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表述的情景之中,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激发学生头脑中的灵性及心底蕴含的真情,将学生带入到爱的情境中,去感悟爱,体验爱,并为爱所感,使课堂洋溢着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哺育的精神殿堂。
【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想象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下的场景。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他们之间的浓浓父子情。
二、复习检查听写生字:废墟爆炸三、读文回顾,整体感知:快速地浏览课文,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的父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
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四、披文入情,感悟语言(一)感悟父亲的了不起默读1——12段,回顾整理上节课你感悟到的,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按顺序说)①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②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精品)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从课文的具体的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导入新课师:地震是可怕无情的,但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些故事,却令人深深地感动,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感人的故事。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这件事,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从哪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从冲字体会父亲当时焦急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
当父亲看到昔日漂亮的教学楼变成了一片废墟,他也曾跪在地上大哭,可是后来他为什么能坚定的站起身来,向那片废墟走去呢?体会父亲救儿子的坚定。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
(3)救火队长挡住他:“这里太危险了……请你快点离开!”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请马上回家去吧!”让学生分角色朗读5—8自然段中父亲在挖掘的时候听到的劝阻。
(4)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漫长以及父亲的艰辛。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3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照《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课方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详细,感情诚挚,但篇幅较长。
在教课中以读为主线,以感情体验为载体,以听、说、读、写、思为实践平台,以怀疑问难、解决问题为效益优化,睁开教课,抓住从课文的详细描绘中感觉父爱的伟鼎力量,遇到父子情深的感染的要点,打破在读中意会语言表情达意的特点的难点,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培育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课过程】一、师生对话,激情导入1、讲话回首旧知。
2、教师激情导入。
二、以情入境,突出要点1、提领全文要点句,解读全文,学生边读边划出父子了不起的语段。
2、默读有关语段,思虑他们如何了不起,写出领会。
3、小组沟通:4、全班沟通:在学生的沟通中,我尊敬学生的原始表达,让其真情表露,尊敬小孩的语文世界,领会其语言的真意。
用教师的激情驱动学生的感情体验。
随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播放有关镜头,音乐指引学生读中想,读中说,读中写。
让学生从父子的“了不起”中感遇到父爱的伟鼎力量,遇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三、品读感悟,打破难点在品读感悟中,充足认识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规律,找寻教课的最正确切入点和联合点,利用评论语言因利乘便,浸透语言表情达意的特点和念书方法:切入句:他挖了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
他满脸尘埃,双眼充满血丝,衣服褴褛不堪,各处都是血迹。
切入情形:16 自然段感觉儿子在绝境中沉着、英勇。
想象在长38小时中,乌黑的瓦砾堆底下会有如何的动人镜头。
联合课后练习,读写有机联合,落到实处。
四、探究体验,化解疑点1、学生带着各自不一样的感觉迅速默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没弄懂的问题 ?2、怀疑问难,梳理概括。
3、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
五、创读升华,拓展延长1、播放父子拥抱的配乐画面,学生自然带着各自的感觉和体会融入到这激动人心时辰,再朗读这激动人心的句子──全文关键句 ( 照顾开头 )2、感人了就会意潮汹涌,浮想联翩。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实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阅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自上汲取的力量。
3.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自上汲取的力量。
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地震的相关资料教师:ppt、相关视频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首先回顾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准备听写。
2.展示听写的词语:这是我们刚才听写的词语,你都写对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读了词语后,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混乱废墟瓦砾爆炸危险(环境)绝望疾步挖掘开辟拥抱(人物)3.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两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个对父子?出示文中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齐读这句话)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能够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
(板书:了不起)(三)品味父亲的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的?(指名交流汇报,指导理解重点句段)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持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父亲就这样弯着背,挖呀挖呀,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师:8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 、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和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课前准备:
幻灯片,音乐。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
文中的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答:文中的这对父子真了不起!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他们的了不起!
