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精品)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从课文的具体的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导入新课师:地震是可怕无情的,但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些故事,却令人深深地感动,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感人的故事。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这件事,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从哪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从冲字体会父亲当时焦急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
当父亲看到昔日漂亮的教学楼变成了一片废墟,他也曾跪在地上大哭,可是后来他为什么能坚定的站起身来,向那片废墟走去呢?体会父亲救儿子的坚定。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
(3)救火队长挡住他:“这里太危险了……请你快点离开!”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请马上回家去吧!”让学生分角色朗读5—8自然段中父亲在挖掘的时候听到的劝阻。
(4)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漫长以及父亲的艰辛。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实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阅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自上汲取的力量。
3.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自上汲取的力量。
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地震的相关资料教师:ppt、相关视频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首先回顾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准备听写。
2.展示听写的词语:这是我们刚才听写的词语,你都写对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读了词语后,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混乱废墟瓦砾爆炸危险(环境)绝望疾步挖掘开辟拥抱(人物)3.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两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个对父子?出示文中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齐读这句话)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能够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
(板书:了不起)(三)品味父亲的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的?(指名交流汇报,指导理解重点句段)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持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父亲就这样弯着背,挖呀挖呀,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师:8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 、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和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课前准备:
幻灯片,音乐。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
文中的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答:文中的这对父子真了不起!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他们的了不起!
二、深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三、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文。
四、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五、师总结:
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信赖,使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六、感情读文,感悟亲情。
七、拓展延伸:
1 、出示配乐故事,感受人间真情。
2 、回忆交流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
3 、出示幻灯片:
4 、推荐阅读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
父亲——————儿子
——————
信赖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2、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生成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父子?4、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画下来,轻轻地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多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谁能用几话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2、导入: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地震后的废墟,再次走近这对父子,细细品读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课件出示相关图片,配乐)二、潜心赏读品文悟情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呢?(请同学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做相应的指导)(课件出示问题)1.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
师:(出示课件,课文12自然段)38小时到底有多长?为什么不直接写过了38小时,而要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样写呢?比较这样写的不同。
齐读这些句子。
2.体会父亲很坚定。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两天一夜呀!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经历了什么,你们看到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5—11自然段,归纳总结。
(1)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自己认真读一读。
(课件出示)(2)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哪三句话。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3)师: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设计理念:抓住主线“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品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
3、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品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字词2、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孩子生还无望。
父亲无比悲痛,读句子: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二、父亲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当时父亲心里是想些什么?三、过去对儿子承诺,让父亲重燃希望,他决心找到儿子。
请你默读1-12自然段,细细品味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四、从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五、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啊!在废墟前,别的父母匆匆赶来,哭喊后又绝望离开,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干什么?(课件)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当好心人拉住他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当消防队长要他离开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当警察要他马上回家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当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不再阻挡他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没有!没有!他一定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
