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腔镜的发生、发展、临床应用、问题及展望分析
腔镜的发生、发展、临床应用、问题及展望分析【关键词】腔镜临床普外科应用腔镜外科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腹腔镜早期的发展集中在胃肠道及妇产科领域,真正发明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术的是德国的Kalk。
20世纪30年代,腹腔镜检查已成为临床一种标准的诊断方法,但尚未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从60年代起,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中,已从单纯诊断转向诊断和治疗并举。
自1985年计算机处理电子显像系统的引进,真正树立了腔镜外科发展的里程碑。
1987年法国一医生,在人的身上首先开展该手术并获得了成功。
在Mouret完成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世界各地掀起腹腔镜手术的浪潮,开始了外科领域的一次革新,也开辟了腹腔镜临床应用的新纪元。
我国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起步稍晚,1991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钟尚志医生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表演,同年2月云南省曲靖地区二院荀祖武医生完成了大陆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后该项技术相继在全国各地医院推广和应用。
腔镜在普外科的应用内镜时代胆囊和胆管结石的治疗:由于各种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病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开腹胆道手术,而是目前在不开腹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内镜技术来处理胆管结石和切除胆囊,效果很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应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和Oddi氏括约肌切开术(ES),清除胆管结石,可以起到简化腹腔镜的手术过程,减少术中因发现胆管结石而转移开腹手术的机会,并能使一些原来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人转变成择期手术的病人。
术前ERCP和ES,适用于急性胆管炎、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严重胆源性胰腺炎等;术后ERCP和ES则是术后出现胆管残余结石、胆漏或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恰当的处理措施。
近年来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术逐渐增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可一次性完成手术治疗,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而且还保留了Oddi氏括约肌的功能。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
手术步骤:
8、提起十二指肠残端,自上向下、由外侧向内侧游分离十二指肠侧 壁, 见十二指肠降段近壶腹部肠壁增厚,与周围组织稍粘连。游离十二指肠、 水平部及胰腺钩突组织。游离十二指肠至屈氏韧带处,切割关闭器横断 十二指肠。
精品课件
手术步骤:
9、将近端空肠上提,
腔镜下进行胰肠吻合:
于横结前方,上提空肠 将 空肠送至右上腹,空肠断 端与胰腺断端行端-侧吻合, 3-0华丽康缝合(如胰腺比 较粗,质地硬使用2-0华丽 康缝合),胰管内放置10 号小儿胃管长约20cm进行 减压。
我院肝胆外科于2018年底到至 今 已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胰十二 指肠切 除术的患者2例,手术效果良好。精品课件
主要内容
概述、发展史 胰十二指肠解剖、手术特点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步骤 掌握术中配合要点
精品课件
胰十二指肠解剖位置
胰腺解剖位置
十二指肠解剖 位置
精品课件
胆囊解剖位置
胰腺的解剖位置
1.胰形态细长,可分为胰头、胰 体和胰尾三部分。 2.胰头部宽大被十二指肠包绕。胰 体为胰的中间大部分,横跨下腔静 脉和主动脉的前面。胰尾较细,伸 向左上,至脾门后下方。 3.胰管位于胰腺内与胰的长轴平行。 它起自胰尾部,向右行过程中收集 胰小叶的导管,最后胰管离开胰头 与胆总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 肠大乳头。
上 06
切除病变部位 精品课件
胰肠吻合
胃肠吻合
消化道重建
精品课件
胆肠吻合
手术步骤:
1.碘伏消毒、铺无菌巾。 2.鞘卡位置选择:脐缘上切口、 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 下腹进行穿刺。 3.探查。
精品课件
手术步骤:
4.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区及 浆膜, 解剖胆囊管,近端距离汇入胆 总 管约0.5cm上速丰夹,远端上钛 夹夹闭,剪断胆囊管,依次解 剖 胆囊动脉、沿胆囊床剥离胆囊、 胆囊床电凝止血。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历史演变及应用现状
各国术式应用情况
• 欧美三种方法各擅胜场,但主流也逐渐 趋于child
• 日本也逐渐趋于child,但cattell法也 有相当的市场
• 中国近年来主流是child法
• 手术分为二期 • 一期行胆囊空肠吻合 • 二期6周后行切除术 • 胃空肠吻合,用十二指肠的第三段和胰腺
残端吻合。
标志性事件
• Whipple,Parsons和Mullins在1935年的划 时代的报道
• 80例壶腹部癌的治疗 • 包括经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切除,胆
总管切除和二期的胰腺和十二指肠切除
–合并门静脉的切除
国内扩大根治术的开展及共识
• 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联合门静脉和肠系 膜上静脉切除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 标准的Whipple手术治疗胆总管下端癌, 壶腹癌,十二指肠癌是合适及其有效的
• 对于胰头癌,则达不到根治术的要求, 为了提高手术切除率,根治程度及提高 远期生存率,胰头癌应行扩大的胰头十 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优点
• 胰腺与胃后壁紧贴,利于无张力吻合 • 胃壁厚软,血运好,利于愈合 • 胃腔大,无胰肠套入式的困难 • 由于胃酸和缺乏肠激酶,胰酶不激活 • 对胰胃吻合口腐蚀作用小 • 可通过胃镜观察吻合口 • 无长的空肠襻,导致的牵拉撕裂作用
胰胃吻合缺点
• 解剖生理学上改变了胰肠间的正常顺序 • 胰酶受胃酸的破坏影响其消化功能 • 胃酸导致胰腺断端的过度坏死,纤维化
• 手术技术和熟练程度的提高
Fortner区域性切除
• Ⅰ型的切除范围:在标准的Whipple基础上 切除部分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并行吻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展
