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合集下载

韩国《中国语Ⅰ》教材与教法研究

韩国《中国语Ⅰ》教材与教法研究

韩国《中国语Ⅰ》教材与教法研究韩国《中国语Ⅰ》教材与教法研究引言作为一个邻国,韩国对中国文化和语言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学习中文在韩国一直都是热门的课程之一。

韩国《汉语Ⅰ》教材是韩国高中生学习汉语的入门教材,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

本文旨在探讨韩国《汉语Ⅰ》教材与教法,剖析其特点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韩国《汉语Ⅰ》教材的特点和优势1. 任务明确韩国《汉语Ⅰ》教材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初学汉语时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

教材从最基础的发音、简单的日常用语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确保学生在初学阶段建立起对汉语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2. 有趣易上手在编写《汉语Ⅰ》教材时,考虑到韩国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教材注重设计有趣的故事情节和情景对话。

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词和语法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灵活的教学方法韩国《汉语Ⅰ》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韩国《汉语Ⅰ》教材存在的问题1. 语法重于实际运用韩国《汉语Ⅰ》教材在教学中注重语法的讲解和练习,但有时忽视了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能会因为过度关注语法规则而在实际交流中出现困难,无法流利地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2. 文化知识片面韩国《汉语Ⅰ》教材对中国文化的介绍比较片面,过分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忽略了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这样的设计可能导致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全面了解中国的多样性。

三、针对问题的改进建议1. 引入实际情景教学在韩国《汉语Ⅰ》教材的编写中,应增加大量的实际情景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汉语的能力。

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如购物、旅游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汉语的技巧。

韩国汉文学课程大纲

韩国汉文学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韩国汉文学》课程作为面向朝鲜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选修课,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韩国汉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轮廓,系统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经典作品,以及文学的风格流派、文学思潮和文学形式的演变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人文素质,有助于人格的养成,最终为提高民族自信心,促进东亚各国求同存异提供帮助。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高年级朝鲜语专业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态度分析和鉴赏韩国汉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学修养。

课程内容按年代划分,包括三国时期、后期新罗、高丽前期、高丽后期、朝鲜王朝前期、朝鲜王朝中期、朝鲜王朝后期,体裁涉及汉诗、汉文小说、散文等。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韩国汉文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与课程《韩国古代文学史》、《韩国文学作品鉴赏Ⅰ》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上述课程的教学目的最终与提高学生的韩国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分析、评论能力,进而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二、课程目标《韩国汉文学》作为朝鲜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知识教育层面选修课程,其课程目标主要是以下两点:(1)让学生掌握韩国汉文学的发展脉络,了解并熟记各时期重要作家及作品;(2)培养学生对韩国汉文学作品进行初步赏析和评论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韩国语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对“韩国汉文学”类主题进行初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进而为完成本科阶段毕业论文做准备。

三、学习要求(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组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文学作品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并以书面形式提交。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第二章 朝鲜汉学

第二章 朝鲜汉学

4、朝位经学大师 金正喜,号阮堂,有《阮堂先生全集》。金 氏治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实事求是。他以为 儒家的“圣人之道”为“甲第大宅”,训诂 则为“门径”,与清代汉学一脉相承。二是 兼容并取。认为治学之道不必分汉宋之界, 对宋学亦有肯定。他曾到中国一月拜见了翁 方纲、阮元等经学大家,并长期与之保持联 系。认为翁、阮及戴震等大师各有优劣,都 一并推崇。
朴趾源是朝鲜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随 官访问中国,入辽东、经北京、抵热河参加 乾隆皇帝七十大寿庆典,历时二月余。其间 他用写作了汉文的《热河日记》,生动地记 叙和描写了朝鲜至中国京城一带的风土人情, 广泛涉及到了历史、文学、宗教、艺术、医 术、建筑等,其中一些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 价值。如记录《水浒传》、《西厢记》、 《九如歌颂》、《万寿无疆》等小说和戏曲 的流传情况,《四库全书》的编纂情况,可 补中国史之佚。
朝鲜的三国时代:约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高句 (音勾)丽(前37——668)、百济(前18—— 660)、新罗(前57——935),相当于中国的西 汉末年至隋。 7世纪末,朝鲜儒学家薛聪创立“吏读法”(采用汉 字的音和意记朝鲜语)以解释儒家经典,这是朝鲜 文字的先声。 直到15世纪中叶前,朝鲜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 1444年,李朝世宗的郑麟趾等人创制了朝鲜文字, 1446年颁布了《训民正音》,但是汉字仍然是官方 和知识分子使用的正统文字。1894年,朝鲜文字 “谚文”成为正宗,1910年汉字被废除。
新罗王朝统一了朝鲜之后,需要一个有利其统治的 思想作为立国之基础,于是在651年,仿照古代中 国官制,正式设立了博士官制度,用来选拔官吏。 682年,仿照中国教育制度,正式设立了国学作为 对全体国民教育和官员升迁的选择标准。 717年,仿照中国祭孔制度,正式把孔子及其弟子 十人作为圣哲来祭奠,并开始派遣学问僧和遣唐使 来华求学的活动。 至此,儒学正式成为统一的新罗王朝的国家学说。 朝鲜对儒家经典的注释著作开始大量出现。

