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尘肺分级诊断标准

尘肺分级诊断标准

尘肺分级诊断标准
一般情况下根据尘肺病根据出现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包括一期尘肺、二期尘肺、三期尘肺。

建议确诊尘肺病的人群,积极配合医院治疗。

1、一期尘肺:一期尘肺有总体密集度达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
2、二期尘肺: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3、三期尘肺:有以下表现之一者,比如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宽径不小于10mm,或者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

尘肺病的病情分级主要依据X线胸片检查结果,实际上,此种影像学改变与临床严重度并不完全平行,不少三期尘肺的病人生活质量、平均寿命未见明显降低,而相当数量的二期甚至一期尘肺病人,由于呼吸功能低下,常年缺氧、发绀,生活难以自理。

因此,未来的临床分级必须综合考虑心、肺功能状况(包括血气分析结果),才能更为科学准确。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李德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重点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李德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重点


附录A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如确有把握能够排除其它疾病,或有病
特殊情况:各种原因,没有系统地健康监护资料和既往的X射线胸片
理检查结果,亦可考虑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资料,只有一张胸片可提供,也无法要求病人再做进一步的检查。这种情
况下,如果是一张质量合格的胸片,可考虑作为尘肺病诊断的资料
14
诊 断 原 则-
4、研 制 了 尘 肺 诊 断 标 准 片
6
86 年 标 准 回 顾(2)
• 问题
1、某 些 分 期 基 线 较 高;二 期 较 63年 标 准 提 高较 大 2、影 像 学 术 语 不 规 范, 如 斑 片 条、发 白 区
3、随 着 X 射 线 影 像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应 用 新 的技术对过去 X射线平片的一些 影像有 了新的认识 4、 86 年 研 制 的 诊 断 标 准 片 因 未 采 用 高 千 伏技术已落后于国际水平
质量下降,寿命减少
♦ 终身赔偿性职业病,个人、企业、国
家利益
3
我国尘肺病诊断标准的回顾
♦ 1963标准 ♦ 1986标准 GB 5906-86 ♦ 2002标准 GBZ 70-2002
4
1963年 标 准 • 贡献:确定了我国尘肺病三期分期的基本框架
• 问题:对尘肺病X线形态学的改变缺乏明确的认

必须是后前位胸片,其它任何形式的胸部摄影都不能作为
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13
诊 断 原 则-


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连续性的健康监护资料和胸片资料,可以提供病变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对于病变性质的认识和确定有很大的帮助,附录F中规定“只有一张胸片

尘肺诊断标准

尘肺诊断标准

尘肺诊断标准
1、根据患者是否有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还有要从患者所接触的粉尘是什么性质、接触时长等方面入手作为诊断根据。

2、依据是质量合格的后前位高千伏胸片表现,而且胸片质量要分4级。

初诊的胸片质量必须在一级到二级以上,复诊的胸片质量得三级以上;胸片质量四级不做尘肺病的诊断参考。

其中,胸片也必须是后前位和高千伏胸片为主,其他类型不作为尘肺病诊断依据。

3、根据动态观察和尘肺病流行病学作为诊断参考。

在有且仅有一张胸片和没有要求复诊的情况下,一张胸片也可作为尘肺病诊断标准;前提是这一张胸片质量等级合格。

4、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来作为排除其他肺部疾病的基准。

以尘肺病的胸片表现的非特异性、尘肺病相对的低发病率和个体差异等原则排除其他肺部疾病,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误诊率。

中国尘肺病国家诊断标准

中国尘肺病国家诊断标准

中国尘肺病国家诊断标准
中国的尘肺病国家诊断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以反映医疗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于尘肺病认识的深化。

截至2023,最新的尘肺病诊断标准是2015年颁布的《GBZ 70-2015 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

该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尘肺病的诊断:
1. 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诊断尘肺病需有确切的粉尘暴露历史,这通常通过工作记录和健康监护资料来确认。

2. 胸部影像学表现:尘肺病的诊断主要依据X射线胸片或CT扫描的结果。

影像学表现包括小阴影、大阴影等,根据其密度和分布范围进行分期。

3. 现场职业卫生学资料:包括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接触时间等,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粉尘暴露的水平。

4. 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在进行尘肺病诊断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和风险因素。

