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分析中的误差因素及血涂片复检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
三、血液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一)饮食和生理状态患者饮食和生理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见表1-5。
(1)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一般为暂时性的,去除影响因素后则可恢复正常。
白细胞数量的生理性波动很大,白细胞计数结果在30%以内波动多无意义,只有通过定时和连续观察才有诊断价值。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的意义见表2-46。
某些严重急性感染者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需要与白血病相鉴别(表2-49)。
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当刺激因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中性粒细胞型型类白血病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参考区间】(100~300)×109/L。
【临床意义】血小板数量随着时间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午后略高于早晨;春季低于冬季;平原居民低于高原居民;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比毛细血管血高10%。
另外,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血小板变化(表2-68-1)。
图3-30 原始、幼稚白细胞增多直方图图3-31 淋巴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直方图图3-32 淋巴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直方图图3-33 中间细胞(单个核细胞)群增多直方图图3-34 单个核细胞绝对增多直方图(2)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图3-2)是一条近似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通常位于36~360fl范围内,横坐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
异常直方图见图3-35~图-37。
图3-2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图3-35 小红细胞且大小不均直方图图3-36 巨红细胞且大小不均直方图图3-37 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直方图(呈双峰)(3)血小板直方图:正常血小板直方图是一个偏态分布的单峰光滑曲线,通常在2~30fl范围内,主要集中在2~15fl。
当血标本中存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时,可出现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图3-38)。
血常规分析中的误差因素及血涂片复检规则
仪器校准/比对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双盲法分别进行 仪器检测和镜检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预设定目标?
验证实验
N
Y
磨刀不误砍柴工
参考发表数据并调整
记录完整数据
Data mining
推片率≈30%,假阴性<5% 血液病患者不能漏诊
镜检阳性判断标准
存在异常红细胞 可见NRBC
白细胞计数异常 Dohle小体粒细胞显见 中毒颗粒粒细胞显见 空泡变性粒细胞显见 原始和幼稚细胞≥ 1% 早、中幼粒细胞≥ 1% 晚幼粒细胞>2% 异型淋巴细胞>5%
WBC LYM% MXD% NEUT% PLT PDW MPV P-LCR
6.3 0.131 0.058 0.811 58 12.0 9.6 0.232
×109/L ×109/L fL fL
WL* WL* WL* WL* AG
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
发病率 0.07%~0.11% 诱因 健康人 自身免疫病、慢性炎症、病毒或细菌感染 肿瘤 潜在的误诊风险高 预防性血小板输血的医学决定水平 血小板计数为20×109/L 误诊为ITP或TTP
阳性率
假阳性率
阴性率
假阴性率
符合率
推片率
XE-2100
14.23%
23.71%
59.61%
2.45%
73.83%
37.94%
XT-1800i
14.06%
21.50%
61.98%
2.45%
76.04%
35.56%
XS-800i
13.90%
19.54%
63.86%
血常规复检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血常规复检规则一、背景1、2005年国际血液学复审协作组提出了41条自动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的复检规则。
2、2006年我国血液学复检专家小组对血细胞复检规则做了释义。
3、2008年我国血液学专家提出了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复检规则。
二、复检规则的内容1、仪器无白细胞分类结果或分类结果不全。
2、白细胞数增加或减少。
3、出现某种白细胞比例明显增加或减少。
4、仪器出现报警信息。
5、出现散点图异常。
6、Hb、MCV、RDW等明显异常。
7、血小板数量异常。
8、同一患者连续两次血小板数或白细胞数相差较大。
9、医师申请、血液病复查、放化疗、孕妇、新生儿等特殊患者群体。