韩国高中初级汉语教材研究

韩国高中初级汉语教材研究
足。
《汉语入门》
介绍《汉语入门》系列教材的背景 、编写理念、内容结构、语言点及 练习等,并分析其特点与不足。
《快乐汉语》
介绍《快乐汉语》系列教材的背景 、编写理念、内容结构、语言点及 练习等,并分析其特点与不足。
03
教材内容分析
语音部分
声母
教材详细介绍了21个声母的发音 方法、发音部位、相似音的区别 等,并配有发音器官图和发音视
韩国高中初级汉 语教材研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韩国高中汉语教材概况 • 教材内容分析 • 教材使用效果及问题 • 针对问题的改进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多,韩国高中对汉语教学的 需求逐渐增加。
现有的韩国高中初级汉语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在教材内容 、结构、实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 3
语言点难度不适
部分教材的语言点难度偏低,不能满足高中生的 学习需求,有些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
文化内容解读不深入
虽然教材中包含了一些文化内容,但往往只是表 面介绍,缺乏深度解读和拓展,学生难以真正理 解文化的内涵和背景。
教材配套资源不足
一些教材只有课本,没有相应的练习册、教师用 书等配套资源,给教学带来一定的不便。
对韩国高中初级汉语教材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质量,促进中 韩两国文化交流。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韩国高中初级汉语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 进意见,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发展。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韩国高中初级汉语教材 的内容、结构、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韩国汉语教材《我爱汉语》分析及其教学实施

韩国汉语教材《我爱汉语》分析及其教学实施

二、词汇量对比
《轻松学汉语跟我学汉语》的总词汇量约为3000个,其中初级词汇约1500个, 中级词汇约1000个,高级词汇约500个。《你好》的总词汇量约为4000个,其 中入门级词汇约1500个,初级词汇约1000个,中级词汇约1000个,高级词汇 约500个。可以看出,两套教材的词汇量相差不大,但《你好》略多一些。
3、难易程度不同的词汇:《轻松学汉语跟我学汉语》和《你好》都按照难易 程度将词汇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但是,《你好》的初级阶段包含 了更多的生词和难点词汇,而《轻松学汉语跟我学汉语》则相对较为简单。
四、难点词汇分析
在这两套教材中,有些难点词汇可能让学习者感到困惑。以下是几个例子:
1、《轻松学汉语跟我学汉语》:在初级阶段,“不”是一个常见的难点词。 虽然它是一个简单的不定副词,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下,它的意思和用法可能发 生变化,如“不漂亮”、“不用谢”、“不一定”等。此外,“没有”也是另 一个常见的难点词,它的使用也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判断和理解。
一、教材背景和特点介绍
《轻松学汉语跟我学汉语》是由北京语言大学社的一套对外汉语教材,主要针 对初学者和中级学习者。该教材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大量的情景对话和 真实图片等形式,帮助学习者轻松愉悦地掌握汉语。
《你好》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社发行的一套针对成人的汉语教材,涵盖了入门、 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水平等级。该教材注重实用性和文化性,通过短文、对 话、成语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2、图文并茂:教材采用大量的插图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练习丰富:每个课后的练习题都设计得十分用心,包括听、说、读、写等 多种形式,有助于巩固学生的汉语基础。

自-韩国汉语教学及学习状况论析

自-韩国汉语教学及学习状况论析

韩国汉语教学及学习状况论析———以中韩建交以来为中心鞠玉华(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摘要]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的汉语教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出现了持久的大范围的“汉语热”,无论是学习群体的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十分“惊人”。

考察韩国“汉语热”的历程,并对其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使韩国的汉语教学及汉语学习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韩国汉语教学研究1992年中韩建交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交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目前,韩国142所大学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社会上100多所教授汉语的“中国语学院(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在只有4900万人口的韩国,如今有30多万较固定的长期汉语学习者,100万左右不固定的短期汉语学习者。

2006年举行的汉语水平考试,韩国考生达2.4万人,居世界第一,占海外考试人数的67%(1)。

韩国的汉语教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出现了持久的大范围的“汉语热”,无论是学习群体的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十分“惊人”。

考察韩国“汉语热”的历程,并对其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使韩国的汉语教学及汉语学习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一.韩国“汉语热”的现状1992年,韩国教育部进行了第6次教育课程改革和规划,明确提出外语教学应重点培养以运用为目的。

国家语言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汉语学习应使用简体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废除繁体字和注音符号。

因此1992年以来,韩国从中学到大学普遍加大了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力度,并开始聘请中国老师授课;所有汉语教材也遵守国家语言标准而使用简体字和汉语拼音,发音也以中国大陆的普通话为标准语音进行学习。

这次制定的教育课程改革和规划有力地促进了汉语学习热潮的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中国语教育成绩显著由于历史上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韩国知识界向来有很深的汉学研究传统。

《朝鲜-韩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朝鲜-韩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查看文本教学大纲“朝鲜-韩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朝鲜-韩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总学时:72 学分:4 开课学期:2撰写人:文日焕(古典部分)金明淑(近现代部分)金春仙(当代部分)一、课程指导思想及其目的《朝鲜-韩国文学史》教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态度分析韩国文学现象以及作家作品,并努力达到以下目的:一,通过系统地讲授韩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韩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熟悉相关的文学常识;二,通过对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欣赏韩国名篇佳作的基本技能,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更好地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三,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小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搜集资料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二、课程简介《朝鲜-韩国文学史》课程,是朝鲜语言文学系的主干课程,是中韩经贸翻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介绍韩国文学史的系统知识,包括作家、流派以及文学史的发展线索;讲解部分名篇并由此培养学生欣赏韩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是重视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重视搜集资料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的训练。

三、课程章节及主要内容第一编朝鲜-韩国古典文学(24学时)第一章上古文学(4学时)§ 1.1 概观§ 1.2 神话§ 1.3 原始歌谣§ 1.4 古代歌谣应当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朝鲜上古时期的文化思想,古代神话的分类及特点。

