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的报刊人才观及其当代启示
_中国第一报人_王韬的思想历程_以王韬各时期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76 青年记者·2012年6月中
在字数处理上,王韬的政论多千字 左右,《弢园文录外编》里 184 篇均如 此,一为方便刊登,二为便于阅读。至 于重大题目,王韬则巧妙采取了分篇连 载的论述方法。《弢园文录外编》就有 关于原道、原学、原人、原才等共 12 篇分篇评论作品。⑧另外,王韬的句子 也多以短句为主,既朗朗上口又言简意 赅,有音乐美,同时理解起来也比较轻 松。这种不追求华丽辞藻的语言,保证 了各种层次读者都能读懂文章思想。这 种文体虽无几十年后梁启超的文体那样 风行,但简洁程度足以供最广泛的中国 文化人阅读。⑨
界的原则,但也时有评论。如讨论普鲁 思想,不过后来大部分《循环日报》丢失,
士政府用人,他说“盖天下建非常之功, 虽在《申报》等报刊上有转载,但数量 必有非常之人以佐之。故国之将亡也, 很少。⑤不过,《弢园文录外编》中收录
必有熊罴之士,不二之臣,以为国家柱 了王韬这段时期的部分评论,同时也是
石干城之选”;②论及法国战争失败,他 这段时期的作品,恰好能够作为研究王
《法国志略》历经 20 年修补才定稿,
其间王韬一直为做到材料翔实而努力, 评论时事、提出先进主张有重要作用。
王韬只说这部作品“仅详舆地志而已, 且识小略大,多所遗漏,遣词造句 , 未
独立掌报,启文人论政之先河
极雅驯”。
1874 年,王韬在上海创办《循环日
王韬恪守用事实帮助国人睁眼看世 报》,④报上文章准确反映了王韬此时的
结语
基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基础上 的新闻职业化,一方面要做到报道内容 的客观真实,另一方面又要求媒介及工 作者保持自身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民 初,动荡不安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问 题导致报刊始终未能成为真正的独立报
王韬新闻思想
我也是学新闻,共同探讨下首先你当然要了解他的主要思想:王韬的新闻思想:1、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的功能;2、办报目的是立言;3、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4、言论自由;5、反对外报垄断,允许国人自己办报。
一下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新闻人才。
黄天鹏曾说中国新闻界因出了个梁启超而使“新闻记者之身价顿增万倍” 。
同样,我们借用黄天鹏的话来评价王韬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王韬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不仅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给新闻业的后来者树立了足可效法的榜样,而且在有关的文章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有道德、通古今的新闻人才观。
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新闻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修养呢?王韬特别强调了两个方面。
第一,报人要具备优良的品德。
王韬的新闻学专文《论日报渐行于中土》集中阐述了人格与报格的关系,认为报人最重要的资格与条件就是“其立论一秉公平,其居心务期诚正”。
如果利用报纸“挟私讦人,自快其忿,则品斯下矣,士君子当摈之而不耻”。
在王韬看来,公平、诚正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品德,有了这样的品德,才会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从事采访报道活动,“不参毁誉之私”,防止“采访失实、纪载多夸”的“日报之通弊”。
王韬重视并强调报人的品德修养,一方面与他的人才思想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他对报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王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人才思想,认为,欲求事业之兴旺,须以得人为先。
他说:“天下事皆在乎得人而已,得其人则治,不得其人,则虽有良法美意,多败于奉行故事人之手” 。
而人才又以品德为先,对不同的人才应有不同的品德要求。
作为报人,最重要的就是公平诚正,不然就难于担当“直笔”之职责。
中国近代直至当代新闻史上,所有新闻学论著都毫无例外地视品性为新闻记者的第一要素。
而王韬则是最早具有这一认识的新闻学家。
王韬还从报纸的地位和作用上论证了新闻人才的品德之重要。
他说:“日报一道,所系岂不重哉”,“所载上关政事之得失,足以验国运之兴衰;下述人心之事,亦足以察风俗之厚薄” 。
由《循环日报》探析王韬新闻思想
力豪 放的人有 很多 。 中国近现代政 治 、 经
济、 军事 以及社会 生活 的各个面面 , 在他
维新 派思想 进行 了很 好的普及 宣传 。 《 循
环 日报》 所传达 的新 闻思想 , 也 给中 国带
们 的描写下 , 有 着更全 面的记 录。 王韬便
主笔的那一段时间 , 《 循环 日报》 影 响力最
大, 持续 时间更长 久 , 办得最为 成熟和成
西方 的差异 , 觉得 应该模仿 西方 的模 式 , 自办 日报 。 提出双向传播 思想 , 即: 达内事
92 2 o l 5 年 第 3 期
籍 闻 啦母
的启发也是功能观形成的重要原 能 观
王韬对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极为重视 , 他认为报纸能够反映人心所 向, 影响社会 舆论 。 王韬 阅历 丰富 , 使他对 报纸职 能和 作用 的认识 较之 同期 的资产 阶级改 良主 义者 们要早 得多 , 深刻得 多 。 从他 的政论 文集里 , 广见闻 、 通上下 、 通 内外是王韬想
