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课程名称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分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气候分区的基本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气候分区图,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位旅行家在中国各地游历的见闻,引发学生对中国气候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气候分区的基本概念、分区标准和各区特点,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3. 互动探究: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气候分区,分析该区域的气候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 课堂小结:总结中国气候分区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专注度和互动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气候分区的掌握情况。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出综合性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授课课题:2.2.1《条件概率》 教学设计-教学点评-公开课课件

授课课题:2.2.1《条件概率》   教学设计-教学点评-公开课课件

授课课题:2.2.1《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教学点评哈尔滨市阿城区继电高级中学国彦波授课课题:2.2.1《条件概率》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地位:《条件概率》(第一课时)是高中数学选修2-3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巩固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为研究相互独立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条件概率的定义、计算公式的推导及条件概率的计算;难点是条件概率的判断与计算;教学关键是数学建模.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归纳、类比的方法和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 ”表示,没有抽到用“Y”,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可能:Y Y Y,Y Y Y和Y Y Y.用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则B 仅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1 ()3 P B .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A 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A 中,从而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使得P ( B|A )≠P ( B ) .思考:对于上面的事件A 和事件B ,P ( B|A )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用Ω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体,则它由三个基本事件组成,即Ω={Y Y Y , Y Y Y ,Y Y Y }.既然已知事件A 必然发生,那么只需在A={Y Y Y , Y Y Y}的范围内考虑问题,即只有两个基本事件Y Y Y 和Y Y Y .在事件 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 发生,等价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即 AB 发生.而事件 AB 中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 ,因此(|)P B A =12=()()n AB n A .其中n ( A )和 n ( AB )分别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A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另一方面,根据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n AB n A P AB P A n n ==ΩΩ 其中 n (Ω)表示Ω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所以,(|)P B A =()()()()()()()()n AB n AB P AB n n A n P n Ω==ΩΩΩ. 因此,可以通过事件A 和事件AB 的概率来表示P (B| A ) .条件概率1.定义设A 和B 为两个事件,P(A )>0,那么,在“A 已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 (|)P B A 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 B 发生的概率.(|)P B A 定义为 ()(|)()P AB P B A P A =. 由这个定义可知,对任意两个事件A 、B ,若()0P B >,则有()(|)()P AB P B A P A =⋅.并称上式微概率的乘法公式.2.性质:(1)非负性:对任意的A ∈f. 0(|)1P B A ≤≤;(2)规范性:P (Ω|B )=1;(3)可列可加性: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例1.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 道题,求: (l )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3)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解: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 ,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B.(1)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的事件数为n (Ω)=35A =20.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 (A )=1134A A ⨯=12 .于是 ()123()()205n A P A n ===Ω. (2)因为 n (AB)=23A =6 ,所以()63()()2010n AB P AB n ===Ω. (3)解法 1 由( 1 ) ( 2 )可得,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 2 次抽到理科题的概3()110(|)3()25P AB P B A P A ===. 解法2 因为 n (AB )=6 , n (A )=12 ,所以()61(|)()122P AB P B A P A ===. 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 2 次就按对的概率;(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解:设第i 次按对密码为事件i A (i=1,2) ,则112()A A A A =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1)因为事件1A 与事件12A A 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1121911()()()101095P A P A P A A ⨯=+=+=⨯. (2)用B 表示最后一位按偶数的事件,则112(|)(|)(|)P A B P A B P A A B =+14125545⨯=+=⨯. 课堂练习:(1)某种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如果现在有一个20岁的这种动物,问它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多少?(2)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多年的气象记录,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18%,两地同时下雨的比例为12%,问:(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⒌布置作业连续抛掷三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恰好出现两个正面的概率?(2)若已知有一枚正面向上,则至少有一个反面向上的概率?教 学 点 评本课例选取了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概率部分的新增内容。

《中餐烹调技术》“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

《中餐烹调技术》“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

《中餐烹调技术》“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作者:黄懿李海英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09期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是衡量技工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目前,在烹饪专业《中餐烹调技术》课程中施行“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各职业学校教学中备受推崇,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理论课、实习课的界限,将烹饪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实习教学之中,完成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对我国职业学校烹饪教育事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烹饪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自己特定的教学结构。

