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讲台做教师

合集下载

走下讲台,你会让课堂更精彩

走下讲台,你会让课堂更精彩

走下讲台,你会让课堂更精彩作者:逄凌晖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0年第01期新课程教学,让学生真正回到了学习主人的位置上,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状态的好坏,参与学习的程度等等均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引领学生学习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这种背景下,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改变传统做法,就会让课堂变得精彩、生动起来。

在听课中。

笔者发现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站位,鼓励老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会让学生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一、三尺讲台上的站位让老师远离了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三尺讲台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高高在上,面对学生肘,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转向黑板时,字字珠玑,妙笔生花。

讲台是展示教师风采的舞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位置。

学生端坐讲台之下,目视老师,目不转睛地聆听教师所讲过的每一句话。

那时候,教师在课堂中的站位永远都是三尺讲台,这个站位让老师们认可了站在讲台上讲课是一种无可厚非的事情,让老师们钟情予高高在上地讲,也使老师习惯了在这个位置上来“主宰课堂”。

这个站位也使学生坐在台下“被动听课”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几年前的听课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教师站在讲台上,将自己准备好的教案原封不动地讲给了学生,尽管有的老师对所要讲的内容熟练到不用看课本、教案或笔记,完全脱稿,甚至倒背如流,但仍免不了有听课的学生注意力转移,不少学生会在老师口若悬河的讲解中昏昏欲睡,因为那种讲课方式是教师自己的表演,教师站的位置决定了教师的“讲”是第一位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即使偶而老师会叫起一两位同学回答问题,那也仅仅是对教师讲课的配合。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三尺讲台就像陈旧的教学观念一样,限制了老师的活动。

束缚了老师的思维,阻碍了师生的沟通,让老师远离了学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

二、新的学习方式要求老师走下三尺讲台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新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读《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1

读《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1

读《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孔祥艳《走下讲台做教师是北京十一学校曹书德老师的最新力作。

作者用大量真实的事例记述了学校转型后师生的变化,每一篇文字都饱含浓厚的教育情怀和真诚的教育思考,将走下讲台做教师的教育宣言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尺讲台,高高在上,教师在讲台上运筹帷幄,学生只能抬头仰望。

讲台将师生生硬地隔离开来,师生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于是他们的情感距离也由此产生。

讲台上的教师自然会赢得学生的敬畏,可有时也带给学生深深的焦虑和不安,学生只能如温顺的绵羊般,被教师用知识的稻草饲养,除此之外,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探索意识这些营养均有些不良,渐渐地,绵羊只会等待别人饲养,只会看主人的眼色。

教师主动放下身段,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成长,才能让学生心有所依,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成长的快乐。

正如北京十一学校2016届毕业生苏子路所言:“我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气氛,调换自己的角色,从一个我所习惯的点头弯腰叩砖缝的大臣变成一个能够坐在老师旁边讨论问题的真正的学生。

在这样转变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收获比以前更多了。

”按照曹老师所言,拆掉有形的讲台容易,拆掉心中的讲台很难。

书中曹老师讲述了自己拆掉心中讲台的心路历程。

一是实现了从控制学生到吸引学生的转变。

教师如果仅仅把自己当成管理者,对学生的教育就陷入了僵化和沉闷,管理侧重完成量化目标,而教育是由内而外地调动学生自主性的过程。

教师时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缺乏陪伴学生的心情,总想如火车头一般带着学生飞奔在人生的铁轨上,殊不知这样就让学生忽略了路上的风景,也对人生的意义缺乏应有的认知。

首先要在游戏中陪伴学生。

游戏本是人类寻求快乐、学习体验和人际交往的重要通道,但现实的功利往往让教师不敢掉以轻心,总没有如释重负的轻松,缺少了一种真情流露的游戏心态。

其实,这何尝不是教师自己生命的迷失?在曹老师的书里,我惊喜地看到十一学校师生游戏的画面,看到师生向人性回归的脚步,那浇成落汤鸡般的凉爽轻松、狂欢节上“牛魔王”的响亮吼叫、颁奖会上的欢声笑语,无疑透露出陪伴的乐趣。

