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 .(共37张PPT)
2) 主要内容 郡:全国分36郡 最高长官称郡守 县:郡以下设县 县令或县长
3) 历史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巩固统一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王绾和李斯各主张什么?
2、秦始皇为求其宁息采纳了谁的主张?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3.建立地方制度:郡县制
3.建立地方制度:郡县制
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1) 历史沿革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制
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实行
总结: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 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 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 历史的进步。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3.建立地方制度:郡县制 4.选拔和考察官员的制度
特点:细密、严苛
5.制定秦律
指导思想: 轻罪重刑
加强皇权,
实质: 巩固中央集权的
政治体制的工具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皇
百官之首
帝
全国政务
互不相属 副丞相
三公
太 尉
军务
丞
御 史
互相牵制 (虚有其位) 相
大 夫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九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3) 历史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巩固统一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王绾和李斯各主张什么?
2、秦始皇为求其宁息采纳了谁的主张?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3.建立地方制度:郡县制
3.建立地方制度:郡县制
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1) 历史沿革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制
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实行
总结: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 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 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 历史的进步。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3.建立地方制度:郡县制 4.选拔和考察官员的制度
特点:细密、严苛
5.制定秦律
指导思想: 轻罪重刑
加强皇权,
实质: 巩固中央集权的
政治体制的工具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皇
百官之首
帝
全国政务
互不相属 副丞相
三公
太 尉
军务
丞
御 史
互相牵制 (虚有其位) 相
大 夫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九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 .(共19张ppt)
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政权 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是皇权Fra bibliotek上、皇帝独裁。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 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服从中央。
秦朝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制度
中央 官制
地方 行政 制度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
郡县制度
二、创立皇帝制度
【探究一】根据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及课本上的内
12.2011年4月5日上午,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聚集在黄陵 县黄帝陵前,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与之关系最 为密切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B帝制度 D.郡县制
7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4.给事物赋予什么样的价值,人们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94.六个不能:不能饿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困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检查,不能老了再后悔。 20.人一生下就会哭,笑是后来才学会的。所以忧伤是一种低级的本能,而快乐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 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爱他。 100.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在我们的脑袋里。 46.如果不想被打倒,只有增加自身的重量。 30.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90.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36.失败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在抵达成功之前放弃的人。 81.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38.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4.什么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要燃起希望的意志。 76.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 26.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11.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27.要仅仅满足于自己伸手就可以拿到的东西,踮起脚尖,你会发现,自己的天空有多宽广。 52.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54.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 72.最热烈的火焰,冰封在最沉默的火山深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共20张)
郎中令(宫中警卫)
户部(掌税收财政)
卫尉(宫门警卫)
礼部(掌文仪外事)
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
兵部(掌兵籍军令)
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
刑部(掌司法刑狱)
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工部(掌营造工程)
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太仆(负责宫廷车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 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 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 谓 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 赵高。”
皇帝制度具有什么特征?
皇权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任期终身
材料: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衡石量
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
左丞相 右丞相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九卿
太尉 军务
九卿
六部
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吏部(掌职官铨选)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
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
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赞成郡县制
赞成郡县制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 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 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钱穆《秦汉史》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共44张PPT)
秦朝廷的一场辩论
王绾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李斯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chóu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
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 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功绩: 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 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 2000多年; 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 过错: 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 ②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功大于过。
背 人民渴望统一
专
景 秦始皇个人作用
制 主
商鞅变法
义 中 央
10、秦始皇被称为“千 古一帝”。我们之所以 肯定他,最主要介因为 他: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 极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 对后世影响极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人生幸福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 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 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 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
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秦国统一的背景或原因
宗法制、分封制遭破 坏,周王室逐渐失去 了天下共主地位。
西周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宗法分封——天下共主
宗法分封制崩溃
春秋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正月”。“正月”的
“正” 不再读政而读作“征”①建立皇帝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共38张PPT)
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纳谁的建议?为什么?
