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 名著导读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六《沙乡年鉴》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六《沙乡年鉴》《沙乡年鉴》亦称《沙乡的沉思》,是美国林学家、生态理论家和生态文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代表作,194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已被译成9种文字,在全球销售200多万册。
不断增加的读者群和被广泛引用,使得《沙乡年鉴》成为现代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生态保护政策的基石。
《沙乡年鉴》记录了利奥波德在美国一家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笔调抒情、生动、富有感染力。
作者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当具备的关系,其中最有影响的篇章《大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
”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作者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
他预示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
用《大地伦理》的观点审视世界事物,有些乍一看去很了不起的东西,但却破坏了生物共同体的和谐和稳定,那它必然就是错误的。
大地伦理理论导致了生态哲学的诞生。
大地伦理第一次提出一种新的伦理观,即人和土地(自然)之间也存在着伦理关系,所以自然就有它存在的权利。
这样,就将伦理学边界拓宽至包括土壤、水、动物和植物在内的整个自然界,导致生态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变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仅如此,大地伦理观念的出现,还影响到法学的变革。
过去,法学的伦理主体只有人,而大地伦理第一次将伦理观念扩展到整个自然,补充和完善了传统法学中价值观的缺陷,从而影响了现代西方国家生态保护的立法活动。
在经济学领域,有人借鉴大地伦理观指出: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存在一个“度”的问题,过度索取会产生回报递减。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回顾自然界的沧海桑田,诸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中国新疆的罗布泊,都是人类没有把握与自然之间必须维护的那个“度”而造成的,那里的“绿”被人类“消费”殆尽了,那里的水被越来越贪婪的人类汲干了,没有树木,没有水,就必然导致沙漠的出现。
《沙乡年鉴》
土地伦理
从作者所处的年代到现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一 方面涌现出许多新技术用来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特别是在 矿藏方面;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又需要消耗能源,并且 加速扩大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物质的获取,存在于自然界的资源一定要为我所用,不然 就是浪费。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土地伦理的方面出发,人 们与脚下的土地同属一个社区,损害任何一方都对集体不 利。
“我们现在的又大又好的社会活像一个忧郁症患者, 整日惴惴于自身的经济健康,却失去了保持其自身健康 的能力。整个世界是那样贪婪地想拥有更多的浴盆,结 果却失去了建造浴盆乃至关掉龙头所必需的控制力。”
–Aldo Leopold
“从长远来看,太多的安全似乎仅能带来危险......野 蛮是这个世界的救赎。”
关于生态问题的处理,就我个人粗浅的看法,需要合作意 识的提高、土地道德观的深入和集约生产的观念。生态问 题需要人类将自己看做一个物种去思考,需要整体观和系 统观,那么人类需要首先解决自己内部因博弈而产生的囚 徒困境。私人生产者的道德感是很重要的,靠一只强有力 的政府的手,这远不如靠每个人的良心和觉醒;最后,用 集约化的方式去获得人类想要的工业文明,“在这种情况 下,可能没有什么比稍稍轻视一下过多的物质享受更有益 的了”。
第三部分,“结论”,也是最有代表 性的部分,分别从美学、逻辑学、文 化传统及伦理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 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和一些不同 意见者的观点,同时寻求其中提及的 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告诉同行们如 何回到过去以实现认识上的统一,是 作者生态观念的思想结晶。
土地伦理
“土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 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 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整体观 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的伦理观,是 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 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 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利奥波德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 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
土地伦理的生动宣言——读(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
生志七弄們土地伦理的生动宣言一读(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最初看到《沙乡年鉴》这本书时,还以为这只是一本供有关人员随时查阅的工具书。
没想到打开后认真阅读下去,才发现这竟然是一本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的自然文学典范,是一本能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提并论的生态经典。
书中所倡导的“土地伦理”观念,当年不仅改变了美国,至今仍在泽及世界。
《沙乡年鉴》的作者是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年)。
他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柏灵顿市一个德裔移民家庭,获得过林业硕士学位,曾当过林业官员。
早年他曾是资源保护运动的热情追随者。
这个运动的根本宗旨是,从长远的经济利益考虑,对资源要进行“聪明的利用和科学的管理”,以限制个人对国家资源的滥用与掠夺,使其在良好的管理下为全民所用。
它的根本冃的在于发展经济。
