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大赛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西双版纳”说课教案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西双版纳”说课教案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看尧山红叶,听风穴钟声,金秋十月,我们在美丽的鹰城---平顶山相聚!我是来自新蔡县今是中学的周小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第二节。

本节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

它体现了地理科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为学习下一章《认识跨省区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习目标本节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有: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3、举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依据《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研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课程理念。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并学会分析其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欣赏图片,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3、根据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4、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说教材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由于八年级学生在综合问题上的分析能力还比较弱,结合本课具体学习要求,难点确定为:(1)对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分析;(2)探求如何保护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说教法学法】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本课又有较多图片及活动问题,因此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教学法。

河南省说课大奖赛教学教案

河南省说课大奖赛教学教案

河南省说课大奖赛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河南省的基本地理信息,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地理学科兴趣。

二、教学原则1. 实用性原则: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 互动性原则: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活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三、教学内容1. 河南省地理位置及特点2. 河南省人口、面积、经济概况3. 河南省历史文化简介4. 河南省旅游资源介绍5. 河南省自然灾害与防治四、课时安排1. 地理位置及特点:2课时2. 人口、面积、经济概况:2课时3. 历史文化简介:2课时4. 旅游资源介绍:2课时5. 自然灾害与防治:2课时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河南省的基本地理信息、经济状况等。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探讨河南省的特点、优势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研究河南省的某个方面,促进学生互动。

六、教学手段1. 地图:展示河南省地理位置、地形等。

2. 图片:展示河南省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3. 视频:播放河南省的宣传片,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河南省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2. 同行评价:借鉴同行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九、教学资源1. 地图:河南省地图、中国地图等。

2. 图片:河南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

3. 视频:河南省宣传片、纪录片等。

河南省地理教学三板大赛

河南省地理教学三板大赛

河南省地理教学三板大赛一等奖教案(节选)信阳市第九中学杨玲[课题]:第十九章南极洲[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自然景观的特点。

二、了解南极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研价值,我国及世界各国对南极考察的现状和利用的前景,加强学生保护南极的环境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南极洲的特点。

[教学难点]: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绘南极洲轮廓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南极洲的位置特点。

(二)冰雪高原:南极洲之所以被称为高原,主要是因为覆盖了2000米厚的冰层,这是南极高原与世界其它高原最显著的区别。

为了加深学生对南极"冰雪高原"的印象,通过教师列举南极洲冰的体积、冰厚度等大量数据和事实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南极洲的地形和自然景观特点。

(三)寒极和风库:通过让学生阅读南极洲的气候资料,引导学生概括出南极洲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在讲述气候成因时,首先让学生判断教材给出的几种成因说法,最后由教师总结出南极洲纬度位置与地形、气候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的关系。

通过学生自己判断,相互补充,教师的层层启发诱导,不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四)资源和科研宝地:结合版面,由教师分析讲解南极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它的科研价值和利用前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板”教学讲座讲稿“三板教学”讲座讲稿一、什么是“三板教学”?所谓三板教学是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板图、板画。

二、三板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三板教学”并不反对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会被现代信息技术所取代,他们是互补关系、共存关系。

原因:1.在我国绝大多数学校无法普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2.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也需一定三板技术做基础。

3、三板教学:教师现场作画对调动学生情绪,三、工具:粉笔是地理“三板”教学的主要工具。

高中地理教案电子版(优秀6篇)

高中地理教案电子版(优秀6篇)

高中地理教案电子版(优秀6篇)高中地理教案电子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总体特征以及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其潜力是无限的,使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同时使学生懂得利用自然资源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和综合的观点,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首先使学生明确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双向的,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有影响,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也会产生影响。

其次,使学生明确本节侧重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而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将在后面的学习中涉及。

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虽然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环境范畴,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自然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程度对人口的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第二,自然资源必须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

对于这一影响教材配有“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加以说明。

第三,以能源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因此分析其影响,不能忽视其历史发展特性。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本节教材是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知识的深化,因此有些在初中已具备的概念,在本节不再涉及,而是直接应用,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初中也已经出现过,本节再次提出,是侧重在资源在人地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教材为此配备了“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概括说明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体现人类社会与陆地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口的发展有可能打破系统的动态平衡,而自然资源正是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中最能直接利用的部分,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西双版纳”教案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西双版纳”教案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新蔡县今是中学周小伟教学内容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设计理念本设计主要是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分析、解决问题,能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本方案的主要特色是;插入的图片较多,有学生的课前搜集、课堂上的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表意见等,通过课件展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讨论、探究等,体现了教与学的活动,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本设计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重视学生“双基”和创造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及实践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课件:《孔雀舞》教师: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有一个省的轮廓特别像孔雀,大家知道是哪个省吗?学生:云南省教师:在云南省境内有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旅游胜地,这就是西双版纳。

