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1)
3.12 张骞通西域一、选择题1.唐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 )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解析】选B。
汉朝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
2.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
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和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
为“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张骞通西域B.昭君出塞C.卫青大败匈奴D.陈胜、吴广起义【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日益频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沿这条通道辗转运到欧洲,逐渐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
【拓展延伸】张骞(?-前114),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
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
官至大行(接待宾客的官吏),封博望侯。
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
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使汉朝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
自此,不仅现今中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汉朝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
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
3.公元前126年,历尽艰辛的张骞回到长安。
这时距离他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已有( )A.9年B.10年C.12年D.15年【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到公元前126年,已有12年的时间了。
4.下列关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受汉武帝派遣B.乌孙国王愿意与汉政府联合进攻匈奴C.随行人员分头访问了西域各国D.乌孙使者来长安向汉政府表示敬意【解析】选B。
川教版第一册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川教版第一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韩爱华
新课标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讲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故本学习主题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张骞通西域》作为本学习主题5课中的第4课,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之路的开辟”,展现了统一国家初步发展的历史画卷:从政治上讲,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也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从民族关系上看,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也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埋下伏笔;在对外关系方面,通过西域,东西方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我们吸收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丝绸之路 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与欧洲的往来
第13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复习.导入
西
域
1.什么叫西域?
2.广义上的西域
1.出使西域的原因 2.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及其作用 1.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 内地的联系 2.西域都护的设置 3.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欧洲文明
中华文明
西亚文明 印度 文明
促进了欧亚几大文明的交流和汇集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课堂小结
丝绸之路 两 汉 时 期 的 对 外 交 流
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与欧洲的往来
《教育哲学》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汉委奴国王”金印发现处纪念碑
日本福冈市志贺岛
“汉委奴国王”金印
公元57年倭国与汉通好,汉光武帝赠送了一颗 《教育哲学》 金印,它是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的见证物。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
三、汉与欧洲的往来 1.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 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2.公元166年,大秦安敦尼王 朝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赠送 象牙、犀牛角。这是中国与欧 洲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七年级上共21页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以Leabharlann 寄傲,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1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张骞通西域》教案教材与学生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本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西方域的地理概念,讲述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以及张骞“凿空”丝绸之路过后,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情况。
本课是从汉朝的对外交流和民族关系方面进一步说明统一国家的意义,继续印证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并引出下一课汉朝中外交流的情况,具有重要地位。
西域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和异域情调,学生对神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加之本课教材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获得形象饱满的历史认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2.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3.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及根据历史人物某一方面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播放有关西方域风情的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西域的神秘与旷远。
2.通过观看《张骞出使西域》的flash动画课件,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
3.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5.通过“哪些因素成就了张骞的功绩的”讨论,巩固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的评价,进一步了解非智力因素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2.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立。
(二)难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1.西域风情电视片。
2.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课件。
3.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导课1.投影新疆风情图片,从今天新疆的美丽、神秘导入新课。
四川省成都市“蜀都杯”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第13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于2012年9月26 ~9月30日在成都隆重举行
(图为主办方和各国代表共同点亮水晶球启动仪式)
据悉,本届西博会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1561家境外企业参展,参展面积 分别占比33.3%和36.2%。希捷、英特尔、三星、LG、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业 携带新产品、新技术亮相。
大月氏
匈奴 西汉
二、“通”的原因及过程——张骞出使西域
3、自我展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一步步制作并展示包含全课重要知识点的简易地 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主人翁意识。
4、讨论法:设置讨论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 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而且讨论还能让他们逐步具备团队精神和养 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1、“神入”历史法:本课补充了很多的历史图片、材料、影像资料,创设历史情
景让学生“神入”历史,通过合理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学生据此体悟现实, 为己所用,从历史中获取智慧。
2、问题探究法: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围绕本课重 难点设置了若干材料、问题,并将材料、问题贯穿于一系列充分的动手动脑活动之中。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探究、自主及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 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的目的; (2)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第一次出使的时间;汉初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时间; (3)理解: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张骞通西域“通“的三层意义; (4)能力:初步掌握文史、史地结合的学习方法,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处 理的能力,制作、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识读、绘制并运用简易历史地图能力; (2)通过“我随张骞通西域”、“放飞想象”、“动动手”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 史料、图片、图表等“神入”历史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分组讨论”等互动学习方式,总结出“通”的三层意 义,锻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且初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以为现实所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通西域艰辛历程的学习,认识并学习张骞忠于国家、锲而不舍、开拓、 开放的精神。以实现对学生意志力、抗挫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2)通过对西域都护府设置的了解,认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民族的历史是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以培养正确的民族观、国家统一意识。 (3)通过对三“通” 即沟“通”、开“通”、“通”向未来的分析和理解,以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初步树立国际化意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课程标准】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及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播放西域的风情片,感受神秘和旷远;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新疆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西域风情的电视片、张骞像的投影;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同学们,西域是我国西北葱岭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
它辽阔、神秘、美丽。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西域去走一走、看一看。
3.播放西域的风情电视短片,让学生感受西域二、新课讲授(一)西域1、引导:此时此景,同学们都在想些什么呢?(美丽的西域在什么地方)2、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识记。
3、设疑:和我们内地一样,西域有人类生存,那么,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请看书67页辅栏内容。
(阅读相关内容,知道西域的人们是如何劳作、生养的,知道很早的时候西域就和内地有联系)(二)、张骞出使西域1、过渡:从阅读中,同学们一定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知道了内地与西域早有联系,但显然的是西汉对西域的了解不够,于是汉武帝刘彻招募勇士前往西域探险。