因此,根据人的需要,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分成有用和无用、有利和无利的两大类别。
这一运动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并得到了学术界和整个社会的广泛支持。
但是随着运动的不断推进和自己的现实观察,利奥波德的思想与认识渐渐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长期在与土地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终于认识到生命与死亡、发展与停滞上的种种深不可测的因素,并形成了一种高尚的对待土地的态度,由此深切感受到了改变人们对于土地概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为了把自己的理念变成现实,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利奥波德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买下了一个被人废弃的农场。
上个世纪美国的土地很多,而且非常肥沃。
于是人们疯狂地种植玉米和棉花,结果把土地给破坏了。
土地被破坏后,人们并没有及时予以修复,而是再去买一块新地接着种植,而原来的土地就被废弃了。
看到这种现象,利奥波德觉得实在难以接受,于是他把人家废弃的土地买了下来,开始了自己的耕种。
由于他在城里工作,所以都是利用平时的休息曰或节假曰带着家人来到农场。
几年时间里,他们一家种了几千棵树,还种了许多的草,慢慢地把这片◎汪震国被遗弃的荒凉的土地,又修复成了一个接近它原来自然面貌的生机勃勃的农庄。
沙乡年鉴各章读书笔记
沙乡年鉴各章念书笔录【篇一:《沙乡年鉴》念书报告】《沙乡年鉴》念书报告《沙乡年鉴》被誉为美国环保界的《圣经》。
但是当初作者利奥波德一世花了大批心血谋求这本书的第一版,却未能实现。
这足以证明利奥波德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早于同时代的人。
《沙乡年鉴》文字优美,没有大批古板的数据,乏味的说教以及空洞的呼吁。
全书绝大部分都在描绘自然界的美景以及作者的随想。
在书的最后作者论述了土地伦理的看法,这也是最为人们所称道的。
《沙乡年鉴》第一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沙郡在一年的十二个月里的风景,构成了一个沙郡的年鉴。
我更愿意将这部分作为散文来读,作者开篇就让全书充满着自然、灵巧的气味。
一月的雪将融未融之际,沙郡里的动物们作何反响,利奥波德不单仔细描述了沙郡里的场景,还像模像样地去推测动物们的心思,充满了童趣,让人忍俊不由。
作者找寻向来肥肚皮的臭鼬的踪迹,写了在这摩拳擦掌的一月里动物们的生活,还奇妙地将田鼠、臭鼬、野兔的习惯一并说了。
利奥波德是站在极其客观的角度来描述发生在沙郡里的事情的,他充足尊敬自然界的法例。
不会为猫头鹰捕获了一只兔子就大发感触这只野兔好可怜,而是讥讽的说野兔怎么光临着感觉春季的气味就忘掉了警惕危险。
作者客观的态度贯串全书,他没居心急如焚的大声疾呼,呼吁人们要怎样,不过优雅的描述过去、此刻、将来的图景,淡淡地表达自己抑或抑或感慨的心情。
利奥波德写了一种长在公墓里的不起眼的野花,事实上这类花以前开到铺天盖地,并且目睹了长远的历史。
文中表达了对这些历史目睹者的喜欢,他会在开车经过墓地时找寻这些花朵。
但是认真读一读就会从作者的文字中发现人们对这栽花的渐渐消逝漠不关心甚至根本未曾注意,政府修筑的公路占有了植物生长的土地。
当我在作者描述的一片美景中发现了这些问题时,如鲠在喉,不由得要责怪什么。
但是作者仿佛丝毫没有责怪谁的意思,这就是高妙之处吧。
作者很恭敬历史的目睹者。
自然这有一个前提:作者将自然万物都和人类相同相同对待,人的寿命可是百年,经历很有限,植物则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历史,固然他们什么都不说,但他们什么都知道,包含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名著导读《沙乡年鉴》
名著导读课【学习内容】《沙乡年鉴》【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2.学习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科普作品。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倾其一生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这是一本对土地和人类关系进行重新思考的著作,被称为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语言也很优美,书中不仅展示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喜爱。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奇妙的“自然天地”。
二、查阅资料,走进《沙乡年鉴》1.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
1906 年,他成为耶鲁大学林业专业的研究生。
毕业后,他作为联邦林业局的职员,被派往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当了一名林务官。
后从事野生动物考察工作,并与自然科学家罗伯特·马歇尔一起创建了“荒野学会”,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
2.作品简介《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经历。
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有的爱与尊重。
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
在他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的扭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于人类为自身利益破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三、阅读方法指导1.选择性阅读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
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1)兴趣选择;(2)问题选择;(3)目的选择;(4)方法选择。
详情参考教材第72页。
2.做好阅读批注(1)圈点勾画出优美语句或自己喜爱的语句。
名著《沙乡年鉴》精导精练附答案
名著《沙乡年鉴》精导精练附答案《沙乡年鉴》:自然文学典范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1948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他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美国的先知”,代表作有《沙乡年鉴》《土地伦理》等。
他一生持续思索人类与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持有的爱与尊重。
他的旧居至今仍然保留在威斯康星河边的沙地里,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作品概述《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在西方,《沙乡年鉴》影响力堪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大雁归来》一文就是选自这本著作。
