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1.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师:能说说图片反映了什么事吗?(板书:地震)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

(惊心动魄、令人恐怖、残酷、惨不忍睹、损失惨重……)师:是啊,地震是那么地残酷,它使很多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而一场里氏6.6级的地震侵袭了美国洛杉矶,在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用他们的真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出示课题)。

齐读。

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生: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读)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

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再读。

师:还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大地震。

生:(读)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

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

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是啊,一场地震带走了昔日的快乐,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人们都沉浸在痛苦之中,这位父亲也是一样,请大家默读2-11自然段,四人一组合作找到父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他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师:父亲就带着这样了一个信念,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________________.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3、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感受这对父子之间的信任,以及儿子先人后已的品质。

让学生懂得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念,不能放弃希望,这样就能取得成功。

4、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1、体会儿子的了不起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课前听写生字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回顾课文内容)父亲的了不起主要表现在他能(遵守承诺,不顾劝阻,不怕危险坚持不懈的挖掘废墟,营救出了儿子及儿子的同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位了不起了父亲铸就了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的第12-23自然段,看看,儿子是怎样了不起的生:……..生:我从第16自然段“我告诉…..我们都会在一起”师:父亲经历了38小时,那些年仅7岁的孩子,同样也经历了38小时,在这38小时中,他们可能会经历(黑暗,饥饿,害怕,累),但是阿曼达他依然充满了信心,他依然坚定的告诉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出来“只要我活着…..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师: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句话(对儿子而言是一种信念,他深深的扎根在儿子的心中,一直支持儿子,忘记了黑暗,和饥饿和恐惧,想信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板书:遵守承诺)还有那些让你感动的地方?生:23自然段…….师:在这种随时都有可能在也出不来的的情况下,儿子还能想到让同学们先出去,是因为?谁来说说生: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也说明了阿曼达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师: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这个承诺的支撑下,终于迎来了令人激动的时刻,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读出幸福的感觉)父亲在见到儿子后的心情是?(激动,迫不及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大声喊,声音颤抖)儿子的心情是?(高兴,自豪)师:我们把父与子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好不好?女生读阿曼达的话,男生读父亲的话,老师来读旁白,我们来比比看哪个组读的更好师: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有无比坚定的信念,始终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是爱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走向成功,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念,不能放弃希望,这样就能取得成功。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精品)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精品)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从课文的具体的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导入新课师:地震是可怕无情的,但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些故事,却令人深深地感动,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感人的故事。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这件事,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从哪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从冲字体会父亲当时焦急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

当父亲看到昔日漂亮的教学楼变成了一片废墟,他也曾跪在地上大哭,可是后来他为什么能坚定的站起身来,向那片废墟走去呢?体会父亲救儿子的坚定。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

(3)救火队长挡住他:“这里太危险了……请你快点离开!”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请马上回家去吧!”让学生分角色朗读5—8自然段中父亲在挖掘的时候听到的劝阻。

(4)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漫长以及父亲的艰辛。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特别强的文章,课文结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课文主要写了“了不起的父亲”和“了不起的儿子”两大板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都是因为他们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课文的主线。

课文写父亲的了不起,有三个感人画面:第一个画面是父亲悲痛欲绝,但一想起自己对儿子的诺言,又重新挺立;第二个画面是父亲不听别人的劝阻,坚持挖废墟中的儿子;第三个画面是父亲长时间孤军奋战,面目全非。

要引导学生要体悟人物的情感,必先感知人物的形象,脱离了人物形象,性格、品质、情感等,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只有当形象和情感紧密地融合一体时,这一人物才是血肉丰满、具体可感的。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达的手段。

因此教学中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读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表达,在读中发现。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本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没有学生体验过生离死别的痛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想象等方法来感悟人物形象和情感。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佳句。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责任与承诺,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因父爱产生出的信赖。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责任与承诺,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因父爱产生出的信赖。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地震的资料及图片,了解地震知识;2、教师制作课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实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阅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自上汲取的力量。

3.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自上汲取的力量。

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地震的相关资料教师:ppt、相关视频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首先回顾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准备听写。

2.展示听写的词语:这是我们刚才听写的词语,你都写对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读了词语后,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混乱废墟瓦砾爆炸危险(环境)绝望疾步挖掘开辟拥抱(人物)3.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两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个对父子?出示文中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齐读这句话)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能够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

(板书:了不起)(三)品味父亲的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的?(指名交流汇报,指导理解重点句段)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持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父亲就这样弯着背,挖呀挖呀,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师:8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设计理念:抓住主线“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品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