我校烹饪专业将“讲、演、练、评”教学方式充分融合到一体化教学当中去,通过开展教学公开课,起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现以《中餐烹调技术》课程为例,做如下探讨。

将传统理论“讲”述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教师带动学生一起来“讲”传统《中餐烹调技术》课程在教学中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体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是知识与技能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步调不一致。

烹饪专业理论教学多数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教案内容一股脑儿地向学生灌输、倾泻,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烹饪操作课基本沿袭了“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强调要领-学生练习”这一程序。

传统课堂教学“强按牛头喝水”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必须从源头上入手进行改革。

废弃专供教师上课用的教案,改备切合学生学习的学案;在目标任务的确定上,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一个或几个目标任务设想,以供学生讨论后选取一个作为学习的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应尽可能发挥“群言堂”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尽量多地下放给学生,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理论知识学习计划的制定上。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尝试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步骤和程序,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讲”出来。

面对学生计划中的欠缺或不完善处,教师可适当地加以点拨或指导,然后师生合作,共同完善它。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大单元的课时设计,应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

该理念强调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素养来发展目标、以“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来确定目标,使老师能够在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目标展开教学。

并通过情境与信息、任务与活动、展示交流与评价等形式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的评价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大单元、大情景下的教学设计。

大单元课时设计典范案例案例一《白杨礼赞》教什么,从课文本身出发,有许多点可以教。

就知识方面来讲,有修辞的知识,如拟人、排比、反复等手法;有写作的手法,如象征、联想等手法……就能力方面来讲,有朗诵的技能,有分析品味语句的技能,有细节描写的技能……就情感方面来说,有在平凡中向上,有坚守、正直的品质,有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的斗争精神……教哪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就要从大单元的角度来选择。

从本文所在第四单元来看,本单元共五篇文章,都是散文。

有《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背影》教细节描写更合适,《永久的生命》更适合分析品味语句,《我为什么而活着》更适合从比喻入手,《昆明的雨》更适合借助景物描写,用想象和联想复演画面,感受生活情趣。

反复和象征是《白杨礼赞》比较独特的手法。

《白杨礼赞》适合教学“象征手法”,不仅是从小单元来看适合,从整个初中段的教材来看,都是最佳选择。

七年级学过《爱莲说》,莲与君子已经让学生对象征手法有了初步感知。

九年级还要说《海燕》,海燕中丰富的象征手法让人目不暇接。

《白杨礼赞》教象征,教到什么程度?之前学生已经有过认知,这是个基础。

但在《爱莲说》中不侧重教象征手法的具体逻辑,只是侧重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

所以,在《白杨礼赞》中应该侧重具体事物和象征意义之间的逻辑关联,这一点,茅盾在文章中又表现得非常到位,有大量的段落描写白杨树的环境、外形、品质,与后面的象征意义紧密关系。

教学评一体化 表格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 表格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表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相关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介绍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 技能点:讲解本节课所要培养的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相关技能。

3. 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和讨论。

4. 合作学习任务(15分钟)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合作学习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任务可以是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个项目或完成一个实验等。

5. 合作学习过程(20分钟)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 合作学习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合作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

7. 教师评价(5分钟)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合作学习成果,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2. 互评:学生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小组成员的贡献和合作能力的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合作学习的过程的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问题。

3.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物或模型:用于展示和解释相关知识点的实物或模型。

七、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浅谈教科一体化的教师科研“三合一”流程

浅谈教科一体化的教师科研“三合一”流程

浅谈教科一体化的教师科研“三合一”流程文/戴智敏近年来,很多院校确立了通过“学科教改项目”研究为构建“高效”课堂服务的目标。

但是如何提高“学科教改项目”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科教改项目研究”既不走过场而流于形式,又能让更多的教师在研究成果的交流推广中受益,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摆在学校教科室面前一个比较突出、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笔者所在学校已创建了“教师科研‘三合一’流程”, 即:教师的“学科教改项目研究”、“教学课例研究”与“研究成果风采课堂展示(公开课)”三者合一,按序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师科研程式,从而实现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简称“教科一体化”)。