1935年4月,美国人利奥波德在沙乡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荒弃了的农场,开始了在沙乡13年的探索。
他一方面在这里尝试重新恢复生态平衡,一方面把在沙乡的观察和思考结晶写成了《沙乡年鉴》一书。
1949年,在他去世后一年,《沙乡年鉴》出版了。
在美国,《沙乡年鉴》因销量惊人被称为“绿色圣经”;同时,该书是第一本描述土地和人类关系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所以又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沙乡年鉴》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沙乡威斯康星一年12个月不同景象的系列追述;第二部分是作者在美国其它地方的某些经历,进一步就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作出陈述;第三部分是作者就人与环境关系、美学和伦理学关系的思考等文章结束全书。
《沙乡年鉴》这本著作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
书中关于“食物链”“生物群落”,乃至某个特殊物种的知识,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土地伦理’的哲学思考,对推广环境保护思想,推动生态保护运动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
解读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中生态伦理观
解读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中的生态伦理观摘要奥尔多·利奥波德,一位提倡“人是大自然共同体的一员”的科学家,被奉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先知和精神领袖。
他的遗著《沙乡年鉴》融哲理和文学为一体。
本文旨在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的形成与实施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来解读利奥波德的生态伦理观。
关键词:生态伦理自然共同体和谐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沙乡年鉴》(sand county almanac)的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被称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有人说他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沙乡年鉴》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堪称是自然写作的经典,更被奉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新“圣经”。
这本书以其诗歌般的语言和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成为20世纪环保主题的文学里程碑。
这本书融哲理和文学为一体,以自然写作的形式将利奥波德在野外和乡间的生活凝炼、浓缩与升华,展现其生态伦理观的形成与实施。
第一部分是作者从每年的春天到冬天,从每年的一月到十二月的散文式记述,并不仅止于表面的写景、描绘野生动植物的四季活动而已,更有深刻的思考与反省,充满了科学的事实。
这些事实得到诗一样的描述,流溢出简朴悠闲的乡土情趣。
第二部分以广阔的旅行经历为背景,引出对破坏生态系统的现代生活的批判,其笔调充满着悲哀、失落和愤怒。
第三部分,作者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自觉而又极有理性地形成了具有前瞻意识的生态观和土地伦理观,把土地看作一个由人与其他物质相互依赖组成的共同体,认为“人是大自然共同体的一员”,每个成员都有它继续存在的权利。
号召人类应该以具体的行为实践“土地伦理”,最终皈依宇宙的大和谐境界。
本文将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的形成与实施,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来解读《沙乡年鉴》中的生态伦理观。
一“土地伦理”这个伟大的道德观念和洪亮声音来自于作者对土地深深的理解与热爱。
利奥波德出生在美国衣阿华州伯灵顿市一个德裔移民之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个大自然热爱者,利奥波德从小就对自然显示出极大兴趣,喜欢跟着父亲去野外活动。
沙乡年鉴:全译典藏版
在“人与自然”部分,作者讨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他指出,人类是自然的 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他也批评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利 用。他认为,人类应该以一种更加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与 自然和谐共存。这部分内容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自然主义思想和对人类对自然 的责任的认识。
在“土地伦理”部分,作者提出了土地伦理的概念。他认为,人类不应该只是 利用土地,而是应该尊重和保护土地。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伦理观念,即把土地 视为一个整体,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应该与土地和谐共存。这部分内容表 达了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和对土地的热爱和尊重。
内容摘要
通过挖掘沙乡的历史,作者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呼吁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 《沙乡年鉴》是一本描绘自然、人类和历史的三重奏。这本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 生态思想和科学价值。它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反思人类的行为,寻求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这本书是值得我们珍藏和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沙乡年鉴:全译典藏版》目录体现了全书的主旨和核心思想,即以自然主义 者的眼光记录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历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利用。 这本书对于那些想要了解自然、生态环境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沙乡年鉴:全译典藏版》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受到自然的惩罚的,它们需要不断的进化和发展,才能适应 自然的变化。
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受到自然的保护的,它们需要不断的进化和发展,才能适应 自然的变化。