且颇有争议,但笔者认为 L H肝移植供肝切取符合
胰 十二指肠切 除术进展
陆 才德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1 0 . 0 0 3 【 中 图 分类 号 】 R5 7 7 【 文献标志码】 C 【 文 章编 号 】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1 0 . 1 0 8 5 . 0 3
师、 外科硕士点带头人。浙 江省医学会外科 学分会常务委员 , 浙江 省 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常务委 员, 宁波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
委 员。E ma i : l u c a i d e @n b u . e d u . c a
・ l 0 6 ・
Mo d e m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Oc t o b e r 2 01 3 ,Vo 1 . 2 5 ,No . 1 0
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国际上较 建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P D, 联合肝切除的H P D及联 大外科 中心 P D的手术病死率 已降到 3 %以下, 但手 合周围其他脏器切除( 主要是结肠 ) 的联合多脏器 P D 。 术并发症仍高达 3 0 %~4 0 %。与手术安全性相 比,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 近 P D对壶腹周围肿瘤特别是胰腺癌疗效不理想, 术后 年出现 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L P D ) 和达芬奇
现代 实 用 医 学
2 0 1 3年 1 0月 第 2 5卷 第 1 O期
・
腹腔镜胰腺外科现状及展望论文
腹腔镜胰腺外科的现状及展望【摘要】腹腔镜技术是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应用技术,当前的腹腔镜技术是在胰腺外科临床诊治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现代化诊疗技术之一,对有特殊的腹膜后器官及解剖关系的胰腺有独特的术前诊断、分期、手术治疗辅助效果。
本文就腹腔镜技术诊断分期应用现状及胰体尾切除、十二指肠切除、胰腺肿瘤摘除术应用现状和胰腺外科姑息性手术应用现状展开探讨分析,同时结合应用现状探讨了腹腔镜胰腺外科的应用发展趋势。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应用现状;展望腹腔镜是20世纪80年代得以发展与应用推广的现代化外科诊疗技术。
上世纪80年代,腹腔镜技术首次应用于胆囊切除手术中并取得良好效果,逐渐越来越多地为不同科室临床诊治工作所应用。
胰腺相比其他部位有更深的位置分布与更为特殊的解剖结构特点,对日常诊治工作中的腹腔镜技术应用有更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腹腔镜在胰腺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探讨,分析腹腔镜在胰腺外科的应用前景。
1腹腔镜技术利用腹腔镜技术探查胰腺病变有很好的临床优势。
腹腔镜本身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应用于病变部位探查中可灵敏地发现胰腺的细微病变,便捷可靠。
在腹腔镜下的胰腺探查工作主要包括结肠、肝门、肝脏、腹膜腔、门静脉及周围组织,同时,可利用腹腔镜辅助灌洗液完成胰腺组织细胞学检测分析。
2腹腔镜胰腺外科应用现状2.1诊断与分期腹腔镜应用于胰腺外科诊断分期主要针对胰腺癌进行。
利用腹腔镜设备对胰腺组织及设备进行规范、有序的探查分析,可准确通过对胰腺肿瘤浸润状况及胰头淋巴结状况、血管浸润现象观察以进行胰腺癌分期。
实际检查中,若肿瘤仅分布于胰脏,为ⅰ期;检查发现肿瘤由胰脏扩散转移至周边器官处,为ⅱ期;肿瘤向周边器官及淋巴结扩散,为ⅲ期;检查发现肿瘤在脾、胃等处扩散,但尚未转移至肝脏等较远器官,为ⅳa期;检查发现肿瘤在周边脾、胃、肝脏等远近器官均有扩散,为ⅳb期[1]。
2.2腹腔镜胰腺外科切除术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
此种手术治疗方式当前已为很多专家学者及临床工作者广泛认可,多项临床实践表明,腹腔镜辅助下实施胰体尾切除手术治疗精确度更高、安全性也更好,根据肿瘤的检查结果将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脾脏切除与脾脏保留两类,判断依据为胃底与脾门中的间隙可否分离。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与现状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与现状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于1898年由Codivila首创,因其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起初并不被认可。
手术疗效的落差和患者治疗的渴求,促使医疗技术人员对手术不断改进。
如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已成为治疗胰头部及壶腹周围肿瘤的常规术式,近远期疗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回顾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过程,并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前景作一展望。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根治胰头及壶腹部肿瘤的标准术式,因其涵盖腹部复杂解剖,切除范围广泛,消化道重建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被誉为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
自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诞生至今,已有120余年。
从雏形到改良,再到如今的微创治疗,开腹、腹腔镜、机器人三大技术平台融合互补,其百余年的发展演变史,凝聚了无数外科医师的不懈努力与探索。
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初创时代19世纪前,外科手术还局限于人体体表的一些疾病,腹部疾患,尤其是胰头及其周围疾病,被外科医师视为禁区[1]。
然而,随着腹部解剖学的进展、麻醉技术的普及以及围手术期管理认知的提升,开腹手术走上历史舞台。
1898年,据Imola医院的年报报道,该院的意大利外科医师AlessandroCodivila对1例胰头部肿瘤患者实施了世界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
虽然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了胰瘘,且因恶病质、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21 d死亡,但是Codivila的开创性尝试为胰腺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5年,Allen Whipple医师通过总结3例壶腹部癌患者的治疗经验,提出了二步法手术方式:第一阶段为胆囊胃吻合术和胃空肠吻合术,并结扎胆总管;3~4周后实施第二阶段,即十二指肠第2、3段切除和胰头的部分切除,胰腺残端的缝闭[3]。
