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常用化验检查及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指标分析
![临床分析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指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f9f0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c.png)
临床分析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指标分析在临床上,心脏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判断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医生通常会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指标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本文将对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指标进行深入的临床分析,以期为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一、血脂指标的分析血脂指标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通常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1. 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分析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人体内的两种常见脂质,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脏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 LDL-C和HDL-C的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脏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被认为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脏病的风险降低相关。
二、炎症指标的分析炎症在心脏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可以反映心脏病患者身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和疾病的活动性。
1. C-反应蛋白(CRP)的分析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炎症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增加以及心肌梗死后预后的恶化相关。
2. 血沉的分析血沉是一种常用的炎症指标,通常通过测量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来反映炎症反应的程度。
高血沉水平可能提示心脏病的活动性增加。
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是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和判断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指标。
1. 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的分析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是两种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通常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2. 心型脑钠肽(NT-proBNP)的分析心型脑钠肽是一种由心脏合成的激素,在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时释放增加。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2cadde2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e.png)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物化学检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检验能够通过对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各种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心血管疾病生物化学检验的常见项目1、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其中,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在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
CKMB 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一般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4-6 小时开始升高,12-24 小时达到峰值,3-4 天恢复正常。
2、心肌蛋白心肌肌钙蛋白(cTn)包括 cTnI 和 cTnT,是目前诊断心肌梗死最特异和敏感的指标。
它们在心肌细胞损伤后 3-6 小时开始升高,14-20小时达到峰值,5-7 天恢复正常。
此外,肌红蛋白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1-2 小时内即开始升高,6-9 小时达到峰值,24-36 小时恢复正常,但其特异性较差,常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3、血脂检测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LDLC 被认为是“坏胆固醇”,其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HDLC 则被称为“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血糖检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
HbA1c 能够反映过去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5、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心血管内科体检项目
![心血管内科体检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a6222b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b.png)
心血管内科体检项目心血管内科体检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心血管内科体检的常见项目,帮助您了解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1. 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血管体检的基本检查项目,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2.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的回声成像技术,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检测心脏瓣膜疾病、心肌肥厚、心包积液等心脏异常。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可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血压检测血压检测是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血压,了解个体血压水平,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
5. 心肺功能检测心肺功能检测包括心肺运动试验和呼吸测试等,通过监测运动过程中心肺的反应,评估心肺健康状况和运动耐量。
6. 血管多普勒检查血管多普勒检查利用超声技术检测血管内血流状况,评估血管壁弹性、血流速度等指标,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7. 心肌酶谱检测心肌酶谱检测通过检测心肌酶的活性,判断心肌损伤程度,辅助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
