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隋唐五代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1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一、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1中唐通俗化诗风出现的原因A杜甫的影响安史之乱前后,新题乐府诗,写实,通俗。
B创作时尚的影响元结、顾况、戴叔伦,以及张籍、王建、李绅,特别是元稹、白居易,相继提倡响应,共同有意追求,形成时尚。
C民歌的影响民歌是通俗化的样板。
2张籍、王建:“张王”A张籍《野老歌》;《秋思》B王建《田家行》,《羽林行》,《新嫁娘词》3元稹(779——831)存诗830多首。
他比白居易小7岁,交谊甚深,主张相同,诗风相近,号称“元白”。
A“新题乐府”受李绅影响B代表作《连昌宫词》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1生平772——846,活了七十五岁。
二十九岁中进士。
元和十年(815)四十四岁被贬为江州司马,是他一生的分水岭。
这一年,他在文学方面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写下了著名的《与元九书》,表明自己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二是自编诗集,分为四体: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2诗歌主张白居易奉行“兼济”“独善”。
他在《与元九书》中宣布自己“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对他所分四类诗中,看重的是前两类:讽谕诗,闲适诗。
讽谕诗是体现兼济之志的,闲适诗是表达独善之义的。
他的诗歌主张,是就前期所写的讽谕诗提出来的。
A内容要写实,语言要通俗。
B及时反映:为时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功利目的:为君为民而作。
不足处:过分突出讽谕功能,文学性削弱了;一味强调现实功利,文学功能夸大了,创作的路子狭窄了。
三、白居易的讽谕诗、闲适诗1讽谕诗170多首揭露达官贵人奢侈:《秦中吟》十首,“一吟悲一事”——《轻肥》,《买花》反映弊政及民生疾苦:《新乐府》五十首,“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卖炭翁》《新乐府》诗直面现实,爱憎分明,痛快淋漓。
其不足是:诗末添加议论尾巴是通病,政治说教味浓;有的枯燥乏味,有的直露无遗,艺术性薄弱。
2闲适诗另外一付面孔:“独善”“乐天”,悠然自得。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 四、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得与失 ❖ (一)优点: ❖ 1、中心突出,意旨明确; ❖ 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
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
❖ 《卖炭翁》,序云:“苦宫市 也。” 《杜陵叟》,序云:“伤 农夫之困也。” 《红线毯》,序 云:“忧蚕桑之费也。” 《上阳 白发人》,序云:“愍怨旷也。”
❖ 这样就避免了一题数意、端绪繁 杂的弊病。
❖ 有时一件简单的事理也要反复陈说, 致使诗作不够精炼含蓄。
❖ 《隋堤柳》: ❖ 序云:“悯亡国也。”
❖ …… ❖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 ……
❖ 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 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 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 有些诗篇所写事件,诗人本无深感, 只是为了凑足五十篇之数而作,所以 写得枯燥乏味,不耐咀嚼。
❖ 如《七德舞》、《法曲歌》、《二王 后》、《采诗官》等,充满了议论和 说教,实际上就是单纯逻辑思维的产 物。不象诗,倒更接近章表、史论、 杂说一类的文体。
❖ 3、语言直露重复,不够精炼含蓄。
❖ 在语言使用上,因一意追求浅显务尽 而失之于直露无隐;
❖ 《秦吉了》: ❖ 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
❖ 浅显流利,读来琅琅上口。
❖ ……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岂 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凰百鸟主, 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安用噪 噪闲言语!