展示课件:课题《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二、讲授新课展示课件:《云南省图》教师:西双版纳在傣族语言中有“一块神奇、美好的理想国土”的意思,它在云南省的哪个地方呢?学生观察:指出西双版纳在云南省的位置教师过渡:西双版纳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省的南部,那么这块绿宝石有哪些忠实的守卫者呢?让我们来看看西双版纳的具体位置。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西双版纳说课稿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西双版纳说课稿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等奖西双版纳说课稿《西双版纳》说课稿南阳市⼗三中李会平《西双版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师们:⼤家好!我是来⾃南阳市⼗三中的李会平。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版⼋年级下册第七章第⼆节《西双版纳》第⼀课时。

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阐述、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运⽤拓展、板书设计六个⽅⾯对本课进⾏说明。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包括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热带季风⽓候、丰富的旅游资源三个⽅⾯。

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建⽴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法,进⼀步培养学⽣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为学习下⼀章《认识跨省区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

1、教学⽬标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帮助学⽣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候特征,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注重培养学⽣的阅读观察能⼒、相互协作能⼒与分析探究的能⼒。

(2)过程与⽅法: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双版纳独特的资源环境的认识,激发学⽣对⼤⾃然、特⾊⽂化的热爱之情,启发学⽣⽤实际⾏动保护旅游资源;进⽽体会区域⾃然环境对⼈们⽣活和⽣产的影响,形成⼈地协调发展观。

2、教学重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使学⽣学到有⽤的并对终⾝发展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对于形成他们的地理科学素质⾄关重要。

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针对初中⽣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①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候的成因;②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教案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设计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节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1课时)三门峡市育才中学谢鑫婧一、课程标准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南极地区的海陆位置、方向识别、极昼极夜、地形、气候、资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学会识别方向。

(2)认读南极圈,指出南极地区的范围并判断其所处温度带,理解由此形成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教学难点:极地地区方向的判别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景导入:播放视频。

目标导入:重点:南极地理位置(半球、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难点: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新课讲授(1)知识铺垫:利用课件展示动态地球模型,我边演示边提问:连接地球表边的圆圈叫做(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最长的纬线圈是(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连接南北极点的半圆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的长度都(相等),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动,我转换视角,这时就有了南极的投影图,在地图中,我们能看到几条完整的纬线,从极点出发的条条射线就是经线。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地理位置,首先学习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在图9-1-2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并在各纬线和经线度数后添字母。

然后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A:南极地区指()以南地区,全部位于()半球。

是世界上位置最南、纬度最()的地区。

位于五带中的(),有()()现象。

B:所跨经度最广(360)°,兼跨东、西两半球。

同学们思考问题,遇到困难的可以和同桌讨论。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巴西》说课课件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巴西》说课课件

金砖之国 冲出亚马孙 狂欢节
桑巴舞 咖啡王国
教学反思
地理课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让学生足 不出户就可以到处旅行的课程,这一节课讲 的是巴西,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材 内容一一讲读,就会枯燥无味,而采用本节 课的设计就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在完成教 学目标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
谢谢大家!
作为热带范围最广的国家,优越的热带自然条非常适宜热 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所以巴西的土特产那可是全 世界闻名。你知道我们的购物该买什么呢?
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咖啡、 可可、蔗糖、柑橘等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产量和 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 有“咖啡王国”之称,巴西所产咖啡质量优良, 远销世界各地。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行 第三天将会去往玛瑙斯 团的巴西导游,欢迎来 ,感受神秘的热带雨林 到第 30届奥运会的举办 风光,在哪里请一定控 国,巴西欢迎你们的到 制好你的下巴,因为它 来。首先给大家介绍下 们可能会因为你的惊奇 我们的行程:现在大家 而掉下来的哦。 所在的地方是巴西利亚 ,是我国的新首都,我 们将在此停留两天时间 。 伊瓜苏瀑布
设计意图
了解巴西的人文地理概况,包括人 口和人种状况、农产品资源等。
教学过程六:写篇游记吧
我们的旅游今天暂时告一段落,请每位同学写 一篇游记,看看大家的游记能不能把以下内容 描述清楚吧!
1、我们的行程路线 2、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3、巴西的人口状况 4、巴西的土特产
设计意图
设计理念:针对本节内容适时拓展练 习,达到巩固的目的。
乙:那是你的家,又不是你。不一定非得老子英雄儿好汉吧 ?!我本人是绝对货真价实的世界第一长! 甲:你那是第一长,我可是第一壮,拥有使不完的力气和能 量。 乙:真壮!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甲:怎么可能?我很有头脑的,我领导下的热带雨林被称为 “地球之肺”,说不定你现在的呼吸都有我的功劳呢。 乙:你领导的?埃及被称为“我的赠礼”,他们称我为“母 亲”呢! 甲:母亲?那你太伟大了,我认输!不过你到底是谁? 乙:这个还是由大家来回答吧。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分别 是谁吗?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聚落》说课稿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聚落》说课稿

