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材料(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的离体培养。

外植体(explant):接入培养基,以进行离体培养的植物材料。

接种(inoculate):在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接入培养基,以进行培养的操作。

初代培养:对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外植体,进行的最初培养,其目的是建立无菌培养系。

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诱导产生的培养物,重新分割,转到新鲜培养基上,继续进行的培养。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细胞由成熟状态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

愈伤组织(callus):无定形、具有分生能力而无特定功能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植物细胞全能性(plant cell totipotency):任何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1、探索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中)
20世纪初,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
小野芝麻和凤眼兰栅栏组织的单个细胞/虎眼万年青属的表皮细胞的单个细胞;
Knop+蔗糖;
→细胞生长、胞壁加厚、淀粉形成;
≯细胞分裂:
?①高度分化的细胞;②未加植物生长物质的简单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的先驱者
植物组织培养的先驱者
2、奠基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50年代末)
20世纪30年代中,对植物生长的两个重要发现:①B族维生素;②生长素。

1934年,美国科学家White:
番茄根尖;培养基(原来):无机盐+酵母浸出液+蔗糖;(后来):无机盐+B族维生素(吡哆醇、硫胺素、烟酸)+蔗糖;
→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系;White培养基。

1934年,法国科学家Gautheret:山毛柳和黑杨等的形成层组织;
Knop +盐酸半胱氨酸+葡萄糖;(胡萝卜根形成层)+B族维生素+生长素;首次获得连续生长的组织培养物。

1934年,Nobecourt :
胡萝卜;也建立了类似的连续生长的组织培养物。

Gautheret、White和Nobecourt:植物组织培养的奠基人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初,Skoog(1944);Skoog和崔徵(1951):
腺嘌呤不但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而且还能解除培养基中生长素的对芽形成的抑制作用,诱导芽的形成。

确立了:腺嘌呤与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芽和根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

导致了激动素的发现以及利用激动素和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控制器官分化研究工作的开展。

1941年,Overbeek et al:将椰子汁加入培养基:
曼陀罗的心型期幼胚离体培养成熟。

1952年,Morel和Martin:对已被病毒侵染的大丽花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获得脱毒植株.
1953年,Muir:
将万寿菊和烟草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于摇床上振荡,使组织散碎,形成由单细胞和细胞聚集体组成的细胞悬浮液,再经继代培养:→获得了单细胞培养的初步成功;
还用机械方法由细胞悬浮液和易散碎的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单细胞,将其置于铺在愈伤组织上面的滤纸上培养:→细胞发生了分裂。

此即“看护培养”技术。

>
1955年,Miller et al:
从鲱鱼中分离出一种首次为人所知的细胞分裂素,并将其定名为激动素(kinetin)。

现将具与激动素类似活性的天然的或合成的一类化合物统称为细胞分裂素。

>
1957年,Skoog和Miller:
提出了有关植物生长物质控制器官形成的概念,指出在烟草髓组织培养中,
根和茎的分化是生长素对细胞分裂素比率的函数,通过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类植物生长物质的相对浓度可以控制器官的分化:
这一比率高时促进生根;这一比率低时促进茎芽的分化;二者浓度相等时,组织则倾向于以一种无结构的方式生长。

>
后来证明:
植物生长物质可调控器官发生的概念对于多数物种都可适用,只是由于在不同组织中这些植物生长物质的内生水平不同。

因而,对于某一具体的形态发生过程来说,它们所要求的外源植物生长物质的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 1958年,Steward et al:
以胡萝卜为材料,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先驱者Haberlandt关于细胞全能性的设想,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1958年,Reinert和Steward分别报道:在胡萝卜愈伤组织培养中形成了体细胞胚。

