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稀土金属及材料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含例题)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含例题)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知识篇1.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例题4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各组分子中, 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4 CH4 C.Cl2 C2H4 D.NH3HCl例题5 :(2001年上海高考)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

例如:(l)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需用氧化剂的是(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填化学式)(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Na2Cr2O7+□KI+□HCl→□CrCl3+□NaCl+□KCl+□I2+□例题6 :(2002年全国高考)将40mL 1.5mo1·L-1的CuSO4溶液与30mL 3 mo1·L-1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Cu2+)或c (OH—)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A.Cu(OH)2B.CuSO4·Cu(OH)2C.CuSO4·2Cu(OH)2D.CuSO4·3Cu(OH)2例题7 :(2002年全国高考)碘跟氧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I2O3B.I2O4C.I4O7D.I4O9例题8 :(1996年全国高考)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o(NH3)x Cly(x,y均为正整数)。

(完整word版)2016年各地高考化学各地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5(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2016年各地高考化学各地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5(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专题五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6年高考试題:* ■*««*««*««*««*««*>**««*>**««****««****«**«*«1.【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SO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 . NHHCO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 F Q(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 . AbQ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答案】D■JWT 1 1试題分祈:& S6用于濤白址梵是利用不是氛化性,二氛化礦与谍化羣反应生成S星质和札■衰现氧化化A错逞;B. NHJK0用作氮肥斥因为耳中含有歸元郭易核眾作4M收,与?維定性■无关,B错误;G F忧(SOih用作净水剂罷因为糕禹子水解生成3[戦化铁胶俸,胶ft具育唱阳性,. 阳水中訊浮的杂馬而净水,C商知D、AJO垢点萬可用作耐高温柳斗・D正臨答家选6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用途的判断【名师点晴】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易错点是A, 注意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多样性,例如二氧化硫通入下列溶液中的现象与其体现的12性性 性2【2016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 NaHCO 勺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分离NaHCO 干燥NaHC £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Tm -/■ 1试題分析:z 臥化强狹分*?生咸的鼠汽耐化療在试管口遇冷又主瀬讹侵固囱 不龍用加热轨化般固 >体的方法制备arv A 错為 歇汽流方何错爲 应该从右1H 导管通入 8汽体,B 销為G 从溥港J 中分离岀碳酸氨钠静用过垃的方法,C 正确i D 、礙酸氢钠受注易分聲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站■ 不能用i 笺装裁干燥诜號辭钠,D 鋁逞二答融0.」[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判断【名师点晴】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解答时注意掌握氨气的制备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 纯化学实验等基本操作,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 B 和D,注意洗气瓶 的气体通入以及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16—17年稀土复习思考题.doc

16—17年稀土复习思考题.doc

16年《稀土材料化学》复习思考题1、什么叫稀土?写出所有稀土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答:我们把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副族,包括铳(Sc J铤(Y ,)和铺系元素[包括«(La,)> 篩(CeJ 错(Pr, )s敘(Nd)、柜(Pm)、彩(Sm)、徹Eu)、轧(Gd)、弑(Tb)、镐(Dy)、秋(Ho)、視(Er)、锤(Tm)、镜(Yb)、错(Lu)]的十七种元素总称为稀土元素。

2、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可以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需要遵守哪几个原理?答: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电子的自旋方向。

它们还要遵守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对于多电子元素■还要考虑钻穿效应和屏蔽效应。

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

保里不相容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即每一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洪特规则:一、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二、对3、什么叫屏蔽效应、钻穿效应?于同一个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全满、半满全空时比较稳定。

答:由于其他曳壬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在原子核附近岀现的概率较大的电子■可更多地避免其余电子的屏蔽,受到核的较强的吸引而更靠近核,这种进入原子内部空间的作用叫做钻穿效应。

4、写出稀土元素的电子层排布通式及铜、铳、轧、铉、轼、鏑、肺等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

答:稀土元素的电子层排布通式:[Xe] 4F5护6s2縮、原子序数57 .电子排布方式:[Xe] 5CT6S2 铳、原子序数21 ,电子排布方式:[Ar] 3应4?轧、原子序数64 ,电子排布方式:[Xe] 4f5d16s2锤、原子序数69 ,电子排布方式:【Xe】4^6?锹原子序数65 ,电子排布方式:【Xe】4F6S2镐、原子序数66 ,电子排布方式:[Xe] 4f106s2钵、原子序数58,电子排布方式:[Xe] e^fsd15、稀土电子结构具有哪几个显著特点?答:第一•所有稀土原子最外层都是s2结构,决定了所有稀土金属都是活泼金属;第二,次外层具有nd。

浙江省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训练三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10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pdf,含解析)

浙江省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训练三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10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pdf,含解析)

10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硅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氮化硅陶瓷的化学式为Si3N4B.碳化硅(SiC)的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和轴承C.光导纤维是光缆通讯的重要材料,其主要成分为SiO2D.2MgO·SiO2中的酸根阴离子为Si-2.下列五个转化,其中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①SiO2→Na2SiO3②CuSO4→CuCl2③SiO2→H2SiO3④CuO→Cu(OH)2⑤Na2O2→NaOH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②③④⑤3.下列有关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玻璃在加热时能够熔化,说明玻璃有固定的熔点B.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C.生产钾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钾、石灰石和石英砂D.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黏性物质硅酸钠的生成4.青石棉是一种致癌物质,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Na2O·3FeO·Fe2O3·8SiO2·H2O。

青石棉用稀硝酸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石棉不属于硅酸盐原料B.青石棉中含有一定量的石英晶体C.青石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1 mol青石棉与稀硝酸反应,能使1 mol HNO3被还原5.工业生产的生石灰中常混有二氧化硅和石灰石。

