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黍离

合集下载

《诗经选译--黍离》(闫海文通俗译诗经

《诗经选译--黍离》(闫海文通俗译诗经

《黍离》闫海文译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很茂盛,高粱苗儿绿油油。

来到故地脚步慢,无限愁思烦心头。

能够理解我的人,知我心中好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还有何追求。

高高在上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长得好,高粱穗大垂下头。

来到故地脚步慢,心中难受如醉酒。

能够理解我的人,知我心中好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还有何追求。

高高在上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繁又茂,高粱结穗沉甸甸。

来到故地脚步慢,心里如噎很难受。

能够理解我的人,知我心中好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还有何追求。

高高在上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闫海文(安阳县理工中专)注解: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衰微,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昔日的贵族大夫变成了一般平民,他们当然对社会不满。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的一位没落贵族大夫变为平民后,到原来的西周都城镐京行役,看到了镐京的城阙宫殿变成了种植五谷的田地,不禁发出忧愁悲伤的感慨,过去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贵族地位一去不复返了。

.。

《诗经·黍离》赏析

《诗经·黍离》赏析

《诗经·黍离》赏析《诗经·黍离》赏析引导语:《国风·王风·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

此诗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1.黍:俗称“小米”;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高梁。

行迈:远行;4.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赏析】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作品介绍】《黍离》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诗经;王风;黍离》译注题解: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原文译文注释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2,中心摇摇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梁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1.黍稷(shǔjì 蜀记):两种农作物。

黍,小米;稷,高粱。

离离:行列貌。

2.行迈:行走。

靡靡:行步迟缓貌。

3.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4.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5.噎(yē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F-065】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诗经2黍离》

《诗经2黍离》

黍离(一)、朗读全诗,感知内容,体会感情。

1、集体朗读全诗2、用现代汉语说说全诗的内容(二)译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那黍稷之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我缓行其间啊,心中忧戚。

知我者,谓我心忧;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那黍稷之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我缓行其间啊,心如醉酒。

知我者,谓我心忧;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那黍稷之实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我缓行其间啊,呜咽难言。

知我者,谓我心忧;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三)探讨诗中抒发的感情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学过姜夔的《扬州慢》啊?在《〈扬州慢〉序》中说,《扬州慢》被千岩老人萧德藻称赞为有“黍离之悲”。

为什么说《黍离》读起来悲呢,学生找出写有悲的字句。

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心忧看来作者内心很痛苦、悲伤学生齐读这首诗,去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的背景】诗中的主人公凭吊故国遗址,追思故国往昔的繁华和种种美好回忆,不禁感慨万千。

可别人不理解他,却以为他另有所图,于是,他愤慨填膺,呼天明心,表现得光明磊落,正气凛然,也包含着多少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

拓展联想:假如我们不了解写作背景,你觉得诗中主人公会因何而忧?提示:忧伤国事之感;世事沧事之叹;物是人非之痛;知音难觅之憾;壮志未酬之恨……(四)写法(1)、四言为主(2)、重章叠句(3)、韵律和谐(4)、起兴手法。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 王风。 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⑤。 悠悠苍天⑥,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⑦。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看不完那烈日生产的痛苦 深深泥沼 数不尽那黄昏蛛网的银丝 秘密回转 满眼是稷的成熟 满眼是黍的炫耀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酒愁肠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什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 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奔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赏析
•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遇,并非每个人都能 承受。思索的太深、追问得太深的人,总 有孤独、尴尬、委屈如影随形。诗人孤独 一人对抗着这些压迫内心的追问,最终无 法承受,几乎到崩溃的边缘,所以他才仰 天怒号,叩问苍天。

• • • • • •
• • •
【注释】 ① 黍稷(shǔ jì ):粮食作物名。黍,即大黄米。 离离:庄稼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样子。另说,结实累累。 ②稷,高粱,另说小米。 ③行迈:复合词,即“行 ”,远行。靡靡:走路迟缓。 ④中心:即心中。 摇摇:同“愮愮”,犹“遥遥”,是心忧闷而无可告, 忧郁无处诉说,即心神不安。《毛传》:“摇摇,忧无 所诉。” ⑤何求:似乎还在寻求什么. ⑥悠悠:遥远。 ⑦噎(yē ):咽喉梗塞。喻心中郁闷,好像气都透不 过来。
【诗意】 看不完那山峦的起伏,迤逦蜿蜒 数不尽那村庄的疏密,万里平畴 满眼是稷的整齐 满眼是黍的青葱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走
数不尽那小路的坎坷,犬吠鸡鸣 看不完那鹰群的飞翔,踯躅怅惘 满眼是稷的抽穗 满眼是黍的扬花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愁无告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什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游

