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合集下载

再塑生命的人完整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完整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完整教案第一章:导入与背景介绍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的重要性是什么?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强调通过学习再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2 生命的起源与发展简述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奇迹和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演变对人类的意义,以及人类对生命的影响。

第二章:生命的组成与结构2.1 细胞与生命的基本单位介绍细胞的概念和功能,解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细胞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2.2 组织与器官系统的协调介绍组织的概念和分类,解释器官系统如何协调工作。

通过案例或图片展示不同器官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第三章:生命的维持与调节3.1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命维持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解释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

通过图表或实例展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3.2 生物节律与生命调节介绍生物节律的概念和作用,解释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通过实验或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节律的存在和重要性。

第四章:生命的延续与进化4.1 生殖与生命的延续介绍生殖的概念和方式,解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图片或实例展示不同生物的生殖策略和适应性。

4.2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介绍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如化石、遗传学等。

解释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进化机制,并引导学生思考进化对生命多样性的贡献。

第五章:生命的伦理与保护5.1 生命伦理与人类责任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生命的伦理责任和道德观念。

讨论与生命伦理相关的实际案例,如克隆技术、基因编辑等。

5.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现方式,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六章:生命的感知与交流6.1 感觉器官与生命感知介绍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眼睛、耳朵、鼻子等。

解释生物如何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作者简介篇一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获“总统自由勋章”,被誉为“美国英雄偶像”。

安妮·莎莉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

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

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篇二1、知识与能力:了解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概括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1)理清心理活动变化的轨迹,感知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过程。

(2)品味相关心理描写的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1、重点:通过揣摩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题目的内涵一、导入新课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建立起一家家盲人、聋哑人的慈善机构,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打开求知之门(一)不幸的童年五官三残,19个月时(一岁零七个月)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音了。

从一岁零七个月到六岁零九个月,五年多来海伦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二)幸运地遇到了莎莉文老师1、启示真理、给予深爱2、布娃娃见证了我最初打开求知之门的心路历程A(朗读)激动B(朗读)烦躁C(朗读)愧疚井水唤醒了我的灵魂A井房散步B水流手上C拼写水字理解句子: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三、感恩老师(一)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此前:渴望光明、愤怒苦恼、疲倦不堪参考语句:雾中行船的比喻此后:光明、希望、快乐、自由理解语句:1、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让学生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培养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探索和提升。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课文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课文拓展与思考: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思考和探讨生命、人性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拓展与思考: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进行思考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或问题,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思考与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表达。

3.2 教学反馈教师观察与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共同提高和进步。

教师与学生沟通: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提供《再塑生命的人》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盲人猜字,设置情境。

教师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

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

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二、整体感知,背景了解。

(一)析字正音,疏通字词。

(二)文题切入,了解背景。

1.初识“再塑生命”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塑造)。

师:同学们觉得“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字面意思。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作者整理了6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a、基础知识认识本文作者,了解其生平。

b、基本技能学习本文优作文吧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c、学法指导自学兼指导d、思想教育1、学习作者坚韧不拔的的精神。

2、培养自己在学习上的意志品质。

3、理解体会老师热爱学生的感情。

4、激励学生发奋图强。

e、能力培养1、学习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老师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和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抒情性的文字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法选择指导学生提高独立阅读水平。

教学用具投影仪或者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美国有一个小女孩,她出生19个月即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

她十岁时才一次学会说话,生活的磨难迫使她不断的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在小读书期间,她的成绩优秀,从1904年他24岁开始,从事写作与演讲的职业,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有名的有《海伦。

凯勒日记》《我的生活故事》等。

她就是美国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

凯勒。

在海伦。

凯勒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对她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海伦。

凯勒的启蒙教师——再塑海伦。

凯勒生命的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老师在海伦。

凯勒7岁时开始教她,莎莉文老师原来也是盲目,经过治疗恢复了部分视力,是美国一所盲人学校的毕业生。

她用独特的方式教海伦。

凯勒听话、写字,为海伦。

凯勒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一个改变作者命运的人,这也是作者以“再塑生命”为本文题目的原因所在。

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海伦。

凯勒和她的老师。

二、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中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并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

重点词汇和句子:分析并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文章和表达观点。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导入通过展示作者的图片或相关背景信息,引发学生对作者和文章的兴趣。

