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第十四窟介绍

合集下载

云冈石窟第四讲

云冈石窟第四讲

第38窟
• 第38窟是北魏晚期雕刻精美、题材丰富的代表性小窟。在 窟门外部两侧各雕力士,威武雄壮,窟门上方镑刻吴天思 造像记。窟内平面作长方形,平顶刻方格平棋藻井,正圆 拱华绳龛内雕释迦、多宝并坐像,龛侧雕释迦涅盘像。南 壁窟门东侧雕“降伏火龙”、“雕鹫怖阿难”及“三道宝 阶”的佛传故事,西侧雕释迦修成佛后的鹿野苑初转法论 像。东壁上层雕弥勒龛,下层雕释迦龛。西壁的倚坐佛像 雕在盘形帐幕龛内。一组男女供养人行列雕像,排列在东 壁及北壁佛龛下部;供养人群中间雕树上伎乐人奏乐的音 乐树,还有爬杆倒舞的“幢倒伎神”。大家看窟顶的方格 平棋,以大圆莲为中心,周绕化生童子、诸天仆乘,四周 雕刻奏乐飞舞的乐神乾闼婆、歌舞神紧那罗。第38窟在一 个不大的空间内,雕刻出丰富多变的造像内容,他们杂而 不乱,形象鲜明,充分显示出北魏晚期的石窟艺术风格
西壁中层南侧两个圆 拱龛的装饰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其上部的 “水池鱼草”雕刻是 云冈石窟的唯一。在 二狮护博山炉雕刻两 侧,各以曲线表现出 两个水池,池水平静, 水草荡漾,鱼儿在池 中游弋,鸟儿在水面 嬉戏,好一个天然自 在的极乐世界。
该窟窟顶虽风化坍塌严重, 但从残存状况仍然可以看 出其形式框架。即中央圆 形团莲无方格装饰,以团 莲为中心,向东南、西南、 东北、西北四角延伸,使 长方形窟顶四面各形成一 个三角形的平棊格,各平 棊格中雕刻二龙缠绕的形 象,为“无方格斜侧支条 窟顶”形式
塔柱对佛龛造像的安排也 甚具用心及趣味。但见每 层塔里都置有五个佛龛, 五个龛里以最中央的造像 为主角,其余两侧则两两 对称。如第一层的中央主 角是 「两佛并坐」,其两 侧两两对称的则是「倚坐 佛」及「坐佛」。又如第 二层的主角是「坐佛」, 其两侧则是「交脚弥勒佛」 及「倚坐佛」。每一层有 每一层的对称,各层间也 有不同的错位,形成一种 特殊的趣味。

12中国石窟艺术概论-云冈石窟

12中国石窟艺术概论-云冈石窟

第6窟
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 窟“第一伟窟”。主要 原因,一是该窟的雕刻 技艺极为精湛,几乎是 雕刻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线刻、浅浮雕、高浮雕、 半圆雕、镂空雕,应有 尽有。二是该洞窟的雕 刻内容十分丰富,佛像 与壁画故事相结合。
整个洞窟雕饰得富丽堂 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 刻的空间。洞窟四壁雕满了 佛像、菩萨、罗汉、飞天、 供养人和瑞鸟、神兽等。如 同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 美妙神奇的佛国世界。
道武帝拓跋珪时,道人统法果带头 礼拜皇帝,这不仅体现为一种宗教活动, 而且体现于造像活动上,魏书有兴安元 年(452年)令按文成帝的身样和形象 在平城雕凿石像的记录。兴光元年 (454年),在城内五级大寺为太祖以 下五个皇帝造释迦像各一身,共五身。 昙曜五窟也是为太祖以下的皇帝造像。 • 所以为皇帝开窟,为皇帝造像, 在北魏的佛教史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昙曜五窟的开凿,不过是五级大寺事件 的重演。
大佛高达13.7米,背 后是富丽堂皇的背光,面 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 直,身披右袒袈裟,呈盘 腿坐姿,给人以和蔼可亲 的的感觉。
那双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和宁 静,佛像脸部的雕刻既有印度犍陀罗造像的风格, 又极具古希腊雕刻艺术的神韵。 宽厚的双肩、右袒的袈裟、伟岸的身躯的雕刻 则让我们想到了中国秦汉以来传统的大写意的雕刻 艺术,难怪很多中外学者、专家们交口称赞,说其 已经达到了世界雕刻艺术的巅峰。
北 魏 帝 王 世 袭
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 孝庄帝元子攸——节闵帝元恭—— 废帝元朗——孝武帝元修
信仰基础
• 鲜卑族早期的信仰是杂卜、 巫术、多神教崇拜,直到定都 平城,开始接触中原地区的佛 教,才逐渐注意佛教。北魏佛 教的兴盛,始于平定凉州(北 凉),原来很发达的凉州佛教 得到东传。同时,北魏灭北凉, 称为中原北方大国,西域各国 纷纷遣使来朝,也开通了以龟 兹为代表的西域佛教艺术的东 传通道。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综述: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

