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的内容体系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

运用实证方法来进行研究的程序:
①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必要性。
A.注重社会需求;
B.客观评估研究能力
C.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和理论价值
②建立研究假设(科学假设),使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明确应当收集何种资料,以及如何收集资料。
③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研究计划
2)系统观:要求我们将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作为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序整体进行考察。
①整体法则:将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分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同时又将三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
②双向法则:要求我们在犯罪学研究中,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两极做双向的考察,以求得对犯罪问题的深刻把握。还意味着应当拓展犯罪学研究思路。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学科。犯罪作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其在犯罪学中的概念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在概念上,它与刑法学中的犯罪同样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但不一定具有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应受制裁”既包括刑法处罚也包括非刑法处罚。
因此,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在外延上大于刑法学中的犯罪的概念。
刑事政策的中心:科学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具体包括:
1.打击面的宽窄(犯罪化和非犯罪化)
2.打击力度的大小
3.称之方针的设计(行刑社会化)
(三)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
1.犯罪学的研究促进了刑法思想的变化,从而推动刑事立法前进。
1)古典犯罪学派:因为每个人都具有绝对的意志自由,所以认为应受惩罚的是行为。
188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出版的《犯罪学》是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学术专著。
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犯罪学笔记

犯罪学笔记

第一专题一、犯罪学的内涵(一)关于犯罪人的科学(龙勃罗梭)(二)关于犯罪行为的科学(李斯特)(三)关于犯罪原因的科学(四)社会反应犯罪学:有助于对社会制度进行深刻批评的分析激进派从社会制度角度进行分析(阶级矛盾)二、犯罪学的外延(一)菲利的犯罪学概念是集有刑事学科之大成的学科(二)奥地利学派(汉斯格罗斯)犯罪现象包括—规范:从法律角度;事实:程序诉讼影响犯罪的环境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原因及如何同犯罪现象作斗争的学科(三)美国经典学派(萨瑟兰、克内西)将犯罪看做社会现象,研究刑事立法,行为人的行为,社会反应(四)传统的(狭义)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及规律三、我国犯罪学的定义(一)对定义的表述1.传统表述:研究犯罪原因的犯罪预防的科学2.评价:传统犯罪学的局限性现代犯罪学的中立性(二)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体系1.犯罪现象:犯罪现象论(1)宏观角度:社会现象(2)微观角度:个体现象(3)犯罪人角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特征统计学医学社会学2.犯罪学原因:犯罪原因论3.犯罪预防:犯罪预防论(1)刑事政策(2)犯罪预防的模式四、犯罪学与其他刑事学科的关系(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1.学科性质的区别2.研究内容的区别(犯罪学研究实际情况、原因、防治,刑法研究规范)3.研究方法的区别(犯罪学注重实证、经验,刑法学注重分析比较)(二)犯罪学与形式政策学:研究内容的重叠与区别形势政策学主要研究为预防犯罪而采取的各种刑法对策,即研究采用何种刑法最有效,故需研究现行刑法,提出批判行评价,达到有效预防犯罪。

犯罪学通过全面解释犯罪原因,制定各种预防犯罪的社会政策,以此构建完整的预防体系。

(三)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刑事侦查学是研究、收集、检验和运用证据以揭露和证实犯罪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两者对犯罪预防的关注程度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刑事侦查中自然科学的应用)第二专题犯罪学的主要流派一、古典犯罪学古典犯罪学派产生于18世纪后期,1764年意大利犯罪学家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法》古典犯罪学派奠定了当今世界刑法与刑事司法制度的基础。

犯罪学原理

犯罪学原理

犯罪学原理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犯罪的成因、犯罪的类型、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等内容。

犯罪学原理是犯罪学的基础理论,它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犯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犯罪学原理强调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犯罪学原理认为,社会因素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社会环境的恶化、社会制度的不完善、社会文化的扭曲都会导致犯罪问题的加剧。

因此,我们需要从社会层面来思考犯罪问题,寻找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次,犯罪学原理强调个体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犯罪学原理认为,个体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内在原因,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行为特征的异常、社会关系的紊乱都会导致个体产生犯罪倾向。

因此,我们需要从个体层面来关注犯罪问题,加强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个体社会关系,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再次,犯罪学原理强调制度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制度因素包括法律制度、社会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犯罪学原理认为,制度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外部原因,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的漏洞、教育制度的失灵都会为犯罪行为的滋生提供条件。

因此,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来完善犯罪预防和控制的体系,加强法治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社会对犯罪的容忍度。

总之,犯罪学原理是我们认识和解决犯罪问题的理论基础,它强调了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和制度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犯罪学原理,从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推进犯罪预防和控制工作,为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学课程教学⼤纲中国海洋⼤学本科⽣课程⼤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犯罪学是刑法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犯罪现状、原因与对策,因此直接关涉到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公民的⼈⾝和财产权利和公民的⾃由等等重要利益。

犯罪学理论浩若烟海,且丰富多彩,引⼈⼊胜。

犯罪学在西⽅尤其是欧美国家已经相当发达,但在中国还是新兴学科,值得学习和深⼊研究,犯罪学也是⼀门交叉学科、实践性学科,是实⽤理科⼿段较多的⼀门学科。

Crimi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riminal law, it involves the status quo of crim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thus directly related to national security, public interest, citizens' personal and property rights and citizens' freedom and other important interests. Criminology theory is vast, rich, colorful, fascinating. Criminology in the West, especially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untries have been quite developed, but in China it is still a new discipline, worthy of learning and in-depth study, criminology is also a cross-discipline, practical science, is a practical science.2.设计思路:主要根据教学⼤纲和培养⽅案,以及本科⽣培养的要求,按照通说的观点,选择、分配教学内容,内容编排按照课程内在的逻辑结构进⾏和开展。

犯罪学教学大纲(二)2024

犯罪学教学大纲(二)2024

犯罪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文档为《犯罪学教学大纲(二)》,旨在为犯罪学教学提供详细的指导。

通过该教学大纲,学生将深入了解犯罪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案例,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犯罪问题的敏感度。

本教学大纲共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犯罪学基础概念、犯罪理论、犯罪类型与模式、犯罪心理学和犯罪调查与预防。