三、各种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编号参数复检条件复检要求991 首次结果<3.0×10/L或>28.0×10/L 涂片镜检 WBC992 首次结果<100×10/L或>1000×10/L 涂片镜检 PLT3 Hb 首次结果<70g/L或>参考范围上限20g/L 确认标本是否符合要求;重测标本;涂片镜检 4 MCV 24h内标本首次结果<75fl或>105fl 涂片镜检 5 MCHC 首次结果>380g/L 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聚集及球形RBC 6 RDW-SV 首次结果>22% 涂片镜检997 Neut# 首次结果<1.0×10/L或>20.0×10/L 涂片镜检998 Lym# 首次结果>5.0×10/L(成人)或>7.0×10/L涂片镜检(<12岁)999 Mono# 首次结果>1.5×10/L(成人)或>3.0×10/L涂片镜检(<12岁)910 Eos# 首次结果>2.0×10/L 涂片镜检911 Baso# 首次结果>0.5×10/L 涂片镜检 12 Luc% >8% 涂片镜检 13 大红细胞首次结果出现++~+++报警涂片镜检 14 小红细胞首次结果出现++~+++报警涂片镜检 15 高色素性红细胞首次结果出现++~+++报警涂片镜检 16 低色素性红细胞首次结果出现++~+++报警涂片镜检 17 红细胞大小不等首次结果出现+++报警涂片镜检 18 大血小板首次结果出现++~+++报警涂片镜检 19 原幼细胞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20 未成熟粒细胞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21 变异淋巴细胞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22 核左移 ++或+++ 涂片镜检 23 有核红细胞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24 红细胞碎片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25 血小板聚集阳性报警涂片镜检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编号参数复检条件复检要求991 首次结果<3.0×10/L或>28.0×10/L 涂片镜检 WBC992 首次结果<100×10/L或>1000×10/L 涂片镜检 PLT3 Hb 首次结果<70g/L或>参考范围上限20g/L 确认标本是否符合要求;重测标本;涂片镜检 4 MCV 24h内标本首次结果<75fl或>105fl 涂片镜检 5 MCHC 首次结果>380g/L 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聚集及球形RBC 6 RDW-SV 首次结果>22% 涂片镜检 7 WBC分类无结果或结果不全涂片镜检和人工分类计数998 Neut# 首次结果<1.0×10/L或>20.0×10/L 涂片镜检999 Lym# 首次结果>5.0×10/L(成人)或>7.0×10/L涂片镜检(<12岁)9910 Mono# 首次结果>1.5×10/L(成人)或>3.0×10/L涂片镜检(<12岁)911 Eos# 首次结果>2.0×10/L 涂片镜检912 Baso# 首次结果>0.5×10/L 涂片镜检 13 原始细胞阳性报警涂片镜检14 幼稚粒细胞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15 变异淋巴细胞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16 核左移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17 有核红细胞阳性报警涂片镜检和人工分类计数,并重新计算WBC数 18 血小板聚集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19 红细胞聚集阳性报警涂片镜检KX-21血细胞分析仪编号参数复检条件复检要求991 首次结果<3.0×10/L或>28.0×10/L 涂片镜检 WBC992 首次结果<100×10/L或>1000×10/L 涂片镜检 PLT3 Hb 首次结果<70g/L或>参考范围上限20g/L 确认标本是否符合要求;重测标本;涂片镜检 4 MCV 24h内标本首次结果<75fl或>105fl 涂片镜检 5 MCHC 首次结果>380g/L 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聚集及球形RBC 6 RDW-SV 首次结果>22% 涂片镜检 7 WBC分类无结果或结果不全涂片镜检和人工分类计数998 大细胞群绝对值首次结果<1.0×10/L或>20.0×10/L 涂片镜检999 小细胞群绝对值首次结果>5.0×10/L(成人)或>7.0×10/L涂片镜检(<12岁)10 中间细胞群比率首次结果>15% 涂片镜检 11 WBC 报警信息WL、AG 涂片镜检 12 WBC 报警信息WU、F1、F2、F3 涂片镜检和人工分类 13 RBC 报警信息RL、RU、MP 涂片镜检 14 PLT 报警信息PU 涂片镜检KX-21血细胞分析仪异常信息与处理方法WL:溶血不全,出现有核红细胞,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的析出。
血常规复检规则20160629优选全文
– 肝功能低下(肝硬化、肝癌晚期、胆道堵塞) – 高脂血症 – 高胆固醇制剂输液治疗过程中 – 异常血红蛋白症(Hgb-S症、Hgb-C症)
红细胞溶血不良
WBC LYM% MXD% NEUT%
6.9×109/L 34.3% 19.4% 46.3%
采用分类方法是:
7.1白细胞计数1.0~25.0×109/L时,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
7.2白细胞计数25.0×109/L以上时应计数200个白细胞;
7.3 WBC<1.0×109/L,不分类。
白细胞直方图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
红细胞直方图
不同类型贫血红细胞直方图
血小板直方图
各类血小板直方图
多种病理条件对血常规检测的干扰
16~22条为白细胞分类的复检规则:
16.无白细胞分类计数(DC)结果或DC结果不全: ⑴复检条件:无条件复检;
⑵复检要求:人工分类和涂片镜检。
17.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Neut#): ⑴复检条件:首次结果<1.0×109/L或>20.0×09/L; ⑵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18.淋巴细胞绝对计数(Lym#): ⑴复检条件:首次结果>5.0×109/L(成人)或>7.0×109/L(<12岁); ⑵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 假性血小板减少或增多 • 假性红细胞减少或增多 • 假性白细胞减少或增多
假性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的干扰因素
• 假性血小板减少
– 样品采集环节中的血小板聚集 – 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 血小板卫星现象 – 巨大血小板
• 假性血小板增多
– 红、白细胞碎片 – 小红细胞
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WBC LYM% MXD% NEUT% PLT PDW MPV P-LCR
