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 中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 情节动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学习清单
• 文本内容
1.基本翻译 2.概述要点 3.积累文言词语
• 文本意义 • 写法特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补充注释:
本文的寓意,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晋、唐时的解释:“世咸知积小可以高大, 而不悟损多可以至(致)少。夫九层起于累土, 高岸遂为幽谷。苟功无废舍,不起朝夕,则无 微而不积,无大而不亏矣。”
从哲学角度,认为大和小,多和少都可以 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含有朴素的辩证观点。
近现代: 蔡元培先生:“虽为寓言,实含至理。盖人之所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 阴,无陇断焉。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 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 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 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寓言,一般短小,常常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 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 或其他事物。
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 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相关语句
态度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 支持移山,主动献计献
海之尾,隐土之北。”
策,解决移山中的问题。
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屋何?且焉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
不反对,存有疑虑,担 心愚公,担心无处放土 石
王屋何?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
不平?
以有子孙者,为夫生年有尽,而义务无穷;不得不以 子孙为延续生命之方法,而于权利无关。是即人之生 存,为义务而不为权利之证也”从个人与群体、权利 与义务的角度解读的。
傅斯年先生:“我们可以从这里透彻地悟到,人 类的文化和福祉是一层一层堆积来的,群众是不灭的, 不灭的群众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界的。 … …人类 的进化恰合了愚公的办法。人类所以能据有现在的文 化和福利,都因为从古以来的人类不知不觉地慢慢移 山上的石头、土块,人类不灭,因而渐渐平下去了。 然则愚公的移山论,竟是合于人生的真义”从人类文 化福利积累的角度来解读。
今天,我们更多地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来理解: 一般认为,愚公移山故事的寓意是:只要认识 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 造客观世界。
愚公精神
“下定决心,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去争取胜利。”
翻译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 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 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 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
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 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 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 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 样的蠢事?
愚
公
《移
列 子
山
》
《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 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庄,追求一种冲虚自然的境 界。其中的名言及寓言故事,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 的心驰神往,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 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 题,内容充满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逐篇 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 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 言》。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因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全书 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 篇,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是战国早期 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作者作品介绍:
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冲虚真人”。
3.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什么?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 不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 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神话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 下,人们只能幻想由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 类征服自然。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 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 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1.笑:讥笑。2.止:阻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 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 (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 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 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无以应。
愚公的形象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是出于一时冲动吗?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不是出于一时冲动, 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一是他有远大抱负,二是他对移 山的坚强信心,这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 的正确认识。)
2.愚公移山要实现的目标(目的)是什么?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是要造福千千万万 的人和后代子孙。有这样的抱负,他才能不顾年迈、 艰辛,毅然担负起这一伟大事业。 )
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Leabharlann Baidu 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 担心挖不平吗?
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 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 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 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 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 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 一个“智” 字!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 山的举动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
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
本不可能成功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
告之于帝。
到畏惧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 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精神感动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得没法 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 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 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 还担心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 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 们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 这件事。
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 的大山,(使道路)一直 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 南岸,行吗?”(大家) 纷纷地表示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 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 (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 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 土的北边。”
二、作者的感情倾向 大智大勇、坚定执着名为“愚” 鼠目寸光、思想顽固名为“智” “公”敬称:老人家 “叟”一般或不敬:老头(讽刺)
思考探究
1.文中人物(包括 天神)对愚公移 山的态度是不同 的。找出相关语 句,简析他们的 态度。
人物
相关语句
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 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态度
人物
这则寓言记述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 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 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寓言 1、寓言的结构:
双重内容结构,结构的表层是一
个故事;结构的里层是作者所寄托 的意旨或给人的启示。 2、寓言的寓意: 寓意的划分:
具体寓意、普遍寓意 寓意的点明方式:
直接点明寓意、不点明寓意
第一段: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 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和地理位 置,为下文移山做铺垫。
第二段,面山而居,愚公提议移山并 开始移山。开端和发展
第三段: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 斥他的错误观点。高潮
第四段:山被移走。结局
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的深意
一、一个看似愚蠢实则高尚, 一个看似精明实则平庸(对比)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 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 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 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 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 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齔,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 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 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
有个男孩,刚七八 岁,蹦蹦跳跳地去 帮助愚公。冬夏换 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 情节动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学习清单
• 文本内容
1.基本翻译 2.概述要点 3.积累文言词语
• 文本意义 • 写法特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补充注释:
本文的寓意,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晋、唐时的解释:“世咸知积小可以高大, 而不悟损多可以至(致)少。夫九层起于累土, 高岸遂为幽谷。苟功无废舍,不起朝夕,则无 微而不积,无大而不亏矣。”
从哲学角度,认为大和小,多和少都可以 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含有朴素的辩证观点。
近现代: 蔡元培先生:“虽为寓言,实含至理。盖人之所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 阴,无陇断焉。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 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 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 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寓言,一般短小,常常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 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 或其他事物。
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 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相关语句
态度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 支持移山,主动献计献
海之尾,隐土之北。”
策,解决移山中的问题。
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屋何?且焉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
不反对,存有疑虑,担 心愚公,担心无处放土 石
王屋何?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
不平?
