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完整版)
古代文学常识先秦文学一、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一般是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一般为文人作品;颂是庙堂祭祀的歌曲) 。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
我们学过的其中的《蒹葭》、《硕鼠》、《无衣》、《伐檀》《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中心。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
是我国第一位独立创作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创造了新诗体“楚辞”。
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一首抒情长诗)、《九歌》(是屈原以民间乐歌为基础,为朝廷祀典所做的祭歌,内有名篇《国殇》)、《九章》(写屈原两次放逐的经历,中有名篇《涉江》《橘颂》)、《天问》等。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风骚,“风”本指《诗经》“国风”,“骚”本指《楚量辞》中的《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代表;又常作诗歌辞赋的-代称;有时也借指文采或文学修养。
二、散文《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我们学的《秦晋淆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等课文均出自《左传》。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
我们学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出于此。
《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又是神话传说故事集。
书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故事广泛流传。
《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3.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另有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等说法。
4.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另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说法。
5. 五行:金、木、水、火、土。
6. 五金:金、银、铜、铁、锡。
7.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8.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 岁寒三友:松、竹、梅。
12.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16. 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 中国四大古典戏曲:孔尚任《桃花扇》、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 七大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建筑、雕塑。
另一种说法为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 中国四大名瓷窑:河北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 九属:九代直系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 五谷:稻、黍、稷、麦、豆。
23. 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24.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25. 中国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 中国四大名花:河南洛阳的牡丹、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昆明的山茶、福建漳州的水仙。
古代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 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 执”。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 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 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 被尊称为“枢密”。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 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 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 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 官位高于总督。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户部管土地户 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事。
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 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 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 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汉代的太史令,明代 的翰林院国史编修。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子时是23 ~1点,以此类推。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把为观测日、月、五 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称为二十八宿,用来说 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古代占星家为了用 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 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大小便称更衣、出恭、解手等。 室内座次,一般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普通的车座 分左中右,一般以左为尊,中为御者的位置,右为陪 乘的位置。兵车有所不同,主帅居中执掌旗鼓,御者 在左,右有一人保护主帅。
普通兵车御者在中,左右各一甲士,左边甲士持弓, 右边甲士持矛。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 居住之地称为闾左,贬官称为左迁。
7、表辞去官职 ⑴致仕: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 ⑵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如: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⑶悬车:辞官居家。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 车告老。(《陈太丘碑文序》) ⑷乞身、请老:请求退休。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 焉。(《左传·襄公三年》) ⑸移病:要求退隐的委婉说法。如:弘乃移病免归。 (《汉书·公孙弘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1)自谦称谓古代的自谦称谓,大都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但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如亡妻、亡弟。
(2)尊称称谓自谦称谓是以卑己的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示礼敬,而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司马光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qiǎnɡbǎo):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
期颐(jī yí):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过去曾有人把中国古代的社会叫宗法社会。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1.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4.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5.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6.践祚:也写作“践阼”,意为皇帝即位、登基。
7.丁忧:“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为“丁内艰”,遭父丧称为“丁外艰”。
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9.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0.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1.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另:汉长乐宫又称东宫,太后所居也借指太后【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西晋•李密)1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1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1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节气编辑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3、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
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4、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七夕: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七夕节。
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
如“淳熙丙申至日(此处指冬至)”。
11、二十四节气表职官编辑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
州、郡、道、路、府、省:”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
大洲又称”府”。
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为“知州”,都由朝臣担任。
“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
”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属省管,比州,府大。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
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名。
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
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又叫车右、陪乘。
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
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
100个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100个中国历史文化常识100个中国历史文化常识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8、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29、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0、岁寒三友:松、竹、梅31、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2、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3、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4、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5、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6、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7、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8、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9、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0、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41、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2、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3、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4、第一位伟大的国诗人:屈原45、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46、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7、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48、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49、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0、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5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52、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53、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4、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55、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56、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57、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XXX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XXX俱诣XXX”,“XXX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XXXXXX于前,XXX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墨客XXX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XXX;XXX因斋名为XXX而被称为XXX、惜抱先生。