血常规复检规则知多少
血常规复检规则知多少我们在实习或工作中总会看到老师会拿着一管血再重新做一遍,那么什么样的标本才需要重新做呢?今天带你一起看——血常规的复检规则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0条自动CBC和DC复检规则:1.新生儿:(1)复检条件:首次检测标本;(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2.WBC、RBC、Hb、PLT、网织红细胞(Ret):(1)复检条件:超出线性范围;(2)复检要求:稀释标本后重新测定。
3.WBC、PLT:(1)复检条件:低于实验室确认的仪器线性范围;(2)复检要求:按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
4.WBC、RBC、Hb、PLT:(1)复检条件:无结果;(2)复检要求:重新检测①检查标本是否有凝块,②重测标本,③如果维持不变,用替代方法计数。
5.WBC:(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4.0x10^9/L或>30.0x10^9/L;(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6.RBC:(1)复检条件:3天内Delta值超限,并<200x10^12/L 或>550x10^12/L;(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7.PLT:(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100x10^9/L或>1000.0x10^9/L;(2)Delta值超限的任何结果(3)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8.Hb:(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70g/L或>其年龄和性别参考范围上限20g/L;(2)复检要求:①涂片镜检,②确认标本是否符合要求。
9.平均红细胞体积(MCV):(1)复检条件:24h内标本的首次结果<75fl或>105fl(成人);(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
10.MCV:(1)复检条件:24小时以上的成人标本>105fl;(2)复检要求:①涂片镜检观察大红细胞相关变化,②如无大红细胞相关变化,要求重送新鲜血标本,③如无新鲜血标本,报告中注明。
11.MCV:(1)复检条件:24h内标本的Delta值超限的任何结果;(2)复检要求:确认标本是否符合要求。
血常规分析中的误差因素及血涂片复检规则(北京)-崔巍
×109/L
×109/L fL f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
发病率
0.07%~0.11%
诱因
健康人 自身免疫病、慢性炎症、病毒或细菌感染 肿瘤
潜在的误诊风险高
预防性血小板输血的医学决定水平 • 血小板计数为20×109/L 误诊为ITP或TTP
白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白细胞
12, 6%
20, 10%
6, 3%
红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红细胞 血小板形态异常/巨大血小板 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
47, 23%
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 红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
29, 14% 89, 44%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感染性疾病 原发性脾亢脾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检测的干扰
<WBC直方图>
WBC 56.1X109/L
外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是白细胞的三次方数量级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排除NRBC对白细胞检测的干扰
11台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涂片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实验方法及目标 磨刀不误砍柴工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分别进行 仪器检测和镜检
参考发表数据并调整
记录完整数据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N
Data mining
满足预设定目标? Y 验证实验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分析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分析作为最基本的血液检查项目之一,血常规能够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技术、血红蛋白浓度等血液各指标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被检测人员是否患有疾病,并对不同类型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提供重要参考。
但是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误差,误差会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严重影响。
那么在血常规检查中出现了误差应该如何发现,如何纠正呢?1红细胞假性减低在血常规检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冬季或是北方地区,环境温度较低,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具体表现为RBC和HGB的比例失调,MCV、MCH、MCHC异常增高等,让医护人员无法确切了解到患者的具体情况。
这一问题的出现很有可能是由冷凝集导致的,患者血液中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在这种情况下,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就会出现聚集。
