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欲补心者须实肾,欲补肾者须宁心

合集下载

千古名方(9)交泰丸

千古名方(9)交泰丸

千古名方( 9)交泰丸千古名方( 9)交泰丸中医以为心属火,肾属水,它就是一个阴阳的关系。

心和肾应当是水火济济的,就是心在上,肾在下,也就是火在上,水在下。

心肾不交就是心火独亢于上,而肾水不可以上济心,不可以限制这个心火。

这就是肾阳气不足,不足以蒸腾气化,让肾水上腾。

黄连肉桂专治心肾不交,居心火,口舌生疮也能够用。

君药生黄连,专治心胃之火,它直降心火,入归于肾。

关元是人体功能最强盛的补穴2010-03-17 dwb132此穴还因其强盛的补益功能,而被称为“千年野山参” 。

人参已经很补了,野人参更是大补,而千年野山参是大补中的大补。

4.黄连阿胶汤:热伤少阴,热伤肾阴,心火偏盛。

症见心2011-03-31 闲品落花4.黄连阿胶汤:热伤少阴,热伤肾阴 ,心火偏盛。

【构成】黄连四两 (l2g) 阿胶三两 (9g)鸡子黄二枚芍药二两 (6g)黄芩二两(6g)【用法】上五味药,宜先煎黄连、黄芩、芍药,而后去滓,放入阿胶烊化尽,再放鸡子黄 ,搅令相得。

【附方】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黄连六两 (i80g )干姜二两 (60g) 当归阿胶各三两 (各 90g) 用法 :除阿胶外均研成细末 ,再用醋八合(适当 )烊化阿胶 ,与药末和匀作丸 ,如大豆许 ,每服三十丸 (6 一9g),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2011-02-17 yang1943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 "心火上炎 " 辨证之用药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 " 辨证之用药。

心火上炎:多由肾水不足,不可以上奉于心,致心火独亢。

亦有肝木火旺,引动心火,促进心火上炎者。

【注】心火上炎若由肾水不足,肾水不可以上奉,造故意火独亢,可酌服: " 六味地黄汤 " 以滋阴补肾,以壮水之主;什么叫“水火既济”?2011-02-17 夏之雪舞中医学中所谈 "水火既济 " ,是借用五行学说中对于水与火相克相生关系来比喻心火与肾水,肾阴与肾阳的互相关系。

中医治“上热下寒”的方子十一味药,降下浮阳,补足真阴,精彩

中医治“上热下寒”的方子十一味药,降下浮阳,补足真阴,精彩

中医治“上热下寒”的方子十一味药,降下浮阳,补足真阴,精彩(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内科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想和您聊一聊,关于“上热下寒”的问题。

当下,“上热下寒”成了一个挺时髦的词儿。

有些人动不动就觉得,我是不是“上热下寒”了。

其实,你偶尔的上点火,脚底下偶尔有些凉,你不要风声鹤唳地认为,自己上热下寒了。

你想啊,上热下寒,这是人体阴阳严重失衡的表现。

这种严重的失衡,怎么就那么容易地,出现在你身上?现在,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我要让你看看,真正的“上热下寒”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中医是怎么应对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患者,年43岁,是一个农民。

最初的毛病,就是头面部烘热,同时下肢发凉。

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一年多了。

每天上午的时候,该患者头面部烘热,脸色仿佛化了妆一样地红,头疼额痛,心烦不已。

有的时候,甚至感觉腹部有一股气往上窜,周身的肌肉颤动。

手脚心也发热。

这个现象,在午后会稍好一些。

你别看上面发热,但是她双下肢发凉。

即便是夏天的时候,也得用热水袋捂着。

这到底是什么病啊?走了好多地方,看了好多医生,但是效果都一般。

最后,他找到一位中医临床家。

医师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仔细体会脉象,发现寸部浮细,关部和尺部都特别细弱,甚至难以应指。

于是乎,写了一个张配伍。

方见——熟地12克,丹皮9克,茯苓15克,怀牛膝12克,白芍9克,肉桂3克(冲服),制附片6克(先煎),龙骨牡蛎各15克,杜仲12克,炙甘草5克。

开水煎服。

药用三剂以后,诸证都有明显改善。

最后,医师守原方,做了个别加减,再用7剂,症状基本完全消失。

这里头是什么道理啊?现在,我给你仔细地从头说起。

你跟住我的文字,认真体会,一定会看懂的。

你看,患者的脉象很有代表性:寸部细浮,关部和尺部都不应指。

寸部,主的是心肺。

关部和尺部,主脾胃肝胆和肾。

从这个脉象来看,很明显,是上焦有热,而下焦虚弱啊。

清代医家一个妙方!专治上热下寒,阴虚火旺,肾精亏虚!果断收藏

清代医家一个妙方!专治上热下寒,阴虚火旺,肾精亏虚!果断收藏

清代医家一个妙方!专治上热下寒,阴虚火旺,肾精亏虚!果断收藏一位大叔说自己的夜生活太多,为了应酬经常宵夜,泡吧,唱KTV,还说年轻的时候房事比较多,有些纵欲。

现在快五十了,身体很糟糕,一天比一天差。

现在最让人头疼的症状是人很消瘦,什么补品都吃了就是不长肉,特别容易上火,隔三差五就会上火,这个上火把他折腾死了,上火严重到吃一口油条也会上火,吃几粒油炸花生米也会上火,吃点烧烤也会上火,吃一个鸡翅肯定会上火,一上火就表现为口腔溃疡。

