国际诊疗指南接轨。

2 研究方法 项目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研究方法为综合采用文献研究、德尔菲法(Delphi法)问卷调查、专家研讨会相结合的循证医学指南研制方法,以制定各病种的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篇一: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

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

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

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辨中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

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骨脂、牡蛎、太子参、大枣。功能:益气、 补肾、固本、防哮。用法:常规剂量,水煎服, 1日3次,食前30min口服,疗程4~6周。一般4 岁以内者疗程4周,5~8岁者5周,9岁以上6周, 疗程结束休药3个月,再巩固用药4周,然后休 药。使用时第1周要加山药;第2周加熟地;第 3周加何首乌;第4周加海螵蛸;第5周加黄精; 第6周加白芥子。
2. 推拿疗法 3.耳压疗法
4.走罐疗法
5.脉冲疗法 6.电超导经皮给药
三、诊治体会
1.中医治疗有无优势 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哮喘长期预防治
疗的首选药物。但对于哮喘的长期抗炎 治疗到底要持续多久,目前国内外尚无 确切的停药指标,并且停药后其远期疗 效不确切,部分病人容易复发。
2.中医治疗的优势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哮喘是外因作用于
内因的结果,痰瘀内伏为其夙根,虚则 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之亏。过去认为 小儿哮喘因肺脾二脏不足所致较多,但 在临床中发现,注重肺、脾、肾三脏不 足同等重要。
小儿哮喘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密切关系,
辨证运用补肾疗法十分重要。同时瘀血 是哮喘病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病 情反复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临床不仅 要关注“痰浊”为患,更要重视“瘀血” 的存在。
3.发作期(急性发作期):以哮喘为
主,即喉中哮鸣,呼吸急促,肺部听 诊以哮喘音为主,此期的病机特点是 以标实为主,治疗用药约3~7天。
4.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哮喘消失后,
继则出现以痰壅为主的临床表现,主要 表现为痰多,喉中有痰,时咳,或偶咳, 或咳略重,肺部哮鸣音消失,而以痰鸣 音为主。此期的病机特点不再是以气逆 为主,而是以痰实为主,治疗用药约1~ 2个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中西
医结合儿科的一个成功例证。其一,雷 公藤生药及制剂可有效控制单纯型肾病 的蛋白尿;其二,中药可以拮抗激素的 副作用及并发症;其三,中药可以防止 撤减西药后的反跳现象。因而,中西药 配合使用的方法,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临 床治疗中被广泛采纳。
中药除可以拮抗激素的副作用外,还可
二、重点病种的诊疗进展
小儿哮喘诊治进展与体会
【概述】
(一)传统分期
寒性哮喘
发作期
哮喘
缓解期
热性哮喘 肺脾气虚证 脾肾阳虚证 肺肾阴虚证
古代
一期 哮喘发作期 明代 万全《片玉心书》中写到,哮喘发 作,有轻有重,治者“皆一时急解之法, 若要断根,常服五圣丹、外用灸法”。文 中明确指出,哮喘有发作和有病根的事实。 是哮喘从一期论治到二期论治的一个轮廓。 五圣丹由胆南星、半夏、陈皮、甘草、苦 杏仁组成;灸法取心穴、足三里各三壮。
1974年第三版《中医儿科学》将小儿哮
喘的辨证施治概括为:“急性发作,以 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1985年第五版的《中医儿科学》则将哮
喘的辨证施治明确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二)现代医学分期
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
组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修 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根据临床表 现,将哮喘分为: 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 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
很多患儿临床表现严重,但经西医检查
诊断后又无器质性改变的所谓“功能性 疾病”,如神经性呕吐、功能性腹痛、 神经性尿频、多发性抽搐症、汗证、遗 尿症等,中医辨证论治更能取得较佳的 疗效。
(四)近年的主要成果 在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中医药更有着明
显的优势。如辽宁中医药大学承担的小儿肺炎 研究,先后进行了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小 儿肺炎诊疗常规制定、小儿肺炎综合防治方案 建立等研究,该成果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 学技术奖二等奖。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的多项 小儿病毒性肺炎研究,在证候学、治疗学、药 理学和新药开发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获 得包括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 奖在内的多项成果奖。
(二)中医治疗优势病种 目前大多认为中医儿科在下列病种(证)或疾
病的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 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呕吐、新生 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 营养障碍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小儿 肥胖症等; 免疫及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湿疹等;
服以外的独特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熏洗、 敷贴、热熨、薰蒸、穴位埋线、拔罐、取嚏、 刮痧等等。这些方法多数作用于人体体表患病 局部或相关穴位,透达于里,使失去平衡的脏 腑阴阳得以调整和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些疗法简便、经济、一般无毒副作用,且对 一些儿科疑难病症如脾胃病、肾病、肺系疾病、 传染病等,单用或与其他疗法合用有显著的疗 效。