红细胞的冷凝集多会出现在患有血吸虫病、丝虫病、肝硬化、肝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人群中。
当出现了红细胞假性减低的情况时,也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纠正,即将检测样品放置在37℃的环境中,培育15-30分钟之后再次进行检测,此时如果被检测人员没有患有疾病,那么检测结果就会恢复正常。
2红细胞假性增高红细胞假性增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体内水分在短时间内加速流失,造成了血液流失。
假性增高可能是暂时的,此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剧烈运动后出汗量增加等,或是大面积烧伤、使用利尿剂的人群身体内部水分加快流失,从而引起红细胞假性增高。
除了这方面因素之外,还有会因为吸烟过度、精神紧张、过度肥胖等因素引起,主要对症进行治疗,祛除诱发因素,保持身体内的水分平衡,红细胞假性增高的情况可以得到解决。
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如果血液样品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发生了沉淀,或是并没有充分混合均匀,都有可能出现红细胞假性增高的情况。
3白细胞假性减低在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假性减低的情况罕有发生,当被检测人员血液中出现了这种情况时,多是由免洗系统受损、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因素引起的。
血常规复检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
1.血常规检验结果和临床矛盾,临床大夫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
2.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危机值。
3.血常规检验结果和上次相差悬殊。
4.血常复检规则细则
参数复检条件复检要求新生儿首次检测标本涂片镜检WBC(10*9/L) 首次结果<3.0或≥30涂片镜检PLT(10*9/L) 首次结果<80或≥1000涂片镜检Hb(g/L) 首次结果<70或>200涂片镜检RDW-CV(%) 首次结果>22涂片镜检PLT聚集报警任何计数结果检查标本是否有凝
块;涂片镜检估计
PLT计数;如PL
T仍聚集,按实验室
操作规程进行
不典型/异性淋巴细胞首次结果出现阳性报警涂片镜检原始细胞报警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有核红细胞报警阳性报警涂片镜检;如发现有
核红细胞,计数有核
红细胞,重新计算
WBC结果
无分类结果或分类结果不全任何时候人工分类和涂片镜
检
报警IG(II/BAND1除
外)
首次结果出现阳性报警涂片镜检
IG:未成熟中性粒细胞;II/BAND1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血常规复检规则
三、血液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一)饮食和生理状态患者饮食和生理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见表1-5。
(1)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一般为暂时性的,去除影响因素后则可恢复正常。
白细胞数量的生理性波动很大,白细胞计数结果在30%以内波动多无意义,只有通过定时和连续观察才有诊断价值。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的意义见表2-46。
某些严重急性感染者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需要与白血病相鉴别(表2-49)。
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当刺激因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中性粒细胞型型类白血病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参考区间】(100~300)×109/L。
【临床意义】血小板数量随着时间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午后略高于早晨;春季低于冬季;平原居民低于高原居民;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比毛细血管血高10%。
另外,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血小板变化(表2-68-1)。
图3-30 原始、幼稚白细胞增多直方图图3-31 淋巴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直方图图3-32 淋巴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直方图图3-33 中间细胞(单个核细胞)群增多直方图图3-34 单个核细胞绝对增多直方图(2)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图3-2)是一条近似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通常位于36~360fl范围内,横坐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
异常直方图见图3-35~图-37。
图3-2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图3-35 小红细胞且大小不均直方图图3-36 巨红细胞且大小不均直方图图3-37 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直方图(呈双峰)(3)血小板直方图:正常血小板直方图是一个偏态分布的单峰光滑曲线,通常在2~30fl范围内,主要集中在2~15fl。
当血标本中存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时,可出现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图3-38)。
血常规复检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血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数量和形态。
