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昆体之外的杨亿 2.张先与宋代词风转变 苏轼与佛教

合集下载

苏轼和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

苏轼和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
《梅圣俞诗集序》中说:“予闻世谓诗人 梅圣俞诗集序》中说:“ 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 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 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 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 奇怪,内有忧思感情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而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 者而后工也。” 者而后工也。”
《六一诗话》:“梅圣俞语余曰:‘诗家 六一诗话》 梅圣俞语余曰:‘ 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 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 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 矣。’” 矣。’” 这和刘勰的“ 这和刘勰的“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 秀”思想是一致的。是对诗歌意境理论的 进一步认识。
二、梅圣俞的文学思想 1、“因事有所激,应物兴以通” 因事有所激,应物兴以通”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圣人于诗言,曾不专其中,因事有所激,应物 兴以通。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雅章及颂篇, 刺美亦道同。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屈原作 离骚,自哀其志穷,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 迩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烟云写形象,葩卉咏 青红;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辩雄;经营唯切偶, 荣利因被蒙。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以巧比 戏弈,以声喻鸣桐。嗟嗟一何陋,甘用无言终!” 戏弈,以声喻鸣桐。嗟嗟一何陋,甘用无言终!”
他在《答谢民师书》中说:“ 他在《答谢民师书》中说:“孔子曰: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 达而已矣。’ 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 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 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 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辞之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辞之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_自考笔记+自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_自考笔记+自考

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二)1.1.西昆体答案1.2.宋初“三诗”体2.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2.2.王荆公体3.1.东坡体4.1.“山谷体”4.2.“简斋体”7.1.城斋体9.1.永嘉四灵9.2.江湖诗派9.3.“别材”、“别趣”、“兴趣”说的含意答案1.1.西昆体答案:西昆体由杨亿所编之《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并名于世。

集中收录了17位诗人的250首诗。

这些诗人都是在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与奉命编纂《历代君臣事迹》的翰林学士杨亿一起人秘阁编书的同仁。

其中有些如刘筠、钱惟演等又都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于是彼此之间就屡有诗歌唱酬。

至大中样符元年(1008年),杨亿将他们的酬唱之作编成一集,取名《西昆酬唱集》,并成为宋初文坛上一个声势盛的文学流派。

1.2.宋初“三诗”体。

答案:宋末方回在《送罗秀可诗序》中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所说之白体、昆体、晚唐体,即为“三诗”体。

1.1.为什么说柳开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1.2.王禹倡与宋初“三体”诗1.3.为什么说扬亿是西昆体的代表诗人?2.1.欧阳修为什么能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2.2.试析梅尧臣在开拓宋诗题材方面的贡献。

2.3.简述王安石的文论主张。

3.1.简述苏拭的人格。

3.2.苏拭诗歌的分期。

3.2.试述苏拭诗歌的题材内容。

4.1.何谓“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4.2.简述陈与义前后期诗歌的不同。

5.1.筒述《珠玉集》的艺术特色答案:5.2.柳永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5.3.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5.4.李清照的“易安体”有什么艺术特色?6.2.简述辛词中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的特点。

6.3.筒述辛弃疾泳春词和艳情词的特点。

7.1.简述朱嘉的文学创作和文学主张。

8.1。

简述吴文英《梦窗词》的题材内容的大体分类和艺术特色。

8.2.简述周密《草窗词》的特点。

8.3.简述王沂孙《碧山乐府》的特点。

8.4.筒述张炎词作的意义。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章节题库(宋代文学)【圣才出品】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章节题库(宋代文学)【圣才出品】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章节题库第五编宋代文学一、填空题1.宋代“西昆派”以________编的《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杨亿【解析】由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得名。

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

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2.宋初宗唐三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案】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解析】“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参加《册府元龟》的编纂,并进行唱酬活动,由此形成。

西昆体诗人大多师法李商隐诗,诗歌具有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色。

3.两宋词坛上,________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柳永【解析】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

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于是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4.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解析】出自晏殊的《浣溪沙》。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5.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________等人的“雄文博采,笔力有余”表示赞赏。