❖ 以秦吉了喻谏官,以鸡燕喻百姓, 以凤凰喻君主;用寓言形式进行讽 刺批判,含蓄而切当。
❖ 新乐府运动:指中唐时期由白居易、 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 心的诗歌革新运动。主张诗歌创作要 针砭政治弊端,反映民生疾苦;要求 诗歌形式服务于内容,语言通俗易懂。 新乐府运动一反大历以来逐渐抬头的 逃避现实的诗风,继承并发扬了汉乐 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唐重写实、尚通俗的思潮与新乐府诗歌创作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
第一节 中唐重写实、尚通俗的思潮 与新乐府诗歌创作
一、新乐府诗渊源与杜甫的影响
先秦时即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之诗;汉代 建立乐府机构,汉乐府诗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创作精神;建安诸子以乐府题写时事;杜甫“即事名 篇,无复依傍”写新题乐府;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 戴叔伦等学习杜甫,反映现实。到了中唐贞元、元和年 间,元稹、白居易对杜甫的写实之作全力推崇,新乐府 诗歌创作得到很大发展。主要参与者有李绅、白居易、 元稹、张籍、王建等,他们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切 的乐府诗的创作,形成后人称许的新乐府诗派,或称元 白诗派。
元、白 唱 和 诗
元、白唱和诗:中唐诗人有交往唱和之风,元稹和白居易相
识之初即有酬唱作品。元和年间元、白分别被贬后,元在通 州,白在江州,频繁寄诗,酬唱不绝。他们的唱和诗多长篇 排律,次韵相酬,短则五六十句,长则数百句。他们这些以 次韵酬唱为主的短篇长章在当时流传颇广,以至“巴蜀江楚 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 诗’。”(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这里的“元和诗”,即 元稹在其他场合提到的“元和体”,“元和体”除了上述次 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外,还包括元、白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 情的“小碎篇章”,其中也包括元稹的艳体诗。
见《乐府古题序》《叙诗寄乐天书》等
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 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 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旁。与 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 当;遂不复拟赋古题。(元稹《乐府古题
序》)
元稹的诗歌创作
2.7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l 《长恨歌》 l 《琵琶行》
五、感伤诗
l 影响
“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
四、闲适诗
l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l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潮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杜陵叟》:急敛暴征求考课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三、讽喻诗
l 边疆无休止战争带来的灾难
《新丰折臂翁》:“欲求恩倖立边功”“偷将大石捶折臂”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l生平经历 l诗歌主张 l讽喻诗 l闲适诗 l感伤诗
一、生平经历
l(772—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l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贞元十八年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
l元和元年(806),写下七十五篇“对策”,涉及社会各方面问题 被任命为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不久召回长安任翰林学士
l元和三年至五年任左拾遗,对时政提出强烈批评 创作《秦中吟》、《新乐府》五十首等讽谕诗
(二)王建
Ø 当窗织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贫家女为富家织。 翁母隔墙不得力。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输官上顶有零落, 姑未得衣身不著。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讽喻诗广泛地揭示了中唐社会生 活的各种重大问题。深刻地反映 了现实的黑暗和民生的疾苦。 如《卖炭翁》揭露了宫市掠劫财 物的实质。 《买花》借京城权贵买花一事, 揭露和批判上层统治者的奢侈腐化 《轻肥》将矛头指向官宦集团中 的内臣、大夫、将军,这些人脑 满肥肠、花天酒地。
还有控诉宫女制度的残酷,
也近似,所作古题乐府约 三十首,新题乐府175首, 其中有不少描写农民日常 生活,表现其喜怒哀乐, 生活气息浓厚。 如《田家行》,王建还有 反映宫女生活的,以白描 见长的《宫词》百首。
2、元稹
有《元氏长庆集》,存诗八百 余首,其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 王建的影响,但他的“新题乐 府”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迪。 代表作有《连昌宫词》、《行 宫》 作为一位典型的才子型作家, 元稹不仅性敏才高,而且风流 多情,他年轻时曾有过艳遇, 创作了《莺莺传》传奇和《会 真记诗三十韵》
五、白居易的诗风
通俗直白,他常用民歌的 形式,以民间传说为题材, 借鉴民歌比兴寓言之类的 表现手法,运用口语、俚 语进行创作,但白居易诗 歌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太 详、太露、太尽、缺乏含 蓄蕴藉的韵味和抑扬顿挫 的气势是白诗的艺术瑕疵。
一、白居易生平 中唐著名诗人,少有诗名,号香山居 士,16岁到长安求仕,拜见顾况,得 到顾况的举荐中进士,他的一生以贬 江州司马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是他的志在兼济时期 ,主要写讽 喻诗,如《秦中吟》《新乐府》等。 后期是其独善其身时期,这一时期他 由于受了打击,意志消沉,主要奉行 “知足不辱”“四大皆空”来明哲保 身,这一时期主要写了大量的“闲适 诗”、“感伤诗”。
《秋思》——一个“又开