8. 血脂检测血脂检测通过测定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肪成分的水平,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9. 血糖检测血糖检测用于评估糖尿病的风险和治疗效果,通过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了解个体血糖控制情况。
10. 运动平板试验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通过运动负荷试验来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同时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以评估心脏对运动的反应能力。
11.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MRI)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可以详细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MRI,可以检测心脏肥厚、心肌病、心脏肿瘤等疾病。
12.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主要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
13. 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通过测量呼吸道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评估肺部健康状况。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4759e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a.png)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化验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化验结果能够提供关于患者体内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物浓度、病原体检测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对化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了解常见的化验正常值和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x109/L。
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肿瘤。
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
-红细胞计数:男性正常范围为4.3-5.9x10^12/L,女性正常范围为3.8-5.2x10^12/L。
增高可能表示红细胞增多症或肺心病。
降低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血红蛋白:男性正常范围为130-175g/L,女性正常范围为120-16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50-400x109/L。
增高可能表示骨髓增生异常或炎症。
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或自身免疫疾病。
2.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和尿酸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
- 血糖: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糖尿病。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免疫学指标-HIV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乙肝病毒感染。
-抗核抗体(ANA):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自身免疫疾病。
-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表示有炎症反应或感染。
4.微生物学指标-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细菌感染。
-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真菌感染。
-病毒PCR检测: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a26a8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6.png)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血流动力监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监测手段,它通过对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和心血管功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血流动力监测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通常用“次/分钟”表示。
心率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自律性。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但在疾病状态下,心率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
心率的增加可能提示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而心率的降低则可能与心脏传导阻滞、药物反应或神经系统失调等相关。
二、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它由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字组成,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
血压被普遍认为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血管阻力以及循环容量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 mmHg和舒张压80-90 mmHg之间。
血压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存在高血压、低血压、失血、休克等情况。
三、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中泵出的血液量,通常用“升/分钟”表示。
心输出量是评价心脏泵血能力和血液灌注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输出量范围为4-8升/分钟。
心输出量的增加可能与体循环负荷过重或代偿机制激活有关,而心输出量的降低可能与心脏收缩力减退、泵血功能不全等问题相关。
四、全身血管阻力全身血管阻力是指血液在体循环中通过血管所遇到的阻力大小,通常用“帕斯卡秒/升”表示。
全身血管阻力与体循环灌注和心脏负荷密切相关,它反映了血管收缩状态以及血液黏稠度等因素对血液流动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全身血管阻力范围为900-1500帕斯卡秒/升。
全身血管阻力的增加可能与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因素有关,而全身血管阻力的降低可能与血管扩张、血液黏稠度减小等因素相关。
心血管疾病做什么检查
![心血管疾病做什么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6aa8dd3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7.png)
心血管疾病做什么检查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它包括了心脏和血管的多种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检查项目:1.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心脏的节律和传导异常,以及心肌缺血的迹象。
2. 血压测量: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血压的定期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
3. 血液检查:包括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这些可以帮助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4. 胸部X光: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是否有肺部积液等异常情况。
5. 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m):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室壁的运动、瓣膜的开放和关闭等。