[VIP专享]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1

[VIP专享]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1

名词解释:1西昆派(体):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北宋初期文坛出现的一种诗风),内容贫乏,题材多为点缀升平、颂圣、咏物、酬答、优游,师法李商隐,但偏重辞藻华美、形式工巧,轻内容重形式,风格浮艳,创作成就不高。

代表诗人为杨亿、刘筠、钱惟演,杨亿编有《西昆酬唱集》,收录了17人的250首诗。

2半山体: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称“半山体”,主要特点是瘦硬精严,他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7里,故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

3江西诗派:宋代诗歌流派,反对浮艳的西昆诗体,推崇杜甫,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法,崇尚生新瘦硬的风格,重视学习和继承前人,又强调创新,自成一家。

代表诗人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命名由来是因吕本中自称传衣江西黄庭坚,并列《宗派图》,其中这些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只是都师法江西黄庭坚,故尔以江西称派。

4一祖三宗:一祖指杜甫,三宗是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三宗都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推崇杜甫,学习苍劲瘦硬的诗风和“无一字无来处”的创作方法,以宣扬江西诗派为宗旨的方回著《灜奎律髓》,故后人有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

5诚斋体: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风,可以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杨万里写诗强调活法,主张师法自然,善于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语言通俗平易,浅显明朗,不避俚俗,层次曲折,深婉多致,想象奇特,立意新巧,富有情趣,诗风清新、活泼、自然,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称为“诚斋体”。

6苏梅:指的是苏舜钦和梅尧臣齐名并称,有共同的文学主张,都重视文学的现实性,以诗干政,写实,兴寄,倡导平淡的诗歌风格。

7苏黄:指的是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并称8欧苏:指的是欧阳修和苏轼的散文并称9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婉约词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柔婉之美,但内容相对比较狭窄。

苏轼与_词风转变_

苏轼与_词风转变_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苏轼与词风转变!曹 明 升(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摘 要:苏轼继承了范仲淹、欧阳修等士大夫词人的疏隽之风,用以诗为词!的方法对当时词坛香艳俚俗之风进行反拨。

苏轼有意扩大词的题材,弱化词的音乐性,改变词的语言特色,并将诗中才有的小序引入词中。

这些在客观上抬尊了词体,打开了宋词创作的新局面,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南宋与金元词人。

关键词:苏轼;变革词风;以诗为词中图分类号:I206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36(2004)04-0055-04自11世纪70年代后的神宗朝开始,苏轼继欧阳修之后执掌文坛。

他以超凡的禀赋和文坛领袖特有的气魄,对向来被视为艳科!、小道!的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为宋词指出向上一路![1](P281)。

清人在∀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词提要∃中总结词风流变时指出: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苏轼改革词风,开南宋稼轩一派,开创了宋词创作的新纪元。

但我们要追问,是什么因素促使苏轼变革词风?其具体手段又是什么?只有了解苏轼变革词风的原因与手段,才能正确把握苏轼在词史上的意义与地位。

本文试从词史发展角度来考察苏轼变革词风的原因,结合其具体创作来剖析以诗为词!的内涵。

一我们翻检一下王重民所辑之∀敦煌曲子词∃便会发现,初始阶段的民间词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粗糙,但内容题材却是比较宽广的,抒情言志也较为自由活泼。

直至晚唐五代,政治昏暗,世风浇薄,一批士大夫文人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和宫廷贵族酒筵享乐之需要而介入了词的创作。

此时的词随着宴乐!的兴盛而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

比较起遥远的雅乐!和汉魏以来的清乐!,宴乐!是一种俗乐!、淫乐!,这种与歌舞酒色为伴的新兴通俗音乐,其色泽是艳丽的,其曲调是软媚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词在文人手中慢慢变成了一种娱宾遣兴的工具,形成了只是为绮筵公子,绣幌佳人!作清绝之词,助娇娆之态![2](P1)的填词风气。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篇宋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文学流派,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杨亿、钱惟演、刘筠为其代表诗人,他们最推崇唐朝诗人李商隐,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文字华美,讲究用典,不用冷僻、怪异的字,从平易之处下笔,扫灭五代弊习,创造纯宋人之诗歌,但也存在徒有华丽之外表,而缺乏李商隐内在气韵之病。