应当重点掌握的作品:《龟旨歌》、《箜篌引》、《檀君神话》。

教学要求:一.要求学生了解朝鲜上古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

二.要求学生掌握朝鲜古代神话的特点。

第二章三国文学(4学时)§ 1.1 概观§ 1.2 汉文学的起源§ 1.3 说话§ 1.4 歌谣§ 1.5 乡歌的起源应当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三国时期的文学倾向,乡歌诗体的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张晓曼提要 韩国在朝鲜时期(1392-1910)与中国的交往十分密切,朝鲜学者对汉语的研究非常深入,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也极为突出。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进行分析,以利于我们今天的对韩汉语教学。

关键词 朝鲜学者;汉语研究;汉语教学中韩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尤其是语言上的交往更加密切。

古代韩国对汉语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

今天中韩两国的交往更加密切,来华留学的韩国学生在留学生总数中是最多的。

探讨中韩两国的语言关系,利用古代韩国的汉语研究成果,解决今天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困难,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对韩汉语教学将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 早期的中韩语言交流中韩两国的交往始于汉代甚至更早,在韩国历史上有“箕子朝鲜”和“汉四郡”的记载。

汉字传入韩国的时间比较早。

古代韩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借用汉字来标记韩国语,使用汉字的时间比较长。

直到朝鲜时期,1443年创造出了韩国特有的文字《训民正音》,它是一种表音文字,沿用至今。

《训民正音》在语音以及造字结构上深受汉字的影响。

《训民正音》根据中国古韵五音分类的原则,将辅音分成五音,即:韩国牙音与中国古韵的角音相同,韩国舌音与中国古韵的征音相同,韩国唇音与中国古韵的羽音相同,韩国齿音与中国古韵的商音相同,韩国喉音与中国古韵的宫音相同;汉语音节分为声母、韵母,《训民正音》把韩文也分为初、中、终三声。

其中,初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中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韵头、韵腹和元音韵尾部分,终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辅音韵尾。

韩文是由辅音和元音以或纵或横的方式组合成的音位文字,所以它的字形像汉字一样具有方块字的特点。

现在,在韩国语言中仍然使用汉字。

朝鲜学者在创制《训民正音》时,处处与汉语进行比较,如《训民正音》首句“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

因为一直用汉字记录韩国语,朝鲜学者认为自己的语音不同于中国语音,朝鲜语音与汉字不相协调,所以要创制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

韩国汉语教育状况(修订版)

韩国汉语教育状况(修订版)

韩国汉语教学情况的简介以下蓝色字体可用于ppt当中,黑色字体自己了解上课便于讲解(自己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筛选):韩国汉语教学情况的总体介绍:历史上,由于政治、文化以及地理等原因,韩国各个朝代都非常重视汉语教育和汉语人才的培养,从古代三国到李朝时期,各朝代都非常注重对华关系,同时也十分崇尚华夏文化。

1954年,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成立了中国语系,标志着韩国正规汉语教学课程的设立。

1992 年,中韩建交,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样汉语教育也逐渐迅猛的发展起来。

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韩国教育部2005年提出: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

截止2007年,韩国已有1000多所高中将汉语列为第二外语课堂。

一、韩国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2004年11月21日,世界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了“首尔孔子学院”。

截止目前,韩国己建立了18所孔子学院和4所孔子课堂,是全球孔子学院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孔子学院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列出几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首尔孔子学院庆熙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大真大学孔子学院仁川大学孔子学院江原大学孔子学院忠北大学孔子学院忠南大学孔子学院又松大学孔子学院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又石大学孔子学院湖南大学孔子学院世翰(大佛)大学孔子学院启明大学孔子学院安东大学孔子学院东西大学孔子学院东亚大学孔子学院汉拿大学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华山中学孔子课堂泰成中高等学校孔子课堂仁川新岘高中孔子课堂仁川国际高中孔子课堂(附加一些图片)韩国又石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赴完山女子高中教剪纸韩国泰成中高等学校孔子课堂京剧脸谱文化韩国东西大学孔子学院设汉语童话教室系列课韩国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中国结教学帮助小朋友们了解中国中国传统乐器文化体验教学武术表演中国的饮食文化教学韩国孔子学院的注意工作及职能:(1)开展各种课程的常规汉语教学(2)组织各种中华文化体验讲座(3)与韩国各企业、单位、机构联合开展合作项目(4)进行HSK考务培训、考试报名及汉语考试推广(5)针对韩国汉语老师和中小学校长的师资培训与研修(6)孔子学院奖学金,鼓励赴中国留学及交换学习的学习者(7)组织各项汉语、中华文化比赛(8)积极幵展“三巡”活动,即巡演、巡讲、巡展(9)实施和执行“新汉学计划”,包括中外合作培养博士、赴华攻读博士学位、“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青年学术领袖、国际会议项目、出版资助项目6项内容。

崔世珍与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文教育

崔世珍与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文教育

崔世珍与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文教育
崔世珍与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文教育
崔世珍(1248年-1306年),韩国高丽朝末期的宰相和政治家。

在他担任宰相期间,他把汉语文化引入到高丽朝社会,做出了积极影响中国历史的贡献。

崔世珍在中国学习密教所学的知识,把汉语文化引入到韩国,推行中国的文化。

他首先在朝廷设立了新的汉语系,采用汉文化政策,推行汉字文化,致力于推广汉语文教育。

传说,崔世珍曾勉励曰:“汉字的好处多多,要好好学习,不负有德就可以言状天下!”他更敦促高丽官员学习汉字,使中国字更加普及。

崔世珍还推行了“崔氏读经法”,鼓励韩国孩子学习汉语。

他首先把《三字经》作为学习汉语的起点。

他开设的韩文学家学院也专门培养汉语教师,从高丽的中部聚拢优秀的孩童进入学院学习汉语文化。

据记载,在崔氏读经法下,韩国家长争先恐后地推送孩子参加汉语文教育,以汉字修习感受文化之精髓,并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崔世珍与崔氏家族在李朝时期(1392-1398年)又实施了一项著名的汉学革命——“宝德法要”,以推动中国文学精神的流行和韩国佛教文字的发展。

“宝德法要”旨在取消高丽王朝的官方语文规则,把汉语的拼音方案作为统一的文学规范,支持汉文教育,把韩国的文字体系改革为汉字体系,促进中华文章的流传。

崔世紡和他的家族在李朝时期的汉学革命,真正的赞助了中国文化的输入与融合——汉语文教育和汉字标准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推进了华夏文明与韩国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启了东亚文明大统一的进展。

说他是继承以及发扬中华文化的先将,一点也不为过。

【doc】韩国中学(社会)教材中有关中国史内容的分析——以第七次教学大纲..