受此影响,1937年Alexander Brunschwig 成功将此术式应用于1例69岁的胰头癌患者,切除范围扩大到了整个胰头和十二指肠[4]。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腹腔镜 胰 十 二 指 肠 切 除 术 (laparoscopicpancre atoduodenectomy,LPD) 是最复杂的胃肠道手术之一, 需要切除十二指肠、胆囊、远端胆总管、胰头和钩突 部,还要把 胃、胰 腺 残 余 及 胆 道 与 肠 道 重 建 吻 合。 1992年,美国外科医生 Gagner和 Pomp[1]成功为 1位 慢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了保留幽门的 LPD并于 1994年 报道,手术耗时 10h,患者术后出现了空肠溃疡、胃
排空障碍等并发症,住院时间长达 30d。这是世界首 例报道的 LPD。1997年,Gagner和 Pomp[2]又 报 道 了 10例 LPD,结果显示 LPD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开 腹胰十 二 指 肠 切 除 术 (openpancreaticoduodenectomy, OPD) 更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 OPD也 更高,他们认为 LPD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是较 OPD 无明显优势。在此期间,其他尝试 LPD的学者也得出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应证;学习曲线;并发症;肿瘤学结果;成本 中图分类号:R6566+4;R65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03X(2019)02026706 DOI:103881/jissn1000503X11021
LaparoscopicPancreaticoduodenectomy:Strength,Weakness,andFutureDirections
原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 ,PD )80余年历史,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 ,LPD )有二十余年历史,无论开放或腹腔镜模式的操作,翻转和牵拉动作可能长时间和反复挤压肿瘤,增加肿瘤细胞脱落、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循环,引起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 )数量增加[1-3],术后肝转移、复发的发生率较高[4-5]。
从肿瘤手术学角度而言,要达到肿瘤根治目的,同时应遵循无瘤操作原则。
而无瘤技术的实施,首要是遵循肿瘤No-touch 不可挤压原则。
有报道指出,在开放的PD 术中使用No-touch 技术[6],术中有更低的肿瘤细胞检出率[7-8],术后早期复发率更低、生存时间更长。
LPD 是腹部高难度手术之一,对手术技巧、团队配合等要求较高,从手术学角度而言,术者更多关注如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9],而在操作中不得不进行翻转、牵拉动作。
如何做到LPD 手术实现No-touch 原则,尽可能实现在肿瘤隔绝之前不挤压或少挤压肿瘤?作者团队通过不断探索、改进、优化LPD ,手术路径和技术细节,从2019年3月起开展原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 in situ ),作者团队认为这是一种可以实现No-touch肿瘤手术学理念的手术方法,于2020年10月在《中华外科杂志》首次报道该术式及临床应用效果[10],现将该术式的技术细节报告如下。
1术前评估1.1手术适应症原位LPD 手术适应证与开腹手术基本一致,包括:①胰头部肿瘤;②胆总管下段肿瘤;③十二指肠肿瘤;④壶腹部肿瘤;⑤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不能排除恶变者。
其中,针对胰头癌,参考胰腺癌可切除状态评估(胰腺癌NCCN2021.1版),选取“可切除胰腺癌”病例:①动脉:肿瘤未触及腹腔干(celiac artery ,CA )、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和肝总动脉(common hepatic artery ,CHA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百年历史回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百年历史回顾作者:刘颖斌王许安来源:《上海医药》2018年第19期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开展了百余年,从最初的高死亡率和高并发症发生率而不被医生所认可,到逐渐成为常规术式,直至至今的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等,突破了常规,也突破了当初的很多不可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历史是外科医生不懈努力、医疗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的见证。
关键词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735.9; R730.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19-0012-03 A century-old history of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IU Yinbin**,WANG Xu’an(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from the initial high mortality and high morbidity without being recognized by surgeons to gradually becoming a routine procedure. In recent years, the minimally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such as 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nd robotic-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s well as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ith combined organ resection can b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which broke through the routine and many original impossibilities. The history of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is a witness to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surgeons and to the growing development of medical devices and technology.KEy WORDS classical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extend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robotic-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1898年Alessandro Codivilla首次在国际上实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奠定了现代胰腺外科的开篇。
