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犯罪学导论
犯罪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犯罪行为导论犯罪,通常被界定为违反法律法规或未作出符合法律要求的行为,在量刑定罪中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处。
所以,犯罪行为是一种违反刑法条文的行为。
犯罪心理学是司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司法心理学本身则是司法科学中的一门学科。
术语司法总体上是指与法律和审判相关的任何问题,它包括刑法与民法。
因此,司法科学是对与法律主题与案例相关的问题、事件和事实的科学研究。
司法科学包括司法工程学、司法语言学、司法病理学、司法精神病学、司法医学和司法心理学等。
另一个常常会碰到的术语是司法实验学。
司法实验通常由政府机构发起和维持,主要是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去研究物理证据,以便在法庭上用物理证据提供证词。
司法实验是要求研究者去考察分析在犯罪现场以及周边发现的有关物品,如隐藏的指纹、枪支炸药、火场残骸、有毒物体等,以期给法庭提供专家证言。
广义的司法心理学是指把心理学知识和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民事和刑事司法系统中。
它包括警察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矫正心理学、法律心理学、被害人服务、实施和评估青少年和成年罪犯的干预和治疗计划等领域。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
我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
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
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
”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
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
可见,我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
运用实证方法来进行研究的程序:
①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必要性。
A.注重社会需求;
B.客观评估研究能力
C.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和理论价值
②建立研究假设(科学假设),使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明确应当收集何种资料,以及如何收集资料。
③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研究计划
2)系统观:要求我们将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作为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序整体进行考察。
①整体法则:将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分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同时又将三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
②双向法则:要求我们在犯罪学研究中,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两极做双向的考察,以求得对犯罪问题的深刻把握。还意味着应当拓展犯罪学研究思路。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学科。犯罪作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其在犯罪学中的概念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在概念上,它与刑法学中的犯罪同样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但不一定具有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应受制裁”既包括刑法处罚也包括非刑法处罚。
因此,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在外延上大于刑法学中的犯罪的概念。
刑事政策的中心:科学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具体包括:
1.打击面的宽窄(犯罪化和非犯罪化)
2.打击力度的大小
3.称之方针的设计(行刑社会化)
(三)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
1.犯罪学的研究促进了刑法思想的变化,从而推动刑事立法前进。
1)古典犯罪学派:因为每个人都具有绝对的意志自由,所以认为应受惩罚的是行为。
188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出版的《犯罪学》是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学术专著。
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犯 罪 心 理 学
现以新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现象,产 生新的质变,从原来无序的混乱状 态转为时间上的有序状态。
1.潜在形态(人格中的不健全 因素非有序状态的存在,到达一定 阶段会产生犯罪意向,进入到自觉 的违法行为倾向状态,各种因素之 间有初步的整合,处于不稳定、不
完全的萌芽状态,向有序的方向发 展。) 2.恶变形态
2.心理因素(主体原有的心 理结构中存在的与犯罪心理形成 有密切关系的不良心理因素。)
1)个性倾向性因素(其影响 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选择上,对事物 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模式上。) 2)性格结构因素 3)控制系统的缺陷(指道德 观念和法制观念的缺乏) 4)个性异常(人格障碍)
3.行为因素(不良行为的得 逞,强化不良心理结构,从而可 能形成犯罪心理结构) 1)错误的活动(如违反纪 律) 2)不良的行为方式及结果 (如欺骗、赌博)
称。后者指在一定的犯罪心理 支配和影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
会的行为。 二、研究对象:与犯罪有关的 心理现象。
行为法则:B=f ( P· ) E
B代表犯罪行为,f 代表参数, P代表犯罪主体的个体心理,E代表 实现平衡,维持行为的犯罪主体的 生存环境的负面因素。 通过对这一行为规则的剖析,
我们可以发现犯罪心理的关注视
3)有害的行为习惯(如自由 涣散) 4)模仿和学习不良模式
(二)主体外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1)大社会环境因素(人体生 活的整个社会环境,它影响着犯心 理的性质和类型,以及全社会犯罪
率的高低。包括政治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 法制环境因素。)
2)小社会环境因素(个体 生活的具体环境,它更为直接地 影响犯罪心理的产生,主要有家 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工 作环境因素、居住环境因素、交 往环境因素等)
犯罪心理学课程标准
《犯罪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课程代码:学时/学分:64/4 适用专业:空中安全保卫先修课:无后续课:无开课学院或教研室:航空学院执笔:陈凤审核:(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年……月审定:(学院院长签字)日期:……年……月二、课程性质与作用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鲜明的实践性。