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建造背景: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北魏王朝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

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

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在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佛教文化盛行,在公元450年时,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石窟,于是由着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了五所石窟,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北魏着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当时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时期资料整理)

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时期资料整理)

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时期资料整理)-maoqian云冈石窟坐落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

石窟依山开凿,按地理位置总体可归纳为东、中、西三部分。

其中,著名的昙曜五窟就坐落在西部窟群中。

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大约有四五十个,石雕造像大约有五万多尊,是北魏时期皇室经营的一座大型石窟,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石窟的典型代表。

时代云冈石窟是在北魏王朝最繁荣(460年—524年)时期开凿的,由当时西域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云冈石窟开凿的起因是北魏皇帝崇佛,并想利用佛教来达到安抚民心,并显示其国力强盛的目的。

历史背景北魏王朝是由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所组成的。

当他们在中国北方一带开始活动时,还没有开始信仰佛教,直到在中国北方建立了政权,接触中原多重文化,他们才逐渐对佛教有所了解。

道武帝"好黄老览佛经"。

明元帝时,"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图象,乃令沙门,敷导民俗"。

太武帝于太延五年(439年)灭了当时佛教发展之域的北凉,这些是北魏佛教史上具有意义的大事。

从此凉州佛教东传,北魏佛教的兴盛时期到来。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由于佛寺日趋腐败,太武帝下诏毁灭佛法。

后到文成帝即位后,立刻恢复佛法,使佛教以更大的势头发展起来,这便是大规模开凿云风石窟的直接原因。

早期开凿,第一期整体上看,云闻石窟的早期石窟,大多开凿于文成帝时期。

文成帝深信佛法,在他统治时期,由于统治者提倡,又受时代崇尚,佛教一下子就大规模地兴盛起来。

据史书记载:“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即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形象为参照的,魏文帝头上脚下各有黑德一颗,恰好大佛的上下也各有一颗黑石,真是模仿得太形象了。

但这种以佛象征皇帝的情况仅限干云冈石窟前期营造时期。

云冈中期石窟,开凿于孝文帝执政时期,是云风石窟雕刻艺术民族化趋于成熟的一个阶段。

这一时期北魏皇室内部矛盾急剧上升,皇室、贵族重佛也越来越烈,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洞窟内佛教色彩浓厚,精雕细刻的佛教故事占洞窟的大部分。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开凿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期间。

是中国最大的一组佛教石窟群,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

1961年,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王朝首都平城(今大同)西南25公里的武周山南麓开凿的,共有23个洞窟,大小造像51000余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

其中最有名的有三窟:第一窟是一座三层楼阁式石塔,塔基呈方形,边长约4米,高约4米;塔身为仿木结构建筑,在塔基两侧各凿一孔,供穿绳之用;塔檐为四面歇山顶;第二窟是一座由前廊、正殿、后殿、回廊组成的古印度式建筑。