腹腔镜与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展
【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 )被认为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也是腹部外科风险最高的手术,胰瘘是PD 特有的术后严重并发症。
影响PD 术后发生胰瘘的因素众多,胰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和手术经验是外科医师唯一能掌控的因素。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 )开启了微创PD 的大门,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 )开启了微创PD 的高科技大门,但由于PD 手术的复杂性,达芬奇机器人的稀缺性,微创PD 进展缓慢。
为更好地规范和普及LPD 与RPD ,本文结合笔者经验和国内外文献,介绍LPD 与RPD 的最新进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洪德飞,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 );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工作,系浙江省普通外科学重点支撑学科带头人,上海吴孟超肿瘤医学中心胰腺首席专家。
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临床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普通外科专业常务委员、胰腺微创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委员和胰腺癌专委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国际腔镜协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学组委员和胰腺学组委员。
出版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
发表论文128篇。
首创PALPP 技术代替ALPPS 治疗余肝体积不足的肝癌,首创洪氏一针法胰管空肠吻合术和洪氏四步法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1935年Whipple 首次报道现代意义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 ),即传统意义的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OPD )。
1944年Child 将Whipple 报道的PD 消化道重建顺序改为胰、胆、胃,使PD 得以规范。
因为PD 切除脏器多,胰消化道重建复杂,因此其至今仍被认为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
因为PD 后特有的严重并发症———胰瘘发生率约20%,C 级胰瘘致死率超过30%,至今没有明显下降,因此PD 被认为是腹部外科风险最高的手术。
腹腔镜胰腺外科的现状和进展(原创)
腹腔镜胰腺外科的现状和进展(原创)腹腔镜胰腺外科的现状和进展 (原创)搜狐网04-13 18:05一、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微创的理念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各个领域,胰腺外科借此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胰腺外科难度最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正经历由开放向微创的演变。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是目前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微创手术之一,包括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机器人复合手术等。
1994年由Gagner和Pomp报道了为胰腺分裂症伴有慢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的保留幽门的LPD手术,这是世界上报道的首例LPD。
但自其以后LPD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不理想,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等问题限制了LPD的开展。
进入21世纪,得益于各种腹腔镜器械如超声刀、直线切割闭合器和高清3D镜头的问世,腹腔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关于LPD的报道逐渐增多。
诚然,LPD仍需在具有熟练掌握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度过学习曲线,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并发症发生率高,给患者带来难以挽回的损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张启逸(一)LPD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目前已报道的LPD适应证涵盖了OPD的所有适应证,甚至包括了侵犯周围器官或血管结构的局部晚期恶性疾病。
然而,考虑到胰腺导管腺癌的侵袭性,大多数外科医生还是会选择为可切除的壶腹部、远端胆管或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进行LPD手术。
部分指南中也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和胰腺囊性肿瘤(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粘液性囊腺瘤等)列入了LPD手术的适应证。
根据2017年中华医学会发表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专家共识》,LPD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禁忌证,不能耐受气腹或无法建立气腹者,以及腹腔内广泛粘连和难以暴露、分离病灶者。
《2024年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分析》范文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复杂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胰腺、十二指肠和胆道等部位的良恶性肿瘤。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成为当前常见的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近期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近期行完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