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空中安全保卫人员揭露和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矫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三、课程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犯罪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概念(2)了解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3)了解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二)能力目标:(1)预防、揭露、矫治犯罪的心理对策和心理技术(2)增强学生在犯罪对策方面的业务能力(3)为预防和减少犯罪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三)素质目标:(1)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心。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
(5)具有认识自身发展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建议学时(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导论8学时教学内容: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实验或习题要求:第二部分犯罪心理形成与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8学时教学内容:西方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教学要求:海峡两岸学者的个体犯罪原因论教学重点、难点:犯罪综合动因论实验或习题要求:第三部分犯罪心理机制8学时教学内容:犯罪心理机制的概念和理论教学要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教学重点、难点: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实验或习题要求:第四部分犯罪心理结构8学时教学内容:结构和心理结构与犯罪心理结构教学要求:犯罪心理结构的类型和要素教学重点、难点: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实验或习题要求:第五部分犯罪心理发展的变化8学时教学内容: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和阶段教学要求:犯罪过程中的动机变化教学重点、难点: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实验或习题要求:第六部分犯罪的动机与行为8学时教学内容:动机与犯罪动机教学要求:一般动机与犯罪教学重点、难点:不良动机与犯罪实验或习题要求:第七部分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8学时教学内容:初犯心理教学要求:再犯心理教学重点、难点:再犯心理实验或习题要求:第八部分少年犯罪心理8学时教学内容:少年犯罪概述教学要求:掌握少年期社会化过程之矛盾与犯罪教学重点、难点: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五、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实训一犯罪心理学历史实训目的:了解犯罪心理学发展实训内容:分组讨论犯罪心理学发展过程实训二犯罪心理形成与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实训目的:让学生了解犯罪心理的发生实训内容:犯罪心理形成与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实训三犯罪心理机制分析实训目的:了解犯罪心理机制实训内容:分组讨论犯罪心理机制实训四犯罪心理结构实训目的:了解不同罪犯心理结构实训内容:分组讨论不同犯罪心理结构实训五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实训目的:了解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实训内容: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实训六犯罪的动机与行为实训目的:了解犯罪的动机与行为实训内容:分组讨论犯罪的动机与行为实训七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实训目的:了解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实训内容:分组讨论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实训八少年犯罪心理实训目的:了解少年犯罪心理实训内容:分组讨论少年犯罪心理六、教学方式及说明教学方法:宏观:任务驱动教学法微观:(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七、考核方式考查八、教学资料1.教材:《犯罪心理学》,罗大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参考资料:1、《犯罪心理学》,方波、于义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2、《中国犯罪心理思想史论》,艾永明、朱永新,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3、《犯罪心理学》,高士艺、岩松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九、课程标准编制依据本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2]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最新对高职教育的定位,以及我院专业培养计划而制定的。
犯罪心理学导论
新华网北京2011年9月15日电 15日,北京市公安 局公布“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查处情况称,犯 罪嫌疑人李某由政府收容教养1年,犯罪嫌疑人 苏楠被提请逮捕。
北京市公安局通报全文如下:公安机关经工作查明, 2011年9月6日21时许,李某(男,15岁,北京市人, 学生)、苏楠(男,18岁,北京市人,学生)在海淀 区马连洼北路西山华府小区附近因纠纷谩骂、殴打他 人并损毁他人驾驶车辆。9月7日,公安机关依法以涉 嫌寻衅滋事罪将李某、苏楠刑事拘留审查。在审查中, 李某、苏楠对上述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综上,李某行 为构成寻衅滋事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17条之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李某由政府收容教养1 年,已送交执行;另已决定依法对苏楠提请逮捕。
法律心理学体系应由法律心理学、犯罪 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和改造心理学4个分 支组成。中国在80年代以前对法律心理 学研究不多。近年来有关研究大多数偏 重在犯罪心理方面,特别是青少年犯罪 心理方面。
/
不用去相信超自然的恶,人本身就囊括了 所有的恶。
症状一:重艺、缺德、失教养 “李双江之子涉嫌轮奸”事发以来,讨论十分热烈, 有人认为今年17岁的李某“重艺、缺德、失教养在中 国式教育下,李某仅仅是典型,绝不是唯一”。 症状二:老来得子导致的溺爱 李某出生那一年,李双江已年满57岁。老年得子的李 双江,对儿子特别疼爱。他说,“儿子活泼、挺阳光, 不能要求他什么都好,不要把孩子得罪了。” 症状三:没有原则的“慈父” 前年打人事件中李某才15岁,开着无牌照的宝马车, 车里有价值不菲的仿真枪玩具,李双江对孩子物质满 足已经到了完全没有任何原则的地步。
That branch of applied psychology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collection, examin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evidence for judicial purposes’ (Haward 1981). The provision of psycholog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is facilitating a legal decision (Blackburn 1996).