学校教科室则按此程式对“学科教改项目”进行管理及指导。

“教师科研‘三合一’流程”能指导教师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开展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形成“教改项目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的研究文化。

一、树立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科合一的理念1.个人反思教师在通过教学反思和理性思辨确立自己的以教学问题为起点的“学科教改项目”以后,在该项目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计划中,可以选择确定若干个课例作为试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学科教改项目”研究的实践探索,在课后写下课堂实录、实践效果及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进一步实践研究的打算和措施。

“教学课例”不仅是一堂好课,更是承载着学科教改项目研究内容的创新课;它是检查学科教改成果的试金石,是实现边研究、边应用、边改进、边推广的研究方式的有效载体。

它使学科教改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具有创新性的校本科研操作方式。

2.同伴互助教师把“含有学科教改项目研究内容的课例”提交教研(专业)组讨论,对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并进行修改。

小学高年级教学案一体化探索——《二泉映月》设计启示_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高年级教学案一体化探索——《二泉映月》设计启示_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高年级教学案一体化探索——《二泉映月》设计启示本文是关于小学高年级教学案一体化探索——《二泉映月》设计启示,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动机1.《二泉映月》是一首名曲,(播放乐曲)你们会欣赏吗?请听一听,试着用一些词语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多数学生虽不能欣赏,但可促进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2.此曲的作者是,江苏人。

你对曲作者有哪些了解?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信息。

3.《二泉映月》是阿炳全部才智和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它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

同学们要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二、交流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1.字词识记:在正确的读音和用字下面画“--”:富饶(ráonáo)搀扶(chāncān)(生升)腾(胜盛)誉2.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写下来。

3.朗读课文:(1)自由读,练习读通读顺。

长句子朗读时该怎样停顿,请用“/”标记。

(2)小组读,把自己想读的、自认为难读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3)集体读,分小节连读课文。

评价、正音、相互鼓励。

4.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选一选,下列哪些表述符合文章的意思:(1)课文主要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

()(2)文章重点写了阿炳生活的贫困和受疾病的折磨。

()(3)文章还写了这首曲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三、研读课文,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乐曲的丰富内涵1.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问题一:问题二:(学生整理、筛选提出的问题,确定一两个问题重点探究。

)2.切入重点,深刻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课件显示)问题一:《二泉映月》这首名曲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为什么取名为“二泉映月”?问题二: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这首曲子的?(1)自主学习:要求自选一个问题重点探究,根据下列提示理解课文。

*用“~~”画出表现琴声的句子;用“--”标出琴声所表达的内容?*默读这些句子,结合课文其他语段理解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文中相关句子旁边。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施的探索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施的探索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施的探索(刊于《化学教学》2019年第5期)内容摘要从课程实施“教学评一致性”出发阐述课堂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指向教学的有效性。

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测评目标,把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的测评镶嵌在教学过程中,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测评并调整教学,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结合化学课堂教学提出设计组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中学化学教学;学习目标和教学评价目标;表现性评价2017版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要“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应树立“素养发展为本”的化学学习评价观,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化学学业质量要求来确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化学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链条。

"[i]1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从课程视域看,“教-学-评”应该是一致的。

正如崔允漷、夏雪梅在《“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一文中所论述的:“课程思维本来就需要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评价的问题”[ii]。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课程实施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iii]。