为此他吃了很多清火的药,一点用都没有,上火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多。

搞得他现在外出应酬啥都不敢吃,朋友说他矫情,严重影响他交际。

更让他烦恼的是,上火就上火吧,可是除了夏天,其他季节他还手脚冰凉。

还有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问题,就是夫妻生活越来越不行了,时间越来越短,但欲望又挺多。

还有,照理说,有正常房事的人应该不会遗精,可是他一个月还要遗精一两次,更让他不解的是,前一天刚刚完事,第二天还遗精。

频繁上火,手脚冰凉,时间短,遗精,这么多问题,是不是要吃很多药?其实不用,这四个症状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其实都是一个原因引起的,一个方子就可以搞定,这叫异病同治。

首先大叔熬夜,熬夜会伤什么呢?五脏六腑都伤,但最伤什么呢?伤肝伤肾。

白天养阳,晚上养阴,熬夜最伤肾阴,最伤肾精。

大叔还说自己纵欲,纵欲伤什么?纵欲最伤肾,封藏在肾里面的精华会一点一滴从纵欲中流走。

熬夜与纵欲,会榨干一个人的精血,就像放在油锅里煎炸的黄花鱼一样,人最后就会变得干瘦干瘦的。

大叔说,他从小就瘦,瘦人多虚火,虚火也会消耗精血,精血没了怎么胖得起来呢?本来就瘦了,他还熬夜与纵欲,那就虚火更多了,消耗的精血更多了,人自然也更瘦了。

大叔为什么老上火呢?动不动就口腔溃疡呢?这是虚火!不是实火!所以用清热解毒的药是不可以治根的。

是哪里的虚火呢?是肾里面的虚火!首先是肾精亏虚了,肾阴不足了,肾里面有两股力量,一个是阴,一个是阳,阴不足了,那么阳就相对多了,多出来的阳就会躁动,就会到处乱走,火性上炎,自然会走到头面部,表现出来的就是各种上火的症状。

肾四味——精选推荐

肾四味——精选推荐

肾四味肾四味在《李可⽼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多处提到,即枸杞⼦,酒泡菟丝⼦,盐⽔补⾻脂,仙灵脾,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李⽼多种药⽅中常有加⼊,以⿎舞肾⽓。

四药⼊肝肾,药性和平,温⽽不燥,润⽽不腻。

益肾精,⿎肾⽓,温阳⽆桂附之弊,滋阴⽆熟地之弊。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合乎景岳公“善补阳者,须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源泉不竭;善补阴者,须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化⽆穷”之妙。

笔者凡遇下元亏损,肾阳虚未⾄⼿⾜厥逆,肾阴亏未⾄⾆光⽆苔,⽽属肾⽓、肾精不⾜之症,凡有腰困如折,不能挺直,甚则腰弯如虾状,头⽬昏眩,记忆衰退,体虚感冒,阳痿遗精,⼩⼉遗尿,⽼⼈⼩便余沥,夜尿频多,⾜膝酸软,肾不纳⽓(加胡桃⾁与补⾻脂为青蛾丸)久病及肾等症,万病不治,求之于肾,⽤之效若桴⿎。

贫穷病⼈可代价昂之⿅茸。

上四味合盐巴戟⾁、盐杜仲、⾻碎补、川断、仙茅、沙苑⼦为“肾⼗味”,对男⼥不育、⾻质增⽣、⽼年前列腺退化性病变、更年期综合症等,随症选⽤,疗效满意。

李可在“培元固本散”中介绍“顽证痼疾若见腰困如折,缓解之后必多波析,为肾虚精怯,根基不固,宜加肾四味各15~30克,胡桃6枚打,以温养肝肾。

虚馁过甚者,酌加⼩量⾎⾁有情之品,峻补先天,如龟⿅⼆胶、⿅茸、胎盘。

病情稳定后,服培元固本散1~2个⽉,以修复受损脏器,重建⼈体免疫⼒,以求根治(16页)。

从中可以看出,培元固本之⽤药分为3个层次:⼀补肾精、益肾⽓,肾四味:肾四味由枸杞⼦、菟丝⼦、补⾻脂、仙灵脾组成。

凡遇下元亏损,肾阳虚未⾄⼿⾜厥逆,肾阴亏未⾄⾆光⽆苔,⽽属肾⽓、肾精不⾜之证,如腰困如折,头⽬昏眩,记忆衰退,阳痿遗精,⽼⼈⼩便余沥,夜尿频多,⾜膝酸软,不纳之喘,⼩⼉遗尿,久病及肾等。

贫穷病⼈可代价昂之⿅茸(180页)。

这最后⼀语(肾四味是植物⿅茸),便破道了肾四味之真谛,他在全书中使⽤之近70例,便是明证。

⼆填补肾督,龟⿅⼆胶、⿅茸、胎盘:久病阴损及阳,兼及⼋脉多⽤之,如虚劳、妇科⾎征、颈椎病、帕⾦森⽒症等。

心肾相关 4.6

心肾相关 4.6

中医心肾相关理论源流梳理及其临床应用探讨第一部分中医心肾相关理论的源流近现代不乏医家论述中医心肾相关理论的源流,但整理多概而简略,后多抄袭而止,遂使理论源流的梳理工作停滞不前。