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受到自然的奖励的,它们需要不断的进化和发展,才能适应 自然的变化。
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受到自然的惩罚的,它们需要不断的进化和发展,才能适应 自然的变化。
自然三部曲: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沙乡年鉴
我们来看《沙乡年鉴》的目录。这部作品是由奥尔多·利奥波德所著,主要描 述了他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观察和思考。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月:雪 融”、“二月:沼泽地之春”、“三月:大雁归来”、“四月:下沉的太阳”、 “五月:从阿根廷归来”、“六月:沼泽的诞生”、“七月:灵芝盛开”、 “八月:沙乡的忧郁”、“九月:大雁的秩序”
《沙乡年鉴》是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利奥波德以一个 生态学家的视角,观察和记录了沙乡的生态变化。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实 验,揭示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 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三部曲: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沙乡年鉴》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不仅在 于它所描绘的美丽大自然,更在于它所传达的环保理念和人文关怀。这部作品 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它也鼓励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彩摘录
《自然三部曲: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沙乡年鉴》这本书的精彩摘录
在现今的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能像《自然三部曲:瓦尔登湖、寂静 的春天、沙乡年鉴》这样,集结了自然、环保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作品却并不 多见。这部由亨利·戴维·梭罗、蕾切尔·卡森和奥尔多·利奥波德所著的经 典合集,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智慧、敬畏与热爱的自然世界。
内容摘要
在这本书中,卡森以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数据,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以及这些 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她呼吁人们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污染,保护地球生 态环境。 《沙乡年鉴》是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经典之作,它是一本描述利奥波德在沙乡观察和思考的书籍。 在这本书中,利奥波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土地伦理”的概念,呼吁人们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自然三部曲》是一本揭示人类与自然关系、呼吁环境保护的经典之作。这三部作品分别从不同 的角度和方式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它们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同时也提供了实用的环保建议。它们呼吁人们尊重自然环境,采取行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沙乡年鉴 名著导读
《沙乡年鉴》名著导读【导读前言】《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它与《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
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类关系的著作,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沙乡年鉴》这本书从1941年起就开始寻求出版,但直到1949年,作者去世后才问世。
当时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的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十分陌生,所以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书中利奥波德把本来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要求让人们改变观念,遵循生态规律。
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利奥波德学说的指导意义。
利奥波德被尊为新自然保护运动浪潮的领袖,《沙乡年鉴》也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
【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伯灵顿市。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1909年,他从耶鲁大学的森林专业毕业后,利奥波德进人联邦林业局任职,后从事自由的野生生物考察研究,创立“荒野学会”(The Wilderness Society),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
1948年4月21日,邻居的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救火的路上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美国自然文学代表作,影响力堪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常年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创立了著名的“荒野协会”,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沙乡年鉴摘录
《沙乡年鉴》[美]奥尔多·利奥波德侯文惠译1、美国的先验论哲学家梭罗(Thoreau)主张保护荒野,是从审美的角度提出的;20世纪初的美国保护主义者们主张保护资源,则是从经济角度提出的——保护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而利奥波德的尊重土地、热爱土地的理论,是从总体上提出的,客观认识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学的哲学结论。
它是向人类发出建立新的伦理意识的呼唤。
利奥波德的呼唤在当时并未能引起应有的反响。
这也是难怪。
《沙乡年鉴》问世于1949年,这正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黄金时代。