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就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一体化地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而教,明确教学应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学习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没有”,真实地评价教学效果,以便调整下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课堂教学如果只管教什么、怎么教,不问结果,就会出现为教而教,为活动而活动,图热闹、走形式,课程的实施就会偏离课程设计的目标和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Ask the question“How can we use better words in a writing?”
Know what kind of words are better words.
2. about, approximately
3. As a result, As a consequence, Consequently, finally, eventually, ultimately
After learning the three ways of using better words, firstly,everyone can replace some commonly-used words with better words, furthermore, everyone must master some better words which can be used as a modifier; last but not least,,everyone should have the awareness of changing the form of a key word in a phrase to produce a better word, which others might not use.
4.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ithout doubt, undoubtedly, without question,
Step 2
Learn the usages of better words in a writing.
Learn how to use better words.
Volunteer to do sth
4.Embellish the following article with better expression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Mr. Wang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and volleyball. He is so tall that he is very easily found in the crow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teachers who are about 50 years old as he, Mr. Wang choose to try more difficult things for his age such as learning a new language—French. Absolutely during his learning, 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at he often forgets most of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at were learned the day before. However, Mr. Wang still shows great enthusiasm for French learning. This really left a great impression on us. I believe that Mr. Wang will learn French well. (113words)
吸引某人注意力
attract one’s attention
capture one’s attention
2.Better words can be used to embellish commonly-used words
make preparations for
make sufficient and effective preparations for
语言知识目标(九级)对词汇和语法的要求是: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进一步理解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并能有效地运用。逐步接触和了解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对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归纳、分析、解释和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描述:有学好英语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2.英语写作在外研社教材中的地位:写是基于听、说、读基础上的写。写作是在通过听、读、和别人讨论摄取足够的信息后,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最后落实到写这一步。写是对所摄取的信息和所学词法、句法和篇章结构的有效融合。也是能将所学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写作是绝不能忽略的。
学情分析
多半的学生都能使用简单句表达写作的所有要点,但是看似不错的写作,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写作的目标要求。为了让学生能识别、分析、使用较复杂的句式,前三节课,分别学习了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形容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以及非谓语动词短语作状语的由来和在写作中的应用,而且平时也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一些好句式。这节课是另一特殊句式——强调句式在写作中的应用,这一句式对于学生而言并非陌生,但是将强调句式与主语从句,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等融合在一起造出较复杂句式却也是难度不小的。
Express one’s expression for
有自信做…
be confident to do sth
be of great confidence to do sth
…留下深刻印象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sb
Sb be impressed with/by sth
3.__________(结果), the challenging job offered by this software company was got by Tony, my best friend.
4. __________(毫无疑问)confidence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his success.
Step 3
Share better sentence structures
After discussion, each group will show and share one or two better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samples,such as,
对于高二年级的英语写作而言,90%以上的学生需要做到如下要求:
1.能运用课堂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式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2.能分析且学习使用较复杂的语言现象。
3.能初步意识到润色文章的必要性。
教材分析
英语写作贯穿整个高中学习阶段。
1.英语写作在外研社教材中的设计特点:外研社教材每一模块后的最后一项任务都是英语写作。通常在每个模块的词汇、课文、语法、听力学完后,最后一项语言技能要求就是根据本单元的话题和所学的知识完成一项写作任务。例如Book 2 Module 1中的写一份关于健康生活的调查报告。Module3中写一篇中国著名音乐家或作曲家自传的读后感Module 5介绍你最喜欢的报纸或杂志的Module 6写电影脚本。教材中规定的写作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有趣、实用且时尚。
目标
1.通过对高级词汇的收集、分享和学习,提高学生对高级词汇的认识。另外通过使用高级词汇润色文章的练习,加强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使用高级词汇代替、润色普通词汇或创造自己的高级词汇的意识。
2.通过对所学高级句式和例句的分享,刺激学生向其他学生学习好句式,并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高级句式。
3.通过对强调句式it is/was……that……的深度学习,丰富学生高级句式的储备。
I strongly / completely / hardly believe that…
3.Create a new better word by changing the form of aed with
In comparison with
对…满意
be satisfied with
评价
1.能用高级词汇润色一篇文章。
2.能通过分享高级句式,组合或创造自己的高级句式。
3.能用强调句式强调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N同位语从句,N定语从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Step 1
Lead-in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as many words as you can. And then discuss the answers with group members.
Something be impressive
我很好奇…
I am curious about sth
Sth arise my curiosity
对…失望
Be disappointed with
Sth disappoint sb
To one’s disappointment
自愿做……
Do sth voluntarily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课题
Ways to Better your Writing(如何让你的作文靓丽夺目)
时间
Nov.32015
节次
Period 4
来源
课型
English Writing
授课对象
Grade 11
授课教师
张树玲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目标(九级)对写的要求: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 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问题通顺,格式正确。
Possible answers:
1. Sad, frustrated, depressed, upset, heartbroken, blue
1. By filling the blanks with as many words as you can, the teacher will lead in the definition of better words—To catch the readers' eyes, you can choose a wor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 to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And the word is so-called a better w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