中医心肾相关的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医数千年的积累与沉淀的缩影,对其源流的重新梳理,不仅有益于完善中医心肾相关理论,更有助于临床的积极指导意义。

心肾相关理论的学术见解既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临床积累。

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易传》、《洪范》、《内经》、《难经》,并经由历代医家不断补充与发展。

大量的文献资料记载中体现了心肾相关的思想。

一、秦汉时期——奠定心肾相关的基础理论秦汉时期,《易传》、《洪范》二书的问世,为中医理论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哲学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内经》则是将哲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具体地融入到医学上,奠定了中医的基础理论。

《中藏经》提出了心肾相交的雏形,《难经》则提出了五脏病之间相互传变的关系,可以说是心肾相关学说的萌芽。

《伤寒论》虽然无明确的谈及心肾关系,但从具体的临床运用方面,反映了心肾相关学说的实用性。

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交即是水火相济,而“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故心肾水火相交的理论发端在阴阳。

阴阳思想理论则产生于庖牺氏所创制的八卦之中,有文字系统表述的是后来的《易传》。

《易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伏羲先天八卦是讲阴阳对峙的,因此八卦有天地水火雷风山泽的对立之象,水火自列其中而坎属水离属火,二者对应成象,八卦是通过大量事物和现象概括抽象出来的。

它讲运动变化,讲中和平衡。

既济卦象不但指出水火相济因其“刚柔正而位当也”,所以能保持中和平衡的正常运动,同时还指出这种平衡是相对的。

水火二者相交不可能永远势均力敌。

故云:“享小利贞,初吉终乱”并提醒要“思患而豫防之”。

【1】这一种阴阳水火相交平衡是心肾关系的主要渊源。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是古代的哲学概念,最初代表古人对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的认识,其后进一步认识到五种物质乃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

千古名方交泰丸

千古名方交泰丸

千古名方(9)交泰丸千古名方(9)交泰丸中医认为心属火,肾属水,它就是一个阴阳的关系。

心和肾应该是水火济济的,就是心在上,肾在下,也就是火在上,水在下。

心肾不交就是心火独亢于上,而肾水不能上济心,不能制约这个心火。

这就是肾阳气不足,不足以蒸腾气化,让肾水上腾。

黄连肉桂专治心肾不交,有心火,口舌生疮也可以用。

君药生黄连,专治心胃之火,它直降心火,入归于肾。

关元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2010-03-17 dwb132此穴还因其强大的补益功效,而被称为“千年野山参”。

人参已经很补了,野人参更是大补,而千年野山参是大补中的大补。

4.黄连阿胶汤:热伤少阴,热伤肾阴,心火偏盛。

症见心2011-03-31闲品落花4.黄连阿胶汤:热伤少阴,热伤肾阴,心火偏盛。

【组成】黄连四两(l2g)阿胶三两(9g)鸡子黄二枚芍药二两(6g)黄芩二两(6g)【用法】上五味药,宜先煎黄连、黄芩、芍药,然后去滓,放入阿胶烊化尽,再放鸡子黄,搅令相得。

【附方】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黄连六两(i80g)干姜二两(60g) 当归阿胶各三两(各90g)用法:除阿胶外均研成细末,再用醋八合(适量)烊化阿胶,与药末和匀作丸,如大豆许,每服三十丸(6一9g),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2011-02-17 yang1943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

心火上炎:多由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火独亢。

亦有肝木火旺,引动心火,促使心火上炎者。

【注】心火上炎若由肾水不足,肾水不能上奉,造成心火独亢,可酌服:"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补肾,以壮水之主;什么叫“水火既济”?2011-02-17 夏之雪舞中医学中所谈"水火既济",是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与火相生相克关系来比喻心火与肾水,肾阴与肾阳的相互关系。

补肾宁心法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

补肾宁心法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

补肾宁心法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宋元元 丛慧芳1 邢佳丽 宋艳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补肾宁心法;调补冲任;安胎中图分类号 R271.9;R7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9)02-0215-02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遭受2次或2次以上在妊娠20周前的胎儿(体质量!500g)丢失者,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1]。

常见原因有遗传因素、子宫解剖异常、感染因素、内分泌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等。

中医学称之为滑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S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毒副反应,我们现将补肾宁心法治疗RSA的经验介绍如下。

1 重视心肾不交,冲任不固为基本病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成熟和衰退,故肾气盛,天癸至,是月经来潮及孕育胚胎的基础。

若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后天失养,房劳伤肾,或多次流产以致肝肾不足,精亏血涸,胞脉失养,肾气衰惫而不能摄精成孕;精血亏虚,冲任失养而难孕。

∀素问#评热病论∃说:%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主血脉和神志,统辖一身上下。

心又为阳中之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

若心不能主血脉和神志,则影响胞宫的行经和胎孕功能。

有RSA病史的女性常精神紧张,抑郁程度高,消极情绪严重,对再次妊娠产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作者简介:宋元元(1980∋),女,学士,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中医妇科学。

生恐惧感。

∀素问#举痛论∃:%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惊恐伤肾,心肾不交,冲任不固以致屡孕屡堕。

