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和妈妈》教案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学习小动物们的特征,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爱心。
二、教学内容1. 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2. 小猫、小狗、小兔子、小鸟、小鸭子等小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 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课件。
2. 小猫、小狗、小兔子、小鸟、小鸭子的图片或实物。
3. 白板或黑板,用于画小动物的特征。
4. 彩笔、贴纸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讲述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动物们的特征。
2. 讲解:展示小猫、小狗、小兔子、小鸟、小鸭子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实践:分组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标出它们的特征。
4. 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讨论,评选出最具特色的小动物。
5. 总结: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讲述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
2. 观察家里或周围的小动物,画出它们的特点,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2. 通过讨论和分享,了解幼儿对小动物特点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行为,评价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心。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小动物特点的观察和讨论。
2.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去动物园或宠物店观察不同种类的小动物。
3. 开展小动物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绘画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绘画工具,保证画面整洁。
2. 在讨论和分享环节,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情感体验,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九、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小动物找妈妈》是一本适合学前幼儿阅读的绘本,内容简单生动,画面可爱温馨,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只小动物迷路了,它在丛林里找到了很多的动物妈妈,但最终只有一个动物是它的真正妈妈。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动物找妈妈》这本绘本的内容和主题。
(2)认识不同的动物妈妈,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3)学习家庭的概念,明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爱家人,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友爱精神。
(2)启发学生热爱动物,培养他们的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导入环节(1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绘本《小动物找妈妈》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然后播放动画片《小动物找妈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这本书产生好奇心。
2.教学过程(40分钟)(1)阅读绘本《小动物找妈妈》,教师为学生朗读,鼓励学生跟读,理解并感受其中的情节和人物。
(2)讨论分组,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动物如何找到它的妈妈,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角色扮演,学生根据绘本内容扮演角色,学生们可以互相扮演动物和小动物,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活动设计(30分钟)(1)制作小动物面具,为了增强学生对绘本中不同动物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动物的面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家庭游戏,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玩家庭游戏,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增强亲子关系。
4.课堂总结及延伸(1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梳理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然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幻想中的理想家庭。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程度、角色扮演表现、讨论贡献等。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附反思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小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亲情,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小动物,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动物玩偶、图片、卡片等。
2.环境准备:布置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小动物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小动物们最想找谁吗?”引导幼儿说出“找妈妈”。
(二)基本环节1.老师讲述故事《小动物找妈妈》(1)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们的特征,如:小兔子耳朵长,小鸭子嘴巴扁等。
(3)讨论:小动物们为什么找不到妈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们?2.游戏环节(1)游戏一:小动物找家老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幼儿将图片粘贴在相对应的“家”上。
(2)游戏二:小动物找妈妈老师将小动物卡片和妈妈卡片打乱,幼儿找出每只小动物对应的妈妈。
3.歌谣环节(1)老师教唱《小动物找妈妈》歌谣。
(2)幼儿跟唱,体验亲情。
(三)结束环节2.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了几种小动物,学会了关爱他人。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通过故事、游戏和歌谣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不足: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对图片的识别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旁边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前让幼儿熟悉图片,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
4.教学改进:针对不足之处,今后可以增加幼儿的实践环节,如:让幼儿自己讲述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讲述故事《小动物找妈妈》时,我设计了一些互动问题来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小动物们的情感。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和它们的宝宝,了解它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2.培养幼儿倾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3.教育幼儿关爱动物,学会与同伴分享、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和它们的宝宝,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具:动物和它们的宝宝的图片、头饰。
2.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知道的动物和它们的宝宝。
2.故事讲述教师讲述故事《动物宝宝和妈妈》,注意语气、表情的生动形象。
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互动,感受它们之间的亲情。
3.故事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问题如: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和它们的宝宝?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最喜欢哪个角色?4.情境体验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体验。