5.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的辅助依据。

根据《GBZ 70-2015》,尘肺病被分为几个不同的期别,包括一期、二期和三期,每期的诊断标准都有详细的规定。

此外,标准还提到了观察对象,即那些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需要进行动态观察的粉尘作业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尘肺病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由具
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生在具备职业病诊断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综合各种资料和信息,遵循国家标准进行诊断。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标准尘肺是一种职业性疾病,通常发生在从事矿山、石料、金属加工、建筑工程等行业的工人身上。

它是在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中,不断吸入高浓度粉尘的情况下产生的。

一旦发生尘肺,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因此要及早发现并治疗。

对于尘肺的诊断,X线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手段。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尘肺X线诊断标准。

一、胸片的表现在胸片上,尘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早期、中期和晚期,每个阶段的胸片表现都不同。

1.早期阶段:肺野无明显改变,但可以看到一些不规则的小斑点,介于0.5-2毫米之间。

这些斑点还没有形成圆形灶,且距离比较零散。

2.中期阶段:肺野内部形成了一些小圆形灶,介于2-10毫米之间,数量不定。

灶周边有模糊的半透明线条(障碍线或环状线),灶内的密度也有所增加。

3.高峰期或晚期阶段:此时肺脏的纹理和透亮度明显减少,肺野呈现出较大的圆形厚实的阴影。

这些圆形的阴影大小不尽相同,平均直径可达数厘米。

同时,还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条状的阴影,以及肺内纤维连接的迹象。

此时,肺内的空气量明显减少,甚至可以出现胸廓轻度增宽、肺尖延高等表现。

二、扫描的表现除了胸片外,CT扫描也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尘肺诊断信息。

CT扫描能够更好地观察肺组织的细节,特别是在早期和中期阶段能够更容易地发现不规则的斑点和小圆形灶。

同时,还能看到肺叶的变化、纤维化、肿块等。

三、诊断注意事项1.注意劳动史:尘肺主要是职业病,因此患者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史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询问病人的职业、从业年限、工作环境等信息。

2.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尘肺的临床表现较为明显,特别是高峰期的患者往往会感觉呼吸困难、咳嗽等。

因此,医生在诊断时应该综合考虑胸片、CT扫描和临床表现等因素。

综上所述,尘肺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胸片和CT扫描两方面。

胸片是一种经济、易操作的检查手段,能够检测出尘肺的早期和中期表现。

CT扫描则更加精准,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肺组织信息。

当然,在进行尘肺X线诊断时,要结合患者的职业史、劳动史和临床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GBZ 25—2014

GBZ 25—2014

1 拼音GBZ 25—2014 zhí yè xìng chén fèi bìng de bìng lǐ zhěn duàn 2 英文参考Pathological diagnosis criteria of pneumoconiosesICS 13.100C 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5—2014《职业性尘肺病的病理诊断》(Pathological diagnosis criteria of pneumoconioses)代替GBZ 25—200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 14年10月13日发布,自2015年03月01日起实施。

3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Z 25—2002《尘肺病理诊断标准》,与GBZ 25—200 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标准名称由《尘肺病理诊断标准》修改为《职业性尘肺病的病理诊断》;一一增加第2章“术语和定义”;——删除了原标准3.1 无尘肺;——原标准3.2 Ⅰ期尘肺c)“全肺尘斑-气肿面积占50%及以上”改为4.1c)“全肺尘斑-气肿面积大于等于30%,小于75%”;——尘肺壹期和尘肺贰期中新增了结节、尘斑、弥漫性肺纤维化综合评分法[见4.1d)、4.2d)];——新增附录C“结节、尘斑、弥漫性肺纤维化综合评分法”;肺组织中出现肺间质呈不同程度纤维性增厚,可见局限性蜂房样变。

2.3尘斑 dust macule肺组织中出现胶原纤维成分不足50%的粉尘灶,可伴有灶周肺气肿。

6 3 诊断原则根据可靠的职业活动中粉尘接触史,按本标准要求的规范化检查方法得出的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参考受检者历次X线胸片、病历摘要、死亡志,并排除其他原因可能导致的相似病理改变,方可作出尘肺病的病理诊断。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前言本标准的第5.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5906—199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

因此,尘肺诊断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1986年颁布的《尘肺的X线诊断》(GB5906—1986)是本标准的第一版本。

标准执行10多年来对我国尘肺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某些分期基线较高;有些影象学术语不规范;随着X射线影象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新的技术对过去X射线平片的一些影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标准片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86年研制的诊断标准片在表达内容上不够准确,在技术上已落后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高仟伏技术。