封”,与前句的“复恐” 紧相关合,将“万重”意 绪无人表达又恐表达不尽 的复杂心态婉转表现出来, 耐人寻味,看来非常平易、 本色,无丝毫雕琢痕迹, 但其中又确确实实融入了 作者布局造语上的大量心 血,只是所有这些功夫, 在诗成之后都已深化无迹。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 《观刈麦》、《村居苦寒》。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 《新乐府》五十首。仿《诗序》,每首皆 有鲜明之主题。如《上阳白发人》,“愍 怨旷也”;《红线毯》,“忧蚕桑之费 也”;《秦吉了》,“哀冤民也”;《卖 炭翁》, “苦宫市也” ,《井底引银瓶》, 止淫奔也。
• 老妪能解辨
•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馀首,……然撮其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 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 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白居 易:《与元九书》)
张王乐府
• 张籍、王建,稍为平淡,而体益卑卑。 (胡应麟《诗薮》) • 张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王世贞《艺 苑卮言》) • 文昌善为哀婉之言,有娇弦玉指之致;仲 初妙于不含蓄,亦自有残角晓钟之韵。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诗到元和体变新幻灯片 2
•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 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 务言人所共欲言。”(清人赵翼《瓯北诗 话》卷四) • 不管是奇警,还是坦易,都是对于盛唐诗 歌那种兴象玲珑、富于情韵的风格特征的 变异。 (即教材里所谓的创新。)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倾向
• • • • • 一:新乐府。反应现实政治。 二:长篇唱酬诗。与白居易等人之唱和。 三:艳情诗。 四:悼亡诗。 其中在当时影响最大者为二,三。后世文 学史家津津乐道者为一。而感人最深,诗 艺最高者,则公认为四。
元稹:《连昌宫词》
• 《连昌宫词》: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 谟休用兵。 •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长恨歌》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 微之《行宫》词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 文章之妙也。(《归田诗话》)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王建曾从军边塞,其边塞题材的诗歌, 如《渡辽水》、《辽东行》、《送衣曲》 等,大都声调低沉,明显地具有中唐时期 的时代特征。 王建又以反映宫女生活、以白描见长的《宫 词》一百首著名,其中不乏构思巧妙、清 新可诵的篇章。如第八十八首(树头树底 觅残红 ) 、第八十一首: 教遍宫娥唱尽词,暗中头白没人知。 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是中唐诗 坛的另一个重要诗歌流派。
1
第一节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
一、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 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该派诗人特别注重 诗歌的社会功能,重写实、尚通俗。他们 用新乐府诗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诗风通 俗晓畅,故又称通俗诗派。
2
二、重写实、尚通俗文学思潮溯源 远源:《诗经》和汉魏乐府民歌。 近源:杜甫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新题乐 府诗,如“三吏”、“三别”、《兵车行》、 《悲陈陶》等。 与杜甫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戴叔 伦等诗人,也具有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 到了中唐的贞元(785-805) 、元和 (806-820)年间,白居易、元稹,以及张 籍、王建等人,将这种创作思潮推向了高潮。
16
二、白居易诗歌的分类 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 三、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在《策林》、《与元九书》、 《新乐府序》等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诗 歌主张。 1、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 2、补察时政,为君为民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3、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的得与失
13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一、白居易的生平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 太原,其先世迁下邽,白居易生于新郑 (今河南新郑市)。早年因避战乱有过多 年的颠沛生活。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 贞元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授秘 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 茂明于体用科, 授盩厔尉,后迁翰林学士、 左拾遗、 京兆府户曹参军、太子左赞善大 夫。
袁行霈本古代文学史习题全集[1]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6、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7、讲析《东山》。
五.论述1、《诗经》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国风”中的民歌和雅诗中的“怨刺诗”。
就你所知,谈谈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2、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
5、分析《氓》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四.简答1、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叙事散文的萌生与成熟?2、《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3、《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五.论述1、简述《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性。
