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2课时)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大川学校李文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子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体验父子之情。
3、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促思,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感受父子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理解这对父子之所以了不起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明确目标导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1.简要回顾:(1)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大、毁灭性的……)(2)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大家一起说(了不起)。
(师板书)。
2.明确目标。
导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对父子了不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灵去感悟。
二、合作探究,理解深情(一)、品读体验感受,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至12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画出来,做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1.学生自由课文,画出描写父子了不起的语句,并体会其含义。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用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己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同学们交流后反馈:从哪儿读出了父亲了不起?请你把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1)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概述《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
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篇课文主要从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从而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详细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从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
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选择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2个句子来解读文本,择取文章精华,删繁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精彩的回应,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
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课时)》摘要:教学重、难、了父亲不顾切抢救儿子感受父爱伟,(板课题地震父与子)二、由初感知、由要()借助结合课句子认识课生和新词,(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伟)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教学要、学生新词理课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画面、运用从容体会思想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感受父爱伟3、分角色有感情朗课体会句话含义教学重、难、了父亲不顾切抢救儿子感受父爱伟、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什么了不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播放制作有关地震录相片]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观看段录相片请认真看并说说看你有什么感受?如你正处其又会怎样呢?生(谈感受)师刚才学们看到是地震情景给人感觉确实是惊心动魄地震也会发生许多令人难以忘怀事今天我们学习这课就是发生次地震对父子身上极富传奇色彩故事(板课题地震父与子)二、由初感知、由要()借助结合课句子认识课生和新词()课讲了件什么事?(3)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组交流、生由交流学习收获三、品感悟深入情境、课讲了件什么事?(课讲述是989年美国洛杉矶地震位父亲不顾己生死克重重困难救出己儿子及伴故事谱写了首父子情深颂歌)、哪些描写使你感动?引导学生会从以下几方面谈()混乱位年轻父亲安顿受伤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学校(这句子说明父亲得知儿子有危险冲这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情况)()他顿感到眼前片漆黑喊阿曼达我儿子(父亲以儿子已死了他感到极痛心体现了他失儿子悲痛心情是心爱儿子不了父亲发心底痛苦声该怎样呢?(绝望、失了切)指名评议齐(3)跪地上哭了阵他猛地想起己常对儿子说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向起他坚定地起身向那片废墟走(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话有坚定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起身并向废墟走那么该怎样这段话呢?请分组讨论评议齐)()他挖了836没人再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伟)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信念儿子等我)这是多么伟父爱这是多么坚定信念与其他失孩子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亲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劝阻只有信念儿子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就问你是不是助我?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引是呀这深深爱坚定信念使这们年轻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这伟力量就句朴实话(生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起(5)儿子看到爸爸救他信地告诉爸爸他曾对学说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起(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救他即使危险艰险刻儿子信念都没有动摇父亲也正是由那句话生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起)指导这句朴实话终让父子团圆心即有千言万语而激动人心场面往往是通言语表现请你试试怎样才能把父子重逢激动与喜悦感出呢?(组分角色男女生师生)(6)儿子还是无私人父亲救他候他让学们先出要父亲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真切语言生接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是会跟我起是呀父亲对儿子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信任更让我们感动句话牵着两颗心因阿曼达被救这对(引)了不起父子无比幸福地拥抱起四、总结全发散思维、总结这是让人感动故事学习你有什么感受?想对父亲和儿子说些什么吗?、学生讲3、感受多么深呀回把你们感受对父母说说或记你们日记。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课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14
他满脸灰尘,双 眼布满血丝,衣服破 烂不堪,到处都是血 迹。
■ 设身处地想一想
父亲?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15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 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 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 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 血迹。
22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 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 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 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爱是燃烧的火炬,照耀前 进的方向。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23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18
,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19
父父 爱爱 似如 水山 流高 淌大 心巍 扉峨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20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 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 抱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21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 子,无比幸福地紧紧 拥抱在一起。
如何体现儿子的了不 起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6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 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 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 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7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 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 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 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8
复习: 地震 混乱 安顿 昔日 废墟 坚定 挖掘 绝望 爆炸 叹息 悲痛 颤抖 拥抱 欢声笑语 破烂不堪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1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儿子 语言的句子,谈谈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 、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和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课前准备:
幻灯片,音乐。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
文中的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答:文中的这对父子真了不起!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他们的了不起!