1997年6月16日发布的GB5906—1997版本仅对1986年版本的附录B和附录D作了修订,删去了附录C。

没有对标准进行全面修订。

因此,根据有关标准修订的规定,对本标准提出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a)标准名称改为“尘肺病诊断标准”b)密集度分级和ILO分类接轨,采用四大级和十二小级分级(附录A);c)在附录A中提出了总体密集度的判定方法;d)附录A中增加了小阴影形态和大小的记录方法;e)在附录A中删除了“斑片条”、“发白区”f)在附录A中对胸膜斑有更明确的规定;g)增写了附录E(标准的附录)《尘肺诊断读片要求》;h)研制了尘肺诊断高仟伏标准片,增加了表达小阴影标准密集度的组合片。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E、F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上海市职业病医院、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鞍山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
包括但不限于:
1、针对职业性粉尘肺病诊断,根据《职业性粉尘肺病诊断技术指南》(GBZ/T150-2016),应当考虑上述症状及检查结果,包括但不限于:(1)职业性粉尘肺病的临床症状,如久持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呼吸系
统疾病,特别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2)全身症状,如肢体衰弱、活动减少;
(3)X线检查及CT表现,如粉尘肺病的表现为空洞、实性结节、肺
囊变、肺纤维化、肺炎等;
(4)血液检查,如总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酮体、乳酸脱氢酶或碱
性磷酸酶;
(5)实验室检查,如钼靶检查、粉尘含量检查;
(6)其他检查,如呼吸功能检查、肺部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2、另外,对于确诊的职业性粉尘肺病,以便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指导,还应当考虑患者的职业史及特殊情况,采取一定的诊断措施,以明确其可
能职业性粉尘肺病的类型及程度。

尘肺病诊断标准(精)

尘肺病诊断标准(精)

b)片号、日期及其它标志应分别臵于两肩上方,排列整 齐,清晰可见,不与肺野重叠; c)照片无伪影、漏光、污染、划痕、水溃及体外物影像。 C.1.2 解剖标志显示 a)两侧肺纹理清晰、边缘锐利,并延伸到肺野外带。 b)心缘及横膈面成像锐利。 c)两侧侧胸壁从肺尖至肋膈角显示良好。 d)气管、隆突及两侧主支气管轮廓可见,并可显示胸椎 轮廓。 e)心后区肺纹理可以显示。 f)右侧膈顶一般位于第十后肋水平。
B.2.2.1 四大级分级密集度可简单划分为四级: 0、1、2、3级。 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1级的下限。 1级:有一定量的小阴影。 2级:有多量的小阴影。 3级:有很多量的小阴影。 B.2.2.2 十二小级分级 小阴影密集度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为客观地反 映这种改变,在四大级的基础上再把每级划分为三小级, 即0/-,0/0,0/1,1/0,1/1,1/2; 2/1,2/2,2/3;3/2,3/3,3/+,目 的在于提供更多的信息,更细致地反映病变情况,进行流 行病学研究和医学监护。
读片及记录方法如下:将胸片与标准片比较,先 按规定的四大级判定分级,若其小阴影密集度与 标准片基本相同,记录为1/1,2/2,3/ 3。若其小阴影密集度和标准片比较,认为较高 一级或较低一级也应认真考虑,则同时记录下来, 例如2/1或2/3,前者含义是密集度属2级, 但1级也要认真考虑;后者含义是密集度属2级, 但3级也要认真考虑。
B.2.2.3 分布范围及总体密集度判定方法
A)判定肺区密集度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占该区面积的三 分之二; b)小阴影分布范围是指出现有1级密集度(含1级)以 上的小阴影的肺区数。 c)总体密集度是指全肺内密集度最高的肺区的密集度。 B.3 大阴影 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大于10mm以上的阴影。 B.4 小阴影聚集 指局部小阴影明显增多聚集,但尚未形成大阴影。

2020尘肺病诊断标准

2020尘肺病诊断标准

2020尘肺病诊断标准
2020年尘肺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暴露史:患者必须有以矽肺为代表的矿物尘暴露史,如
煤炭、金属矿石、石英等;
2. 临床症状:持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
3. 肺部影像学表现:胸部X光或CT显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
小结节等;
4. 肺功能异常: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或弥散功能障碍;
5. 排他性诊断:排除其他肺间质疾病(如结节病、脱屑性肉芽肿等)
导致的类似表现。