∀傅青主女科∃亦认为子宫是心肾交合的场所,故本病重点在心肾不交[2]。

2 治宜补肾宁心,调补冲任,安胎对于RSA的病例,我们的具体治疗分为2个阶段,在受孕前我们临证通常采用夏桂成教授的%补肾调周法&[4]及心理疏导,提高机体免疫力;在受孕后把握时机,治疗上以补肾为主,补肾必须宁心。

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 脉法解

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 脉法解

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一、脉法解一 (3)问:毛折乃死,是什么意思? (8)问:男女左右,大小不同,道理在哪里? (9)问:讲讲六阴脉。

(9)问:脉细代表什么含义? (9)问:牙痛有何妙方? (10)问:吐酸水的病机? (10)问:有个朋友找医生号脉时告诉他是心肌肥大,请问这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的? (11)二、脉法解二 (12)问:“右关尺浮,右寸沉;左三部皆沉弱。

”可以讲一下这脉象,这脉象是什么意思呢? (14)问:左三部脉几乎切不到? (15)问:右尺脉浮不是相火不能安藏吗?用沙半理中应该不加附子吧。

(15)问: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15)问:脉阴阳是指什么 (16)问:脉细向来说是营分不足或是精气不足的,总体上说是阴分不足这个结论对吗? (16)问:现在把的脉象大多是弦而细。

(16)问:开始是两关脉紧,吃了附子理中汤,现在是浮数 (16)问:晚上 1—3 点要吐完痰才能睡觉 (17)问:左三脉细而弦,右寸细、关、尺摸不到 (17)问:左脉细,右脉大 (18)问:如何学脉法 (18)问:日本汉医书如何 (19)问:如何学习脉法,从那里入手 (19)问:四时脉象,那个是生理脉,病理脉? (19)问:脉原于足阳明胃,起于足少阴肾,止于手少阴心是怎么回事? (20)问:学脉从何处入手最为有利? (21)三、脉法解三 (21)问:为什么弦数脉主热也主寒呢? (23)问:那迟数脉只能根据一个人的前后情况来对比,横向对比意义不大。

(23)问:作为客热,不能消谷,这里面这个客热这个热是指脉数还是指阳虚发热? (31)问:我想问一下,那个伤寒论122条说的,有条文说得这个,数为客热,客在这代表假的意思,不是外来之热的意思,是不是假热的意思是吗? (31)问:那这种火是吧它除了比方脉数之外呢,还有没有像其它的比如像口干啊什么的,这些其它的一些热象,体温高啊,或者病人自我感觉发热,有没有其它的说这些脉数,还有其它的热象吗?就这个阳气不能潜降的这种发热。

体内“交通阻塞” 身体“上热下寒”

体内“交通阻塞” 身体“上热下寒”

体内“交通阻塞” 身体“上热下寒”作者:江海涛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第1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海涛有一部分人,身体表现出看似矛盾的症状,口干、嘴边长包、烦躁易怒,但又下肢怕冷、大便稀溏、腹痛喜暖,中医称之为“上热下寒”。

热气的本性是往上走,寒气本性是向下走,如果任由它们发展,很明显将会出现“两极分化”,机体的平衡就会受到破坏而引起疾病。

我们平时健康无病,是由于机体有阻止这种两极分化的能力,把热气往下拉,把寒气往上提,使寒热交流达到动态平衡。

那么,上下不能交流、身体寒热错综是怎么造成的呢?这就要先讲讲“三焦”,它是六腑之一,指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

横隔以上是上焦,包含心、肺等脏器;横隔与肚脐之间为中焦,包含脾、胃等;下焦指的是肚脐以下的下腹部,包含肾、大肠、小肠、膀胱等。

我们把上、下焦设想成两个车站,这两个车站互相向对方发车,会有两种原因导致这种交流失败,一是车站不能发车,二是路途中有堵塞。

人体中也有类似的这两种情况,我们来分别讨论。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鼓动肾水上升,就是肾脏不能“发车”,这样心火得不到肾水的滋养,就会在上面出现热的症状,同时因为不能交流,肾脏也得不到心火的温煦,在下面出现寒的症状。

同理,先有心阴不足不能主动下交于肾,也能造成上热下寒。

治疗需要清上温下,比如交泰丸就有这种作用,它由黄连和肉桂组成,黄连清心热,肉桂温肾阳。

正如《慎斋遗书》中所说:“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

”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堵塞了上下交通的道路,也会使上下焦的交流失败,进一步出现热盛于上、寒滞于下。

这时治疗就重在疏通,如半夏泻心汤就使用了黄连、半夏、干姜、黄芩等药物,以辛、苦的药开路,打开中焦的通道。

有时患者本没有上热,只有下寒,医生想给予补药以温下寒,但因为路途不通,补药被堵在上面,反而会造成上热。

现代人体质多郁,这种因郁滞造成的上热下寒更为多见。

上热下寒验方合集

上热下寒验方合集

上热下寒验方合集肾为坎卦,其中蕴含真阴真阳,真阳潜于真阴之中。

郑钦安认为真阳又名相火、命门火、龙雷火、阴火、虚火等,发而为病,则名元气不纳、虚火上冲、肾不纳气等。

肾是主水主封藏的,正常情况下,在水中藏着的一点真火才能平衡阴阳,生发万物。

而这一点点真阳就是龙雷之火,如果真阳显露,则为种种疾患。

龙雷火显露有两种原因:1、水浅不养龙;2、水高龙游。

即肾阴虚虚火上越;肾阳虚,阴寒太盛,一点真阳为阴气阻隔,不能归根。

但临床上肾阴虚与肾阳虚并不是截然而分的,阴阳俱虚而至真阳浮越可能更常见。

现将几个有名的纳气归肾方类比于下,以求能明了肾之特性与纳气归肾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加龙骨汤本方出自《小品方》,在《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下注有“《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

