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总结课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共33张PPT)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共33张PPT)

本章考法
物 质 及 其 变 化
复 分 解
定义:由于 化合物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 沉淀 析出,或有 气体
反 应
放出,或有 水 生成
本章考法
考法透视
考点一 酸的性质
考点分析:通常以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方式,结合现实生活 或科学探究等实际问题考查酸的化学性质,或以酸的化学性质为 依托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熟记酸的化学性质及相关知识是解题 的知识基础。


及 其

的 通



1.能使指示剂变色
2.酸+活泼金属→ 盐 + 氢气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

4.酸+某些盐→新酸 + 新盐
5.酸+碱→ 盐 +

本章考法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或苛性钠,是白色固体、易



溶于水、易潮解

的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及 其
碱 碱
变 化
碱 1.能使指示剂变色 的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

通 性
3.碱+某些盐→新碱 +
4.酸+碱→ 盐 +
新盐 水
本章考法
氯化钠(NaCl):食盐的主要成分


见 碳酸钠(Na2CO3):水溶液呈碱性
质 及 其 变 化
的 盐
碳酸钙(CaCO3):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盐 的
1.盐+某些酸→新盐 +
新酸
化 学
2.盐+某些碱→新盐+
新碱
性 质
3.盐+某些盐→另两种盐
关。为了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还缺少的试剂是____C____(填字母)。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点总结第1节 物质的变化B.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 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是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 1) 变化前: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2) 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能量变化等现象 3) 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和颜色等2.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4.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 化学性质a)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b) 内容:物质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等 2) 物理性质物质的变化规律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决定 反映决定 反映a)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b)内容: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光泽、导电性等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A.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融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酸性物质1)常见的酸性物质:a)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b)2)3)酸的电离HCl = H+ + Cl—H2SO4 = H+ + SO42−HNO3 = H+ + NO3−4)酸根离子: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3.碱性物质1)常见的碱性物质:a)强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钡(Ba(OH)2)b)2)3)碱的电离NaOH = Na+ + OH—Ba(OH)2 = Ba2+ + 2OH—B.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简称指示剂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2)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的过程是化学变化3)不溶于水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氢氧化铜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碱,它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pH和酸碱性1)2)pH和酸碱性2.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1)用品:pH试纸2)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3)用pH试纸测试的方法比较粗略,精确的测试可使用一种称为酸度计的仪器第3节常见的酸A.盐酸2.化学性质现象:鸡蛋壳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放在试管口的燃着的火柴熄灭3)与铁锈和铁反应说明:生锈的铁钉长时间放在盐酸中会有无色气体生成,因铁锈与盐酸反应完毕后,铁继续与盐酸反应4)与氧化铜反应B.硫酸2.硫酸的化学性质1)与锌粒反应3)与Cu(OH)2反应4.浓硫酸的稀释和特性1)浓硫酸的稀释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要把水倒入浓硫酸里2)特性a)强腐蚀性:浓硫酸对皮肤、衣物等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b)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植物纤维(如棉花、麻、造纸的木纤维)、人的皮肤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成水c)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可用于干燥一些气体,如H2、O2、SO2、Cl2、HCl、CO2等。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
1.食盐就是盐,盐就是食盐吗?我们常见的盐 有哪些?你能回忆出它们都有哪些性质?
2.CaCO3和B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 3.写出四种不同方法制取ZnCl2的化学方程式。 4.常见的的化肥有哪几类?有什么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1.氮肥(铵盐)是否可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2.在农村,人们常取少量白色粉末状的化肥和 消石灰一起放在手掌心搓,通过闻气味来检 验是否是氮肥,这是根据什么原理?
上一页 下一页
6.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测定
(1)pH值
范围通常在 0 ~14 之间。 pH等于7 呈中性。 pH小于7 的呈酸性;pH大于7 的呈碱性。
pH越低,酸性越强;pH越高,碱性越强;
(2)测定方法
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
上一页
使用pH试纸。
下一页
第3节 常见的酸
一、盐酸(HCl)的个性
上一页 下一页
三、硝酸(HNO3)的个性
1.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3.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4.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5.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浓硝酸一般密封保存在棕
色的瓶中。
上一页 下一页
四、酸的通性 1.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3.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4.酸 + 碱 = 盐 + 水 5.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一章 复习课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思考: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只是形态、状态的 改变。 2.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完整word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常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