语文诗经文言文翻译《诗经_王风_黍离》赏析

语文诗经文言文翻译《诗经_王风_黍离》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赏析《诗经·王风·黍离》赏析《诗经·王风·黍离》译注题解: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原文译文注释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2,中心摇摇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梁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1.黍稷(shǔ jì 蜀记):两种农作物。

黍,小米;稷,高粱。

离离:行列貌。

2.行迈:行走。

靡靡:行步迟缓貌。

3.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4.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5.噎(yē 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诗经·黍离》赏析

《诗经·黍离》赏析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一章)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二章)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②。

(三章)①诗序曰:“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②毛传:“彼,彼宗庙宫室。

迈,行也。

靡靡,犹迟迟也。

摇摇,忧无所想。

”钱澄之曰:“毛云靡靡犹迟迟也,盖意懒而足不前之貌。

”李塨曰:“离离,散垂之貌。

稷即今之小米也。

黍秀,即散垂,稷则苗穗挺直,实乃垂而不散,故黍但见其离离,而稷则见其苗、其穗、其实也。

”焦琳曰:“摇摇者,神魂之无主也;如醉者,意绪之俱迷也;如噎者,愤气之填满胸臆也。

”沈青崖曰:“述其所见,既非托物,因所见而行为之靡靡,心为之摇摇,亦是实写其忧,而非由于黍稷引起,直是赋体,不兼有兴。

”邓翔日:“章首二句咏物,后六句写情,惟三、四句自肖形神,觉此时此身茫无着落处,深心国事,尚有斯人。

”关于《黍离》,似乎不必再说太多的话,停留在诗人心弦上的哀伤早已作为一个象征而成为永恒的悲怆。

牛运震曰:“此诗纯以意胜,其沉痛处不当于文词求之。

后人诗如‘山川满目泪霑衣,六朝如梦鸟空啼’之类,徒伤代谢而已,固无此怀古深情也。

‘谓我何求’四字,说尽人世浅薄,一‘求’字误人,直到君国之义漠不相关,可惧哉。

谢叠山先生云:文武成康之宗庙尽为禾黍,而能为悯周之诗者一行役大夫外无人也。

吾读《书》至《文侯之命》,观所以训诫文侯者,惟自保其邦而已。

王室之盛衰,故都之兴废,悉置不言,吾于《黍离》之诗,重有感也夫。

按此数语委婉尽致,而出自叠山先生,尤足发此诗幽情。

”所引谢氏语,出自谢枋得所著《诗传注疏》。

论《黍离》一节原很长,引者乃撮述其要。

谢氏于宋亡之后,以死拒绝元朝的征聘,可算全了名节的忠烈之士,其读《黍离》,自当别有怀抱,不仅仅为诗而发也。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译文]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出自] 春秋《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黍: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稷:谷子,一说高粱。

行迈:远行。

迈,行、走。

靡靡:迟迟、缓慢,犹疑不决的样子。

中心:内心。

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谓:说。

悠悠:遥远、渺茫。

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实:籽粒。

噎:食物塞住咽喉,哽咽。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译文2: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殖こ鲂旅绐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脑诓抖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ひ晕我作何寻求お青天在上な撬使宫殿变成荒丘!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殖槌鏊胪藩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囊哑扑楠お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以为我作何寻求お青天在上这是谁呵这是谁?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纸岢鏊胧氮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脑诔槠お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ひ晕我作何寻求お高高青天呵ふ馐撬呵究竟是谁!赏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