从战争中获得经济复苏的美国,在战后西欧各国实力衰落的情况下,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整个社会达到了空前的富裕,科学技术也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新水平。
人们不仅对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信心十足,而且对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前途也是充分乐观的。
12、1962年,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sson)发表了她的著名作品:《寂静的春天》。
她运用生物链的原理揭示了滴滴涕中毒素的聚集过程,从而说明,它不仅能杀死害虫,也能杀死那些食取染上滴滴涕毒素的害虫的鸟类,并危害到食用染上滴滴涕的作物制成的食品的人类及其子孙后代。
卡逊的书是生态学的警钟,在美国公众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23、1971年,另一本书《封闭的循环》[作者巴里·康芒纳(Barry Commoner)]进一步从生态学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副作用。
接着,1973年,中东石油禁运,出现了能源危机。
环境和生态成为越来越来多的人所关心的话题。
31[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惠译,附录二,侯文惠,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页。
2[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惠译,附录二,侯文惠,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5页。
3[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惠译,附录二,侯文惠,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5~236页。
《沙乡年鉴》感悟 《沙乡年鉴》的读后感
《沙乡年鉴》感悟一、背景介绍《沙乡年鉴》是一本以文本、图片和数据为主要内容的年度出版物,记录了沙乡地区在过去一年中的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
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对《沙乡年鉴》这本书的读后感。
二、阅读体验作为一本年鉴类型的书籍,《沙乡年鉴》呈现了大量的数据与事实,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并掌握沙乡地区的发展情况。
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丰富的插图所吸引,插图生动地展示了沙乡地区的美景和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使我对该地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对沙乡地区的认识通过阅读《沙乡年鉴》,我对沙乡地区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介绍了沙乡地区多个方面的成就,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文建设等。
这让我对沙乡地区的活力和潜力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在读完《沙乡年鉴》后,我对沙乡地区有了更多的期待。
书中提到了该地区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将为游客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享受。
除此之外,沙乡地区还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这也为该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四、对读者的启示《沙乡年鉴》不仅仅是一本展示沙乡地区发展成果的书籍,更是一本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示的力作。
通过阅读,我深刻感受到了沙乡地区发展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沙乡人民一样,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
同时,《沙乡年鉴》也告诉我,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地区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实现更好的未来。
五、总结通过阅读《沙乡年鉴》,我对沙乡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思考和启示。
《沙乡年鉴》不仅仅是一本展示成果的书籍,更是一本给人以鼓舞和激励的力作。
希望沙乡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参考。
利奥波德与他的《沙乡年鉴》
龙源期刊网 利奥波德与他的《沙乡年鉴》作者:安宝杰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19期《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沙乡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的系列追述,排列成“一个沙乡的年鉴”。
第二部分所涉及到的都是作者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威斯康星、新墨西哥……几乎游历北美大陆,有观察,有历险,也有痛苦和教训。
第三部分作者分别从美学、文化传统及伦理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它是作者生态观念的思想结晶。
沙乡,其实是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的一个被荒弃了的农场。
在10多年中,这片土地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小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的家。
他和家人在这里进行着野生生物的耕耘和管理,他们将此作为主要的家庭事务。
冬天,他们给鸟喂食,细心地给它们戴上环志(动物标记)。
春天,在大雁南飞的咕咕声中,他们种植松树。
夏天,他们播种和照料野花。
秋天,他们观察冬眠前各种动物的奇异骚动。
在所有的季节,利奥波德都做着生物气候的观察记录。
他身体力行,以虔诚的态度面对自然。
在《沙乡年鉴》中,利奥波德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所作的富有诗意的描述词语俯拾皆是,整本书中字里行间充溢着利奥波德对那些生灵们的挚爱情愫。
由于作者观察细微,笔触细腻,因此文章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在享受优美文字的甘霖之中,我们不时会受到心灵的震撼。
尽管,这是一本需要把心安静下来阅读的书,而且是一本早在1949年便问世的书,但今天读来,仍没有丝毫陈腐隔世之感。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利奥波德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才智。