现将该生石灰样品溶于过量的盐酸中。

然后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向反应混合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如果纵坐标表示固体难溶物的质量(m),横坐标表示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则下列图示正确的是()6.硅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硅单质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B.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C.SiO2导电能力强,因此可用于制造通信光缆D.高温下,二氧化硅能与C、CaCO3、Na2CO3发生反应7.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Na2SiO3溶液)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固体物质是()A.Na2SiO3B.Na2CO3、Na2SiO3C.Na2CO3、SiO2D.SiO28.下列各物质的主要成分含硅酸盐的是()①石英玻璃②水玻璃③钢化玻璃④有机玻璃⑤硅芯片A.②④⑤B.②④C.②③D.①②③9.下列关于碳和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其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B.其单质在加热时都能跟O2反应C.其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D.碳和硅两种元素共有两种单质10.Si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稀土 考试资料.doc

稀土 考试资料.doc

1、稀土元素:是指周期表中川B族,原了序数21的铳(Sc)、39的钮Y)和57的御La)至71 的镭(Lu)[御La)、肺(Ce)、错(Pr)、钱(Nd)、迴Pm)、锣(Sm)、笛(Eu)、轧(Gd)、鐵Tb)、鏑(Dy)、钦(Ho)、弭(Er)、铉(Tm)、做Yb)、镭(Lu)]等十七个元素。

2、稀土金属在空气中的稳定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渐趋稳定3、稀土(特别是轻稀土)金属必须保存在煤油中,否则与潮湿空气接触,就被氧化而变色4、稀土金属在黑色冶金中作为良好的脱硫脱氧的添加剂5、稀土金属溶于稀盐酸、硝酸、硫酸,难溶于氢氟酸,微溶于氯氟酸和磷酸。

6、輛系元素的碱性是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弱的。

7、稀土元素的工艺学性能有:稀土金属的铸造性、稀土金属的锻压性、焊接性、切割加工性。

8、二价稀土元素的氧化物:镰I系金属在高于453K(Sc为773K)时,能被空气迅速氧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Ln2O3型的氧化物。

9、除了Ce、Pr、Tb外,其余稀土元素的氧化物(RE2O3 )均可山灼烧氢氧化物、含氧酸盐[RE2(CO3)3、RE2(C2O4)、RE2 (S04 )3 等,但REPO4 例外]。

10、稀土氧化物不溶于水和碱溶液中;但能溶于无机酸(除HF和H3PO4外)生成相应的盐。

11、氧化物的反应活性决定于加热的程度。

制备氧化物时应尽可能在低温下灼烧以便获得最高活性。

12、稀土元素中只有肺、错和讯有纯的四价氧化物RE02,并形成一系列组成在RE2O3 -RE02之间的化合物。

四价氧化物都是强氧化剂,它们有相当高的氧化还原电位13、在不同盐的溶液中氢氧化物开始沉淀的pH值略有不同。

14、脱水的稀土氢氧化物REO(OH)也可以在高温、高压下通过水热合成法来制备,得到的化合物,能溶于酸。

15、二价肺的氢氧化物是一种强还原剂。

16、1、稀土元素的碳酸盐向可溶性稀土盐的稀溶液中加入略过量的碳酸鞍,即可生成稀土碳酸盐沉淀。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好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好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响及能量变化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特色:反响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复原性化合价高升弱氧化性概↑变化↑念复原剂氧化产物及氧化反响反响物→→产物转氧化剂复原反响复原产物化变化关↓↓系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弱复原性氧化复原反响:有元素化合价起落的化学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响都是氧化复原反响。

观点:氧化剂:反响中获得电子(或电子对倾向)的物质(反响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复原剂:反响中失掉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响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高升物)氧化产物:复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复原产物:氧化剂被复原所得生成物。

氧失电子,化合价高升,被氧化化双线桥:还原氧化剂+复原剂=复原产物 +氧化产物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复原电子转移表示方法单线桥:电子复原剂+氧化剂=复原产物+氧化产物二者的主表表示义、箭号起止要差别:电子数量等依照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 复原剂化合价高升总数配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立起落总数;平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察看配平其余。

相关计算:重点是依照氧化剂得电子数与复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次序表,元素周期律)强弱②、由反响条件的难易比较;比较③、由氧化复原反响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复原性:复原剂 >复原产物)④、依据(氧化剂、复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复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廉价只有复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复原性。

氧①、开朗的非金属,如Cl2、Br 2、 O2等;化剂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 KMnO 4等、还氧化剂:③、元素(如S、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4、HNO 3等原④、元素(如 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 KMnO 4、KClO 3、FeCl3、K 2Cr2O7剂⑤、过氧化物,如 Na2O2、H 2O2等。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纳米材料Word版含解析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纳米材料Word版含解析