这座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为八角形重檐攒尖式。

第三窟是一座佛坛式佛像,坐南面北。

高达17米。

石佛全身贴金彩绘,面部圆润,五官端正,体态丰满。

—— 1 —1 —。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云冈石窟从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宋等朝代陆续修建,历经近500年的时间。

它以规模宏大、雕刻精良、窟龛茂盛而著称于世。

云冈石窟共有45个窟龛,大、中、小窟分布在山崖、断岩和峡谷之间,窟龛内有大小佛像2000余尊,大小佛龛窟龛200余座,石刻造像和浮雕雅存6000余平方米。

云冈石窟的主要景点有:大世界、小世界、罗汉堂、卢舍那大佛、木雕跋文佛、司空图敌石像、浮图山龛、万佛洞、雄奇狮子、五台寺、西山寺等。

云冈石窟最著名的是大佛洞,该洞分为前后两殿,正中为唐代第三代皇帝李世民与文成皇后华夫人立像。

洞外左右阶级有唐代贵妃对的立像。

在最里面有王者归命的题记。

因景物较多,门票可打折。

此处最佳的月份为初秋的千年。

而不宜至于冬日。

云冈石窟的艺术风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王朝古代的宗教信仰、宫廷庙会和皇家主持及民间追求规模宏大,雕刻工艺精湛的石窟建筑也集中体现了一些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研究的宝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绘画、壁画、题刻、建筑、音乐、舞蹈、民间信仰、政治制度、乐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云冈石窟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国内外游客不可错过的历史文化遗产。

到了云冈石窟,可以感受到大秦岭山视风流古唐朝文明,能听到深沉大音潇洒罗汉堂。

可以看到星罗棋布的对象,听到五台乐府的意境,游客们往往被这里的壁龕、窟龛吸引。

在大门讲解解碑留念拍照表演补充讲解两颗如草土地找早饭,然后乘坐电瓶车德外秦风易魏昕乐府,途中有露天施工票剧等。

云冈石窟是一座融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探寻古代历史、感受大秦岭山水之美的机会。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丽与宏伟,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与自然风光的和谐共生。

无论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者,还是对中国古代历史遗迹的探索者,云冈石窟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中国四大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1、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The Mogao Grottoes)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

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在现在编号为“17”的洞窟曾发现从4世纪到14世纪的珍贵文物5.6万件,因之形成了敦煌学,另外还设有敦煌文物研究所。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

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中文名称: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 ,云冈石窟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地图上的准确位置东经113°7′20〃,北纬40°6′35〃景区保护范围:348.75公顷。

缓冲区面积:846.81公顷。

云冈石窟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5月8日,大同市云冈石窟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云冈石窟全貌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

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

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

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

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

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

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

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

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

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

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

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

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云冈石窟导游词12篇

云冈石窟导游词12篇

云冈石窟导游词12篇云冈石窟导游词12篇云冈石窟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导游,我姓詹,大家能够叫我詹导游。

今日,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大同市西约16公里处,此刻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此刻,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冈石窟山门,云冈石窟依山开凿,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

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魄力最为雄伟。

第五、六窟和五华洞资料丰厚多采,华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精髓。

今日,我们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昙曜五窟。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心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佛像。

窟四壁满雕佛龛、佛像。

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完美。

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修建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心是一个衔接窟顶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

塔柱下头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述释迦牟尼从降生到成道佛传故事浮雕。

此窟规划雄伟,雕饰华丽,技法精辟,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一个。

各位,云冈石窟导游暂时告一段落。

经过游览云冈石窟,大家或许对石窟寺艺术有了进一步了解,或者对佛教发展产生了一点兴趣。

愿这次游玩能给各位留下深刻回忆。

多谢大家!云冈石窟导游词(二):各位游客大家好,今日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大同云冈石窟。