2、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三.简答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四.论述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四.简答1、你怎样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楚辞》在艺术上的新境界表现在那几个方面?3、如何看待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五.论述1、屈原《离骚》中的爱国精神。
2、屈原《九歌》和《九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二.简答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精)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感伤诗 《琵琶行》
解题:这首诗作于元 和十一年(816), 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 之时。 司马是刺史的属官, 品级是从九品。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中心是表现作者怀才不遇、沦落天涯 的感慨,此外还有对女艺人痛苦遭遇的深切 同情。
艺术特点
1、构思新颖。 2、独到的音乐描写。 3、详略、语言形式的特点。
2、思想: (1)政治思想 以贬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儒家为主, 后期佛道思想浓厚。 (2)文学思想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强调诗歌的写实性、通俗性, 强调诗歌的讽谕倾向,目的是用诗歌来“补察时 政”。他在《新乐府序》中说道:“其辞质而径, 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 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 播于乐章歌曲也。” 在《与元九书》中说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
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 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 园。 • 又如《井底引银瓶》女主人公对少年时生 活的回忆: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 两鬓秋蝉翼,婉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 后园中,此是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 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
一见知君即断肠。 • 在《新乐府》五十首中具备以上诸点而取 得突出成就的首推《卖炭翁》。此外《新 丰折臂翁》《杜陵叟》在人物描写和反映 现实的深度上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 《新乐府》又有不少缺憾。其一,创作目 的“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为此不 惜牺牲艺术性,添加一个议论的尾巴,有 时画蛇添足,作不必要的重复。其二,有
• 出之理念,将“为君”作为写诗的主要目 的,从而极度突出诗歌的现实功利目的, 过分重视讽刺作用,形象性被讽刺性的说 理议论所取代,将诗等同于谏书、奏章。 • 白居易讽谕诗一百七十余首。大都写于贬 谪前。 • 《观刈麦》较早,写于任盩厔尉时。“足 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田家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 忘”。
由音响空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广阔空间 • 《长恨歌》《琵琶行》艺术表现上最大特 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叙述、描写精练简 洁,为抒情服务。如“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枫叶荻花秋瑟瑟” 令人销魂的场景透露出凄楚、感伤、怅惘 的意绪为人物事件染色,感染读者,悲情 不能自已。 • 语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唐宣 宗称
• 《秦中吟》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 揭露官场腐败、权贵骄奢及其对穷苦民众 的多重欺压。《重赋》“夺我身上暖,买尔 眼前恩”。《伤宅》:“厨有腐败肉,库 有贯朽钱”的为富不仁的达官贵人却“忍 不救饥寒”《歌舞》“朱轮车马客,红烛歌 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的游乐, 尾句“岂知阌wén乡狱,中有冻死囚”。 《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轻肥》: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ppt6
“实则乐天之作,乃以改良当日民间口头流传之俗
曲为职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
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
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
汉乐府《战城南》 杜甫《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辩不成书。缄 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需。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
人言无不通。昨日长爪鸢,今朝大嘴乌。鸢捎乳燕一窠覆, 乌啄母鸡双眼枯。鸡号堕地燕惊去,然后拾卵攫其雏。岂无
雕与鹗? 嗉中肉饱不肯搏。亦有鸾鹤群,闲立扬高如不闻。
三、元白张王新乐府之成就
(一)即事名篇,因事命题。它的题目应该具备以
下几个特征:
1、这个题目是之前的古乐府旧题里没有出现过的。
2、虽然是即事名篇,因事命题,但又并不是随意性 的,而是要符合乐府诗命题的特点。 (1)诗题里有“歌”,“行”,“引”,“曲”, “篇”,“词”等和音乐有密切关系的字眼。
第七章 白居易与 元白诗派
第一节 元白诗派