2.山谷体:因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里称黄庭坚的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诗列为“山谷体”。

山谷体诗的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脱俗,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于思致与机趣;好奇尚硬,造语洗尽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3.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

《宗派图》所显示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4.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风瘦硬,被称作“后山体”。

5.简斋体:因陈与义号简斋,严羽《沧浪诗话》在“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简斋体”。

“简斋体”的早年流连光景之作,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后期的“简斋体”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意境圆通,风格雄浑沉郁。

6.易安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因其词作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易安体”。

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长调中纯用小令作法”--张先《谢池春慢》赏析

“长调中纯用小令作法”--张先《谢池春慢》赏析
— —
具 体而 言,这 首 《 谢池 春 慢 》“ 纯 用小 令作 法 ” 的艺 术 特点 主要体 现在 以下三 个方 面: 其 一是在 布局 谋篇和 抒情 方法上 ,借 鉴 了小 令先 景后 情 的模 式和意 象烘托 传情 法 。唐 五代 小令 最常见 的抒情 方 法 ,是 意象烘 托传情 法 。即运用 比兴 手段 ,通过 一系列 外 在 的物象 来烘托 、 映衬 、渲染抒 情主 人公刹 那间 的情思 心 绪 。张先 的这 首慢词 即采用 了小 令 中惯 用 的先景后 情 的结 构 模式 和 意 象烘 托 传 情 法 。此 词 上片 写 贵 家池 馆 春 晓 之 景 ,下 片抒 道 中遇 艳相 慕之 情 。词 的上 片从 “ 重 院 啼莺 ” 入手 ,继 而写到 了余 寒春 晓、朱 槛飞 絮、径 莎池水 、 日长 风静 、花影 闲照 ,描 画出一 幅暮春 池馆 图 ,表 现 出浓 厚 的 惜春情 绪 。与 同类 题材 的小令 相 比,这 首词上 片所 写的一 系列春 晓 意象虽不 够精 炼 ,略显冗 长 ,但 其 目的也是 为接 下来 的抒遇艳 相慕 之情 营造氛 围 。 其 二是对 于城 南道 中邂逅 谢 女、相慕 相思这 一主 要情 节 ,只 写 了作 者 瞬 间 的感 受 ,而 缺 乏对 整 个 情 事 过程 的 详 细 铺 叙 。对 于 两 人 的 相遇 ,词 人 只用 了 “ 逢 谢 女 ,城 南 道 ”短短六 个字 ,而将 笔墨 集 中在 对谢 女美丽 形象 的描 摹 上 :其秀 艳 出于天 然 ,胜似 浓妆 ( “ 秀 艳过 施粉 ” ) ,轻 轻 一笑 ,便生 出无 限妩 媚 ( “ 多媚 生轻 笑 ” ) ;其衣 色鲜 艳 夺 目,随 身 所 佩之 玉 饰 如 双 蝉般 小 巧 可爱 , 更加 衬 托 出 其 人身 段之 窈 窕, 品位之 高贵 ( “ 斗 色鲜 衣薄 ,碾 玉双 蝉 小” ) 。这 些对 谢女容 貌和 媚态 的描写 ,乍看 显得 浅显 ,实 则句 句用 情 ,以此见 出词 人的惊 艳之情 和倾 慕之深 。这 种 略 去次要 情节 而突 出 “ 第 一印 象 ”的手 法 ,在小令 中非 常 多见 ,被 誉为 “ 小令 圣手 ”的著 名词人 晏几 道就经 常使 用 这种 手法 。 其三 是结尾 委婉 含蓄 ,留给 读者无 限想 象的空 间 。这 首词 写艳遇 ,但 对于读 者最 想看 到的这 场艳遇 的结 局 ,词 人却 以 “ 琵琶流 怨 ,都入相 思调 ”一语 轻轻 带过 。短短九 个 字 ,却 需要读 者细细 品味 和领会 ,令 人 回味无穷 。这种 手 法 ,本也 是令 词所特 有 的。南宋 著名 词学理论 家 张炎 曾 专 门谈 到过 令词应 当如 何结 尾 ,他 说 “ 词之难 于令 曲,如 诗 之难 于绝句 。不过十 数句 ,一字 一句 闲不得 。末句 最 当 留意 ,有有余 不尽 之意始 佳 。 谈 到这里 ,我 们不禁 越 发感到夏 敬观 先生对 张先 慢词 的评 价 :“ 慢 词亦 多用 小令 作 法 ……在 北宋 诸 家 中 ,可 云 独 树一 帜 ” ,“ 长调 中纯用 小令 作法 ,别具 一种风 味 ” ( 《 映 庵词评》 ) ,可 谓 一语 中 的,抓 住 了张 先慢 词 的艺 术特 点 , 表 现 出一种敏 锐而 又深远 的文 学史 眼光 ,堪称 的评 。而相 信 读者对 于张 先慢 词 的艺 术探 索和成 败得 失也 已经有 了 比 较 全面和 切实 的 了解 . 参考文献 : [ 1 ] 龙榆 生 , 《 唐 宋名 家词选 》 ,上 海古籍 出版社 ,1 9 8 0