下头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方石雕艺术宝库,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与甘肃敦煌石窟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据史书记载,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前的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个,现存佛教造像51000余尊,佛龛1200多个。

云冈石窟五窟介绍

云冈石窟五窟介绍

云冈石窟五窟介绍云冈石窟是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石窟景区,位于云冈山脚下,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贵遗产。

云冈石窟共有五窟,分别是窟1、窟2、窟3、窟6和窟8,彼此间的风格各异,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元素,展示了当时中国北方的文化和艺术繁荣。

云冈石窟窟1,是云冈石窟中最早的一个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相传由北魏著名宰相爨松所建。

石窟内有一座巨大的立佛像,高17.14米,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佛像。

该立佛像造型庄重,气势磅礴,展现了佛教艺术的壮丽和庄严。

此外,窟内还有众多精美的浮雕和壁画,描绘了佛教经典故事和人物形象,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云冈石窟窟2,始建于北魏文成帝时期,比窟1晚了几十年。

窟2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石窟之一,是三个窟中唯一完整保存了圆屋顶的石窟。

窟内主要供奉一尊坐佛像,造型精美,姿态优美,栩栩如生。

佛像两侧还有壁龛,内有供奉的小佛像和其他佛教神像,展示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云冈石窟窟3,始建于北魏太和元年,是云冈石窟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窟。

窟内供奉龙王和龙女、莲花池、护法神、众佛等壁龛,雕工精湛,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窟顶处还有壁画描绘着佛教故事和仙境图案,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是云冈石窟中壁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云冈石窟窟6,始建于北齐时期,是云冈石窟中年代最晚的一个窟。

窟内主要供奉一尊坐佛像,造型简洁端庄,仪态庄严,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窟内还有其他佛像和神像,雕工精细,栩栩如生。

云冈石窟窟8,是云冈石窟中唯一的道教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时期。

窟内供奉了三尊神像,分别是道教的三清神,即太上老君、中岳元君和东华帝君。

三尊神像造型庄重,神态肃穆,是中国古代道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云冈石窟的五个窟穴各具特色,展示了中国石窟艺术的多样性和发展历程。

这些石窟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元素,是中国古代宗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贵遗产。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

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

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

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

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

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

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

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

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云冈石窟旅游胜地导游词

云冈石窟旅游胜地导游词

云冈石窟旅游胜地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旅游胜地!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石窟群。

1. 云冈石窟的简介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云冈镇,始建于公元前460年,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由东、西两个部分组成,共有53个窟龛和51块石刻塑像,凝聚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精髓。

2. 东部窟龛在云冈石窟东部,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佛像,包括卧佛、立佛、坐佛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6窟,也被誉为“云冈之绝”,因其包含卧佛、树佛和壁画,展示出佛教故事和精神的华丽之美。

此外,东部还有第19、20、25窟等,也是云冈石窟中的瑰宝,值得一看。

3. 西部窟龛云冈石窟的西部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大博物馆”,因为这里保存了大量精美绝伦的佛像和壁画。

第9窟以其巨大的25.7米高立佛而闻名,它是云冈石窟中最高的佛像。

此外,第10、11、14窟等也是西部的亮点,让我们赞叹古代艺术和工艺的巧妙结合。

4. 雕刻技艺的壮丽云冈石窟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而闻名。

石窟中的佛像、壁画栩栩如生,表情细腻,充满动感。

其中“云冈十六罗汉”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姿态展示出十六种不同的情绪,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 石窟的文化内涵云冈石窟不仅仅是一座由石刻艺术组成的宝库,更是一部佛教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写照。

佛教的典籍和教义凝聚在这些佛像和壁画中,通过欣赏石窟中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

6. 保护与挑战云冈石窟作为一个千年文化遗产,面临着保护和挑战。

由于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原因,石窟的保存状况并不完美。

但通过政府和专家的保护努力,我们得以一窥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结束之前,为了保护云冈石窟的独特魅力,我呼吁大家在游览过程中要保持环境整洁、爱护文物。