以上是常见的尘肺病的诊断标准,具体的细节会因不同地区和医
院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疑似尘肺病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与专业医生
进行详细的咨询和检查。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诊断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应使用高仟伏胸片摄影 技术。X射线高仟伏胸片摄影的设备及技术应满足以下要 求。 E.1 摄影器械设备 E.1.1 X射线机 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功率不小于2 0KW。 E.1.2 X射线球管及窗口过滤 a)旋转阳极; b)焦点不大于1.2mm; c)窗口总过滤2.5-3.5mm铝当量。
C.1.3 光密度 a)上中肺野最高密度应1.45—1.75之间; b )膈下光密度小于0.28; c )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2.50。
C.2 胸片质量分级 C.2.1 一级片(优片) 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 C.2.2 二级片(良片)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
C.2.3 三级(差片)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 a)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 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b)两侧肺纹理不够清晰锐利,或局部肺纹理模糊, 其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 模糊,心后区肺纹难以辨认。 d)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e)照片偏黑,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1.85- 1.90之间;或照片偏白,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 1.30-1.40之间;或灰雾度偏高,膈下光密度在 0.40-0.50之间;或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在2.2 0-2.30之间。
A.4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 本标准规定的尘肺病X射线分期中的小阴影的总体密 集度,是在对小阴影密集度分肺区判定的基础上对全肺小 阴影密集度的一个总体判定。判定方法是以最高肺区的密 集度作为总体密集度,以4大级分级表示。 根据需要,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时可使用4大级分 级或12小级分级。 A.5 关于动态观察胸片 尘肺病X线影象学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动态系 列胸片可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两张及以上动 态胸片方可作出确诊。但特殊情况下,有可靠的生产性粉 尘接触史和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支持,有典型的尘肺病X 射线胸片改变,并有明确的临床资料可排除其他疾病,亦 可考虑作出诊断。

尘肺病2023年诊断标准

尘肺病2023年诊断标准

尘肺病是一种职业病,主要是由于长期吸入矿物质粉尘,而没有得到及时清除所致。

以下是2023年尘肺病的诊断标准:
1. 胸部影像学检查:尘肺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胸部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扫描。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看到肺部有弥漫性的结节状阴影,这些阴影通常呈散在分布,但也可以形成更大范围的弥漫性结节状影和网格状影。

这些阴影通常是持续存在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

2. 工作史:尘肺病的诊断需要至少一年的与粉尘暴露相关的工作史。

这包括在矿山、采石场、金属冶炼厂、建筑材料制造等行业中从事与粉尘相关的职业活动。

3. 粉尘测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痰液或支气管镜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尘肺病。

这些测试可以检测到患者肺部的粉尘颗粒,有助于确定患者的工作场所和粉尘暴露情况。

4. 职业病诊断标准: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职业史。

如果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尘肺病的特征,并且有明确的职业粉尘暴露史,那么就可以诊断为尘肺病。

需要注意的是,尘肺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出现明显的症状。

因此,对于长期从事粉尘暴露工作的人员,应该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尘肺病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此外,预防尘肺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工作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佩戴防尘口罩、加强通风排尘等,以减少工人吸入粉尘的机会。

尘肺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及分期

尘肺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及分期

尘肺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及分期
尘肺病的诊断原则:
1.尘肺诊断的基本条件是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

2.尘肺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质量合格的后前位高千伏胸片。

3.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

4.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尘肺病的x线胸片分期:
尘肺壹期: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尘肺贰期: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

或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4个肺区。

尘肺叁期:
1)有大阴影出现,大阴影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2)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

3)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以上三条具备任何一条均可诊断为尘肺叁期。

张立国。

尘肺病胸片诊断标准

尘肺病胸片诊断标准

尘肺病胸片诊断标准
尘肺病是由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引起的肺部疾病。

胸片是常用的诊断尘肺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尘肺病胸片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阳性尘肺病胸片特征:胸片显示肺部出现相应的结节、斑片状阴影,以及肺纹增多等典型的尘肺病表现。

2. 类象学标准:通过与已知尘肺病象型相比较,判定肺部尘肺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常见的尘肺病象型包括结节型、斑片型、肺间质纤维化型等。