犯罪心理学
宋逸韵
本书的体系构思
1、导论 2、犯罪人心理
A、基本理论: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 罪行为、、犯罪行为结构的发展变化。 B、类型理论:犯罪类型理论、、不同动机的犯罪、、不同犯罪经历的犯 罪心理、、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智能犯罪心理、、群体犯罪 心理、、过失犯罪心理、、变态犯罪心理。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哪些人:犯罪人;一般违法人;虞犯;刑满 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治犯罪的 有关人员;监管矫治犯罪的人员。 2、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 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 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 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1、犯罪心理结构的总体模式(相互作用模式、 偏常认识主导模式、多层次多维度模式) 2、犯罪心理结构的亚结构 (1)动力结构(畸形的观念系统,强烈、畸变 的需要,犯罪动机,不良的兴趣) (2)调节结构(偏倾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 意识、错误的法律意识) (3)特征结构(气质、性格、能力)
(二)主体外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 a)大社会环境因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精神环境、法制环境。 b)小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工作环境、居住环境、人际交往、职业条件。 2、自然环境因素:地域、季节、时间、自 、 然灾害。 3、情景因素:侵害对象、现场其他人、现 、 场条件和气氛、机遇
三、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 1、犯罪动机的形式 2、犯罪目的的确定 3、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联系与区别 4、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的相互影 响
四、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1、常见模式 (1)渐变型:原发型、继发型 (2)突变型 (3)机遇型 2、特殊模式 (1)习惯性 (2)朦胧型 (3)变态型
《犯罪学》教学大纲
《犯罪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犯罪学英文名称:Criminology课程编号:学时数及学分:学时学分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康树华、张小虎主编,《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大纲执笔人:马静一、课程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一)本学科的作用和地位犯罪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可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方法和策略。
对于其它法学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的犯罪问题作全面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犯罪现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对犯罪学的核心和主干问题——犯罪原因有个较全面、多层次的掌握;对犯罪预防有个轮廓的印象。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凡属于学术观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已见。
对于其他国家的有关学术理论及观点,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参考运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知识则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践作适当“扬弃”。
(四)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犯罪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犯罪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为五个部分:1、导论。
主要研究犯罪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包括犯罪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等。
2、犯罪现象论。
这个部分是学习和研究犯罪学、了解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理对策的基础。
3、犯罪类型论。
这一个部分在对犯罪类型进行一般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主要类型的犯罪又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利于犯罪学的实践运用。
4、犯罪原因论。
这部分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对犯罪原因进行分析。
鉴于犯罪原因在犯罪学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这部分也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2024年)犯罪心理学第1讲导论ppt课件(1)
01犯罪心理学概述Chapter定义研究对象跨学科性030201犯罪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犯罪心理学发展历程及现状早期探索发展阶段现状犯罪心理学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应用犯罪侦查犯罪预防罪犯矫正司法审判02犯罪心理形成因素Chapter个体心理因素情感缺失认知偏差部分犯罪者可能缺乏同理心、内疚感等情感,从而无法对受害者产生足够的同情和悔意。
人格障碍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压力社会竞争、贫富差距等压力可能导致部分人产生挫败感和不满情绪,进而选择犯罪作为发泄途径。
不良交往与不良朋友或犯罪团伙的交往可能使个人受到不良影响,从而更容易产生犯罪动机。
文化冲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困惑和矛盾,进而选择犯罪行为。
缺乏关爱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进而选择犯罪作为寻求关注的方式。
家庭暴力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可能对个体的心理造成创伤,使其更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暴力倾向。
教育缺失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可能使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从而更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家庭背景与教育经历影响其他相关因素探讨生物学因素01心理学理论02社会支持网络0303犯罪类型与心理特征分析Chapter攻击性强暴力型犯罪者通常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容易因小事而大发雷霆,对他人实施暴力行为。
缺乏同理心这类犯罪者往往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难以体会到受害者的痛苦和悲伤。
冲动控制障碍暴力型犯罪者在面对挫折或冲突时,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做出冲动的决策。