祝愿大家在云冈石窟的旅程中有一个难忘的体验!感谢大家的聆听!。

【参考文档】云冈石窟简介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3页)

【参考文档】云冈石窟简介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云冈石窟简介导游词在窟室南壁门拱上方两层高约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门东侧雕有菩提树和树干下二佛对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云冈石窟简介导游词,欢迎参考!云冈石窟简介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大同云冈石窟。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第5、6窟是毗连一体的一组双窟。

是云冈石窟最精彩、最为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

第5 窟的洞窟开头为椭圆形的草庐式,分前后两室。

进入后室,首先感觉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这尊两腿双盘的大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的第一大佛。

大佛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头顶为蓝色螺鬓,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肩垂耳,给人以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

由于后世为了积功德造福,对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装,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们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态了。

第5 窟的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像的右边这尊立佛是未来佛,由于这尊佛身上泥装的脱落,我们得以目睹原始的北魏石雕艺术的风采。

第5 窟值得让大家欣赏的还有,在窟室南壁门拱上方两层高约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门东侧雕有菩提树和树干下二佛对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面我们参观第6窟。

第6窟被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约15米,它分为上下两层。

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满了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这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美妙神奇的佛国世界。

由于雕刻技艺极为精湛,雕刻内容十分丰富。

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层的接引佛。

整个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层大龛的5尊佛像,都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刻法来增加佛像的立体感。

云冈石窟分窟介绍

云冈石窟分窟介绍

云冈石窟分窟介绍云冈石窟,那可是咱中国古代艺术的璀璨明珠啊。

每一个洞窟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就说第五窟吧,一进去,那尊大佛简直把人给镇住了。

那大佛高大得很,就像一座小山似的。

站在大佛脚下往上看,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就如同一只小蚂蚁站在大象跟前。

大佛的神态安详而又庄重,眼睛半眯着,仿佛在俯视着世间的一切。

那雕刻的线条流畅得很,就像是行云流水一般。

你说这古代的工匠们得多厉害呀,没有那些现代化的工具,全靠着一双手,就能在石头上创造出这么震撼人心的作品。

这难道不是人类智慧和毅力的伟大体现吗?再看第六窟,那可真是精美绝伦。

洞窟里的壁画和雕刻讲述着各种各样的佛教故事。

你看那墙上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从墙上走下来跟你聊天似的。

这里的雕刻就像是一个热闹的集市,人物众多,场景丰富。

有骑着神兽的仙人,那神兽的毛发都雕刻得根根分明,就像真的一样。

还有那些跳舞的仙女,身姿婀娜,彩带飘飘,就像在风中摇曳的花朵。

这洞窟就像是一个时光隧道,把我们带到了古代,让我们能看到当时人们的信仰和艺术追求。

还有第九窟,这个洞窟给人的感觉特别华丽。

它的拱门雕刻得特别精致,就像是用最精细的蕾丝编织而成的。

洞窟里的佛像颜色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有些斑驳了,可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绚丽。

佛像的衣褶就像真的布料一样,有垂坠感,你要是摸一下,肯定会以为是丝绸做的呢。

这洞窟就像是一位盛装的贵妇人,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高贵的气质。

第十二窟呢,被称为音乐窟。

这里面的雕刻有很多乐器,各种各样的,有些我们现在都还能认出来,有些却很陌生。

这就像是一场古代的音乐会被定格在了石头上。

那些拿着乐器演奏的人物,表情生动,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乐曲声。

你说古人得多有创意啊,把音乐都融入到了石窟艺术里。

这洞窟就像一个巨大的音乐盒,只要你走进它,就能感受到那来自古代的美妙旋律。

云冈石窟的每一个洞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古代工匠们心血的结晶。

山西----云冈石窟(第11-13窟)

山西----云冈石窟(第11-13窟)