诗经·黍离

诗经·黍离

《黍离》这篇诗作的表现手法是《诗 经》这部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首先, 他充分动用了《诗经》中“赋”和 “兴”的表现手法,以铺陈起兴起笔, 以感情逐渐深化作为重章复沓的线索, 一唱三叹而意味无穷。其次,《黍离》 还使用了叠字的修辞手法和押韵的诗 歌表现技巧,使得全诗节奏明朗,韵 律和谐,更富于音乐美。
朱熹《诗经集传》卷二说:“闵 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 其所见黍之离离,与稷之苗,以 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此 言甚得。
谢谢观看!
《黍离》这篇作品就是《诗经· 王风》 中的代表性作品。诗中讲的是周 人东迁之后一位大夫行役到故都, 看见昔日繁盛的宗庙宫室已经坍 塌倾圮,满目遍是黍稷,不觉悲 上心来,反复吟唱,痛苦伤怀的 情形。
我们可以假想这位大夫就是镐京人, 也许他曾经在此执笏上朝,谈论国事, 也许他家就在附近,对故都的一草一 木都满怀深情。东迁之后,由于行役 而到此地,恰如游子远行归乡,本身 心中就充满了期待。然而当他目睹今 日旧都,不觉悲上心来,宗庙宫室俱 已不在,只剩离离黍稷宣示着昔日王 朝的覆灭。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伤怀!
另一方面,周王朝固有的分封制使得周王朝 仍然是一个统一的朝代,但实力已经落在 了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后面,以至于不得不 靠诸侯国的帮助来维系王朝的统一。历史 上说齐桓公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大致就是这个时代。王室日趋衰微,天子 位同诸侯,昔盛今衰的哀伤亡国之词于此 时就占据了诗歌的主体部分。因此,《诗 经· 王风》就缺少了地方歌谣的生活气息, 而多乱离之作。
如果真的有人问他,这两句如果真是写实 的话,诗歌的抒情深度恐怕就会大打折扣 了,所以还是没有人问的好,是在虚写, 是在假托别人的表现来抒发这种无人理解 也无人关心的痛苦。痛苦已到极致,再继 续写下去无疑也是赘言,所以诗人就假托 别人的理解或不理解来为自己的心情代笔 了。别人理解,很痛苦;别人不理解,那 就更痛苦了!

黍离

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⑴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 可以酿酒、做糕等。 ⑵离离:繁茂貌。 ⑶稷:谷子,一说高粱。黍的一个变种,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 ⑷行迈:道上走。 ⑸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⑹中心:内心。 ⑺摇摇:心神不宁。 ⑻谓:说。 ⑼悠悠:遥遥,形容天之无际。 ⑽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黍”,与下文“稷”,其品种学名说法不一,要皆小米之属。 “离离”,指行列整齐之貌。 此二句互文见义,指黍稷之苗,成行成列,繁茂昌盛。 黍稷,在以农业立国的周代,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周之始祖长于稼穑,即名“后稷”,意为“小米”, 并因此而为部族首领,享受后代祭祀。宗庙后称“社稷”,可见黍稷在周人心目中的地位。然而,眼前 之离离黍稷,却不是那昔日“社稷”,昔日那庄严的宗庙,巍峨的朝堂,繁华的街市,都早已被战火烧 成一片瓦砾,而如今,这片瓦砾场也已不复存在,只有这一行行一棵棵绿油油一片禾苗了。看着这故国 遗址,自然便产生恍如隔世之感。身在此地,眼见此景,而情系故国,心系旧世,于是便指“此”为 “彼”,把现在之此地,看成是与自己有着很大距离的“彼”地。这种距离是一种感情距离。 诗中的时空,往往打上情感的烙印,以致发生变形扭曲。这本是祖宗安魂之地,君臣立命之所,罹此大 难,这对于宗法观念极重,且自视为华夏文化正统的东周贵族来说,这场变故在他们心中留下的深重创 伤,简直是难以言喻的。
诗经·王风·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痛定思痛时,他又反躬自思:我这模样行为,知道的自然能体会到我心中的忧怨,不知 底细的,还不知我想要干什么呢!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呼天抢地之辞,但对“何人”,历来有三解:一解为造成 宗周覆亡者,一解为“不知我者”,一解为自指。这三解均有牵强之处。《诗经》特别 是《国风》中的许多诗,都是乐歌,有对唱、领唱、合唱、旁白、和声、序曲、尾声等 不同表达角度,“悠悠”两句,不如看作是一曲终了旁白者之尾声或和声。是旁白者在 感叹:“天哪天哪,行迈靡靡的这位游子,忧伤得成了什么人啦!”