6. 冠状动脉造影: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情况。
7. 心脏核素扫描:使用放射性示踪剂,可以评估心肌的血流和功能。
8.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可以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9. 心脏压力测试:通过在运动或药物刺激下监测心电图和血压,评估心脏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表现。
10. 血管超声:可以评估颈动脉和其他主要血管的血流情况,检查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1. 脉搏波速度(PWV)测试:这是一种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性检查。
在进行这些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史以及初步的体检结果来决定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同时,患者也应该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检查的必要性、过程以及可能的结果,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及相关临床意义共60页
![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及相关临床意义共60页](https://img.taocdn.com/s3/m/51765928fc4ffe473368ab50.png)
– 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 运动中血压下降超过10mmHg,或伴全
身反应,如低血压休克者
• 准确性70%-80%
10
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事件
11
新型动态心电图—无线网络传输移动心电监测
佩戴及记录心电仪
• 心衰指标 – BNP • 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 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 • 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 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30-40%存 在急诊医生难以确诊 而影响预后,以BNP 100pg/ml作为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达到90%,可以减少74%的临床不 确定性;而BNP 超过400pg/ml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达95%
信息传输
医生诊断并传 回传诊断信息
12
植入性HOLTER—Loop recorder
13
心内电生理检查
14
传统的心律失常诊治模式
症状
心电图
HOLTER
诊断
药物治疗
15
传统模式的弊端
• 诊断
– 被动记录 – 时效性差
• 治疗
– 姑息性 – 非根治
16
解决诊断问题的途径
电刺激
被动记录
主动诱发
(电生理)
Coronary CTA 不足之处
• 在钙化病变时,无法精确评估狭窄程度 • 与CAG判定的狭窄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 若侧支循环充分的情况下,闭塞病变容易被漏诊 • 支架内病变不易看清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fd1fa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4.png)
新标志物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除了以上物质可以反映AMI,新的标志物也出现
肌球蛋白轻链(MLC):比较稳定,发病后3-6h即可升高,4天达高峰,持续10天左右,曲线也呈双峰
糖原磷酸化酶(GP):胸痛2-4h开始升高,特性与CK-MB较相似许多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分子量(14-15KD)小,心肌中含量比骨骼肌含量丰富,敏感性跟Mb相似,但特异性比其高。
肌钙蛋白血中浓度和心肌损伤范围的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判断病情轻重,指导正确治疗。胸痛发作6h后,肌钙蛋白浓度正常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蛋白检测
不足之处:
由于窗口期长,诊断近期发生的再梗死效果较差
心肌蛋白检测
C反应蛋白(CRP):
CPR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肝脏是其主要的合成器官,最近研究表明,人体其他部位如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神经元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在炎症刺激或病理状态下都能合成和分泌CRP。
3
5
利钠肽
NP: 起源和分泌刺激
利钠肽
利钠肽
由心房分泌
心房压增加,或心房扩张时刺激ANP分泌
脑内一些特定神经元、肺、肾上腺、唾液腺、神经节、垂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也可合成、分泌 心钠肽(AtrialnatriuretiePeptide,Anp)
临床意义:
舒血管作用:ANP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且具有量效关系。 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 ANP对下丘脑室旁核(PvN)等处的神经元起明显的抑制效应,部分神经元表现为放电间期明显延长,部分神经元放电活动完全消失。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
01
03
血液生化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3a705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0.png)
血液生化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液生化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化学物质浓度来评估人体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血液生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 血糖:血糖是衡量机体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高血糖与糖尿病相关,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过量或肝功能异常有关。
2.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异常的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3. 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等。
异常的肝功能指标可能提示肝脏异常,如炎症、损伤或肝病。
4. 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
异常的肾功能指标可能与肾功能不全相关。
5. 电解质:如钠、钾、钙、磷等。
电解质平衡的紊乱可能与许多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6.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高敏感CRP检测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
7.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重要组分,其水平可以检测贫血情况。
8. 甲状腺功能指标:如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
异常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可能与甲状腺疾病有关。
这些血液生化指标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具体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之,血液生化检测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心血管疾病5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心血管疾病5种常用的检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8a6bf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a.png)