为了信守承诺,无论谁来劝阻,父亲也决不放弃,(板书:信守承诺决不放弃)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此刻,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面对好心人,他怎么说,面对消防队长,他怎么说?面对警察,他怎么说?谁也没有帮助父亲,谁也不理解父亲,父亲是多么的孤独无助!可是,为了信守承诺,无论怎样孤独无助,父亲也决不放弃,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品)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子情深,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以巨大的勇气。
从而使学生更加爱父母,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三、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谁来读课题。
谁的声音再响亮一些?大家齐读课题!2、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3、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4:、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看图片)你们看,高大的楼房变成了一片片废墟里,成为一堆堆瓦砾,随时还有可能发生大爆炸。
许多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当你再看到这些词语时,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沉重、悲伤)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和对描写地震语句的感悟,使学生感受到了词语的温度,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
)(二)、直奔主题,品读感悟1、师: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什么是了不起?你能用“了不起”说一句话吗?2、师:了不起的人必然有让人敬佩的地方。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地理解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父与子的了不起写具体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父亲的了不起,看看父亲有什么值得我们敬佩之处。
(在课题的父字下点一个红点。
)3、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至12自然段,找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并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我能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我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通过体会人物心情,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师:同学们,也许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中国汶川发生一场8.0级的大地震.(播放汶川地震图片)。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山矶也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接着播放洛杉矶地震图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数条公路被震断,电力设施受阻,桥梁坍塌,山崩地裂,几万顶房屋倒塌,成千上万人被埋在废墟底下。
地震过后留下的不仅仅是满地的废墟,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然而,就在这场大地震中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洛杉矶大地震,一起去认识一对———地震中的父与子。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去完成吗?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学习目标,让我感受到你们的自信。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评价这对父与子的句子,读一读。
生: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板书:了不起)师:这句话有几层意思?生:两层意思,了不起的父亲和了不起的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2.抓住描写父子的语言、外貌、神情、动作等语,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从对比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3.感受运用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父子的语言、外貌、神情、动作等语,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看似答非所问的语句,体验父亲救出儿子的坚定信念;2.体会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予父子的巨大力量,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复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词语二、学习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观看动画1989年,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一场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伤害。
那是怎样的灾难哪?说议看到满地狼籍,满眼废墟,你想说点什么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那些语句表现了父与子的了不起。
我们已经学过写事的文章,写事离不开人,想一想,要把事件中的人物写具体,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了解人物的表现呢(动作、外貌、神情、语言等等)师地震太可怕了!震后的废墟更危险,因为那里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废墟的事。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1.(出示PPT)11自然段。
(直接描写父亲在废墟中发掘的这一段)坚定、疲惫不堪、困难重重、孤军奋战2.这一段有没有你不理解的内容?这一段文字是整篇文章中,最让人震撼、甚至揪心的,也是最能感受父爱的一段文字,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
3.配乐朗读。
4.出示父亲看似答非所问的几次对话。
辩论父亲是否精神失常了?(1)‚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谁愿意来帮助我?‛(2)‚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3)‚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议一议,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小结表面上看,父亲的话似乎答非所问,已经听不懂人们的话了,其实他听得懂大家的关心与同情,但他现在不需要同情,他最需要的是人们动手帮助救出他的儿子,他已经听不进去任何无关的话了,因为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他。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读写“洛杉矶、混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子的了不起,感受伟大的父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入题解题这节课,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1994年的洛杉矶,走进地震过后的灾难现场,去进一步感受《地震中的父与子》所带给我们的生命震撼吧!(板书课题,生齐读)。
看课题,结合你对内容的初步了解,本课是重在记事呢?还是重在写人?(人)再读课题。
既然是写人的文章,那本节课,我们就重点抓住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怎样通过具体事件来写人。
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_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父子最终团聚了,就这一情节,课文是怎样写的?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二、精读品析,感受父子的了不起面临6.6级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
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生: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了不起。
)父与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呢?这是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的话题。
出示学习提示:让我们首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细细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出父亲的了不起?用“__”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批注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
A.重点指导: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有什么体会?) 1、紧扣重点,读出形。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重在写父亲的哪方面?——动作;第二句写的是父亲的----外貌。