每个大点下面包含了五至九个小点,以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犯罪学的知识和技能。

正文内容:一、犯罪学基础概念1.1 犯罪与非法行为的区别1.2 犯罪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3 犯罪学的历史与发展1.4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5 犯罪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犯罪理论2.1 经典犯罪学理论2.1.1 环境理论2.1.2 社会学习理论2.1.3 自我控制理论2.2 现代犯罪学理论2.2.1 生物学理论2.2.2 心理学理论2.2.3 社会结构理论2.3 犯罪学理论的应用与批判三、犯罪类型与模式3.1 暴力犯罪3.1.1 杀人案例分析3.1.2 抢劫案例分析3.1.3 强奸案例分析3.2 财产犯罪3.2.1 盗窃案例分析3.2.2 诈骗案例分析3.2.3 走私案例分析3.3 白领犯罪3.3.1 贪污案例分析3.3.2 内幕交易案例分析3.3.3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3.4 网络犯罪3.4.1 网络诈骗案例分析3.4.2 网络侵犯个人隐私案例分析3.4.3 网络盗窃案例分析3.5 偷渡与人口贩卖3.5.1 偷渡案例分析3.5.2 人口贩卖案例分析四、犯罪心理学4.1 犯罪心理学基本概念4.2 犯罪心理学的实证和描述性研究4.3 犯罪心理学的解释性研究4.4 犯罪心理学在破案和预防中的应用4.5 犯罪心理学伦理与道德五、犯罪调查与预防5.1 犯罪调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2 犯罪调查中的证据收集与处理5.3 犯罪调查中的嫌疑人审讯技巧5.4 犯罪预防与犯罪对策5.5 犯罪调查与预防中的行政与立法措施总结:通过对《犯罪学教学大纲(二)》的阐述,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犯罪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犯罪学教学大纲(一)2024

犯罪学教学大纲(一)2024

犯罪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犯罪学是一门涉及犯罪现象、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刑事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学科。

本文将详细介绍犯罪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犯罪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一、犯罪学的基础知识1. 犯罪学的定义和范畴2. 犯罪学的历史沿革3. 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5. 犯罪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二、犯罪的形成与预防1. 犯罪的社会因素a. 经济因素b. 社会环境因素c. 家庭因素d. 教育因素e. 媒体影响2. 犯罪的个体因素a. 生物学因素b. 心理因素c. 个体价值观和道德观d. 社会交往能力e. 自我控制能力3. 犯罪预防的措施a. 刑罚和司法制度b. 社会福利和教育改革c. 社区治安管理d. 家庭和个人教育e. 活动与文化娱乐三、刑法与犯罪学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原则应用2. 罪与刑的分类与构成3. 犯罪的刑罚与处罚方式4. 刑法与犯罪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5.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四、犯罪的心理学原理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a. 心理动力学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社会心理学理论d. 预防心理学理论e. 个体心理学理论3. 犯罪的心理动因a. 紧张与冲突b. 逃避与排除c. 欲望与满足d. 个体心理与人格特点e. 犯罪心理的独特性五、犯罪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1.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2.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常见模式3.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4. 犯罪学在刑事侦查和犯罪心理研究中的应用5. 犯罪学在社会治安和预防犯罪中的实践应用总结:本文以犯罪学教学大纲为基础,介绍了犯罪学的基础知识、犯罪的形成与预防、刑法与犯罪学、犯罪的心理学原理以及犯罪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犯罪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从而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犯罪学》教学大纲

《犯罪学》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与犯罪
心理疾病、心理创伤、压力等与 犯罪行为的关联。
犯罪心理预防与干预
针对犯罪心理的风险评估、预防 与干预策略。
动机理论与实证研究
01
理性选择理论
犯罪者如何权衡成本 与收益,做出犯罪决 策。
02
情绪动机理论
情绪唤起、情绪调节 与犯罪行为的关联。
03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模仿与犯 罪行为的习得过程。
拓展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混合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犯罪学的多个领域,如犯罪原因探究、犯罪预防策略评估等,为政 策制定和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混合研究方法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能够促进犯罪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合作 与交流,推动犯罪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4
实证研究进展
犯罪动机的实证研究 方法、发现与结论。
04
犯罪预防与治理策略
Chapter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 通过增加警力投入、优化巡逻路线和方式,提高街面见警 率和管事率,有效震慑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推进社区警务建设 将警力下沉到社区,与社区干部、群众密切合作,共同开 展安全防范、矛盾化解等工作,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矫正工作及效果评估
矫正工作措施
对罪犯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加强心 理矫治和思想教育,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 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罪犯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
效果评估方法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罪犯的矫正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矫正工作的成效和不 足;及时反馈评估结果,为改进矫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犯罪学教学大纲

犯罪学教学大纲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犯罪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51(二)课程英文名称:Criminology(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本科生(四)课程性质:犯罪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可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方法和策略。

对于其它法学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以完成刑法学的学习为前提。

(五)教学目的: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的犯罪问题作全面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犯罪现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对犯罪学的核心和主干问题——犯罪原因有个较全面、多层次的掌握;对犯罪预防有个轮廓的印象。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根源、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的主体原因、被害人与犯罪、犯罪预防概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犯罪的预防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56 学时学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并穿插课堂讨论、相关题材影视、辩论赛等形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犯罪学的概念教学要点: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了解作为一门学科,定义犯罪学的概念本身存在着困难,掌握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意义、方法和根据,明确犯罪学的学科任务、特点、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等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作为一门科学的犯罪学的复杂性一、定义犯罪学概念的困难二、关于犯罪学概念的各种不同观点第二节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意义、方法和根据一、犯罪学对象本身是个需要确定的问题二、确定犯罪学对象的意义三、犯罪学必须有自己的犯罪概念四、学科任务是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根据第三节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定义和学科特点一、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及犯罪学概念的定义二、犯罪学的学科特点第四节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一、犯罪学的学科性质二、犯罪学的学科地位三、新犯罪学的理论体系【复习与思考题】1.造成犯罪学概念混乱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确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3.什么是犯罪学?学科性质和地位如何?【拓展阅读书目】1.[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完整)犯罪学(一)自考资料

(完整)犯罪学(一)自考资料

(完整)犯罪学(一)自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

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犯罪学(全网考)

犯罪学(全网考)

一、判断题1、犯罪学的体系是指有关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知识与理论,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的系统的整体。

()2、《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学者边沁。

()3、白领犯罪是由杰出的美国老一辈犯罪学家埃德温·萨瑟兰教授提出的。

()4、1997年刑法修订后,将犯罪分为八大类。

()5、犯罪准备,是指为犯罪行为的实施准备条件。

()6、我国的综合治理犯罪预防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的。

()7、犯罪实施,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将要指向犯罪所要侵犯的目标。

()8、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常规犯罪现象和随机犯罪现象。

()9、有罪过犯罪行为是指行为实施时,行为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10、近代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一步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便以古典学派理论为基础。