二、秦朝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③建立地方机构: 废分封,置郡县
皇帝 太尉、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皇帝 集 中 中央权力
郡尉、郡守、监御史
县尉、县令、县丞 三老、啬(sè )夫、游徼(jiǎo)
少 府
九卿
皇帝
三公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治 粟 内 史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少 府
九卿
A.秦始皇要在全国征发民工修筑长城,帮助其起草文件的应是? (丞相) B.秦始皇要下达一道“焚书”的诏令,有权下达者应是? (御史大夫) C.秦朝军权由何人掌管? (秦始皇)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建立皇帝制度: ②建立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假如你是嬴政, 你会如何做呢?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建立皇帝制度: ②建立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皇 帝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副丞相
三公
太 尉 奉 常
军务 (虚有其位)
丞 相 廷 尉
御 史 大 夫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与中央关 系
弊端 共同点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独立 具有较强____性。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割据 势力 _________
目的上,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性质上,都是古代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上,维护了国家统一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共37张ppt)
秦 朝 的 疆 域
二、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概念解析: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专制主义”:
指中央决策和国家政权的主宰。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 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即皇权至上。(君臣关系)(矛盾: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军政大权归中央,地方完 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和地方 关系)(矛盾:中央vs地方)
战国时期,各大国广泛实行;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废分封,置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的地方机构:郡县制度
郡
郡守(郡的最高长官) 郡丞(监御史)(辅佐郡守掌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县 县令(县的最高长官) 县丞(辅佐县令掌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乡 (三老、啬夫、游徼) 里 (里典)
皇 帝
太 尉 奉 常
负责军务 (虚位)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副丞相
御 史 大 夫
于彼 互 皇此 不 帝牵 相 一制 属 身, , 。军 相 政互 大配 权合 集▼
三公
丞 相 廷 尉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九卿
讨论: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 最高权力?
1、皇帝制度: 动动脑:“皇帝”这个称 我统一天下 号是怎么来的呢?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二、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阅读下列材料 皇位世袭 材料1:“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共23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8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8日星期六2021/8/282021/8/282021/8/28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82021/8/28August 28,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82021/8/282021/8/282021/8/28
皇帝 太尉、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郡尉、郡守、监御史
县尉、县令、县丞 三老、啬(sè)夫、游徼(jiǎo)
集 中 中央权力
集 中
地方权力
①形成过程:
春秋时期初设郡县;战国时期,各大国广泛实行;秦
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 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 郡守、郡丞、郡尉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背景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分封宗法制被破坏 2.争霸战争激烈 3.各国纷纷变法 4.秦国完成统一
×燕
前222年灭燕
前228年灭赵
皇帝 太尉、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郡尉、郡守、监御史
县尉、县令、县丞 三老、啬(sè)夫、游徼(jiǎo)
集 中 中央权力
集 中
地方权力
①形成过程:
春秋时期初设郡县;战国时期,各大国广泛实行;秦
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 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 郡守、郡丞、郡尉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背景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分封宗法制被破坏 2.争霸战争激烈 3.各国纷纷变法 4.秦国完成统一
×燕
前222年灭燕
前228年灭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优质PPT课件(共24张PPT)
利于秦王朝的统治。
3.地方:郡县制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因为)有候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诸 侯),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
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 制度和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为基础
独立 割据
官吏由中央任免, 有俸禄无封地
一、秦朝的大统一(公元前221年)
西西
北至长城
到
陇 海 东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材料3: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题例: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A、分封制和郡县制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住!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A 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②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影响到秦国的大政方针。
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 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维护君主专制的有力工具,但容易加剧阶级矛盾。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一、秦朝的大统一(公元前221年) 1)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多少如此在意? 3、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因为丞相乃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
人口达2000万 因为丞相乃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
3.地方:郡县制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因为)有候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诸 侯),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
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 制度和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为基础
独立 割据
官吏由中央任免, 有俸禄无封地
一、秦朝的大统一(公元前221年)
西西
北至长城
到
陇 海 东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材料3: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题例: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A、分封制和郡县制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住!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A 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②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影响到秦国的大政方针。
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 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维护君主专制的有力工具,但容易加剧阶级矛盾。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一、秦朝的大统一(公元前221年) 1)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多少如此在意? 3、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因为丞相乃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
人口达2000万 因为丞相乃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
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 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
公九卿是君主专制下的产物,它的优势是否能发挥取决于皇帝是不是明
智贤能。
探究主题3 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管理系统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 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
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
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
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 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
“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作用。 【解读】 第(1)问,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威胁 天子;宗法制下贵族世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秦朝开始在全国确立中央集权 制度,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产生,推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第(2) 问根据“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 “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效地加 强了地方的管理。 【结论】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 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在郡县制下可以有效 地治理国家。
(2)九卿:三公之下,中央政府其他重要官职的合称,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 事务。
(3)作用:中央政府各级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 皇帝 . 手中。 3.废分封,置郡县 (1)背景: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各大国已广泛实行,秦统一后,在 全国范围内实行。 (2)内容:分郡、县两级。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行俸禄制,官位概不世 袭;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 标志,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选官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秦律细密、严苛,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史料探究
探究主题1 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决策系统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材料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问题】 据材料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解读】 皇帝制度具有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的特点。
【结论】 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制,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 000多年。
【规律总结】 (1)“集权于上,分权于下”不仅仅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
特点,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的主要特点。“上”指皇帝,“下”
指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 (2)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与 发展。 【思维导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三、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贵族分封制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 度的基础。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
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 化了对 地方 的控制。
3.对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影响深远。
【概念解读】
专制主义:是一种政体,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中央决策方式由一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 (1)开端: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2)特点: 皇权至上 ,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列。 2.三公九卿制 (1)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三公 职责 关系 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掌管律令、图籍,负责 监察 百官 协助皇帝管理 军务 .