心血管疾病5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心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心脏和血管疾病、肺循环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一组循环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早发现,早治疗及早预防才能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复发率及相关的并发症。
为了做到尽早发现心血管疾病,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小编介绍一下心血管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供大家参考。
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方法包括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其中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非侵入性检查包括血压测定、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1、血压测定诊治心力衰竭血压测定是临床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家庭自测血压、诊所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协助鉴别原发性、继发性及难治性高血压,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更好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发生。
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等。
心电图可以监测患者的心率、节律及心电图波形的变化等,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方法,对于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房室肥大或电解质紊乱等有重要意义。
3、心脏超声检查在诸多的心脏超声检查方法中,超声心动图最的临床价值最高。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具有便捷、可靠、无痛苦及可重复性好的优点。
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广泛应用。
超声心动图不仅能够直观地、实时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形态和搏动情况,还能监测室壁的运动(运动幅度、协调性)情况。
除此之外,超声心动图还能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对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病等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冠状动脉CT随着冠状动脉CT造影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成像方法,冠状动脉CT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直接、最可靠、最特异的方法。
它可以直接把冠状动脉血管显示出来,检测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有无钙化,以及狭窄的程度和部位等。
常见内科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常见内科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4d70a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a.png)
常见内科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室检查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断和评估疾病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内科疾病及其对应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一、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常见的疾病之一,早期的实验室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1. 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损伤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可通过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来评估心肌的损伤程度。
2.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反应急性炎症的指标,常用于评估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炎症反应程度。
3.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而判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肺功能和炎症反应。
以下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1. 肺功能检查: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指标,可以评估肺功能的减退程度,对于哮喘和COPD的诊断和监测非常重要。
2. 动脉血气分析(ABG):通过检测动脉血中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可以评估氧合功能和酸碱平衡的情况。
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肝炎、消化道出血等,实验室检查对于评估肝功能和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非常重要。
以下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1.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可以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2. 血清总胆红素(TBil):可以评估肝胆系统的代谢功能,对于肝炎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 糞便常规:通过检测糞便中的潜血、寄生虫卵等指标,可以评估消化道是否有出血或感染的情况。
四、免疫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自身免疫反应程度。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2476e5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2.png)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1.介绍
心梗,也称为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
血坏死的疾病。
心梗三项是评估心梗的临床指标,包括心电图(ECG)、血清肌钙蛋白(cTn)和血清类脂物质(脂肪和脂蛋白)
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
2.心电图(ECG)
心电图是使用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记录。
心梗时,心肌
缺血导致心电图发生特定表现,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改变。
这
些改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梗,并评估梗死的位置和范围。
3.血清肌钙蛋白(cTn)
肌钙蛋白是心肌坏死释放的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cTn)水平
可以用来检测心梗。
cTn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及早检测
到心肌梗死,并评估梗死的严重程度。
cTn水平的升高与心梗的发生、范围和预后相关。
4.血清类脂物质
心梗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坏死会影响血清中的类脂物质水平,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检测这些类脂物质的水平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指导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5.本文涉及附件