这是一种不同于通过芽和根的分化而形成植株的再生方式。

现在知道,很多物种都能形成体细胞胚。

>
3、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现在)
(1)原生质体培养取得重大突破:
1960年,Cocking et al用真菌纤维素酶分离植物原生质体获得成功;
1971年,Takebe et al在烟草上首次由原生质体获得了再生植株,这不但在理论上证明了除生殖细胞和有壁体细胞以外,体细胞的原生质体同样具有全能性,而且在实践上可为基因工程外源基因的导入提供理想的受体材料;
1972年,Carlson et al通过两个烟草物种之间原生质体的融合,获得了第一个体细胞杂种。

(2)花药培养取得显著成绩:
1964 年,Guha and Maheshwari 报道,在毛曼陀罗中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由小孢子直接发育成胚;
1967年,Bourgin and Nitsch通过花药培养获得了完整的烟草植株。

(3)微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1960年,Morel建立了一个离体营养繁殖兰花的方法,繁殖系数极高。

由于这一方法具巨大的实用价值,很快被兰花生产者所采用,迅速建立起“兰花工业”。

在其它许多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中,微繁也达到了工厂化的生产规模。

1962年,Murashinge和Skoog在烟草培养中筛选出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MS培养基。

(三)植物组织培养与其它生命科学的关系
1、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基因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转基因受体的提供,还是转化细胞的筛选和再生,都需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支撑。

>
2、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制品的有效生产途径。

有些极其昂贵的生物制品,例如抗癌首选药物——紫杉醇等,可以用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来直接生产。

国内在红豆杉组织培养中获得高产细胞系,每L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的产量可达0.25 mg。

3、在植物杂交育种中,采用花药培养技术不但可以缩短杂合体纯合化所需的时间,而且还可节省土地面积。

>
4、在远缘杂交中,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克服受精前障碍;
通过幼龄合子胚培养可克服受精后障碍;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获得细胞质杂种。

>
5、对于无药可治的病毒病,可通过茎尖培养消除病毒。

已经取得成功的有马铃薯、草莓、香蕉、葡萄等。

>
6、通过离体诱导不定芽或促进腋芽生枝,可进行很多名贵花卉等重要园艺植物的快速繁殖。

一个单株一年可以繁殖几万到几百万个植株。

例如:一株葡萄一年繁殖到3万多株,一株兰花一年繁殖到400万株。

>
7、应用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突变体选择的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使高等植物的育种程序微生物化,从而大大
提高选择效率,节省时间和土地面积,且不受季节的限制。

例如:中国林科院通过逐步加大培养基中盐的浓度,直接获得耐盐的杨树株系。

>
8、愈伤组织培养等可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为不同的育种目标提供(除有性杂交、理化诱变外的第三类)可利用的变异。

>
9、特别在营养繁殖植物中,通过茎尖分生组织等离体材料的超低温保存,不但可大大节省空间,而且可使其免受病虫侵袭,且便于无毒种质的国际交流。

>
二、实验室的基本分区及设备
(一)概述
如果新建实验室,那么最好应选择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清新、环境清洁、水电齐备、交通便利的地方,注意避开各种污染源。

也可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房舍,按照相关要求改建而成。

实验室的大小可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生产规模来设计,面积可大可小。

如用于科研和小规模生产的,面积可较小;如为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面积应较大,其常被称为“组培工厂”。

一个大型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可设置:洗涤室、药品室、称量室、培养基配制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观察记录室、贮藏室,另外还可配置一定面积的炼苗温室。

小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可将上述同类分区加以合并。

如果条件允许,那么其可分为准备室、接种室、培养室、炼苗室等区室。

一般按照自然工作程序,将上述各区室依次安排成一条连续的生产线。

①洗涤室:用于玻璃器皿、实验用具的清洗干燥;培养材料清洗及预处理也可在本室完成。

②药品室:用于存放各种药品试剂。

要求:干燥、通风,避免光照。

③称量室:进行化学药品的称量。

要求:干燥、密闭、无直射光照,避免腐蚀性药品与水汽直接接触。

④培养基配制室:主要进行贮备液和植物生长物质原液的配制以及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及灭菌前的暂时存放。