N E W S W O R L D l 媒介纵横
由《 循环 日报》 探析王韬新闻思想
。赵梦 雪
【 摘
要】 王韬 , 作为 中国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 是 中国近代 报业的开拓者 , 有着“ 中国报 业之 父” 的美誉 。 他在 长期办
报 过程 中, 积 累了丰富的办报 经验 , 形成其特有 的新 闻思想。 我 国新 闻事业 能够得 到更好 的发展 , 得 益于王韬 所建立的新闻思想 以及 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 本文以《 循环 日报》 为例 , 从报刊性 能、 办报 宗 旨以及报 刊人 才培养三个方面探析他的新 闻思想 , 探 索其新
王韬的新闻思想
徐新 平
信息畅通 、 中无阻隔。王韬认 为:“ 治 见 。其 中之一 ,便是利用 日报 以通 内 天下之事 ,犹治人身之疾病也。善治 外的观点 。 而且这种观点在不同时期 病者 , 必先使一 身之神气充足 ,血脉 的不 同文章 中,不惜 “ 重为反复 以言 流通 ,然后沉疴可去 。善治 国者 ,必 之 ” 。
懑郁勃之气。
文形成鲜 明的闻史上最 早 关于报人知识结构 的论述 ,是 “ 通 才”办报思想 的最早表述 。 报人 为 什么 应 是 “ 古 通 今之 博 士” 王韬认 为 , ? 这是 由其业务本 身需 要决 定的。 报纸 不仅要 “ 博采群言 、 兼 收并蓄” 、传播 新知 ,而且要评 论时 事 、直抒胸臆 、开启 民智 。“ 纪事”和 “ 述情” 两个方面都要 求报人具有 “ 通 才”的业务素质 ,要有相应 的知 识结
得 ,必尽倾 吐而后 决。他在 ( 《 循环 日 报》上 发表 的近千篇论 文 , 以 内政 均 外交等重要 时事为题材 , 表现 了强 烈 的改革意 识和爱 国精神 。如 ( 《 循环 日 报》 创刊号 的论说是 “ 鸦片说” 第二 , 号的论说 是 “ 富强要策” 。只要读 过 《 园文录 外编 》的人都知道 ,书中 瞍 自始 至终都 洋溢 着一股 忧世伤时 、 愤
维普资讯
就客粤 时所作 , 汇辑成 书 , 中间多 论 时事 ” 。当时的知识分子 大多重视理
性学术 而轻经世实 用,“ 自帖括之外 , 无所 知” 王韬 却与之相反 , 。 不仅忧 世伤 时,留心 当世之务 , 而且每有心
一
其大概 ,而未详其备”的缺点,但 在 早具有这 一认 识的新闻学家 。 王韬的思 想意识中 ,明显地具备 “ 为 而明 , 其发论宏而 当” 的作文法则。 从
王韬的新闻思想及其主要贡献
王韬的新闻思想及其主要贡献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1845年考取秀才。
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
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
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苏格兰等国,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
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
1870年返香港。
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
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
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记游》。
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
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1894年为孙中山修改《上李鸿章书》,并修书介绍于李鸿章的幕友罗丰禄、徐秋畦等。
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这是对王韬一生的大致概况,但不难发现这样的一生充满了推陈出新,这让王韬的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积极入世到提倡变法,都是源于眼界的开阔,这也决定了他在新闻领域的卓越成就。
王韬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出报刊言论自由思想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将西方的自由主义理念系统传入中国的新型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报人,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报刊自由主义大师”。
王韬的新闻思想归纳起来如下:1、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的功能;2、办报目的是立言;3、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4、言论自由;5、反对外报垄断,允许国人自己办报。
王韬积极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在参省会城市办报,还要办西文报。
b、他认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因此应“博采舆评”。
c、他赞成经世致用,他的文章采用浅显的文言,议论时政,坦诚己见。
王韬新闻自由思想
总之,王韬新闻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复杂的社会土壤孕育中锻造而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促使王韬“看眼看世界”的导火索;早年间王韬从事墨海书馆的编校工作并出访欧洲的考察经历,使其较为全面地了解到西方科学技术及西学思想,成就了王韬新闻自由思想的本源。同时,王韬自幼接受的儒家理念促使他重新修改西方新闻自由主义,加入中国元素,使之更加适应中国国情。作为中国首位提出报刊新闻自由思想,并独立兴办报业以诠释民主理念的报人,王韬的实践活动深深地启迪了近代一批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如梁启超康有为等人。
