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盈余管理的概念、方式及成因

合集下载

浅析盈余管理3100字

浅析盈余管理3100字

浅析盈余管理3100字多选择性、灵活性的会计政策,给了企业对外报告会计信息时更多的操纵空间,也即是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和动机虽是多样的,但都紧紧围绕着企业管理当局自身利益。

基于此,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以及规范做出一些合理的解释与建议。

盈余管理产生原因规范一、盈余管理简介美国会计学者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

Schiper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

根据不同学者的界定,我们不难发现盈余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客体主要是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等;盈余管理主体有目的的选择利于自己的最优会计政策;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非常复杂。

所谓的明确是对管理当局而言,即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就复杂而言,盈余管理混淆着利益相关者的视听,导致其利益受到侵害,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相矛盾;从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段来看,企业盈余管理并不会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实际盈利,只是改变了盈利在不同期间的分布,它影响的是企业财务报告的盈余而不是企业的盈余。

本文将盈余管理作出如下定义: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当企业能够自由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当局会选择使自身效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不一致,也即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

股东与管理当局追求的利益不一致,企业的股东总是希望企业每股收益不断增大,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管理当局则是希望能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在效益指标影响职业发展状况下,管理当局希望实1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实现职位的晋升。

与此同时管理当局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前者拥有的信息总是多于股东,致使管理当局加大盈余管理的倾向性。

(二)合理避税的考虑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分离的企业会计制度下,管理当局既要树立良好的经营业绩,又要根据财政税收政策尽可能的进行合理避税考虑。

会计盈余管理

会计盈余管理

会计盈余管理会计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会计手段来调整盈余和财务报表,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过程。

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在金融和会计领域中被广泛关注,因为它可以对公司的业绩、股价和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会计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手段和影响,以及如何规范和监管盈余管理行为。

一、会计盈余管理的定义会计盈余管理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利用会计核算的自由度,通过调整盈余和财务报表项目,以达到企业管理和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通俗地说,就是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人为地对盈余进行调整,以使得它能够符合公司的经济利益。

二、会计盈余管理的动机会计盈余管理存在的动机主要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内部动机主要包括管理层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奖金或激励计划而进行盈余管理,以及为了避免违约或降低成本而进行盈余管理。

外部动机则包括为了影响股价、融资条件、税务安排以及符合预期盈余目标而进行盈余管理。

三、会计盈余管理的手段在进行盈余管理时,管理层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来调整盈余和财务报表,常见的手段包括:加速收入确认、推迟费用支出、资产减值准备的调整、盈余平滑化、关联交易等。

四、会计盈余管理的影响会计盈余管理对公司和投资者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公司而言,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公司盈余真实性的降低,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与资本成本。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受盈余管理影响的可能是对公司经营状况的误判,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的偏差。

五、规范和监管盈余管理行为为了规范和监管盈余管理行为,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对相关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规定和限制。

加强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也是防止盈余管理的有效手段。

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会计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常见的会计行为,对公司和投资者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必须加强相关监管和规范,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才能有效地防范潜在的盈余管理风险。

浅析盈余管理的概念、方式及成因

浅析盈余管理的概念、方式及成因

浅析盈余管理的概念、方式及成因陈宝洪摘要: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并逐渐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拟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出发,通过阐述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成因,进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关键词:盈余管理、方式、成因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101—01__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由于研究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使得盈余管理的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就目前的文献回顾来看,盈余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在于盈余管理是否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前提下进行。

笔者认为,强调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前提下,盈余管理的范围比较容易界定,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为此笔者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当局运用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盈余结果进行控制,进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以实现某种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在这个定义中,盈余管理有如下特征:首先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客体是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及盈余信息的制定权,最终通过对外公布的盈余信息来达到某种效用的最大化;其次盈余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效用的最大化。

即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是基于一定的动机,不同的动机所代表的效用不尽相同;最后盈余管理会降低投资者做出决策的有效性。

因为经过盈余管理后的会计信息有悖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的要求,使得披露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盈余管理的方式盈余管理按照实施的手段可以分为披露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前者是通过会计手段来实现的,即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来进行;后者是通过构建真实交易实现的。

(一)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决定了某些经济业务必须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形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由于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当期盈余,这样就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方式如下:通过选择不同的发出存货的计量方式、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等,同时对收入进行盈余管理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和结算时点。