纳米材料【知识点的认识】1、概念: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2、纳米材料的特性:(1)尺寸效应(2)特殊的光学性质(3)热学性质的改变(4)特殊的磁学性质(5)特殊的力学性质(6)表面与界面效应(7)宏观量子隧道效应(8)介电限域效应3、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1)惰性气体下蒸发凝聚法.通常由具有清洁表面的、粒度为1-100nm的微粒经高压成形而成,纳米陶瓷还需要烧结.国外用上述惰性气体蒸发和真空原位加压方法已研制成功多种纳米固体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陶瓷、离子晶体、非晶态和半导体等纳米固体材料.我国也成功的利用此方法制成金属、半导体、陶瓷等纳米材料.(2)化学方法:①水热法,包括水热沉淀、合成、分解和结晶法,适宜制备纳米氧化物;②水解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溶剂挥发分解法、乳胶法和蒸发分离法等.(3)综合方法.结合物理气相法和化学沉积法所形成的制备方法.其他一般还有球磨粉加工、喷射加工等方法.4、纳米材料的应用(1)在半导体中的应用(2)在磁性材料中的应用(3)在催化领域的应用(4)在医药卫生行业的应用(5)在军事上的应用(6)在电子行业的应用(7)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命题方向】题型:纳米材料的性质典例:“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分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解答: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②③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纳米材料的性质,胶体性质的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解题思路点拨】纳米材料与胶体的关系:胶体必须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nm=10﹣9 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②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硫酸会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③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电荷④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⑤AgI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⑤2.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他们开创性的成就使光学显微镜能够窥探纳米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黑尔寻找突破“绕射极限”的方法,构建了“受激发射损耗”(STED)显微技术B.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10﹣6m)的材料C.得奖者的研究允许人类观察病毒以至细胞内的蛋白质D.纳米级分辨率的显微镜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3.纳米材料是指颗粒的三维线度中的任一维在1nm~100nm范围的材料.纳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子技术.下列关于纳米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可制得液溶胶B.用纳米级金属颗粒粉剂作为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D.银器能抑菌、杀菌,将纳米银粒子植入内衣织物中,有奇异的抑菌、杀菌效果4.“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1nm~100nm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的粒子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到的分散系是()A.溶液B.乳浊液C.悬浊液D.胶体5.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碳管可以作为储存氢气的优良容器,其单层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12g纳米碳管中含有6.02x1021个碳原子B.纳米碳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C.纳米碳管与石墨互为同位素D.纳米碳管不会与氧气反应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⑥7.“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8.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1~100nm)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9.“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透过滤纸④不能透过滤纸⑤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10.“纳米材料”是指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技术中,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A.不能透过滤纸B.一定是浊液C.一定是溶液D.有丁达尔效应1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是浊液④不能透过滤纸⑤能透过滤纸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⑦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②⑤⑥ B.②⑥⑦ C.①⑤ D.③④⑦12.在10﹣9m~lO﹣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铜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13.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到9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D.“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14.“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1nm~100nm的材料.据报道,科学家曾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纳米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胶体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15.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材料直径一般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nm=10﹣9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B.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C.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通讯光缆D.明矾与漂白粉都是水处理药品,原理相同16.制备纳米Fe3O4的过程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纳米Fe3O4分散在适当溶剂中,当强光照射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B.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C.反应②中,环丙胺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D.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6FeOOH+CO═2Fe3 O4+3H2O+CO217.下列关于物质特殊聚集状态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等离子体的基本构成微粒是带电的离子和电子及不带电的分子或原子B.非晶体基本构成微粒的排列是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C.液晶内部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有序排列,使液晶具有各向异性D.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和颗粒间的界面两部分,两部分都是长程有序的18.我国科学家将石墨烯(由石墨剥离的层状结构)和碳纳米管经低温脱水处理,获得了一种“最轻材料”.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且有望成为理想的储能保温、催化载体和吸音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烯属于有机物B.该材料吸油过程为物理变化C.碳纳米管是碳的一种同位素D.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19.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形蜂巢状平面薄膜卷曲而成,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下列关于碳纳米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纳米管属于一种有机合成纤维B.碳纳米管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C.常温下,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D.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大,可用作新型储氢材料20.2014年5月中美科学家研究发现,常温下氢气分子可以在碳纳米管内与水形成氢气水合物,其原理类似于可燃冰的形成,这项研究有望能洁净安全地储存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纳米管以水合物储存氢气属化学变化B.碳纳米管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C.氢气水合物与可燃冰是同一物质D.氢气与纳米管内的水分子形成共价键二.解答题(共4小题)21.纳米碳酸钙应用非常广泛.实验室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向饱和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制得纳米碳酸钙.供选择的药品:①石灰石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钙④饱和氯化钙溶液⑤浓硫酸⑥6mol•L﹣1盐酸⑦饱和食盐水⑧饱和NaHCO3溶液(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仪器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装置D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B中盛放的溶液是(填药品序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颗粒是否为纳米级..(简述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3)通入适量气体后,C装置中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显(填“酸”、“碱”、“中”之一)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该缺陷为.22.纳米氧化铝在人工晶体、微电子器件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实验室制取纳米氧化铝方法之一是:将一定体积的0.3mol•L﹣1Al(NO3)3溶液匀速滴加到2.0mol•L﹣1(NH4)2CO3溶液中,搅拌30min,过滤、纯水洗涤、乙醇洗涤、室温真空干燥,得碱式碳酸铝铵[化学式可表示为:(NH4)a Al b(OH)c(CO3)d],然后热分解得到纳米氧化铝.(1)制取纳米氧化铝时匀速滴加Al(NO3)3溶液并不断搅拌,其主要目的是.(NH4)a Al b(OH)c(CO3)d中a、b、c、d的代数关系式为.(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铵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5.560g样品,在密闭体系中充分加热到300℃使其完全分解且固体质量不再变化;②产生的气态物质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碱石灰装置吸收,碱石灰装置增重1.760g;③最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40g.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铵样品的化学组成(写出计算过程).23.纳米TiO2作为一种光催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正广泛开发运用.(1)制取纳米TiO2的方法很多,氢氧火焰水解法是将TiCl4气体导入氢氧火焰中(700~1000℃)进行水解,其化学反应式为:.纳米二氧化钛可光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若无水蒸气存在,三氯乙烯降解反应为:C2HCl3+2O2→2CO2+HCl+Cl2,若有足够量的降解后的尾气,实验室检验产物中有氯气的简单方法是:;通过质谱仪发现还有多种副反物,其中之一为:,则该有机物核磁共振氢谱有个峰.