苏轼抒写的经典古诗词

苏轼抒写的经典古诗词

苏轼抒写的经典古诗词苏轼抒写的经典古诗词篇一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凤凰山上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0、《南乡子·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卷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卷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卷中国古代文学一.选择填空题1.话本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2.西昆体的创立者是杨亿3.王安石,号半山,半山体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山谷体杨万里,号诚斋,诚斋体4.欧阳修被明人茅坤誉为“千古绝调”5.欧阳修的词风与晏殊极为接近,世称“晏欧”6.张先被称之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风絮无影7.柳永词的特点:俚俗性8.柳永获得了“凡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声誉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10.黄庭坚的诗歌理论:所谓“无一字无来处”,所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11.秦观的词题材过于狭窄,多叙男女情爱12.周邦彦是大晟词派的代表13.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14.江湖诗派:戴复古,刘克庄15.严羽的《沧海诗话》是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16.说话按题材内容可以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1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18.赵君祥《赵氏孤儿》,法国大作家伏尔泰将它改变为《中国孤儿》上演,巴黎为之轰动19.高文秀《双献功》与康进之《李逵负荆》并称为元代“黑旋风杂居”的双璧20.关汉卿《救风尘》写妓女赵盼儿为搭救宋引章,智斗周舍的故事21.《西厢记》被称之为“天下夺魁”22.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23.《三国演义》历史演义《水浒传》英雄传奇《西游记》神魔24.《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25.《三国演义》主体说:宣扬正统,三国兴亡,拥刘反曹,讴歌贤才26.现存最早的话本集是明嘉靖年间辑印的《清平山堂话本》27.徐渭的《四声猿》:《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28.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双峰对峙29.桐城派:方苞阳湖派:恽敬30.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31.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模仿魏晋志怪32.清初散文三大家:魏禧,汪琬,侯方域33.江左三大家: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有学集》),吴伟业,龚鼎孳34.南施北宋:安徽宣城的施闰章和安徽莱阳的宋琬35.王士祯“神韵说”36.李玉以“一笠庵四种曲”最著名,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37.竟陵派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对民间通俗文学给予高度评价38.张岱著有《陶庵梦记》《西湖寻梦》39.与洪昇并称“南洪北孔”的剧作家是山东曲阜的孔尚任(桃花扇)。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作者: ————————————————————————————————日期:ﻩ古代宋元文学填空题1.西昆派,以杨亿编《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

2.五代时牛希济的《文章论》指责了当时“唯声病忌讳为切”的浮靡文风。

3.元人方回《送罗寿可诗序》说:“宋划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这就是“宋初三体”。

4.宋初,由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婉丽词风更弥漫一时,九僧、林逋是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家。

他们向来合称晚唐体。

5.宋初在诗歌方面,主要有三种倾向:一是以王禹偁为代表,学习中唐的白居易,称“白体”;一是以杨亿为代表,学习晚唐的李商隐,称为“昆体”。

一是以.林逋为代表的“晚唐体”,继承了晚唐贾鸟、姚合的诗风。

6.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知滁州,并写了著名的政文《朋党论》,文中认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诗文革新的理论是和韩愈一脉相承的,认为道是内容,文是形式。