①王韬的新闻自由观表现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且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特殊社会制度的制约。尽管王韬几次留洋,向往西方的政治制度及办报环境,但儒家教育制度中的 “三纲五常”却是深深地烙印在他的思维模式中。王韬主张办报,提倡新闻的自由,其目的却是变法强国,师夷长技以夷制夷,维护清王朝腐朽的行将没落的封建统治。因而王韬的新闻自由观念中带有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性。例如他在《论各省会宜设新报馆》中提到,自由地“直陈时事,无所忌讳,举其利弊,不过欲当局者采择之而已”等观点,仅仅将新闻自由视为统治阶级实行管理的工具。
2、教育环境——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除社会环境外,王韬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样受到其教育背景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自幼便接受儒家思想的规训和“孔孟之道”的教化。不同于西方社会依法治国的传统,孔子的治国思想更倾向于“家族制”,是以伦理纲常来约束乡里百姓的。在王韬等读书人的心目中“忠君爱国”是气节的象征,其重要性远超出个人价值和个体自由的实现,这使得王韬的新闻自由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实用工具论”的特点,即倡导个人的言论自由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因而,尽管中国的新闻自由思想源自西方,但若探寻其实施的缘由却与西方社会大相径庭。西方资本主义新闻伦理思想强调对人权的尊重,而中国的新闻自由思想则强调民族的独立及国家的安定。
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人物故事简介
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人物故事简介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人物故事简介王韬是中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他创办了首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报刊,影响了不计其数的有识之士,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新闻史先行者王韬的故事王韬曾在香港创办了好几份报纸,他是中国新闻史的先行者。
王韬的新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政府应该注意到报纸的重要性。
报纸能够增长老百姓的见识,让他们知道世界史,明白世上的国家不仅只有一个,世上的书也不只是四书五经。
不仅如此,报纸也能让外国人了解真实的中国,宣传中国。
第二王韬把自己对时事的理解和中国政治结合了起来,摒弃了当时言不轮陈规的陋习。
新闻人要敢说敢写。
受到王韬的启迪,大量的时政新闻见报。
这些言论成为了维新派的启蒙。
王韬的文章写得都是时事,针对性强,让读者能更理解内容。
在以往,报纸上登的都是一些八股文章。
在王韬之后,报纸才开始大量刊登一些时事新闻,大大加强了报纸的舆论功能。
第三王韬认为新闻工作者做好品格端正,通晓古今。
王韬引进了外国的执笔手法。
王韬认为不是什么观点都能见报,要经过慎重地挑选。
王韬认为一个公正的笔者才是一个真正的主笔者。
王韬说过,西方的报人地位极高,他们书写的文章在民众中造成的后果足够左右朝政。
在西方,公平的报道会得到人们崇高的敬仰。
王韬在那时就超前地得出报纸的重要性以及执笔人素质的重要性。
只有品德和才华都具备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主编。
王韬的新闻思想一直激励他的继任者,他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王韬和洋务派的联系王韬是晚清的知识分子,是最早的洋务派。
那时候朝廷还固步自封,王韬就已经看到海外的长处。
王韬洋务派等成员认为中国不管是制度还是观念都有着非常阳中的缺点,他提出需要改革,真正彻底地改变中国。
不然的话,中国迟早会被世界淘汰。
王韬与上海的教会颇有渊源,不仅在那学会了英语,还接触到了西方的新鲜事物。
王韬学识渊博,将外国文献本土化。
所书所著影响了后来的维新派。
论王韬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论王韬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 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的新闻思想可概括为新闻自由、报刊功能以及报刊人才选用三个方面, 这些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报刊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 始于戊戌变法时期,它对我国的新闻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期间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余家, 他们的办报活动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使报刊成为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宣传救亡图存的“利器”。
其中也涌现了一批政论家, 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政论报刊。
而王韬作为我国“具有专门办报思想的第一人”, 他在主持《循环日报》工作的十年间, 不仅开创了新的报章文体, 而且还撰写三篇专文表达报学思想, 在开放的心态和“君民共主”的政治理想层面上要求清廷放宽言禁, 阐明报纸的功能、办报的目的、新闻自由思想以及办报人员选用等问题, 这些内容构成了王韬新闻思想的全貌, 代表了国人办报之初在新闻理论方面的最高水平, 也昭示了王韬对中国新闻学的突出贡献。