在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血常规复检,以监测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血常规复检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一、复检时间1. 根据疾病情况确定复检时间。
在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每天进行血常规复检;而在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复检时间可以延长至每周或每月一次。
2. 根据治疗药物确定复检时间。
一些药物会影响血液指标,因此在服用这些药物期间,需要经常进行血常规复检,以监测药物对血液的影响。
3. 根据病情变化确定复检时间。
如果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比如出现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血常规复检,以了解病情的变化。
二、复检指标1. 红细胞指标。
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情况和氧气输送能力。
2. 白细胞指标。
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等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炎症情况。
3. 血小板指标。
包括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止血功能和凝血系统功能。
4. 其他指标。
包括血沉、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三、复检注意事项1. 确保采血标本的质量。
在进行血常规复检时,需要确保采血标本的质量良好,避免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2. 注意患者的用药情况。
在进行血常规复检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特别是一些可能影响血液指标的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3. 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一些饮食和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长时间的剧烈运动等,都可能影响血常规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复检时需要了解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4. 注意患者的情绪状态。
患者的情绪状态也可能影响血常规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复检时需要尽量避免患者的情绪波动。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血常规复检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解决方案分析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解决方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解决方案分析。
方法:将3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血常规化验之前将血样保留时间、是否有效与患者进行沟通、检测人员因素纳入考察。
并且在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时候格外注意这些误差因素,按照标准化血常规化验的操作来实施,并且成立相应的血常规化验质量监控小组,强化关于血常规检验的管理;对照组按照检验科常规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血常规检验。
结果:观察组因患者个人因素、血样保存规范性、技术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血常规化验误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患者个人因素、血样保存规范性、技术人员操作不当会导致血常规化验误差,在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时候,注意避免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降低血常规检验的误差率。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解决策略血常规检验是目前医院中最常见的一个化验项目血常规化验一般包含白细胞计数分类、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分类等血常规检验虽然不是特异性试验[1],但是由于血液流经全身各个重要器官,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故检查血液中各个细胞组织的变化可以协助医生检查人体的病变情况[2]。
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血常规检验科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患者共计300名,以分析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解决方案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患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平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共计150例,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患者72例,年龄35~69岁,平均(48.27±8.41)岁;对照组共计150例,男性患者74例,女患者76例,年龄39~79岁,平均(47.34±4.89)岁。