分组进行,每组扮演一个动物家庭,进行互动表演。
5.活动延伸教师出示动物头饰,邀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动物宝宝和妈妈。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妈妈”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五、作业与拓展1.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讲述故事《动物宝宝和妈妈》。
2.拓展: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如参观动物园、制作动物手工作品等。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讲述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与幼儿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动物和它们的宝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到了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培养了关爱动物的情感。
同时,他们在讲述故事、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动物找妈妈小班科学教案
小动物找妈妈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小动物与妈妈的关系,培养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孩子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教育。
二、教学准备1. 彩色图片:兔子、小鸟、小猫、小狗等各种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
2. 实物制作:可以用棉花或纸制作兔子、小鸟等小动物的模型,每个模型上都贴上动物妈妈的图片。
3. 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动物的图片,可以是小鸟、小狗等。
4. 图片和图书:相关的动物书籍,如《小猫找妈妈》、《小鸟找妈妈》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可以为孩子们播放一段有关母爱的视频,或者讲述一些有关母爱的小故事,引起孩子们对母爱的关注和思考。
2. 导入主题老师可以出示几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这些小动物。
引导他们思考:小动物们有没有妈妈?妈妈在哪里?3. 学习小动物与妈妈的关系通过观察图片和绘本,引导孩子们发现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
可以问孩子们以下问题:- 这是什么小动物?他们的妈妈在哪里?- 妈妈是如何照顾小动物的?- 小动物们有没有感激妈妈的爱?4. 游戏环节:小动物找妈妈老师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小动物的图片,并将其他小动物的图片藏起来。
让孩子们互相寻找自己的妈妈,找到后站到一起。
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
5. 制作小动物的模型通过纸制模型的制作,让孩子们能够动手参与,并将制作好的小动物模型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6. 小结和讨论老师请孩子们坐在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你们制作的小动物模型有没有妈妈?- 你们觉得小动物们会对妈妈的爱心和关怀感激吗?-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小动物们和它们的家园?7. 扩展活动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接触大自然,观察小动物和它们的家园。
可以进行一次小型观察活动,让孩子们记录所见到的小动物和它们的行为特征。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在寻找妈妈的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动物与妈妈关系的理解。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1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出生方式——卵生、胎生。
能按照两种不同的出生方式给动物分类。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区分动物是卵生还是胎生。
活动准备卵生动物视频。
卵生动物、胎生动物图片若干,字卡各一张。
绘画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二、利用课件,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一)了解卵生动物。
(1)有一只小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们知道小鸟遇到了谁吗?(播放课件)(2)看完后请孩子说说小鸟遇到了谁?(母鸡妈妈和乌龟妈妈)(3)母鸡妈妈在干什么呢?你们知道鸡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吗?(4)乌龟妈妈又在干什么呢?(5)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6)师小结:有些动物宝宝如鸡、鸭、乌龟等,是通过妈妈下蛋,再从蛋里孵化出来的,这些动物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卵生动物”。
(出识字卡“卵生动物”)(二)了解胎生动物。
(1)这里还有一些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动物是不是都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呢?(出示图片:大象、狮子、孔雀等)(2)师小结:有些动物宝宝如猫、狮子、大象等,是妈妈直接生出来的,这些动物也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胎生动物”。
(出示字卡“胎生动物”)(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吗?三、游戏:帮动物宝宝找家。
(1)教师:游戏活动前两个动物分类提醒孩子:它是谁?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呢?请把它送回家!(2)教师:这里有一些动物宝宝,天快黑了,它们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帮它们,找到它们的家呢?(3)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请小朋友按“卵生动物”“胎生动物”分类粘贴。
四、谈话:小朋友们是卵生还是胎生?小结:小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住上10个月,妈妈非常的辛苦。
所以我们要爱自己的妈妈,也要爱动物妈妈和宝宝。
请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下来,送给妈妈并告诉妈妈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第8课小动物和妈妈(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第8课小动物和妈妈(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小动物和妈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关系2. 小动物和妈妈的特点3. 线条、色彩的表现方法4. 小组合作、分享与展示教学重点:1. 小动物和妈妈的特点2. 线条、色彩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2. 美术用品:画纸、彩笔、水粉等3. 小组活动所需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小动物和妈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与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和妈妈的特点,如外形、颜色、表情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小动物和妈妈的特点,讲解绘画技巧。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践环节(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动物和妈妈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在组内讨论、分工,共同完成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意见。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其他小动物和妈妈。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建议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展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感受母爱的伟大。
小动物找妈妈教案大班教案
小动物找妈妈教案大班教案教案标题:小动物找妈妈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游戏和互动,认识不同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
2. 一块大白板或黑板。
3. 学生的座位或地板上的位置。
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 引入主题:给学生展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猜猜这些小动物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动物。