3. 胸片分级标准:根据胸片表现的程度进行分级,常见的分级标准有国际尘肺病最原始的例行标准(ILO),以及我国针对石棉尘肺病制定的四级标准等。

4. 对比胸片:通过与患者以往胸片或对照组胸片进行比较,观察尘肺病变的演变和进展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胸片诊断只是尘肺病的初步判断,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考虑,最终确诊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肺功能检查、痰液检查、肺活检等。

因此,胸片诊断只是尘肺病诊断的一部分,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尘肺诊断标准

尘肺诊断标准

尘肺诊断标准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发生在煤矿、金属矿山、建筑工地等粉尘环境中的劳动者。

尘肺病情严重,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及早诊断尘肺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尘肺诊断的相关标准,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尘肺病的诊断过程。

1. 临床症状。

尘肺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咯血、发热等症状。

在诊断尘肺病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症状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加重因素等,以帮助确定诊断。

2. 肺部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是诊断尘肺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尘肺患者的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斑片状、网状或结节状病变,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有助于尘肺的诊断。

3.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肺部功能的重要方法,对于尘肺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包括用力呼气容积减少、用力呼气一秒容积百分比降低等。

4. 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支气管黏膜的变化,对于尘肺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支气管镜检查可以发现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炎症等病变,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 病理学检查。

尘肺病的最终诊断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通过肺部活检或尸检,可以观察到尘肺患者肺部的纤维化、肉芽肿、尘肺结节等病变,从而明确诊断尘肺病。

综上所述,尘肺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结合各种检查结果,才能准确诊断尘肺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希望本文能对尘肺病的诊断有所帮助,提高对尘肺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

B.2.1 形态和大小 小阴影的形态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两类,按其大小 各分为三种。小阴影的形态及大小以标准片所示为准。 B.2.1.1 圆形小阴影以字母p、q、r表示: p:直径最大不超过1.5mm; q:直径大于1.5mm,不超过3mm; r:直径大于3mm,不超过10mm。 B. 2.1.2 不规则形小阴影以字母s、t、u表示: s:宽度最大不超过1.5mm; t:宽度大于1.5mm,不超过3mm; u:宽度大于是3mm不超过10mm.
A.4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 本标准规定的尘肺病X射线分期中的小阴影的总体密 集度,是在对小阴影密集度分肺区判定的基础上对全肺小 阴影密集度的一个总体判定。判定方法是以最高肺区的密 集度作为总体密集度,以4大级分级表示。 根据需要,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时可使用4大级分 级或12小级分级。 A.5 关于动态观察胸片 尘肺病X线影象学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动态系 列胸片可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两张及以上动 态胸片方可作出确诊。但特殊情况下,有可靠的生产性粉 尘接触史和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支持,有典型的尘肺病X 射线胸片改变,并有明确的临床资料可排除其他疾病,亦 可考虑作出诊断。
5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5.1 壹期尘肺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 肺区。 5.2 贰期尘肺 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 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 四个肺区。 5.3 叄期尘肺 有下列三种表现之一者: a)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 不小于10mm; b)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 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 c)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 肺区并有大阴影。
b)片号、日期及其它标志应分别臵于两肩上方,排列整 齐,清晰可见,不与肺野重叠; c)照片无伪影、漏光、污染、划痕、水溃及体外物影像。 C.1.2 解剖标志显示 a)两侧肺纹理清晰、边缘锐利,并延伸到肺野外带。 b)心缘及横膈面成像锐利。 c)两侧侧胸壁从肺尖至肋膈角显示良好。 d)气管、隆突及两侧主支气管轮廓可见,并可显示胸椎 轮廓。 e)心后区肺纹理可以显示。 f)右侧膈顶一般位于第十后肋水平。

尘肺病诊断标准雀跃

尘肺病诊断标准雀跃

尘肺病诊断标准雀跃
一、临床表现
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患者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这些症状可能随着患者接触粉尘的时间增加而逐渐明显。

二、职业暴露史
对于尘肺病的诊断,患者的职业暴露史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常,患有尘肺病的患者都有长期在粉尘环境下工作的历史,如矿山开采、冶金、建筑、石棉加工等行业。

因此,详细了解患者的职业暴露史对于尘肺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尘肺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X线、CT等影像技术,可以观察到肺部纹理的改变,如肺部的结节、网格状阴影等,这些都是尘肺病的典型表现。

此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帮助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变的范围。