一、关于新闻自由思想的阐述纵观整个封建社会, 言禁永远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捍卫王朝统治的一个关键环节, 而言禁的顶峰当属清朝, 即便是在晚清末年出现的传教士办报, 也不得不顾及到清朝廷严苛的言禁制度。
而王韬是最早在国内提出言论自由的要求。
他举伦敦的《泰晤士报》为例, “国家大事视其言以别”说明如果报纸编排得当并广泛发行, 便能影响事态发展, 并有效地阻止当政者权力滥用。
所以他一再呼吁进行放宽言禁, 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允许报纸“指陈时事, 无所忌讳”, 便以形成“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的清议之风。
王韬的观念虽然用的是儒家传统中的实用理性的思考方法, 但毫无疑问的是, 近代意义的报业及报纸观念正是在王韬这些成长于传统文化中的文人向西看、把西方作为参照对象的过程中导入的。
如何评价长毛状元王韬?王韬的政治理念 王韬的诗
如何评价长毛状元王韬?王韬的政治理念王韬的诗王韬,初名王利宾、王翰,字兰瀛、懒今、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
清朝道光八年在苏州长洲县甫里村出生,道光二十三年在上海西草堂病逝。
王韬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新闻工作者。
他创办《循环日报》,是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定人。
而他在报纸上发表的关于政治的评论著作,又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他的部分政论文章被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王韬是中国传统名士和近代新派人氏的结合体,为什么这样说呢?王韬五岁的时候开始跟随自己的母亲识字,后来又跟随自己的父亲读书。
因为他的父亲是私塾先生,所以王韬自小就接受了非常正统或者说是系统全面的儒家教育。
他自幼开始习读《四书》、《五经》,在父亲的教导下打下了坚实的经学基础。
年长之后,王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前往上海探视自己的父亲。
在这一段时间里,王韬接触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后来与上海墨书馆中的多位外国传教士结实,并且接受邀请进入书馆工作,在这期间不仅接触了《圣经》,甚至还接触了许多其他西方著作。
因为王韬帮助传教士进行西方著作的翻译工作,实际上他能非常正确的理解这些著作中的知识。
便是在这一段时间里,王韬开始吸收西方政治、文化的知识。
再到后来,王韬又接受朋友的邀请和资助,开启了自己游历欧洲的旅程。
在欧洲游历期间,王韬直接感受了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深入了解欧洲社会。
传统思想和新式思想,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在王韬这儿碰撞,使得王韬在具备中国士子优良品质的同时,又具有西方的开拓性。
王韬是维新派人士,是最早接触维新思想的人。
现在许多人认为维新派,其实就是以梁启超、康有为为首,进行维新变法的那一拨人。
但实际上梁启超、康有为只是将维新思想,通过政府付诸于实践。
维新思想并不是自他们开始,也没有自他们结束。
从欧洲回国之后,王韬又在祖国居住了一段时间,便接受重野成斋、《报知社》主笔栗本锄云、蕃士冈鹿门等日本名士的邀请,前往日本考察。
略论王韬的报刊活动与新闻舆论思想.paper.
1、王韬著:陈恒、方银儿评注《 园文录外编·一个卓立特
区素志,如是而已”。表明他身在港英心在中国,办日报是为 行者的心路历程》,1998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了“立言”,希望通过办报既唤起民众抵御外国的侵略,又能 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2000年中国
敢与之颉颃”,原因在于“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 君 相公布于众,“勿使外人独言”,“舆论背我”。进而倡议开设
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因此,王韬说,“治天下 “西文报馆”,开展对外宣传,发挥报纸“达内事与外”的作
之事,犹治人身之疾病也。善治病者,必先使一身之神气充 用。他痛感每遇有外事交涉,西方在华报纸“其所理论,往
【关 键 词】王韬 报刊活动 新闻舆论思想
民为先。“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 隔阂”。要去 塞求 通,沟通上下。“勿以民为弱,民盖至 弱而不可犯也;勿 以民 为贱,民 盖至贱而不可虐也;勿以民为愚,民盖至愚而 不可 欺也。夫能与民同 其利者,民必与上同其害;与民共其乐者 , 民必与上共 其忧”。民为 邦本,要治民而不 能殃民。“善 为治 者,贵在求民之隐,达民之 情。民以 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
看到报纸这一新的传播媒介在沟通政府与舆论方面的重要作 事为西文日报者,所以正内情于外也,所谓明敌情者此也。” 用,因此,希望通过创设日报来达到政府与舆论相互联通的目 他认为“日本效法西人,倡行西字日报”,也值得我国仿效。
的。他说:“西国政事,上行而下达, 朝令而夕颁,几速如影响, 而捷同桴鼓。所以然者,有日报为之邮传也。”王韬主张中国 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政府创办新报好处不少,“一曰知地方 机宜也,雨 之不时,盗贼之多寡,政事之利弊,民不尽报之 州县,州县不尽报之上司。有新报则无不知之矣”。 “二曰知讼 狱之曲直也。禀辞出于状师,批语出于僚幕,成狱之词由于胥 吏之慎砌,则曲直易淆矣。若大案所关,命采访新报之人得入 衙观审,尽录两造供词及榜掠之状,则虽不参论断,而州县不 敢模糊矣”。这样, “上下之交既无隔阂, 则君民之情相浃洽。” 其二,王韬认为政府可以利用新闻舆论来“辅教化”之 不足。他在《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中说得十分明确:“三曰 辅教化之不及也。乡里小民不知法律,子诟其父, 妇谇其姑, 甚或骨肉乖离,友朋相诈,涛张为幻,寡廉鲜耻, 而新报得据 所闻,传语遐迩, 俾其知所愧悔,似亦胜于闾胥之觥挞也”。这 里,王韬是在向当政者建议重视报纸这样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因为报纸传播广泛,其“教化”功能 远在一般舆论之上。