()1、刑法学和犯罪学都研究犯罪,但它们的视角和重心不同。

()2、犯罪学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3、意大利法学家加罗法洛在犯罪原因上主张自由意志说。

()4、把染色体与犯罪联系起来的生物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5、早在1956年,被害人学的创始人本杰明·门德尔松应予被害人以适当补偿。

()6、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动的社会事物(即犯罪原因)在价值评定上总是一致的。

()7、犯罪学在我国得以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8、刑罚预防的主体是国家机关。

()9、刑罚规定的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

()10、被害人,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加害者。

()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在外延上与刑法学的概念一致。

()2、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这一定位集中表明了犯罪学的价值基础。

()3、犯罪预防的可能性问题是一个关涉到犯罪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

()4、社会预防、心里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了我国预防犯罪的四道防线。

()5、刑罚预防的工具是刑法。

犯罪学理论

犯罪学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越轨、违法和犯罪行为都是社会贴标签的结果。正是社会组织通过制定规则来创造越轨行为,违反规则就构成越轨行为。通过这些规则可以给某些社会成员贴上标签,标明他们是为社会所不容的人。美国社会学家H.贝克尔和雷梅特是其代表人物。标签理论突出强调越轨是相对的,重点探讨的是越轨的过程。如雷梅特区分了两种越轨行为:初级越轨和次级越轨。在提倡这一理论的人看来,一旦某一个人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那么他就可能以“自我履行预言的方式行事”进一步表现出那些被认为是越轨的行为。另外,标签论认为犯罪是一种政治现象,权力常常决定谁被贴上“越轨”标签。
2.差异交往论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犯罪学大师E.H.萨瑟兰在解释妓女、酗酒吸毒、同性恋等越轨行为时提出来的。其要义主要包括:越轨行为是习得性行为,而非天生的,也非低智商或大脑疾病导致的;它是在与他人进行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学来的;一个人愈有机会和越轨者交往,则他表现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学习越轨行为时的内容包括实施越轨的技术、态度、目的以及合法化倾向等。萨瑟兰的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犯罪研究,其思想与中国的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非常契合。
1.文化越轨理论(亦称文化传递理论或文化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遵从下层阶级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一种表现。遵从贫民区中存在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必然引起与传统社会中的法律的冲突。(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与米勒的下层阶级文化冲突理论。)
2.紧张理论
与文化越轨理论不同的是,紧张理论认为价值观和目标在各个经济阶层中都是相似的,不存在所谓的下层阶级文化。不过,由于下层阶级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不利条件,下层阶级的成员不能通过传统的合法手段获得这些成功的标志,所以他们感到愤怒、挫折,对社会充满仇恨。犯罪学家把这种挫折感称为紧张(strain)。其中墨顿的失范理论是最著名的紧张理论。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doc文档全文预览(一)2024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doc文档全文预览(一)2024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doc文档全文预览
(一)
引言概述: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问题的学科,通过对犯罪的原因、类型、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揭示犯罪背后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犯罪学的主要知识点,并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
一、犯罪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 定义犯罪学的范畴和目标
2. 介绍犯罪学的基本概念,如犯罪、犯罪者、犯罪现象等
二、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1. 介绍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2. 探讨犯罪学的主要理论,如社会学解释、心理学解释和生物学解释等
三、犯罪的原因和类型
1. 分析犯罪的社会原因,如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控制不力等
2. 探讨犯罪的心理原因,如个体心理问题和不良家庭环境等
3. 介绍犯罪的行为原因,如冲动和利益驱动等
4. 分类介绍犯罪的主要类型,如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精神病犯罪等
四、犯罪预防和处理
1. 讨论犯罪预防的方法和策略,如社会预防和个体预防等
2. 介绍犯罪处理的理念和措施,如刑法制裁和矫正措施等
3. 探讨犯罪预防和处理的效果评估和改进
五、犯罪学的实际应用领域
1. 介绍犯罪学在刑事司法、法律实践和社会政策等领域的应用
2. 探讨犯罪学在犯罪学科研和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总结: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问题的跨学科学科,其主要知识点包括犯罪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与理论、犯罪的原因与类型、犯罪预防与处理以及犯罪学的实际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犯罪问题,保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2024年王牧《犯罪学教案》-(多场合应用)

2024年王牧《犯罪学教案》-(多场合应用)

王牧《犯罪学教案》-(多场合应用)《犯罪学教案》一、引言犯罪学作为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规律以及犯罪预防的学科,在我国社会治安维护和犯罪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犯罪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犯罪学人才,本文以王牧的《犯罪学教案》为蓝本,对犯罪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探讨。

二、教学内容1.犯罪现象概述:介绍犯罪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使学生了解犯罪现象的基本面貌。

2.犯罪原因:分析犯罪产生的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探讨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犯罪规律:总结犯罪现象在时间、空间、类型等方面的分布规律,为犯罪预防和打击提供科学依据。

4.犯罪预防:介绍犯罪预防的理论体系、策略手段和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犯罪预防意识。

5.犯罪心理学: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征、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对犯罪心理的认识。

6.犯罪侦查:讲解犯罪侦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犯罪侦查能力。

7.刑事司法制度:介绍我国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制度及其实践,使学生了解刑事司法体系。

8.国内外犯罪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犯罪现象的特点、原因和趋势,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犯罪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犯罪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情景教学法:模拟犯罪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现场勘查能力。

5.实践教学法:安排实习、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拓宽教学渠道。

3.实验室教学:建立犯罪学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023年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2023年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犯罪学”一词是法国人类学家皮纳尔于1879年在其《人类学》中初次提出, 188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旳代表作《犯罪学》问世。

此后犯罪学一词被人们普遍接受。

第一节犯罪学旳概念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旳、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进行综合研究旳事实性学科, 它基于对犯罪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旳理性认识, 提出意在防止、减少犯罪旳对策和措施体系。

一、犯罪学旳外延(一)菲利旳犯罪学概念犯罪学旳创始人之一, 意大利学者菲利在1882年刊登了其代表作——《犯罪社会学》。

(二)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概念以汉斯·格罗斯、格拉斯贝尔格及塞利格为代表旳一批犯罪学家1.减法: 不一样意菲利将刑法学也包括在犯罪学之内旳思想, 并对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加以了认真研究。