贪婪驱动机会主义缺乏道德观念权力与控制欲性别歧视扭曲的性观念青少年犯罪01网络犯罪02毒品犯罪0304犯罪预防与干预策略探讨Chapter针对个体层面预防策略认知行为疗法教育与培训心理干预针对家庭和社会层面干预措施家庭治疗社区警务社会福利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犯罪具体干预方法暴力犯罪经济犯罪青少年犯罪网络犯罪05犯罪心理评估与矫治方法介绍Chapter犯罪心理评估流程及工具使用评估流程评估工具常用量表矫治方法分类及适用场景矫治方法适用场景1 2 3评估指标评估方法持续改进矫治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方向06总结与展望Chapter01犯罪心理学基本概念及学科体系020304犯罪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框架犯罪心理评估、预防与干预策略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及伦理规范本次导论课程重点内容回顾01020304跨学科整合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技术应用拓展关注特殊群体犯罪心理学发展趋势预测01020304系统掌握犯罪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加强理论学习参与案例分析、心理评估、干预方案设计等实践活动重视实践训练了解当前社会犯罪现象和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鼓励独立思考,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实践路径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建议THANKS。
经典---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导论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包括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1、犯罪人(主要研究对象);2、一般违法人;3、虞犯;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的人;5、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又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四、近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ans Gross, 1847-1915)于1897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真正意义的犯罪心理学。
此书的出版,被视为是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一、犯罪心理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1、反社会意识(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支柱)2、强烈、畸变的需要3、犯罪动机(最活跃的、直接动力)4、不良兴趣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2、扭曲的道德意识3、错误的法律意识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1、特定的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2、消极的性格特征——是个性社会化缺陷的突出表现①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物欲型)②性格的情绪特征(暴力型等)③性格的意志特征(共有)④性格的理智特征3、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4、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某种能力的特殊形态的熟练,又是一种生活定势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必备的心理条件)1、消极、不良的心境2、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1、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需要、兴趣2、特征结构中的潜意识:3、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一)一般模式(常见、典型)泛指隐藏在大多数犯罪者头脑中与常见犯罪行为后面的内在心理驱动力的构成状况。
《犯罪心理学》笔记-考试重点
第一章犯罪行为导论犯罪心理学的概念:(1)狭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广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表现特点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犯罪心理学的作用:(1)有助于全面了解犯罪问题(2)可以有效预防犯罪行为发生(3)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水平(4)有助于提高犯罪矫正的质量犯罪心理学5种主要研究对象(人):犯罪人;一般违法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课题:(1)犯罪心理的成因(2)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3)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4)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学科性质、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二)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三)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四)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的性质:交叉性学科(刑法学、犯罪学、心理学);边缘性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性学科犯罪心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描述、相关(变量关联)、因果联系(不同变量实验)1、观察法: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犯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真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缺点:研究者较被动;结论难以量化处理,准确分析;研究者的水平对材料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2、调查法: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犯罪人的资料,研究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3、实验法: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人心理特点的方法。
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4、案例分析法5、个案研究法6、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选择)犯罪心理学的历史:角度:时间轴线/地区轴线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近现代的犯罪心理学发展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我国的犯罪心理一、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学发展1、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柏拉图:人的灵魂有善与恶两个方面亚里士多德:犯罪的原因在于人类邪恶的本质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性恶论学说,人生来就是自私好斗残暴的18世纪,犯罪古典学派:人性自私论19世纪,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自杀犯罪等异常行为是因为社会缺乏规范和正常秩序的结果。
犯罪学——精选推荐
类,认为前两种是真正的犯罪人,主观恶性大,具有先天的人体特质。 对生来犯罪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罪犯的特征是有较小的头盖骨的容量,一个 较宽或向后倾斜的下巴,眼睛突出隆起,宽大的像猴子一样的耳朵,宽阔的嘴 唇,反常的、不对称的头盖骨和脸,完全偏向一边的或扁平的鼻子,过多的皮 肤皱纹,有额外的手指或脚趾等等。龙勃罗梭认为一个人具有五个或五个以上 这样的生理特征就应属于天生犯罪人。 主张应区分不同的犯罪类型实行不同的处罚,对犯罪人的处罚要与犯罪人的主