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平顶山市第三中学的胡文艳,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三节《聚落》。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课后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聚落》一节是依据课程标准“居民”部分中“聚落”这一主题而设计的,对应的标准是如下三条。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

通过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从保护传统聚落这一侧面,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从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地理思维方法的形成,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提高,以及地理审美意识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知识奠定基础,在整个世界地理的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要求,在提供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的条件下,由学生按照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针对具体的聚落实例,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列举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让学生将视野扩大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上,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我制定了涵盖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本课有三个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有限,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的难点确定为: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气候、人口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具备了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城市和乡村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农村生产劳动和城市建设也并不陌生。

但将城市和乡村这两类聚落景观进行比较,对初中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加之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有限,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聚落发展与保护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充分运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版电子版 高中地理优质课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版电子版 高中地理优质课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版电子版高中地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不规则性。

(2)展示地球的半径、表面积等数据,让学生对地球有更直观的认识。

3.地球自转(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4.地球公转(1)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等。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更替现象。

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气候、水文、生物等的影响。

(2)案例分析:地球运动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6.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复习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教案

中学地理优秀教学教案中学地理优秀教学教案篇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个案例,是前面理论学问的具体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河流地貌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可以延长到其他外力作用。

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比较四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可以结合课本案例和乡土案例,以达到学生学习到身边的地理,化抽象为具体,提升学生的实践实力等。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通过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育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视察分析、综合概括实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实力。

总之,运用敏捷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得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驾驭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说出河谷的演化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驾驭流水积累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积累地貌的形成,读各类河流积累地貌示意图,说明其形成缘由及地貌特点。

过程与方法(3)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与课堂有关的地理资料的实力,同时运用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缘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实力。

(4)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探讨和试验探讨,让学生快乐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胜利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2)进一步培育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学习实力,加强科学、严谨的治学看法。

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动画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等。

重、难点重点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类型及河谷的演化过程。

2、流水积累地貌类型及形成缘由。

难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化过程。

2、河流演化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积累的分析以及码头的选择。

分析河流积累地貌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现在请大家推断下面那个图片分别属于河流侵蚀还是积累地貌?多媒体图片展示,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说清河流侵蚀地貌与积累地貌的概念。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地势特征的概括方法;2、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3、初步了解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2、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提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地形”,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探究(30分钟)1、学生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并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2、学生自主探究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并在小组内讨论和总结;3、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探究能力。

三、合作交流(15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并互相交流和补充;2、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不同的探究成果。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2、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掌握地理研究方式,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五、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作者及单位:XXX,XXX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研究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研究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研究为主要教学形式。

通过探究、合作研究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研究,掌握地理研究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007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大赛(小编整理)

2007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大赛(小编整理)

2007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大赛(小编整理)第一篇:2007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大赛关于转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各县(市)、区教研室、市区各中学:现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见附件),请根据要求选派人员参加会议。

附件: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附件: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教研室:为展示课改以来我省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验成果,交流教学经验,进一步推动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普通中小学、幼儿教育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教基研〔2013〕314号)》的精神,按照我室年度工作计划和地理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一号通知的安排,本届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决赛阶段的活动定于2013年10月12日—17日在平顶山市举行。

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决赛阶段内容安排1.说课:(1)通过说课选出一等奖;(2)说课时间为10—15分钟;(3)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说课。

2.讲课:(1)从初、高中决赛教师中分别选出4—6位进行讲课;(2)采用现场课形式,讲课时间为40分钟;(3)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3.评课:(1)讲课教师所在地推荐一位教研员或教师主评,时间5分钟;(2)评委评课5分钟;(3)自由评课15分钟。

二、决赛阶段时间安排1.初中说课、讲课、评课活动:10月12日—14日。

2.高中说课、讲课、评课活动:10月15日—17日。

三、决赛阶段地点安排1.报到地点: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公交线路:(1)长途汽车站下车即到;(2)从火车站乘2路、4路、20路公交车到新华路站下车即可到达。