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结果1. 手术情况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不大,但完全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上较腹腔镜辅助手术有明显优势,平均出血量更少。
2. 术后恢复情况(1)住院时间:完全腹腔镜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腹腔镜辅助组短,表明完全腹腔镜手术在术后恢复上具有优势。
(2)饮食恢复:完全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饮食恢复较快,能够更早地恢复正常饮食。
(3)疼痛程度: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程度上差异不大,但完全腹腔镜组患者疼痛缓解较快。
3. 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不明显,但均以胰腺瘘、胆瘘等常见并发症为主。
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均能顺利康复。
四、讨论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近期临床疗效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其中,完全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优势,而腹腔镜辅助手术在手术操作上可能更为稳妥。
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不大,但均需重视术后护理和康复工作。
五、结论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均值得肯定。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院设备及技术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同时,术后康复和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和支持,以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六、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将不断优化和改进。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T
手术步骤:
7、断胃及胰腺:
腔镜下爱惜龙吻合器断胃窦, 大弯侧留4cm待吻合用。于胰腺前 部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近端 homelock夹闭。自胰颈部下缘切开 后腹膜,解剖出肠系膜上静脉,于 胰腺及肠系膜上静脉之间,自下而 上以超声刀钳钝性分离达胰腺上方 门静脉前。自胰颈部超声刀横断胰 腺,找见胰管,见其宽约0.5cm。
6.手术时注意手术进程,及时提供 用物,并做好清点、记录工作。密 切观察病人病情、尿量、出血量 等。
谢谢大家聆听!
术前准备:
一次性用物:手套、4#线各1板、9*24针1板、11#刀片个、华利康20、3-0、4-0)、3-0微乔线、吸引器、关节镜套、爱惜龙枪及配钉、 50ml注射器、腔镜纱条、切口贴等。
术前准备:
仪器设备:高清摄像系统、高频电刀、超声刀等。
主要内容
概述、发展史 胰十二指肠解剖、手术特点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步骤 掌握术中配合要点
洗手护士:
5、手术需要的器械较多,应提前做好布袋子,便术中放器械。
6、洗手护士应关注好手术台及手术步骤,积极主动、正确传递器械, 同时与巡回老师做好物品清点。
7、备好碘伏小纱球,便于术中消毒吻合口。
8、术后腔镜器械与供应室老师应做好详细 交接并登记。
巡回护士:
• 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 了解其心理反应,告知有关手 术的注意事项、麻醉方法和安 全性,并介绍手术室环境、设 备。减轻患者恐惧心理,以稳 定的情绪主动配合手术。
手术步骤:
4.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区及浆膜, 解剖胆囊管,近端距离汇入胆总 管约0.5cm上速丰夹,远端上钛 夹夹闭,剪断胆囊管,依次解剖 胆囊动脉、沿胆囊床剥离胆囊、 胆囊床电凝止血。
手术步骤:
5、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处分 离出胆总管、肝固有动脉,悬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卢榜裕;李建军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10(005)002
【摘要】@@ 在微创外科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复杂手术,包括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都可以采用腹腔镜技术完成.然而,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涉及的器官、管道多而复杂,一旦损伤后果严重,在进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后还需要进行复杂的消化道重建.LPD是当今最复杂、手术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腹腔镜手术.目前,世界范围内能开展LPD的医院仍非常有限,报道的例数亦很有限.本文就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作一阐述.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卢榜裕;李建军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微创外科中心,南宁市,530007;广西医科大学微创外科中心,南宁市,53000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发展 [J], 田毅峰
2.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J], 周少丞;李宏;朱杰;张斌;谭麟
3.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J], 王飞;商中华
4.中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年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J], 张太平;刘悦泽
5.中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年胰肠重建术式变迁与未来发展 [J], 白雪莉;陈伟;梁廷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外科发展与展望
•
遥控机器人腹腔镜手术
tele-operation
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
双镜联合技术的展望
• 外科医生如果不主动参与腔镜外科技术的开展, (硬镜及软镜)——NOTES! • 正如80至90年代时,错过了参与腹腔镜胆囊切 除术的研究与开拓机会,至今只能继续进行日 渐减少的开腹手术的外科医生们那样—— • 可能将逐渐失去这部分病人(被动)……!