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决定于犯罪学的概念。 我国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三个方面。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大陆国家的犯罪学大体上都是狭义犯罪学,而英、
美(有说英美法系)、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则是广义犯罪学。 研究对象决定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康树华认为,犯罪学的学科性质:是以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为基础,融合各
体型犯罪倾向大。 4、物质代谢异常理论 认为一个人走向犯罪,与其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高低和平衡与否有密切关系。 认为对前途失去信心和生活贫困的人,会导致体内金属元素失去平衡,对其注 入维生素治疗,就可控制其暴力行为。 5、人种论 认为犯罪的产生与种族和民族有关,实施犯罪的数量和类型是不同的。民族、 种族的品质是人类长期遗传的结果。 德国犯罪学家乌尔芬认为,德国人是优秀的,不会犯罪,指出“种族和民族是 犯罪现象的重要生理因素”。有的学者还认为犹太人是容易犯罪的民族。 美国学者奎〃约翰逊指出“黑人的存在是犯罪率高的真正原因”,著有《黑人
染色体多一个,即XYY型。 研究发现: (1)多余的Y性染色体大大增加了个人的攻击性,使个人容易进行暴力性犯罪
犯罪学课堂笔记
第一讲犯罪学导论第一章犯罪学概述一、犯罪的概念社会危害+处罚;[许]P3,[王]P67;社会:1、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要素:人,环境,文化;3、结果分层我国四种分层理论:(1)十阶层理论;(2)社会断裂理论;(3)倒丁字形理论;(4)四个利益集团理论;“十阶层理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的需要群体犯罪现象三、犯罪学的概念[许]P3;五、犯罪学的功能1、认识功能:认识规律(犯罪规律)2、导向功能:指导刑事政策的制定3、促进功能:促进刑法的发展意志自由21世纪刑法的趋势:(1)刑罚的轻型化((犯罪多元论);(2)死刑的废除;六、研究犯罪的态度和方法(一)态度1、采取现实主义2、消除对犯罪人的偏见和差别观念3、不要被犯罪学常识所迷惑4、树立正确的研究伦理观念(1)知情后同意(2)资料机密性原则(3)价值观中立(4)研究与资助(5)对研究对象的干扰与损害尽量减少(二)方法论1、树立因果关系理论,用因果关系分析每一个犯罪现象;2、树立整体观;(三)具体方法1、群体比较法2、对特定对象长期跟踪研究法3、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4、案例研究5、犯罪人的经历分析(发达犯罪学)6、大量抽查方法七、犯罪学和现代社会1、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对犯罪的态度国家社会有时与犯罪学对待犯罪的态度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存在差别;国家与个人对待犯罪的态度有时二者存在着紧张关系;2、情报化(信息化)社会与犯罪的关系信息化社会对犯罪手段、犯罪率、犯罪结构、犯罪类型的影响;3、老年化社会与犯罪4、国际化社会与犯罪第二章西方犯罪学简史一、犯罪学产生之前的思想渊源(一)恶魔论:犯罪——恶魔附体——驱魔(二)原罪论:人类始祖犯罪《圣经》亚当夏娃(三)自然主义的经验论二、西方犯罪学的历史阶段(一)古典学派犯罪学1、背景:启蒙运动:人性(自由)、民主、科学2、犯罪观点:(1)自由意志论(核心观点):认为任何人只要达到年龄,除精神病外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2)人性自私论:人是邪恶自私的,犯罪是人本性的体现;(3)功利主义、重利主义论:人不选择守法行为而选择犯罪行为是人们功利主义观念使然;3、犯罪预防的观念:(1)法律控制论(2)心理强制论(3)报应刑论4、评价(1)该种理论对当时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98年的法国刑法典就是依据贝卡里亚基本思想制定的;(2)由于过分强调自由意志,并作为社会施加刑罚的基础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与现实社会状况不符,因而使法国刑法典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了许多问题,如自由意志程度不同,个体差异、环境差异对自由意志也有影响,人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二)实证派犯罪学1、背景(1)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政府与民众都十分担忧;(2)各门现代科学(能力守恒、生物进化论)的发展,过去许多困惑的问题逐渐都得到了解答;[古典学派的犯罪理论很发达而社会犯罪却不断增加,说明古典学派的理论本身是有问题的] 2、杰出代表(1)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李斯特;(2)基本观点:否定意志自由,认为自由是被决定的;[现在观点:意志是相对自由的]3、龙勃罗梭(1)天生犯罪人①犯罪人在命运上是有与生俱来的犯罪倾向,是犯罪学上的变种;②犯罪人由于隔代遗传、退化等原因,具有区别于普通人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特征,而且可以标示出来;③犯罪人是野蛮人的返租者或者退化者,在体质上更接近于人类祖先;(2)理论产生的条件①犯罪统计学出现,用统计的方法研究犯罪;②头盖学、人像学、颅像学;③达尔文的进化论;(3)犯罪人分类四种: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激情性犯罪人、偶发性犯罪人一般天生犯罪人的特征:齿平、额头头骨突出、肩骨凸起、非常大或非常小的耳朵、斜眼、体毛不足;精神性犯的特征:视觉缺失、病态的虚荣心、纹身;杀人犯特征:冷酷、牙长、唇厚、目不转睛看着人;盗窃犯特征:面部表情非常丰富、东张西望;强奸犯特征:唇厚、发长、皮肤细腻;(4)犯罪对策[王]P55;龙勃罗梭的犯罪对策建立在他的犯罪学理论之上,处罚不是根据犯罪人行为,而是要与犯罪人的主观状况相一致;(5)评价A把研究的方法从思辨转向思辨与实证相结合,并注重实证的方法;B把研究的视角从人的意识领域转移到人自身的意识构造,寻找物质的意识基础,从而使犯罪学的走向具有现代意义;C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也不乏追随者,是犯罪学产生的标志,D他的理论过于强调犯罪学的生物学原因和实证的方法,忽视了引起犯罪的其他社会原因,将引起犯罪的原因片面化、主观化,对犯罪人的人格描述也不精确;4、菲利(1)犯罪理论:提出犯罪三元论(自然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菲利十分强调社会因素,但更强调三者的综合作用;轻刑化犯罪多元论原因社会因素是指促使人类生活不诚信、不安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犯罪饱和论”:每一个国家始终存在某种某些犯罪,虽然有时会超越饱和度,但最终会回到饱和状态;刑罚无用(2)犯罪对策:认为刑事责任是社会防卫①犯罪政策应与犯罪人分类相对应,如对天生犯罪人应终身监禁;反对只用刑罚,主张从犯罪倾向的有无、强度入手;②社会改革方案应以预防为目的,预防应从整体上改善不良环境,“菲利提案”非刑罚方法:禁止垄断市场、禁止不良生育、设立平民服务的银行、贸易自由化;(3)评价①因著有《犯罪社会学》一书,首次使用犯罪这一概念,被称为犯罪社会学的鼻祖;②他对犯罪实证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是龙勃罗梭犯罪人类学最大的拥护者;③提出了自己的犯罪理论,论述了实证主义犯罪学的方法,还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这一词;5、加罗法洛(1)犯罪理论①否定了意志自由,否定了道义责任论,坚持意志决定论;②最大贡献是在犯罪的法定主义之外提出了自然犯和法定犯;③在现象原理的解释,龙勃罗梭注重身体因素,而加罗法洛注重心理因素;④认为人类有两种属性,一是基于保护自己本能的利己情绪,二是基于保护社会的利他情绪,而利他情绪是一种怜悯和正直的道德观;⑤自然犯就是违反了人类社会所具有的这种最基本的怜悯和正直的犯罪,自然犯为任何文明社会所不容,是真正的犯罪;⑥法定犯罪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属于自然犯罪范畴之外的犯罪。
2011《犯罪心理学》练习题 部分答案
《犯罪心理学》练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运用研究犯罪主体的的一门科学。
2.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学科。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偏于的综合性学科。
3.犯罪心理学所研究的犯罪人包括、、、。