走下讲台做教师图文稿

走下讲台做教师图文稿

走下讲台做教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孔祥艳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课堂上,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该起主体作用,要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文本,变讲台为展台。

我通过这几年来的课改教学实践,以及通过到外地取经学习,其中有一个深刻的教学经验体会——那就是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就必须走下那三尺讲台。

一、走下三尺讲台作用明显1、走下三尺讲台,体现老师的亲切。

新课标改革虽然早已推行了好几年,但只要我们深入教室一看,站在讲台上像“念经”一样上完整堂课的教师仍是大有人在。

笔者认为,教师上课时能走下三尺讲台,不再威风凛凛地站在讲台上独自一人搞“表演”,而是神采奕奕地在学生间边走动边当知识的“导游者”,学生自然会感觉到“导游”的亲切,对学习充满乐趣——认为学习知识就像游览山水一般。

2、走下三尺讲台,拉近师生的距离。

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不但拉近了师生间的位置距离(不下讲台,坐在那后面几排的学生,就是“天高皇帝远”了——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可能就在下面“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就容易接纳老师的教导,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3、走下三尺讲台,避免学生的走神。

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还可避免学生的走神。

有的老师上课时往往只站在讲台上尽情尽兴地高“演讲”,很少顾及下面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听取,这就形成人们常说的课堂“景观”——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事实上常有学生在课堂上扒着睡着了)。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走下讲台去,只要教师在学生中走动,那些打瞌睡的、玩东西的、看课外书刊的、打手机游戏的、做它科作业的等等,因为有你在他们身边(走动),他们一定不敢妄为(除非你老师太懦弱),自然就防范了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

只要学生上课时不走神,他们就能学到知识,课堂成效就一定明显。

教师,请您走下讲台

教师,请您走下讲台

说: “ 教师 , 请 您走下讲 台。”
所 以每个教 师都不愿意让 自己的孩 子坐在后排( 这是私念 ) , 并且
走下讲 台, 有利 于推动师生之间 的互动与交流。 讲台即是教师 我们也都不愿意让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坐在后排 ( 这是 出于我们 的 的舞 台 , 也是 教师的牢笼—— 因为它在给我们提供演 出场所 的同 责任心 ) ——因为我们怕他学坏 。但是 , 学生 为什么一坐在后排 时 ,也限制 了活动的 自由,在教师与学 生之 间拉起 了一道 无形 的 就容易学坏呢?是后 排的风水不好吗?不是 , 是我们对他们的关注
走下讲台 ,我们可 以帮助那些书本还 未打开的学生迅速 翻开
区域 , 这 四个 区域分别为 亲密距离 、 个人距离 、 社会距离 和公众距 课本 , 可以走到小声说话的学生面前 偷偷地给他一个禁止的眼神 ; 离。 亲密距离 的范 围大概是 0到 0 . 5 米左右 。 这一距离是人们的私 可 以走到那些做小 动作 的同学前轻轻地拍一下他 的肩膀 ; 可 以走 密距 离 , 外人是不能进入 的 , 如有 外人进入 , 人们就会采取 一些行 到看课外书的学生旁边轻轻地合上他 的课外书。 走到讲 台下 , 你才 为, 以增加彼此的心理距离 , 减少心理的不适 。 如, 在拥挤 的电梯或 会发现学生是否在认 真地做笔记 ,是否按照你 的指导在专 心地学 公共汽车上 , 人们会不 自觉地采取一些防御措施。 个人距离大约是 习; 走下讲 台之后 , 我们 就会发现那些平 日里爱 违纪的学 生们 开始 0 . 5米到 1 . 2 5米 之间。在此区域内 ,个人仍能清楚看 到对 方的外 有所收敛 , 也渐渐地融入到了师生互 动学 习的佳境 中去了。 说 得更 貌 ,但可 能已经无法察觉对方的气味或体温。社会距离大概是在 直白一点 , 走下讲 台, 就可以让更多 的学生( 特 别是 那些坐在后 面、

走下讲台做教师心得体会

走下讲台做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求知若渴的学生,那种责任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然而,当我有幸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以更加贴近的方式去了解和帮助他们时,我有了全新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