犯罪学和刑法学旳区别: 事实和实体vs 规范2.加法: 刑事侦查学、监狱学、刑事政策学等均包括在犯罪学之中。

3、评价: 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思想对后来西方犯罪学旳研究及理论构架产生了较大旳影响。

(1)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旳观点, 后世认同(2)犯罪学和监狱学合为一体旳思想(三)美国经典学派旳犯罪学概念美国经典学派旳代表埃德温·H·萨瑟兰(Sutherland)和其学生唐纳德·R·克雷西(Cressey)提出了自己旳犯罪学概念。

犯罪学: 研究作为社会现象旳犯罪旳科学。

划分出犯罪学旳三个分支学科: 刑法社会学、犯罪原因学及刑罚学。

(四)老式(狭义)犯罪学派旳犯罪学概念老式旳犯罪学派理论都承认犯罪学与刑法学及其他刑事科学是既亲密联络又互相独立旳学科, 彼此不存在包容关系, 并把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原因或重要是研究犯罪原因旳科学。

第二节犯罪学中旳犯罪一、问题旳提出在我国, 由于犯罪学发展旳历史很短, 历史上也缺乏犯罪学方面旳理论积淀, 因而现阶段人们对犯罪旳概念, 重要是从刑法学意义上去把握旳。

问题: 犯罪学上旳犯罪是刑法规定旳应当受到刑罚惩罚旳行为吗?犯罪学从事实(实体)层面来把握犯罪, 而刑法学则着眼于规范(法律)层面把握犯罪。

犯罪学本科教材内容体系构建之我见

犯罪学本科教材内容体系构建之我见

入 门教 材, 学生对 犯罪 现象 的认 识 尚处 于一 知半 解状 态时, 在 通过大 量前 沿理 论来说 明犯罪 现象 问题 , 失之于过 于抽象 , 往往 使学 生失去学 习的兴趣 ,, 就难 以实现 本科 犯罪 学 的教学 目标 。 也
教 育 时空
I ■
Caiedcl i h e hoR isnaTnge0 nccneoyv w
犯罪学 本科教材 内容体系构建 之我见 ①
王静然
( 河南 科技 学院法 律系 河南 新乡 4 30 ) 5 03
[ 摘 要] 对犯罪 学 教材体 系 千差万 别 的现状 针 应在 把握 我 国 目前 犯罪 学 教材体 系现 状 的基础 上, 比较 各类 犯罪 学教 材, 体系 框架 、体 系 内容 及 体系编 从 排 方 面构 建 统一 的 犯罪 学 本 科教 材 内容 体 系 。 [ 词] 关键 体系 框架 体 系 内容 体 系编排 中图分类 号 :F 1. D4 2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9 4 2 1) 00 1- l 10— 1X(0O 3— 5 80

3犯罪 学本 科教 材 内容 体 系之合 理构 建 基于 上述 分析 , 建合 理的犯 罪 学本 科教 材体 系, 构 不仅应 把握 犯罪学 学科 的发展 趋势 , 更应考虑 如 何启发 和 引导适 用对 象, 使其在 初步 认识 的基础 上有 兴趣地去 探索和 理解犯 罪学 学科本 身的理论 内容, 并能联系 实际进行 专业 分析 和评 判 。因此, 理 的犯 罪学 本科 教 材 内容 体系 应 体现 如下 内容 : 合 3 1体 系框 架之 构建 . 犯罪 学是一 门事实性犯 罪学科 , 而非规 范法学科 , 因此, 犯罪 学教材体 系应 体现其 学科 性质 , 不仅应 有基 础理 论 内容, 更应 包含 实证 性 内容 。故而 相对合 理 的体系框 架应是 总论— —分论 式, 这样 不仅 能合理 引导学 生从抽象 到具体逐 步 深入 地认 识犯罪 现象 本身 , 更能体 现犯 罪学 的事 实学科 性质, 最后 归结 为对 专 门犯 罪 现象 的事 实 分 析 。 32 体 系 内容 之构 建 . 既然犯 罪学是 从社会角 度研 究犯罪现 象的学 科, 么犯罪学 教材体系 内容 那 应 围绕 犯罪现 象本 身 予以展 开, 因此 , 其合 理的体 系 内容应 涉及犯 罪现象 的实 质 及规 律 、犯罪 现 象 的社 会 表现 状 况 、犯罪 现 象产 生 的 原 因及 犯罪 现象 的 应对 策略 以此实现 人们对 犯罪 现象研 究的 目标一预 防和 减少犯罪 现象 的产 生 。

犯罪学知识体系纲要(自己整理)

犯罪学知识体系纲要(自己整理)

犯罪学第一编绪论重庆扫黑风暴1、2006年至2009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涉黑案件1267起,打掉恶势力1300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9万多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8万余起,缴获各类枪支2700多支;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涉黑案件1053起15135人;法院一审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名审结1171件12796人;司法部门对196名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实行跨省异地服刑。

2、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和环境依然存在,各种社会消极因素和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助长黑恶势力的滋生和发展3、坚持突出重点,坚持打早打小,坚持深挖“保护伞”,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防止其死灰复燃。

大学生抢劫者黎力的秘密洛阳性奴案中被害人的角色转换:/v_show/id_XMzA4MTUyNzI4.html【重点】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一、犯罪与犯罪学1.犯罪的概念(1)刑法学意义:(2)犯罪学意义:A.等同说B.包容说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3.犯罪学的概念4.犯罪学的性质:5.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刑事法律学科群)中国刑法刑事实体法外国刑法比较刑法刑事国际刑法法律港澳台刑法科学刑事程序法体系刑事执行法犯罪学刑事政策学侦查学刑事科学侦查物证技术鉴定二、犯罪学的内容及体系1.学科群体系(1)一般理论(2)犯罪统计学(3)犯罪心理学(4)犯罪生理学(5)犯罪社会学2.课程内容体系(1)犯罪现象论(2)犯罪原因论(3)犯罪预防论三、犯罪学的特点1、犯罪学以承认犯罪不可避免为其展开研究的逻辑起点。