上述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后不存明显差异,依据通统计学分析后得到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分析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分析作者:段唐海单位:武汉市第四医院检验科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项目,通过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的分析,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有关血常规检验误差事件频繁发生,对患者的诊疗造成重大影响。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如何发现血常规检验误差并及时纠正呢?遇到以下情况就要提高警惕了。
1、红细胞假性减低在血常规检验工作中,尤其是冬天室温较低时,经常会碰到血常规多项参数结果异常,表现为:RBC和HGB比例明显失调,MCV、MCH和MCHC异常增高。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冷凝集导致的,患者血液中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从而使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发生聚集。
常见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肝硬化、肺炎支原体感染、非典型性肺炎等。
冷凝集是可逆的,将标本置于37C温育15~30分钟后检测即可恢复正常。
对于严重的冷凝集可采用血浆置换进行纠正。
红细胞凝集2、红细胞假性增高红细胞假性增高主要是因为体内水分减少造成血液浓缩。
部分是暂时性的,比如持续呕吐、严重腹泻、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使用利尿剂等造成脱水,还有一部分是过度吸烟、焦虑、肥胖诱发的,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
还可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白细胞增多症等。
此外,血样长时间放置或标本未充分混匀,红细胞沉积于底部也可导致红细胞假性增多。
巨大血小板3、白细胞假性减低白细胞假性减低临床上少见,可见于疾病原因导致的白细胞聚集,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将标本置于37C温育10分钟,白细胞聚集即可恢复。
白细胞凝集4、白细胞假性增高白细胞假性增高主要见于红细胞溶血不良和有核红细胞。
正常人红细胞膜表面脂蛋白含量极少,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很快破坏。
而肝病(比如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胆道堵塞)、高脂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HGB-S症、HGB-C症)患者红细胞膜表面脂类代谢异常,正常浓度的溶血剂无法完全破坏红细胞。
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建立
● 1701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May 30(10)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建立姚 梁1,张培珠2,李美容2(1.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广东 广州 510260;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1400)摘要: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并建立改进措施。
方法 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20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静脉采血,4℃冰箱存放,采集1h内条件下进行检测数值为无误差组,以末梢部位采血,室温放置,1h后进行检测样本为误差组,对比患者采血部位不同、送检时间不同、储存样本温度不同,其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建立改进措施。
结果 患者采血部位不同、送检时间不同及储存样本温度不同均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且不同采血部位与不同送检时间结果差异明显(P<0.05),而不同送检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cal回归分析显示,采集末梢静脉血、血液标本存放超过2h是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血常规检测误差主要受到采血部位、送检时间的影响,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化操作,确保患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病情评估等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误差;原因;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9)10-1701-02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检查项目,可以用来诊断疾病、评估患者病情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全自动检测血常规的仪器不断出现,且血常规分析仪具有检测快、重复性好、精密度高等特点,减轻了医学检验人员的工作负担[1~3]。
但是,采血部位不同、送检样本的存放温度及时间等对样本的检测结果都会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检测结果的轻微差异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4,5]。
因此,血常规检测的误差原因分析及标准化操作规程一直是检验科关注的重点。
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分析
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分析目的:观察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探讨对应的误差控制措施。