河南省地理课一等奖中国地形教学设计课件

河南省地理课一等奖中国地形教学设计课件

河南省地理优良课一等奖《中国地形》教课方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课方案)教材版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本作者及李文玲淇县实验学校单位设计思想本教课方案以“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建立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研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课形式,经过研究、合作学习培育学生读图获得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发问,学会学习,掌握地理学习方式,形成踊跃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论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建立就地取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当地理理念,为学生终生发展确立基础。

教材剖析- 2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色。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地点、领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理所应当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天气、河流以致经济发展都有侧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余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此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剖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表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色关于中国的天气、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侧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认识一个地区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色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色的。

学情剖析- 3 -本节课的教课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参加意识较强,思想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读图析图能力有了必定的基础,所以在教课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色,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建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布自己的看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课目的1、运用中国地形图,归纳我国地势特色,识记各级阶梯分界限的名称,初步说明中国的地势特色对天气、河流、交通等的影响;2、培育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研究能力;3、经过对我国壮丽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骄傲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河南地理教学设计比赛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河南地理教学设计比赛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河南地理教学设计比赛引言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教师的地理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河南举办了地理教学设计比赛。

本文将介绍该比赛的背景、目的和参赛要求,并分析比赛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一、比赛背景地理教学一直是河南省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也是国家课程标准中的一门必修课。

然而,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地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于依赖教科书、缺乏实地考察和缺乏足够的互动性等。

为了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河南决定举办地理教学设计比赛,以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

二、比赛目的1. 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参与比赛,地理教师将不断学习和掌握地理教学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地理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推广优秀教学设计:比赛将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地理教学。

三、参赛要求1. 比赛对象:全省各中小学地理教师均可参加。

2. 参赛内容:参赛者可以选择任何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包括地理课程的整体设计、教材的创新应用、实地考察的设计等。

3. 设计要求:参赛作品应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设计需要体现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以及评价与反馈的合理运用。

4. 提交要求:参赛者需要将教学设计书面材料提交给组委会,包括设计思路、教学步骤、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内容。

5. 评审标准:参赛作品将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进行评审,评审将从教学设计的创新性、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进行。

四、比赛的影响河南地理教学设计比赛的举办对地理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比赛提升了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更加熟悉和掌握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大

关于转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区各中学:
现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见附件),请根据要求选派人员参加会议。

附件: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附件: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教研室:
为展示课改以来我省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验成果,交流教学经验,进一步推动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普通中小学、幼儿教育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教基研〔2013〕314号)》的精神,按照我室年度工作计划和地理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一号通知的安排,本届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决赛阶段的活动定于2013年10月12日—17日在平顶山市举行。

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决赛阶段内容安排
1.说课:(1)通过说课选出一等奖;(2)说课时间为10—15分钟;(3)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说课。

2.讲课:(1)从初、高中决赛教师中分别选出4—6位进行讲课;(2)采用现场课形式,讲课时间为40分钟;(3)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3.评课:(1)讲课教师所在地推荐一位教研员或教师主评,时间5分钟;(2)评委评课5分钟;(3)自由评课15分钟。

二、决赛阶段时间安排
1.初中说课、讲课、评课活动:10月12日—14日。

2.高中说课、讲课、评课活动:10月15日—17日。

三、决赛阶段地点安排
1.报到地点: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公交线路:(1)长途汽车站下车即到;(2)从火车站乘2路、4路、20路公交车到新华路站下车即可到达。

2.说课、讲课、听课地点:平顶山市三六联校。

四、附件
1.2013年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听课观摩活动安排
2.2013年河南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听课观摩活动安排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3年8月25日
附件1:
2013年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
听课观摩活动安排
1.报到时间:10月12日全天。

2.报到地点: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公交线路:(1)长途汽车站下车即到;(2)从火车站乘2路、4路、20路公交车到新华路站下车即可到达。

3.听课时间:10月13日—14日。

4.听课地点:平顶山市三六联校。

5.会议费用:会议代表的交通费、住宿费、听课费(100元)等由所在单位报销。

附件2:
2013年河南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
听课观摩活动安排
1.报到时间:10月15日全天。

2.报到地点: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公交线路:(1)长途汽车站下车即到;(2)从火车站乘2路、4路、20路公交车到新华路站下车即可到达。

3.听课时间:10月16日—17日。

4.听课地点:平顶山市三六联校。

5.会议费用:会议代表的交通费、住宿费、听课费(100元)等由所在单位报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