(3)利用半导材料TiO2与染料、铂电极及和I﹣的混合物作电解质(I2+I﹣⇌I3﹣),可构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工作原理如图1,该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在不同的载体(钛片、铝片、陶瓷)表面制备二氧化钛薄膜,来考察不同载体TiO2薄膜光催化使甲基橙脱色,每次光照20min取一次样,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载体,无论何种温度一定是钛片最好(b)约在520℃时,钛片载体的光催化活性最好(c)无论何种载体,催化活性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d)不同负载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不同.24.碳纳米管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及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它是由碳原子形成的无缝、中空管体材料,主要由五边形、六边形的碳环组成,相当于石墨结构卷曲而成,结构如下.写出一种与碳纳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名称.纳米材料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nm=10﹣9 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②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硫酸会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③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电荷④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⑤AgI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⑤考点:纳米材料;胶体的重要性质.分析:①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分散系是混合物;②Fe(OH)3胶体中加入稀硫酸,开始因为胶体的聚沉而产生沉淀;③胶体整体上不带电,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④分散系的划分是以分散质颗粒大小来区分的;⑤胶粒具有电泳现象,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解答:解:①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故不属于胶体,故①错误;②往Fe(OH)3胶体中加入稀硫酸,开始因为胶体的聚沉而产生沉淀,后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生成可溶的硫酸铁而使沉淀逐渐溶解,故②正确;③胶体整体上不带电,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故③正确;④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而不是依据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类,故④错误;⑤胶粒带有电荷,在电场中可作定向移动,而不是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故⑤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散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2.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他们开创性的成就使光学显微镜能够窥探纳米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黑尔寻找突破“绕射极限”的方法,构建了“受激发射损耗”(STED)显微技术B.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10﹣6m)的材料C.得奖者的研究允许人类观察病毒以至细胞内的蛋白质D.纳米级分辨率的显微镜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考点:纳米材料.分析:A、“受激发射损耗”(STED)显微技术是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所构建;B、纳米材料是指大小在1﹣100nm之间的物质;C、蛋白质的分散系属于胶体;D、纳米级分辨率的显微镜已得到推广.解答:解:A、黑尔为了寻找突破“绕射极限”的方法,构建了“受激发射损耗”(STED)显微技术,故A正确;B、纳米材料是指大小在1﹣100nm之间的物质,而1nm=10﹣9m,故尺度范围应为1﹣100×10﹣9m,故B错误;C、蛋白质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而胶体的胶粒的直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符合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观察的范围,故得奖者的研究允许人类观察病毒以至细胞内的蛋白质,故C正确;D、纳米级分辨率的显微镜能让人类更真实的认识细菌和病毒,已得到推广,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纳米材料和科学史,应注意的是胶体的胶粒的直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难度不大.3.纳米材料是指颗粒的三维线度中的任一维在1nm~100nm范围的材料.纳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子技术.下列关于纳米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可制得液溶胶B.用纳米级金属颗粒粉剂作为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D.银器能抑菌、杀菌,将纳米银粒子植入内衣织物中,有奇异的抑菌、杀菌效果考点:纳米材料.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A、纳米材料在以液体为分散剂所形成的溶胶分散系为液溶胶;B、颗粒变小可加快反应速率;C、得失电子是由元素原子的结构决定的,纳米铜没有改变原子结构;D、银器能抑菌、杀菌,将纳米银粒子植入内衣织物中,有奇异的抑菌、杀菌效果.解答:解:A、纳米材料在以液体为分散剂所形成的溶胶分散系为液溶胶,故A正确;B、颗粒变小可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C、得失电子是由元素原子的结构决定的,纳米铜没有改变原子结构,故C错误;D、银器能抑菌、杀菌,将纳米银粒子植入内衣织物中,有奇异的抑菌、杀菌效果,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问题,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4.“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1nm~100nm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的粒子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到的分散系是()A.溶液B.乳浊液C.悬浊液D.胶体考点:纳米材料.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根据分散系粒子直径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粒子直径在1nm~100nm的属于胶体范畴.解答:解:根据分散系粒子直径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粒子直径在1nm~100nm的属于胶体范畴,故将“纳米材料”的粒子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到的分散系是胶体,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散系类的依据,粒子直径在1nm~100nm的属于胶体范畴,属于概念性问题,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5.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碳管可以作为储存氢气的优良容器,其单层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12g纳米碳管中含有6.02x1021个碳原子B.纳米碳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C.纳米碳管与石墨互为同位素D.纳米碳管不会与氧气反应考点:纳米材料.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依据n==计算得到;B.纳米碳管是碳单质;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D.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解答:解:A.0.12g纳米碳管中碳物质的量==0.01mol,含有6.02xl021个碳原子,故A正确;B.纳米碳管是一种碳的单质,不是无机化合物,故B错误;C.纳米碳管与石墨是碳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D.纳米碳管的性质与碳单质相同,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纳米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分析,主要是单质、化合物,同素异形体和同位素区别,质量计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题目难度中等.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⑥考点:纳米材料.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解答:解: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②③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性质的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7.“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考点:纳米材料.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分散系,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A.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故A错误;B.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C.胶粒不一定带电,液体分散剂若为非电解质,则不能导电,故C错误;D.该混合物属于胶体,不属于悬浊液或乳浊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分散系的判断及胶体的性质,明确纳米材料的直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8.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1~100nm)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考点:纳米材料.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纳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1 nm=10﹣9 m,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解答:解:A.溶液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为小于1nm的分散系,故A错误;B.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大于100nm,故B错误;C.胶体的分散质的微粒的直径为1nm~100nm,属于纳米级,故C正确;D.乳浊液是液体小液滴悬浮于液体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大于100nm,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种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的区别,抓住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就可轻松解题.9.“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透过滤纸④不能透过滤纸⑤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考点:纳米材料.专题:化学应用.分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解答:解: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故②③⑤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性质的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10.“纳米材料”是指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技术中,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A.不能透过滤纸B.一定是浊液C.一定是溶液D.有丁达尔效应考点:纳米材料.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属于胶体,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A.胶体的颗粒很小,能透过滤纸,故A错误;B.该混合物属于胶体,不属于悬浊液或乳浊液,故B错误;C.该混合物属于胶体,不属于溶液,故C错误;D.该混合物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故选D.。