2、犯罪是前犯罪学科,这集中表明犯罪学的价值基础。

3、犯罪学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体现其内容及方法上的特点。

四、犯罪学研究的方法1.方法论2.具体方法(1)思辩的方法(2)实证的方法:A.现场调查法B.社会调查法C.统计研究法3.实证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一个实例——大学校园传销调查报告.ppt(1)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名T7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犯罪学〔二〕课程英文名称:Criminology〔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治安学专业、侦查学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平安防范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交通治理工程专业、行政治理专业〔四〕课程性质: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揭示犯罪原因以及开展犯罪防控对策的一门根底性学科.该学科的基本功能是熟悉犯罪现象,发现犯罪规律,一方面为刑事政策制定与执行、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提供理论根底和前提,另一方面为国家、社会和个人限制和预防犯罪提供直接的对策建议,并促进社会政策的变革.犯罪学课程的定位是:1、公安学、公安技术学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或专业选修课,提升学生分析犯罪问题和解决公共平安问题的水平;2、法学专业的根底课或专业选修课,提升法学专业学生分析违法犯罪行为和犯罪人的水平和水平.3、社会学专业的选修课,提升学生分析犯罪问题的水平和水平,促进社会政策的改革和开展.〔五〕教学目的: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理论对中国的犯罪问题作全面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犯罪现象有个根本的了解;对犯罪学的核心和主干问题一一犯罪原因有个较全面、多层次的掌握;对犯罪预防的体系和具体举措有个清楚的熟悉.〔六〕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犯罪学的历史开展、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的个人原因、犯罪被害人、犯罪对策与类型犯罪等.〔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学时.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并穿插实战练习、课堂讨论、相关题材影视、辩论赛等形式.〔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测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到达学籍治理规定的旷课量者将被取消测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二、讲授大纲第一章犯罪学概述教学目的:掌握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明确犯罪学的功能;了解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思考犯罪学和刑法学中犯罪概念的区别.教学重点:犯罪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犯罪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教学难点: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学与刑法学关系教学内容:一、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一〕犯罪的概念〔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三〕犯罪学的学科体系二、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功能〔一〕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二〕犯罪学的功能三、犯罪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三〕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四〕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四、犯罪学研究方法〔一〕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二〕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论〔三〕犯罪学研究方法的程序第二章犯罪学的开展历史教学目的:了解犯罪学的历史开展过程,概括的掌握犯罪学理论的全貌,并对各种理论进行比拟, 引起对犯罪学各种理论的独立思考.教学重点:西方各主要犯罪学流派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各主要犯罪学流派的观点评析.教学内容:、犯罪学创立之前的犯罪研究〔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二〕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犯罪研究〔四〕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二、犯罪学的创立〔一〕刑事古典学派的犯罪学研究〔二〕实证派犯罪学的创立三、现代犯罪学的开展〔一〕20世纪初犯罪学的兴起和开展〔二〕现代犯罪学的研究概况四、犯罪学在中国〔一〕传播阶段〔二〕研究空白阶段〔三〕新中国的犯罪学研究阶段第三章犯罪现象教学目的:掌握犯罪现象的概念、反映形式和特征等内容;了解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及规律. 教学重点:犯罪现象的反映形式及特征;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及规律.教学难点: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及规律.教学内容:一、犯罪现象的概念及性质〔一〕犯罪现象概念〔二〕犯罪现象性质二、犯罪现象的反映形式及特征〔一〕犯罪数量与统计特征〔二〕犯罪人状况特征〔三〕犯罪侵害对象与特征〔四〕犯罪组织形式、犯罪方式与特征〔五〕犯罪空间及特征〔六〕犯罪时间状况与特征〔七〕犯罪类型与特征〔八〕犯罪后果与特征〔九〕犯罪动态与特征三、犯罪现象产生和开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一〕犯罪的起源〔二〕犯罪现象演变的规律四、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及其所反映的规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二〕社会治安最好时期〔三〕“十年动乱〞时期〔四〕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五〕市场经济时期第四章犯罪学的主要理论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解释犯罪的生物学理论、犯罪心理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的根本观点和内容,明确其对犯罪学开展的奉献以及局限.教学重点:解释犯罪原因的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教学难点: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理论评析和应用.教学内容:一、犯罪生物学研究〔一〕体型体貌与犯罪研究〔二〕基因和遗传与犯罪〔三〕神经系统与犯罪研究二、犯罪心理学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二〕情绪冲突理论〔三〕挫折——攻击理论〔四〕道德开展论三、犯罪社会学理论〔一〕失范理论〔二〕社会限制理论〔三〕学习理论〔四〕文化冲突理论〔五〕标定理论〔标签理论〕四、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犯罪学思想〔二〕其他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家的观点第五章犯罪的社会原因教学目的:明确犯罪与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社会变迁以及微观社会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犯罪的经济因素,犯罪的文化因素,家庭、学校、社区对犯罪的影响.教学难点:犯罪的经济因素,家庭、学校、社区对犯罪的影响.教学内容:一、犯罪社会原因认知〔一〕犯罪的社会原因概念〔二〕犯罪的社会原因分类〔三〕犯罪行为发生与社会二、社会经济与犯罪〔一〕经济开展与犯罪〔二〕经济制度与犯罪〔三〕经济形态与犯罪三、政治状况与犯罪〔一〕政治制度与犯罪〔二〕制度不完善与犯罪〔三〕政策失误、政策阻滞与犯罪〔四〕不同的政治集团相互对立与犯罪四、社会文化与犯罪〔一〕文化概说〔二〕文化与犯罪五、社会变迁与犯罪〔一〕城市化与犯罪〔二〕网络化与犯罪〔三〕全球化与犯罪六、微观社会环境与犯罪〔一〕家庭环境与犯罪〔二〕学校环境与犯罪〔三〕社区环境与犯罪〔四〕其他微观社会原因第六章犯罪的个体原因教学目的:掌握犯罪个体原因的概念和特性;明确个体生理、心理因素与犯罪的关系.教学重点:犯罪的个体心理因素,犯罪的生物因素.教学难点:犯罪的心理因素与犯罪人格异常,犯罪个体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教学内容:一、犯罪的个体原因概述二、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一〕不良的熟悉体系与犯罪行为〔二〕不良的需要与犯罪行为〔三〕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四〕不良的性格特征与犯罪行为〔五〕心理状态与犯罪行为三、精神疾病与犯罪〔一〕重性精神病〔二〕轻性精神病〔三〕人格障碍〔四〕智力障碍四、影响犯罪的生理因素〔一〕年龄与犯罪行为〔二〕性别与犯罪行为〔三〕其他生理因素与犯罪第七章犯罪被害人教学目的:掌握犯罪被害人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犯罪被害因素及被害预防.教学重点:被害人的概念与特征;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犯罪被害人的救济制度.教学难点: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一、犯罪被害人研究的简要历史二、犯罪被害人的概念〔一〕联合国被害人大宪章规定的“被害人〞〔二〕中国法律规定的犯罪被害人三、被害人的特征〔一〕被害性〔二〕互动性〔三〕可责性四、犯罪被害人的类型〔一〕分类标准〔二〕主要类型五、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一〕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伙伴关系〔二〕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关系〔三〕犯罪人和被害人的角色转换六、犯罪被害因素〔一〕犯罪被害因素的概念〔二〕主要的犯罪被害因素〔三〕不同犯罪类型的被害因素七、被害预防〔一〕被害预防的概念〔二〕被害预防的举措八、犯罪被害人的救济〔一〕犯罪被害人赔偿制度〔二〕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三〕犯罪被害人的救助制度〔四〕国外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五〕中国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第八章犯罪对策教学目的:掌握犯罪对策的概念、特征等根本内容;犯罪对策的理论体系;国外的犯罪对策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犯罪对策体系建立的借鉴意义;了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提出和开展过程、掌握综合治理方针的根本内涵.通过实训课程掌握如何根据具体情形建立防控对策.教学重点:犯罪对策的理论体系;国外犯罪对策的理论与实践;犯罪情境预防的实训.教学难点:社区犯罪防控和入室犯罪预防方案和举措.教学内容:一、犯罪对策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对策的概念〔二〕犯罪对策的特征二、犯罪对策的内容〔一〕犯罪预测:未来趋势〔二〕犯罪限制:数量和质量〔三〕犯罪预防:诱因和时机;三、犯罪对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一〕联合国犯罪预防理论与实务〔二〕三级预防理论及具体举措〔三〕情境预防四、国外犯罪对策的理论与实践〔一〕美国的经验和教训〔二〕英国的经验和教训〔三〕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四〕新加坡的经验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开展〔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具体举措〔三〕打击一一刑罚手段限制犯罪〔四〕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六、综合练习1:超市盗窃犯罪防控练习〔一〕练习的目的与目标〔二〕理论根底〔三〕实训器材、场地要求〔四〕实训内容与方式〔五〕案例与剖析〔六〕课后作业与应用追踪七、入室〔居民住宅〕盗窃犯罪预防练习〔一〕练习的目的与目标〔二〕理论根底〔三〕实训器材、场地要求〔四〕实训内容与方式〔五〕案例与剖析〔六〕课后作业与应用追踪八、社区犯罪防控练习〔一〕练习的目的与目标〔二〕理论根底〔三〕实训器材、场地要求〔四〕实训内容与方式〔五〕案例与剖析〔六〕课后作业与应用追踪第九章类型犯罪自学目的:掌握犯罪分类的概念、意义和标准,了解暴力犯罪、经济犯罪、有组织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等具体犯罪类型的概念、原因以及根本预防举措.自学重点:暴力犯罪、经济犯罪、有组织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等犯罪类型的概念及根本预防举措.自学难点:重点类型犯罪的预防与限制.自学内容:一、类型犯罪概述〔一〕犯罪分类的概念〔二〕主要犯罪类型二、暴力犯罪〔一〕暴力犯罪的概念〔二〕暴力犯罪的预防三、经济犯罪〔一〕经济犯罪的分类〔二〕经济犯罪的预防四、有组织犯罪〔一〕有组织犯罪的分类〔二〕有组织犯罪的限制五、未成年人犯罪〔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中央电大犯罪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央电大犯罪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1.犯罪学的鼻祖是( 贝卡利亚阿)。