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发展现状
1991年我国完成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 手术。至今我国的大、中型医院已普遍开展 了这种新技术,一些县和地方小型医院也开 展了腹腔镜外科手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 于1995年成立了腹腔镜外科学组,于1998年 调查了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 222家医院 的腹腔镜手术开展情况:
• 腹腔镜手术基础研究的热点
一。关于气腹Βιβλιοθήκη 基础研究1、气腹对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 CO2气腹~高碳酸血症的关系;氦气和CO2气 腹的对比研究。 2、气腹对肿瘤细胞播散的影响: ①CO2气流引起肿瘤细胞漂浮;② 肿瘤细胞 随气腹的释放(套管周围)而粘附至切口; ③腹腔镜器械沾染肿瘤细胞;④肿瘤标本接 触切口。
1、普通外科手术:
腹腔镜手术154599例: 胆囊 切除术142946例,肝脏(囊肿) 手术942例,胰腺和脾脏手术 136例,小肠(阑尾)手术 8519例,胃(穿孔)手术427 例,结肠手术82例,疝修补术、 肠粘连松解术、诊断检查等共
2、腹腔镜妇科手术:
卵巢囊肿切除术、子宫切 除术、宫外孕和子宫内膜异 位症的诊断和治疗、畸胎瘤 切除术等共1309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
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周少丞 李宏 朱杰 张斌 谭麟
浙江医学 2018 年第 40 卷第 6 期
荫综 述
【 摘要 】 自 1994 年首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展以来,该手术经过 20 多年的探索、发展,在争议和疑惑中取得了突破性 进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国内外一些大的医疗中心已成为治疗壶腹部周围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术方式,并出现单中心 100 例以 上的报道,以及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大宗病例疗效的对比研究报道。研究者及时更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理念,总结经验 和进展并进行展望,有助于该手术推广和普及,造福患者,现对胰十二指肠的发展历程和临床前景作一综述。
临床前景进行综述。
著增加,手术例数也在不断上升。其中 2007 年印度的
1 LPD 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Palanivelu 等[6]报道了 42 例 LPD 的经验,患者大多为壶 腹部肿瘤(40/42),平均手术时间 370min,平均出血量
1.1 LPD 的初期探索 1994 年,美国学者 Gagner 等[3] 65ml,平均住院时间 10.2d,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并发症
手术技巧的提高,PD 的围术期病死率已经由最初的 此后几年间 LPD 的发展相对缓慢,因其手术时间超长,
50.0豫以上下降到目前的 6.0%以下[1-2],手术并发症发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并没有得
生率也有所下降。如今微创手术已经能够代替大多数传 到减少,令绝大多数外科医生望而却步。
通信作者:李宏,E-mail:lancet2010@
时发现两者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及 R0 切除率方面相当,
窑656窑
浙江医学 2018 年第 40 卷第 6 期
并且 LPD 与 OPD 相比,术中淋巴结的清除数量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0.007)。在 2012—2016 年短短 5 年之 间,在国际期刊上已经有来自各大医疗中心的 50 余篇 关 于 LPD 的 报 道 。 2014 年 来 自 梅 奥 诊 所(MAYO CLINIC,该中心也是目前报道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最多例数的中心之一)的 Croome 等 总 [12] 结回顾 了 322 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其中 108 例行 LPD,214 例行 OPD,LPD 的中转开腹率为 6.5%,术中出血量、术 后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病死率两组相比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但 LPD 组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同年 Nigri 等[13]发布的 Meta 分析显示 LPD 与传统 OPD 相比,在手 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 率、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肿瘤边缘的切除范围方面占 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 手术率及住院期间总的病死率方面与 OPD 相比无统计 学差异。Merkow 等[14]在 2015 年筛选了 8 篇 2009—2015 年发表的有关 LPD 文献进行了 Meta 分析(492 例 LPD), 结果提示相较 OPD,LPD 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更多,R0 切除率相当。