浙江省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训练三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8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pdf,含解析)

浙江省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训练三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8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pdf,含解析)

8从铝土矿到铝合金(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5余杭期中联考)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Al2O3NaAlO2(aq)Al(OH)3②S SO3H2SO4③饱和NaCl(aq)NaHCO3Na2CO3④Fe2O3FeCl3(aq)无水FeCl3⑤MgCl2(aq)Mg(OH)2MgO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哪种过量,都可以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①碳酸钠溶液与盐酸②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③硝酸银溶液和氨水④氯化铝溶液和氨水⑤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A.④B.①⑤C.①④D.②③3.将一定量的钠铝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 mL pH=14的溶液,然后用1 mol·L-1的盐酸滴定,至沉淀质量最大时,消耗盐酸40 mL,原合金中钠的质量为()A.0.46 gB.0.69 gC.0.92 gD.0.23 g4.向含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 mL 1 mol·L-1 HCl溶液,测得溶液中某几种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H++H2O Al(OH)3↓B.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C.M点时,沉淀的质量为3.9 gD.原混合溶液中C-与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各取n mol的Na、Mg、Al分别与含有1 mol HCl的盐酸反应,若Mg和Al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且大于Na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则n的取值范围应满足()A.n>1B.n=1C.0.5≤n<1D.n<0.56.室温下,在0.2 mol·L-1 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7.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 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含解析)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含解析)

第一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循着图示·想一想]………………………………………………………[特色特性·记一记]……………………………1.特殊的颜色:Na 2O 2——淡黄色固体2.特殊的存放:Na 、K 保存在煤油中,Li 保存在石蜡中 3.特殊的用途:钠钾合金——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4.必记五反应:(1)2Na +2H 2O===2NaOH +H 2↑ (2)2Na 2O 2+2H 2O===4NaOH +O 2↑ (3)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4)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5)Na 2CO 3+H 2O +CO 2===2NaHCO 3考点一|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教材知识层面]1.钠的原子结构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ⅠA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呈现+1价,因而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2.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的反应与O 2反应⎩⎪⎨⎪⎧常温下:化学方程式为4Na +O 2常温2Na 2O点燃时:化学方程式为2Na +O 2点燃Na 2O 2②与水的反应:a .化学方程式:2Na +2H 2O===2NaOH +H 2↑。

b .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与解释:3.钠的制备、保存与用途(1)制备: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 电解,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3)用途:①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②作强还原剂,将某些稀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如4Na +TiCl 4=====熔融Ti +4NaCl ;③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稀土冶炼复习资料

稀土冶炼复习资料

稀土冶炼复习资料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 A )是常见的稀土离子交换淋洗剂。

A、EDTAB、HCLC、NH4HCO3D、NH3H2O2、下列( A )元素常用作激活剂。

A、 EuB、AlC、 YD、 La3、下列( D )元素是稀土发光材料中的猝灭剂。

A、NaB、 BC、 YD、 Fe4、常用作延缓离子的有( A )。

A、Cu2+B、Ce3+C、Ca2+D、Na+5、EDTA回收的主要方法有石灰法、甲醛法、( C )A、高锰酸钾法B、乙醇法C、水合肼法D、双氧水法6、下列( D )属于有机稀土化合物。

A、氯化稀土B、稀土氧化物C、碳酸稀土D、草酸稀土7、用P204-盐酸体系萃取分离稀土时,可将稀土元素分成三组,其中镝属于( C )组。

A、轻稀土B、中稀土C、重稀土D、中重稀土8、钕、镨、铈、铒等稀土氧化物可用作玻璃着色剂,其中以( A )着色能力最强。

A、 Nd2O3B、 Pr6O11C、 CeO2D、 Er2O39、制备氯化铈产品一般用( B )作原料较好。

A、Ce (NO3)3B、Ce2(CO3)3C、CeO2D、 Ce2(C2O4)310、稀土元素铽的元素符号表示为( C )。

A、TeB、 DyC、TbD、 Tm11、工业上储存大量的硝酸用( A )材质的储罐。

A、铝B、铁C、铜D、不锈钢12、放射线物质进入人体后在体内滞留期间所放出的射线对人体的照射多为内照射,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 C )稀释、冲洗。

A、半封闭B、敞开C、封闭D、裸露13、下列稀土矿中属于完全配分型的有( B )。

A、独居石B、钇萤石C、氟碳铈矿D、磷钇矿14、目前工业上除去氯化稀土溶液中的镭使用(B )共沉淀法。

A、硫酸钙B、硫酸钡C、硫酸钠D、硫酸铁15、一般工业盐酸含量为30%,若配制10%的盐酸溶液,需加入(B )倍体积的水。

A、1B、2C、3D、2.516、稀土氧化物可以通过高温灼烧稀土的氢氧化物、草酸盐、碳酸盐等而获得,其中镨生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B )。

《稀土化学》复习纲要

《稀土化学》复习纲要

《稀土化学》复习题要1. 写出17种稀土元素的原子电子组态和三价离子电子组态,并分析其规律。

解:如表:稀土原子的电子组态有三种类型:①无4f电子组态:钪Sc [Ar]3d14s2;钇Y[Kr]4d15s2;镧La[Xe]5d16s2②[Xe]4f n5d16s2组态(n=1,7,14):铈Ce;钆Gd;镥Lu③[Xe]4f n组态(n=3~7,9~14):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稀土三价离子的电子组态有二种类型:①惰性气体组态:Sc 3+[Ar];Y3+[Kr];La3+[Xe]②[Xe]4f n组态(n=1~14):Ce3+;Pr3+;Nd3+;Pm3+;Sm3+;Eu3+;Gd3+;Tb3+;Dy3+;Ho3+;Er3+;Tm3+;Yb3+;Lu3+2. 什么是单向变化?并解释为何出现单向变化?答:单向变化是指镧系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逐渐变化(如逐渐增大或减小等)的现象。