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3、酸 + 碱—-—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4、金属氧化物 +酸——-—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5、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 FeSO4 +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②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 AgCl↓ + HNO3 (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 BaCl2 ====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或两种离子都有 )7、酸的个性1)浓盐酸(HCl)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因此打开瓶盖可以看到白雾(注意不是白烟),闻到刺激性气味。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第一节: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熔点金属的延展性、光泽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2NaOH+CuSO4=Na2SO4 +Cu(OH)2↓现象:形成蓝色絮状沉淀4242现象:蓝色固体逐渐变白CuSO4 + 5H2O = CuSO4·5H2O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变蓝――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第二节:酸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二、酸碱指示剂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三、盐酸的性质: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HCl +NaOH = NaCl + H2O3 HCl + Al(OH)3= AlCl3 + 3H2O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2HCl + Na2CO3=2NaCl + H2O + CO2↑Ca(OH)2+ CO2=CaCO3↓+H2O6HCl + Fe2O3= 2FeCl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2HCl + CuO = CuCl2 + H2O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Fe2O3+ 6HCl = 2FeCl3+ 3 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Fe + 2HCl ==Fe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四、稀硫酸酸性实验:Zn + H2SO4 === ZnSO4 + H2↑(实验室用来制取氢气)CuO + H2SO4 = CuSO4 + H2O现象:黑色氧化铜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习题课件(41张ppt)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习题课件(41张ppt)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5、7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二 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考点扫描】 知道碱的含义,并能列举常见的碱;掌握氢氧化 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的共性,并说明原因;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2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 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解析 (1)CO2 与 Ca(OH)2 反应生成 CaCO3 白色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 是氢氧化钠溶液与 CO2 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 是 CO2 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 利用该装置,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代号),理由 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
பைடு நூலகம்
变酸 化

盐酸的特性:与AgNO3作用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AgCl沉淀
的 个 性
硫酸 的特 性
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
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于 稀硝酸的BaSO4沉淀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质常
及见
其的 碱
变碱 的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与某些可溶性盐反应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总结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总结
知识框架 本章中考 挑战自我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第1节物质的变化1.常见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者根本区别:①宏观上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物质;②微观上变化中是否生成新分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可通过人体感官直接感知或用仪器测量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吸附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铁磁性等;(3)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酸碱性等。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1.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1)在溶液里,所有的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整个溶液不显电性;(2)书写时要注意配平,使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3)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一般可以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3.酸性物质:具有酸性的物质。

常见的酸性物质有盐酸、碳酸、醋酸(食醋)、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等。

4.酸:酸在水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

5.酸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

6.碱性物质:具有碱性的物质。

常见的碱性物质有氢氧化钠、苏打、熟石灰、氨水、肥皂水等。

7.碱:碱在水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

8.碱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9.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1)某一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2)某一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详细知识点和笔记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详细知识点和笔记

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1-1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晶体的熔点、吸水性等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碱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脱水性、毒性等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小结】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四、应用1、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

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1-2物质的酸碱性一、酸:酸是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化合物碱: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二、酸碱指示剂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4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二)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2.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如在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发生凝固。

我们就能得出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因此,能用这个性质,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寻找未知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酸性物质(具有酸性的物质)强酸性物质:盐酸、硫酸和硝酸弱酸性物质:食醋、番茄酱、苹果2.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同理,碱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OH-))3.碱性物质(具有碱性的物质)强碱性物质: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弱碱性物质:纯碱、洗涤剂等注: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二)酸碱指示剂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三)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 pH:反应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范围在0~14之间2. 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pH注: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第3节常见的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这一种粒子的化合物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一)盐酸A.重要的物理性质1.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归纳

【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3 节)知识点概括【知识连接】:八年级下册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头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响中,必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必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量。