论王韬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论王韬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 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的新闻思想可概括为新闻自由、报刊功能以及报刊人才选用三个方面, 这些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报刊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 始于戊戌变法时期,它对我国的新闻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期间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余家, 他们的办报活动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使报刊成为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宣传救亡图存的“利器”。
其中也涌现了一批政论家, 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政论报刊。
而王韬作为我国“具有专门办报思想的第一人”, 他在主持《循环日报》工作的十年间, 不仅开创了新的报章文体, 而且还撰写三篇专文表达报学思想, 在开放的心态和“君民共主”的政治理想层面上要求清廷放宽言禁, 阐明报纸的功能、办报的目的、新闻自由思想以及办报人员选用等问题, 这些内容构成了王韬新闻思想的全貌, 代表了国人办报之初在新闻理论方面的最高水平, 也昭示了王韬对中国新闻学的突出贡献。
一、关于新闻自由思想的阐述纵观整个封建社会, 言禁永远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捍卫王朝统治的一个关键环节, 而言禁的顶峰当属清朝, 即便是在晚清末年出现的传教士办报, 也不得不顾及到清朝廷严苛的言禁制度。
而王韬是最早在国内提出言论自由的要求。
他举伦敦的《泰晤士报》为例, “国家大事视其言以别”说明如果报纸编排得当并广泛发行, 便能影响事态发展, 并有效地阻止当政者权力滥用。
所以他一再呼吁进行放宽言禁, 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允许报纸“指陈时事, 无所忌讳”, 便以形成“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的清议之风。
王韬的观念虽然用的是儒家传统中的实用理性的思考方法, 但毫无疑问的是, 近代意义的报业及报纸观念正是在王韬这些成长于传统文化中的文人向西看、把西方作为参照对象的过程中导入的。
试析王韬的报刊角色观
以上达 , 君慧 得 以下 逮 , 都俞 吁 睇 , 有 中 国三 犹
代 以上之遗 意焉 。[ 王韬 多次 以“ 代 以上 ” ”2 三 这
一
早 在王韬 之前 就有人 提 出 了 。15 8 9年 2月 , 郭
嵩焘 就 向咸 丰帝 提 出过“ 通下 情为第 一义 ” 的建 议 ; 1 6 年刊 行 的《 邻 庐 抗 议 》 书 中 , L在 8 1 5 校 一
[ 键 词 ] 王韬 ; 刊角 色观 ; 下 之情 ; 通 桥 梁 关 报 上 沟 [ 图 分 类 号 ] G 1. 中 293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7 —5 5 (O O O —0 2 -0 文 61 4421)1 07 3
王 韬 ( 8 8 1 9 ) 初 名 利 宾 , 苏 苏 州 12 — 87 , 江
中国古代 带有 理想色 彩 的政 治境 界来 称许英
国的君 民共 主制 度 。上 下之交 畅达无 碍是 这种 制度 的基 本 特 点 。在《 民》 中, 重 篇 王韬 反 复 强
冯桂 芬根 据 自己对 西 方 的 了解 , 为 中国 有五 认 个 方面 “ 如 夷 ” 其 中 之 一 即 “ 民 不 隔 不 如 不 , 君 夷” 。为 此 , 桂芬还 特别 提 出了“ 陈诗” 冯 复 以通 上 下之 情 的主 张 。1 9世纪 7 O年代 以后 , 韬 王
成 近代 中国积 贫积弱 的原 因 :我 中 国人 民为 四 “ 大洲 最 , 独欺藐 于强 邻悍 敌 , 由于上 下之交 乃 则
不 通 , 民 之 分 不 亲 , 人 秉 权 于 上 , 百 姓 不 君 一 而
王韬 思想 中最为 激扬 的部分 。他尤 为赞 赏的是
晚清报刊新闻出版家——王韬著述概说
2 0 1 4年 6月
晋
图
学
刊
J u n ., 2 0 1 4
2 0 1 4年第 3期 ( 总第 1 4 2期 ) ( 1 ) 笔记 、 日记类 :
S h a n x i L i b r a r y J o u na r l
N o . 3 , 2 0 1 4 ( I s s u e N o . 1 4 2 )
晚 清 报 刊新 闻 出版 家_ _ - 一 王 韬著 述 概说
孙 巧云
( 浙江 师 范大学 图书馆 ,浙江 金 华 3 2 1 0 0 4 ) 摘 要: 王韬 一 生著述丰 瞻 , 其 内容 涉猎 甚广 , 学术 价值 颇 高 。王韬 的作 品 可分 为撰 著 类 、 编辑 类 、 翻译
类、 出版校 刊 类等 , 这 些作 品 涵盖 文学 、 政治、 科技、 新 闻 出版 、 教育、 宗教 等 多个 门类 , 其 内容具 有极 强的 思想 前 瞻性 , 对 当时社 会 与 学界 的影 响很 大 。作 为近 代 中国“ 开眼 看世 界 ” 的代 表 人物 和 改 良主 义思 想先 驱 , 王
促 进西 学和 近代思 想在 中国的传播 。他 长期 致力 于 宣 扬 中国传统 文化 , 为推 动 中外 文 化交 流 做 出了 突 出的贡 献 。1 8 7 2年 王 韬 与 友 人 合 作 创 办 《 循环 日