2.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部分,并提出问题。

2.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4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表现。

3.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文学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课文解析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课文文本:《再塑生命的人》的原文。

作者背景资料:关于作者的背景信息和相关作品。

参考书籍: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或教材。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第一课时导入和背景介绍(10分钟)自主学习(15分钟)合作探讨(20分钟)课文解析(25分钟)5.2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10分钟)深入讨论(20分钟)练习与反馈(15分钟)作业布置与讲解(10分钟)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作品,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再塑生命的人》,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感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生命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哲理。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品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文本材料。

2. 收集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 准备学生讨论和分享的时间和空间。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生命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 重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创作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哲理,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默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②结合旁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③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

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目睹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

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在十九个月大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失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

她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捡(jiǎn)感慨(kǎi)搓捻(cuōniǎn)绽开(zhàn)争执(zhí)惭愧(kuì)譬如(pì)激荡(dàng)奥秘(ào)拼凑(còu)花团锦簇(cù)混为一谈(hùn)(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生命的可塑性;2.了解和掌握影响生命可塑性的因素;3.培养学生的生命塑造意识,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可塑性概念介绍;2.影响生命可塑性的因素分析;3.培养生命塑造意识的方法探究;4.团队合作活动。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生命的可塑性介绍1.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2.教师引入生命的可塑性概念,解释可塑性的含义;3.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生命的哪些方面是可以被塑造的?第二节:影响生命可塑性的因素分析1.教师介绍生命可塑性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意志力等;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不同因素对生命可塑性的影响;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第三节:培养生命塑造意识的方法探究1.教师引入生命塑造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学生个人思考并记录:如何培养和塑造自己的生命?3.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方法。

第四节:团队合作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活动,目的是通过合作提升生命的可塑性;2.活动内容:选定一个具体目标,小组成员互相激励和支持,利用各自的优势合作实现目标;3.各组展示合作成果,分享合作心得。

四、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以及讨论和分享的内容,评价学生对生命可塑性的理解和认识;2.学生通过小组报告和团队合作展示,评价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生命塑造意识的培养情况;3.学生提交个人思考和记录的反馈,评价学生对自我塑造方法的探究程度。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与生命塑造和可塑性相关的文献、小说、传记等,进一步拓展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生命塑造经历,并进行讨论和分享;3.组织生命塑造主题展览,学生展示自己的塑造心得和成果,共同学习并激发其他同学的塑造意识。

以上就是“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的教学内容和安排。

通过这个教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塑性,并培养学生的生命塑造意识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的生活,并开创美好的未来。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2)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2)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③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莉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1.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3.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文本解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海伦的生平图片并配上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二、解题释题确立目标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并用投影仪展示学习目标。

2.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一岁半就失聪失明。

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海伦·凯勒及其作品《再塑生命的人》的背景。

分析并掌握文中重要概念和术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1.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文中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学会通过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学习心得。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作者海伦·凯勒及其作品《再塑生命的人》的背景。

概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1.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解读其深层含义。

探讨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重要概念和术语:明确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如“再塑生命”、“感知”等。

2.1.2 文中重要段落和语句: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2 教学难点2.2.1 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2 作者观点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1.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1.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4.1 教学安排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文章中的经典语句;(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例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3)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模仿、创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经典语句的理解与背诵;(2)文章的写作特点的分析与运用;(3)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与实践。

2. 教学难点:(1)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2)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例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创编文章中的经典语句;(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文章中的经典语句;2. 写一篇以“再塑生命”为主题的文章;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4.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程度。

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3篇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积存“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行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受及其品质。

力量目标1.培育从文中精确猎取信息并进展语言概括的力量,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构造。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索、体会对莎莉文教师尊敬和感谢的情意。

德育目标1.领悟莎莉文教师隽永肤浅的爱心和超群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喜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一体两面,既表现了富有爱心和超群教育艺术的莎莉文教师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海伦人生起步的脚印和精神追求,文笔美丽,布满诗情画意。

引导学生先通读,再有表情地朗读,精确猎取信息并进展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深入研读文中细节,如与教师见面的独特心理感受,教师教授她熟悉事物时的喜悦心情,从熟悉详细事物到熟悉抽象事物的思维跨越等,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文中表现的生活世界。