首先,走下讲台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需求。

在讲台上,我往往关注于知识的传授和纪律的维持,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

走下讲台后,我开始主动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

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需要的是关爱和引导。

这种深入的了解让我更加尊重学生,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

其次,走下讲台让我学会了倾听。

在讲台上,我习惯于主导课堂,而走下讲台后,我需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通过倾听,我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倾听也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加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再次,走下讲台让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讲台上,我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走下讲台后,我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外,走下讲台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学生的每一次互动。

在讲台上,课堂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而走下讲台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相处。

我发现,这些看似平凡的互动,其实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

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都是我教学理念的实践和检验;每一次与学生共度的时光,都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总之,走下讲台做教师,让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会。

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充满爱心和责任的事业,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教师生涯之我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教师生涯之我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教师生涯之我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在一次上数学课时,我讲完例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练习。

我走下讲台像往常一样在班里巡查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男生总是用手捂着练习本。

我走到他旁边小声的跟他说,“董春进同学你怎么了,打开练习让老师看一下你做的怎么样了好吗?”他不愿意,也不吭声。

看到这种情况我干脆坐在他旁边,慢慢开导他,才了解到,原来他对我刚才讲的内容不理解,于是我又单独地给他仔细地讲了一遍,这回他明白了,笑着对我说:“谢谢您老师。

”“以后不懂要多问,知道了吗”我说到。

通过这次的发现,让我懂得了,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在上课时一直站在讲台上,永远也发现不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发现学生问题,那么学生就会把问题和苦恼一直藏在心里,直到发展到对学习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反思: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不仅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而且更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回应孩子的“心灵的呼唤”。

走下讲台之后,我们却意外的发现和解决了许多以前我们未曾注意到和没有找到原因的问题。

躬耕三尺讲台,当好师者榜样教师心得

躬耕三尺讲台,当好师者榜样教师心得

躬耕三尺讲台,当好师者榜样教师心得躬耕三尺讲台,当好师者榜样教师心得精选篇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今天优秀教师的故事中我感慨颇多。

在今后工作中定以教育家为学习榜样,励精图治,认真研究,努力奋斗,在普通岗位上,创造出非凡成就,我将不断研习并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恪尽职守、攻坚克难、勇于改革创新,肩负着夯实教育强国根基的重任。

我将与同事们通力合作,求实创新,为实现个人人生使命而努力,在推进教育强国之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观看了宣讲活动后,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体验到“躬耕教坛”的意义和价值。

“躬耕教坛”是一份充满挑战和幸福的事业。

我们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和热爱,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需要细致地观察和理解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躬耕教坛”才能真正实现其意义和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自己留下无悔的回忆和人生经历。

躬耕三尺讲台,当好师者榜样教师心得精选篇22024年3月2日上午的学习沁人心脾。

教育家精神让我很震撼。

1.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以优秀教师为引领,争当新时代大先生,增强践行教育家精神意识崇德尚美。

2.教师没有舒适圈,只有学习,虽然人生不能复制,但是人生可以有力量。

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善于善学习才能迈进研究的门槛,善于研究才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无论多少荣誉,我只认准教师这一角色。

提现了教育人的专注与钻研精神。

3.把教学做成一门艺术,要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工作态度,把课堂搬到生活场地上、家中,都是不错的做法哦。

4.教师的微笑是孩子心中的光,教师不仅爱自己的岗位,更要爱自己的学生。

要不断勉励自己微笑常在。

躬耕三尺讲台,当好师者榜样教师心得精选篇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勉励我们,从事教育事业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通过教育家精神宣讲活动,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走下讲台

走下讲台

受“师道尊严”的影响,一说起教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三尺讲台,高高的讲桌后面,一脸威严的教师,或用严肃的目光巡视着全班,或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解。

讲台似乎成了教师权威的象征,是教师必须坚守的阵地。

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随着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教师应改变自己的传统形象,在适当的时候走下讲台,去构建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一走下讲台,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大教育家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使孔子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师生关系亲密无间,并升华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这也很好的栓释了当代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爱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鲁迅说过“教育是源于爱的”。