2.菲利是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于犯罪原因最重要的理论是( B三因素犯罪论)。

3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 A.犯罪与刑罚>>的诞生为标志。

4.被誉为美国犯罪学之父的是( C。

萨瑟兰)。

5.美国社会学家科恩在《犯法少年》中提出了( C。

亚文化)概念。

6.犯罪人类学的鼻祖是(C.龙勃罗梭)。

7.犯罪社会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D.莫顿)。

8.被害人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A.门德尔松)。

9.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犯罪,以(A.政治犯罪)为主。

10.从根本上讲,犯罪的产生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A、犯罪理)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二个至四个正确答案。

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0分)1,犯罪学历史上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龙勃罗梭C.菲利D.加罗法洛)。

2.中国现代犯罪原因理论主要有(A.社会变迁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 矛盾冲突理论 D.综合动因论。

3.四道防线的犯罪预防体系制(A.社会预防B.心理预防C.治安预防D.刑罚预防)。

4.1983年9月做出《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机关是(A.党中央B.全国人大常委会)。

5.犯罪学的内容体系主要是由(B、犯罪现象D、犯罪原因E、犯罪对策)等几个部分构成的。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犯罪学是指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止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

2.犯罪预测是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未来社会犯罪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有根据的推测和估计。

3.被害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以色列律师门德尔松1956年发表的论文《被害人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的一门学科》为标志它是研究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分类和法律地位以及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相关系的一门学科。

犯罪学考点

犯罪学考点

犯罪学考点概念类:三级犯罪预防体系:第一层次:环境设计预防。

环境设计;邻里照看;一般威慑(警察巡逻,法律宣传);公众教育(犯罪程度,职业训练);私人保安。

第二层次:犯罪高发区预防。

鉴别和预测;犯罪区域分析;转处;学校和犯罪预防。

第三层次:司法预防。

特殊威慑;剥夺犯罪能力;矫正和治疗。

一、绪论:1、犯罪概念:犯罪是指包括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以及其他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与社会病态行为之总和。

2、犯罪行为本质属性为社会危害性。

3、狭义的犯罪学:犯罪学就是探索和研究犯罪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犯罪的原因,故又称犯罪原因学。

其分为犯罪生物学和犯罪社会学。

4、广义的犯罪学: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犯罪防控对策的一门学科。

(属于刑事科学)包括犯罪原因学和犯罪对策学。

5、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防控对策。

6、犯罪预防的研究是犯罪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

7、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系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伦理性原则。

8、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统计法;比较法;分析法。

9、调查法的方式:个别访问;开调查会;问卷法。

10、实验法:是指在实验者精心设计和高度控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1、实验法分类: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试验。

二、犯罪学简史:12、犯罪学古典学派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贝卡利亚,英国的边沁,德国的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13、贝卡利亚是意大利著名的法学家,犯罪学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论犯罪与刑罚》。