4.犯罪学家在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一书被视为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5.关于人性与犯罪心理,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犯罪心理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荀子的主张人生而就具有贪财、重色等本性二、选择题1.关于犯罪心理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狭义的犯罪心理学只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B.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C.犯罪心理学只把犯罪人作为研究对象D.犯罪心理学像其他心理学分支一样可以进行模拟现场实验研究2.关于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B.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犯罪行为具有外显性C.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都具有独立性√D.犯罪行为的性质由犯罪心理状况而定3.关于犯罪心理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B.犯罪心理学只研究犯罪人的心理C.犯罪心理学的创始者是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D.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E.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4.犯罪心理学是()A.纯自然科学B.纯社会科学C.或然性学科D.纯理论科学5.关于犯罪心理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其创始者是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B.格罗斯在1879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C.犯罪心理学是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D.犯罪心理学是或然性学科√E.“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90年6.关于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的关系,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观点的是()A.孔子B.孟子C.管仲√D.告子7.把人性分为上品、中品、下品的是()A.董仲舒B.韩愈√C.管仲D.荀况三、判断正误并改错题()1.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犯罪心理学
(二)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 基础 1、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 2、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理论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创始 者是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 作为应用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是从 传统心理学工作者所进行的实验心理学 研究开始的。 20世纪20年代,犯罪心理学真正独立。
(三)当代西方犯罪心理研究概况 1、个体犯罪心理; 2、犯罪的社会心理学; 3、犯罪预测; 4、犯罪预防; 5、犯罪矫正。
• 董仲舒、韩愈“性三品”论:上品“圣人之性”
不会犯罪;下品“斗筲之性 ”很容易犯罪,中 品“中民之性”。可善可恶,关键在引导。
(3)后天环境与犯罪心理
•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晋傅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 董仲舒“教化立而奸邪皆止。”
依多元统一标准所做的犯罪分类有: • 性别标准; • 年龄标准; • 犯罪动机标准; • 犯罪经历标准; • 犯罪行为方式标准; • 犯罪主体数量标准; • 心理状态标准; • 犯罪行为实施形态标准; • 精神正常与否标准。
二、犯罪人概述 (一)犯罪人的定义 (1)《刑法学》的界定:犯罪人是指实施 了犯罪行为的人以及受过刑事处罚的人。 (2)《犯罪心理学》的界定:犯罪人包括 以下对象:犯罪嫌疑人,罪犯(已判刑的 人),虞犯(即有可能犯罪的人),刑满释 放人员。
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 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 处理的人。)
3、虞犯(最有可能犯罪的6类人员:经常 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经常出入不 良场所者;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参 加不良组织者;无正当理由经常携带被 政府所禁止的器具者;人格有严重缺陷 者。) 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5、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 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隐蔽性
困难?
间接性
不可试验性
抵触性
Hale Waihona Puke 能?刑侦与司法经验 犯罪人供述 行为证据 现代心理学成果
具体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测验法 实验法 案例分析法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心理学有一悠久的过去,但 仅有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德)
早期的西方国家犯罪心理学
哲学的 精神病学的 人类学的
边沁认为:要阻止人们犯罪,惩罚必须要超过 犯罪得到的好处。他相信惩罚应该是一种威 慑。惩罚应该被设计成说服人们犯罪行为的 成本太高不值得为之付出代价。
精神病学家眼中的犯罪心理学
明希(法国)
《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
绍曼(德国)
《犯罪心理学论》
莫利兹(英国)
《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
克拉夫特—埃宾(德国)
《犯罪心理》第一季第一集引言
人的三种属性:动物性、人性、神性
天使与恶魔同 时存在于我们 每一个人身上!
更多时候我们 既不是天使也 不是恶魔,而是 一个社会的普 通人!
案例分析
测一下你的侦查能力
请你为犯罪嫌疑人作心理画像,并
说出你的破案思路
2003年3月至9月,警方先后在北京经济技术 开发区金地格林小镇工地生活区附近的草 地、树林发现三宗杀人奸尸案。第一、第 三位受害者均是捡垃圾的中年妇女,头部 遭受纯物重击而死亡;第二位受害者是一 位卖淫女,脖子后面受木工斧子破死。三 名受害者均是外地来京人员,其中一位在 事发前还向别人借钱,说要买废弃的铁卡 子。警方发现这三起案件作案手法非常相 似——抢劫、杀人、强奸。
差 异 心 理 学
实生 验理 心心 理理 学学
犯罪学(第二版 (1)[50页]
• (二)关于犯罪行为的科学
•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效仿古典刑法, 提出了一个客观主义的犯罪学概念,将犯罪行 为作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现代犯罪社会学的 重要奠基者——法国学者迪尔凯姆(Durkheim) 就曾将犯罪学定义为研究犯罪行为的科学。
• (三)关于犯罪原因的科学
• 对于犯罪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犯罪的根源何在 这类问题,早期的犯罪学家们实际上也进行了 阐述。龙勃罗梭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犯罪行为是一种由实施 者的体格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自然现象。菲利 则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出了犯罪原因的“三元 论”。
• (二)犯罪为什么会存在或发生
• 由于这一问题的提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得 以不断展开:
• 1 犯罪是否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 2 犯罪的真实状况是否可以测量?
