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于细微处见精神写作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细微处见精神
写作指导
一、何为“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往往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运用细节描写的例子。
1. 场景细节描写。
例如:
(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都德《最后一课》)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
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
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句(2)和句(3)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
句(2)较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
句(3)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2. 服饰细节描写。
例如:
(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鲁迅《藤野先生》)以上句(1)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
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句(2)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3. 语言细节描写。
例如:
(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
他可
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
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句(2)属表现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孩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
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4. 动作细节描写。
例如: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鲁迅《孔乙己》)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
(鲁迅《孔乙己》)
(3)“……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契诃夫《变色龙》)
(4)“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契诃夫《变色龙》)
以上句(1)(2)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
“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
句(3)(4)中“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是奥楚蔑洛夫身份的象征,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
“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而是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
一“脱”一“穿”的细节,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5. 心理细节描写。
例如: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魏巍《我的老师》)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句(1)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情激动到了极点。
句(2)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同学该如何恰当运用细节描写呢?
先看一篇高一学生写的人物评传——
老师
文/陈勇兴
考试成绩出来了,老师把几位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叫到办公室,他们以为老师会责怪他们。
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到了办公室,老师只问了我们一句话,然后叫我们回到教室。
“你后悔吗?”这就是老师所问的。
老师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鼓励同学。
总是能带给我们一些启迪。
他以他那种认真的工作态度,管理着班级,使班级变得团结。
每到课间他总是能
到班上来看看,他的背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老师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幼小的心灵。
读了本文,读者不知道这位“老师”姓甚名谁,不知道他的长相,不知道他的性格,连模糊的轮廓也没有。
全文第一、二段写考试后老师找“我们”谈话的事,但没有学生的心理描写,也没有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一句“你后悔吗?”提出得很突兀,不能算语言描写。
鉴于此,第三段的议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缺乏事实支撑。
最后一段的评价自然落入俗套中了。
写人物,少了细节描写就无法勾勒人物形象,无法把人物写活。
有时候,写作比较短小的文章,一个细节就能成为一篇文章的主干。
请看例文——
语文老师
文/钱佩佩
语文老师讲他有一次改考场作文,以“风流”为话题,一位考生以“唐伯虎点秋香”为题,大讲特讲周星驰、巩利主演的那个电影情节,老师觉得他没创
意,把题目中的“秋”字改成了“蚊”字,想给那位考生一个启示,结果那位考生
是位女生,看到自己被改后的作文题是哇哇大哭。
老师讲起这段故事那神情
颇为得意,改一个字就能让人大哭,好像他很有创意似的,哎,我可怜的师
姐。
语文老师不像其他老师那样逼着我们交作业,学习,就说写作文吧,大家都怕写,老师每次都认真指导,给我们举很多成功的、失败的例文,鼓励
我们“我手写我心”,但最后总要说这几句:“我不会强迫大家去写作文,大家都
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所以你觉得你能写好,一定要去写,你写不好,这一
次可以不交。
”有的人会觉得这老师好说话,就真的不交作文,但我觉得,遇
上这样的老师,我好意思不交作文吗?