本文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6.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 心梗: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 心电图(ECG):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记录。
- 血清肌钙蛋白(cTn):心肌坏死释放的标志物,用于检测心梗。
- 血清类脂物质:影响心梗的血清类脂物质,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心内科常见检查与化验
![心内科常见检查与化验](https://img.taocdn.com/s3/m/f231c9c36c175f0e7dd1378b.png)
冠脉CTA检查前准备
• 1、检查前4小时禁食(可饮水),扫描前12小时内不要饮用含咖啡因类物品,如茶,咖啡 等,从而避免引起心率上升。
• 2.心率控制在75次/分钟以下。心率过快或心律失常患者应在心内科医生调整好心率和心律 后方可进行此检查。
• 3、糖尿病患者需停用二甲双胍48小时,检查完后48小时继续服用。
心内科常见检查与化验
心内科常见的检查
心内科常见检查的种类
• 一、心电图检查
1、普通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平板运动心电图 4、食管心电图
• 二、动态血压监测
心内科常见检查的种类
•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2、CTA检查 3、MRI检查 4、超声心动图 5、放射性核素检查
• 四、心导管术和血管造影
心肌等。
心肌灌注显像(ECT)
心肌灌注显像是通过特定的显像仪,利用心肌 血流灌注显像剂的示踪特性,获得在特定条件 下的心肌血流灌注影像,以此了解心肌的供血 和存活情况。
ECT适应症:
•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冠状动脉危险度分级、心肌细胞活性的评估。 • 急性缺血综合征的评价、心肌顿抑与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估价。 • 心肌缺血治疗:如冠脉搭桥术、血管成形术及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价。 • 心肌病和心肌炎的辅助诊断、室壁瘤及大动脉瘤的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其分流的
食管心电图注意事项
1、有咽部或食管疾病、局部麻醉药物过敏者不能做此项检查。 2、检查一般安排在早晨,故前一晚22:00以后禁食禁饮,检查当日空腹,药也不要吃。 3、检查结束后两小时方可进食,以温凉流食为宜。
二、动态血压监测
• 采用特殊的血压测量和记录装置,按设定的时间测 量并记录24h血压
• 了解不同生理状态下血压的变化。
血脂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脂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69c4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4.png)
血脂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脂检查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血脂检查,
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中的脂质水平,了解患者的患心脏病和中
风的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血脂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量。
高水平的总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如果总胆固醇水
平超过建议的正常范围,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如改变饮
食惯、增加运动等。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一种较低密度的
脂蛋白,称为“坏胆固醇”。
高水平的LDL-C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增加相关。
如果LDL-C水平升高,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如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生活方式改变。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是一种较高密度
的脂蛋白,称为“好胆固醇”。
高水平的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风
险降低相关。
如果HDL-C水平较低,可能需要通过增加运动、戒
烟等措施来提高HDL-C水平。
4. 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一种脂肪酸在体内的主要储
存形式。
高水平的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如果
TG水平升高,可能需要通过改变饮食惯、减少饮酒等方式来降低
风险。
综上所述,血脂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风险。
如果发现血脂检查指标异常,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患者
的风险,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
及早进行血脂检查,对
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心肌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0f3b77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3.png)
心肌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肌酸激酶(CK)生物参考区间: 24~195U/L临床意义:增高:主要用于心肌梗塞(AMI)诊断,AMI 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
但此酶总活性持续时间短,下降速度快,故对心肌梗塞后期价值不大。
各种类型进行性肌萎缩、骨胳肌损伤、肌营养不良、急性心肌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剧烈运动、使用氯丙嗪、青霉素等药物。
CK升高和发作时间有关,传统测定为住院时、12h后、24h各测1次,现在倾向于住院时、3h后、6h后、9h后各测1次。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生物参考区间:酶法0~24U/L临床意义:增高:在急性心肌梗塞2-4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恢复正常。
CK-MB是诊断及监测AMI病人病情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CK、CK~MB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指标。
既可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
乳酸脱氢酶(LDH)生物参考区间:109~245U/L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后8~12h出现在血中,48~72h达峰值,升高可达10天,大约7~12d恢复正常。
非梗死所致的快速心律失常、急性心包炎、心衰都可使LDH轻度升高。
LDH升高还可见于①溶血性疾病;②肝病:伴有黄疸的中毒性肝炎患者,LDH可达正常的10倍以上,也可见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硬化及梗阻性黄疸;③肾脏疾病:如肾小管坏死、肾盂肾炎及肾梗死等;④恶性肿瘤、霍奇金病、腹部及肺部肿瘤、胚胎细胞肿瘤、白血病等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肺栓塞等。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生物参考区间:50~220IU/L临床意义:用于心肌坏死和肝功能障碍评价。
AMI时,α~HBDH 与LDH同期升高,α~HBDH/LDH比值>0.8或通常>1,增高1~10倍以上并与LDH演变相一致或稍早。
肝病时也可见升高,但α~HBDH/LDH比值常<0.6。
心内科常用化验指标的解释
![心内科常用化验指标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079853e5fbfc77da369b194.png)
LDH3: 19.0±4.0% LDH4: 6.6±3.5% LDH5: 4.6±3.0%
总LDH对心梗诊断不如LDH的 同工酶,正常人血浆中LDH2 远多于LDH1,因此, LDH1:
LDH2<0.76;当心肌坏死时,
LDH1: LDH2<1,24小时达
到高峰,几乎与CK-MB同步。
因此,LDH同工酶可作为心肌