原因是镧系元素的4f亚层的电子随原子序数增大从0~14单调增大,而f电子云较分散,对所增加的核电荷不能完全屏蔽,有效核电荷呈单调增加,对外层电子的引力也单调增强,从而使镧系元素的性质呈单调变化趋势。

3. 什么是钆断效应?并解释为何出现钆断效应?答:钆断效应是指镧系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现单调变化的关系中,在钆附近出现不连续的现象。

原因是钆具有半充满的4f 7电子结构,屏蔽能力略有增加,有效核电荷略有减少,对外层电子吸引力稍弱,从而产生了钆断效应。

4. 什么是镧系收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镧系收缩是指镧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依次减小的现象。

原因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电子逐一填入4f亚层,f电子云较分散,对所增加的核电荷不能完全屏蔽,有效核电荷增加,对外层电子的引力也相应增加,使电子云更靠近核,造成了半径逐渐减小而产生了所谓的镧系收缩效应。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过渡元素 第6节 稀土元素简介习题详解试题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过渡元素 第6节 稀土元素简介习题详解试题

证对市爱幕阳光实验学校第六节 稀土元素简介一、非选择题1.上第一台磁冰箱问世。

磁冰箱的概念形成于1996年,、中国、西班牙、荷兰和加拿大都进行了研究,最低制冷温度已达140-℃,能量利用率比传统冰箱高13。

1997年,Ames 室设计出磁冰箱原型,其制冷装置可简单地用图11-15表示。

一转轮满载顺磁性物质,高速旋转,其一侧有一强大磁场,顺磁性物质转入磁场为状态A ,转出磁场为状态B ,即:A B ↑↑↑↑↑↑↓↑。

“↑〞表示未成对电子。

答复以下问题:〔1〕从能量角度性地解释:磁制冷物质发生AB 的状态变化为什么会引起冰箱制冷?不要忘记指出磁场是在冰箱内还是在冰箱外。

〔2〕Ames 室的磁致冷物质最早为稀土金属钆Gd ,后改为其合金,其通式为()514Gd Si Ge x x -,最近又研究了以2MA 为通式的合金,A 为铝、钴或镍。

根据原子结构理论,Gd 为元素周期表第几号元素?为什么? 〔3〕简述磁冰箱的意义。

此题答案为:〔1〕当磁冰箱在A 状态时,未成对电子排列有序,内能低;而在B 状态时,排列无序,内能高。

因此由A B →时,要吸收能量,此时制冷,反之,放出能量。

磁铁在冰箱外。

〔2〕钆Gd 电子排布式为:[]712Xe 4f 5d 6s ,有未成对电子数8个。

〔3〕取代了含氟冰箱,替代了制冷剂氟利昂,从而保护了臭氧层。

2.钇Y 元素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

我国蕴藏有丰富的含钇矿石2210Y FeBe Si O n ,其中Be 与Al 相似,具有。

现取9.36g 矿样与过量的NaOH 共熔,反后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滤渣中有()3Y OH 、23Fe O 〔反中Fe 由2+价变为3+价〕,滤液中有23Na SiO 、22Na BeO 。

将滤液配成1L 溶液,测得其pH 为13,往此溶液中参加2.3mol /L 盐酸200mL ,得混合溶液的pH 为1,并有硅酸析出。

试计算n 值和钇Y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假设反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四章 第1讲

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四章 第1讲

第1讲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考纲要求] 1.了解C、Si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C、Si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新材料、新技术为背景考查C、Si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一碳、硅单质的存在与性质1.C、Si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1>自然界中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元素因有亲氧性,所以仅有化合态。

碳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60等同素异形体,硅单质主要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大类。

6Te3E3Rr1u(2>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比较碳、硅在参与化学反应时,一般表现还原性。

(2>Si错误!6Te3E3Rr1u深度思考1.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看,碳和硅均为ⅣA元素,自然界中有碳的多种单质存在,自然界中有硅的单质吗?为什么?6Te3E3Rr1u答案没有,因为硅有很强的亲氧性,在地壳形成时硅与氧易结合,难分离,因而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形式存在。

6Te3E3Rr1u2.硅单质有广泛的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获取硅单质的过程。

答案粗硅的制取:SiO2+2C错误!Si+2CO↑由粗硅制取纯硅(常用方法>:Si(粗>+2Cl2错误!SiCl4SiCl4+2H2错误!Si(纯>+4HCl题组一新材料、新技术下C、Si的考查1.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D.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氯气、氧气等非金属反应答案C解读硅在常温下能与F2、氢氟酸等发生反应。

2.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墨烯可导电,说明它是电解质B.石墨烯、金刚石、C60、“碳纳M泡沫”四种物质都是碳的单质C.由于C(石墨,s>===C(金刚石,s>ΔH=+1.9 kJ·mol-1知金刚石比石墨烯稳定D.尽量使用含错误!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错误!C的产品,此举符合“促进低碳经济”的宗旨6Te3E3Rr1u答案B解读“石墨烯可由石墨剥离而成”故石墨烯是可以导电的非金属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石墨烯、金刚石、C60、“碳纳M泡沫”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B项正确;C项中由于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ΔH>0,是吸热过程,即石墨的能量较金刚石低,因而石墨烯稳定,C项错;错误!C和错误!C都是碳元素,故D项错。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稀土金属及材料Word版含解析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稀土金属及材料Word版含解析