7.较早为宋词开辟新意境的是范仲淹和欧阳修。

8.我国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评论“诗话”的形式,继之而起的有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9.比欧阳修较早作古文的尹洙,欧阳修称谓“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范仲淹亦称“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

10.“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出自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

11.宋代文赋的代表作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等。

12.清末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认为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指出了其词风在两个方面的影响。

13.“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

14.王安石晚年七绝雅丽精绝,人称为“王荆公体”。

15.《蔡宽夫诗话》记载了北宋诗人王安石关于诗歌用典的意见:“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必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在北宋词人中,被认为是“尤工于羈旅行役”者是柳永。

论张先对苏轼词学思想的影响

论张先对苏轼词学思想的影响


苏 轼 的 朋 友 孙 觉 莘老 亦 于 熙 宁 四 年 十

月 到 湖 州 任知 州



苏 轼 在 余 杭 法 喜 寺 作 诗 怀孙 觉 诗 题 为 《 宿 余 杭 法 喜 寺 寺 后 绿 野

堂 望 吴 兴诸 山 怀孙 莘 老 学 士 》 后 张 先 在 熙 宁 六 年 元
和 诗题 为《元
以雅


如刘 毓 盘 《 词 史 》 说


张 先 以 歌词 闻 天 下

而协之
苏 轼 犹及 与 之 游 故 亦 好 为 词
。 。

近来

本 学 者村 上 哲见 以 为词 中 唱 和 之 风 始 于
张先 影 响 到 苏 轼

这 些 论 述 注 意 到 张先 对 苏 轼 在 词 学 上 的 影 响 但 只 是 认 为 苏 轼在 张
, ,

昔 周 昉 画 人物 皆 入 神 品 而 世 但 知 有 周 昉 士 女 盖 所 谓 未 见 好 德 如 好色 者 欤



苏轼张
先 同 游 松 江 置 酒垂 虹 亭 张 先 作 六 客 词 苏 轼 后 来 在 元 丰 四 年 十 月
, , ,
二十 日
于黄 州 临 皋

亭 夜 坐 写 下 《书 游 垂虹 亭 》
歌词 乃 其余 波 耳


极 为 子 瞻所 赏



苏 轼 又 为 张 先 词 集 题跋 云

子野诗 笔老 妙


华洲 西溪诗 云

浮 萍破处 见山 影 小舟 归 时 闻 草声

论述北宋初期词体的开拓

论述北宋初期词体的开拓

论述北宋初期词体的开拓张先欧阳修柳永王安石范仲淹苏轼1.张先、柳永的出现,使宋代词风为之一变。

他们在形体上,盛用长调的慢词;在作风上,脱去花间、南唐的清婉,而喜用铺叙的手法,尽情描写,不贵含蓄。

在内容上,则趋于都会生活的表现,以及沉溺于都会生活的男女心理的刻划;;因此在他们的作品里,时用着市井俗语,和传统的词风不同。

在上述的几点特色里,尤以柳永表现得更为显著,因为张先时略早,在他早年的作品里,还有不少花间、南唐的风采,也还有不少短小的形式。

张先创作特点与技巧:用工巧之笔表现朦胧之美;用物影表现事物的朦胧美和动态美;动中写静;用朦胧飘忽的景物反映幽冷静谧的意境,炼字炼句出色。

酬唱词和题序扩大词的日常交际功能,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题序则改变有调无序创作传统,加强了纪实性和现实性。

作为“文人社交界”中心人物的张先已创作了大量的词,且颇有创新,在当时代表了词体发展的潮流倾向。

北宋初期词人张先以其丰富而颇具革新意义的词体创作成为一代名家,影响了当时和其后的词坛,尤其是其词作中表现出来的“以诗为词”倾向,直接影响了苏轼的词体创作。

从环境、组织、创作、个性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张先对苏轼词创作产生影响的基础。

2.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理论。

这位大文豪也未能摆脱当时“词为艳科”的局限。

其词绝大多数都保持着五代以来的词风,很少有突破,风格大体沿袭五代以来明丽柔婉的传统,甚至有些作品还近于“香艳”。

少量的词,把个人的身世感慨写入词中,对当时狭隘的词坛风气有所突破。

欧阳修上承五代南唐词的情韵,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下启东坡词的疏隽和少游词的深婉;不时地在词中寄寓坎坷仕途人生的感受、表现个人抱负,特别是在中后期。