一、元白诗派的成员及交往情况 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唐衢,邓鲂, 李余,刘猛等。 (一)仕途显达。 白居易(772-846):最高做到过刑部尚书。 元稹(779-831):最高做到过宰相。 李绅(772-846):最高做到过宰相。 张籍(766?-830?):做过国子司业,水部员 外郎。 王建(766?- ?):做过陕州司马。
以审美感发为主要目的,而要以清楚,明白,直接,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二、白居易讽喻诗的诗歌主张
主要见于《新乐府序》、《与元九书》 主旨:“补察时政”,“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语言上要求通俗易懂。 表现上推重写实、白描手法。 一事一咏,“卒章显其志”。
隋唐五代文学·元白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三、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
21:55:46
隋唐五代文学·元白
22
三、元白唱和诗 “通江唱和” 元和体:元白之间次韵酬唱的短篇长章, 还有闲散小诗、元稹艳体诗。 次韵:就是一种和诗的方式,严格按照 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始 于元白。
21:55:46
隋唐五代文学·元白
23
次韵酬唱
刘景文《奉寄苏内 苏轼和《次韵刘景文
隋唐五代文学·元白
新乐府运动的形成 杜甫:即事名篇,既用新题,又 写时事。 元结、顾况、戴叔伦:写实 手法,表现民生疾苦。 张籍、王建:乐府诗,讽喻之 作。
隋唐五代文学·元白
5
“新乐府”概念的形成,始于李绅的《新题
乐府二十首》,元白明确提出 “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讽喻 作用,“刺美见事” ;主张 “即事名篇, 无所依傍”,以新题写时事;形式上,“言 直而切”、“事核而实”,力求通俗晓畅反 映现实生活。
元稹,字微之, 有《元氏长庆集》,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隋唐五代文学·元白
1、乐府诗的创作
元稹提出“寓意古题,刺美见事”和“即事
名篇,无复依傍” (《乐府古辞序》)的古 题和新题乐府写作原则,总结了乐府诗的艺 术写实经验。 逐渐形成一诗一意,题旨明确。 以讽谕为意,缺乏情致,语言稍嫌滞涩。 代表作《连昌宫词》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填空题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共160 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 篇,后者有74 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它们分别有31 篇、5 篇和4 篇作品,共40 篇。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宴飨、怨刺、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5、《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体认“道”的人生。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楚辞。
【教育资料】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学习专用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
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
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杜甫写实倾向的承传与时代风尚及民歌的影响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元稹的诗歌创作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篇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
杜甫晚年饱经战乱,深入地接触了下层社会,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苦难的优秀篇什,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彭衙行》、《悲陈陶》、《哀江头》等即是。
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时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
杜甫入蜀以后,这种倾向更得到新的发展,有时直以方言俚语作诗,“朴野气象如画”(王嗣奭《杜臆》卷四)。
明人胡震亨引焦竑批评杜诗说:“杜公往往要到真处、尽处,所以失之。
”“雅道大坏,由老杜启之也。
”(《唐音癸签》卷六)这些批评,正好反证了杜甫在打破精雅的古典诗歌传统,将诗歌引向通俗、写实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
杜甫诗中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在与他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戴叔伦等人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和继承,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则有了强烈的回响。
元稹、白居易都对杜甫的写实之作全力推崇,白居易说得更为具体:“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馀首,……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似吹奏的音乐效果,间以清浊变化,最后用浊爆破音作
为中止符,完全符合协奏曲的要求。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刘禹锡的唱和诗
刘禹锡曾将自己和白居易、裴度及令狐楚、 李德裕的唱和诗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洛 中集》、《彭阳唱和集》、《吴蜀集》。 如刘与裴度唱和的《裴祭酒尚书见示春归城南 青松坞别墅寄王左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石 头解金章,林下步绿薇。青松郁成坞,修竹盈尺 围。吟风起天籁,蔽日无炎威。”
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
戴叔伦《屯田词》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二、张籍的诗歌创作