2、分子构成的物质:大部分的非金属单质,常有的一些气体、液体,还有碘和溴。

3、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罕有气体4、离子构成的物质:酸、碱、盐5、 1-18 号元素:6、常用元素:钾K、钙 Ca、锰 Mn铁Fe、铜 Cu、锌 Zn银Ag、钡 Ba、汞 Hg7、常有的原子团:8、常有化合价:(背诵)钾钠银氢 +1 价,钙镁钡锌为 +2 价,氟氯溴碘负一价,往常氧是— 2 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单质元素为零价。

9、依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错填数、约简查验。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够归纳为五步:①写:反响物的化学式写在“ =”的左侧,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 =”的右侧,多种反响物或生成物之间用“ +”相连。

②配:在反响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合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往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③注:注明反响条件,往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

“加热”常用“△”表示。

④标:假如反响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侧用“↑”号表示;假如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响,反响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侧用“↓”号表示。

⑤查:检查化学式能否正确,化学方程式能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能否标明,标明能否适合。

11.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量x(此时 x 不带单位,如“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 克”是错误的);( 2)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别忘了配平);( 3)计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数),写在相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包含x);( 4)在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下边写出已知质量(纯净物质量)和未知量x;( 5)将相关的四个量列成比率式,求出未知量x(此时 x 要带单位,如x=1 克);( 6)简洁地写出答案。

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目录 (3)

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目录  (3)

科学九年级上册目录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
第3节常见的酸
第4节常见的碱
第5节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第6节几种重要的盐
第2章材料及其利用
第1节金属材料
第2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3节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第4节物质的分类
第5节物质的转化
第6节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及其形式
第2节机械能
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第4节简单机械
第5节物体的内能
第6节电能
第7节核能
第8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4章代谢与平衡
第1节食物与营养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能量的获得
1
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科学九年级下册目录第 1 章演化的自然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第4节生物的进化
第5节遗传与进化
第 2 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2节种群
第3节生物群落
第4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 3 章人的健康
第1节健康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3节身体的防卫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第5节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第6节健康生活
第 4 章可持续发展
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2节能源及其利用
第3节低碳生活
第4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归纳(整理版)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归纳(整理版)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书写——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书写——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书写——金属离子+酸根离子备注:酸根离子不一定有氧元素(Cl-),可能有金属元素( );金属离子不一定有金属元素(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一定不变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相关性质(一)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三态转化,形状改变,挥发,潮解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燃烧,爆炸,生锈,氧化还原反应等(二)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溶解性,挥发性,易潮解,吸水性等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的性质:脱水性,易风化,有毒,酸碱性等三、实验现象的描述1.溶液颜色是否改变:溶液从X色变为Y色2.是否有X色沉淀或者气体生成:有X色沉淀/气体生成需要描述现象,3.固体物质是否逐渐消失/溶解:X色固体逐渐消失/溶解但不可直接说出4.和气压有关的现象:液面上升,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气球胀大生成物的名称5.导致气压变化的原因:气体增多,气压增大,气体减少,气压减小热胀冷缩:受热膨胀,气压增大四、溶解性表(是指物质放在水中的溶解性)(1)大多数酸可溶()(2)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全不溶。

(3)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微溶,其余全溶。

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其余全不溶。

两种有色沉淀: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以上说的不溶是指物质不溶于水会生成沉淀,但有的沉淀会溶于酸,将沉淀分类: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氯化银( )、硫酸钡( )两者都是白色沉淀溶于酸,会有气体产生:碳酸盐沉淀,如碳酸钙( )、碳酸钡( )等溶于酸,但没有气体产生:氢氧化物沉淀: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附:医院里常用BaSO4做胃的透视检查,虽然Ba2+是重金属离子,会让我们体内的蛋白质变性沉淀,但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会电离出Ba2+,所以对人体无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a2SO3+CaCl2===CaSO3↓+2NaCl
D.H2SO3+2NaOH===Na2SO3+2H2O
考点 3
酸与碱的反应
5.下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物质变化图形,其中实验结 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 )