再如称XXX为聊斋先生,XXX为饮冰室主人,XXX为XXX(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墨客XXX是襄阳人,故而人称XXX;XXX是曲江人,故而人称XXX;XXX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XXX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XXX;明朝戏曲家XXX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XXX 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XXX;XXX是广东南海人,人称XXX;XXX领袖XXX被称为XXX(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XXX(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身世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XXX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XXX为唐代望族,故XXX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众人遂称其为XXX。
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文学常识一、文学思想流派或团体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7.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8.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9.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
10.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1.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2.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3.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4.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5.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16.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17.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8.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19.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20.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2.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3.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4.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赛诗人。
15.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观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领导着和主要代表。
古代文化常识
军礼 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包括用兵征伐、均土地和征赋税、
田猎、营建土木工程、定疆封土等活动中的礼仪。
宾礼:诸侯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包 括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
禹贡九州图 青眼(兖)徐扬,脊(冀)梁用(雍)浴(豫)巾(荆)
分野
春秋战国时期,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 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 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古代礼仪
• 吉礼 • 凶礼 • 军礼 • 宾礼 • 嘉礼
吉礼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 礼仪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牺”,体全为 “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 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 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 牺牲的总称。
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 祸的丧葬的礼节。
•如:古代的“五服” 制度(丧服由亲至疏依次
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
缌麻。)
死亡的忌讳
天子死曰崩”,诸侯、王死叫薨,帝相及士大夫死叫卒,士死 叫不禄,平民百姓就称死。 另: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等。 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仙逝” 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等。
豹子头 林 冲
花和尚 鲁智深 青面兽 杨 志
行 者 武 松 神行太保 戴 宗
水 浒 传
智多星 吴 用 及时雨 宋 江
黑旋风 李 逵 拼命三郎 石 秀
母夜叉 孙二娘 浪 子 燕 青
一英
古人名字号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父亲 取的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带您一起领略中华文明的瑰宝。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四项发明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造纸术使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印刷术使书籍的翻印更加快捷,指南针使航海探险成为可能,而火药则使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儒家学派所依据的经典典籍。
3. 青铜器的制作与应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在商朝、周朝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
青铜器不仅用于礼器、祭祀,还被广泛用于器物和武器制作,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4.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系统,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代华夏先民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最原始的形式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样子。
5. 中国古代的诗词和书法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瑰宝分别是诗词和书法。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宋时期的诗词最为著名。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等的描写,唤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书法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墨水和纸张的运笔和结构,展示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才华。
6. 古代的农业和农耕文化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耕,农业文化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古代农民通过艰辛的劳动实现了粮食的丰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农耕文化也留下了众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等。
7. 古代的礼仪与风俗中国古代注重礼仪,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目录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2、科举前选拔官员3.科举制名称4、古代学校5、古代学官二、风俗礼仪1、古代节日习俗2、古代礼仪3、古代位次4、古代讳称三、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2、兼称几项3、古代谦称4、古代敬称5、古代贱称6、特殊称谓四、古代职官1、古代官职概述2、常见的官职爵位名3、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五、天文历法1、天文名词解释2、历法名词解释3、古代纪年、月、日、时方法4、古代计时单位六、古代地理1、地区名2、政区名3、山川关隘名4.地名古称别称七、武器刑罚1、古代武器2、古代酷刑八、饮食器用1、饮食习俗2、古代饮食3、古代食器4、古代炊具5、古代酒器6、古代家具7、古代车马九、典籍辞书1、诗文典籍2、诗文集命名方式3、史书编写方式4、目录丛书5、字典辞典十、音乐文娱1、音乐名称2、文体娱乐十一、计量商贸1、度量衡名称2、商业贸易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历史文化常识(完美打印版)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一章皇帝与皇权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尧、舜(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
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
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三)皇帝的由来: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
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
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
(四)皇帝的饮食起居1、宫室、山陵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
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
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
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
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
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一、称谓和姓名(一)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2)臣子自称。
①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②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战国策·赵策》)(3)一般人自称。
①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②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④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有母,皆尝小人⑤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则不才⑦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一词为古今异义, 意为约为儿女亲家。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考察内容:人称姓名、宗法礼俗、官职品阶
2017年高考语文2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 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 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
考察内容:古代官职、嫡长子继承制、庙号
2015年高考语文2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 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 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 子继承
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 代泛指首都。
考察内容:官职变动、宗法礼俗、地理常识
2017年高考语文3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 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 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
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察内容:皇室礼俗、皇室器物、官职品阶、官职调动
2016年高考语文3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 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 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 离职。
如何帮助学生采取有效的方式积累文化常识?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 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 文素养等。
与诗歌鉴赏题、翻译题的相辅相成?积累素 材,提高写作水平?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
都。
考察内容:人名称谓、嫡长子继承制、谥号、皇室器物
2017年江苏卷
考察内容:古代地理、饮食器物、典故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
端。
考察内容:官职品阶、古代少数民族及建立的政权
2016年高考语文2卷
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 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 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 书。
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 口。
考察内容:教育科举、传统节日、官职品阶、官职调动
2016年高考语文1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 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 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 员。
1.《项羽本纪》中“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生还,纵江东父兄怜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他日趋庭 叨陪鲤对”这句话用到的是关于孔鲤聆听教诲他 父亲孔子的典故。典故来自《论语 ·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贰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人名称谓
人称姓名、谦称敬称、 谥号庙号年号等
教育科举
科举考试、学校教育、 相关官职
古代官职
官职机构、官职变动、 品阶勋爵、皇室官职等
宗法礼俗
尊卑避讳、服饰配饰、古代艺术、 传统节日、古代刑罚、古代作家、 作品及流派等
叁
文化常识三问
文化常识与课本的关系?
文化常识范围和侧重?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
都。
考察内容:人名称谓、嫡长子继承制、谥号、皇室器物
2015年高考语文3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 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 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 子继承
壹
历年高考真题
2017年高考语文1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
处京城。
考察内容:官职品阶、官职调动、古代地名
2015年高考语文1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