【解读】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 方面既配合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结论】 三公九卿的设置适应官僚政治的需要,三公分工明确,在职权
方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朝议”的 方式具有民主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从根本上讲,三
探究主题2 以三公九卿为轴心的中央政务系统
材料一 三公九卿示意图
材料二 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
为皇帝裁决的依据。„„但晚年的秦始皇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行踪诡秘,
君臣悬隔,身为丞相的李斯都无法与皇帝相见,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 到破坏。
【问题】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看待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的运作?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奠定了 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做 出了贡献。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影响、认识郡县
制的历史进步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
史观认识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背景。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与人民的要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维
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课前预习 Nhomakorabea知识梳理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背景 (1)王室衰微:春秋时期, 宗法分封 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 共主的地位。 (2)春秋争霸: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3)战国剧变: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纷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 变革。 (4)前提条件:经 商鞅变法 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2.过程:秦国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 嬴政 完 成统一。 3.意义: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 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
公九卿是君主专制下的产物,它的优势是否能发挥取决于皇帝是不是明
智贤能。
探究主题3 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管理系统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 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
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
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
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 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
“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作用。 【解读】 第(1)问,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威胁 天子;宗法制下贵族世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秦朝开始在全国确立中央集权 制度,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产生,推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第(2) 问根据“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 “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效地加 强了地方的管理。 【结论】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 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在郡县制下可以有效 地治理国家。
(2)九卿:三公之下,中央政府其他重要官职的合称,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 事务。
(3)作用:中央政府各级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 皇帝 . 手中。 3.废分封,置郡县 (1)背景: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各大国已广泛实行,秦统一后,在 全国范围内实行。 (2)内容:分郡、县两级。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行俸禄制,官位概不世 袭;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 标志,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选官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秦律细密、严苛,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史料探究
探究主题1 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决策系统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材料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问题】 据材料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解读】 皇帝制度具有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的特点。
【结论】 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制,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 000多年。
【规律总结】 (1)“集权于上,分权于下”不仅仅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
特点,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的主要特点。“上”指皇帝,“下”
指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 (2)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与 发展。 【思维导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三、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贵族分封制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 度的基础。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
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 化了对 地方 的控制。
3.对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影响深远。
【概念解读】
专制主义:是一种政体,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中央决策方式由一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 (1)开端: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2)特点: 皇权至上 ,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列。 2.三公九卿制 (1)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三公 职责 关系 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掌管律令、图籍,负责 监察 百官 协助皇帝管理 军务 .
【解读】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 方面既配合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结论】 三公九卿的设置适应官僚政治的需要,三公分工明确,在职权
方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朝议”的 方式具有民主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从根本上讲,三
探究主题2 以三公九卿为轴心的中央政务系统
材料一 三公九卿示意图
材料二 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
为皇帝裁决的依据。„„但晚年的秦始皇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行踪诡秘,
君臣悬隔,身为丞相的李斯都无法与皇帝相见,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 到破坏。
【问题】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看待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的运作?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奠定了 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做 出了贡献。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影响、认识郡县
制的历史进步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
史观认识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背景。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与人民的要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维
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课前预习 Nhomakorabea知识梳理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背景 (1)王室衰微:春秋时期, 宗法分封 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 共主的地位。 (2)春秋争霸: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3)战国剧变: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纷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 变革。 (4)前提条件:经 商鞅变法 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2.过程:秦国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 嬴政 完 成统一。 3.意义: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