2.质疑研讨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

要求学生运用积存的阅读方法练习自己读文,力求能读懂、领悟。

诵读中主动质疑问难,师生互动沟通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悟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研读探究,领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拓展延长,鼓励发愤精神。

[教学步骤]1、前布置学生预习,朗读课文并了解2、教师提前到教室,请下课外出的同学用毛巾捂着双眼进入教室并找到自己的位置。

(教师提前预备好道具)已在教室内的同学认真观看。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海伦画像)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

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宏大。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精选7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体会朴实感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经历“导──读──悟──赏──结”的学习过程,在“观看视频材料、自我研读文本、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中,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

2、感受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爱,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理解“爱能创造奇迹”。

教学难点: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⑴通读课文不少于两遍,写出感受,扫清字词障碍。

⑵对比较感兴趣的句子请在文中划出,并在此句旁边注明欣赏的理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目标。

拓展学生知识面,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的精彩画面,老师介绍: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成为晚会亮点。

生动地表现了千手观音圣母般的美丽、温馨、祥和,华丽的金色盛装,美仑美奂的舞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视觉天堂,给人与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同学们,可能你们都已经知道,该舞蹈是由21位聋哑演员表演的,他们听不到音乐的旋律,但他们却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技艺精湛,他们的一切表演都是在四位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进行的。

舞蹈结束时,主持人周涛携聋哑主持人及四位哑语教师走上台教全部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重复学习一句手语“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7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7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7篇)教学方法:篇一启发式教法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探究作者成功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材料,课外能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语: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

2、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

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

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第一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第二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第三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第四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第五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更多相关范文【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理解作者对莎莉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3.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的思路结构。

2、结合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凯勒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3、有关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图片资料一组幻灯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千手观音》有关视频。

由《千手观音》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看后谈感受。

这是震撼全世界的舞蹈,可是你们知道吗,跳舞的这一群人,在他们的世界里是没有声音的,所以他们为自己的社团取了个名字叫“花开社”,意思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

过渡: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他们以其坚强的意志,使他们的生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比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

二、介绍作者据你们了解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介绍,教师补充:⑴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图片资料。

资料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不重复不罗嗦。

⑵教师准备图文课件材料(进行相应补充、归纳)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一岁半就又盲又聋又哑巴,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顽强的生活下来了,长大后成为一名有杰出成就的人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残疾人成长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修改版]

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作者:海伦•凯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艾艾”等词语。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课题含义。

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着追求的真善美的少年。

二、教学重点:海伦.凯勒的性格特点及心理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活动法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

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2.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生于亚拉巴马州,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

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

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

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又译3.莎莉文老师介绍是谁引领海伦•凯勒走上了漫长的人生路,是谁把海伦•凯勒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是谁给海伦•凯勒再塑了生命?这里,我们要认识一下帮助海伦创造奇迹、重塑生命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研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设计一、介绍海伦凯勒,引起阅读兴趣,导入新课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海伦凯勒,设问: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板书文题、作者)二、朗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分读课文,余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下列词语:企盼迁徙繁衍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3.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

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

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二《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

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

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对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他们已经在小学六年级学过《永远记住您,老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揣摩文章语句(如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通过揣摩文中细腻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激趣)1、选一学生志愿者闭眼扶着另一学生走过道。

然后谈感受二、检查预习1、首先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先看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情况怎么样?不求甚解: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悟:心里明白。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

油然而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一)分析1-4段1、“截然不同”这个词,出现在课文的第一段,文中这样写到“回想起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概万分”,谁能告诉老师“此前和此后”的“此”在这里指代什么?(指代莎莉文老师的到来)莎莉文老师的到来让海伦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海伦此前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读一读课文的2-5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告诉大家海伦在莎莉文到来之前处于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1、当学生讲到“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时,老师进行材料补充:我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而无理取闹,虽然我心里也知道这样是不应该的,可是一有事情到来,我又急躁得控制不了,就像我常踢伤了保姆艾拉,我知道她很痛,所以当我气消时,心里就觉得很愧疚。

但是当事情又不顺我的心意时,我还是会疯狂地胡乱踢打。

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认识教育的伟大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教育理论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分享对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4. 深入探讨(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学生展示对课文主题的创意表达,如写作、绘画等。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剧的创作和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2篇课文。

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反映的是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给我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

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的故事。

课文展现的人文内涵丰富,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让人记忆深刻。

而且这篇课文的语言清新朴实,表达上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和情感的提升方面,都能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处于养成阶段,而且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课文内容能够理清思路。