(板书:动作、外貌)练习设计: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爱的伟大力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儿子与父亲之间地相互信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听课文朗读,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播放课件课文朗读,生仔细听)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场地震?你从哪儿知道的?(大地震。
①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那个昔日充满汉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2、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播放地震图片)我们看到了当灾难来临时,人群一片——混乱,地震过后的洛杉矶,不少房屋倒塌,变成了一片废墟,火光冲天的,路面塌陷,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
灾难之后的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废墟”,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爆炸”,还看到一片又一片的“瓦砾”。
3、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生完成填空:父亲安顿好(),然后就去()。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1.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深入感受他们的了不起。
二、感悟了不起1、感悟父亲的了不起:⑴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板书:父。
⑵交流: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个性化理解──个性化朗读:A、能具体说说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个性化朗读)B、请再读读这句话,说说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个性化朗读)②想象说话──想象画面读:A、8小时过去了,你能想象出父亲在废墟里挖掘的画面吗?36小时过去了,你能想象出此时父亲形象吗?B、能结合你看到的画面来读读这句话吗?先自由地读读。
再指名读。
③情境感受读:A、导:面对这样一位父亲,哪些人来阻挡过他,他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出当时处境的危险吗?这位父亲急需别人的帮助。
B、导:是什么支撑着父亲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坚持挖下去呢?出示: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齐读句子──个性化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C、导:因为父亲要实现对儿子的承诺于是他挖了齐读句子。
④深化朗读:A、导: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没人再来阻挡他因为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师:同学们也这么认为吗?(是呀!这就是爱,深深的父爱。
)板书:爱。
B、诗化读:师引读:是这深深的爱和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无论正是源于父子间的约定无论2、感悟儿子的了不起:⑴师:儿子的了不起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句子⑵交流,随机出示: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者:刘慧仙发布时间: 29/12/2011 PM 9:49:08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在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
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
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受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地震的现场图片: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桥毁人亡。
教师配以简单而动情的说明:同学们,当我们赞美山的磅礴,感叹水的神奇的时候,当我们聆听风的交响乐,流连花的芬芳的时候,大自然也有不安分的那一刻。
瞧,它发怒了!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桥毁人亡,这就是地震带给我们人类的灭顶之灾!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1994年的洛杉矶,短短4分钟就有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灾难的现场,去感受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所带给我们的种种震撼。
(设计意图: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图片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
2.一起来写课题,好吗?(师板题)
大家知道地震的震为什么是雨字头,而不是提手旁吗?
老师查过《说文解字》,发现在古代,震就是雷,因为雷、雨常常相伴相随,所以雷是雨字头,震自然也是雨字头了,又因为地震和雷一样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这是提手旁的“振”所远远表达不了的,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震与振,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一对易混的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字义进行区分,既省却了专门的讲解,又给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学生进入高段学习后,教师应不间断地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开课伊始,回忆主要内容,有助于他们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
)
4.这一对父子留给你的印象如何?(了不起)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人认为“了不起”是本课的中心词,在此处让学生概括,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总结了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又使后面的教学有纲可循。
)
(二)精读品析,感悟父爱的伟大
过渡语:我们又是从哪里感受到这对父子了不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寻找寻。
1.学生静静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这父子二人的了不起?
(教师于行间巡视,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划表现父子二人了不起的句子。
)
(设计意图: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
2.我们先来交流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基本教学思路为:学生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指导朗读。
(重点品读12、16、23段)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
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
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3.过渡:父亲信守诺言,永不放弃,了不起!那表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又有哪些呢?
(1)“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2)“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生说)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
4.教师小结:是啊!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父亲爱儿子胜过自己
让我们感动,儿子信赖父亲、鼓励同学、先人后己也让我们感动。
然而连接这两颗心的却只是一句平实而又强有力的话——(生接读),因此当阿曼达获救后,这对——(生接读最后一段)。
(三)同类故事延伸——《泥石流中的幸存者》
灾难可以使我们流离失所,但却割不断我们的亲情之爱。
让我们将目光定格在一次泥石流后,救援人员所看到的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上:(出示自画图)一个昂首挺立的男人肩上站着一个将双手高高举过头顶的女人,女人手里托着的是这场泥石流中唯一的幸存者——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
小女孩获救了,可她的父母……
(四)总结,播放歌曲《生死不离》
这分明又是一首爱的颂歌!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我数秒等你的消息……(歌曲响起,师激情朗读歌词)
板书设计:
父爱
17、地震中的与了不起
子信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设计意图:此板书布局合理、简练,“横看成岭侧成峰”,且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抓主剔次,去芜存菁,把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和知识点,串珠成线,结线成网,便于学生一目了然的看清课文的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