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的内容,了解汉武帝招募人出使西域的原因。
(学生阅读找出答案)2、出示张骞头像的投影或者图片,简略告诉学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出发的时间、出发地点、任务、主要经历、返回时间、地点等,使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有大致了解,并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张骞通西域》优质课公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张骞通西
域》优质课公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地。
理解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记住汉设西域都护的时间,并理解其设置的意义。
2新设计
运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图》,培养学生读史,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
根据史料、图片、图表想象历史情景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张
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评价历
史人物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
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
4重点难点
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课型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整理在预习课文中最感兴趣的知识点。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来自牟家中学的老师,今天和大家初次合作,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今天来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实物),这些礼物老师将要把奖励给今天在课堂上最积极和认真的同学。
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在西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复习要点素材 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1、汉朝时,西域指的是(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2、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原因:(西汉前期,匈奴控制着西域。
匈奴贵州残酷地压迫和掠夺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不时南下,威胁西汉都城长安的安全。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失败的原因:(当时,大月氏人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日子过得不错,不愿再和远在东方的匈奴作战。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乌孙),给匈奴以更沉重的打击。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前138年,前126年回到长安);长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前119年,前115年回到长安)。
3、张骞出使西域的积极作用:张骞通西域,勾通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张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我们应学习他敢于冒险的大无畏精神;学习他为了祖国利益不怕牺牲生命的高尚品德;我们应学习他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4、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的原因:(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的时间:(前60年)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
)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B西域和内地人员商旅往来增多;C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活动加强。
)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5、汉武帝在加强内地与今天新疆地区联系方面有什么成就?(在外交方面主要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了解和沟通。
)从总体上简要概括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第12课《X骞通西域》教案教材与学生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讲述X骞通西域等史实”。
本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西方域的地理概念,讲述了X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以及X骞“凿空”丝绸之路过后,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情况。
本课是从汉朝的对外交流和民族关系方面进一步说明统一国家的意义,继续印证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并引出下一课汉朝中外交流的情况,具有重要地位。
西域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和异域情调,学生对神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加之本课教材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获得形象饱满的历史认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播放有关西方域风情的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西域的神秘与旷远。
2.通过观看《X骞出使西域》的flash动画课件,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
3.列表比较X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X骞。
5.通过“哪些因素成就了X骞的功绩的”讨论,巩固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X骞的评价,进一步了解非智力因素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2.学习X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了解某某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西域的地理X围。
2.X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立。
(二)难点1.西域的地理X围。
2.X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1.西域风情电视片。
2.X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课件。
3.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导课1.投影某某风情图片,从今天某某的美丽、神秘导入新课。
知识窗1.观看动态课件和影视资料,认识西域的地理X围(落实到文字和地图),了解汉朝时内地对西域的陌生。
2.观看影视资料,引发对X骞出使西域的悬念。
3.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大致了解X骞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9)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一、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时间,了解西域的自然环境、西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
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三、设情激趣:
西域是什么地方,我国在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大臣授命前往西域,他成功了吗,情况如何?
四、自主探究:
探究1: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
点拨1: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叫做西域。
探究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
点拨2:第一次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回来后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联络乌孙王国,进攻匈奴。
张骞派人在西域各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探究3:汉王为什么要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点拨3:加强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汉朝对西域的管辖。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用什么方式来对待匈奴?
秦始皇修长城,防御匈奴。
汉武帝开拓边疆,出击匈奴。
七、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超公园
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之久的城堡遗址。始建于公元73年 至94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班超以盘橐城为根据地,抗击匈 奴,安抚西域,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统治,并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 现在的班超公园是1994年开始在盘橐城遗址地规划修建的,位于今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东南部,占地面积15亩。
轮台汉代烽燧 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残存的烽火 台为夯筑,现存平面略呈方形,残高约8米,边长约6—7米。烽 火台南侧附近残存有房屋遗迹,曾出土较多的五铢铜钱。烽火台 四周为屯田遗址,反映了汉代在西域的驻军情况。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行进在沙漠中的驼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鎏金铜马(1981年陕西兴平县茂陵一号无名冢出土。 据考证,该马是根据西域大宛良马的形象铸造的)
汉武帝
第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塑像(甘肃阳关)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墓(陕西省城固县)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纪念金币
返 回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西汉疆域图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石榴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胡萝卜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苜蓿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史记》书影
《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最早记载了有关西域的情况。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汉书》书影
《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最早记载了有关西域的情况。
返 回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班超 (公元32—102年),字 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 东汉外交家、军事家。
班超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结
束
2.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西域都护是如下情况下设置的: 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 B.西域和内地的人员、商旅往来增多。 C.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活动加强。 它的设置意义有: A.表明汉朝中央政权正式管辖西域。 B.促进内地和西域联系的加强。 C.有利于西域的发展。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神秘的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导入
张骞(塑像) 当汉武帝招募出使西域的人才时,张骞毫不犹豫地报名应征。 张骞以忠诚、勇毅和智慧,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了中国古代杰出 的外交家和探险家。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神秘的西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核桃树
核桃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 (大)宛 马“天马”。 ——《汉书· 张骞传》
返 回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学习与探究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学习活动
绘制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学习测评 1.狭义的西域是指( D)。 A.今西藏地区 C.今西北地区 B.河西走廊 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