故曰二加龙骨汤。

”本方的突出症状是虚弱、浮热、汗出。

因为桂枝加龙牡汤本为治疗虚劳失精所设,而本方更是在下元不足(虚弱)的病机上又有虚阳浮越(浮热、汗出)的表现。

用药上去掉辛温走窜的桂枝,用附子温肾中真阳,龙牡敛浮阳,白薇配白芍和阴清虚热。

显然,本方是寒热并用。

初学中医者思路很容易局限,认为人的病理非阴即阳,非热即寒,治疗上只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并用的方剂就很难掌握。

其实人的病机是复杂多变的,用药也是灵活变化的,每味药都是一个有自己特长的士兵,就看将军如何布阵。

本方中,虚弱、浮热、汗出都是由下元不足引起的,治病必求于本,最简单的思维就是补肾阳,如果本病是虚弱、但欲寐、冷汗淋漓,四逆汤壮肾中阳、驱散阴霾就能搞定。

但本病强调了浮热这个症状,而且汗出很有可能是热汗,如果一味补肾阳就会加重浮热,导致汗出加剧,更损肾阳。

所以万全之策就是在补肾阳的基础上敛浮热、收汗,标本兼顾。

中医水平的提高其实就是从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从点对点思维到面对面思维,这个过程会在读书思考、临床实践中慢慢实现。

临床案例:1、宋孝志用原方治疗中年女性精神病,证见悲伤哭泣、恐惧、心中烦乱、大汗出、双上肢肌肉瞤动,舌红苔黄少津,脉沉细。

任之堂跟诊日记第四部分(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任之堂跟诊日记第四部分(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任之堂跟诊日记第四部分(作者:曾培杰、陈创涛)31又有一个少精弱精,难以生育的病人,想来求子。

老师摸了他脉,然后又看他舌象,见他懒动寡言,便对他说,你累了,精子也累了,你动得了,精子他也动得了。

你要少郁在家里,多做些户外活动,爬爬山,只要你有活力了,它也就有活力了,你生气烦躁,它也生气烦躁。

然后老师直接叫我开四君子、五子衍宗丸合方。

五子衍宗丸即五种中药种子,取其以子通子之义,分别为: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

因为病人还是以虚底为主,车前子偏利,故老师用黑豆来代替,黑豆入肾,通中带补,不会滑利肾精。

老师还加入杜仲、川断、五加皮,古书说杜仲入腰肢,这三味药就是专门引药入腰肢的。

可引五子衍宗丸入腰肾,补肾精。

最后老师还加了蜈蚣两条、淫羊藿、鹿角片,老师说这药吃下去,病人能正常晨勃,再调养一段时间,便能够生育。

这淫羊藿就是仙灵脾,补肾之力平和持久而极佳。

记得一位老药工说过,中药里面凡药名称,沾仙带灵的,或者有神的,都必须特别注意,它功效都非同凡响,比如仙灵脾、威灵仙、灵芝、茯神、仙茅、仙鹤草等。

古人起药名都是慎之又慎的,决不会随随便便。

这些沾仙带灵有神的药物,用好了,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病。

老师治疗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类脊椎病变,也非常喜欢用这三味药,这三味药是有兴阳成勃的功效的。

为何呢?这鹿角片乃鹿巅顶助阳之会长出来的,极通督脉,故云“鹿角通督壮元阳”。

而蜈蚣又称败节虫,体型多节,类似由一个个脊椎构成。

又以其善走动,四川产的为道地,故又称为川足。

所以能搜刮脊椎腰背久伏之寒湿以通络。

用它在此病人身上,是取其灵活之力,促进精子活力增加。

而民间有个经验方,就是直接把逍遥散加蜈蚣一起打成粉,治疗各种肝郁络脉引起的阳痿。

这种阳痿但用补药是没有效果的,疏肝解郁通络,令肝经能够“下络阴器”,则萎者可振。

这里还要说一下淫羊藿这味药,老师非常善用而且常用。

记得古书上说淫羊藿是有它来源的。

即:“西北有淫羊,日食此藿,一日交合数十次而不倒。

2021《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7)

2021《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7)

2021《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专业学号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1、板蓝根善于治疗的病证是A、疔痈B、丹毒C、乳痈D、肠痈E、肺痈答案: B解析:板蓝根性能:苦,寒。

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善于清解实热火毒,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2、既能降肺气,又能降胃气的药物是EA.半夏B.紫菀C.前胡D.白前E.旋覆花3、食积气滞应首选的药物是(C)B. 稻芽C. 莱菔子D. 鸡内金4、为治疗头痛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疠痰核的药物是A、玄参B、浙贝母C、龙胆草D、夏枯草E、牡蛎答案: D解析:夏枯草的主治病证包括:①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②瘰疬、瘿瘤。