【doc】韩国中学(社会)教材中有关中国史内容的分析——以第七次教学大纲..

韩国中学(社会)教材中有关中国史内容的分析——以第七次教学大纲为中心●它山之石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1期韩国中学(社会)教材中有关中国史内容的分析以第七次教学大纲为中心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校教授全寅永绪论韩国从2001年度的中学一年级开始试用修改后的第七次教学大纲的新教材.第七次教学大纲在认识和结构上摆脱了以往的"死板教条的教育模式"追求"创新式教育模式".在这种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导下,依据第七次教育大纲由不同的编撰者执笔编撰整理的,各具特色的(社会)课的教科书相继而出,从而逐渐摆脱了以往的过分重视课堂教学,进而过分强调教科书必须统一的旧模式,并由第六次的固定教材(经过检验最后认定的教材)的教育体制转换到同一门课有十几种教材可选择的状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第六次教学大纲的社会课教科书和第七次修改后的教科书进行一系列的比较:首先,跟以往相比Ft渐丰富的社会课教科书的内容是否真的更好地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其次,在进行内容修改时是否考虑了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第三,修改后的教科书的内容有什么特征,在哪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分析的内容主要是中学教材(社会)的第1,2册中有关东亚地区的特别是关于中国历史的叙述部分,对这部分教材从外观和实际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这种分析也将有益于今后对社会课教科书的逐步完善和进一步修改.Ⅱ分析教学大纲及其构成目前在韩国,社会课教学大纲成为决定教材内容构成的主要参照物(依据),不仅详细介绍了每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对教科书的编撰体系,如大单元,中单元及其主要内容要素等也都做了一一介绍.通过对第六,第七次社会课的教学大纲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首先,教学大纲编订的指导思想重点方向不同.(第六次教学大纲)注重第一,要培养学生作为民主国民的素质.第二,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立的社会认识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及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正确的社会认识能力.第三,进一步强调社会课的综合性特征.第四,为了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缩减.第五,使社会课的内容更接近实际生活.第六,注意教学内容与小学的及高中的教材在体系上的一致性,同时突出中学社会课自身的特点.第七,改善教学大纲的构成体系和叙述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大纲的灵活性. (第七次教学大纲)则强调第一,在反映社会变化方面,注意大纲的所有相关内容始终一贯地体现信息化,国际化社会的新一代国民应具有的素质.第二,为了达到大纲实施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按不同的水平对内容进行不同的叙述.第三,摆脱以往的按单元分主题进行叙述的旧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让学生动起来,促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按年级的不同分别提出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及为了达到这种能力而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目标等.第四,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内容进行了大量缩减.第五,在授课和学习方面强调结构主义学习模式.第六,在教学评价方面强调与主动学习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第七次教学大纲最显着的特征是:第一,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内容安排上尽可能达到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发的主动的学习.第二,为了使学生具有适应国际化,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国民素质,强调从全球化,国际化观点出发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选定教材内容时重点强调了各局部地区社会与国际社会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关系.第三,与第六次教学大纲一样第七次教学大纲也十分重视社会课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特征.其次,内容安排和体系上有所差异.在内容安排上,第六次教学大纲中有关空间(地理)时间(历史)的内容主要安排在1,2年级的阶段,第】02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1期七次大纲中把这部分内容单列出来命名为(时间和空间)与第六次大纲一样也安排在1,2年级的阶段.这样一来,由于内容区分上的差异,导致教材单元安排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就本文所比较的有关世界史部分的中国史的内容来看第六次大纲和第七次大纲的差异具体如下:第六次教学大纲中有关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的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叙述:V古代文明的形成;Ⅵ亚洲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圈的形成;Ⅶ亚洲传统社会的变化.中世纪部分以14C为中心分成单元Ⅵ,Ⅶ,对中国,东南亚和西亚进行并列的叙述.第七次教学大纲中古代和中世部也以单元的形式分成两个部分加以叙述:Ⅸ人类的起源和古代文明的形成;X亚洲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中世纪部分中,对中国,印度和东南亚,西亚等内容加以综合论述.近现代部分的史实叙述上第六次和第七次大纲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第三,单元目标的侧重点不同.通过下表,我们可以了解第六套教材重在介绍各种文化圈的形成,而第七套教材重在强调各时代的特征以及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的变化和发展,其差异主要在于第六套教材中西洋的历史和亚洲的历史混在一起叙述,而第七套教材中亚洲部分单独构成一个部分进行了叙述.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与其把亚洲的历史看作是在欧洲的屏幕遮挡下的一部分,还不如把亚洲的历史看作是与欧洲历史有着有机结合关系的一个存在.因而,第七套教材的编撰重在强调要在这种有机结合关系中掌握亚洲的近代史,这样的做法是应该给予肯定的.第六套第七套Ⅵ.亚洲文化圈的形成X.亚洲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对东亚文化圈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中国的历代帝王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则间的关系的理解?中央集权制的统治结构儒教的传统科举制度等对东亚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的形成过程及这些制度对东亚的社会的影响流和政治军事对立关系的理解?理解对东南亚有过各种影响的各种文化社会I通过对统治势力的变化过程的学习理解东亚社?收集整理有关亚洲各国的文化遗产的史实资料会发展过程就是国民扩大自由权利的过程培养史实资料的分析比较研究的能力古代的宗教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理解儒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具特比较亚洲的各文化圈的特征进而培养对史实进色的宗教的形成,培养一种正确对待这些宗教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的态度V.自由主义民主主义Ⅱ.亚洲社会的变化及其近代的发展,对于19世纪的世界史,要从西洋列强和非西欧?从各国的立场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去理解亚洲各的史观的挑战及对应的观点出发去理解国的历史社会2?从宏观的世界史的角度去学习把握我们近代史?