他们在小学接触过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但他们对盲聋孩子的世界没有切身体会,也很难理解他们处于黑暗中的心情。

另外,他们对于文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独特的教育方式;3、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重难点重点:学习作者身残志坚、顽强学习的精神和克服自身弱点、不断前进的心理历程;体会教师在人生、求知路上的一引导作用;学习本文以人物学习过程为线索、选择重点事例、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抽象的心理感受的写法。

难点: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法与写法教法:导——读——悟——赏——结,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其中“导”包括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是研读文本;“悟”和“赏”是对人物、对主题、对语言的理解和赏析;“结”是小结。

学法:个人情感体验法。

以读为本,先速读,再精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合作探究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并整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的相关事迹材料。

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约4分钟)(大屏幕展示,学生朗诵)假如给我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首先。

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讲解:以上片段节选自聋盲却自强不息的海伦·凯勒的名作《加入给我三天光明》。

一个人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女性在幻想得到光明的第一天,为什么就想凝视她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呢?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再塑生命的人)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约12分钟)1、掌握生字词(1)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

搓捻(niǎn)花团锦簇(cù)美不胜(shèng)收疲倦(juàn)不堪恍(huǎng)然大悟小心翼翼(yì)争执(zhí)绽(zhàn)开抚(fǔ)养(2)解释下列词语企盼:盼望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悟:心里明白。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作者简介引入:教师引入,激起兴趣: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誉为“美国英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她——海伦·凯勒!(提问)你收集到她的哪些事迹材料?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3、背景链接海伦·凯勒之所以能走出黑暗,取得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自己的顽强不懈的努力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是分不开的。

海伦七岁时,莎莉文老师来到她身边,把一个几乎是无药可治的残疾、愚昧而乖戾的女孩,打造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莎莉文老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整体感知。

(1).初识“再塑生命”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塑造)。

师:同学们觉得“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字面意思。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

默读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这篇课文中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莎莉文再塑海伦•凯勒的生命)那么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凯勒是什么样子的呢?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划出来,请同学回答海伦“此前”的生活。

学生回答(第三段“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第四段“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师:“再塑”了生命,海伦•凯勒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她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学生发言(在课文中为获得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见证“再塑生命”历程。

师:知道了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3)莎莉文是怎样来塑造小海伦的呢?A师:首先我们来看,莎莉文老师出现是在课文第几自然段?课文第5自然段——相识。

学生朗读,教师点拨,划出关键语句。

(a.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人生影响:“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b.前5段的铺垫:交代了莎莉文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阅读欲望;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指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B莎莉文怎样塑造小海伦——逐步引导她认识具体事物。

(课文中用笔较多,如莎莉文作为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出“doll”;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她的另一只手手心写“水”,使她领悟到“水”这个字的含义。

)(4)课文详写了“再塑生命”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析段落: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

)参考: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认识“水”的过程并不顺利。

海伦总是把“杯”和“水”搞混。

莎莉文老师只好暂时丢下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的游戏,分散海伦的注意,平息她烦躁的心情。

然后带海伦.凯勒到井房散步,让她把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面,感受水在手上流过,在她的另一只手上由慢到快地一次次拼写“water”,使她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就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这样才让海伦认识了水。

师: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刚开始认字的时候是怎样的经历。

(或者有没有弟弟妹妹,教他们写作业是否有困难,你是否不耐烦?)【设计意图】在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中,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课文思路。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味海伦•凯勒学习的艰辛和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爱心。

(5)课文详写了“再塑生命”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师:刚才我们看到海伦•凯勒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过程艰辛更能体会其中的快乐,那么在学有收获之后她有没有感到快乐呢?请同学们从整篇课文中寻找描写海伦•凯勒学有收获后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

参考:动作描写如:“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部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写出了海伦会拼写“doll”这个词时内心的自豪、激动之情;心理活动如:“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海伦井房经历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6)为什么要叙述在教学过程中的摩擦?有何作用?A、刻画“我”的急躁的性格;B、莎莉文老师对于“我”的行为不体罚、不撒手不管,而是寻找另一种“我”乐意接受的更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因势利导、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的特点。

(7)人物形象品赏A、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8)再悟标题,感悟情感思考: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的人”为题?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