二、深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三、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文。
四、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五、师总结:
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信赖,使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六、感情读文,感悟亲情。
七、拓展延伸:
1 、出示配乐故事,感受人间真情。
2 、回忆交流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
3 、出示幻灯片:
4 、推荐阅读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
父亲——————儿子
——————
信赖
了不起。
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品)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子情深,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以巨大的勇气。
从而使学生更加爱父母,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三、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谁来读课题。
谁的声音再响亮一些?大家齐读课题!2、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3、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4:、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看图片)你们看,高大的楼房变成了一片片废墟里,成为一堆堆瓦砾,随时还有可能发生大爆炸。
许多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当你再看到这些词语时,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沉重、悲伤)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和对描写地震语句的感悟,使学生感受到了词语的温度,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
)(二)、直奔主题,品读感悟1、师: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什么是了不起?你能用“了不起”说一句话吗?2、师:了不起的人必然有让人敬佩的地方。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地理解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父与子的了不起写具体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父亲的了不起,看看父亲有什么值得我们敬佩之处。
(在课题的父字下点一个红点。
)3、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至12自然段,找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并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2、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生成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父子?4、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画下来,轻轻地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多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谁能用几话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2、导入: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地震后的废墟,再次走近这对父子,细细品读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课件出示相关图片,配乐)二、潜心赏读品文悟情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呢?(请同学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做相应的指导)(课件出示问题)1.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
师:(出示课件,课文12自然段)38小时到底有多长?为什么不直接写过了38小时,而要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样写呢?比较这样写的不同。
齐读这些句子。
2.体会父亲很坚定。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两天一夜呀!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经历了什么,你们看到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5—11自然段,归纳总结。
(1)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自己认真读一读。
(课件出示)(学生可以看出父亲没吃没喝,没休息,身上还受了伤,教师适时引导)师:为了救儿子,父亲什么也不顾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得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得,感受父亲对亲小孩的爱以及亲小孩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会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得。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形教学法扶放结合法等[教学预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初读了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并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那么,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要紧讲了一件什么事?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
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请大伙儿快速扫瞄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读一读。
(在课题中的“父与子”下画上“”学生扫瞄课文,老师巡视了解情形)找到了吗?谁想读?你们找的和他的一样吗?好,大伙儿一起来读这句话。
(多媒体出示句子)2.那什么缘故说这是一对了不得的父与子呢?让我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能够在你感受深刻的地点写上自己的体会。
开始吧!(板书:了不得)三、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得”1.重点从挽救时刻的漫长和艰巨体会父亲的“了不得”(1)画好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哪些句子说明了父亲的了不得?(板:父)(2)他读的,你们同意吗?好,那个地点有两句话,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句,看你读出了什么?(出示学生读的相关句子,男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眼睛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差不多上血迹。
(3)指名读。
这一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刻长父亲专门爱他的小孩父亲专门伟大他专门想救自己的小孩)谁能联系实际谈谈看!(4)是呀,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不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父亲就如此弯着背,挖呀挖,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师:8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舍命地挖。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2.抓住描写父子的语言、外貌、神情、动作等语,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从对比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3.感受运用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父子的语言、外貌、神情、动作等语,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看似答非所问的语句,体验父亲救出儿子的坚定信念;2.体会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予父子的巨大力量,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复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词语二、学习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观看动画1989年,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一场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伤害。
那是怎样的灾难哪?说议看到满地狼籍,满眼废墟,你想说点什么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那些语句表现了父与子的了不起。
我们已经学过写事的文章,写事离不开人,想一想,要把事件中的人物写具体,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了解人物的表现呢(动作、外貌、神情、语言等等)师地震太可怕了!震后的废墟更危险,因为那里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废墟的事。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1.(出示PPT)11自然段。
(直接描写父亲在废墟中发掘的这一段)坚定、疲惫不堪、困难重重、孤军奋战2.这一段有没有你不理解的内容?这一段文字是整篇文章中,最让人震撼、甚至揪心的,也是最能感受父爱的一段文字,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
3.配乐朗读。
4.出示父亲看似答非所问的几次对话。
辩论父亲是否精神失常了?(1)‚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谁愿意来帮助我?‛(2)‚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3)‚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议一议,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小结表面上看,父亲的话似乎答非所问,已经听不懂人们的话了,其实他听得懂大家的关心与同情,但他现在不需要同情,他最需要的是人们动手帮助救出他的儿子,他已经听不进去任何无关的话了,因为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他。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读写“洛杉矶、混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子的了不起,感受伟大的父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入题解题这节课,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1994年的洛杉矶,走进地震过后的灾难现场,去进一步感受《地震中的父与子》所带给我们的生命震撼吧!(板书课题,生齐读)。
看课题,结合你对内容的初步了解,本课是重在记事呢?还是重在写人?(人)再读课题。
既然是写人的文章,那本节课,我们就重点抓住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怎样通过具体事件来写人。
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_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父子最终团聚了,就这一情节,课文是怎样写的?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二、精读品析,感受父子的了不起面临6.6级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
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生: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了不起。
)父与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呢?这是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的话题。
出示学习提示:让我们首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细细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出父亲的了不起?用“__”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批注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
A.重点指导: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有什么体会?) 1、紧扣重点,读出形。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重在写父亲的哪方面?——动作;第二句写的是父亲的----外貌。
(板书:动作、外貌)练习设计: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全文没有提及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浸润着的是父与子之间难以割断的深情。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就是这样朴实的话给了孩子爱的力量,让孩子对父亲无比信赖,在灾难面前勇敢、镇定,从容应对,充满生的希望。
所以,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文章就是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也积淀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为课文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对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感悟人物的品质,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增强学生的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4、学会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学会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爱的伟大力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儿子与父亲之间地相互信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听课文朗读,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播放课件课文朗读,生仔细听)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场地震?你从哪儿知道的?(大地震。
①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那个昔日充满汉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2、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播放地震图片)我们看到了当灾难来临时,人群一片——混乱,地震过后的洛杉矶,不少房屋倒塌,变成了一片废墟,火光冲天的,路面塌陷,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
灾难之后的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废墟”,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爆炸”,还看到一片又一片的“瓦砾”。
3、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生完成填空:父亲安顿好(),然后就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2、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生成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父子?