14、贝卡利亚的刑法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原则(还包括刑罚的公开性、刑罚的及时性)。

15、刑罚及时性原则:犯罪刑罚越迅速,刑罚就越公正,社会效果就越显著。

16、刑罚相适应原则:犯罪与刑罚之间要相称,犯罪与刑罚之间必须有适当的比例。

17、边沁关于犯罪预防的主张:通过良好的立法预防犯罪、通过刑罚的适用预防犯罪、运用多种预防措施预防犯罪、通过预测个人行为倾向预防犯罪。

犯罪学(第二版 (1)[50页]

犯罪学(第二版 (1)[50页]

• (二)关于犯罪行为的科学
•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效仿古典刑法, 提出了一个客观主义的犯罪学概念,将犯罪行 为作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现代犯罪社会学的 重要奠基者——法国学者迪尔凯姆(Durkheim) 就曾将犯罪学定义为研究犯罪行为的科学。
• (三)关于犯罪原因的科学
• 对于犯罪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犯罪的根源何在 这类问题,早期的犯罪学家们实际上也进行了 阐述。龙勃罗梭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犯罪行为是一种由实施 者的体格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自然现象。菲利 则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出了犯罪原因的“三元 论”。
• (二)犯罪为什么会存在或发生
• 由于这一问题的提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得 以不断展开:
• 1 犯罪是否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 2 犯罪的真实状况是否可以测量?
• 3 就宏观而言,犯罪现象的存在究竟应归因于哪些 因素?
• 4 就微观而言,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把犯罪行为的发 生归因于犯罪人?
• 5 意图控制犯罪的立法与司法以及犯罪被害人是如 何参与犯罪生成过程的?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犯 罪 学(第二版)
主编张远煌 副主编 吴宗宪 刘广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编 导 论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
• 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 为进行综合研究的事实性学科,它基于对犯罪 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的理性认识,提 出旨在预防、减少犯罪的对策和措施体系。本 章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犯罪学的概念、 犯罪学与其他刑事学科的关系、犯罪学中的犯 罪、犯罪学的历史发展以及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的重点内容为什么是犯罪学,如何理解犯 罪学中的犯罪与刑法中的犯罪的区别,以及犯 罪学的历史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学的内容体系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犯罪现象第三章犯罪原因第四章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学概述第二节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地位第三节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第四节犯罪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犯罪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三章犯罪原因第一节犯罪原因概述第二节犯罪的社会原因第三节犯罪的个体原因第四节犯罪条件及犯罪的相关因素第五节犯罪被害人第四章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第一节犯罪预防第二节犯罪控制第三节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的实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学的概述一、犯罪概念(一)形式概念(法学上的概念)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1)侵害统治阶级意志-----社会危害性(2)违法性(3)应受刑罚性(二)实质概念(犯罪学上的概念)犯罪是一种具有社会危害性,需要采取强制和其他有效措施予以惩治或者控制、矫治的反社会行为。

实质的犯罪概念除包涵形式的犯罪外,还包括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1)触犯刑法而不受刑罚的行为(2)有严重社会危害的违法行为(3)有严重社会危害的不良行为二、犯罪学概念(一)狭义犯罪学狭义犯罪学是指探索犯罪发生的规律及其原因的科学。

其核心在于揭示犯罪原因,故又称犯罪原因学或犯罪解释学(二)广义犯罪学广义犯罪学是指研究犯罪行为、犯罪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和预防与控制对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第二节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地位犯罪学是一门主要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如心理学、生物学和统计学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二、学科地位(一)与刑法学的关系(1)犯罪学从刑法学中分离出来;(2)刑法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犯罪学的研究提供借鉴—犯罪的界定及刑罚的预防犯罪功能;(3)犯罪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为刑事立法和司法服务—犯罪的心理态度、量刑原则、刑罚种类等.(二)与社会学的关系都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及社会预防,犯罪社会学是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

(三)与心理学的关系知识,原理的借用关系,二者交叉形成犯罪心理学。

第三节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一、犯罪现象起点、出发点(一)犯罪现象的属性: 阶级性、社会性、时空性(相对性)(二)犯罪现象的基本状况: 犯罪数量、犯罪率等(三)犯罪现象的特点: 纵横向比较(四)犯罪现象的规律: 犯罪升降变化和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是犯罪预测及预防的前提。

二、犯罪原因核心、主干(一)犯罪的根源(二)犯罪的原因(狭义)1、社会原因: 政治、经济、文化2、个体原因: 生理、心理(三)犯罪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四)犯罪被害人三、犯罪预防终点、归宿犯罪防控系统由三道防线构成第四节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一、犯罪调查收集、获取资料(一)调查种类: 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二)调查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临床诊断法二、犯罪分析整理、研究资料及得出结论(一)比较分析法(二)统计分析法(三)心理分析法第五节犯罪学的历史与现状(一)古典犯罪学派1、古典犯罪学派古典犯罪学派,又称刑事犯罪学派,是18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刑法学派。

鉴于它的刑罚理论同犯罪原因,犯罪预防问题紧密相关,所以后世的一些犯罪学家也将其称为古典犯罪学派。

2、代表人物及其犯罪学思想贝卡利亚[意] 1764年《论犯罪与刑罚》(1)原因:自由意志论--理性行动能力(2)预防:心理强制论刑罚的确定性、均衡性、即时性。

(二)实证犯罪学派1、产生背景:(1)古典犯罪学派没有有效地遏制刑事犯罪的激增(2) 医学发展对疾病的克服。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龙勃罗梭[意] 1876年《犯罪人论》天生犯罪人犯罪学的创始人(2)菲利[意] 1884年《犯罪社会学》犯罪原因“三元论”(3)加罗法罗1885年《犯罪学》实证犯罪学派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从犯罪行为转向了犯罪人,它通过实验方法从犯罪人的生理、心理及其他相关方面探索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二、发展阶段(一)犯罪生物学理论(人类学)1、体质学: 体格内分泌腺功能失调发育失调脑损伤2 、遗传学: 染色体结构异常家族研究孪生子女研究(二)犯罪社会学杜尔克姆社会解组论芝加哥学派: 犯罪生态学犯罪同心圆论科恩亚文化理论《违法少年研究——帮伙文化》塞林《文化冲突与犯罪》(三)犯罪心理学心理分析法犯罪不是天生的缺陷,而是教育驯化的缺陷挫折攻击理论(四)犯罪社会心理学犯罪学习论不同接触论标签论(五) 从经济学角度对犯罪的研究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六) 新古典学派理性的经济原因代价——利润(七) 犯罪被害人研究门得尔松[以色列] 1947年提出(八) 犯罪情景天气、地形等三、现状(一)犯罪社会学理论居于主导地位(二)犯罪学早期研究思路复兴新古典、新人类。