存新、旧题乐府诗90首。 取材于平民生活,题材广泛。 以一人一事入手反映社会。 擅长刻划心理活动。 遣词造意巧妙无痕。 张籍《牧童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 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 相触,官司家截尔头上角!” 张籍《行路难》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弊裘羸马苦 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 颜色。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第三节 《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
元白诗派课件
第一节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 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
总之,元稹的诗歌成就是不可磨灭的, 清代赵翼说:“评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 性情为主。奇警者,犹第在词句间争难斗险, 使人荡心骇目,不敢逼视,而意味或少焉。 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 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此元、白较胜于韩 孟。”(《瓯北诗话》)
王建的诗歌善于选取有特色的人物事件, 比张籍写得更加具体、细致、含蓄。如《水 夫谣》写纤夫在官府的强迫下牵引驿船的悲 惨生活:“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 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半 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夜寒衣湿 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第一节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 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 诗
三、白居易诗歌的内容:
白居易四十四岁到江州不久,即作《与元九书》,文中 说当时他将自己的诗歌八百余首,分为讽喻、闲适、感伤、 杂律。他说:“仆数月来,检讨囊袱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 分为卷目。自拾遗以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比兴者,又 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 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 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 叹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 百韵至两百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上述四类诗歌,最 受白居易重视的是讽喻诗与闲适诗。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 诗
(二)揭露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欺压人民的罪行, 如《伤宅》、《歌舞》、《买花》、《卖炭 翁》、《宿紫阁山北村》、《轻肥》。 (三)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如《西凉伎》、 《新丰折臂翁》等。 (四)妇女问题及其他社会问题。如《上阳白 发人》 。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第三节《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第四节白居易的闲适诗[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第一节唐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一、重写实,尚通俗之风的形成杜甫:新题,古乐府形式;通俗的口语;反映民众生活。
元结、顾况、戴叔伦:对现实民生的表现,写实手法。
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学习民歌,通俗化,作品多。
元结舂陵行(节选一)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
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
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
”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
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
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元结舂陵行(节选二)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赢。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顾况《游子吟》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
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戴叔伦《屯田词》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二、张籍的诗歌创作存新、旧题乐府诗90首。
取材于平民生活,题材广泛。
以一人一事入手反映社会。
擅长刻划心理活动。
遣词造意巧妙无痕。
元白诗派是以唐代诗人
元白诗派是以唐代诗人
元白诗派是以唐代诗人谁为代表的:
元白诗派是以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为代表。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
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元九书》
“仆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 , 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 兼济之志也; 谓之 闲适诗, 独善之义也。”