3、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品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字词2、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孩子生还无望。

父亲无比悲痛,读句子: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二、父亲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当时父亲心里是想些什么?三、过去对儿子承诺,让父亲重燃希望,他决心找到儿子。

请你默读1-12自然段,细细品味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四、从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五、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啊!在废墟前,别的父母匆匆赶来,哭喊后又绝望离开,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干什么?(课件)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当好心人拉住他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当消防队长要他离开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当警察要他马上回家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当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不再阻挡他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没有!没有!他一定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

为了信守承诺,无论谁来劝阻,父亲也决不放弃,(板书:信守承诺决不放弃)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此刻,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面对好心人,他怎么说,面对消防队长,他怎么说?面对警察,他怎么说?谁也没有帮助父亲,谁也不理解父亲,父亲是多么的孤独无助!可是,为了信守承诺,无论怎样孤独无助,父亲也决不放弃,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并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2.导入新课。

是啊,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

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

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

这节课,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认识这对父子。

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浏览课文,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找到了吗?谁想读?你们找的和他的一样吗?好,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多媒体出示句子)2.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默读课文,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

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开始吧!(板书:了不起)三、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重点从拯救时间的漫长和艰难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画好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哪些句子说明了父亲的了不起?(板:父)(2)他读的,你们同意吗?好,这里有两句话,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句,看你读出了什么?(出示学生读的相关句子,男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品)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子情深,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以巨大的勇气。

从而使学生更加爱父母,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三、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谁来读课题。

谁的声音再响亮一些?大家齐读课题!2、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3、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4:、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看图片)你们看,高大的楼房变成了一片片废墟里,成为一堆堆瓦砾,随时还有可能发生大爆炸。

许多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当你再看到这些词语时,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沉重、悲伤)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和对描写地震语句的感悟,使学生感受到了词语的温度,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

)(二)、直奔主题,品读感悟1、师: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什么是了不起?你能用“了不起”说一句话吗?2、师:了不起的人必然有让人敬佩的地方。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地理解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父与子的了不起写具体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父亲的了不起,看看父亲有什么值得我们敬佩之处。

(在课题的父字下点一个红点。

)3、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至12自然段,找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并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j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j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到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复习回顾:1、同学们,父亲是一座山,挺拔而坚强,父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考考大家。

(完成“导学检测一”,巩固字词。

)二、读中交流,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1、自读感悟,寻找“了不起”: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让你感受到了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来,做好批注,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合作交流,珍爱生命:(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么长时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个小时?●指导朗读。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感悟来。

(3)“不!爸爸。

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阿曼达在废墟下想了些社么,说了些什么?三、整体回顾,学习表达。

经过38小时的挖掘,父与子终于紧紧地幸福地拥抱在一起!同学们,你发现了么?文中这些深深打动你的语句都是围绕父与子的()描写、()描写、()描写进行的。

四、拓展延伸、亲情体验。

1、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父母的爱是炽烈的;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却是不露声色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概述《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

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篇课文主要从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从而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详细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从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

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选择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2个句子来解读文本,择取文章精华,删繁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课方案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2、感觉父子亲情,领会伟大父爱给人坚持的力量。

3、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人物语言和相貌描绘表现父爱的。

教课要点:1、重现父亲千辛万苦救儿子的场景和儿子在废墟底下鼓励同学的场景。

2、朗诵指导。

教课难点:理解“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同”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回想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2、重温父子聚会的场面。

师:父子终于聚会了,课文是如何描绘这个场面的?指名读。

(板书:了不起父亲儿子)二、研读课文1、达成学习任务默读思虑:从哪些语句中感觉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2、全班沟通3、要点语句点拨(1)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

他满脸尘埃,双眼充满血丝,衣服褴褛不堪, 各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 38 小时①领会 38 小不时间之长,父亲发掘之艰辛。

师:38 小时有多长?在这漫长的两天一夜里,四周的环境是如何的?父亲知道吗?谁都劝不走,你从中看到了一位如何的父亲?(板书:坚定)②朗诵相貌描绘并学习写作手法。

师:你从这些相貌描绘中感觉到了什么?又看到一位如何的父亲?(板书:恪守誓言、不畏艰辛)(2)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同!①领会这句誓言对父亲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师:大地震夺去了那么多的生命,这位父亲想到存亡未卜的儿子,想到这句承诺,这句话该是如何在他的脑海中反响?②多次朗诵。

(3)我告诉同学们不要惧怕,说只需我爸爸活着就必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由于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同!①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场景。