③乳痈肿痛。

5、阿胶的主产地是(C)A.内蒙B.西藏C.山东D.河北E.青海6、不属于解表药使用注意的是(D)A.不可过汗B.不宜久煎C.热病津亏者忌服D.疮疡初起者忌服7、四川的重要道地药材有(D)A.大黄B.黄芪C. 赤芍D.附子8、含藁本内酯的中药是(D)A.防己C.威灵仙D.当归9、鱼腥草的功效为A、清热解毒,消痈排脓B、清热解毒,清心除烦C、清热解毒,清心利尿D、清热解毒,清肺化痰E、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答案: A解析:鱼腥草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清热止痢。

10、哪项是藿香、佩兰的共同功效A、燥湿,解表B、行气,截疟C、燥湿,止呕D、化湿行气,温中E、化湿,解暑答案: E解析:藿香性能: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佩兰性能:辛,平。

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11、以下药组,用来治疗风热咳嗽,痰热咳嗽的是A、瓜蒌、竹茹B、竹茹、桔梗C、白前、荆芥D、旋覆花、川贝母E、前胡、浙贝母解析:前胡功效: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上热下寒怎么办?

上热下寒怎么办?

上热下寒怎么办?夏天天气热了,到酒店吃饭,酒店就会开空调,凉凉的风由上向下吹,很快就感到一身的凉爽。

有个小朋友问我,为什么冷风由上向下吹?而不是由下向上吹?我说:“冷空气重,热空气轻,上面吹冷空气,冷热之间上下对流,很快整个屋子都凉快了。

”“什么是对流?”“就是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流!相对的运动!”小朋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吃饭时开始斟酒,朋友一点也不喝,我问身体咋了?朋友说,只要一喝凉啤酒,必然会拉肚子!我说:“你肠道有寒,是不能喝凉的东西!”“但我又感到心里发热,总想喝点冷的东西,喝点心里就踏实了,不烦躁了!”“这是上热下寒,上面心火重,下面肾阳虚,肠道有寒!”“人体为什么不能寒热对流呢?”刚才问问题的小朋友问我。

是啊?人体内也应该寒热对流才对,只有寒热之间能够形成对流,那样热的地方就不会长期上火,寒的地方就不会长期寒凉!小朋友的一句话,让我沉思了很久,也明白了人体寒热错杂的病机。

在人体,心脏属离卦,主火,就好比天上的太阳,肾脏属坎卦,主水,为寒水之脏。

夏天天气炎热时,人站在树下,会感到丝丝凉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土地中的水分,被树干吸收,通过树叶向外蒸发,降低了太阳光的温度,所以感到凉爽。

在人体中,也是如此,正常情况下,肾水借肝气的升发,向上升腾,来济心火,人就不会感到心火亢盛,心情烦躁。

但是当肾水亏虚时,心火没有肾水的制约,就会亢盛,人就会心烦,想吃冷的食物,凉的食物。

夏天我们游泳时可以感受到水温比冬天暖和,这是因为太阳光的照射使水温升高了,地下的井水因为没有太阳光的照射,所以凉丝丝的。

在我们人体也是这样,心火通过胃气的下降和肺气的敛降,能够下行入肾,我们下半身就会感到暖和,如果心火不能够下移,我们人体下半身就会感到寒冷,吃凉东西就会不舒服,就会拉肚子,就会双腿凉痛。

女性朋友就会月经不调,就会痛经。

想明白这些道理,我们治疗上热下寒的疾病就会有办法了,就好比降井水放到太阳下晒晒一样,只要将人体的心火向下引,自然就能使下面暖和起来。

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桂附地黄丸

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桂附地黄丸

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桂附地黄丸有位同道好友,是位家传了好几代的中医。

有一次,我们在一起闲聊,他说:“你善用中成药,我想问问你,对附子理中丸如何看?”我说:“附子理中丸是温脾胃的啊。

凡是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都可以用啊。

”但是,他接过来说,我最近几年来越来越觉得这个药不管用了。

一开始我以为是药品质量的问题,后来我开成汤药,效果仍然不好。

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对于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并且做了很多摸索和思考。

这次,我深深被这位朋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耻下问的精神感动,于是很认真地跟他交流起了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

良医用药,无不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最近十几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身体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医生用药肯定也要跟着改变。

过去,人们在饮食上普遍比较清淡,没有那么多荤腥可吃,有人甚至吃不饱饭。

现在不同了,吃不饱饭的人大概不存在了吧,人们饮食结构中,荤腥很多,而且多为饲料催肥的动物的肉,有道是“鱼生火,肉生痰”,这些东西吃进胃里,滋腻不化,强迫胃加速蠕动,于是引起胃火。

胃中有火,胃阳亢奋,又能促使人不顾饥饱,暴饮暴食,这样就使胃火更旺,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发现,即使是很多体内有寒、腹中冷痛、手脚发凉的病人,胃中都潜伏着火,一旦动用附子理中丸之类温胃暖胃的药物,胃火马上就起来了。