-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小猫的妈妈是什么?”、“小狗的妈妈是什么?”等等。
2. 游戏活动(15分钟)- 游戏1:找妈妈- 将所有小动物的图片或卡片混合放在一起,让学生一个一个地选择一张卡片。
- 学生需要根据图片找到对应的妈妈,并将它们放在一起。
-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指导,直到所有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都被正确匹配。
- 游戏2:叫声配对- 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叫声音频,如狗叫、猫叫、鸟叫等。
- 播放其中一个叫声,学生需要找到对应的小动物图片或卡片,并将它们放在一起。
- 继续播放其他叫声,直到所有的小动物都被正确匹配。
3. 创作活动(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小动物。
- 每个小组需要合作创作一幅关于他们小动物的画面,包括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
- 学生可以使用彩色纸、颜料、彩色笔等材料进行创作。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并向其他小组展示。
4.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之间的关系。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和创作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延伸:1. 给学生配发一本小动物图画书,让他们在家中阅读,并尝试找到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
2. 组织一个小动物园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和认识各种小动物及它们的妈妈。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正确匹配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创作活动中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
2. 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动物找妈妈》绘本故事欣赏。
2. 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探讨。
3. 小动物与其它亲属的关系分析。
4.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技能了解。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
2. 探讨小动物与其它亲属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分析小动物生活习性及生存技能。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
2. 观察法。
3. 课堂讨论法。
4. 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活动:播放小动物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 教师引入:简要介绍《小动物找妈妈》绘本故事的内容。
3. 故事讲述:教师朗读故事,并引导学生跟读。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了解亲情之间的联系。
5.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制作小动物与妈妈的关系图,展示在教室墙壁上。
6. 观察实验:安排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行为,记录并分享观察结果。
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小动物与其它亲属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亲情不仅存在于妈妈之间。
8. 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小动物的爱护意识,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培养爱心。
9. 总结提高:教师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动物保护活动。
七、教学反思:通过《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在故事中深刻感受到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情,激发了他们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提高了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技能,培养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故事讲述、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几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各自的妈妈。
2. 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小动物找到了妈妈。
3. 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知道几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各自的妈妈。
2. 教学难点: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小动物找到了妈妈。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小鸟、小鸭、小鸡、小猪、小狗等动物头饰。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小动物。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小动物,并引出活动主题。
(二)基本部分: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知道小动物要找到各自的妈妈。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小动物找妈妈。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小动物头饰。
每组幼儿要互相合作,将相同的小动物头饰送到对应的妈妈身边。
3.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帮助他人的快乐。
教师提问:帮助小动物找到妈妈,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帮助他人的快乐。
五、作业设计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帮助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小动物特征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倾听幼儿在活动中提出的疑问和建议,评价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
3. 收集幼儿在课后作业中的反馈,评价他们的家庭参与和情感体验。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安全、愉快地参与活动。
2. 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情感体验。
2. 组织类似的帮助他人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同理心。
3. 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书或观看动画片,进一步扩展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增进对动物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4.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或图片。
2. 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名字。
3. 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
难点: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或图片。
2. 准备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名字。
3. 准备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张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猜测这是哪种动物的宝宝和妈妈。
2. 展示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 让幼儿观察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如体型、颜色、纹路等,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
4. 讲解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生活习性,如食物来源、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宝宝和妈妈,并说明原因。
6. 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7. 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宝宝和妈妈,并画出来。