师:废墟下可能是如何的环境?一般七八岁的孩子可能是什么反响?阿曼达是怎么做的?评论一下阿曼达。

(板书:英勇、有爱心)②领会父亲的誓言对阿曼达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师:阿曼达为何这么英勇?他的精神力量从哪里来?(板书:相信)4、小结(1)有什么想说的?(2)重温宽慰的结局和温馨的画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2.抓住描写父子的语言、外貌、神情、动作等语,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从对比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3.感受运用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父子的语言、外貌、神情、动作等语,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看似答非所问的语句,体验父亲救出儿子的坚定信念;2.体会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予父子的巨大力量,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复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词语二、学习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观看动画1989年,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一场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伤害。

那是怎样的灾难哪?说议看到满地狼籍,满眼废墟,你想说点什么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那些语句表现了父与子的了不起。

我们已经学过写事的文章,写事离不开人,想一想,要把事件中的人物写具体,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了解人物的表现呢(动作、外貌、神情、语言等等)师地震太可怕了!震后的废墟更危险,因为那里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废墟的事。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1.(出示PPT)11自然段。

(直接描写父亲在废墟中发掘的这一段)坚定、疲惫不堪、困难重重、孤军奋战2.这一段有没有你不理解的内容?这一段文字是整篇文章中,最让人震撼、甚至揪心的,也是最能感受父爱的一段文字,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

3.配乐朗读。

4.出示父亲看似答非所问的几次对话。

辩论父亲是否精神失常了?(1)‚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谁愿意来帮助我?‛(2)‚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3)‚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议一议,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小结表面上看,父亲的话似乎答非所问,已经听不懂人们的话了,其实他听得懂大家的关心与同情,但他现在不需要同情,他最需要的是人们动手帮助救出他的儿子,他已经听不进去任何无关的话了,因为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他。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并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示课件,并完成导学案的第一、二题,小组汇报。

)一、给下面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地震程度顿时挖掘悲痛()()()颤抖废墟爆炸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安顿──()昔日──()混乱──()阻挡──()颤抖──()疾步──()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组讨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可分为几段?(组员汇报)(发生地震----父亲寻找儿子----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第2-23自然段):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把儿子及儿子的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第24自然段):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在发生地震后,父亲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绝望---坚定---高兴)3、自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动作·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的儿子学校。

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语言·(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读写“洛杉矶、混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子的了不起,感受伟大的父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入题解题这节课,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1994年的洛杉矶,走进地震过后的灾难现场,去进一步感受《地震中的父与子》所带给我们的生命震撼吧!(板书课题,生齐读)。

看课题,结合你对内容的初步了解,本课是重在记事呢?还是重在写人?(人)再读课题。

既然是写人的文章,那本节课,我们就重点抓住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怎样通过具体事件来写人。

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_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父子最终团聚了,就这一情节,课文是怎样写的?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二、精读品析,感受父子的了不起面临6.6级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

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生: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了不起。

)父与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呢?这是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的话题。

出示学习提示:让我们首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细细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出父亲的了不起?用“__”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批注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

A.重点指导: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有什么体会?) 1、紧扣重点,读出形。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重在写父亲的哪方面?——动作;第二句写的是父亲的----外貌。

(板书:动作、外貌)练习设计: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全文没有提及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浸润着的是父与子之间难以割断的深情。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就是这样朴实的话给了孩子爱的力量,让孩子对父亲无比信赖,在灾难面前勇敢、镇定,从容应对,充满生的希望。

所以,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文章就是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也积淀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为课文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对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感悟人物的品质,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增强学生的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4、学会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学会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爱的伟大力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儿子与父亲之间地相互信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听课文朗读,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播放课件课文朗读,生仔细听)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场地震?你从哪儿知道的?(大地震。

①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那个昔日充满汉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2、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播放地震图片)我们看到了当灾难来临时,人群一片——混乱,地震过后的洛杉矶,不少房屋倒塌,变成了一片废墟,火光冲天的,路面塌陷,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

灾难之后的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废墟”,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爆炸”,还看到一片又一片的“瓦砾”。

3、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生完成填空:父亲安顿好(),然后就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 、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和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课前准备:
幻灯片,音乐。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

文中的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答:文中的这对父子真了不起!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他们的了不起!
二、深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三、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文。

四、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五、师总结:
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信赖,使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六、感情读文,感悟亲情。

七、拓展延伸:
1 、出示配乐故事,感受人间真情。

2 、回忆交流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

3 、出示幻灯片:
4 、推荐阅读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儿子
——————
信赖
了不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