(三)犯罪原因多元论的范围日益扩大(四)广义犯罪学成为当代犯罪学的主流(五)犯罪被害人研究拓展了犯罪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六)犯罪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

四、犯罪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一) 旧中国对犯罪学的翻译介绍和初步研究(二) 新中国的犯罪学研究第二章犯罪现象第一节犯罪属性一、阶级性(一)从法学角度看:犯罪是一种法律规定,而法律则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体现。

(二)从犯罪学角度看:加罗法罗将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

自然犯罪侵害正常的社会秩序,而法定犯罪则直接侵害统治阶级利益。

二、社会危害性侵害了人们的正当权益与生活安宁。

“无被害人”犯罪赌博,卖淫嫖娼罪与非罪。

三、相对性(时空性)犯罪的标定随时空变化而相应改变。

(一)不同时期通奸投机倒把买赃环保新兴领域行为的规定。

(二)不同地域堕胎赌博卖淫嫖娼。

第二节犯罪的分类与犯罪人的分类一、犯罪的分类它是客观存在的,更深入具体地把握犯罪的本质。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标准将犯罪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依据对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重罪、轻罪普通、重大、特大价值判断:生命、健康、声誉、财产(二)是针对人类美好情感还是针对政治:自然犯罪、法定犯罪。

(三)所侵害法益层次的不同:个体、国家、社会。

(四)犯罪行为的性质:财产犯罪、风俗犯罪、破坏犯罪。

(五)侵害的同类客体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刑法(六)不同组织形式:个体犯罪、团伙犯罪、有组织犯罪(七)发生的不同地点:城市、农村沿海、内地入室、街头(八)犯罪手段:传统手段犯罪、现代手段犯罪二、犯罪人的分类始于犯罪人刑事责任个别化。

偶然犯罪人、常习犯罪人成年犯罪人、未成年犯罪人后转移到对犯罪原因的揭示,以搞好预防为目的。

生物学角度:年龄、性别。

心理学角度:贪色、利、权、游戏型。

社会学角度:金领、白领、灰领、蓝领。

阿莎芬堡“七分法”过失犯罪人,激情犯罪人,机会犯罪人,预谋犯罪人,累犯犯罪人,常习犯罪人,职业犯罪人。

第三节犯罪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征一、犯罪数量与犯罪率(一)犯罪数量:是指一定时间和地点的犯罪总和。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犯罪案件数,二是犯罪人数。

(二)犯罪率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发案率是指犯罪率中的案件数与年均总人口数之比。

(三)犯罪统计误差明数与暗数二、犯罪类型结构整个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犯罪类型结构具有层次性。

有不同性质的犯罪类型结构,还有同一性质的犯罪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结构。

三、犯罪人类型结构(一)性别构成1、男性占绝对多数;2、犯罪类型倾向不同(二)年龄构成1、犯罪人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时期;2、不同年龄的人犯罪类型倾向不同;3、犯罪人的年龄存在区域差异;4、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关系密切。

四、犯罪的组织形式特定犯罪主体的人员构成。

(一)个体犯罪(二)团伙犯罪(三)有组织犯罪五、犯罪的行为方式犯罪成员实施犯罪的具体形式。

六、犯罪的时间分布犯罪在年度、月份、时辰等上的不同分布。

研究表明:这种分布是有规律性的。

(一)在年度内的分布季节(二)在月内的分布上旬、中旬、下旬。

(三)在时辰上的分布七、犯罪的地域分布犯罪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包括区域和地点两个层次。

(一)犯罪的地域分布1、犯罪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高发区、中发区、低发区。

2 、犯罪在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1)我国犯罪有集中的分布态势;(2)犯罪结构存在区域差异;(3)犯罪分布与地区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程度、文化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3 、犯罪在城市、农村不同社会区域的分布城市地区的犯罪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要高于农村。

(二)犯罪的地点分布犯罪学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犯罪在具体场所上有明显的集中性。

八、犯罪的侵害对象犯罪所针对的人和物的基本状况:(一)被害人性别男性要远多于女性(二)被害人年龄与犯罪人年龄相比,除个别犯罪类型外,一般被害人的年龄高于犯罪人。

(三)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在侵害人身案件中,有相当部分的被害人与犯罪人相识。

九、犯罪危害后果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后果。

个体与社会,精神与物质。

十、犯罪动态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

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第四节我国当前的犯罪问题一、改革开放以前的犯罪问题(一)1949——1955年治安恢复期1、犯罪类型:暴力犯罪多;反革命破坏案件多;经济领域犯罪突出。

2、犯罪成员:敌对分子多,成年人犯罪多,惯犯、累犯多。

建政初期,面对极为严重的治安局势,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如“镇反运动”、“三反五反”、“禁毒禁娼”等,使得治安局势很快好转并得到延续。

(二)1956——1965年治安最好时期1、犯罪总量明显下降,年发案数在18—42万间,发案率3/万人。

2 、犯罪类型结构中,反革命犯罪及危害严重的犯罪比重下降,而财产犯罪比重上升。

3、犯罪成员中,青少年不断增多。

(三)1966——1976年“文革时期”1、犯罪数量及犯罪率增高,特别是73年后;2、财产犯罪多,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的犯罪增多;3、青少年犯罪增多由30%上升到60%。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犯罪问题(一)总体质、量特点1、数量激增,犯罪率升高,重大案件比重明显增大。

2、犯罪的分布出现了向城市集中、向东南倾斜的态势;农村地区犯罪的增长以集镇为中心。

(二)类型结构特点1、财产型犯罪突出,犯罪性质趋向重化;2 、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3 、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三)组织形式特点团伙、集团犯罪显著增多,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开始滋生。

(四)犯罪主体特点1、青少年犯罪增多,初犯年龄降低;2、女性在犯罪成员总数中比重趋增;3、流动人口犯罪突出,无业人员犯罪增多,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五)犯罪活动方式和活动空间特点1、活动方式由静态发展为动态2、犯罪活动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六)犯罪手段特点1、智能化、现代化;2、犯罪手段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