慢性持续期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
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 闷、咳嗽等)。 临床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 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 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分期防治进展】
(一)哮喘分期
1.苗期:苗,幼小之意。苗期指具有一
系列特应性表现,如易感,体肥虚胖, 易泻,面色晄白,佝偻病,喉间痰鸣, 湿疹,加上有家族过敏史等。即西医所 谓高危哮喘儿。
4.缓解期:
(1)寒痰伏肺证
症状:哮吼消失,但咳嗽时作,喉中痰鸣,吐
痰白,食欲欠佳,睡眠欠安,舌苔腻或白,脉 滑。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白芥子、苏 子、莱菔子、茯苓、陈皮、法半夏、川贝母、 炙麻黄、款冬花、甘草。 加减:食欲不振者加神曲、山楂健脾和胃;夜 卧不安者加远志、茯神宁心安神;清晨喷嚏时 作者加辛夷、蝉蜕祛风止痒。
5.稳定期(临床缓解期):是指哮喘患
儿症状、体征消失,PEF≥80%预计值, 并维持3个月以上。此期的病机特点是以 本虚为主,主要表现为肺、脾、肾的不 足。本阶段治疗用药约3~4个月。
(二)分期防治
1.苗期:苗期的表现、证型和治法等,
尚无定律。苗期旨在早期发现,能在苗 期防治则功在前利在后,既省时又不耗 药。世界哮喘防治中心号召“四早”(早 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特别 指出:防治人类哮喘要从儿童抓起。因 此,必须重视小儿哮喘苗候的防治,不 宜等哮喘典型症状、体征等齐备才治。
(三)特色疗法
1.冬病夏治方贴敷防治儿童哮喘 白芥子、延胡索、肉桂、麻黄、细辛、
甘遂研粉,按2:2:2:1:1:1比例混 匀,生姜汁调敷。分做成直径为1cm的 药饼,用纱布敷贴在肺俞、膏肓、定喘、 天突等穴,约2~4小时后取下,通过皮 肤渗透吸收,使药力直达病所,来改善 肺部微循环,预防哮喘发作。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中医的肺概括了
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补肺气能提高机 体免疫防御功能,增强皮肤粘膜的屏障 作用;而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健 脾益气中药有免疫促进作用,能提高机 体免疫力,降低气道反应性 。
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血尿、泌尿道感染及遗尿症等; 血液系统疾病:营养性贫血等;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小儿脑性瘫痪 等; 内分泌疾病:性早熟; 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儿 童多动综合征、神经性厌食、抽动障碍。
(三)儿科特色治疗
与西医学相比较,中医儿科有着更多除药物内
2.诱发期:主要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阶段
防诱发治疗,及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清热宣肺化痰法防治病毒诱发儿童哮喘 截哮口服液:炙麻黄500g、杏仁1000g、炙甘 草1000、桃仁1500g、白前1500g、射干1500g、 大青叶 2000g、白鲜皮2000g。上述药物加水 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 浸膏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静置24h, 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注射用水 适量,分装,约制成1000支,灭菌即得。
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猩红热等细菌感染性 疾病以及蛔虫、钩虫病等寄生虫病; 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炎、消化性 溃疡、小儿腹泻等; 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 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非感染病 因引起的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2)热痰伏肺证 症状:喘平,仍咳嗽时作,喉中痰鸣,吐痰黄
粘,食欲欠佳,睡眠欠安,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栀子、桑白皮、 知母、瓜蒌仁、川贝母、麦冬、桔梗、枳壳、 橘红、茯苓、鱼腥草、杏仁。
5.稳定期:主要根据肺脾肾不足给予治疗。
防哮汤:药用:黄芪、玉竹、五味子、女贞子、
3.发作期:临床除常见寒症状:喘促气急,咳嗽痰鸣,鼻塞喷嚏,鼻流
清涕,或恶寒发热,咯痰稠黄,口渴引饮,溲 赤便秘,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 治法: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方药:定喘汤加减。炙麻黄、白果、款冬花、 法半夏、桑白皮、苏子、杏仁、黄芩、甘草。 加减:热重者加生石膏、栀子(或青黛)、鱼 腥草清泻肺热;哮吼甚者加射干、葶苈子泻肺 化痰;喘急者加地龙、竹沥下气涤痰;鼻塞流 涕明显者加辛夷、苍耳子。
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 进展与体会
王孟清
一、概述
(一)儿科常见疾病 有调查表明,在儿科日常医疗过程中,诊治数
量排在前三位的病种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如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支气管炎)、 肺炎喘嗽(肺炎)或哮喘等;排在第四、五位 的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泄泻(腹泻)、厌 食、消化不良等。其他常见的疾病,如肾病、 肾炎、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癫痫、儿童注意缺 陷多动障碍、儿童抽动症等。
2.诱发期:感染病毒或接触异物(过敏
源),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 要表现。病毒感染为此期常见诱发因素, 其诱发哮喘的窗口期相对接触过敏源较 长,多为3天。 重视哮喘患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阶段 的防诱发治疗,可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 及减轻发作程度。此期病机特点为感受 外邪,肺失宣降,治疗用药约3~7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