以有子孙者,为夫生年有尽,而义务无穷;不得不以 子孙为延续生命之方法,而于权利无关。是即人之生 存,为义务而不为权利之证也”从个人与群体、权利 与义务的角度解读的。
傅斯年先生:“我们可以从这里透彻地悟到,人 类的文化和福祉是一层一层堆积来的,群众是不灭的, 不灭的群众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界的。 … …人类 的进化恰合了愚公的办法。人类所以能据有现在的文 化和福利,都因为从古以来的人类不知不觉地慢慢移 山上的石头、土块,人类不灭,因而渐渐平下去了。 然则愚公的移山论,竟是合于人生的真义”从人类文 化福利积累的角度来解读。
今天,我们更多地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来理解: 一般认为,愚公移山故事的寓意是:只要认识 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 造客观世界。
愚公精神
“下定决心,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去争取胜利。”
翻译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 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 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 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
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 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 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 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 样的蠢事?
愚
公
《移
列 子
山
》
《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 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庄,追求一种冲虚自然的境 界。其中的名言及寓言故事,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 的心驰神往,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 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 题,内容充满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逐篇 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 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 言》。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因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全书 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 篇,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是战国早期 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作者作品介绍:
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冲虚真人”。
3.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什么?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 不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 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神话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 下,人们只能幻想由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 类征服自然。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 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 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1.笑:讥笑。2.止:阻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 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 (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 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 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无以应。
愚公的形象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是出于一时冲动吗?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不是出于一时冲动, 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一是他有远大抱负,二是他对移 山的坚强信心,这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 的正确认识。)
2.愚公移山要实现的目标(目的)是什么?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是要造福千千万万 的人和后代子孙。有这样的抱负,他才能不顾年迈、 艰辛,毅然担负起这一伟大事业。 )
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Leabharlann Baidu 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 担心挖不平吗?
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 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 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 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 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 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 一个“智” 字!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 山的举动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
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
本不可能成功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
告之于帝。
到畏惧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 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精神感动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得没法 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 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 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 还担心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 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 们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 这件事。
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 的大山,(使道路)一直 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 南岸,行吗?”(大家) 纷纷地表示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 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 (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 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 土的北边。”
二、作者的感情倾向 大智大勇、坚定执着名为“愚” 鼠目寸光、思想顽固名为“智” “公”敬称:老人家 “叟”一般或不敬:老头(讽刺)
思考探究
1.文中人物(包括 天神)对愚公移 山的态度是不同 的。找出相关语 句,简析他们的 态度。
人物
相关语句
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 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态度
人物
这则寓言记述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 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 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寓言 1、寓言的结构:
双重内容结构,结构的表层是一
个故事;结构的里层是作者所寄托 的意旨或给人的启示。 2、寓言的寓意: 寓意的划分:
具体寓意、普遍寓意 寓意的点明方式:
直接点明寓意、不点明寓意
第一段: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 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和地理位 置,为下文移山做铺垫。
第二段,面山而居,愚公提议移山并 开始移山。开端和发展
第三段: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 斥他的错误观点。高潮
第四段:山被移走。结局
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的深意
一、一个看似愚蠢实则高尚, 一个看似精明实则平庸(对比)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 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 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 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 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 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齔,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 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 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
有个男孩,刚七八 岁,蹦蹦跳跳地去 帮助愚公。冬夏换 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