浅谈盈余管理及其效应

浅谈盈余管理及其效应

浅谈盈余管理及其效应【摘要】盈余管理是公司在报表中对盈余数据进行操纵的行为,主要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维护公司形象、推动股价上涨等。

盈余管理的效应涉及到公司治理、股东利益保护等方面。

盈余管理常见手段包括盈余平滑、盈余操纵等。

影响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程度等。

监管措施包括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审计监管等。

盈余管理存在的风险包括损害公司声誉、降低投资者信任度等。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趋向透明化、加强监管力度等。

盈余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影响公司形象、投资者信任度等方面。

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包括影响公司价值、影响公司业绩等。

挑战与机遇包括应对监管要求、抓住市场机会等。

盈余管理对公司的影响深远,需要公司高度重视。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效应、常见手段、影响因素、监管措施、风险、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公司发展、挑战、机遇。

1. 引言1.1 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盈余数据呈现一种符合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的状态。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达到改变财务报表盈余水平的目的,从而影响公司的股价或其他利益。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机、调整资产和负债的估值方法、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等手段来实现。

盈余管理并非完全负面,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公司应对市场波动和经济环境变化,提高公司价值。

过度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损害公司长期发展和声誉。

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谨慎操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盈余数据的真实与可靠,维护公司良好形象和发展前景。

1.2 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公司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例如通过在财务报表上增加收入或减少费用,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价。

公司的管理层可能因为个人利益或绩效考核等因素而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市场竞争激烈、压力大的行业中的公司可能更容易出现盈余管理的动机,以保持市场地位和吸引投资者。

财务管理的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的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负责管理企业在盈利后产生的结余资金。

它的目标是最大化资产者的财富,同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获得盈利后,对剩余资金的管理。

它包括决定是否将盈余分配给股东或留存为公司自有资本,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以创造更大的财务回报。

盈余管理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资本结构管理、股利政策制定、投资决策和资本预算等方面。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平衡投资、分红和留存的需求,实现长期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二、盈余管理的重要性1. 最大化股东利益:盈余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为股东创造最大的财富。

通过合理的盈余分配政策和资本运用,企业可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提高股东的满意度,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2. 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平衡短期回报和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确保企业在满足当期经营需求的同时,为未来的扩张和发展留存足够的资金储备。

3. 提升财务稳定性: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盈余分配策略,企业可以平衡资金来源和运用,减少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盈余管理的实施方法1. 资本结构管理:盈余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即确定资本的比例、种类和来源。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平衡利润分配和资本回报的关系。

2. 股利政策制定: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应该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和发展需求,同时兼顾股东的期望和利益。

通过合理的股利政策,可以平衡分红与留存的需求,实现财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3. 投资决策和资本预算:盈余管理涉及到投资决策和资金运用。

企业应该通过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来选择最具回报的投资项目,确保将盈余有效地投入到能够创造更大财务回报的领域。

4. 盈余留存和再投资:合理的盈余管理应该考虑将一部分盈余留存为企业自有资本,用于未来的发展和扩张。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在商业运作中,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调整其财务报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增加利润、提高股价等。

虽然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一些好处,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经济压力: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下行压力,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利润水平,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 股价操纵:股价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股价的波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3. 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企业合法的财务管理手段,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利润分配,以减少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奖励机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会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盈余管理的对策1. 加强监管: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机会。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主动公开其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对企业的了解。

3. 增强企业治理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4. 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相挂钩,降低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5. 强化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减少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影响。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企业和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公司的经营绩效、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利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对于公司的财务稳健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的综述,探讨盈余管理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现状,为深入理解盈余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和内涵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来影响盈余水平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达到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

盈余管理既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违法的,它可以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做出调整,也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操纵盈余水平,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盈余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会计信息的制作和披露,来达到操纵公司的盈余和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盈余管理通常包括盈余造假、积极盈余管理和消极盈余管理。

盈余造假是指公司通过虚构交易或扭曲事实,并且在财务报表上进行虚假披露,以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

积极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来调整盈余水平,以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消极盈余管理则是指公司为规避潜在的风险和责任,通过掩盖或延迟损失和负债的确认,来操纵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内涵不仅包括操纵盈余和财务报表,还包括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披露和分配决策。

盈余管理不仅仅产生于会计核算过程,还涉及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它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股东权益和投资者利益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对于揭示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盈余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公司特征、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在公司特征方面,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盈余稳定性和内部治理结构等都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

不同规模和所有权结构的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存在差异,同时盈余稳定性对于盈余管理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盈余管理的总结