⑤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和器皿的灭菌以及蒸馏水的制备。

⑥接种室:主要进行植物材料的表面灭菌、分离切割及转接等。

面积:宜小不宜大,一般小的接种室为5~7m2。

要求:地面、天花板及四壁尽可能密闭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

配置拉门,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

在适当位置吊装1~2盏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灭菌。

最好安装一小型空调,使室温可控,这样可使门窗紧闭,减少与外界空气对流。

接种室外应设有缓冲间,面积以1m2为宜。

进入接种室前在此更衣换鞋,以减少进出时将杂菌带入接种室。

缓冲间最好也装一盏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灭菌。

⑦培养室:培养植物材料的场所。

室内的培养架大多由金属制成,一般设5层,最低一层离地高约10cm,其它每层间隔30cm左右,整个培养架高约1.7m左右。

培养架长度都是根据日光灯的长度而设计的,宽度一般为60cm。

培养室内各因子设置(培养的物理条件):
培养室中对培养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温度。

为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一般通过冷热可控空调,通常将温度设定为25±2 ℃。

由于热带植物和寒带植物等不同种类要求不同温度,因此最好不同种类有不同温度的培养室。

室内湿度也应维持恒定,一般相对湿度以保持在70%~80%为宜,可通过加湿器、除湿器来调节。

光照强度:对多数植物来说,1000~4000 lx的光强即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光周期:可通过定时开关控制。

一般设为每天光照10~16 h。

通常短日照植物需要短日照条件,长日照植物需要长日照条件。

也有一些培养类型需要连续黑暗。

黑暗条件: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再生器官原基的分化等;
光照条件:利于器官增殖发育等。

光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都有明显的影响。

例如:百合珠芽在红光下培养,8周后,分化出愈伤组织;但在蓝光下培养,十几周后才出现愈伤组织。

而唐菖蒲子球块接种15 d后,在蓝光下培养首先出现芽,形成的幼苗生长旺盛;而白光下幼苗纤细。

对于杨树愈伤组织生长:红光促进;蓝光阻碍。

现代组培实验室大多设计为采用天然太阳光照作为主要能源。

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能源,而且组培苗接受太阳光生长良好,炼苗容易成活。

在阴雨天可用灯光作补充。

⑧观察、记录室:用于对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及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录。

⑨贮藏室:用于暂时不用的器皿和用具等的存放。

⑩炼苗室:用于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

(二)基本分区及其设备
1、准备室及其设备
主要用于:
器皿洗涤、干燥、贮存;
试剂贮存、称量、配制;
培养基配制、分装、灭菌等。

主要设备有:洗涤池、烘箱、药品柜、冰箱、工作台、天平、蒸馏水发生器等制水设备、贮物柜、三角瓶、电热磁搅拌器、pH计、电炉、微波炉等加热设备(熔化琼脂等)、恒温水浴、培养基分装器、培养容器等各种所需器皿及用具、封口材料、医用小推车等运输工具、高压蒸汽灭菌锅(小型手提式或中型立式或大型卧式)、吸气机或真空泵(辅助过滤灭菌)、细菌过滤器、离心机、血球计数器、显微镜等。

注意要点:
电子分析天平和托盘天平:
电子分析天平用于称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植物生长物质等微量药品,精确度为0.0001g;
托盘天平用于称取用量较大的糖和琼脂等,精确度为0.1g。

天平应放置在干燥、不受震动的天平操作台上。

>
注意要点:
pH计:组织培养中培养基pH值的准确度是十分重要的,应当使用pH计测定。

若无pH计,也可使用pH试纸进行粗测。

首次使用pH计前,应用标准液调节定位,然后固定。

测量pH值时,待测液必须充分搅拌均匀。

如果培养基温度过高,测量时要调整pH值计上的温度扭,使之与培养基温度相当。

>
注意要点:
高压蒸汽灭菌锅:
用于耐热培养基、蒸馏水和接种器械等的灭菌消毒。

工作原理:在密闭的蒸锅内0.1 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

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使用方法:首先检查灭菌锅内是否有水,而且水刚好淹过加热器,然后放入灭菌材料,对称拧紧灭菌锅上的螺丝,关闭放气阀,再通电。