比较分析亚洲各国发生的近代化运动及运动的部分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有关民主主义和近代化特点的课题,培养一种依照因果关系的分析史实的?培养学生继承前人的为了反对外国侵略而积极能力展开各种民族解放运动的进步的优良传统第四,学习的着眼点不同.第六套教材中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直接提问的形式重点强调事件的结果.第七套教材则相对地更加强调了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此外,第七套教材的内容还具体提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史实思考能力的目标,从这一点来看,学习的着眼点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事件,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自学逐渐培养一种历史的想象能力.除上述外,第七套大纲中的另一显着特征就是关于深化内容的增加.这主要是为突出第七套教学大纲改革的重点,即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每个单元的最后一个部分都增加了能够进一步丰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深化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较易被忽视和省略的有关各时代的生活史的介绍.但是设置学习目标时,在知识技能价值态度等几方面中,教材内容过分地集中在知识方面,其他方面的叙述Q却十分贫乏.这一点应是今后的一个研究课题,在进行教学大纲修改时必须补足的部分.Ⅲ.分析第六套?第七套教材有关中国史的叙述有关东亚史特别是关于中国史部分,第七套教材在学习目标和内容体系方面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变.我们将对第六套,第七套教材中与社会课相关的所有国家规定的,或经过检测已被认定的教材④的内容进行如下考察:103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1期1.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否相符(1)对有关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的内容的分析第七次教学大纲中列入第六次大纲中没有的有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叙述方式和如何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材料等方面,在减少学习较难,负担较大内容的同时,更加强调学习时的效率.(资料1)叙述型单元题目(第六套教科书)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一秦…汉的发展…汉的经济发展及其户籍社会的形成…儒教文化…儒教思想的形成…汉代的文化(社会1,PP.147—151.)(第七套教科书)中国为什么被称为china…历史探究:以下是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一秦昕施的政策…补充阅读资料: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体制…佛教文化的发达…历史长河中的旅游: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社会1,Deedimdol,PP.22233.)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第六套教材的单元题目为了服从强调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重在文化概念,在正文内容的叙述中,每个单元中的基本概念都用黑体字标记出来,以示强调.但是对那些重要概念的解释说明,却非常简单或者根本就未曾提出.在这方面,第七套教材重在利用题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文部分的叙述则比第六套教材简单,而在探究活动和阅读材料方面,采取图表,照片,地图,插图等形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辅助资料的帮助自学教科书的内容.此外,还单设了"单元整理"一节,增加了深化内容,改错,时事焦点,信息活用,制作学习报告,大单元小结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对该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整理,进而达到深人的学习.从这些情况分析,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内容调整是符合第七次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的目标的.当然在学习辅助资料的编辑方面由于内容的庞杂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容形式上的松散,从而造成教材缺乏简洁性,这无疑将成为再次进行大纲修改时需要补足的任务.(2)对旨在进行全球化国际化观念教育(globaleducation)的内容的分析第七套教材的另一个特征,是在进行史实叙述时注意全球化国际化的观点.这主要是为了强调历史的共时性和历史事实的横向相关性,所以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注意强调各地区和世界间的相互依存及合作关系.(资料2)注意到与全球化观念的教材内容(第六套教科书)强大的帝国…唐…制度的完成和经济的发展…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社会1,PP.155—157.)(第七套教科书)唐变成了一个大帝国…具有国际化特点的文化得到发展…东亚地区的共同文化特征开始抬头…探究活动:通过各种资料了解我国和日本文化现象中属于东亚文化圈的具体文化特征.(社会1,志学社,pp.27o_-272.)通过(资料2)我们可以知道第六和第七套教材的内容都着重在于介绍唐及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其中第七套教材对第六套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在探究活动部分增加了我国和中国,日本的相关资料(三国间佛像的相似点与不同点,社会1,志学社,PP.272.)使得学生可以找出各自的特点.像这样从国际间的交流,文化的接触,相互间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叙述,无疑与力求从全球化,国际化观念出发进行史实叙述的中心目标是一致的.这样的叙述,也是为了向学生们说明唐,韩国,日本及其他的东亚国家在历史上就有过密切的接触和文化交流,在知识和技术的交流方面自古以来就是相互帮助和相互依存的.与第六套教材相比,第七套教材中较新颖的部分是:即把东亚文化圈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按照朝代及年代的不同,每个单元的末尾部分都把中国和我国以及日本的情况放到一个主题范围内进行比较,例如宋元时期的韩国和日本,明清时期的韩国和日本等.(第七套社会1,中央教育振兴研究所,PP.291—296.)如此看来在有关全球化,国际化教育的处理上,第七套教材在第六套教材的基础上做了许多补充,有助于促使我们对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国家间的相互依存性等进行进一步的探究.(3)对与社会课的综合性相关的内容进行的分析第七次教学大纲强调,叙述史实时要重视突出社会课本身的综合性的特点.(资料3)体现社会课的综合性的内容(第六套教科书)魏晋南北朝时代…有关南北朝对立的地图(社会1,p.153.)(第七套教科书)南北朝时期的贵族文化进一步发展一资料X一12南北朝的对立:北边是游牧民族的王朝,南边是汉族的王朝,彼此形成对立.作为南北朝分界线的江是什么江?(社会1,志学社,p.268.)通过(资料3),我们可以知道第七套教科书最引人注目的修改是关于地图的说明及相应的练习题,充分使】04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1期用地图能够使学生在学历史的同时也获得地理知识.第七套教科书中虽然在如何活用补充资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正文的叙述上,如何更好地将地理,社会等领域的知识融到一起的问题却与第六套教科书毫无两样⑤.这是留给我们的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2.教材的内容选定是否考虑到了中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能力由于历史教科书介绍的都是学生无法靠直接经验去获得的有关过去的历史知识,在编撰教材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学生的思考能力.根据认知理论和历史的思考发展阶段理论◎一般说来小学阶段以生活史为中心,中学阶段则通过主要以年代顺序或通史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叙述,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第七套教科书中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每个单元的构成采取了通史式的排列顺序.