稀土金属及材料【知识点的认识】1、概念:稀土金属又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常用R或RE表示.从1794年发现第一个稀土元素钇,到1972年发现自然界的稀土元素钷,历经178年,人们才把17种稀土元索全部在自然界中找到.稀土金属的光泽介于银和铁之间.稀土金属的化学活性很强.2、稀土金属材料的用途:稀土金属具有极为重要的用途,是当代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稀散金属与有色金属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光学材料、特殊合金、新型功能材料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均需使用独特性能的稀散金属.用量虽说不大,但至关重要,缺它不可.因而广泛用于当代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宇航开发、医药卫生、感光材料、光电材料、能源材料和催化剂材料等.中国稀散金属矿产丰富,为发展稀散金属工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一、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稀土元素是周期表中IIIB族钪、钇和锏系元素的总称,它们都是很活泼的金属,性质极为相似,常见化合价为+3.其中钇(Y)元素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我国蕴藏丰富的钇矿石(Y2FeBe2Si2O10),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氧化钇(Y2O3)的主要流程如下:已知:①常温下K SP=[Fe(OH)3]=4×10﹣38,lg2≈0.3 ②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Fe3+ 2.7 xY3+ 6.0 8.2③在周期表中、铍、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1)钇矿石(Y2FeBe2Si2O10)的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欲从Na2SiO3和Na2BeO2的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则①最好选用盐酸、(填字母)两种试剂,再通过必要的操作即可实现.a.NaOH溶液b.氨水c.CO2气d.HNO3②写出Na2BeO2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一般认为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为沉淀完全,试计算Fe3+完全沉淀时x=,实际操作要大于x,为使Fe3+沉淀完全,须用氨水调节pH=a,则a应控制在的范围内;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操作方法是.稀土金属及材料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稀土元素是周期表中IIIB族钪、钇和锏系元素的总称,它们都是很活泼的金属,性质极为相似,常见化合价为+3.其中钇(Y)元素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我国蕴藏丰富的钇矿石(Y2FeBe2Si2O10),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氧化钇(Y2O3)的主要流程如下:已知:①常温下K SP=[Fe(OH)3]=4×10﹣38,lg2≈0.3 ②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Fe3+ 2.7 xY3+ 6.0 8.2③在周期表中、铍、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1)钇矿石(Y2FeBe2Si2O10)的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Y2O3•FeO•2BeO•2SiO2.欲从Na2SiO3和Na2BeO2的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则①最好选用盐酸、b(填字母)两种试剂,再通过必要的操作即可实现.a.NaOH溶液b.氨水c.CO2气d.HNO3②写出Na2BeO2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eO22﹣+4H+=Be2++2H2O.(3)一般认为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为沉淀完全,试计算Fe完全沉淀时x= 3.3,实际操作要大于x,为使Fe3+沉淀完全,须用氨水调节pH=a,则a应控制在 3.7<a<6.0的范围内;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若不变血红色,则说明Fe3+完全沉淀,反之则未完全沉淀.考点:稀土金属及材料;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1)依据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守恒书写元素的氧化物组成;①周期表中,铍、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欲从Na2SiO3和Na2BeO2的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所以Na2BeO2的性质和NaAlO2类比推断;加过量的盐酸,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Na2BeO2的反应生成氯化铍溶液,再加入过量氨水沉淀铍离子;②Na2BeO2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铍和氯化钠溶液;(3)结合氢氧化铁溶度积和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依据图表中的PH数据分析判断三价铁离子完全沉淀;检验三价铁离子是否沉淀需要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三价铁离子,结合三价铁离子检验试剂是硫氰酸钾溶液变血红色.解答:解:(1)钇矿石(Y2FeBe2Si2O10)的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Y2O3•FeO•2BeO•2SiO2,故答案为:Y2O3•FeO•2BeO•2SiO2;①周期表中,铍、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欲从Na2SiO3和Na2BeO2的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所以Na2BeO2的性质和NaAlO2类比推断;加过量的盐酸,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Na2BeO2的反应生成氯化铍溶液,再加入过量氨水沉淀铍离子,故答案为:b;②Na2BeO2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铍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eO22﹣+4H+=Be2++2H2O,故答案为:BeO22﹣+4H+=Be2++2H2O;(3)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Fe(OH)3的溶度积K sp=4.0×10﹣38,c(Fe3+)×c3(OH﹣)=4.0×10﹣38;c3(OH﹣)==4.0×10﹣33;求得c(OH﹣)=1.5874×10﹣11mol/L;水溶液中的离子积c(H+)×c(OH﹣)=10﹣14;c(H+)=6.3×10﹣4mol/L,则pH=3.3;三价铁离子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为:2.7﹣3.3;钇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为:6.0﹣8.2;所以使Fe3+沉淀完全,须用氨水调节pH=a,3.3<a<6.0;检验三价铁离子是否沉淀需要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三价铁离子,结合三价铁离子检验试剂是硫氰酸钾溶液变血红色;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若不变血红色,则说明Fe3+完全沉淀,反之则未完全沉淀,故答案为:3.3;3.3<a<6.0;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若不变血红色,则说明Fe3+完全沉淀,反之则未完全沉淀.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氧化物表示方法,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类比推断,物质分离试验方法设计,离子分离和离子检验的实验操作,难度不大,仔细审题,利用题干信息是解题关键.。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34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开发利用金属矿物习题课件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34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开发利用金属矿物习题课件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用途(yòngtú)广泛的金属材料开发利用金属 矿物
12/11/2021
第一页,共四十二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板块 三 (bǎn kuài) 限时规范特 训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12/11/2021
2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解析 含硅 4%的硅钢具有导磁性,可用作变压器铁 芯,A 正确;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消耗了氧气, 阻止了食品与氧气的反应,达到了食品保鲜的目的,B 正确; 甲醛溶液有毒,不能用作食品防腐剂,C 错误;根据合金的 性质可知,合金的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D 正确。
12/11/2021
4
第四页,共四十二页。
12/11/2021