那么,今人体内的寒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认为,基本上都是从肾而来的。

现代人,尤其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耗精过度。

房事不节能耗精,工作操心也耗精;在物欲横流中欲望无穷能耗精,生活中的烦恼还是耗精。

耗精就要伤肾,肾精受伤,肾阳就要跟着受损,于是,渐渐的,肾阴肾阳都不足了。

当肾阳虚的时候人就会出现手足发凉、腹中寒冷等情况。

这其实不是脾胃虚寒,而是人的肾阳不足,或者叫“命门之火不足”、“底火不足”。

怎么办呢?首先要“潜阳”,也就是要把耗散在外的肾阳拉回来,使其回到肾中;同时还要在滋养肾阴,只有肾中有精才能留住肾阳,使肾阳不至于过于外散。

慎柔五书 医家秘奥诠解

慎柔五书 医家秘奥诠解

慎柔五书,医家秘奥诠解一、慎柔五书卷一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

故用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

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热,则能克肾水,故用山药补脾,用茯苓以去脾家之湿,则山药成补脾之功。

木枯则耗水,以山茱萸敛火以润肝;火炽亦能枯水,以牡丹皮泻心火而补心。

心足则火不妄起,且下降与肾交,而补肾之功愈成矣。

此即难经东方实,西方虚,泄南方,补北方之义;又素问亢害承制之道也。

按: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是宋。

钱乙,将仲景的肾气丸,又称崔氏八味丸,去附子、桂枝而成。

肾气丸用于水寒土湿致使风木燥急,出现肾水盗泄于风木,肾水耗散于脾土,脾土为风木所乘,使右路阳不能杀,阴不能藏。

肾气丸的组成是:生地黄24,山药12,山茱萸12,茯苓9,泽泻6,丹皮6,附子3,桂枝3。

以重用生地黄,辅以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地黄生者尤良,熟地黄无此功效)。

以山药、山茱萸封固金水,使右路阳杀阴藏。

以茯苓、泽泻去脾肾之湿,以附子、桂枝轻起少火。

附子、桂枝量不能大了,若量大就会破坏山药、山茱萸对右路的封藏;也不能舍弃,若舍弃就不能引导乙木生发。

在虚损劳证的治疗中,因中气虚弱,木火少制,肺胃之气敛收无力,适度运用六味地黄丸收敛右路还是可行的。

六味丸以生地、丹皮凉乙木,以山药、山茱萸封藏金水,以茯苓、泽泻渗利脾肾不显之湿。

六味地黄丸的使用依据应是中气虚损,木火较盛,风木盗泄而水寒土湿不显。

若两尺近无,就直接使用肾气丸,即八味丸。

凡两手俱数,大便燥者,八物汤。

洪大有力,地黄汤。

无力,大补汤。

脾燥,加山药;脉弦,加芍药;右关浮无力,加丁香;沉无力,加干姜。

按:虚损劳证,遇两手俱数,大便燥者,需补益中气,濡润营血,清降金水。

八物汤可以作为首诊使用,以待气血复荣。

若阳衰土湿,须加干姜、肉苁蓉滋肝润肠,荡涤陈宿。

若脉洪大有力,是木火盛,金水不收。

须补中气,凉木敛金,可先用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汤以生地、丹皮凉血滋木清风,山茱萸、山药敛收金水,茯苓、泽泻利湿。

名医珍言录

名医珍言录

名医珍言录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卷五十·新方八阵·补略)此论点是张氏根据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理论提出的,认为阳以阴为基,阴赖阳以化,故临床治疗阴虚、阳虚病证时,应注意滋阴不忘助阳,补阳并兼益阴。

如其创制治疗肝肾阴虚的左归丸,在大队的补阴药中又加用菟丝子、鹿角胶等温补肾阳之品,目的是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治疗肾阳不足的右归丸,在用补阳药的同时又佐山药、萸肉、枸杞子等养阴之品,目的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治疗肾阴、肾阳不足者用药配合如此,治其他脏的阴阳虚衰以及气血不足等,亦当参其意而用之。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现代·岳美中《岳美中论医集》)急性病多外感实邪所致,来势迅猛,传变较快,故治疗宜大胆果断,速战速决,不可坐失时机。

但亦不可鲁莽行事,应辨证清楚,有的放矢,故治急性病的胆与识,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慢性病多属内伤杂病,其病来渐,缠绵日久,正气多虚。

正虚之体,既不耐重剂,即使方药对症,正气亦难骤复,故治疗宜宽缓广服,运筹周全,假以时日,方能水到渠成。

有方,指针对病机之方;有守,即服之虽无显效,亦不宜轻易更方,为医者需有此定见。

否则操之过急,轻易地改弦易辙,往往酿成欲速不达之过。

要知药气入胃,不过借此调和气血,非药入口,即变为气血,所以不在多也。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制剂》)其言虚证用补不在多,贵乎维护胃气。

凡以药治病,必借脾胃中州斡旋之力,方能使气血调和而奏效,这正是张景岳说的“非以药汁入腹即为人血,药气入腹即为人气也”(《景岳新方砭》)。

故进补药不在多,须时时顾及胃气,如脾胃之气薄弱,即使补益中病,也常因运化无力而有碍药物之吸收,反致病情加重,所谓“虚不受补”也。

故施补剂应首重脾胃功能,或配伍助脾醒胃之品,使中气健旺,化源充足,气血自会渐生。

《曹仁伯医案论》

《曹仁伯医案论》

《曹仁伯医案论》已有法,滋亦不少,饮食能增,身体能胖,外有余矣。

而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者,即病机中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之条,际此外盛中空、下虚上实,用药实难尝见。