二、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在《新乐府序》中, 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 : “其辞质而径, 欲见之者易谕也; 其言直而切, 欲闻 之者深诫也; 其事核而实, 使采之者传信也; 其体顺 而肆, 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 “直而切” “核而实” “顺而肆”, 分别强调了语 言须质朴通俗, 议论须直白显露 , 写事须绝假纯真 , 形式须流利畅达, 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 诗歌必 须既写得真实可信 , 又浅显易懂, 还便于入乐歌唱 , 才算达到了极致。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 全 部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补察时政。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 , 耕种 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 食 , 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 锄犁傍空室 , 呼儿登山收橡 实。西江贾客珠百斛 , 船中 养犬长食肉。
二、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张籍的乐府诗一般选题不大 , 都是些“俗人俗 事”, 但挖掘甚深, 往往由一人一事一语见出社会的 缩影。张籍乐府还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张籍的 近体, 也多追求一种平易而意蕴深厚的风格, 如《秋 思》。
二、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由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 到提倡为君为民 而作, 白居易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这一理论, 是 对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 也是杜甫写时事的创作 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但因其将“为君” 而作视为诗 歌的主要目的, 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 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 因过分重视诗的讽刺功用, 以致一定程度地将诗等同于谏书、奏章, 使不少诗的 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 因评诗标准过 狭过严, 导致历史上不符合此一标准的大量优秀作家、 作品被排斥在外。所有这些, 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 若干不良影响。
三、元稹的诗歌创作
元稹生性激烈, 少柔多刚, 参政意识和功名欲望 甚强。屡屡上书论事, 指摘时弊, 或实地纠劾, 惩治 猾吏, 也因此而多次遭贬 ,五十三岁得暴疾卒于武昌 任所。 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 但他 的“新题乐府” 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迪。元稹的和 诗虽都是写实之作 ,但其中不少篇章却殊少情致 , 概 念化倾向很强, 且叙事繁乱, 往往“一题涵括数意”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古题乐府》)。
二、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张籍有乐府诗90 首, 有古题, 也有新题, 取材 非常广泛, 农民、樵夫、牧童、织妇、船工、兵士, 都成了表现对象; 商人的奢侈牟利、官府的横征暴敛、 战争的残酷破坏、边将的邀宠无能, 在诗中也有真切 反映; 但张籍乐府中写得最集中、最深刻的, 还是农 民的生活和苦难。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 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二、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王建与张籍有同窗之谊, 诗风也近似, 所作古题 乐府约三十首, 新题乐府175 首, 其中有不少描写农 民日常生活, 表现其喜怒哀乐, 生活气息浓厚。如 《田家行》: 男声欣欣女颜悦, 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 风清, 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 叶间扑扑 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 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 口复上身, 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 不见 县门身即乐。
一、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元和三年至五年 , 授左拾遗、 充翰林学士。这一时期 , 白居易以 极高的参政热情 , “有阙必规, 有 违必谏” ( 《初授拾遗献书 》 ), 屡次上书 , 指陈时政 , 倡言蠲租税、 绝进奉、放宫女、抑宦官 , 在帝前 面折廷诤。与此同时 , 他还创作了 《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谕 诗, 锋芒所向, 权豪贵近为之色变。
三、元稹的诗歌创作
元稹于元和十二年(817) 与 刘猛、李余相和, 所 作 19 首《乐府古题》要好一些。 这些作品或“虽用古题, 全无古 意” , 或“颇同古意 , 全创新 词”, 都是“寓意古题, 刺美见 事” ( 《乐府古题序》 ) 的讽谕 之作。其中《织妇词》《田家词》 较具代表性。
三、元稹的诗歌创作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 主编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一节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 元稹的诗歌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第三节 《长恨歌》 《琵琶行》 与元、 白唱和诗 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
第一节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 元稹的诗歌
一、杜甫写实倾向的承传与时代风尚及民歌的影响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 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 ,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篇中的 “风” 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 , 其近源则是安史之 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 尤其是伟大诗 人杜甫的创作。