六、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景扮演:让幼儿扮演动物宝宝和妈妈,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4.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和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宝宝和妈妈,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展示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让幼儿自由发表观点,猜测它们的名字。
2. 逐个介绍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幼儿认真倾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宝宝和妈妈,并说明原因。
4. 让幼儿扮演动物宝宝和妈妈,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它们的生活。
小动物找妈妈中班科学教案
小动物找妈妈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准备:图片或手偶:小鸟、小狗、小猫、小兔子等小动物的图片或手偶,每个动物至少两个。
音频设备:播放小动物的叫声音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老师拿出一个小动物手偶,然后问幼儿:“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幼儿回答后,老师要求幼儿描述这个动物的特点。
然后老师继续问:“这个动物有妈妈吗?它的妈妈是谁?”鼓励幼儿思考并回答。
2. 观察小动物图片 (10分钟)老师出示一组小动物的图片,包括小鸟、小狗、小猫、小兔子等。
然后老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些小动物的妈妈是谁。
鼓励幼儿参与讨论,并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即每种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
3. 认识小动物的妈妈 (1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小动物的叫声音频,让幼儿听一听,猜猜这是哪个小动物的声音。
然后老师出示对应的小动物图片,再次强调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
老师可以提问:“小鸟的妈妈是什么?”、“小狗的妈妈是什么?”等等,鼓励幼儿回答并拓展他们的认知。
4. 玩偶配对游戏 (20分钟)老师给幼儿分发小动物图片或手偶,要求孩子们找出自己手中小动物的妈妈。
幼儿可以通过颜色、形状、口袋等特点来辨认。
老师在幼儿找到匹配的妈妈后,展示正确的配对,并夸奖幼儿的观察力和辨认能力。
5. 小结 (5分钟)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每种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同时鼓励幼儿尊重和爱护小动物及其妈妈。
幼儿可以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延伸活动:1.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讨论其他动物的妈妈是谁,如小鱼、小鸡等,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2. 妈妈和宝宝连线游戏:给幼儿分发卡片,上面画有动物的妈妈和小宝宝,让幼儿将正确的妈妈和宝宝连线。
3. 观察游戏:老师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妈妈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用手偶配对。
8. 小动物和妈妈(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小动物和妈妈课程名称:美术年级:一年级下册教材:《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富有创意的动物画作。
教学重点:1. 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动物画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小动物的特征。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动物画作。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张小动物和妈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小动物和妈妈。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简单描述其外形特征。
二、新课学习(10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的特点。
2.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小动物图片,总结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如:毛茸茸的、有尾巴、有耳朵等。
3. 老师示范如何用画笔描绘小动物,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画笔描绘出其外形特征。
2. 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交流绘画心得。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动物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
3.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用画笔描绘出它们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上一节课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顾小动物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课后观察的小动物,简单描述其外形特征。
二、新课学习(10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动物画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动物画作,总结动物画的表现手法。
3. 老师示范如何运用表现手法创作动物画作,引导学生学习创作技巧。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小动物和妈妈_岭南版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小动物和妈妈_岭南版
第八课:《小动物和妈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认识常见的颜色,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造型。
2、过程与方法::能体验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亲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模拟动作中体验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动物的形象;体会动物的亲情;表现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关于动物亲情的细节表达。
教学准备:
一、收集“小动物和妈妈”亲情故事、图片,以及儿童喜欢的音乐。
二、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Flash动画,和相关题材的画家作品与优秀学生作品。
教学媒体:投影、电脑、幻灯机
作业要求:能用线、色造型,画一幅小动物和妈妈一起的彩色画。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Flash动画,直接导入课题
2、故事引入:教师或学生简述故事内容,提问故事内容,学生讨论回答,尝试表演小蝌蚪见到妈妈的表情和动作。
二、发挥主体。
小班语言活动优质课《小熊和妈妈》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优质课《小熊和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基本情节和内容。
2.学生能够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
3.学生能够学会通过绘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故事,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2.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能够与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2.学生能够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小熊和妈妈》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
2.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2.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生能够与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准备1.故事书《小熊和妈妈》。
2.各种颜色的颜料和画笔。
3.图片展示板。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展示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爱过的小动物,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第二步:讲授故事1.展示故事书《小熊和妈妈》,通过图片讲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2.让学生跟随故事一起感受母爱的伟大。