爱不是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教育观念转化为外在行动的具体而细微的实践过程。

爱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在当代主要体现为关心、信任、爱护、理解、尊重、期盼、宽容等。

而我国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具有很高的威望。

有些教师也有意无意的认为,自己是长者,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学生需要在教师的严格管理下才能走向正规,才能发展,因而出现了师道尊严。

在教学中常用强制手段来管理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苛刻。

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动不动就揪到讲台上,不顾他们的自尊大批特批,师生互动机会少。

面对稳居讲台的教师,学生表面畏惧屈服,处于被动地位,但背后抗拒,教学成绩也并不理想。

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适时走下讲台,可以使学生对教师近距离接触,没有了那种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融洽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便于教师及时捕捉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是在认真学习还是开小差,搞小动作,并及时给于处理。

这里所说的处理并非处罚和批评,而是不易被其他同学察觉的方式,如小声提醒、用眼神给以警告、或站在其旁边让其注意、或轻轻用手拍拍其后背。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也让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新教师站稳讲台三部曲:跟着走、试着走、信步走

新教师站稳讲台三部曲:跟着走、试着走、信步走

新教师站稳讲台三部曲:跟着走、试着走、信步走2019年夏天,带着学生时代的青涩和对教育的热情,我进入了重庆一中语文组。

这5年来,在前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钻研下,我慢慢成长了起来。

把这5年的经历梳理了一遍,我写下了教学生涯的第一个“五年总结”,希望对新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

第一步:跟着走——摸清教学的门道作为一名新教师,在登上讲台的那一刻,身份就由“坐着听的学生”变成了“站着讲的教师”,身份的置换赋予了新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学生时代的履历无论多么耀眼,都将在成为新教师的那一天暂时归零。

新教师的成长道路终归是漫长而曲折的。

虽然通向成熟教师的路径有很多条,但关键的那几步却是一定要走的。

新教师初登讲台,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跟着走——摸清教学的门道。

跟着“课标”和“评价要求”走,让自己的课不走偏。

刚入职的新教师,对语文这个学科一定不陌生,提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体裁、篇章一定会侃侃而谈,但是“语文爱好者”与“语文教育者”的内涵并不相同。

语文课应该讲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并不是由个人意志或兴趣决定的。

因此,刚入职的新教师如若摸不清教学的门道,不妨仔细阅读最新的课程标准、评价要求(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以了解当前语文课的重点、难点、考点、考试方向是什么,从而让自己的语文课不走偏。

跟着“教材”和“教师用书”走,让自己的课不走形。

回溯名师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发现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翻得最多的书是教材和教师用书,读得最透的书也是教材和教师用书。

作为新教师,当我们对语文教学不能做到通观全局时,不妨把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找来通读一遍,以知晓学生学过哪些文章,将要学习哪些篇目,这套教材有哪些突出的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哪些漏洞,等等。

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向讲台 李先玉

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向讲台       李先玉

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向讲台高高的三尺讲台,既是教师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沃土,更是教师神圣与威严的象征。

千百年来,它一直被教师占据着,控制着,是学生不可冒犯的圣地。

俨然一道天然的、不可逾越的鸿沟,阻隔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教与学的对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而那高高的三尺讲台,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最大障碍。

几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主动走下讲台,把学生请上讲台,师生互换角色。

实践证明,教育教学非常效果明显。

一、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

新课改第一年,领导安排我教一年级,我发现学生害怕我。

一开始我很得意,当老师嘛,就得有点威严。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早晨有的学生趴在被窝里哭,不愿意上学;课堂上学生低着头不敢发言;读书时声音微弱;下了课也都像些小老人,不敢活动。

中午有的家长到学校来看望孩子,不少学生哭着想回家,到幼儿园读书。

我一直埋怨:农村的孩子就是拘谨、老实,没有出息。

可是家长们都说孩子在幼儿园读书的时候不这样呀。

一次我到幼儿园接孩子,看到幼儿园的孩子无拘无束,敢说、敢动,完全不是在学校的样子。

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幼儿园里没有讲台,他们的课桌都是围在一起,幼儿老师都是和学生围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搭积木。