待压力上升到0.05 MPa时,打开放气阀,放出空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后,再关闭放气阀。

三次放气后,关阀再通电,压力表上升达0.1~0.15 Mpa时,维持20 min后,断电,待压力降至零时,打开放气阀,取出灭菌材料。

注意要点:
①对高压灭菌后不变质的物品,如无菌水、栽培基质、接种用具,可以延长灭菌时间或提高压力;对一些布制品,在洗净晾干后,用耐高压塑料袋装好,高压灭菌20~30min;而对培养基,要严格遵守保压时间,既要保压彻底,又要防止培养基中的成分变质或效力降低,不能随意延长时间;
②高压灭菌前、后的培养基,pH值下降0.2~0.3单位。

因此,调pH值时,可适当调高0.2~0.3个单位;烘箱:
可用于干燥洗净的玻璃器皿,可用于干热灭菌,也可用于烘干鲜物质以测定干物重。

用于干燥器皿,需保持80~100 ℃;用于干热灭菌,需保持150 ℃,达1~3 h;用于烘干物质,需保持80 ℃,烘干至完全干燥为止。

注意要点:
培养容器和制备培养基所需的玻璃器皿现逐渐被塑料器皿所代替。

塑料容器具有质轻、不易破碎、成本低
等优点。

瓶口封塞可用多种方法,要具有一定的通气性和密闭性,以防止培养基干燥和杂菌污染。

现在多采用聚丙烯塑料薄膜作为封口,为了增加通气性,可在里面衬一层硫酸纸或牛皮纸,也可采用专用的封口膜。

2、接种室(附缓冲间)及其设备
缓冲间界于准备室与接种室之间。

该室主要用于操作人员进入接种室之前在此更衣换鞋、洗手等。

主要设备有:紫外线灭菌灯、搁物架、洗手池、衣帽架、鞋柜等。

接种室主要用于植物材料的消毒、无菌清洗、接种、无菌培养物的继代接种等。

主要设备有:紫外线灭菌灯、搁物架(贮放灭过菌待接种的培养容器等)、超净工作台、酒精灯、酒精缸(用于浸泡接种用具)、酒精喷壶(用于消毒灭菌)、接种用具(包括用于接种切割等的无菌器皿)、接种用具灭菌器、灭菌剂及灭菌所需助剂、器皿、废物缸、闹钟、医用小推车等运输工具、双筒显微解剖镜、空调等。

注意要点:
超净工作台:使用前,将超净工作台的排风和杀菌按钮开启,灭菌15 min后,关闭杀菌按钮,打开照明按钮,即可在上面进行操作。

解剖镜:种类较多,用于分离茎尖,采用双筒实体解剖镜。

解剖镜上带有照相装置,根据需要随时对所需材料进行摄影记录。

解剖刀:切割较小材料和分离茎尖分生组织时,可用解剖刀。

刀片要经常调换,使之保持锋利状态,否则切割时会造成挤压,引起周围细胞组织大量死亡,影响培养效果。

3、培养室及其设备
主要设备有:分层培养架与日光灯管(每层40 W日光灯1~2盏,架长约126 cm)、定时开关(控制光周期)、空调、加除湿器、摇床(平动式,或旋转式;或温光可控式: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光照培养箱)等。

>
注意要点:
摇床:在悬浮培养中,可改善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材料的通气状况,例如:从疏松愈伤组织中获得单细胞或小细胞团。