并且尽量使教材的内容在组织安排上符合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资料4)考虑到中学生的历史认识水平的内容(第六套教科书)思想较发达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1,p.146.)制度的完成和经济的发展(社会1,p.155.)(第七套教科书)乱世的结果…诸子百家(社会1,同和出版社,p.275.)制度的模范…隋唐(社会1,同和出版社,p.281.)通过以上资料,我们知道第七套教科书在内容叙述上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此外与第六套教科书相比,第七套教科书中添加了大量的地图,插图,图表等.这是在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成熟状态(psychologi-alreadiness)和历史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特意做的某种调整.但是,第七套教材的不足之处,在于现场参观,历史遗迹调查等辅助性学习资料较匮乏,因此在寻找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我们还须加大力度.3.学习辅助资料是否真正起到了对本文内容进行补充的作用学习辅助资料(地图,插图,图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正文内容或抽象的历史事实而增加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和提出历史问题的习惯.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可以说他们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还未成熟,所以中学课程中的历史教育方面格外地注意了引进参考资料.第七套教科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将课文的内容尽量地缩小,同时大量地增加与课文有关的辅助资料.当然,由于资料的增加而引出的一系列的编辑问题如:字体的大小,插图和图表的排列顺序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资料6)通过辅助资料对历史内容进行补助说明(第六套教科书)有关封建制度的单词解释(社会1,P.132.),当代的各种制度(社会1,本文叙述P.156.),汉的发展及周边国家(社会1,P.148.),五胡十六国制度的消失修大运河计划的取消,蒙古帝国的最大势力范围(社会1,P.164.)(第七套教科书)周的封建制度(中央教育振兴研究所,p.258.),当代的各种制度(三省六府制,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志学社,p.277.,汉的领域范围地图(中央教育振兴研究所,p.277.),五胡十六国地图(同和出版社,p.280.),有关修大运河的计划图(金星出版社,p.284.),蒙古的最大势力范围(志学社,p.277.,Deedimdol,p.240.,中央教育振兴研究所,p.290.)第七套教科书使用的辅助资料数量之多和资料种类之广,是第六套教科书无法与之相比的.同时,第六套教科书中的第一章仅仅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中使用年表(第六套,社会1,P.144.,P.192.),而在第七套教科书中,则以各个王朝为单位,对欧洲,亚洲,韩国等几个区域分别提供了年表.(社会1,高丽出版社,p.235.,p.245.,P.259.,p.269.)这些年表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各历史事件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此外,第六套教科书只是简单地插入了地图和地图的题目,而第七套教科书增加了对地图内容进行的说明,使学生完全可能通过自学掌握教材,而且可以让学生具有历史想象力,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这一点也说明编辑者在改编教材时注意到了应如何使课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通过地图来解析历史事件得出相应的推论.第七套教科书还使用了动画的图表,从而使学生可以较容易地理解所学内容.4.内容叙述方面是否使用恰当的术语史实叙述过程中所使用的术语,不仅是对史实的简单叙述也是说明历史事实的本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也就是成为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学目标中也明确地提出了有关"术语学习"的内容⑧,但是我国的第六套和第七套教科书都未达到这种历史概念范畴的一般化水平.像国定的第六套教材不仅在教学目标上没有105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1期有关术语的概念范畴而且也未发现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而第七套教科书的编撰过程中检验和评定教材的过程中发现了术语和概念需要统一的问题.(资料七)术语的统一和不恰当使用(第六套教科书)对太平天国的镇压采用汉人义勇军和外国军两种概念进行叙述(社会2,P.127.)(第七套教科书)曾国藩,李鸿章等组织"乡用"(社会2,金星出版社,p.84),各地区的乡绅组成义勇兵(社会2,同和出版社,p.82),汉人地主层组织的军队(社会2,Deedimdol,p.85),邓小平推进开放政策(社会2,志学社,P.117.)一正确的术语应该是"改革开放政策"通过(资料7)我们可以知道在第六套教科书中没有问题的一些术语,在第七套检定版教材中由于使用的术语上的差别,造成了学生基本概念的混乱.在这方面社会2比社会1问题严重,尤其是近代史部分其混乱和叙述的恰当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社会2的教材基本达到不同出版社分别使用不同术语的程度.为了以后检验和判定教材时能够完善这些不足之处,在规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指出概念和术语方面的教学要求,尽可能提出一个可参照的标准典范.5.对以往教材所做的增加和补充(1)有关反映最新研究动向和科研成果的问题历史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反映最新的科研动向和研究成果.只有在内容上反映出最新的历史事实,才能体现新教科书在内容方面的求新精神和确保教科书内容与学问研究之间的相关性.最近,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具有了如下倾向:首先,摆脱死记硬背历史事实的旧模式力求掌握对历史变化有影响的社会结构. 其次,摆脱以往的以统治层为中心的叙述方式更加重视以人民大众为主的历史. 第三,重视对作为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社会成员间的关系的叙述.第四,新文化史仍然在历史教科书的叙述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第五,看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摆脱了以往的以西欧为中心历史观.(资料8)缺乏能够反映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内容(第六套教科书)不仅缺少对夏的历史叙述对商的历史叙述也不充分(社会1,P.130.)(第七套教科书)中国古代夏王朝的省略一这种省略可以看作是没有反映出最近在河南省邓村县夏朝的都城一阳城发现了旧城址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点造成对中国第一个王朝夏认识不足,导致后来部分的历史叙述中对商的名称的乱用(采用商的字样来进行叙述的教材是吴志学社和高丽出版社的)和年代的不一致,而且导致没有提及中华文明的源头夏,商,周.如(资料8)中显示的那样,第六套和第七套教科书都没有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甚至没有任何迹象能够体现教材对这些内容重视与否.这一点可以说明教材内容的改编工作尚有不足之处.(2)文化领域内容的增加第七套教科书内容比以往的教科书有所增加,其中包括一些文化知识的增加.与第六套教科书相比,第七套教科书中新增加了名为[深化]的部分.这一部分一般排在每个单元的最后边(相当于第六套教科书的单元整理部分),包括许多生活史方面的内容,例如像(资料9)中所介绍的,这些内容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状态,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方面的学习更好地了解各个时期大众的心理趋势等.(资料9)深化领域一有关生活方面的内容(第六套教科书)没有深化领域只有"单元整理部分"(社会1,志学社,p.224.)(第七套教科书)[深化领域]过去历史上的中国人是怎样的?(社会1,志学社,PP.294--295.)1)13世纪城市居民的生活面面观2)只有贵族或有钱人才能受到教育。