② 第5题图


A .图①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
断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失; 猜想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使红色消失。
(1) 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后,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 入酚酞试液。实验中 “ 加热 ” 和 “ 滴入植物油 ” 的目的是 把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氧气排尽和隔绝氧气 。 实 验 结 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B.图②是用H2还原CuO来测定CuO中铜元素的含量 C.图③是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 D.图④是向 10 g质量分数为 2%的 NaOH溶液中逐滴加 入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溶液
6. 某兴趣小组为证明 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
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
接着能使酚酞试液褪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
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
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 NaOH 溶液各 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 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Δ t(如下表)。
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
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发现了一个 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 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 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
第8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不能,若用 (1)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硝酸钡溶液,则会引入新的硝酸钠杂质无法除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
取上层澄清液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剂(试纸)中宜取用____ D 。
A.蓝色石蕊试纸 C.无色酚酞试剂 B.紫色石蕊试液 D.pH试纸
第4题图 (2) 已知 CO2 的饱和溶液常温下 pH 不小于 5.6 。通常空气 中 CO2 的含量大于 SO2 的含量,但人们反而将空气中的 SO2 认定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同学想通过如
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 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
的 Na2CO3 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也呈现 红色,请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________________。 由此说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溶质
_________________ 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
(3) 操作③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使钡离子完全沉淀 ,③④操作顺序 能否交换,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得不到滤液 。 (4)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不严密,过量的 碳酸钠没有除去 。 ________________
理性质;氢氧化钠去除油污、氧气用于医疗急救、碳酸氢钠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都是 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2. 硫酸是常见的酸,也是常用的化工原料。由于浓度不同, 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某课外兴。
趣小组为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做了如下一些实验。请
结合有关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小苏打 (NaHCO3)、凉开水,还需加入柠檬酸,加入柠檬 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气中 SO2 及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请回答下列有关酸雨的问题。 (1) 要测定某地采集到的雨水是否为酸雨,下列提供的试
第6题图
______________ 右边液面上升 现象可以判断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 了中和反应。
考点 4
盐的性质
7.2014· 山西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
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
第7题图
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
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
第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章末总结课
考点 1
物质的变化
1 . 2014· 哈尔滨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
途。以下是生产、生活中一些物质的用途。 ①铜制成导线 ②氢氧化钠去除油污 ③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④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⑤石墨可制铅笔芯
⑥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请你从用途中体现出的主要性质角度,将上述用途平均分为 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包 两类:其中一类的分类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④⑤ 填序号)。 括事例为_________( 【解析】 铜制成导线、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石墨可制铅笔 芯等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都是利用了其物
图所示的实验寻找证据,你认为下一步的实验步骤是测
pH小于5.6 的实 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 ,只要出现 ____________ 定 ____________________
验结果,就可认定SO2溶于水有形成酸雨的可能。
(3) 已知 SO2 与 CO2 有许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亚硫酸钙 (C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某同学向一 酸雨样品中滴加CaCl2溶液,未观察到有浑浊现象,继续 滴入 NaOH 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在以上实验过程 A 。 中,下列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 A.SO2+CaCl2+H2O===CaSO3↓+2HCl B.SO2+2NaOH===Na2SO3+H2O
图所示。
第2题图 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 ________ 浓硫酸 缓缓地注入盛有 ____ 水 的 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②由图中所示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有哪些?
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滤纸上写字,过后观察, 脱水 性,使纸 字迹显黑色,这主要是由于浓硫酸具有 ______ 中的纤维素碳化的缘故;在洗气瓶中盛放浓硫酸,除去 氢气或氧气中的水分,是利用其_______ 吸水 性。
(2)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兴趣小组把98%的硫酸10 mL
和63.3%的硫酸(用10 mL 98%的硫酸与10 mL水配成)约 20 mL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大表面皿中,称量、观察、 记录、分析。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
(写两点)。
考点 2
物质的酸碱性
3.2014沧州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请用你学过的化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石蕊试液遇酸变红。举一生活中与之原理相似的实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试液会变红 。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家庭中自制汽水时需要在饮料中加入白糖、果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加水稀释的氢氧化
钠溶液变成红色,并且红色不消失,说明氢氧化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溶质质量分数达到一定程度时,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1 2 3 盐酸 3.65% 3.65% 7.30% NaOH 溶液 2.00% 4.00% 8.00% Δ t/℃ 3.5 x 14Biblioteka 7 。 (1)表中x=____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
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该同学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分数大于10%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
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过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再分别向两个烧杯中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没有加水稀释的氢氧化钠溶液变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