方法:以2014年1月~2014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该时间段内我院门诊部所采集的10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控制条件下对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其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提高检验数据的精确性。
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室温与低温,立即检验与3h检验控制标准下WBC、RBC、PLT、以及HGB检出结果组间对比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来源眾多,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对其进行控制,同时提高检验人员整体素质,以尽可能的缩小与杜绝误差,提高检验精度。
标签:血常规检验;误差;来源【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581-02血常规检验主要是指对受检对象血液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进行的检测工作,通过血常规检验的方式获得患者血液样本的关键特征,并将其作用于对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断分型中,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与参考。
由此可见,血常规检验在临床检验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为了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关键在于避免及消除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对其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提高检验数据的精确性。
为观察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探讨对应的误差控制措施,本文以2014年1月~2014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该时间段内我院门诊部所采集的10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控制条件下对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2014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该时间段内我院门诊部所采集的10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液样本均来自于患有不同疾病的受检对象,在患者就诊后自静脉途径抽取定量血液标。
对血液标本的来源对象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00例患者中,53例为男性患者,47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0~5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9.1±2.8)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性白细胞减少或增多的干扰因素
白细胞聚集所致假性白细胞减少 红细胞溶血不良所致假性白细胞增多 有核红细胞所致假性白细胞增多
红细胞溶血不良
正常人RBC
肝硬化病人RBC
溶血剂滴下后
红细胞溶血不良的原因
因脂类代谢异常所致红细胞膜表面与外周血脂 类结合形成脂质颗粒保护膜,或红细胞膜表面 结构异常,正常浓度的溶血素无法破坏红细胞 膜表面 常见于以下疾病
白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白细胞
12, 6%
20, 10%
6, 3%
红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红细胞 血小板形态异常/巨大血小板 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
47, 23%
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 红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
29, 14% 89, 44%
对国际复检规则进行评估
采用相同涂片复检标准,不同型号仪器的筛选性能大致相同,略有差异 虽然假阴性率符合目标,但XE/XT漏掉2例AL病例,XS漏掉其中1例。 2例AL都未触发41条规则,但镜下发现白细胞分类异常并有异常红细胞 推片率过高
参考发表数据并调整
记录完整数据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N
Data mining
满足预设定目标? Y 验证实验
推片率≈30%,假阴性<5% 血液病患者不能漏诊
镜检阳性判断标准
白细胞计数异常 Dohle小体粒细胞显见 中毒颗粒粒细胞显见 空泡变性粒细胞显见 原始和幼稚细胞≥ 1%
N = 1223 阳性率 假阳性率 24.94% 22.40% 20.77% 阴性率 58.38% 61.08% 62.63% 假阴性率 2.29% 2.29% 2.62% 符合率 72.77% 75.31% 76.61% 推片率 39.32% 36.63% 34.75%
XE-2100 XT-1800i XS-800i
假性血小板增多
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WBC LYM% MXD% NEUT% PLT PDW MPV P-LCR WL* WL* WL* WL* AG
6.3 0.131 0.058 0.811 58 12.0 9.6 0.232
×109/L
×109/L fL fL
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
XS-800i
WBC (x10^9/L) < 3或 > 30 PLT (x10^9/L) < 80或 >1000 不成熟粒细胞 血液科全推
ADVIA-2120
WBC (x10^9/L) < 3或 > 30 PLT (x10^9/L) < 80或 >1000 不成熟粒细胞 小细胞(+) 大细胞(+) 细胞大小不等(+)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增生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感染性疾病 原发性脾亢脾
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检测的干扰
<WBC直方图>
WBC 56.1X109/L