( 1 ) 《 重订法 国志略} 2பைடு நூலகம்4卷 ( 2 ) 《 俄 罗斯 志》 8卷
( 1 ) 《 锼园文录外编》 1 2卷 ( 2 ) 《 天南遁叟论说选》 ( 3 ) 《 申报》 、 《 循环 日报》 、 《 六合丛谈》 、 《 万国
公 报》 等 报纸 上未被 收入 文集 的篇 章
论王韬的新闻传播思想
论王韬的新闻传播思想摘要:王韬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被誉为新闻记者之父。
他在数十年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思想,主要包含报章政论体、新闻自由观、报刊功能观和新闻传播人才观,为新闻传播事业留下了宝贵财富。
论文关键词:王韬,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思想王韬(1828—1897),江苏长洲(今吴县)人。
1849年受聘于上海墨海书馆,先后帮助传教士编译《圣经》等书刊。
1857年参加上海最早的中文报刊《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由此开始了数十年的办报活动。
1862年他因献策太平军而遭清廷通缉,潜逃香港;1863年起在香港协助翻译《四书》等;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编辑工作;1867年应邀开始欧洲之行,看到资本主义国家报刊的巨大作用。
1870年回到香港以后,他积极为《华字日报》撰稿;1872年,与友改办中华印务总局;1874年,集资创办我国第一份政论报纸《循环日报》,任主编;1879年,应邀出访日本,著《扶桑记游》。
他在《循环日报》主笔10年,1884年返上海定居,先后受聘《申报》编纂主任,创办弢园书局,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万国公报》特约选稿人。
二、主要新闻传播思想及启示(一)报章政论体王韬著名的新闻传播活动师是主编《循环日报》10年。
《循环日报》历史最悠久、影响颇大,卓南生谓之“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
[1]他首创报章政论体,以其独树一帜的新闻言论开我国文人论政先河。
王韬认为“日报立言,义切尊王,纪事载笔,情殷敌忾,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臆”,“夫名之曰日报,则所言者必确且详”,写文章要有史家的“直笔之义”。
他以《循环日报》为阵地,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
论题大致有三类:评述国际时事和中外关系;评说洋务新政,支持变法改革;议论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灾荒、赌博、偷盗、行乞等。
如《论与日本交兵情形》、《中必胜法论》、《当仿西法造战舰》、《中国振兴说》、《论防火灾》等论说文章贯穿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渗透了鲜明的忧国忧民情怀,开创中国新闻工作者胸怀大局、注目时艰、关心国计民生的优良传统。
王韬和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后世影响
王韬、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对当今我国新闻业的影响(2009-03-09 11:41:12)转载▼分类:作业标签:杂谈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不同媒介有条件地进行相互渗透、互通有无,人们的媒体世界里除了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继续火热的发展着,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传统的报业集团也纷纷成立,时下,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势不可当的“报业集团热”。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第一次办报高潮,王韬、梁启超都是维新运动中办报中的重要人物。
他们的报刊思想对中国的新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王韬和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对当今我国新闻业的影响和启示。
王韬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第一个报刊政论家,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对新闻理论的探讨还非常有限,对新闻自身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也只是初步的。
但是,他用自己的报刊实践和对报纸功能的系统论述,提高了当时人们对报纸作用的认识,加速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进程;他亲手撰写的针砭时弊、倡导改革的政论,开创了中国新闻界“文人论政”的优良传统;他提倡的品性诚正、博古通今的新闻人才观,对造就德才兼备的新闻人才和促进新闻工作者的自身修养起到了指路导航的作用。
中国的新闻事业正因为有了王韬这样杰出的人才为其开路奠基,才有了迅速发展、蔚为壮观的历史他的报刊思想提高了人们对报纸作用的认识,开创了中国新闻界“文人论政”的优良传统。
自王韬首倡“通才”办报之后,关于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便成了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翻检新闻学史籍,不难发现,从徐宝璜的《新闻学》开始,每一部新闻学著作在讨论“新闻记者之资格”时,都毫无例外地认同了王韬的观点。
由此可见,王韬的“通才”办报思想成了中国新闻学界的共识。
即使是在现在这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我们也同样承认这一见解的正确性促进了新闻从业人员对自身道德和才能的修养。