4、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画下来,轻轻地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多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谁能用几话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
2、导入: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地震后的废墟,再次走近这对父子,细细品读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课件出示相关图片,配乐)
二、潜心赏读品文悟情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呢?(请同学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做相应的指导)(课件出示问题)
1.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
师:(出示课件,课文12自然段)38小时到底有多长?为什么不直接写过了38小时,而要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样写呢?比较这样写的不同。
齐读这些句子。
2.体会父亲很坚定。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两天一夜呀!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经历了什么,你们看到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5—11自然段,归纳总结。
(1)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自己认真读一读。
(课件出示)
(2)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哪三句话。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3)师: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
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出示课件心情:恳求、急切、崩溃),分成四人小组,相互听一听,评一评。
(4)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
我们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出示课件:这三句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
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生:了不起的父亲。
3.体会父亲的信念。
师:都是父母,他刚来到这里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现在怎么就这么不听劝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找答案(父亲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什么承诺》?师板书
师:都读读这句话。
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不论发生什么,想想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发生什么了?
(生答:地震)
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
(学生围绕“父亲的信念”自由发言)
师:一直坚持着,你怎样读?父亲在绝望痛苦时,想到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读一读。
师:不论发生什么──
(生接着读)
师: 38小时,父亲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8小时过去了,父亲一直在──(生:挖)12小时呢──(生:还在挖)24小时……36小时……(生:父亲任在继续挖)
4.体会父亲的艰辛。
师: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此时父亲疲惫成什么样子了?(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
大家都读读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看出父亲没吃没喝,没休息,身上还受了伤,教师适时引导)
师:为了救儿子,父亲什么也不顾了。
请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读一读吧。
5、重点学习第十六自然段(课件出示)
师:挖呀,等呀,盼呀,奇迹出现了,父亲听到了什么?
(生:爸爸,是你吗?)
师:儿子是怎么喊的?
(学生朗读或各种形式的读)
师:(出示课件:挖到第38小时,……和我在一起)师生对读至16段
师:我看到不少同学很感动。
刚才这段话,哪儿还让你们感动?
(学生感动之处可能有:阿曼达在废墟下鼓励同学)
师:在废墟下,那会是怎样的环境?
(学生感受到废墟下一团漆黑,没吃的,没喝的,随时会坍塌或爆炸)
师:当爸爸在地面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38个小时,孩子们也就在漆黑的瓦砾堆里等了8、12……个小时,十几个七岁的孩子会怎么样?(课件)
(学生自由发言)
师:(课件出示)如果你就是阿曼达,当你听到小伙伴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拉着他们颤抖的、冰凉的小手时,会想到什么?会说什么,做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笔)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或打算写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教师适时引导)
38小时50分钟,阿曼达终于可以出来了!父亲欣喜若狂,让儿子赶快出来,可儿子却说————(引读23自然段,出示23自然段)
师:可是孩子,你已经在废墟下待了将近39个小时,你才七岁呀!在这危急的时刻,阿曼达还能做到先人后己,你感受到阿曼达的(了不起)
师:你真是爸爸的好儿子,记住了爸爸的话。
就是这样一句话,给了父子俩勇气和希望,才能使他们战胜死神,得以团聚。
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
(一)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重点句段:
语段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①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②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③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语段二:5—11自然段:
(1)谁阻挡过他?为什么阻挡?
(2)分角色读课文。
(3)从父亲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3、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二)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汇报交流
(1)学生交流阅读体会(组内汇报,小组汇报)
(2)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什么情况下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3、想象写话: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写话,交流写话)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感人的场景──(读最后一段)(再次出示最后一段)
师:这是生死离别后的重逢;这是一份创造了生命奇迹的父爱;有爱,生命就有了希望。
(在板书上画爱心)
2、引导给文章可以换一个题目,如《了不起的父与子》《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师: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学生写话后与同学交流)
3、总结收获:今天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来说说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必做1、讲:我要把这感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读:我要品读朱自清的作品《背影》,感受其中的父爱。
选做:写: 1、把父母为我们做的那些看起来是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爱的事写下来。
(相信1、2、3号同学你们能做得到)
2、用自己的真情写下几句对爸爸妈妈感谢的话,并读给他们听。
(4.5.6号的
同学一定可以完成)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儿子
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轻轻地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的父爱母爱让我们感动,但愿像地震这样的灾难不再发生。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也有爸爸妈妈关心着,疼爱着,他们在生活中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的爱,你是否能体会到呢?请拿起笔,记下你感受到的伟大的父爱或者母爱吧。
(课后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