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欧阳修的创作:分雅词(写离愁别恨,厌倦,官场,深婉沉挚,疏宕清旷,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和艳词(缠绵绮丽,细腻生动)。

张先 北宋词人

张先 北宋词人

张先北宋词人张先,北宋早期著名词人。

在他今存的165首词作中,涉及女性题材的词作达到了140首,这一占比是很高的,占到张先词总数量的将近八分之七。

这些词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大多清新婉约。

而且,这些女性形象大多出现在张喜安的闺阁词、宴席词和送别词中。

张先词中清新婉丽的女性形象形成原因首先,张是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诗人。

从唐到五代到宋初,他继承了婉约婉约的词风,又启发了苏轼等人以诗入词、题材广泛、直抒胸臆的词风。

宋神宗熙宁时期,柳永与晏殊、欧阳修都去世了,只有张先还健在,因为他高寿,活了89岁。

此时的张先又与词坛后辈苏轼等人经常唱和。

张先还用心地指导过苏轼的词作,两人亦师亦友,“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是苏轼对张先的戏谑之词。

张先在唐、五代词与北宋词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他与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一起推动宋词走向兴盛,最终使宋词成为“一代文学”。

张先的词风是婉约的,描写最多的还是有关女性形象的词作。

张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描写女性形象的词作呢?亦或说张先词中清新婉丽的女性形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一)张先生活的时代张喜安生活在北宋前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宋城市尤其是汴梁开封的经济日益繁荣。

文人阶层的生活待遇十分优厚,雅集文酒的风气在文人阶层十分盛行。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的数量也急剧增加。

工作之余,他们还参加文化娱乐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两次文酒雅集:一次是东晋的兰亭雅集,一次就是发生在北宋年间的西园雅集。

由此也可见张先生活的那个时期,文酒雅集是很流行的。

描绘北宋著名文人士大夫聚会的画作,《西园雅集图》·水墨纸本士大夫阶层和市民阶层出于对文化娱乐的共同需求,直接推动了宋词的发展,北宋文学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于是描写仕大夫文酒雅集的词作和反映市民生活的民间词乐就迅速地发展起来,相应的填词人也应运而生。

戏说张先:一生诗酒风流,宋史无传,词坛留名!

戏说张先:一生诗酒风流,宋史无传,词坛留名!

戏说张先:一生诗酒风流,宋史无传,词坛留名!张先,又称子野,北宋著名词人,他工诗善画,以词名闻天下,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

我们都知道,自太祖、太宗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以来,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迅猛增加,“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成为宋代士大夫典型的特征,当时文人词也达极致,词坛百花齐放,众多词人也常常会因为一两句佳句而得到一个雅号,比如秦观因为那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被称为山抹微云秦学士;柳永因为那句“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被称为露花倒影柳屯田;贺铸因为那句“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被称为贺梅子。

宋祁因为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叫做“红杏尚书”。

而张先,大概是雅号最多的词人之一了,曾经做过安陆县的知县,所以,被称为张安陆;又因为那句“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被叫张三中;而他本人却比较喜欢别人叫他“张三影”,他喜欢写“影”,最得意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和“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三句。

张先一生,八十八载的光阴,历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五朝,生前与欧阳修、晏殊、东坡等巨擘交游甚广,一生官不显达,却也平稳富足、波澜不兴,作为宋初文坛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宋史》却无立传,生平多不可考,如今流传下来的也多是些生活趣事和风流韵闻,苏轼曾称这位词坛前辈“人善戏谑、有风味”,可以想见,张先的一生或是疏放浪漫,极富情趣。

或许是因为一生身处小官,没有多少“忧世”情结,他致仕后的晚年生活,更是岁月安好,悠闲自得,在东坡为他所写的《祭张子野文》中有描述:“坐此而穷,盐米不继”、“不问从来生计薄,题簌盈阁是家藏”、“优游乡里,啸歌自得,有酒辄诣”、“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01 /寻常家庭,少年勤学990年,张先出生在乌程一个寻常家庭,并非官宦之家,祖父张任生平仕途已无可考,《齐东野语》对其父亲张维有介绍:少年学书,贫不能卒业,去而躬耕以为养。