山西----云冈石窟(第11-13窟)单就观赏性而言,“五华洞”真的是精美绝仑。

前面的9、10两窟已然看得如痴如醉,接下来的11至13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片子拍了很多,电脑里翻来覆去,总也不割舍删去。

就这么一股脑儿地贴上来吧,如果不幸令朋友们审美疲劳,我只能说声对不起,还望海涵、海涵。

第11窟为“接引佛洞”,亦凿于公元471—494年。

“第十一、十二、十三窟为一组。

第十一窟内中心塔柱上下两层,样式朴拙简约。

下层四面均一立佛,正面立佛两侧胁侍菩萨,细颈瘦腰,神态温雅,为辽代补凿。

西壁屋形大龛内七立佛,波状发式,面型丰润,形体高大,华衣飘逸。

东壁上层太和七年(483)造像题铭,全文共337字,是云冈石窟现存时间最早、文字最多的题记,书体端朴高古,寄巧于拙,是平城魏碑书法的精品。

窟内四壁龛制纷杂,无统一规制,约系北魏民间集资续凿。

”忘了哪位朋友曾经说过,神马木构都是浮云,只有石窟才是真谛。

此时此刻感同身受,真说到心里去了。

石窟,真谛。

第十二窟为“离垢地菩萨洞”,公元471—494年。

“俗称‘音乐窟’。

前后室窟,前室外壁上方凿窟檐,窟口列楹柱。

前室北壁最上层天宫伎乐十四身,分别演奏吹指、齐鼓、排箫、琵琶、横笛、琴、五弦、筚篥、箜篌、腰鼓、义嘴笛、法螺等乐器。

门楣上一组舞伎群,动作连贯,气韵奔放,是人间舞姿的艺术再现。

窟顶逆发形伎乐天,体格壮硕,具有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特点。

该窟内乐器雕刻的形制、演奏方式以及乐队的组合形式,集中体现了北魏宫廷乐队风貌和社会音乐制度,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

”这一刻,真的是不忍移步。

我想,如果能把我贴在墙上,我愿在这里与其朝夕为伴,长相厮守。

欣赏之余,突然有了一个很不好的感觉:莫非“狗尾续貂”式的破坏性修复之风也刮进了这里?刚才在第9窟已见“新泥”,当时还来不及多想。

而在这里,又突然发现了“鲜彩”。

那一道道突兀的翠蓝,与周边的色彩显得极不协调,仔细看,还有别的色彩以及底色,显然是新涂上去不久的。

云冈石窟16到20窟简介

云冈石窟16到20窟简介

云冈石窟16到20窟简介
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南16公里处的五台山北麓。

该石窟群共有252窟,保存有大量的佛教艺术和文化遗产。

其中,16到20窟是云冈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魏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16窟是一座券门塔式洞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窟之一。

洞窟内主要是佛像和壁画,佛像高约10米,像前有二十四菩萨,相信佛陀以两个护法咒避邪镇魔。

17窟为龛式洞窟,洞窟内有百佛图和金刚杵塔像。

佛像高约7.5米,非常壮观。

洞内的壁画包括铁证慈航和石门二仙等内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18窟是云冈石窟中的重要洞窟之一,是一座三层建筑,共有5个佛龛。

洞中最大的佛像高约15米,非常神圣。

壁画题材丰富,包括红巢杵臼和如来灵感等。

19窟是一座典型的龛式洞窟,洞室内主要布置着佛像和壁画。

洞内没有明显的轴线,布置稍显杂乱,但是壁画却相当丰富,包括郝景福辟谷图和龙虎山小洞天图等。

20窟是一座小型的龛式洞窟,洞内主要是造像和壁画。

洞内的佛像造型简单,静态而庄严,壁画内容主要是佛教故事和象征意义的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云冈石窟16到20窟作为文化遗产,展示了北魏时期的佛教艺术,具有非常高
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晋见云冈石窟精讲(连载8:藏在早期窟群的晚期洞窟——第14、15窟)