四、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患者肺功能状态的重要手段。

尘肺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肺功能的下降,表现为肺活量减少、呼吸流速下降等。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态,为尘肺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五、确认职业性
对于尘肺病的诊断,最后一步是确认其职业性。

这需要根据患者的职业暴露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做出。

只有当以上所有条件都符合时,才能确诊为职业性尘肺病。

综上所述,尘肺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职业暴露史、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和确认职业性。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2.1.3 记录方法 阅读胸片时应记录小阴影的形态和大小。胸片上的小 阴影几乎全部为同一形态和大小时,将其字母符号分别写 在斜线的上面和下面,例如:p/p、s/s等;胸片上 出现两种以上形态和大小的小阴影时,将主要的小阴影的 字母符号写在斜线上面,次要的且有相当数量的另一种写 在斜线下面,例如:p/q,s/p,q/t等。 B.2.2 密集度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应 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作用。读片时应首先判 定各肺区的密集度,然后确定全肺的总体密集度。
b)片号、日期及其它标志应分别臵于两肩上方,排列整 齐,清晰可见,不与肺野重叠; c)照片无伪影、漏光、污染、划痕、水溃及体外物影像。 C.1.2 解剖标志显示 a)两侧肺纹理清晰、边缘锐利,并延伸到肺野外带。 b)心缘及横膈面成像锐利。 c)两侧侧胸壁从肺尖至肋膈角显示良好。 d)气管、隆突及两侧主支气管轮廓可见,并可显示胸椎 轮廓。 e)心后区肺纹理可以显示。 f)右侧膈顶一般位于第十后肋水平。
D.2 标准片的编制原则 标准片编制的原则是小阴影密集度和形态表达准确,使 用方便。 D.3 标准片的组成和内容 标准片由7张组合片和16张全肺大片组成,组合片分 别表达不同形态、大小的小阴影的密集度及不同部位的胸 膜斑。小阴影的密集度按各级密集度的中点编制,即0/ 0、1/1、2/2、3/3。全肺大片主要示范尘肺病 各期小阴影密集度和分布范围之间的关系及大阴影。
尘肺病诊断标准 GBZ 70-2009
尘肺病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 现分期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 的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中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 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 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 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180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份与职业病 致残等级。
9 胸片质量与质量评定 见附录C. 10 尘肺病X射线诊断标准片 见附录D. 11 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见附录E. 12 尘肺病诊断读片要求 见附录F.
附录A (资料的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所列的各种 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 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 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本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A.2 诊断原则 确切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是诊断尘肺病的基本条件, 应包括工作单位、工种、不同时间段接触生产性粉尘的起止时 间、接触粉尘的名称和性质等。 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胸片质量与评 定见附录C
A.3 观察对象 鉴于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的非特异性,故早期轻度 的X射线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及演变情况需要一定的医学 动态观察期才能确定诊断。通过动态观察主要是确定其形 态学改变是否是病理性的改变以及小阴影密集度的改变。 观察对象应在X射线胸片有尘肺样小阴影改变的基础上, 至少有2个肺区小阴影的密集度达到0/1,或有1个肺区小 阴影密集度达到1级。观察对象可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 规范的有关规定,适当缩短健康检查的周期,观察期限最 长可为5年,即观察5年仍不能诊断为尘肺病者,则按一般 接触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是指接触粉尘的性质,粉尘中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分散度、粉尘浓度的检测和监测结 果,作业场所防尘降尘设施、个人防护情况等,以判断接触 程度和累计接触量。 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主要是指该企业既往尘肺病发病 和患病情况。 尘肺病患者虽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某 些实验室检查的异常,但均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只能作为诊 断尘肺病的参考。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重点是排除其他X射 线胸片表现与尘肺病相类似的疾病和进行鉴别诊断。
C.2.4 四级片(废片) 胸片质量达不到三级片者为四级片,不能用于尘肺病 诊断。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尘肺X射线诊断标准片 D.1 标准片与标准条文的关系 标准片是尘肺诊断标准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表达难以 用文字表达的X射线影象学改变。故尘肺各种X射线影象 学改变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是说明。