但要注意设定适合的温度及转速。

>
4、炼苗室及其设备
主要用于试管培养苗到自然生长苗状态的适应锻炼。

主要设备有:分层架、光源(自然光或人造光)、温控设备等。

>
三、培养基
(一)概述
拟定植物组织培养方案: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已成功培养的相近植物资料,结合将要研究的植物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其中,确定各种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最重要的内容,是决定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

没有一种现成的培养基能适合一切类型的植物组织、器官等的离体培养。

因此在建立一个新的培养系统时,首先必须研制出一种能满足该待培养材料所需的培养基。

一些早期的植物组织培养基,如Gautheret(1939)提出的愈伤组织培养基和White(1943)提出的根培养基,都是由先前用于整体植物栽培的营养液发展而来的。

而以后几乎所有的培养基,都是建立在White培养基和Gautheret培养基的基础之上的。

1、常用的基本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MS、White、B5、Nitsh、
改良MS、Heller、Miller、N6、SH等。

完全培养基:
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的不同需要,附加一些物质而成,例如:加植物生长物质、其它复杂有
机物等。

>
2、常用基本培养基的特点
(1)MS培养基
它是1962年由Murashige and Skoog 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的。

特点:无机盐浓度高,具有高含量的氮、钾,尤其是铵盐和硝酸盐的含量很大,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组织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有加速愈伤组织等培养物生长的作用,当培养物长时间不转移时,仍可维持其生存。

>
(2)White培养基
它是1943 年由White 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的。

1963 年又作了改良,称作White 改良培养基,提高了MnSO4浓度,增加了硼素。

特点:无机机盐数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

>
(3)B5培养基
它是1968 年由Gamborg et al 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的。

特点:含有较低的铵盐、较高的硝酸盐和盐酸硫胺素。

适合于某些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的生长。

>
(4)N6培养基
它是1974 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

特点: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

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它植物的花粉、花药培养。

>
各种常用基本培养基之间在组分上的主要差别在于所含各种离子数量上的不同。

目前,MS培养基是一种最常用的植物离体培养基。

>
配制培养基的化学药品的纯度:
尽量选用分析纯,有时化学纯也可代用。

配制培养基对水的要求:
在研究工作中,一般需用重蒸水或蒸馏水,也可用去离子水;
在工厂化大量生产时,可试用对植物无毒害、水质软(配制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不产生沉淀)的水源。

> 国际植物生理学会建议:
在植物组织培养的文献中采用摩尔值(mol/L及其派生单位)作为培养基中化学物质的计量单位,以便对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比较。

在实际工作中,也常用mg/L为单位。

在需要时,可以进行两者间的换算。

>
(二)培养基的组成
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植物生长物质、其它成分、琼脂及其它固化剂、pH
1、无机营养成分
除了碳、氢、氧之外,还有氮、磷、钾、钙、硫、镁、(硅)、(氯)、硼、铜、铁、锌、锰、(镍)、钼、(钠)等12(19)种元素。

氮、磷、钾、钙、硫、镁的需要量较大(>0.5 mmol/L),被称为大量元素;
硼、铜、铁、锌、锰、钼的需要量较小(<0.5 mmol/L),被称为微量元素。

>
氮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在制备培养基时,常以NO3和NH4两种形式供应。

多数培养基既含NO3又含NH4。

NH4对植物生长较为有利。

供应N的物质有KNO3、NH4NO3等。

有时,也添加氨基酸来补充氮素。

>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向培养基内添加磷,不仅增加养分、提供能量,而且也促进对氮的吸收,增加蛋白质在植物体中的积累。