韩国语阅读教育论

韩国语阅读教育论

韩国语阅读教育论
韩国的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重视。

韩国政府和教育部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特别是阅读能力。

阅读教育在韩国受到重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文化背景:韩国有着悠久的文字和文学传统,阅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

韩国人普遍认为阅读是心灵的滋养,可以开拓思维,提高智力和情商。

2. 教育体制:韩国的教育体系十分严格,国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

阅读教育作为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

3. 竞争压力:韩国社会对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人才有较高的需求,因此学生和家长都重视教育和学术成绩。

阅读教育被视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4. 教材和资源:韩国有丰富的阅读教材和资源供学生使用,包括各种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

学校和图书馆也建设了丰富的阅览室和图书馆,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5. 阅读技巧培养:韩国的阅读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解读能力。

学生会学习到如何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取信息,分析和评估文章的观点和主题等。

总的来说,韩国的阅读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旨在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这也是韩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与其他学科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韩国的汉语研究及汉语教学概述

韩国的汉语研究及汉语教学概述

作者: 安熙珍
出版物刊名: 世界汉语教学
页码: 319-320页
主题词: 汉语教学;汉语研究;中国言语;韩国;汉语语言学;汉语音韵学;文字学;中国语言学史;
汉语教材;汉学家
摘要: <正> 韩国在汉语和汉字研究方面,不仅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果,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古代文法和音韵学,包括文字学方面的研究。

因为韩国自古以来有学汉字的传统,所以对于汉字、词汇及虚词等方面的了解,一直是汉学家研究的重点。

汉语语言学方面的专著主要有:文璇奎的《中国言语学概论》(1977,世运文化社)和《中国言语学》(1990,民音社)、孔在锡、李在敦合编的《中国语学概说》(1987,韩国放送通信大学)等。

还有不少汉语语言学的翻译著作,主要有:李钟振、李鸿镇合译的《中国语言学史》(1983,启明大学,王力著)、宋龙准译的《中国语文学通》(1985,三进社)、郑宪哲编译的《中国语学入门》(1986,高丽苑)等。

中韩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论文目录提纲

中韩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论文目录提纲

中韩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社会发展学院张华绪论问题提出及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韩国历史教科书概况教科书本体研究概况(内涵解析、结构系统、功能定位)韩国教科书制度概况(制度演变、研究特色、开发状况、发行制度)韩国历史教科书的概况(发展历程、改革背景、发展特色、改革理念)中韩历史教科书课文系统比较课文内容编排比较(专题史与通史比较、知识结构、编排顺序、内容组织)课文内容容量比较(文字容量比较、比例结构、知识点选取、编排组织)课文史事叙述比较(史事叙述差异比较、历史人物选择比较、历史事件选择比较、史学成果吸收差异比较)中韩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课前导学系统比较(章节目录比较、单元提要比较、学习建议比较、课文导入比较)课内辅助系统比较(栏目设计比较、图片设计比较、补充材料比较、史料选取比较、注释注解比较)课后巩固系统比较(课后习题设计比较、单元小结及评价、专题活动设计比较、能力探究比较)韩国历史教科书对我国的启示注重开放性,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重视探究性,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具有时代性,突出历史教育人文化关注发展性,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引言一、研究缘起二、学术史回顾三、研究思路与方法四、基本资料五、创新与不足第一章韩国历史教科书概况第一节韩国教科书制度概况第二节韩国历史教科书的概况第二章中韩历史教科书课文系统比较第一节课文内容编排比较一、知识结构比较二、编排顺序比较三、内容组织比较第二节课文内容容量比较一、文字容量比较二、比例结构比较三、编排组织比较四、知识点选取比较第三节课文史事叙述比较一、史事叙述差异比较二、历史人物选择比较三、历史事件选择比较四、史学成果吸收差异比较第三章中韩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第一节教科书课前导学系统比较一、章节目录比较二、单元提要比较三、学习建议比较四、课文导入比较第二节教科书课内辅助系统比较一、栏目设计比较二、图片设计比较三、史料选取比较四、注释注解比较第三节教科书课后巩固系统比较一、课后习题比较二、单元小结比较三、专题活动比较四、能力探究比较第四章韩国历史教科书对我国的启示第一节内容组织注重开放性,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第二节专题活动重视探究性,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第三节课文叙述具有时代性,突出历史教育人文化第四节能力探究关注发展性,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