B.2.2.1 四大级分级密集度可简单划分为四级: 0、1、2、3级。 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1级的下限。 1级:有一定量的小阴影。 2级:有多量的小阴影。 3级:有很多量的小阴影。 B.2.2.2 十二小级分级 小阴影密集度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为客观地反 映这种改变,在四大级的基础上再把每级划分为三小级, 即0/-,0/0,0/1,1/0,1/1,1/2; 2/1,2/2,2/3;3/2,3/3,3/+,目 的在于提供更多的信息,更细致地反映病变情况,进行流 行病学研究和医学监护。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诊断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应使用高仟伏胸片摄影 技术。X射线高仟伏胸片摄影的设备及技术应满足以下要 求。 E.1 摄影器械设备 E.1.1 X射线机 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功率不小于2 0KW。 E.1.2 X射线球管及窗口过滤 a)旋转阳极; b)焦点不大于1.2mm; c)窗口总过滤2.5-3.5mm铝当量。
5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5.1 壹期尘肺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 肺区。 5.2 贰期尘肺 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 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 四个肺区。 5.3 叄期尘肺 有下列三种表现之一者: a)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 不小于10mm; b)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 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 c)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 肺区并有大阴影。
B.5 胸膜斑 长期接触石棉粉尘可引起胸膜改变,如弥漫性胸膜增 厚、局限性胸膜斑。胸膜斑系指除肺尖部和肋膈角区以外 的厚度大于5mm的局限性胸膜增厚,或局性钙化胸膜斑 块。 接触石棉粉尘,胸片表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 分布范围达到1个肺区或小阴影密集度达到0/1级,分布范 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如出现胸膜斑,可诊断为石棉肺壹 期;胸片表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 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 肺区者,如胸膜斑已累及部分心缘或膈面,可诊断为石棉 肺贰期;胸片表现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 超过4个肺区者,如单个或两侧多个胸膜斑长度之和超过 单侧胸壁长度的二分之一,或累及心缘使其部分显示蓬乱, 可诊断为石棉肺叁期。
D.4 标准片的应用 在阅读X射线胸片进行尘肺诊断和分期时,尤其是在 判定小阴影的形态和密集度时,必须和相应的组合标准片 对照。 各期尘肺病全肺大片标准片是诊断分期的参照。 D.5 标准片的版权 标准片版权归国家所有。
D.6 标准片的复制和发行 标准片的复制和发行委托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 心负责,和标准片说明一并发行。
B.2.2.3 分布范围及总体密集度判定方法
A)判定肺区密集度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占该区面积的三 分之二; b)小阴影分布范围是指出现有1级密集度(含1级)以 上的小阴影的肺区数。 c)总体密集度是指全肺内密集度最高的肺区的密集度。 B.3 大阴影 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大于10mm以上的阴影。 B.4 小阴影聚集 指局部小阴影明显增多聚集,但尚未形成大阴影。
3 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以X射线后前位胸 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 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 片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 个肺区,方可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4 观察对象 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 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 进行动态观察者。
A.6 尘肺病诊断结论的表述 尘肺病诊断结论的表述是“具体尘肺病名称+期别”, 如矽肺壹期,煤工尘肺贰期等。未能诊断为尘肺病者,应 表述为“无尘肺”。 附录 B (规范性的附录) 尘肺病诊断标准名词及判定方法 B.1 肺区划分方法 将肺尖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 线把每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区。 B.2 小阴影 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不超过10mm的阴影。
B.6 附加符号 a)bu肺大泡 b)ca肺癌和胸膜间皮瘤 c)cn小阴影钙化 d)cp肺心病 e)cv空洞 f)ef胸腔积液 g)em肺气肿 h)es淋巴结蛋壳样钙化 i)ho蜂窝肺 j)pc胸膜钙化
k)pt胸膜增厚 l)px气胸 m)rp类风湿性尘肺 n)tb活动性肺结核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胸片质量与质量评定 C.1 胸片质量 C.1.1 基本要求 a)必须包括两侧肺尖和肋隔角,胸锁关节基本对称, 肩胛骨阴影不与肺野重叠;
C.1.3 光密度 a)上中肺野最高密度应1.45—1.75之间; b )膈下光密度小于0.28; c )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2.50。
C.2 胸片质量分级 C.2.1 一级片(优片) 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 C.2.2 二级片(良片)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
C.2.3 三级(差片)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 a)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 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b)两侧肺纹理不够清晰锐利,或局部肺纹理模糊, 其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 模糊,心后区肺纹难以辨认。 d)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e)照片偏黑,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1.85- 1.90之间;或照片偏白,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 1.30-1.40之间;或灰雾度偏高,膈下光密度在 0.40-0.50之间;或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在2.2 0-2.30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