北宋词坛大家张先

北宋词坛大家张先

北宋词坛大家张先
屠鸿生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00)003
【摘要】湖州籍著名词人张先是北宋词坛上一大家.他留下了许多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传诵的名篇、名句.张先对慢词形式的采用和词风转变的尝试上,曾化了不少精力,其功绩是不容抹煞的.以往由于人们把张先笼统地划归在婉约派(有的称之为“艳冶派”)词人中,对其在北宋词坛上的作用和影响评价偏低,对张先词的艺术成就也未能给予应有的正确的评价,为此笔者认为有商榷的必要.
【总页数】6页(P30-34,55)
【作者】屠鸿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8.3
【相关文献】
1.论北宋词坛中“拗相公”之独特词风 [J], 张荣
2.论周邦彦与北宋词坛 [J], 王辉斌
3.张先主盟吴越词坛影响"东坡范式"考论 [J], 谢永芳;曾广开
4.北宋词人张先与湖州地域文化考论 [J], 王德保;杨茜
5.浅论北宋初年词坛发展 [J], 潘铸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先对宋词的贡献

张先对宋词的贡献

张先对宋词的贡献陈敏摘要宋词与唐诗平分秋色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最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取得了与唐诗并重的地位。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温庭筠、韦庄、李煜、张先、柳永、苏轼、周邦彦等,然在这一链条中有一个环节往往被人所忽视,这一环节就是张先。

李清照《词论》中:“张先虽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这有失偏颇,使后人对张先也不够重视。

张先在北宋词坛的作用是积极的,他对词境有所开拓,使词逐渐雅化又未失古意,不似“豪苏腻柳”,开始创制慢词并用题序,使词从应歌转向应社。

对苏轼、周邦彦有很大影响,是北宋词发展中的一个转折关头,可谓是一大家。

关键词:张先;雅化;开拓;创新;影响Studies on Zhang Xian’s contribution tothe Ballad of Song DynastyChen Min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Song Ballad (in Chinese, ci) has won the same preeminence as Tang Poem. In the history of The Ballad, a number of great poets, such as Wen TingYun, Wei Zhuang, Li Yu, Liu Yong, Zhou Bangyan and so on, all made huge contributions to its development. But one great poet, who was an excellent push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llard, Zhang Xian was often unsatisfactorily ignored by the academic inquiry, as Li Qingzhao made a negative comment on his writing in her book of “On The Ballard”. But in fact, Zhang enlarged the vision, intellectualized the genre, and began to compose slow Ballard. This paper will conclude that Zhang, who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Su shi and Zhou Bangyan, was a great Ballard-composer who pushed the tur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ng Ballard.Keywords: Zhangxian; Elegant; Develop; Create; Affect北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吴兴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期中作业
1.西昆体之外的杨亿
杨亿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创作却非常丰富,西昆体创作仅是他诗歌的一小部分,我们不能仅以西昆体来涵盖和评价他的创作。

占其诗作数量绝大多数的诗集《武夷新集》中的作品,或诗意如画,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华美流畅;还有许多无典无故、工丽平实、毫无秘阁书卷气的写景抒情之作,体现出一位优秀诗人丰富多姿的艺术风格。

如《赠别》:“梦笔山前君别我,下沙桥下我思君。

黄昏更过西阳岭,满目青山与白云。

”诗人直抒胸臆,借表现行进中的旅程,将无限的情谊融入如画的青山白云中。

语言平白如话,诗意自然清新,意境简洁明快。

而《咏傀儡》一诗:“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却用语俚俗,浅白风趣中,借助戏曲里的傀儡丑角,调侃世态,讽喻人生。

这些诗与精巧华丽的西昆体相比,有如天壤之别,这既出人意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杨亿又以骈文名世。

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诗五卷、杂文十五卷),有《浦城遗书》本,《品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

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

《宋朝事实类苑》及《说郛》等书中尚存100多条;《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删节。