我的心豁然开朗:幼儿教学就要抓住幼儿的特点来教学呀。

回到学校我把讲桌撤下了讲台,把蜂窝煤式排列的课桌改成圆式排列。

我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唱歌、跳舞,猜谜语。

学生们看到我和他们一起活动,高兴地手舞足蹈。

渐渐地我和他们熟了,他们不再害怕我了,自然就建立了感情,教学也自然得心应手了。

教学拼音、生字新词的时候,我和学生在课桌围成的圆圈内做“找朋友”游戏;教学儿歌的时候,我让学生站起来边背诵边表演;教学动词、名词的时候,我让他们边动作边读词语;教学童话故事的时候,我指导学生分组在圆内戴着头饰,扮成各种动物表演。

读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

读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

读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
《读走下讲台做教师》是一本关于教育知识的读后感书。

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以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教育和教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作者对教育和教学的热爱和对教授知识的责任感。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崇高和伟大。

此外,我对作者的阐述和论述感到非常认同,这是对教育和思辨的一次崇高的探索。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面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如何教授知识和视野?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读走下讲台做教师》这本书可以为我们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作者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跨越了教育的许多领域,如“学生学习的过程”、“教育的历史”、“课程规划”、“应对大学生的准备”等等。

而且,每章末尾都有作者对我们的呼吁和挑战,这都是在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我认为,这本书很重要。

它对每个教育者和教师都必须了解的知识有深入的阐述,它十分有利于我们了解和理解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方法和制度。

此外,通过这本书的帮助,我们可以梳理出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从中得到更好的启示。

最后,我更想谈的是对于这本书的创新性思考和观点。

这本书是在不断改进和进化的。

虽然它已经是一本经典的教育读物,但它仍然能够不断地和时代同行并开创新生。

我相信,这个探索旅程的成果,将会让我们更加了解教育的本质、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

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做学生活动参者

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做学生活动参者

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做学生活动的参与者长期以来,社会期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

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

课堂上,教师站在讲台,高高在上,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的答案。

学生在教学中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主动教育思想,其核心内容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培养目标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主动参与式”认为: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老师的配角,学生也不存在“主角”与“群众演员”之分,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体。

随着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也要由单一角色向多种角色转变,他们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督促者,学术水平的测试者,学生生命的培育者……这就要求教师探索创造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树立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全新的多重价值的教师观。

有专家把中国当今的教师分成三类。

第一类:只教书不教研的教师教学以教师的串讲串问为进程,教师占用了课堂上的大量时间,教学目的就是传授知识。

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能跟上教师的讲授进程记下笔记,是要求学生参与教学的“学生参与观”。

第二类:多教书少教研的教师他们的特征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教案。

教学以谈话、讨论或提问为进程,师生各自享用对半的时间。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也学到一些自学的方法。

教学指导思想是希望学生能依据教师的提问、启发而不断质疑、解疑,因而也是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观”。

第三类:既教书又教研的教科研合一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特征是让学生带着教材、学案走向教师。

教学以学生展示学路为进程,学生占用课堂的大量时间,因而这类教师采用的是学会学习——开发原认知的教学策略。

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师参与观”。

显然,上述三类教师的教学观,只有第三类教师的“教师参与观”才是“主动参与式”倡导的“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的教学思想,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我怀着一腔热情和向往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

我怀着一腔热情和向往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

我怀着一腔热情和向往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

记得小时候我最崇拜的人就是老师。

崇拜他们渊博的知识,崇敬那种懵懂的春蚕吐丝般的感动。

当我也成了一名梦寐中的教师,我激动,我憧憬,我设计着我的教师蓝图。

如今回首,十几年弹指而过,想想那些辛劳,那些热情的挥洒,我欣慰,那十几年的属于我的教育的天空是多彩的。

这里有我教师之路的斑驳痕迹,这痕迹中有思考、有智慧、有挚心,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对学生的无私的师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我总是主张,教育一个学生,先要教会他如何做人,然后再谈到学习知识。

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向上的品性,没有对他人的爱心,没有对社会的责任心,那么这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才,也称不上祖国的栋梁。