沙乡是贫瘠的,然而利奥波德怀疑,沙乡是否真是贫穷的。
他假设道:如果我是一个经济学家,我就要把我全部的在经济学上的思考对准这些沙子,还有就是鼻子下面的葶苗。
我们曾见过日记体、书信体等文本形式,而年鉴这一样式却让我们耳目一新。
在一年12个月的季节更替轮回中,利奥波德细致地观察花虫草木的生长及其生活习性,从1月的“冰融”、3月的“大雁归来”,到4月的“春潮来临”、7月的“大草原的生日”,以及11月的“如果我是风”、12月的“雪上的松树”,都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隽永画面。
沙乡年鉴每篇读书笔记沙乡年鉴读书心得
沙乡年鉴每篇读书笔记沙乡年鉴读书心得沙乡年鉴每篇读书笔记《沙乡年鉴》是一本描绘土地和人关系的书,与《瓦尔登湖》相媲美,被誉为自然文学的典范,美国环保界的《圣经》。
这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沙乡年鉴,地质特征,乡野的秘密和土地伦理。
其中,沙乡年鉴讲述了作者与家人在远离大都市的世外桃园里的所见所闻和周末事务。
作者一家在一个被遗弃的贫瘠的沙乡农村里,尝试使它恢复生机,寻找那些已经失去的却又是上帝赐予的最重要的东西。
地质特征讲述了生活给作者的各种智慧,一些痛苦和难过的经历,失去朋友的插曲。
作者花费四十年时间,走遍美洲大陆,记录事件的清晰样本。
乡野的秘密主要讲述作者对乡野及野生动物的看法,讨论一些最基本的生态保护观点。
土地伦理以推理的方式阐述作者对土地的观点,并提出科学理论,属于总结。
《沙乡年鉴》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因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则认为热量来自火炉。
我们毫无疑问已经深陷在危险中。
食物来自饭店,热能来自暖器和空调。
我们沉迷在工业带来的舒适生活中,却忘记了是什么在供给工业。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动植物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少。
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的300年里,可以说是世界从近代逐步走向现代的时期。
在这300年里,人类的文明飞速地发展,时代在进步,地球正在一点点地为我们所改变。
同时,在这300年里,地球上也有300多种美丽的动物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亚洲西部唯一的老虎、世界上仅有的纯白的狼.其中有的是因为失去了栖身之地,有的是因为人们的大肆捕杀。
真心希望人们能发现错误并能改正它!沙乡年鉴每篇读书笔记《沙乡年鉴》是一本奥尔多·利奥波德所作的书籍,写了作者在常人世俗简单想当然的想法外对大自然的记录,他是一位美国著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利奥波德美国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 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 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迁徙中的大雁的鸣叫,给整个大陆带 来诗意,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仔细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 先知的坚定信念。”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 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 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 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 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 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 起很大的影响。
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 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 来的环境破坏。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 们又发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
全文主旨:
保护野生动物, 珍爱野生动物。
仔细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练习二)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 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 来了春天的生机、希望和喜悦。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 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 起。
作者对大雁作了那些描 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 情?(练习一)
1南飞的大雁
2冬季的大雁
3大雁归来的情景 4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
5孤雁 6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 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作用: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 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 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 缄(jiān)默:闭口不说话。 • 窥(kuī)探:暗中察看。 • 狩(shòu)猎:打猎。 • 顾忌(jì) :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
《沙乡年鉴》读书汇报PPT课件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16
2020/3/26
.
13
今年春天 沙尘暴又肆虐了北京
2020/3/26
.
14
如果我们不懂得敬畏, 世界终将让我们后悔。
.
.
15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9
2020/3/26
.
10
河南安阳市范家庄离炼钢炉只有一墙之隔,村里每天都下
2020/3/26铁雨,村民在这污染严重的环. 境下生活.
11
安徽省马鞍山化工园区长江边上被化工厂污
2020/3/26 染的土地2009年6月26日.
12
让我们再看看我们的身边还发生着怎样触目惊心的事件。
2009年11月20日,在加拿大丘吉尔镇以北约300公里的地方,一头 雄性北极熊咬着一只小北极熊的头。随着气候变暖,北极熊的食物 来源匮乏,同类相残越来越普遍。
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
——803《沙乡年鉴》读书汇报
.
.