本文虽短,但两处细节描写却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把这位“语文老师”独特的一面勾勒了出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此看来,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
但高中学生写记叙文,还是习惯以叙述为主体,少描写或不描写,缺乏运用描写的自觉性,造成人物形象干瘪,语言无味的现状。
下面是高一学生写的习作《忆邰老师》片断——
他惩罚学生的手段也十分极端,而且近乎残忍,如果有谁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按时补好作业,他就用破桌板(厚约1cm,宽比巴掌宽),像打铁
一样,打在被罚同学悬空的手上。
啪!啪!啪!震得我们的心也啪啪地响。
被打的同学也不敢躲,因为如果躲只会使自己被打的次数更多,打得更响。
他还让受过罚的学生,去替他惩罚其他学生,而且一定要用力打,不许轻打,
否则自己还要受罚。
我也被打过一板,是因为一次默写不合格,事后他还让
我准备一个“丙”本,用来摘抄写错的字。
(文/陈剑伟)
这则故事中本来有许多细节值得描写,但这位同学几乎没有写到细节。
为什么?因为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自然用不上描写。
如果换成当事人的观察,那么老师的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就都有了,同学的反应也可以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也有了。
再看这篇习作的修改稿片断——
邰老师罚人
文/陈剑伟
……我偷偷地瞄了瞄邰老师手中的板子,那是从我们破损的学桌上拆下来的一块木板,比我们的小手还要厚,还要宽,握在邰老师的大手里却正合
适。
看着邰老师铁青的脸,我连忙把头深深地低下去,再低下去,大气也不
敢出。
“啪啪啪”三连响,站在邰老师对面的小强立即用右手抓住挨打的左手,直往心窝里收,人也弓成了一只虾米,一边跺脚,一边龇牙咧嘴,嘴里有大
声吸气时的“丝丝”声。
但他没有哭。
我们都猛地把手收回来,脸上写满了恐
怖。
“把手伸出来!”又一声断喝。
但板子并没有落下,邰老师的脸色由青转红,不像刚才那样严厉了。
“小强,你来打小伟,打三下,要用劲,不用劲就再打
你。
”刚刚缓过气来的小强接过老师手中的大板子,似乎已忘记了自己刚才的
痛,“啪啪啪”,奋力的三下,小伟便重复着小强刚才的表情。
这样一个个地传
递下来,到了我这儿,老师却没让人打我。
我正心存侥幸,“啪”,一板子让我
感受到了钻心的疼痛,加上刚才放松了警惕,毫无心理准备,那手心更是火
辣辣的疼,让我差点掉了眼泪。
“谁叫你没记性,讲过多少遍的字都写错,回
去准备一个‘丙’本,把写错的字摘抄下来。
”
修改稿通过“我”的观察和亲身体验,写出了老师罚人的恐怖过程,写老师有神情、语言的描写,写学生注意了点面结合,详略搭配,加上“我”也是亲历者之一,自然就有了心理描写,另外还注意了整个过程中紧张气氛的渲染,把过程写得有张有弛,跌宕起伏。
相比较原稿而言,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明显进步。
因此,要写好人物并不难,关键是用好细节描写,主要是做好以下四点:
第一,改变陈旧的叙事方式。
文章尽量以描写为主,以叙述推动情节,用一个一个的细节串联成一篇文章。
第二,改变叙事的角度。
不是每篇作文都用“我”为叙事的主体,学会写谁就以谁为叙事主体,这样才能用到心理描写等,丰富文章的内容,丰满人物形象。
第三,改变妄下断语的叙事习惯。
如果随意给人物贴标签、下断语,那么人物性格就会被固定,这样所用到的每个材料都成了对人物性格的证明,细节描写无法运用,人物形象不可避免地被平面化。
如果学会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至于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留待读者读完你的作品后自己去概括、加工,那么这样的人物才能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文章才能让人觉得有趣。
第四,多观察,多积累,养成抓细节的好习惯。
最后,运用细节描写要坚守五个原则:真实,独特,典型,生动,有用。
总之,在写人的叙事性文章中用好细节描写,就能于细微处见人物的神采。