《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杨亿和他的西昆体创作,不仅影响并推动了宋代诗歌的发展,而且向世人充分展示了闽籍诗人出众的创作才华。

与此同时,杨亿对闽中诗坛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与秘阁同好的酬唱,并汇集成编,首开了闽人唱酬之风,是闽籍作家中第一个倡导并建立起诗歌流派的领袖人物,对此后不同时代闽籍文士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建立,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张先与宋代词风转变
在唐宋词史上,张先的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主要表现在:从唐五代到北宋前期,张先熔花间之秾丽与南唐之高雅于一炉自铸“清丽”一体,与柳永、晏殊、欧阳修共同开创宋词新风。

从北宋前期到中期,张先主盟曾经鼎盛一时的吴越词坛,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对当时尚属新进的苏轼日后缔创“东坡范式”产生了直接的、显著的影响,张先本人的词风也为之一变。

在北宋后期,周邦彦因创立以内容博大、音律谨严、章法缜密、语言典丽为核心内容的“清真范式”而成为词史上的集大成者,张先打破词的体制界限、以小令之法作慢词的新颖思路和融化在“影”字句中浓郁的美学情趣是周氏集成的重要来源。

在南宋中后期,张先词的白描手法尤其是其着力追求“格”高与“韵”胜的词学审美理想与实践,有为姜夔形成标志性的“清空”、“骚雅”词风导夫先路的功用。

另外,张先在词体创作中使用俗语,并运俗为雅,也对辛弃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将张先置于词史的长河,从承传授受的角度观照其词史地位,可以借以振起几乎所有的唐宋词大家。

如果说,唐宋以后的词坛确乎笼罩在这些大家灿烂的光辉之下,那么,这种观照甚至能够帮助我们从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诠释唐宋词史乃至千年词史。

张先词的内容虽然主要是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并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但他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以前的文士日常交际中只用正统的诗歌来唱和赠答,词因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而只写给歌妓演唱。

而张先打破了这种惯例,在文士的社交场合中,也常常用词来酬唱赠别,如《山亭宴慢·有美堂赠彦猷主人》、《玉联环·送临淄相公》、《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等,共二十多首。

这类赠别唱和之作,艺术上未必都很精致,但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来苏轼等人的唱和词作日渐增多,即受张先影响和启示。

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他现存165首词,有七十多首用了题序。

有的词序文字颇长,有一定的叙事性,如《木兰花》:“去春自湖归杭,忆南园花已开,有‘当时犹有蕊如梅’之句。

今岁还乡,南远花正盛,复为此词以寄意。

”著名的“六客词”《定风波令》词序也长达33字。

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

正因为如此,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陈廷卓《白雨斋词话》卷一)。

3.苏轼与佛教
苏轼对“真实”的追求在学佛的过程中始终与现实人生目标结合,实现了“静而达”的人生境界。

熔铸佛教精神的独特的“心物观”是实现这种人生境界的关键。

儒家的求“真”首先要求外在之理的“真”,如何去判定佛说的真实性呢? 在这一点上,苏轼有自己的标准。

苏轼幼子为母王氏书《金光明经》四卷,送寺院收藏,以资其母之往生。

并泣而问苏轼:“不知此经皆真实语耶,抑寓言也? ”苏轼借张方平的话作答:“佛乘无大小,言亦非虚实,顾我所见如何耳! ”又说:“我若有见,寓言即是实语;若无所见,实寓皆非。

”。

在《与子由弟十首》之二中说“如人饮水,冷暖自如,死生可以相代,祸福可能相共,惟此一事,对面纷付不得”,可见他并不以为佛乘是绝对真理,其真实性要以个人内在体验的真实性作为判断依据。

这是苏轼对真实的追求所凸显的个性,反映出他坚持真实自我的一面。

这种个性的由来,我们可以根据如下话语作出解释。

苏轼之弟子由曾云“少( 指其兄东坡) 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继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得吾心”可以理解为个体精神上的共鸣。

关于“真”,《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此所谓“真”,既有“诚”的意思,即表里如一,内外如一,但更为强调的是表现内在性情的“悲、怒、亲”的真。

苏轼引为同道,是很自然的事。

注重真实自我,这是苏轼式“真实”犹为个性的—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