1
有这样一个人,他会在七月的凌晨三点半起床, 像地主一样巡视大地和他的“佃农”,在四、五月 的每一个晚上到树林空地上观赏鹬(yù)炫技的空中 求偶舞蹈,也会在雪融时追踪一只自冬眠乍醒而大 胆跑出洞穴去探险的臭鼬(yòu);他会注意草原上普 遍为人所忽视而自生自灭的所有野花的生日,也会 在八月经常随兴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画;更谨记着每 年雁归来的时刻,并年年替他农场里的山雀上脚 环……
好书导读沙乡年鉴之四
好书导读沙乡年鉴之四一生至欢,莫若知音相伴:千载奇逢,无如好书在案。
主播:小北编辑:蓝心土地和乡野经常被人混淆。
土地为玉米、沟壑和抵押贷款提供了栖身之所,而乡野是土地的个性特征,是土壤、生命与天气的和谐共存。
贫瘠的土地孕育着富足的乡野,反之亦然。
只有经济学家才会误认为物质的丰盛就等于富足。
富足的乡野在物质上可能会存在明显的匮乏。
乡野的特质往往无法一眼看出,而且也不可能总是显而易见。
不同的人对乡野的审美情趣各有差异,正如人们对歌剧或者油画各有不同的品味一样。
乡野和人一样,乡野常常在质朴的外表下隐藏着神秘的宝藏。
生长着刺柏的丘陵很乏味,但是当那经历了千载夏日、满载靓蓝色浆果的山丘中突然窜出一群叽叽喳喳的松鸭的蓝色身影时,一切立刻变得充满生机。
成片的玉米田是单调无趣的,但当大雁在三月的天空中向玉米打起招呼时,那沉闷的氛围随机就消散于无形了。
环河在早期的威斯康星州,令人惊叹的景象之一就是环河,那是一条汇入自身、循环奔腾、永无休止的河流。
环河的水道是由土壤、植物群落和动物群共同构成的,从年幼时起,人们就被灌输了关于这三者的知识:关于他们的起源的知识、关于他们的开发技巧的知识。
然而,究竟什么是具有干旱、洪水、滞水和沙洲的水流?这一概念的意义只能自己推知。
生态学注定成为有关环河的知识,它是一种迟来的努力,要把我们有关生物世界的共有知识转化为有关生物航行的集体智慧。
大自然的历史1242.jpg当今的自然史主要关注的是动植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动植物与哺育他们的土壤、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动植物与歌颂“我的故土”却不知其运行机制的人类之间的关系。
有关这些关系的科学称为生态学。
什么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受过教育的公民是否清楚他在整个生态机制只是一个小小的齿轮。
他是否清楚,如果与生态机制协作,他就会拥有无限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如果拒绝协作,他最终会被生态机制碾压成尘。
我们追求与土地的和谐,如同追求人类的绝对公正和自由。
当很多人已然忘记土地的存在,当教育和文化几乎完全脱离了土地,怎么样才能让人们为了与土地的和谐而奋斗,这是自然资源保护教育所面对的问题。
《水浒传》《沙乡年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答案:
3.(8分)(1)【甲】C 【乙】A 【丙】B
(2)①这本书记载了作者一家在成斯康星重建沙地农场的生活片段,所写内容按十二个月顺序编排在一起,因此取名为“沙乡年鉴”。
②示例1 :同意。
我们为了保护原始野性,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但结果往往违背初衷。
如《沼泽地的哀歌》中,政府用各种方法保护沼泽地,却成胁到作为沼泽原始性化身的鹤的生活,迫使它们离开。
人类这种保护行为,反而弄巧成拙
了。
示例2:不同意。
人类的发展往往会影响自然,因此在发展中要有保护自然、珍爱自然的意识。
《沼泽地的哀歌》中,如果政府不采取保护沼泽地的措施,人类的开辟和侵占只会变本加厉,加速鹤的离开。
人类这种行为对原始状态的保护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并不是所有的保护都会弄巧成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乡年鉴》名著导读
【导读前言】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它与《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
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类关系的著作,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沙乡年鉴》这本书从1941年起就开始寻求出版,但直到1949年,作者去世后才问世。
当时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的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十分陌生,所以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书中利奥波德把本来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要求让人们改变观念,遵循生态规律。
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利奥波德学说的指导意义。
利奥波德被尊为新自然保护运动浪潮的领袖,《沙乡年鉴》也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伯灵顿市。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1909年,他从耶鲁大学的森林专业毕业后,利奥波德进人联邦林业局任职,后从事自由的野生生物考察研究,创立“荒野学会”(The Wilderness Society),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
1948年4月21日,邻居的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救火的路上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美国自然文学代表作,影响力堪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常年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创立了著名的“荒野协会”,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而《沙乡年鉴》则是他对在沙郡进行的生态恢复实践,在美国大陆各个荒野地带的游历经历,及其对土地伦理的所思所想的总结。
书中有关于乡野生活的优美描写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写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