《诗经黍离》体裁

《诗经黍离》体裁

《诗经·王风·黍离》体裁
《诗经·王风·黍离》的体裁是四言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它采自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悯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黍离》原文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黍离》注音加译文[最新]

诗经《黍离》注音加译文[最新]

诗经《黍离》注音加译文[最新] 黍离bǐshǔlílíbǐjìzhīmiáohángmàimímízhōngxīnyáoyáo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zhīwǒzhěwâiwǒxīnyōubùzhīwǒzhěwâiwǒhãqiúyōuyōucāngtiāncǐhãrãnzāi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bǐshǔlílíbǐjìzhīsuìhángmàimímízhōngxīnrúzuì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zhīwǒzhěwâiwǒxīnyōubùzhīwǒzhěwâiwǒhãqiúyōuyōucāngtiāncǐhãrãnzāi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bǐshǔlílíbǐjìzhīshíhángmàimímízhōngxīnrúyē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zhīwǒzhěwâiwǒxīnyōubùzhīwǒzhěwâiwǒhãqiúyōuyōucāngtiāncǐhãrãnzāi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

先秦的《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及赏析

先秦的《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及赏析

先秦的《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及赏析《诗经•王风•黍离》先秦•佚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赏析】这首诗抒发了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感慨。

毛诗序称:“《黍离》,闵(通悯)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看到的是一片绿油油的禾黍,既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由此,他联想到周室的倾覆,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一片绿意盎然的作物,在别人眼里或许代表着希望,代表着丰收。

可是在诗人的眼里,他代表着人事全非,沧海桑田,代表着那个繁华时代一去不复返。

诗人的内心是极其痛苦孤独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在忧愁,不了解我的人,却在问我是不是有所求。

周大夫路过旧都,看到这一景象,心中的怅惘他可以承受,可是他不能容忍这种忧思不被人所理解。

正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人拥有和同样的悲哀。

诗人的这种苦闷无法排解,只能无奈地向苍天质问:“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不会回答,诗人的忧愁郁闷和失望则更加无以复加。

后世的诗人陈子昂,所发出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正是这种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

这几句可以用来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等等。

扩展阅读:《诗经》的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先秦的《诗经

先秦的《诗经

【导语】《国风•王风•⿉离》是《诗经》中的⼀篇。

这是东周都城洛⾢周边地区的民歌。

下⾯就和®⽆忧考⽹⼀起来阅读下,欢迎阅读! 《诗经•王风•⿉离》 先秦•佚名 彼⿉离离,彼稷之苗。

⾏迈靡靡,中⼼摇摇。

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哉? 彼⿉离离,彼稷之穗。

⾏迈靡靡,中⼼如醉。

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哉? 彼⿉离离,彼稷之实。

⾏迈靡靡,中⼼如噎。

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哉? 【赏析】 这⾸诗抒发了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感慨。

⽑诗序称:“《⿉离》,闵(通悯)宗周也。

周⼤夫⾏役⾄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

闵周室之*,彷徨不忍去,⽽作是诗也。

”⼀位⼤夫⾏役⾄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看到的是⼀⽚绿油油的⽲⿉,既没有了昔⽇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由此,他联想到周室的倾覆,不禁⼼旌摇摇,充满怅惘。

⼀⽚绿意盎然的作物,在别⼈眼⾥或许代表着希望,代表着丰收。

可是在诗⼈的眼⾥,他代表着⼈事全⾮,沧海桑⽥,代表着那个繁华时代⼀去不复返。

诗⼈的内⼼是极其痛苦孤独的——“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解我的⼈,知道我是在忧愁,不了解我的⼈,却在问我是不是有所求。

周⼤夫路过旧都,看到这⼀景象,⼼中的怅惘他可以承受,可是他不能容忍这种忧思不被⼈所理解。

正所谓“众⼈皆醉我独醒”,诗⼈拥有和屈原同样的悲哀。

诗⼈的这种苦闷⽆法排解,只能⽆奈地向苍天质问:“悠悠苍天,此何⼈哉?”苍天⾃然也不会回答,诗⼈的忧愁郁闷和失望则更加⽆以复加。

后世的诗⼈陈⼦昂,所发出的“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的感慨,正是这种不被世⼈所理解的对⼈类命运的忧思。