晋见云冈石窟精讲(连载8:藏在早期窟群的晚期洞窟——第14、15窟)

晋见云冈石窟精讲(连载8:藏在早期窟群的晚期洞窟——第14、15窟)文史:郭静执笔:王狰图片摄影:郭静王狰西区洞窟包括第14窟、第15窟,16、17、18、19、20昙曜五窟,以及第21至45窟(保存较好、内容较为丰富的洞窟为第38窟),共32个有编号洞窟。

西区洞窟中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开凿最早的洞窟,是云冈石窟的开篇之作。

第14、15窟及20窟崖壁以西的西区诸窟均为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洞窟,为云冈晚期作品。

云冈石窟西区石窟第14窟、第15窟第14窟第14窟,位于云冈石窟西部最东端,东为山体自然冲沟,西邻第15窟。

第14窟是自然毁坏最严重的洞窟,洞窟南壁及窟顶南侧坍塌,洞窟内风化严重。

从石窟坍塌后残存状况观察,这是一座形制较为特殊的洞窟。

整个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为二方柱三开间的外壁形式。

后室前壁不同于别的洞窟为上开明窗下辟窟门,而是用两根立柱代替,可能是后期为了采光的一种创新。

呈现出以二方柱间隔为三开间,上方是盝型结构的壁面形式。

东侧立柱雕刻千佛,西柱与前列柱均为1994年根据旧有痕迹恢复。

第14窟后室残存的立柱第14窟前室西壁雕刻前室东西两壁的艺术雕刻亦清晰可辨。

其中西壁部分保存完好。

下层南侧浅浮雕为“文殊问疾图”,在方形龛内,左侧雕维摩诘像,头部残损,手持羽扇,身披鹤裘,侧身倚坐;右侧雕文殊像,头部亦残,上身著帔(pèi)帛,下身穿长裙,结跏趺坐。

中间为站立的菩萨像,上身著帔(pèi)帛,下身穿长裙,双手各提花环。

第二层依稀可辨为胡跪供养人。

第三层中间为博山炉,两侧各有立佛。

第四层中间为圆拱形龛,内雕二佛并坐。

最上一层,帷幕龛下并列雕三个佛龛,中间圆拱尖楣龛内雕一佛二胁侍菩萨像。

左右两侧均为盝型帷幕龛,内雕一菩萨二弟子像。

交脚弥勒菩萨像,头戴宝冠,上身著十字交叉帔帛,下身穿大裙、裙摆平铺于方座上,左手抚膝,右手施无畏印;弟子像呈胡跪像,双手合十,表情虔诚。

是晚期此类造像中的上乘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冈石窟第十四窟介绍
云冈石窟第十四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矿区南部的云冈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的佛教石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云冈石窟第十四窟的历史、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云冈石窟第十四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座小型石窟,由主体洞窟和两侧的辅助洞窟组成。

主体洞窟中有一尊高达8米的立佛像,是该窟的主要特色。

佛像的造型庄严肃穆,栩栩如生,给人以深深的敬畏之感。

云冈石窟第十四窟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雕刻技法和造型表现上。

这座石窟采用了凿刻和浮雕相结合的技法,使得佛像的线条流畅自然,栩栩如生。

同时,石窟内的雕刻也具有浓厚的北魏风格,尤其是佛像的脸部表情和手势,展现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云冈石窟第十四窟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艺术上,还体现在历史和宗教方面。

作为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云冈石窟第十四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人们研究北魏时期的社会、宗教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同时,它也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的朝圣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云冈石窟第十四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使得许多学者和艺术爱好者前来研究和欣赏。

此外,云冈石窟第十四窟还吸引
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云冈石窟第十四窟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智慧。

它不仅是一座艺术殿堂,更是一座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该加强对云冈石窟第十四窟的保护和研究,使其能够延续下去,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