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A Brief Critical Summ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ROK
作者: 金基石[1]
作者机构: [1]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出版物刊名: 东疆学刊
页码: 34-42页
主题词: 韩国;汉语教育史;第二语言汉语教育;汉文化圈;汉语热
摘要:进行第二语言汉语教育,其历史之悠久,成果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在国际上,当首推韩国.因此,全面了解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韩国汉语教育史的发展机制与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从前期即三国和高丽时期、中期即李朝时期、现代即20世纪几个不同历史阶段考察韩国汉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发展机制,发掘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韩国汉语

韩国汉语

当代韩国汉语教育发展分析刘继红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使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了“汉语热”,汉语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为新强势语言。

这标志着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新形势赋予我们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以双重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关注、研究我国的汉语教学情况(包括制订教学大纲,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语言习得,编写各类教材,完善考试评估,加强师资培训,等等),还要拓宽研究领域,将学术眼光同时投向海外的汉语教育。

刘教授在《汉语教学大发展形势下学科建设的断想》一文中呼吁:“中国应当发挥世界汉语教学的学科基地、中心和带头人的作用,我们的视角应由‘内向’转为‘外向’。

”(2004)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如何教好来我国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而不注意、不研究学习者的人数数百倍于来华留学生的海外汉语教学。

各国汉语教学工作者从自身的需要和条件出发,研究适合其本国特点的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地丰富我们共有的学科建设的成果,也为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把握海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及世界汉语教学的总的发展趋势,就很难谈得上发挥基地、中心和带头人的作用。

”①在第二届“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颁奖期间,笔者有幸采访了韩国高丽大学校人文大学中文学科李充阳教授②。

采访中,李教授介绍了自己学习汉语的经历及汉语教育在当代韩国的发展情况。

笔者以访谈中获得的启示及在韩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感受为契机,在参考国内外汉语教学界同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当代韩国大学汉语教育现状入手,从历时的角度分析汉语教育在韩国的发展和特点及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启示。

一、回顾:汉语教育在韩国的发展 1.历史上的汉语教育韩国的汉语教育或汉文教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在汉字文化圈国家中,韩国是最早接触、吸收汉字与汉文的国家。

虽然关于汉字与汉文传到韩半岛的时期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汉字传到韩国的时期最晚不迟于二世纪③。

韩国中学汉语言教育的历史及现状的开题报告

韩国中学汉语言教育的历史及现状的开题报告

韩国中学汉语言教育的历史及现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各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文学习也受到越来越多韩国人的关注。

作为中国的近邻和重要经贸合作伙伴,韩国中学的中文教育可谓是悠久而且丰富。

但在现代化的今天,韩国中学的中文教育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其历史和现状,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发展中文教育。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韩国中学中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发展中文教育。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和探讨韩国中学中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四、研究内容(一)韩国中学中文教育的历史从韩国近代开始,中文作为外语开始在韩国中学教育领域开始普及。

但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韩关系的逐渐改善,中文教育开始得到更大的重视。

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韩国中学实行的必修科目之一。

(二)韩国中学中文教育的现状韩国中学中文教育的教材、师资力量、考试方式等方面都与中国不同,存在一些问题和差异。

同时,学生对于中文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三)韩国中学中文教育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韩国中学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对中文学习兴趣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推广中文教育的创新方法,提高师资培养质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等。

五、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韩国中学中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更好地发展和推广中文教育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韩国的汉语教育史可以追溯到朝鲜时代,那时宋朝的文化影响韩国人民深远。

这种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中,而且还影响了韩国的语言学和文化。

尽管韩国的朝鲜方言对当时的韩国人民非常重要,但是汉语也受到宋朝文化的影响。

宋朝文化在韩国的落地,促使当时人民开始学习汉语,同时也推动了汉语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当时韩国的社会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因此汉语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汉语的传播不仅是口语,也包括以书面形式传播的汉语文字知识,例如汉字、繁体字、语法习语等。

另一方面,宋朝官方文化也对韩国人民影响深远,这也使韩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得益于随后几个朝代的政治变迁。

在九世纪后期,韩国依照汉字而开设了大量汉语文学课程,其中最著名的是宋朝汉文书院和朱邦齐书院,这些书院招收学生学习汉文,尽管朱邦齐书院最终并不长久,但是其开设的课程在韩国的汉文教育史中占据重要位置。

此外,明朝文化也对韩国的汉语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明朝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即“民族间文化交流”,其目的在于促进汉文在韩国的教育。

同时,明朝的“书法字体”也开始在韩国流行,以汉字的形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最将近的历史出现了很多改变,例如朝鲜战争、日本统治的结束以及朝鲜战争后的重建,这些均促进了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

在韩国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韩国政府开始重视汉语教育,并在全国各地设立汉语教学机构和专业学校,使汉语成为学习者研究的主要语言。

至今,韩国汉语教育发展有很多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教师的水平不高、缺乏汉语教学资源以及需要加强师资培训等。

韩国汉语教育的未来发展,可以从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专业汉语教学机构和培训基地,构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出发,以期实现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韩国汉语教育史研究,阐述了韩国汉语教育发展史。

本文从宋朝文化对韩国汉语教育的影响、九世纪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明朝文化对韩国汉语教育的影响以及最近的发展,归纳总结出韩国汉语教育史的发展演变,最后总结了韩国汉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