这⼏句可以⽤来表达物是⼈⾮之感、知⾳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等等。

扩展阅读:《诗经》的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前11世纪⾄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华、华⿉、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貌。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黍离》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①黍:谷物名。

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②稷,谷物名。

③行迈:前行。

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e):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译文】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鉴赏】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

诗经《黍离》原文及赏析

诗经《黍离》原文及赏析

诗经《黍离》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黍离》原文及赏析【导语】:彼黍离离①,那儿黍子蓬勃茂盛, 彼稷之苗②。

诗经王风黍离全文翻译(诗经风氓)

诗经王风黍离全文翻译(诗经风氓)

诗经王风黍离全文翻译(诗经风氓)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于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尔卜尔笙,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鸣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风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哇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仅是不思,亦已焉哉!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瑾,佩玉之摊。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黍离彼黍离离,彼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苍天!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8.谓:说 谓 9.悠悠:遥远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悠悠 10.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此何人哉: 此何人哉 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 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 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 成的呢?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1.实:籽粒。 实 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噎 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赏析: 赏析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 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 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 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 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 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 彼稷之苗” 彼稷之穗” 彼稷之实” “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 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 中心如醉” 中心如噎” 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 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 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 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 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 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 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王风》 《诗经·王风》 诗经 王风
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稻/麻、黍、稷、麦、茮(豆类) 豆类)
《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 王风》 指王都, 诗经 王风 都 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 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 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 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原本高高在 上 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 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 王室日趋衰微,因此, 王风”中多乱离之 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 作!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黍 :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 黍 一种农作物,即糜子, 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2.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离离 3.稷 :谷子,一说高粱。 稷 谷子,一说高粱。 4.行迈:道上走。行:道。迈,行。 行迈:道上走。 行迈 5.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靡靡 6.中心:内心; 中心:内心; 中心 7.摇摇:心神不宁。 摇摇:心神不宁。 摇摇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 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 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 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2、重章叠唱的手法,对仗得更工整,全诗三章,只有个别字词 、重章叠唱的手法,对仗得更工整,全诗三章, 的手法 发生了变化, 摇摇” 如醉” 发生了变化,如“苗”、“穗”、“实”、“摇摇”、“如醉”、 “如噎”。 如噎” 3、押韵:如“摇”和“ 苗”,“穗”和“醉” 、押韵:

收入自西周初期至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歌总集 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小雅》 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 笙诗” 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 )。最初称 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被汉 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也称《诗三百》 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或《三百 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 诗经》分为“ ”“雅”“颂 三部分, 十五国风” 分为“大雅” 做“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为“大雅”(31篇) 篇 篇 小雅” 篇 , 分为“周颂” 和“小雅”(74篇),共105篇;“颂”分为“周颂”(31 篇 )、“商颂” 鲁颂” 篇)、“商颂”(5篇)和“鲁颂”(4篇),共40篇。 篇 篇),共 篇 《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的表现手法有 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 四言为主 就是“ “赋”、“比”和“兴”,“赋”就是“敷陈其率而直言 铺成叙述; 就是比喻,有明喻和暗喻, 之”,铺成叙述;“比”就是比喻,有明喻和暗喻,就是 以彼物比此物也” 又叫做“起兴” 就是“ “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又叫做“起兴”,就是“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雅”“颂”“赋”“比”“兴 被称为诗经“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 义”。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 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 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 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 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主旨: 主旨
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 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全诗共三章,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 三章间结构相同, 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 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 形式完成时间流逝、 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 转换、 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 的发展, 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 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 三章只换六字, 状,“三章只换六字,而 一往情深,低回无限” 方 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 玉润《诗经原始》 。 玉润《诗经原始》)。
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 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 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 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 伤的诗。
【题解】
黍离》选自《诗经·王风 王风》 采于民间, 《黍离》选自《诗经 王风》,采于民间,是 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 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 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 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 毛诗序称 黍离》 闵宗周也。 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 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 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 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 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 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 亡国之痛。 亡国之痛。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叠字 押韵 重章叠唱 比兴
1、比兴手法,“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比兴手法,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手法 像《氓》中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一样, 中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一样, 这里也用黍稷的生长来比喻诸侯的强盛,王室的衰微。 这里也用黍稷的生长来比喻诸侯的强盛,王室的衰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