要想培养这样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首先教师自身要思想境界高尚。

多年来我一直以一个人民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以师德八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让我越来越懂得了如何去更好地完成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

我热爱我的学生,我明白如何才能尽最大的努力,用我的能力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首先我知道自己要有较强的文化业务水平,这样才能不误人子弟,传给他们优秀的智慧。

在悉心教学的同时,我进休函授班,取得了毕业证。

同时研读教育理论文章,用科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技巧。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教研组长的工作,所幸的是在课堂教学上还起到了带头的作用,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

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受到了家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也受到了一些表彰。

一个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集体,我明白我是在集体中成长进步的。

我平时注意向老教师请教经验,如果需要我帮忙的老师我便义不容辞。

和同事们的相处让我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一个人走在世间,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单位,这两个人生的寄存点我都会珍惜的。

教师是清贫的,但是清贫的生活,没有戳伤他们奉献的热情。

每天的披星戴月,深夜的烛下执笔,如春蚕尽吐情丝,如耕牛耕耘于垄亩。

这就是汗水的浇灌,这是心血付出的剪影。

老师走下讲台来

老师走下讲台来

三尺讲 台。这三尺讲台就是我们要花

辈子心血来耕 耘的 “ 自留地” ,它
就是实现老师人生价值的舞台。当我
真 的做 了老师站在讲台上时,热血沸
腾 的我开始在 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尽情 展示 。我也开始滔滔不绝 的讲 ,开 始 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开始俯视一 双
沟通 ,我们就是他们最值得 信赖的朋
不言,言无不尽 ,我们 就是 学生们 心 目中的良师 ;下课后 ,大家也乐意坐
联: “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支粉笔写
人生 ” ,还告诫 我们走 出校 门后要上 对得起天 ,下对得起地 ,中间对得起
在一起讲故 事 、说笑话 ,回忆童年 、 畅想 未来 ,谈 家庭 、谈生 活 ,谈理
想、谈前途 ,时间长了 ,大家畅所欲 言, 无话不说 ,孩子们思想上 、学习 上、 生活上遇到麻烦都会和我们主动
பைடு நூலகம்
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师 生关系似
乎在这一瞬间发生了变化。没有了这
偷偷站上讲 台发号施令,可我从来都
是绕道而行 ,从不轻易跨上讲 台。直
个很难逾越 的讲台 ,上课时 ,我们 可 以随意地参与不同小组的讨论 、学生
可以 自由地 向我们质难问疑 、走一 圈 就可 以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展 、目 光 所 到之处就会知道那些同学还有疑问并
综合天 地2 0 1 3 O 7
我不知 道教室里 为什会有讲 台 , 是 为了讲授方便还是为了显示师道尊 严, 但我 知道从我 上学到我 当老师 , 三尺讲台都是一个很神圣 的地方 。记 得我上小学那会儿 , 教室里 的讲 台特
高 ,没有一尺 ,至少也有八寸 ,老师
也没查 出来 ,我一着急就跑 到了他 跟 前 帮他查字典 。下课后,学 生私下 里 七 嘴八舌地议 论: “ 我还以为你今 天 惹大祸 了呢” 、“ 那 么多听课 的,她 还帮我手把手 地查字典 呢” 、“ 这 年 轻老师真好 ” 、“ 要是X X 老师 ,肯定

师德反思剖析材料: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师德反思剖析材料: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师德反思剖析材料: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话题:教师讲台教育学习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最佳答案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夜阑人静,耳边又传来那熟悉的歌声:任风/翻阅背影的日子/烛光将记忆/摇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阳/便凝重了教师魂……曾经怀着对远方神圣的热切向往,为了朝拜远方那心目中的圣地,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

他们,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他们,犹如辛勤的农夫,钟爱自己的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

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离的目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自然会有收获和回报。

我逐渐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甘于寂寞是成熟的标志。

因而我感觉自己在前进,在成长。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培根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峰,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