B型利钠肽
• BNP是心脏细胞产生的结构相关的肽类激素家 族钠尿肽中的一种,它是调节体液、体内钠平 衡、血压的重要激素,当心血容积增加和左室 压力超负荷时即可大量分泌。由于心脏容量负 荷或压力负荷增加,心肌受到牵张或室壁压力 增大,会使血中BNP的指标浓度增高,而这恰 恰是诊断心衰较为敏感的指标。BNP应用于心 脏病诊断有效、准确,并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监 测的新一代标准。
梗死回顾性诊断的很好指标。
肌钙蛋白
• 肌钙蛋白I(cTnI) <0.2ng/L或T(cTnT) 0-0.01ng/ml两者起病3-4小时后升高, cTnI 11-24小时达高峰,7-10日将至正 常,cTnT24-48小时达高峰,10-14日 将至正常。
• 心肌结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反映梗死的 敏感指标。
心内科常用化验指标的解释
肌酸激酶(CK)
• 肌酸激酶(CK)除心肌外,尚存在骨骼肌、 脑及消化道,故其特异性并不强。CK有 三种同工酶,即CK-MB、CK-MM及CKBB,他们是由M及B两种亚基组成的二 聚体,其中CK-MB通常来自于心肌,故 其特异性高。
• CK活性在心梗4-6小时升高,峰值在1830小时之间,3-4天回至正常水平;CKMB在心梗后2-6小时开始上升,峰值在 发病后20-24小时,于36-72小时回至 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 死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验
• 凝血功能
• 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 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 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二聚 体升高。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二聚体升高
化验
• :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载脂蛋白( ) • 载脂蛋白( ) • 脂蛋白( ):独立危险因素 • :独立危险因素 • :反映斑块活动程度 • 甲状腺功能 • 高:高血压、心律失常 • 低:顽固性心衰、高胆固醇血症
4
化验
• 心肌标志物(心肌损伤指标) • 肌钙蛋白 • 在心肌细胞膜完整时,心肌肌钙蛋白不会透出细胞膜进入血循环,只有当心肌细胞膜
51
不足之处
• 在钙化病变时,无法精确评估狭窄程度 • 与判定的狭窄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 若侧支循环充分的情况下,闭塞病变容易被漏诊 • 支架内病变不易看清
52
冠脉解剖变异—起源于左冠窦
53
54
术后,桥血管的介入治疗
55
同位素心肌显像()
56
:直接观察心肌缺血情况
57
5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反映组 织代谢情况
大血管形态及有无畸形
房室腔大小
室壁运动状态(心肌缺血、收缩与舒张功能)
41
心肌: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病
42
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
43
冠状动脉造影局限
• 反映的仅仅是以上的“可视”血管 在静息条件下内腔的轮廓
• 能发现 • 主要血管及分支固定性狭窄程度在
以上的病变 • 不能识别 • 狭窄程度不高的软斑块等高危病变 • 冠状动脉痉挛等动力性因素(变异
28
程序刺激
• 记录各部位的心腔内电图 • 如希氏束电图 • 测定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 • 如不应期 • 如窦房结恢复时间 • 诱发心动过速,明确心动过速性
质
29
病灶的确定—寻找最早激动部位
30
线胸片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超声心动图()
可观察
瓣膜结构
房、室壁厚度、有无缺损或畸形
17
解决诊断问题的途径
电刺激
被动记录
主动诱发
(电生理)
18
解决治疗问题的途径
(姑息)
(根治)
根治 19
早期的电生理检查食道调搏
20
有创电生理检查的开端—希氏束电图
21
导管室的核心设备
22
导管室的核心设备
23
患者进入导管室
24
上腔静脉系统穿刺
25
股静脉穿刺
26
电极导管的放置
27
电极导管的放置
11
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事件
12
新型动态心电图—无线网络传输移动心 电监测
佩戴及记录心电仪
信息传输
医生诊断并传 回传诊断信息
13
植入性—
14
心内电生理检查
15
传统的心律失常诊治模式症状Fra bibliotek心电图诊断
药物治疗
16
传统模式的弊端
• 诊断 • 被动记录 • 时效性差 • 治疗 • 姑息性 • 非根治
型心绞痛) • 微血管病变(综合征)
44
对的补充
45
对的补充
46
(功能性血流储备分数)
47
垃圾致河道变窄,需要疏通吗?
48
:原理及
49
冠脉
50
优势
• 非侵入性检查 • 检测不稳定性斑块的唯一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 能清晰显示非钙化性病变 • 与核素负荷试验,超声负荷试验和运动试验相比,特异性更高 • 能判定斑块的性质,如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 • 能评估桥血管 • 利于发现解剖畸形 • 评估纵膈和肺血管
• 心衰指标
• 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 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
• 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
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存 在急诊医生难以确诊而影响预后,以
•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一直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心肌酶谱中最具特异性的 酶,但长期以来用免疫抑制法测定酶活性的干扰因素很多,检测的敏 感性、特异性均 大受影响,现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的质量可 不受酶活性的影响,直接检测分子的浓 度,可更加敏感、特异地为临床提供帮助 5
作为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达到,可以减少的临床不确定性;而 超过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
可能性达
6
心电图临床价值
• 解剖与形态学诊断
•
心房肥大
•
心室肥大
• 病理学和病例生理学诊断
•
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
电解质失衡、内分泌疾病、药物作用
• 心律失常的诊断
7
心电图能确诊的疾病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8
心电图动态变化诊断心肌缺血
破坏时,肌钙蛋白才能释放入血。其血循环中肌钙蛋白的浓度与心肌受损的程度呈正 比,且具有长达的半衰期,是回顾性检测的最佳指标 • 肌红蛋白 • 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在细胞膜的氧化功能中具有重要 作用。因其为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当心肌细 胞发生损伤时,是最早进入 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或更快。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 达,故 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大家好
1
心血管常用化验检查结果及临床意 义
心内二科 杨淼淼
2
• 实验室检查 • 常规生化 • 心肌酶学 • 凝血功能
• 心电学 • 普通心电图 • 负荷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 • 电生理 • 影像学 • 线胸片
•及
• 同位素心肌显像
主要内容
内容这么多,我们都掌 握了吗?
3
•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检测
9
不能仅凭份静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
10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 阳性结果判定 • 在波占优势的导联,运动中或运动后
出现段缺血型下移≥,持续时间>分钟, 运动前原有段下移者,应在原有基础 上再下移≥,持续时间应>分钟 • 无病理性波导联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 现段弓背向上抬高≥,持续时间>分钟 • 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 运动中血压下降超过,或伴全身反应, 如低血压休克者 •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