二、深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三、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文。
四、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五、师总结:
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信赖,使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六、感情读文,感悟亲情。
七、拓展延伸:
1 、出示配乐故事,感受人间真情。
2 、回忆交流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
3 、出示幻灯片:
4 、推荐阅读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
父亲——————儿子
——————
信赖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2课时
欣慰与感动
最终父子团聚的那一刻,他们 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彼此感到 欣慰和感动,这一幕充分展现 了亲情的力量和温暖。
03
人物性格分析
父亲的性格特点
01
02
03
坚定不移
父亲在地震后不顾一切地 挖掘废墟,寻找自己的儿 子,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 不屈不挠的精神。
强的表现。
克服困难
儿子在获救过程中,克服了各种 困难和障碍,如身体上的创伤和 心理上的恐惧等,最终成功获救,
展现出生命的坚韧和毅力。
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人性的光辉
在灾难面前,人们展现出了善良、勇敢和无私的一面,这种光辉 的人性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
人性的黑暗
在灾难面前,也有一些人表现出自私、冷漠和逃避的一面,这种黑 暗的人性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
介绍本节课主题
引入主题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地 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的深入 解读和情感体验。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理 解文章中父与子的情感变化、体 会文章所传达的人性光辉等。
02
课文内容解析
父亲在地震中的表现
坚定不移
父亲在地震中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他始终坚 信儿子还活着,并不断挖掘废墟寻找儿子。
坚持不懈
父亲在挖掘过程中,尽管遭遇了很多 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这种坚 持不懈的精神也是父爱的一种表现。
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生命的顽强
在地震这样极端的环境下,儿子 能够坚持下来,最终获救,展现
出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生存意志
儿子在被困废墟中时,没有放弃 希望,而是积极寻找生存的机会, 这种强烈的生存意志也是生命顽
第二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2
学完这一课我有很大的收获:
我从课文中看到地震后父亲和儿子所 尽力的磨难,从中体会到伟大的父爱,父子 之间的情感。深深的感悟到亲情可以产生 信 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 亲情使人勇敢。
句型练习:
1.…便…… 例:看到老师他便藏了起来。
2不论……总……。 例:不论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总会站在你这边。
学习目标:(1分钟)
1.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 的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地回答问题。深入文本体会世 界上最亲密深厚的亲情。 3.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的重点句型造句.
4.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当堂完成有关练习.
自学检测: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 1998年、 地点: 美国洛杉矶
小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
果)
自学指导二:
小组合作学习:
细读课文,具体了解父子之间的爱(3-5分钟) 方法:课文中的那些句子体现父子之间的爱,把 这些句子画出来,
他独自一人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人物: 父亲,儿子,救火队队长,警察,很多家长,
原因: 地震造成教学楼倒塌,孩子们被埋在废墟里。
父亲相信孩子还活着,坚定的挖掘,挖了38小时。 经过:
结果:成功的救出了14个孩子包括自己的孩子.
自学指导一:(7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句子 画出来,理解本课所学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方法:小组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把重点词和重点
真实交际:
1。假如你生病住院了,你的父母会怎样关心你?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第二课时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如: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父亲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作业:
1.抄写词语五遍。 2.背诵课文第1-6自然段。
3.预习课文第7-14自然.
第二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 (词语结合课文)
课文中的疑难词语。如: 叹息(动);因心理不痛快而呼出长气,发出声 音。 深深叹气;不要叹气;仰天叹气; 他深深叹息出去了。 失常(形);失去正常状态。精神失常;举动失 常 他遇到车祸以后精神有点儿失常。 破烂不堪(组);非常破烂。 衣服破烂不堪;破烂不堪的房子; 他穿着破烂不堪。
一问一答:
这位父亲问救火队长什么? 警察走过来对“他”说了什么? 人们为什么摇头叹息就走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什么念头? 他挖了几个少时?他满脸怎么了?双眼呢?浑 身呢?到处是什么呢? • 他挖38小时后突然听见了什么? • 是谁的声音?他喊道什么呢? • 儿子怎么问的呢?为什么? • • • •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要
放弃,心中要有坚定的信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词
自由读指生领读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
开火车读复习多音字
二、学写生字
1、观察字的特点书写是应该注意什幺
2、师范写学生跟随写。
3、教师巡视,学生练习。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学11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
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
生:课文的第12自然段
师出示句子。学生练习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这是第二板块,让学生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生:第13自然段
生:阿曼达在废墟里坚持了将近40个小时,非常的了不起。
学生分角色朗读13——23自然段。(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去领悟、去体
会,以体现语文实践性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
1.文中为什幺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首先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拿出笔默读课文思考:为什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适
当的地方做上标注,同桌之间交流以下感悟。(用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课文的内容)
3.学生汇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PPT
本文夸奖这 对父子的语句 是什么呢? “ 这对了
不起的父与
子,无比幸 福地紧紧拥 抱在一起。”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
段。看看课文有哪些地方,哪些语句
告诉你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划下 来,并作批注。
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了不
起的父亲?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 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 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念,埋头接着挖,真是令人 感动。)
“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 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 是血迹。”
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有些父母看 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但只有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 顾不得休息,奋力拯救儿子,因为他只有一个信念──
课文中出现了3次。因为这是父 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望中信 心满怀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 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有感情朗读。第一次是,要读出非常坚定 地语气。第二次读出兴奋的语气,第三次要读 出儿子对父亲的信赖的语气。
1、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了 不 起
儿 子
“不!爸爸。先让同学们 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 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 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 一起。”
了 不 起
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 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常而强有 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 那么是哪一句话呢?文中出现了几次 呢?