在当今传统新闻产业发展时,我们必须重视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人才队伍。
晚清报刊新闻出版家——王韬著述概说
Works Summary of Wang Tao——the Late Qing Dynasty Newspapers and News Publisher 作者: 孙巧云
作者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金华321004
出版物刊名: 晋图学刊
页码: 62-6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报刊 出版家 王韬
摘要:王韬一生著述丰瞻,其内容涉猎甚广,学术价值颇高。
王韬的作品可分为撰著类、编辑类、翻译类、出版校刊类等,这些作品涵盖文学、政治、科技、新闻出版、教育、宗教等多个门类,其内容具有极强的思想前瞻性,对当时社会与学界的影响很大。
作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和改良主义思想先驱,王韬的历史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王韬的著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
在中国发现历史——读《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有感
在中国发现历史——读《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有感张欣驰:在中国发现历史——读《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有感张欣驰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开宗明义,“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
”以言西方殖民者对东方文化的歪曲诠释,甚嚣尘上的“西方中心”历史观便如是。
然而,《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一书的作者柯文却以“从中国发现历史”来统摄全书,并且摒弃了机械的历史宏大叙事,转而深入具体历史情境、人物,以一种充满温情的方式,来剖析近代中国激变的脉络。
王韬,这个从来都是出现在历史教科书小字部分的人物,用柯文的话来说,王韬在近代史上从来没有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心,但他“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人”却能够使人了解近代史这幅画面是如何构成的。
历史进程中的当事人都是“不明所以”的,只有当后人对之进行重构,才爬梳出一条历史的主线。
然而我们往往易把历史草草地塞入一个框架,简单粗暴地划分几个时间点、套上几个模式,而这种诠释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史学家主观价值判断。
柯文企图打破的便是基于“西方中心”史观所构建的历史发展模式。
书的标题“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似乎针对的便是列文森的“传统—现代模式”。
“传统”与“现代性”被机械地分置于二元对立的历时性进程的两端,而两者的共时存在却多少被忽略。
我想用“堕距”来概括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共时性存在。
从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到真正打开人们的“心门”接受现代化进程,其中有着很长一段堕距的存在,而在这段堕距中,“传统”与“现代性”怡然自得地并存着。
甚至可以说,到今天为止,这个现代化的进程还没有完结。
从地理维度来审视这段堕距,柯文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历史视为沿岸和内陆互动的结果。
首先与西方碰撞的沿海口岸诞生了一批条约口岸知识分子——就像王韬和他的朋友们,他们扮演了广泛文化变革中开拓者的角色,而使其合法化者的角色则在经过地理堕距后,落到了内陆。
虽然两者的区分并非绝对,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和“现代”分别在内地和沿岸共生着,并共同完成了现代化进程的接力。
论王韬的报刊编辑思想
论王韬的报刊编辑思想
郭长保
【期刊名称】《传播与版权》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王韬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创办报刊的中国人之一,而最为重要的是他把报刊视为宣传其改革思想的主要阵地,利用报纸媒体的舆论宣传来施加对清政府接受改革的压力,使报纸达到了真正具有近代意义性质的媒体宣传效应.其办报宗旨主要有二:一是对下,发挥报纸媒体的大众舆论性;二是对上,既可通民情,又可了解外情,使最高官员阶层知道改革的可行性和急迫性.其报刊编辑的思想同近代许多报刊不同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刊载以切中时弊的政论性文章为主,追求的是公平诚正的办报原则.
【总页数】4页(P3-5,9)
【作者】郭长保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王韬的目录学思想考述 [J], 丁永健
2.从近代《循环日报》看王韬的报刊编辑思想 [J], 刘威
3.“中国第一报人”王韬的思想历程——以王韬各时期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J], 董涛
4.报人王韬的生平经历与新闻思想 [J], 王梓涵
5.近代沿江三家的商本思想──王韬、马建忠、薛福成经济思想试析 [J], 王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 背景 、报 刊 发 展 状 况 和 人 生理 想抱 负三 个方 面找 到 渊 源 ;其 报 刊 人 才 观 的 内 涵也 并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学界 公