外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是白细胞的三次方数量级
排除NRBC对白细胞检测的干扰
形态学镜检 高端仪器
WBC 6.90 Х 10 /L 9 NRBC 0.34 Х 10 /L
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处理方法
光学显微镜镜检
采用血小板稀释液进行稀释 瑞氏染色
更换抗凝剂重新抽血检测
枸橼酸钠 肝素钠
血小板卫星现象
自身抗体引起的一种免疫反应 IgG型抗体识别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上共同抗原结构
血小板的GPIIb-IIIa 中性粒细胞上的FcγRIII片断 形态学镜检
XE-2100 XT-1800i XS-800i
ADVIA 2120
14.23% 14.06% 13.90% 14.64%
对加强的国际复检规则进行评估
血液科标本全推,以避免漏掉严重的血液病病人 假阴性率下降但推片率过高,工作中实现难度增大 我们确定的推片复检规则以此为基础,从降低假阳性入手
肝功能低下(肝硬化、肝癌晚期、胆道堵塞)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制剂输液治疗过程中 异常血红蛋白症(Hgb-S症、Hgb-C症)
红细胞溶血不良
WBC LYM% MXD% NEUT%
6.9×10 /L 34.3% 19.4% 46.3%
9
淋巴细胞峰左边上翘 显示碎片明显 涂片显示大血小板、棘形红细胞
14.39% 14.23% 13.98%
导致假阳性的主要触发规则
XE-2100
WBC (x10^9/L) < 4或 > 30 PLT (x10^9/L) <100或 >1000
不成熟粒细胞 原始细胞 核左移 异型淋巴细胞
XT-1800i
XS-800i
ADVIA-2120
WBC (x10^9/L) < 4或 > 30 PLT (x10^9/L) <100或 >1000
血常规分析中的误差因素及 血涂片复检规则
多种病理条件对血常规检测的干扰
假性血小板减少或增多 假性红细胞减少或增多 假性白细胞减少或增多
假性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的干扰因素
假性血小板减少
样品采集环节中的血小板聚集 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卫星现象 巨大血小板 红、白细胞碎片 小红细胞
不成熟粒细胞 小细胞(+/++/+++) 大细胞(+/++/+++) 细胞大小不等
(+/++/+++)
WBC (x10^9/L) WBC (x10^9/L) < 4或 > 30 < 4或 > 30 PLT (x10^9/L) PLT (x10^9/L) <100或 >1000 <100或 >1000
存在异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胞 可见NRBC
早、中幼粒细胞≥ 1%
晚幼粒细胞>2% 异型淋巴细胞>5%
存在巨大血小板
存在血小板聚集
镜下形态异常样品分类
1223例血常规样本来自体检者、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阴性标本37.4%、阳性标本62.3%,阳性标本包括细胞数量异 常、白细胞分类异常和细胞形态异常 镜下形态异常样品203例(16.6%)
处理方法
巨大血小板
PLT-I 32 [10^9/L]
PLT-O 65 [10^9/L]
(x 1000)
红、白细胞碎片的干扰
红细胞碎片的产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其它
• 化学中毒、肾功能衰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和化疗
白细胞碎片的产生
处理办法:人工显微镜形态学镜检
有核红细胞的存在
血液学疾病:
血液非肿瘤性疾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性红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恶性淋巴瘤 骨髓转移癌 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病房 ADVIA 2120 XS-800i
急诊 XT-1800 XS-800i
国际医疗部/特需 ADVIA 2120
病房/门诊 XE-2100 XE-2100
急诊 XT-1800
11台
涂片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实验方法及目标 磨刀不误砍柴工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分别进行 仪器检测和镜检
N = 1223 阳性率 假阳性率 23.71% 21.50% 19.54% 23.30% 阴性率 59.61% 61.98% 63.86% 60.16% 假阴性率 2.45% 2.45% 2.70% 1.88% 符合率 73.83% 76.04% 77.76% 74.82% 推片率 37.94% 35.56% 33.44% 37.94%
国内常用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的制定
Sysmex XE-2100 Beckman Coulter 系列 Siemens Bayer Advia 120/2120
协和医院血常规检查仪器配置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协和医院东院区检验科
协和医院西院区检验科
门诊 HST-XE-302 ADVIA 2120
9
临检是实验室风险最大的部门
A (blood) smear campaign
Blood, 1 April 2003, 101(7), 2453-2453
ISO对血常规形态学的相关要求
5.5 检验程序
b)血液学检查部门需制定如下标准/程序并形成文件(不仅限于如 下标准/程序): 血细胞分析的显微镜复检标准(检测结果出现异常计数、警示标志、 异常散点图等情况时结果的确认方法和程序);血涂片制备和检验的书 面程序/过程;对患者血液检查和凝固试验的标本进行重复检验的标准 及程序。 c)血液计数结果超出仪器线性范围时宜规定识别和解决方法(如 对血样进行适当稀释和重复检验);对于检测样本存在一些影响因素 (如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凝集、小红细胞、红细胞有内容物或疟原虫、 血小板凝块、巨型血小板等)时,对仪器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判定和纠正 措施需有书面规定。
2.23 144 0.249 111.7 64.6 578 0.254
×1012/L g/L fL pg g/L
红细胞冷凝集所致假性红细胞减少
冷凝集素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