二、写作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00分)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
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人性的光辉常常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身边人物的身上闪现。
请从生活中取材,以“人性的美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00分)
草坪上父亲在教五六岁的儿子练习棒球传球。
花样不断翻新,难度逐渐增加,儿子接球却很轻松,仿佛具备与大人平等传球的能力。
原来父亲一直蹲在地上,为的是保持与对方一样的高度,从对方的高度来理解球,处理球。
教孩子传球需要蹲下,生活、人生不少方面也同样需要蹲下。
请以“学着蹲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写作指导
1.审题
2.选材
3.立意
示例一
对“人性的美丽”的一种解读
人性的美丽,那是热心,是帮助,是善良……归结某一,那就是爱。
人与人之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虽虚无,却是发自内心的古老的东西,人的心才是宇宙中最美丽的。
还记得那个黎明吗?小子浩的父母用双手将这小生命高高举起,自己却随着缆车滑落在地,不再回来……这就是爱,是人性的美丽。
还记得那个清晨吗?一只国家主席的手与一只掏粪工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前者问寒问暖,后者热泪盈眶……这就是爱,是人性的美丽。
还记得那个午后吗?华盛顿在遇到他的老师后,竟把他的老师请到美国总统的位置上坐下,并连声称:“这是您所给予我的。
”这就是爱,是人性的美丽。
还记得那个黄昏吗?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灼烧,他却一动不动,心里默念着中朝两国人民的嘱托……这就是爱,是人性的美丽。
还记得那个午夜吗?在巨轮旁边,杰克用尽最后的力气,将罗丝从冰冷的海水里拖到一块门板上,然后永远的消失在冰冷的大西洋里……这就是爱,是人性的美丽。
有人曾说过:“爱是人类心中不灭的火焰。
”是啊!世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不失传的爱的种子,世界才会变得这样芬芳美丽,绚丽多彩。
人性美,是世界上最美的,它凝聚了生活的一点一滴,像琥珀一样,将它们永久保存。
示例二
月夜
晚上九点多了,我懒懒地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妈妈,给她打个电话吧。
我穿着拖鞋、短衬衫来到了离寝室不远的IC电话机旁,不幸运的是没有空位了。
我叹息着,只好等了。
浏览了一遍所有打电话的人,个个眉飞色舞、兴致极高地聊着,恐怕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吧,我面临的似乎是没有希望的等待。
幸好看见一个讲话比较安静的女孩子,平平淡淡的语调,她大概不是那种爱长聊的人吧,我就停在她身边站下,开始守株待兔。
她好像是高三的,听见她向她的妈妈(也许是爸爸?)抱怨说:“这个星期要考试,五一也不放假了,你也不能来看我了……”真快,只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她紧张吗?我倚靠在电话亭上,仰望天空,那儿挂着一轮月亮,散发着柔和的淡金色光芒。
我突然打了一个寒战,一摸手臂,嗬,都起满了鸡皮疙瘩。
没想到外面这么冷啊。
我用双手摩擦着手臂,企图制造点热量。
真希望她快点啊,可是人家都高三了,平时忙得要命,好不容易星期六才有时间打个电话回家,又是女孩子,难免和妈妈话多些,我就等等吧,只当作欣赏月光好了。
也不是很久,她挂上了电话,轻轻地拍拍我的肩:“喂,你是不是要打电话?”
我点点头,第一次正面看了她一眼,圆圆的脸蛋,在昏黄的路灯下,模样不是特别清楚。
可她那极温柔、极细腻的嗓音,像云一样,如水一般。
“如果你要的时间不长,就先打吧,我还有好几个电话要打呢。
”她咯咯地笑着,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了,对她的话,我根本没有意料到:有谁会在乎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的感受呢?虽然我很想早点打完回寝室,虽然我只是给妈妈问个好,不会超过五分钟,可是……我连忙推说:“不用了,不用了,你先打呀,我等等没关系的。