16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8.如图所示的反应均是在高温引燃后进行,选项中的 物质表示 A 和 B,不合理的是( )
A.MgO Al B.CO2 Mg C.Fe3O4 Al D.CuO H2
12/11/2021
17
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原”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12/11/2021
7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解析 ①中描述的化学反应为 HgS==△===Hg+S、Hg +S===HgS,两个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A 错误;“铁赤色如铜”,说明铁置换出铜,故“曾青”应为 可溶性铜盐的水溶液,B 正确;“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 的反应是 Hg+S===HgS,Hg 发生了氧化反应,“还”是 指恢复原来的状态,C 错误;Hg 的活动性比 Cu 弱,因此 水银不能与“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土金属及材料
【知识点的认识】
1、概念:
稀土金属又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常用R或RE表示.从1794年发现第一个稀土元素钇,到1972年发现自然界的稀土元素钷,历经178年,人们才把17种稀土元索全部在自然界中找到.稀土金属的光泽介于银和铁之间.稀土金属的化学活性很强.
2、稀土金属材料的用途:
稀土金属具有极为重要的用途,是当代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稀散金属与有色金属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光学材料、特殊合金、新型功能材料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均需使用独特性能的稀散金属.用量虽说不大,但至关重要,缺它不可.因而广泛用于当代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宇航开发、医药卫生、感光材料、光电材料、能源材料和催化剂材料等.中国稀散金属矿产丰富,为发展稀散金属工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一、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稀土元素是周期表中IIIB族钪、钇和锏系元素的总称,它们都是很活泼的金属,性质极为相似,常见化合价为+3.其中钇(Y)元素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我国蕴藏丰富的钇矿石(Y2FeBe2Si2O10),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氧化钇(Y2O3)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①常温下K SP=[Fe(OH)3]=4×10﹣38,lg2≈0.3 ②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x
Y3+ 6.0 8.2
③在周期表中、铍、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1)钇矿石(Y2FeBe2Si2O10)的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
欲从Na2SiO3和Na2BeO2的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则
①最好选用盐酸、(填字母)两种试剂,再通过必要的操作即可实现.a.NaOH溶液b.氨水c.CO2气d.HNO3
②写出Na2BeO2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一般认为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为沉淀完全,试计算Fe3+完全沉淀时
x=,实际操作要大于x,为使Fe3+沉淀完全,须用氨水调节pH=a,则a应控制在的范围内;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操作方法是.
稀土金属及材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稀土元素是周期表中IIIB族钪、钇和锏系元素的总称,它们都是很活泼的金属,性质极为相似,常见化合价为+3.其中钇(Y)元素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我国蕴藏丰富的钇矿石(Y2FeBe2Si2O10),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氧化钇(Y2O3)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①常温下K SP=[Fe(OH)3]=4×10﹣38,lg2≈0.3 ②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x
Y3+ 6.0 8.2
③在周期表中、铍、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1)钇矿石(Y2FeBe2Si2O10)的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Y2O3•FeO•2BeO•2SiO2.欲从Na2SiO3和Na2BeO2的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则
①最好选用盐酸、b(填字母)两种试剂,再通过必要的操作即可实现.
a.NaOH溶液b.氨水c.CO2气d.HNO3
②写出Na2BeO2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eO22﹣+4H+=Be2++2H2O.(3)一般认为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为沉淀完全,试计算Fe完全沉淀时x= 3.3,实际操作要大于x,为使Fe3+沉淀完全,须用氨水调节pH=a,则a应控制在 3.7<a<6.0的范围内;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若不变血红色,则说明Fe3+完全沉淀,反之则未完全沉淀.
考点:稀土金属及材料;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1)依据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守恒书写元素的氧化物组成;
①周期表中,铍、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欲从
Na2SiO3和Na2BeO2的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所以Na2BeO2的性质和NaAlO2类比推断;加过量的盐酸,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Na2BeO2的反应生成氯化铍溶液,再加入过量氨水沉淀铍离子;
②Na2BeO2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铍和氯化钠溶液;
(3)结合氢氧化铁溶度积和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依据图表中的PH数据分析判断三价铁离子完全沉淀;检验三价铁离子是否沉淀需要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三价铁离子,结合三价铁离子检验试剂是硫氰酸钾溶液变血红色.
解答:解:(1)钇矿石(Y2FeBe2Si2O10)的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
Y2O3•FeO•2BeO•2SiO2,故答案为:Y2O3•FeO•2BeO•2SiO2;
①周期表中,铍、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欲从
Na2SiO3和Na2BeO2的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所以Na2BeO2的性质和NaAlO2类比推断;加过量的盐酸,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Na2BeO2的反应生成氯化铍溶液,再加入过量氨水沉淀铍离子,故答案为:b;
②Na2BeO2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铍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eO22﹣+4H+=Be2++2H2O,故答案为:BeO22﹣+4H+=Be2++2H2O;
(3)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Fe(OH)3的溶度积K sp=4.0×10﹣38,c(Fe3+)×c3(OH﹣)=4.0×10﹣38;c3(OH﹣)==4.0×10﹣33;
求得c(OH﹣)=1.5874×10﹣11mol/L;水溶液中的离子积c(H+)×c(OH﹣)=10﹣14;c(H+)=6.3×10﹣4mol/L,则pH=3.3;三价铁离子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为:2.7﹣3.3;钇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为:6.0﹣8.2;所以使Fe3+沉淀完全,须用氨水调节pH=a,3.3<a<6.0;检验三价铁离子是否沉淀需要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三价铁离子,结合三价铁离子检验试剂是硫氰酸钾溶液变血红色;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若不变血红色,则说明Fe3+完全沉淀,反之则未完全沉淀,
故答案为:3.3;3.3<a<6.0;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若不变血红色,则说明Fe3+完全沉淀,反之则未完全沉淀.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氧化物表示方法,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类比推断,物质分离试验方法设计,离子分离和离子检验的实验操作,难度不大,仔细审题,利用题干信息是解题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