2017 年国内由牟一平带领的团队报道了 单中心 233 例 LPD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368.0依57.4) min,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 33.5%,清扫的淋巴结数 量和 R0 切除率与大宗病例的开腹手术数据相近[10]。这 些研究数据均提示了 LPD 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多数 LPD 能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中清扫淋巴结与开腹 手术一样有效,甚至更优。笔者认为这与腹腔镜的优势 密不可分,借助腹腔镜下的术野放大效果,术中可以更 好地分辨微小的肿瘤转移灶,同时也可使淋巴结的清扫 更为彻底。然而 LPD 的远期效果是否与开腹手术相当, 尚有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及长期随访证实。 1.3 LPD 的 适 应 证 对 于 LPD 的 适 应 证 , 过 去 Palanivelu 等[6-7,15]学者主张:非肥胖,没有邻近大血管浸 润、没有邻近及远处淋巴结转移、先前无重大开腹手术 史,无心、肝、肾功能不全的胰头肿瘤直径<3cm,或分 化良好并局限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壶腹肿瘤,或玉、域级 胆总管下段癌。Zureikat 等[16]则认为,肥胖和慢性胰腺炎 虽然增加了 LPD 的难度,但并不是禁忌证。
要挑战的领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 LPD 的开展还多限 肿瘤根治性切除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在肝脏等血供
于大的教学医疗中心,并且其疗效还有所争议。本文结 丰富的实质性器官上取得成功,这再次激发了胰腺外科
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和个人体会,对 LPD 的发展历程和 医生对于 LPD 的信心。国内外开展 LPD 的医院数量显
平均住院时间 22.3d;3 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胃排空
2012 年 Asbun 和 Stauffer [11]开 展 的 53 例 LPD 与
障碍、出血和胰瘘。他们认为该手术虽然可行,但并未降 215 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open pancreaticoduo原
denectomy,OPD)的对照研究显示,LPD 在术中预估出血
统开腹手术,甚至成为治疗的金标准,如腹腔镜胆囊切 1.2 LPD 的快速发展 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超声刀、
除术,而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LigaSure、能量平台、缝线等外科器械、材料的发展及诊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自然就成为腹部外科医师 断、手术经验技术的积累与进步,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
医生开始对 LPD 进行探索。1997 年,Gagner 等[4]对施行 LPD 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此后,关于 LPD 的
的 10 例 LPD 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 (包括 4 例胰腺 报道逐年增多,病例数也逐渐增加,出现了较大样本的
癌),该组患者中转开腹率达 40%,平均手术时间 8.5h, 报道[7-10]及相关对照研究[11-14]。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8.40.6.2017-2779 作者单位:315211 宁波大学医学院(周少丞、谭麟);宁波市 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李宏、朱杰、张斌)
量、ICU 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三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均 P<0.01),虽然手术时间稍长[分别为(541依88)和 (401依108)min],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同
对 1 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成功实施了保留幽门的全球首 5 例、胰漏 3 例、胆漏 1 例、胃空肠吻合处梗阻 1 例、腹
例 LPD,手术历时 10h,术后患者出现空肠袢溃疡及胃 腔脓肿 1 例、深静脉血栓 1 例、死亡 1 例。此报道显示
排空障碍,术后胃肠减压持续 20d。这标志着腹部外科 LPD 患者在手术期间及术后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 关键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 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延长了住院时间,较开放
一直被视为腹部外科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近一个世纪 手术无明显优势。国内于 2002 年由卢榜裕团队完成了
以来,随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进步、能量平台的应用及 首例 LPD,手术时间 10h,出血 300ml,住院时间 20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