研究盈余管理的总结

研究盈余管理的总结研究盈余管理的总结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会计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达到对外展示企业财务状况的目的。

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形象,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1.1 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会计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达到对外展示企业财务状况的目的。

它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各种合法和非法手段来控制或影响其财务报表中某些项目或数据,以使其符合市场预期或达到特定利益目标。

1.2 盈余管理的方式(1)计提减值准备:通过增加坏账准备等预计损失项目来降低当期收入。

(2)调整资产价值:通过改变资产价值来影响当期收入。

(3)暂缓确认费用:将当期应该确认为费用的项目暂时不予确认,以提高当期利润。

(4)非经常性损益:将正常业务收入或支出归为非经常性损益,以提高当期利润。

二、盈余管理的原因2.1 外部压力(1)市场预期:市场对企业的业绩有一定的预期,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预期,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财务报表。

(2)股东利益: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他们关心企业的股价和分红。

如果企业的股价下跌或分红不足,股东会失去信心,影响企业未来的融资和发展。

2.2 内部因素(1)绩效考核:企业内部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时,往往以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

如果员工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则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数据。

(2)贪污腐败:一些不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采用非法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三、盈余管理的影响3.1 对内部经营决策的影响(1)误导决策者:由于财务报表数据被调整过度,导致决策者对公司真实情况产生误解,做出错误决策。

(2)损害企业利益:盈余管理会导致企业内部资源分配不合理,影响企业长期利益。

3.2 对外部投资者的影响(1)误导投资者:盈余管理会让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误解,进而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

(2)损害投资者利益:如果投资者被误导,可能会导致他们的投资失败,损失惨重。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核准资本、纳税、利润分配等方面的法定要求之外,通过利用某些减税或税收异议争端、高估或低估资产、利用资本金进行财务工程及其它手段等来控制企业的利润分配或减免相关的财务成本,从而达到盈利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
1.战略考虑:企业盈余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企业利益。

2.纳税减免:企业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税负,提高纳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3.股东利益:企业盈余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股价,吸引更多投资者。

4.提高经营效率: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以利益为导向”,从而增加盈利。

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内部管理: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从而保证企业盈余管理不会影响信息披露和行为规范。

2.合规经营: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规定进行企业监管和监督,保证企业利润的真实和合法性。

3.透明度管理:企业要加强对外信息的披露,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外界更为透明,从而使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更加信任企业的经营状况。

4.加强外部监管:企业需要加强外部监管,保证企业的盈余管理不会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企业必须合法合规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盈利最大化。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运用会计手段或者通过开展一系列财务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控,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这种管理行为通常是出于合规、避税、提高股价等目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盈余管理的定义、手段及意义。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手段或一系列财务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控,以达到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的目的。

这种管理行为通常发生于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也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1.调整应计项目: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中的应计项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折旧等,来影响盈余水平。

例如,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成本,从而提高净利润。

2.利用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特殊的财务活动,企业管理层可以利用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以不公允的价格进行交易,从而调整财务报表。

例如,与关联方进行高于公允价值的销售,以提高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3.利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如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减值模型的选择等,来影响财务报表的盈余水平。

例如,将原本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转为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资产,以降低企业的利润波动。

4.改变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变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如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费用,来调整财务报表。

例如,将原本应在本期确认的费用推迟到下期确认,以提高本期利润。

三、盈余管理的意义1.提高投资者决策效率:在一定范围内,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信息。

例如,当企业面临经济周期的低谷时,管理层可以通过适当的盈余管理,向投资者传递企业正在度过难关的信息,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2.保护企业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保护自身利益。

例如,当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管理层可以通过适当的盈余管理,降低企业的利润水平,以减少纳税金额。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指的是在财务报表编制中对盈余的管理和调控,以达到管理者的目标。

盈余管理不仅会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也会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启发。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对公司盈余进行操纵或调整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各种会计手段来实现,例如改变会计估计、会计政策选择、虚构收入、资产减值调整等。

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影响公司的盈余水平,以达到管理者的特定目标,例如实现市场预期、满足股东需求、实现年度奖励等。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激励合同、套利、避税、满足市场预期等。

在激励合同方面,公司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的激励目标,例如完成业绩指标、获得奖金激励等。

在套利方面,公司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股价提升的机会,例如通过虚构收入、资产减值调整等手段来实现。

在避税方面,公司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避免税务负担,例如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达到减税的目的。