走下讲台做教师这里风景别样好

走下讲台做教师这里风景别样好

走下讲台做教师这里风景别样好——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塑造有感湖北省潜江市实验小学丁琴见到这样的标题,老师们定会惊诧与惶惑:走下讲台还如何做教师?三尺讲台,既是教师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沃土,更是教师神圣与威严的象征,让教师走下讲台,不是让教师“下课”吗?下课的教师还怎能领略别样的风景?其实不然,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新了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参与交流的渠道和手段,使之不再局限于千人一法,千篇一律,因此,教师也不可能再成为知识的“主宰”与“权威”,从而导致了教师角色的必然变化。

教师只有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世界去;只有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亲近到学生世界去;只有彻底更新角色观,融汇到学生世界去;才能顺应新的人生观,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创造可能。

1、走下讲台,做火把。

有人曾夸张地把以前的基础教育比喻成“颈部以上的教育”,即教师的嘴就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脑袋就是知识的水桶。

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是有知识能力差,有能力情感弱,有情感无个性的人。

太多的实践已经为我们证明,学生不是需要塞满的罐子,而是需要燃烧的火种,所以教师要从单一的传授活动中解脱出来,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成为溶凝聚力、亲和力、感召力于一体的火把,去点燃身边的每一颗火种,让他们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做火种,做活动的组织者,就要组织一个富于童趣,现实逼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中的生活,从而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会用数学头脑思考生活,会用数学道理解释生活;做火种,做活动的组织者,就要组织一个挑战与协作共存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养成勇往直前,标新立异的个性;做火种,做活动的组织者,就要组织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去交流、去分享、去合作,去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分享的快乐。

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为学生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沟通思想服务,只有火种似的老师才能让丰富多彩的童真世界弈彩生辉。

最新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15篇)

最新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15篇)

最新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15篇)最新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1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素质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

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素质培养。

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养更为重要。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但随着教师这个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我们日日受到外界的关注,这些关注来自家长,来子自社会的压力日渐增加。

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好教师,我们不得不深思。

我认为。

(一)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只有爱岗敬业。

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别人,不记回报。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每天都与学生接触,我们感知到他们的纯真,哪怕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也是可以教育好的。

关键是教师是如何去了解学生,要养成宽容公正的爱心。

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

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

说句心里话,真的很困难。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爱,时间受到限制。

而精力也分散。

而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就是完美的化身。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关注。

只要学生能理解到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一种只有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爱。

学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这个过程中,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规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教师要具有表率性,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本身要知道怎样做人。

教师要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

必须先受教育,躬行自明。

自己不具备的东西是无法教授给学生的。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

教师的言行是道德的标准。

教师的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同时学生具备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

做一名敢于跨越讲台的老师

做一名敢于跨越讲台的老师

灵 的乐 章 ,教育 是情 感 的诗行 。优质 教育 服 务最 终还是 要 通 过师 生心 灵 的贴近 来实 现 。笔者 在一 线从 事教 学多年 , 对 此有着 切身体 会,现将 感受赘 述如下 ,望与 同仁共勉 !