认的 “ 通 才办报” 思想 ,王韬对报刊人才的素质要求至 少包含德 、才 、识 等三个方 面。在 多媒 体时代 的今
天 ,王韬 关于报刊人 才的专业素质培养 、人 才慎加遴选 、思 想道德品质等方 面的观点仍 然具有启 示作 用。
载, 海外诸国登王会之图,预共球之列者,皆其慕化而自
简言之 , 在王韬所处的时代,西方列强对落后 的中
国虎视眈眈, 都想分割中国这片广阔的领土。很多西方 传教士来华办 报, 妄想在思想文化上侵人中国。国 人要 来,向风而糜至,初非我中国招携怀远抚绥而柔 辑之
[ 收 稿 日期 ]2 0 1 5— 0 3—1 5
刊人员还要对古往今来的事情都要有所了解 ,并且 “ 通
J 。王韬认为, 除了必要的道德品质, 报 1 8 4 5 年 ,1 7岁的王韬以第一名考 中了秀才 ,但第二 然未有所闻”
年秋去南京参加乡试 , 他却未能考中。此后,他放弃了
家、政论家和报人, 被誉为中国报业之父,对近代中国报 虽然时常有想与中国沟通的外国使者前来访问,但是当时 刊事业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1 8 4 9年,王韬开始在上海 的中国看不清世界的形势及其变化, 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
墨海书馆帮助艾约瑟、 伟烈亚力译书, 1 8 5 7 年成为 《 六 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因为封建保守势力为了保 合丛谈》的编辑。1 8 6 2年,王韬因上书太平军,从战略 住他们眼前的个人利益极力反对和阻挠各种社会变革。
笔者在此拟从王韬报刊人才观的形成背景、王韬报刊人才 者是理雅各、 麦华陀; 咸丰七于新媒体时代的启示 海, 伟烈亚力持主控权。在我国报刊事业初期,掌控大权
等三个方面, 探讨王韬的报刊人才观。
一
的是西方传教士, 而中国人在 自己领土上却完全丧失了报
[ 关键词 ] 王韬 ;报刊人 才观 ;通 才;职业道德
[ 中图分 类号]G 2 3 9 . 2 9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0 2 9 2( 2 0 1 5 )0 3 — 0 1 5 8 — 0 4
” …‘ H 呻I 1 ∞ 清政府不谋远略,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王韬 ( 1 8 2 8 — 1 8 9 7 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 也。
该片的主要采访对象反对转基因的退休教授南希斯万森nancyswanson她是一名曾就职于美国海军的科学家在美国拥有五个专利这听起来似乎非常权威并且在片中大谈转基因草甘膦跟多种疾病发生率的相关关系的南希斯万森的镜头占了整个视频的十分之一然而实际上南希教授的专业背景是光学她不是生物医学生物技术领域的真正的专家她把相关性与因果性混淆了
、
王韬 的报 刊人 才观 的形成 背 景
刊话 语权力。 王 韬在 《 传 教》中 说 道:“ 中国之民 往往不 仇夫通商,而深嫉夫传教, 则以传教之士深入内地, 足以
景、 报刊发展状况和人生理想抱负等三个方面分析。 ( 一)闭关锁国,内忧外患
王韬的报刊人才观的形成背景,可以从社会历史背 摇动 人 心,簧 鼓 世 俗,其 害 至 于 渐 渍 而 不 可 治。 ” [ ] ‘ ’ 王韬对干涉内政、混淆是非的传教士深恶
( 二)报刊阵地,西人主宰
我国近代报刊事业是从西方列强入侵开始的。西方传
士在中 国 创办报刊,目 的 是在文化 上对中国国民 有所影 到上海, 创办瞍园书局, 并被聘为 《 申 报》特约编辑和 教 《 万国 公报》特约写稿 人。 王韬长期从事报刊工作, 积累 响, 甚至发挥洗脑的作用。嘉庆末年, 马礼逊创办了 《 东 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报刊人才思想。 西洋每月统计传》 ;咸丰三年,有了 《 遐迩贯珍》 ,主事
( 总第 2 8期 )
To t a l No . 28
王 韬 的报 刊人 才观 及其 当代 启示
高 思 茺
( 吉林 大学 文 学 院 ,吉林
[ 摘
长春
1 3 0 0 1 2 )
要]作 为 中国报 业之 父 ,王韬 的报 刊人 才观独树 一帜 。王 韬报刊人 才观 的形成 ,可 以从 社会 历
2 0 1 5年 第 3期
哈 尔滨师范大 学社会科 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o f Ha r b i n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 3. 201 5
痛疾。他认为报刊是 “ 国之利器” ,不应该掌握在外国人
“ 闭关锁国,内 忧外患” , 是王韬生活的时代中国社 的手中。 西方传 教士 来华办报, 影响很大, 我们在自 己的 会状况的真实写照。王韬在 《 西人重 日轻华》中写道: 国土上更应该创办国人出资、国人控权的报刊。
“ 为我中国不勤远略,闭关 自守, 不与外通,历代史乘所
[ 作者简 介] 高思芄,吉林 大学文学院汉语 国际教 育专业硕士研 究生 ,主要从 事对外汉语和传播 学研 究
一
1 5 8—
夺回话语权,就要创办华人出资、华人控权的报刊,并 立住门户。创办报刊、经营报刊 , 人才是关键。
( 三)救世济民,纵论 时事
( 二)博古通今,兼收并蓄 所谓 “ 博古通今” ,并不是只知道 “ 圣贤经典、上 下三千年之史册” ,而对 “ 泰西之国政、山川风土,茫
上为太平军献策而获罪清廷 , 逃到香港。此后, 他游历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却一味地排外,因循守 旧,
英、法等国,积累了丰富的西方知识以及报刊思想。1 8 7 4 这使得中国愈加被动,地大物博的中国这时便慢慢地成
年, 王 韬在香港创办 《 循环 日 报》并任主笔十年之久。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目标。王韬作为受过很好的儒家教育 该报一 改中国 传统报刊以 传抄上谕、 刊 载章奏为主要内容 的文人,十分想有所作为, 报效国家。 的 办报方式, 开创了 报刊政论文体, 使《 循环1 3 报》成 为我国第一个宣传变法改良的舆论平台。1 8 8 4 年, 王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