同学们,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
伤亡人数
震中经纬度 震源深度 地震类型
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 失踪17923人 北纬30.986°,东经 103.364° 14km 构造地震
公开课19_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_OK
他还说: 不,儿子在等着我。 9
展开想象,说一说
在这漫长的38小时里,
可能会
可能会
但父亲还是坚持着,因为他心中只有
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
10
导学三: •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
子的了不起?
11
1、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 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 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 起。” 2、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
这些话中包含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外貌描写
从外貌描写中可以体会到父亲:
4
十二小时 二十四小时 三十六小时…… 他不停地挖着 没人再来阻止他
他—— 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浑身上下的衣服 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
5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 一边大喊:“阿曼达,我的儿 子!”一边跪在地上大哭起来。 哭着哭着,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
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 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 废墟走去。
6
1、为什么父亲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2、“一边跪在地上大哭起来”写出 了当时父亲伤心不已,悲痛欲绝 。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这是 父亲
对儿子 的承诺,也是父子之间心灵
的约定。
7
导学二:
• 当这位父亲在挖掘废墟、寻找儿 子的时候,其他孩子的父母又是 怎么做的?
• 另外一些人又是怎么劝说这位父 亲的呢?
8
有些人: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他说: 不,儿子在等着我。
救火队长:“这里太危险了,随时可能
起火爆炸,请你快点儿离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推荐阅读
《背影》是朱自 清先生的名著。 是一篇叙事纪实 散文,就是对事 情或事件所作的 现场报道。《背 影》描述了在家 庭遭变故的情况 下,父亲送别远 行儿子的经过。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 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 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 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不论发生什么,我 总会和你在一起”!
小练笔:
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 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 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 阿曼达和小伙伴们各自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 的写下来。
这对了不 起的父与子在 经过巨大灾难 的磨难后 ,无 比幸福地紧紧 拥抱在一起。
Hale Waihona Puke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 达,我的儿子! 2、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 儿子!”“我的女儿!”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 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 是爸爸!我的儿子! 5、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_模板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_模板《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佚名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2、从读中感悟,从对比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3、在创设的“记者采访“活动中,学生恰当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地震的图片、资料(学生异常积极,查找的资料有十几本之多,特别是孙中恺、邢中浩从网上下栽了智利大地震等的图片。
文字,用磁盘拷贝了带来。
)。
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选择印发,做到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灾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点击画面,出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2、观看动画1989年,美国洛杉机一带发生一场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伤害。
那是怎样的灾难哪?3、说议:看到满地狼籍,满眼废墟,你想说点什么吗?二、展开对话感受形象(一)师生对话过渡:地震太可怕了!震后的废墟更危险,因为那里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废墟的事。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1、(引读)在混乱和废墟中,————(读第2节)2、读议:此刻,父亲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父亲的话吗?3、读中体会重点句:(引读)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点击句子1)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好!我来把前半句改一下,你们说后半句,谁敢试一试?(1)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父亲和阿曼达在一起商量如何解决。
)(2)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泪——(父亲带着阿曼达去医院,帮助他恢复健康!)(3)对!说得真好!大家说说,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下,生死未卜——(父亲想办法找到他。
)小结:对!如果他还活着,父亲一定要马上见到他,看他是否受了伤;万一死了,也一定要见到他!这就叫————(引读)不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二)与文本对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文章的结构
本文以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 句 话为红线,叙述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地震过后,尽 力难辛,最后终于救出了被埋在废墟下的孩子的 故事.文章中的父亲以这句话为动力,努力的救孩 子;而孩子则以这句话为精神,支柱鼓励自己和其 他同学活下去.一句话成为了挽救生命的救命话, 这也充分体现出了父爱的伟大以及父子间的血浓 于水的人间亲情.
巩固练习: 用下列句型造句: 1. …便…
2. …不论…都… 3. …是不是…
布置作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完成练习册相关课文部分
第二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深学课文
串讲课文
第一段(1自然段)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__洛衫矶地 震使许多人受到伤害. 第二段(2—3自然段)
年轻的父亲见到儿子的学校变成一片废墟,
十分悲伤,下定决心救儿子.
第三段(4---11自然段)
父亲坚信儿子还活着,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 救儿子. 第四段(12---17自然段)
父亲艰难的挖着,终于发现了孩子.
第五段(18---22自然段)
写父亲和其他人救出了孩子.
第六段(23自然段)
总结全文:父子相见.
1.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 子, 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 “便”在句中是副词;表示”就”之意.如: (1)他说了几句话,便急急忙忙地走了. (2)没有老师的教育.便没有我这么好的成绩. 2.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不论……都(总)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1)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总会想办法解决. (2)不论刮风下雨,他总是第一个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