在满足市场预期方面,公司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盈余水平,从而满足市场的预期,避免股价波动。

三、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公司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的激励目标,进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

盈余管理也可能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从而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股价水平和企业价值。

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双赢。

四、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盈余质量的影响,二是盈余透明度的影响。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近几年来关于盈余管理的话题越来越多,随着话题的增多同时也存在颇多争议。

那么,什么是盈余管理呢?一个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是好(利大于弊)还是坏(弊大于利),亦或好坏参半?诸如此类问题,在会计界引起了广泛争论,目前仍未达成共识。

俗话说理越辩越明,从长远来看争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会让我们的看法一点点更趋近真理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笔者也将就盈余管理谈一点自己的拙见,以作引玉之砖。

谈到盈余管理的概念,目前有三种比较权威还算比较广泛认可的定义。

其一是美国的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他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中这样写道:“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

”其二是美国的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还有一种代表性的观点是Hedyt和Wahlen于1999年提出的,他们这样解释盈余管理:当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利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此产生了。

虽然不同学者对盈余管理的认识有所不同,但还是存在一些共性。

如,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管理层(经理、董事会或控股股东);第二,盈余管理是一种蓄意的、有目的的行为;第三,这种行为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或一些相关利益者;第四,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也许在获取自己利益的同时还会给其他人带来利益,但这不是他们的初衷只是副带结果而已)。

我们对盈余管理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之后,下面再来探讨一下盈余管理是好是坏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应否在企业提倡盈余管理的问题。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立场,你是站在哪个角度来对其评价。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调整和操纵财务数据来管理企业盈余的过程。

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的选择和运用,包括利润管理、财务报告的披露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包括税收规划、管理层激励、外部压力等,对策包括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等。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收规划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利用税收政策的灵活性,以最小化纳税额为目标,合理利用减税措施和免税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盈余。

2. 管理层激励管理层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激励目标。

管理层通常会以企业盈余作为自己的绩效评估标准,因此他们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盈余水平,以便获得更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3. 外部压力外部压力来自于公司股东、投资者、金融机构等。

这些利益相关方通常通过企业盈余水平来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为了满足外部压力,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包装和调整财务数据,以达到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预期。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关键业务流程、财务数据的监督和管理,减少录入错误和内部舞弊的可能性。

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2. 加强财务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和审计,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监测和打击。

同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规行为的追责力度,加大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3. 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企业应依据会计准则和规范要求,编制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充分披露财务信息,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同时,企业应主动沟通与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及时解答疑问,提供相关信息,增强市场信心。

4.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管理意识投资者应加强自身的财务知识水平,增强识别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引言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和合理的会计估计,以及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准那么,来影响企业的财务业绩和盈余的分配。

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经济后果。

本文将探讨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方法以及对经济后果的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在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过程中,采取合法合规的措施,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制定,在符合会计准那么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经营盈余进行管理和操控的行为。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合约条款、收入确认时点、本钱减值计提、资本化等方式来影响企业的盈余。

企业盈余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财务业绩,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影响企业的股东利益、管理层鼓励以及市场对企业的评价。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会计政策选择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政策。

例如,选择合理的收入确认时点、本钱资本化水平和折旧方法等,来影响企业的盈余。

但需注意,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遵循会计准那么,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2. 会计估计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会计估计方法对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准备金进行调整,从而影响企业的盈余。

例如,企业可根据预测未来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资产价值进行调整,以此降低盈余的波动性。

3. 盈余资本化企业可以将一局部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从而将其转化为资产。

这样做可以延迟费用确实认,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的盈余。

但需要注意,资本化处理必须符合会计准那么的要求,不能违反相关规定。

三、企业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企业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股东利益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调整分配方案,从而影响股东的利益。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发放股息或进行股票回购,来调整股东利益分配的比例。

2. 影响管理层鼓励盈余管理还可以影响企业对管理层的鼓励机制。

通过调整盈余水平,企业可以影响管理层的绩效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引导管理层朝着企业目标努力。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摘要】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动机多样。

本文从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价值、满足股东利益、激励管理层和影响资本市场等角度来探讨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企业盈余管理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手段来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

满足股东利益和激励管理层也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

盈余管理的做法也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投资者的决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多样的,但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规范,避免出现不当行为。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税务风险、企业价值、股东利益、管理层激励、资本市场、多样、合理规范1. 引言1.1 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盈余进行调整和变化,以达到特定的目标和利益。