杜甫诗中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 在与他同时或 稍后的元结、顾况等人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和 继承, 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 则有了强烈的回响。 元稹、白居易都对杜甫的写实之作全力推崇 ,张籍、 王建、白居易、元稹等人纷纷起而效仿, 致力于通俗 晓畅、指事明切的乐府诗的创作, 白居易作诗甚至要 求老妪能解(释惠洪《冷斋夜话》), 一时间蔚为风气。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一、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 生于新郑(今属河 南)。十一二岁时, 因避战乱而迁居,过着颠沛流离 的生活。贞元十六年(800) 进士及第, 三年后中书判 拔萃科, 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 为应制 举, 他与元稹闭户累月 ,研讨其时社会政治的各种问 题, 撰成《策林》七十五篇, 其中不少条目与白居易 日后的政治态度和诗歌见解都有关联。
一、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武宗会昌二年(842), 以刑部尚书致仕 , 闲居洛 阳履道里, 自号“醉吟先生” “香山居士”。会昌 六年(846), 年七十五卒。
二、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 他的诗歌 主张和诗歌创作, 以其对通俗、写实的突出强调和全 力表现, 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白居易自 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 前二类 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 的兼济、独善之道, 所以 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 诗的创作而发的。
二、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白居易的讽谕诗有一百七 十馀首 , 这些诗大都作于贬谪 之前, 在写实和尚俗一点上, 与张籍、王建等人一脉相通, 而且在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尖 锐性上 , 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此类诗作的两个基本倾向 , 即 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 映 , 对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 和欺压人民之恶行的尖锐揭露。
元稹的代表作是写于元和十三年(818) 的《连昌 宫词》。这是一首叙事长诗, 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 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因由。全诗以叙述 为主, 杂以议论, 表现了明显的劝诫规讽之意, 但不 能因此就说这是一首讽谕诗。从艺术构思和创作方法 上看, 此诗将史实与传闻糅合在一起, 辅之以想象、 虚构, 把一些与连昌宫本无关联的人物、事件集中在 连昌宫中展开描写, 既渲染了诗的氛围, 也使得诗情 更加生动曲折。
三、元稹的诗歌创作
作为一位典型的才子型 作家, 元稹不仅性敏才高, 而且风流多情。他年轻时曾 有过艳遇 , 创作了《莺莺传》 传奇和《会真诗三十韵》, 此后又写下了大量艳情诗, 内容多是对自身经历的追忆。 这些小诗语言浅易 , 格调轻 快 , 而又低回缱绻 , 一往情 深。另外 , 元稹曾在妻子韦 丛死后写下不少悼亡诗 , 抒 发哀思和怀念 , 其中最为人 称道的是《遣悲怀三首》。
《秦中吟》之《轻肥》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 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 走马 去如云。樽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 脍切 天池鳞。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 衢 州人食人!
二、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新乐府》五十首, 作于元和四年, 至元和七年 大体改定。这是一组有着明确政治目的、经过严密组 织构建的系统化诗作, 内容颇为广泛, 涉及王化、治 乱、礼乐、任贤、时风、边事、宫女诸多方面, 但其 中写得好而且有价值的, 仍然是反映民生疾苦和下层 情事、揭露弊政和权贵丑恶的那些篇章。 首先, 一篇专咏一事, 篇题即所咏之事, 篇下小 序即该篇主旨。其二, 不少篇章形式灵活, 多以三字 句起首, 后接以七字句, 富有民歌咏叹情调; 在语言 运用上, 力避典雅的书面语, 而用口头语或俗语穿插 其间。。其三, 一些优秀诗篇善于生动地描绘人物 , 感情浓烈。
二、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张籍、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 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 时号 “张王”。张籍一生交游甚广 , 与同时诗人如王建、孟郊、韩愈、 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都有 交往 , 就中与韩愈关系最为密切。 但从性格上讲 , 张籍更近于白居 易的平易通脱 , 而不同于韩愈的 激切峻刻。
一、杜甫写实倾向的承传与时代风尚及民歌的影响
杜甫一生饱经忧患, 深入地接触了下层社会, 创 作了大量反映战乱和民生苦难的优秀篇什。这些诗作 有两点最值得注意: 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 自拟 新题, 缘事而发, 写真实时事、亲身见闻; 二是以朴 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 力求通俗浅显。
一、杜甫写实倾向的承传与时代风尚及民歌的影响
《上阳白发人》
宿空房, 秋夜长, 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 壁影, 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 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 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 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 东西四五百回圆。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