2 . 教 师必 须善 于 与学 生沟 通 。当然 老师 光 有人 格魅 力

位 置, 没有 高低之 分 ,没有距 离长 短 ,没有 亲疏 之别 。
影 。 因此 ,我 们老 师尽 量要 做到每 天和 学生 沟通 , 时时处
处地 去观 察 学生 的一言 一行 ,更要 时 时刻刻 找机 会与 学生
老 师只 有跨 越 了讲 台,走 近学 生 ,与学 生做平 等 的交流 ,
鼓励 他们 。关注他 们 的生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 时发现 他们 的 问题 ,并及
着老师尊严与威信 的三尺讲 台,如今 却戍 了堵在 学生和老师 之 间的一道厚厚 的心 门,把 老师和学生的 心灵隔绝在不 同的 空 间里 ,让 老师和学生在心灵 上成 了陌生 的对话 者。这违 背 了新课 改的教 学理念 。所 以教 师必须要放 下架子 ,能够跨越 讲 台,学会 与学生沟通 ,用 爱心鼓励 学生 ,用老师的人格魅 力去感染学生,做 一名 智慧型 的新一代 老师 【 关键词 l跨越讲 台 爱心 智慧型 人格魅 力 沟通
教。
被涤 荡得 只剩 在历 史 的典籍 里 ,那 曾经象 征着 老师 尊严 与
威 信 的三尺 讲 台,如 今却成 了堵 在学 生和 老师 之 间的一道 厚厚 的心 门,把 老师 和学 生的 心灵 隔绝在 不 同的 空间里 , 让 老师 和 学生在 心灵 上成 了 陌生的对 话者 。然 而教 育是 心
1 . 教 师必 须具 有健 全 的人 格魅 力 。作 为一 名教 师 ,尤 其是班 主任 ,要 想教 育好 学生 ,首 先要在 人格 上受 到学 生 乃至 同事 的认可 和尊 重 ,使 自己 的人格和 追求 更 为贴近 现 实 ,达到 自我 实现和 自我提 高 的 目的 ,进 而才 能 收获友 谊 和真情 ,也只有 这样 才 能更好 的感 染学 生 ,带动 学生去 完 善提 高 自己 的人 格魅 力 。以身 作则 的影 响胜过 任何 一种 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
孔祥艳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课堂上,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该起主体作用,要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文本,变讲台为展台。

我通过这几年来的课改教学实践,以及通过到外地取经学习,其中有一个深刻的教学经验体会——那就是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就必须走下那三尺讲台。

一、走下三尺讲台作用明显
1、走下三尺讲台,体现老师的亲切。

新课标改革虽然早已推行了好几年,但只要我们深入教室一看,站在讲台上像“念经”一样上完整堂课的教师仍是大有人在。

笔者认为,教师上课时能走下三尺讲台,不再威风凛凛地站在讲台上独自一人搞“表演”,而是神采奕奕地在学生间边走动边当知识的“导游者”,学生自然会感觉到“导游”的亲切,对学习充满乐趣——认为学习知识就像游览山水一般。

2、走下三尺讲台,拉近师生的距离。

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不但拉近了师生间的位置距离(不下讲台,坐在那后面几排的学生,就是“天高皇帝远”了——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可能就在下面“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就容易接纳老师的教导,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3、走下三尺讲台,避免学生的走神。

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还可避免学生的走神。

有的老师上课时往往只站在讲台上尽情尽兴地高“演讲”,很少顾及下面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听取,这就形成人们常说的课堂“景观”——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事实上常有学生在课堂上扒着睡着了)。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走下讲台去,只要教师在学生中走动,那些打瞌睡的、玩东西的、看课外书刊的、打手机游戏的、做它科作业的等等,因为有你在他们身边(走动),他们一定不敢妄为(除非你老师太懦弱),自然就防范了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

只要学生上课时不走神,他们就能学到知识,课堂成效就一定明显。

4、走下三尺讲台,融洽课堂的气氛。

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无论是老师讲解新知,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无论是老师演示,还是学生探究。

一切皆会因为有老师的同场指点而使课堂气氛活跃、精彩、融洽,不至于课堂成为一潭死水。

二、走下三尺讲台要求更高
走下讲台作用好,但其实对教师要求更高,具体体现在:
1、教学内容必须成竹在胸,教师才不至于照本宣科。

我们有的教师之所以不能走下讲台,是因为备课不充分,一上课就要带上好大一摞书(教案书、参考书、课本、课辅书等等,应有尽有),或者是抄袭的教案,自己根本没有花时间下功夫去深入备课和
编写教案,如此一来,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等不在“心”中而在“本本”上,一旦离开了讲台,自然就离开了那摞书本,当然就无从讲起了。

所以,走下讲台就要求不能照本宣科,走下讲台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成竹在胸。

2、班内学生必须了如指掌,教师才有利于有的放矢。

走下讲台上课,必须对班内学生了如指掌:哪些学生上课习惯好,哪些学生上课习惯差;哪些学生喜欢积极思考,哪些学生懒于动脑;哪些学生爱发言,哪些学生喜欢保持沉默等等,只有熟悉本班学生的个性,才会做到有的放矢——该盯住谁,该抽问谁,该辅导谁,该帮助谁,该拔高谁,自然不会盲从,因材施教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课堂成效肯定非同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