常用的物质有KH2PO4或NaH2PO4等。

>
钾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转移及氮素代谢等有密切关系。

在制备培养基时,常以KCl、KNO3等盐类提供。

>
Mg、S和Ca:Mg和S常以MgSO4·7H20提供,用量为1~3mg/L。

Ca常以CaCl2·2H2O提供。

>
现在多数培养基中,铁是以一种螯合形式(Fe·EDTA)提供的,其在培养基的pH值升至7.6~8.0时,仍可被植物组织所利用。

在单独使用时,硝酸盐会使培养基的pH值向碱性方向漂移;若硝酸盐与少量铵盐一起使用,则这种漂移即可被阻止。

因此,多种培养基既含有硝酸盐,也含有铵盐。

>
2、有机营养成分
(1)含氮物质
一般认为,硫胺素(V B1)是必需的。

在其它各种维生素中,已知烟酸(V B3)、泛酸钙(V B5)和吡哆醇(V B6)、肌醇都能改善所培养植物组织的生长状况。

维生素大多溶于水。

而叶酸需先用少量稀碱水溶解,然后加水定容。

>
有时还用一些营养成分不明的混合物:水解酪蛋白(CH)、椰子汁(CM)、酵母浸出液(YE)
(2)碳源
不但起碳源作用,也起能源作用,还起渗透压稳定剂的作用。

可用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此外,还有山梨醇、麦芽糖、半乳糖、甘露糖、乳糖、淀粉。

最常用的是蔗糖,浓度为2~5%。

在诱导花药愈伤组织时,所用蔗糖浓度可适当提高。

>
3、植物生长物质
(1)生长素
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生长素类一般用于诱导不定根的形成,也用于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但更用于与细胞分裂素适量配合,共同诱导不定芽的形成,促进侧芽的生长,诱导某些植物胚状体的形成。

由于吲哚乙酸(IAA)等天然激素易受体内酶的分解,而且易受外界光的氧化,以及高温等的破坏,因此在植物离体培养基中,常用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替代。

这类类似物主要有: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其作用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2,4-D>NAA>IBA>IAA。

一般在相同用量时,如果以IAA的相对活性为1,那么NAA约为3~4,而2,4-D则约为10~20。

IBA和NAA广泛用于诱导生根,并与细胞分裂素一起使用能互作促进茎芽的增殖;
2,4-D有抑制不定芽形成的副作用,适宜的用量范围较窄,过量使用常有毒害。

一般用于启动离体培养植物体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而诱导分化阶段往往不用2,4-D,多用NAA、IBA或IAA等。

一般生长素的使用浓度为0.05~5.0 mg/L;常配成1 mg/mL的贮备液存于冰箱中备用。

(2)细胞分裂素
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细胞分裂素类主要用于促进细胞分裂与增大,使茎增粗,而抑制茎伸长;
一般在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值较高时,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促进侧芽的分化。

常用的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物质有:
6-苄基腺嘌呤(6-苯甲基氨基嘌呤,6-BA,BA)、
糠基腺嘌呤(呋喃甲基氨基嘌呤,激动素,KT,K)、
2-异戊烯基腺嘌呤(2ip)、玉米素(ZT)、噻重氮苯基脲(TDZ)等。

一般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浓度为0.05~5.0 mg/L;常配成1 mg/mL的贮备液存于冰箱中备用。

(3)赤霉素
赤霉素类植物生长物质(GA)主要用于:促进幼苗茎的伸长生长,破除种子、块茎、鳞茎等的休眠,使之提前萌发。

在组织培养中所用的是GA3。

GA3被用于促进植株节间伸长、刺激在培养中形成的体细胞胚正常发育成植株等。

>
GA不耐热,在高压灭菌后约有70~100%失效。

因此,应采用过滤除菌法加入培养基。

GA3在水中不稳定,因此要用95%乙醇配制贮备液。

常配成1mg/mL的贮备液存于冰箱中备用。

4、其它成分
(1)活性炭
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可以防止植物组织自身的酚类物质排泌和变褐老化,对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有良好效应。

一般认为,活性炭主要吸附非极性物质及色素等大分子,可以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但是其吸附的选择性很差。

温度低时吸附力增强,温度高时吸附力减弱,甚至会解吸附。

>
通常使用浓度为0.5~10 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