盈余管理的核心是通过调整会计数据,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从而对外界传递特定的信息和信号。

企业盈余管理通常包括盈余的增强和减小两个方面,旨在控制企业盈余的幅度和走势,以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需求和利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实现盈余的提高、风险的规避、股东利益的满足等多重目标。

盈余管理也面临着操纵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等风险和挑战。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注意合法合规,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企业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目标,通过调整和控制企业盈余,从而影响外界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

企业盈余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密切相关,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研究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2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上。

盈余管理会对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虚假的盈余数据会导致投资决策出现误差,影响企业的价值评估和信用评级。

盈余管理分析范文

盈余管理分析范文

盈余管理分析范文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热点领域。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合理的财务操作和决策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盈余水平。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盈余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盈余管理的概念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盈余目标的过程。

盈余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所获得的净收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结果。

盈余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调整和优化财务操作和决策,对盈余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盈余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盈余最大化,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盈余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盈余最大化。

盈余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优化经营决策、合理安排财务操作和控制成本等手段,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净收入。

实现盈余最大化既是企业的利益追求,也是企业的责任。

盈余最大化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经营管理方式,包括市场营销策略、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等手段来实现盈余最大化;二是财务管理方式,包括资金规划、财务报表分析、资本结构优化等,通过合理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调整来实现盈余最大化;三是会计政策选择方式,包括会计估计、会计确认和会计应对等,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来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股东利益和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该注重盈余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合理的财务决策和经营管理来实现盈余最大化。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管和评估,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盈余管理 毕业论文

盈余管理 毕业论文

盈余管理毕业论文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企业利润的分配和运用。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方法以及盈余管理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对于利润的分配和运用的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企业的盈余用于投资、分红、留存等方面,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盈余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利润分配,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决策。

二、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最大化股东权益。

具体来说,盈余管理的目标包括合理分配利润、提高企业价值、增加股东回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等。

通过有效的盈余管理,企业可以使利润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盈余管理的方法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投资决策、分红决策和留存决策等。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决策来运用盈余,将其投入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项目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其次,分红决策是指企业将部分盈余以股息或红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回报他们的投资。

最后,留存决策是将盈余保留在企业内部,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研发创新等方面,以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四、盈余管理的挑战盈余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企业规模、行业特点、经济环境等因素都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

首先,企业规模的不同会导致盈余管理的难度不同,大型企业需要更加复杂和精细的盈余管理系统。

其次,不同行业的特点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例如高科技行业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创新。

此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盈余管理的挑战之一,企业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来灵活调整盈余管理策略。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和最大化股东权益。

然而,盈余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经济环境来制定相应的盈余管理策略。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盈余管理探析

盈余管理探析

盈余管理探析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运用各种会计政策和方法,来调整和管理企业的盈余水平和分配方式的一系列行为。

盈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吸引投资者、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等。

然而,不当的盈余管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深入探析盈余管理的原因、影响因素和合理方法,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务优惠某些会计政策和方法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从而实现税务优惠的目的。

比如,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来减少固定资产的净值,从而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调整、利润分配政策等方式来实现税务优惠。

2. 经营业绩管理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常常会考虑经营业绩的管理。

通过合理调整企业的盈余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提取盈余储备、短期盈余平准基金等方式,将盈余分配到未来的经营周期,以应对可能的经营风险。

3. 资本市场反应盈余水平是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调整盈余水平,企业可以引导资本市场对自己的价值进行正确认知,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盈余平滑政策、非经常性损益的调整等方式,稳定盈余水平,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1.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经济繁荣和增长时期,企业往往采取保守的盈余管理策略,以保持稳定的盈余水平;而在经济低迷和萧条时期,企业可能会采取激进的盈余管理策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方法来实现盈余的稳定和增长。

2. 产业特点不同产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比如,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市场不确定性,因此往往会采取较保守的盈余管理策略;而传统制造业企业则更注重实物盈余,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盈余水平。

3.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盈余管理

如何正确认识盈余管理

之道经营如何正确认识盈余管理■贾力锋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盈余管理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还对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和会计实务变革,甚至企业的会计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

对于盈余管理的涵义,会计学家雪普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即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获取私人利益,而有意地对对外财务报告进行控制。

说得通俗点就是公司管理当局凭借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来编制对外财务报告,以达到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一)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企业中,委托人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常常信息不对称。

企业管理者垄断许多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委托人要获得这些信息,就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有时甚至不可能得到这些信息。