• 3 就宏观而言,犯罪现象的存在究竟应归因于哪些 因素?
• 4 就微观而言,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把犯罪行为的发 生归因于犯罪人?
• 5 意图控制犯罪的立法与司法以及犯罪被害人是如 何参与犯罪生成过程的?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犯 罪 学(第二版)
主编张远煌 副主编 吴宗宪 刘广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编 导 论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
• 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 为进行综合研究的事实性学科,它基于对犯罪 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的理性认识,提 出旨在预防、减少犯罪的对策和措施体系。本 章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犯罪学的概念、 犯罪学与其他刑事学科的关系、犯罪学中的犯 罪、犯罪学的历史发展以及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的重点内容为什么是犯罪学,如何理解犯 罪学中的犯罪与刑法中的犯罪的区别,以及犯 罪学的历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7
犯罪学
6
(一)属于刑事科学的范围: 刑事科学是查证和惩罚犯罪的科学的总称
(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刑法学、社会学 刑事政策学、刑事侦查学、监狱学
2020/3/27
犯罪学
犯罪学的产生与发展约有150年左右的历史, 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明显的与时俱进的 过程。
最初单纯地从解剖学角度研究犯罪的生物原因, 发展到着重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去分析犯罪产生的 原因,同时还不断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去探究人类 的生理、心理原因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关于人格障碍(心 理变态)所引起的犯罪。
2.思辨性研究与经验性研究的方法
是两种推理逻辑的选择
3.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方法
是研究角度的选择
2020/3/27
二、犯罪学的研究模式(程序/步骤)
(一)选题 (二)设计 (三)实施 (四)总结
2020/3/27
四、参考书
1.张绍彦主编:《犯罪学教科书》,法律出版社,2000.12版 2.张远煌著:《犯罪学原理》,法律出版社,2008.8版 3.张远煌著:《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11版 4.张小虎著:《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版 5.宋浩波等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版 6.【英】韦恩.莫里森著,刘仁文等翻译:《理论犯罪学》,法律出
贡献一:提出社会失范论 贡献二:提出犯罪功能论
2020/3/27
犯罪学
29
社会结构理论关于犯罪的论断如下:
1.下层阶级犯罪严重。 2.青少年犯罪值得重视。 3.社会环境决定人们的行为。
“生活在同样生活环境中的人,有着相类 似的行为模式”。同样生活环境中的犯罪 人,往往也对应着相同类型的犯罪。
他们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帕米利、 齐林和萨瑟兰。
埃德温·H·萨瑟兰(Edwin H. Sutherland)
是西方犯罪学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重要人物,在美国,他被称为“犯罪学之 父”,其《犯罪学》一直被美国犯罪学界奉 为经典教材。
2020/3/27
犯罪学
33
小结:第二节 犯罪学的产生与发展
李斯特(Franz v . Liszt,1851-1919),德 国刑法大师。
主要的犯罪学理论有:犯罪原因二元论, 社会责任论,社会防卫论和教育刑论。
2020/3/27
犯罪学
27
(二)塔尔德的犯罪学理论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法国人,Gabriel Tarde,1843-1904),知名的社会学家,心理 学家、统计学家,是犯罪社会学的先驱。
2020/3/27
犯罪学
24
菲利的刑事处置理论
刑罚替代理论
认为“刑罚几乎完全失去了威慑作用”,所以要用刑罚的
替代措施来作为“社会防卫机能的主要手段” 。 犯罪预防理论
菲利主张将人们“不知不觉地导向非犯罪的轨道上去”要 为可能导致犯罪的个人能量和个人需要“留下充分的余地”
经典论证1:为了防止酒精类的犯罪,政府 应当提高酒的税率,降低咖啡和茶的税率。
2020/3/27
犯罪学
2
一、犯罪 二、犯罪学 三、犯罪学的学科地位
2020/3/27
犯罪学
3
1.罪 2.犯罪 3.罪犯
2020/3/27
犯罪学
4
犯罪学是一门分析犯罪现象,揭示 犯罪原因并寻求犯罪对策的科学。
2020/3/27
犯罪学
5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犯罪现象,可以发现不 同的犯罪原因和规律,并提出不同的犯罪 对策。常见的犯罪学有以下几类:
创立“犯罪模仿论” 后来被美国“犯罪学之父”萨瑟兰发扬光
大。
2020/3/27
犯罪学
28
(三)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埃米尔·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是社会 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
Durkheim(另译:杜尔凯姆或涂尔干),1858年-1917年。
主要著作是《自杀论》,《社会分工论》 和《社会学研究》。
2020/3/27
犯罪学
30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的其他人进 行心理互动,它是个体一个融入社会的过程, 即人的社会化过程。