东垣之清燥汤、丹溪之虎潜丸,润燥合宜、刚柔协济。

张氏每赞此两方,始克有赖,何乐而不即用之耶?无如药力之所以载行者胃气也。

胃属阳明,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湿热窃踞亦久已,薰蒸传为吐血,嗽痰,鼻塞,噫气,气便失调,正是九窍不和,都属胃病。

欲安内脏,必先清其外腑,又为要着。

至于秋末冬初病甚者,十月坤卦纯阴,天已静矣,而湿热反为之动;肾欲藏矣,而湿热反为之露,致邪令正失,能不令病者之更进一层乎?附方谨覆。

青盐(四两)甘草(八两)荸荠(一斤)海蜇(二斤)萆(一两)饴糖(八两)刺皮(一两五钱)橘叶(五钱)霞天曲(一两五钱)十大功劳叶(一斤)共为细末,竹沥水,泛丸。

服完后,合虎潜丸全料,同合常服。

杭州汪细绎病源,阳分比阴分更亏之候也。

阴亏而用十全养荣等法,责重乎阴,寓以阳药,本属和平之剂。

良以秋分在即,燥气加临,不敢责重乎阳,以燥就燥反增燥病焉耳。

然于膏方下之后,日可附桂斟酌用之,一语早已言之,非见不到也。

盖天地之气清矣半月一更,人身之气亦半月一更。

八月而至九月,气已二更,病势不除,饮食反减。

明明阴得膏滋而无病,阳得膏滋而更衰,一月之间阴阳偏胜,一膏之内功过相抵。

可叹补偏救弊,因时制宜,应接无暇也。

所言念七念八九两日,霜降始寒,寒气外侵,痰饮内动,动见青黄绿色水,尚属阳明胃腑。

至于黑这一色,已自阳明胃底而来,肾虚水泛,脾虚积饮,已见一班。

然神气困倦,面色青浮,脉见双弦,以始阳气不充,痰饮内聚宜矣,而反忽然牙齿浮疼,加以口舌酸泔,呃忒于胃,卫逆于胁,变出一番火气者,肝火也,肝气也。

气火之横逆,不外肾虚,无以涵木,木须顺乘脾土。

此等气不足,即是寒之根柢;及见气有余便是火之形状,所谓本寒标热症是也。

夫惟本寒标热,岂阳气之虚,较之阴气更进一层耶?此时论坎离,当然不定,始可阴霾四散,宗风虚则炽痰寒则壅之训而出一星附散法,以助脾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热下寒——欲补心者须实肾,欲补肾者须
宁心
“每个人的体质都很不相同;一部分人的体质有一定偏颇,偏热的人经常会觉得上火,偏寒者则比较怕冷。

但还有一部分人,身体表现出看似矛盾的症状,口干、嘴边长包、烦躁易怒,但又下肢怕冷、大便稀溏、腹痛喜暖;中医称之为“上热下寒”。

众所周知,热气的本性是往上走,寒气本性向下走,如果任由它们自由发展的话,很明显将会出现“两极分化”,机体的平衡就受到破坏而引起疾病。

我们平时健康无病,是由于机体有阻止这种两极分化的能力,把热气往下拉,把寒气往上提,使寒热交流达到动态平衡。

那么上下不能交流、身体寒热错综是怎么造成的呢?这就要先讲讲“三焦”,它是六腑之一,指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

横隔以上是上焦,包含心、肺等脏器;横隔与肚脐之间为中焦,包含脾、胃等;而下焦指的是肚脐以下的下腹部,内含肾、大肠、小肠、膀胱等。

我们把上、下焦设想成两个车站,这两个车站互相向对方发车。

会有两大原因导致这种交流失败,一是车站不能发车;二是路途中有堵塞。

在人体当中也有类似的这两种情况,我们来分别讨论。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鼓动肾水上升,就是肾脏不能“发车”,
这样心火得不到肾水的滋养,就会在上面出现热的症状,同时因为不能交流,使肾脏也得不到心火的温煦,在下面出现寒的症状。

同理,先有心阴不足不能主动下交于肾,也能造成上热下寒。

治疗需要清上温下,比如交泰丸就有这种作用,它由黄连和肉桂组成,黄连清心热,肉桂温肾阳。

正如《慎斋遗书》中所说:“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


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堵塞了上下交通的道路,也会使得上下焦的交流失败,进一步出现热盛于上、寒滞于下。

这时治疗就重在疏通,如半夏泻心汤就使用了黄连、半夏、干姜、黄芩等药物以辛、苦的药开路,打开中焦的通道。

有时病人本没有上热,只有下寒,医生想给予补药以温下寒,但因为路途不通,补药被堵在上面,反而会造成上热。

现代人体质多郁,这种因郁滞造成的上热下寒更为多见。

所以有上热下寒症状的朋友,需要考察一下自己是由于郁滞造成的,还是心肾不交造成的,应分别给予不同的调理。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上热下寒,它是由于下焦的阴寒过盛,阴寒会“欺负”肾阳,使其在下焦受排挤而呆不下去,只能向上逃跑,这样上焦就会出现假热的症状。

这时的治疗就不能再清上温下了,而要温下通阳,使上焦之阳返回本位,这种情况平时较为少见,只见于危重的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