同样,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也很难获得企业独占的内部信息。

由于企业管理者掌握着信息的制造与发布权,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会对会计信息进行隐瞒或夸张。

因此,对委托人来说也就不可能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充分性进行评判,使得现代企业的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二)会计准则与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

会计固有的局限性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间。

不同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可能制定得尽善尽美,必然存在一定的会计选择。

如会计上要求的权责发生制、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渗入职业判断等许多主观人为的因素,管理当局也就可能通过操纵应计项目、或有损失来确认虚拟业绩或“储存利润”。

因为政府只能就一般性的会计规范即通用会计准则做出规定,而那些会计政策没有规定的特殊状况,就为企业提供了会计选择的空间,使企业盈余管理具备了可行性。

浅谈如何进行盈余管理

浅谈如何进行盈余管理

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

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

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

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

雪珀(Kathehne SchipPer)认为,论文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

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

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

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

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

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盈余管理的概念、方式及成因
陈宝洪摘要: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并逐渐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拟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出发,通过阐述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成因,进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关键词:盈余管理、方式、成因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101—01__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由于研究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使得盈余管理的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就目前的文献回顾来看,盈余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在于盈余管理是否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前提下进行。

笔者认为,强调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前提下,盈余管理的范围比较容易界定,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为此笔者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当局运用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盈余结果进行控制,进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以实现某种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在这个定义中,盈余管理有如下特征:首先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客体是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及盈余信息的制定权,最终通过对外公布的盈余信息来达到某种效用的最大化;其次盈余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效用的最大化。

即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是基于一定的动机,不同的动机所代表的效用不尽相同;最后盈余管理会降低投资者做出决策的有效
性。

因为经过盈余管理后的会计信息有悖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的要求,使得披露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盈余管理的方式盈余管理按照实施的手段可以分为披露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前者是通过会计手段来实现的,即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来进行;后者是通过构建真实交易实现的。

(一)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决定了某些经济业务必须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形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由于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当期盈余,这样就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方式如下:通过选择不同的发出存货的计量方式、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等,同时对收入进行盈余管理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和结算时点。

(二)利用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特殊的协议和规范,不可能穷尽生活中的所有经济情形,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估计,由于估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这也给盈余管理提供的便利。

目前利用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对公允价值、完工进度以及可回收金额等方面进行操纵。

(三)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实现的,就是企业管理者通过构造具体交易并控制交易发生时间所进行的盈余管理。

主要方式有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关联方交易等。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因为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进入利润
表,同时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型。

三、盈余管理的成因(1)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论首先是由Ste。

henA。

Zeff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将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论定义为:会计报告会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相关方的利益。

由此人们逐渐意识到: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成的一种规范,不单单是一种技术性规范,而且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

(一)从契约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对经济的影响。

契约各方进入企业的目的是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寻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这样不可避免的会通过损害他方利益来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委托人和代理人作为具体契约的不同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规范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在谋求双方合作的契约中得到充分体现。

委托人和代理人可以依据会计信息来评判对方是否侵犯了自身的利益,进而采用相关决策来影响经济的发展。

(二)从会计准则变迁来看会计准则对经济的影响。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涉及多方经济利益博弈的一个结果。

一旦会计准则变迁,那么原先所代表的经济利益集团势必发生变化。

具体可以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会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决策带来影响。

会计准则的变迁会导致原先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发生变更,原本基于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
利益相关者势必受到影响。

(2)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盈余信息由会计准则所规范,那是否可以制定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会计准则以便严格规范盈余信息的生成,进而杜绝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会计准则作为一份公共契约,其不完备性同样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成本效益原则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直接成本或许可以估计,但是高标准的会计准则实施所带来的间接成本是不可估计的,也是很难衡量的。

比如如何衡量因为高标准会计准则所规范的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发出不当信息。

从而导致的资源浪费成本。

(二)“有限理性”原则Simon的“有限理性”原理告诉我们,“有限理性”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理论。

即信息决策者所提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同时在提出的方案中也很难区分哪一个是最优的。

基于这样的原理,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准则的过程就不可能考虑到经济情形中的所有问题,并提出最优方案。

即使在提出的众多方案中,也很难进行抉择。

进而选出最优方案。

参考文献:(1)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

2000(9):74-75.(2)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62-66(3)沈烈,张希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2):52-58(4)林长泉.我国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分析团[J].管理世界,2000(6):88-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