个体在成长中,能否形成良好的个性,决定 其将来能否顺利地融入社会。
任何人只要有消极的生活经历,都潜在有犯 罪的可能。“人人潜有犯罪可能”。
2020/3/27
犯罪学
31
犯罪学的核心就是揭示犯罪原因并寻求犯 罪对策。
犯罪学当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020/3/27
犯罪学
11
一、犯罪学的假设 二、犯罪学的产生 三、犯罪学的发展
2020/3/27
犯罪学
12
一、犯罪学的假设
许多理论的产生和论证都是建立在一些著名的假设基础之 上的,犯罪学也不例外。
人性的假设-推理犯罪原因-提出犯罪对策
经典论证2:用娼妓合法的措施减少性犯罪。
2020/3/27
犯罪学
25
三、犯罪学的发展
(一)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论 (二)塔尔德的犯罪模仿论 (三)迪尔凯姆的社会失范论与犯罪功能论 (四)社会结构理论与犯罪 (五)社会化过程理论与犯罪 (六)冲突理论与犯罪
2020/3/27
犯罪学
26
(一)李斯特的犯罪学理论
2020/3/27
犯罪学
41
贡献一:提出了犯罪三元论,犯罪饱和论, 社会责任论和刑罚替代论等著名论断,并 提出了独特犯罪预防理论。
贡献二:开创了犯罪社会学派,代表作有: 《犯罪社会学》,《实证派犯罪学》。
2020/3/27
犯罪学
22
菲利的三元论
犯罪是以下三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既 不完全是天生,也非完全是自由意志的选 择。
2020/3/27
犯罪学
13
对犯罪学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人
贝卡利亚:刑事政策 边沁:功利主义犯罪观 孟德斯鸠:地理决定论
二、犯罪学的形成
龙勃罗梭:犯罪学之父 加罗法洛:龙的学生 菲利:龙的学生,加的师兄 实证主义犯罪人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被后人称为“犯罪学三圣”。
2020/3/27
犯罪学
2020/3/27
犯罪学
34
2020/3/27
2020/3/27
1.辩证法:客观联系变化全面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比较法:
(1)横比(同期的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 等等的比较)
(2)竖比(过去与现在)
2020/3/27
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
社会科学领域实证研究的一种最基本的研究范式
犯罪者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犯罪者所处的自然条件 犯罪者出生、生活或工作的社会环境
2020/3/27
犯罪学
23
菲利的犯罪饱和论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应有的犯罪”,犯罪 其实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犯罪的最低 数量,我们总“会发现一定数量的犯罪”。
通常情况下,一个社会的犯罪率总是处在 一定的相对饱和的幅度范围内。
版社,2004.9版 7.【美】罗纳德.J.博格等著,刘仁文等翻译:《犯罪学导论》,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9.8版 8.李玫瑾著:《犯罪心理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2
版(修订版)
教材: 李明琪主编:《犯罪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7.1第4版
2020/3/27
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第二版,共4卷),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吴宗宪主持翻译:
1.龙勃罗梭:《犯罪及其原因和矫治》(即《犯罪人论》)
2.龙勃罗梭的女儿吉娜·龙勃罗梭-费雷罗:《犯罪人:切萨 雷·龙勃罗梭犯罪学精义》
3.荷兰犯罪学家邦格:《犯罪学导论》
4.美国犯罪学家埃德温·萨瑟兰:《犯罪学原理》
5.美国犯罪学家迈克尔·戈特弗里,德森和特拉维斯·赫希: 《犯罪的一般理论》。
偶发性犯罪人和情感性犯罪:应采取刑罚替代方 法(如警告、罚款、训诫、善行保证、交保证金、 缓刑假释等等)。
理由是:监狱使罪犯聚于一处,互为习恶,徒增 犯罪之事。他认为,监狱教育只能产生更多的累 犯和惯犯。
2020/3/27
犯罪学
20
意大利法官、犯罪学家,龙的学生。
Baron Raffaele Garofalo 1851年11月18日-1934年4月18日
15
伟大的精神病学家和犯罪人类学家
Cesare Lombroso,意大利人,1835年11月6日-1909年10月15日。
《犯罪人论》标志着犯罪学的产生,使他 被尊称为“犯罪学之父”。
一系列专著全称为:《犯罪人:人类学、 法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思考》简称《犯罪人 论》,1876-1897,共5版。
第一章 犯罪学导论
犯 罪 学 目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犯罪现象 犯罪原因论 犯罪原因(一)生物/生理 犯罪原因(二)自然/地理 犯罪原因(三)社会
录
第七章 犯罪原因(四)心理
第八章 犯罪与被害的关系(五)
第九章 犯罪的生成模式
第十章 犯罪预测
第十一章 犯罪预防
第十二章 刑事政策原理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结论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2020/3/27
犯罪学
8
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提出“全体刑法学” 的概念,认为全体刑法学包括:刑事政策 学、犯罪学、刑罚学和行刑学。
我国刑法学家甘雨沛把“全体刑法学”的 概念扩至更大,包括:刑法学,犯罪学, 刑事诉讼法学,行刑学,刑事立法学,刑 法适用解释论,保安处分和形势政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