第三步: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分享自己对于母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梳理。
第四步:绘画表达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颜料和画笔表达出来自己心中的小熊和妈妈。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梳理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秀特点。
第五步:合作活动1.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2.教师梳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互助互爱的特点。
第六步:总结1.教师进行回顾,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反复强调。
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画作,评估学生对于故事《小熊和妈妈》的理解程度。
2.通过讨论及合作活动,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补充1.落实班底幼儿园动物园爱护小动物月系列活动。
2.发现学生绘画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长,并针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小学美术《小动物和妈妈》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动物和妈妈的外形特征和情感表现。这是我们在绘画中表达情感的基础,也是美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描绘小动物和妈妈的作品,分析它们是如何通过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现情感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观察小动物和妈妈的外形特征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美术手法表现小动物和妈妈的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经验。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描绘小动物和妈妈的外形特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意表现能力,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线条、形状和色彩,创作出富有个性化和创意的小动物和妈妈作品。
3.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让学生在了解小动物和妈妈之间亲情关系的同时,关注动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如何描绘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情感,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概念,让学生易于理解。同时,通过示范和对比分析,帮助他们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也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关爱,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品德。
小学综合实践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提高认知能力、锻炼观察力、培养合作精神,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展这些技能。
其中,小动物找妈妈是一个有趣且教育意义深远的活动。
通过这个任务,学生将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种类的动物,并理解它们与母兽之间的联系。
此外,他们将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任务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鼓励他们发展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了解它们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至小学三年级。
【所需材料】- 大纸张或白板- 彩色纸- 胶水- 剪刀【活动步骤】1. 引入- 在黑板上或大纸张上画一幅简单的母兽图像,并在旁边列出几种不同动物的名称,如猫、鸟、兔子、蛇等,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母兽与自己的孩子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小动物要找妈妈?- 引出任务名称并解释活动的目的和规则。
2.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至5名学生组成。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和一名记录员。
- 给每个小组一张大纸张或白板,并提供彩色纸和剪刀。
- 每个小组将在纸上绘制一种动物的图像,并根据所画动物的特征,剪下该动物的名称贴纸,粘贴在图像旁边。
组员之间要相互讨论和协作。
3. 动物辨认游戏- 每个小组完成后,将彼此的图像和名称都混合放在一起。
- 让一个小组开始游戏,选择一张图像并读出该动物的名称。
其他小组成员需要迅速观察图像,然后大声告诉组长是否有他们小组所画的动物,并解释观察到的相似之处。
如果正确识别出该动物,则获得一分。
如果回答错误,其他小组可以尝试。
4. 小动物找妈妈游戏- 游戏开始时,每个小组的图像和名称都放在桌子上。
- 提醒学生他们的任务是尽快找出属于自己小组画的动物和名称,并将它们配对。
- 学生选择自己小组的图像和名称,将它们匹配在一起,并将它们放在一个专门为这个目的设计的区域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和妈妈在一起?(小鸭、小牛、小熊、小鸡、小乌龟、小猫……)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做 什么?你能模仿它们的动作吗?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动物的形象;体会动物的亲情与人类的亲情;表现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
关于动物亲情的细节表达。
教学准备:
1、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的亲情的故事、图片。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张、颜料、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律动,师生同做小指操。 1、谈话引入:列举一下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吗? 2、引出故事:可是今天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如果是你妈妈不见了,你
6、学生自己表演动物后说出名称,或由同学猜出起名称。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更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播放课件,欣赏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
图片。 并引导他们注意小动物的颜色和基本的特征, 同时想象一个故事, 表演小动物和妈妈 在一起的动作。在音乐中与学生欣赏相关题材的画家作品或优秀学生作业。
2、师生共同分析以上作品的内容、 线条和色彩, 启发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形象来作画。 3、布置美术学习方式 ( 1)活动一: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构思一个故事并表演动作。 ( 2)活动二:自由地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形象,并在图中适 当位置简单写出故事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 在自主活动式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幅有主题的作 品。 三、反思评价 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业,并说出理由。教师小结。 四、课后延伸 与父母或亲人分享自己的作品。融人家庭的美术教育。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小动物和妈妈》教案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常见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色,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造型。
2、过程与方法: 动作的活动中体验动物之间的感情; 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大与小的概念; 自主探索以线条
为主的绘画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小动物和妈妈》 的故事;能体验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亲情; 能大胆使用不同的线 条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