”我们相视一笑。
她继续打电话,这次好像是同学,语调变得轻松活泼起来。
她与同学讨论着高三生活,倾诉着压力,回味着快乐,谈得好开心。
我在电话旁踱来踱去,听着凉风吹摇树叶,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看着月亮穿行于忽浓忽淡的云间,凉意渐渐侵入我薄薄的衣裳。
我紧紧抱住身子,在原地一上一下地蹦跳,真冷啊。
就在我无聊地玩起跳房子取暖时,一件薄薄的粉红色外套递到了我的面前。
这是……?朦胧中,她一手拿着话筒,一手递过毛衣,向我点点头。
我忽然觉得她不是一个陌生人,而是我最亲最好的一个姐姐。
接过外套,披上,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感、幸福感涌上心头。
有时候,月光也像阳光般暖人心怀,凉风也变得充满人情味,我抬头望着明朗的夜空,情不自禁地笑了。
(简评:这篇文章写的是同学情。
陌生而又熟悉同学,一次偶然的等电话经历,很好地展现了人性的美丽:高三的女生是写作的重点,先是她与家人通话完毕,和善地要“我”先打;接着在“我”的等待中,她给了我一件粉红色的毛衣,让“我”披在肩头:充分展现了她人性的美丽。
而“我”呢,也同样善解人意,自己在一旁等候,任由她说个痛快;毛衣接过来披在身上,感到特别的温暖和幸福。
这份同学情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两人都拥有着美好的人性。
而人物描写中注意动作和语言的细腻展现,人物描写结合着自然环境的描写,是深入观察深入体味的结果,很好地诠释了所要表现的主题。
)
示例三
一位出租车司机
胡敏
我曾经很顽劣地跟一位出租车司机开过玩笑。
那天我独自走在街上,一辆空的迎面驶来,我定定地看着他,直到他将车停在我的身旁。
他从车窗里伸出头来问我上哪儿,我装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问没钱可不可以坐,那司机听罢忙将头缩了回去,一边尴尬地笑着说:“小姑娘真有趣,这年头没钱哪能坐得了出租车?”一边打着方向盘,向前开走了。
我看着渐行渐远的出租车,心里也暗暗好笑:这年头!
可后来我真遇见一位不要钱的出租车司机了。
那是个周六的下午,下课铃一响我就赶紧冲出了校门,我得赶到邮局去取钱。
不然接下来的一周伙食费没了着落,我到哪儿混饭吃啊。
第一个到校门外,只听见一片“坐车”的叫喊声。
原本没钱不打算坐的,可一想再晚一点到邮局就怕他们扎帐取不出钱来,所以心里一急,硬着头皮问:“没钱可以坐吗?”司机们一下安静下来,我仍抱着一丝希望,继续说:“现在我身上没钱,但
我是到邮局取钱的。
取了马上给车费——不过,不过……不一定能取到啊。
”没人吱声了,突然一个司机大笑起来:“没钱坐什么出租车啊!”同学们正纷纷从校门出来,我低下头,觉得耳根发热,脸很烫,心跳得厉害。
正要转身跑开,突然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我送你去吧。
”
我欣喜万分,抬头看见一辆车缓缓滑近身边,停下。
是一张普通而又和善的脸。
他打开车门,朝我笑笑:“上车吧。
”我的突然涌起一股暖意。
这时,旁边有的司机笑起来:“你充什么好人,学雷锋啊?”就听见那司机笑道:“今天就当一次雷锋吧!”我心头一震,扭头对其他司机扮了个鬼脸,钻进车里,关上了车门。
谢天谢地,我们及时赶到了邮局,我取了100元钱,紧紧攒在手里。
先不给他,让他再送我回去。
我有我的主意,我要感谢这位司机,是他在我无助的时候及时伸出了友爱的手,还给了我那样一个温暖的笑脸。
车到一个小超市前,我要求他停一下,说是买一点东西换散零钱好给车费。
他笑笑停下了。
我走进去买了一袋瓜子,换得一把零钞。
车又回到了校门前,我把往返的车费数给他,连同那一袋瓜子。
他很吃惊地看着我,说:“不是你自己要吃啊?真的给我的?”我点点头,笑了:“谢谢你!请你收下吧。
”他朝我一笑,也不再说什么,他一定明白我的心意了。
进校门时,我忍不住回头,那辆出租车已经掉头,开走很远了。
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车,顿感心中温暖无比。
那一刻,司机和善而憨厚的笑容便在我的记忆中定格,从此永不会抹去。
示例四
拄着双拐的母亲
冬天的某个早晨,城西老街的一栋老居民楼突然起火。
那是座上世纪40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木楼梯、木窗户、木地板。
居民们纷纷往外逃,才逃出一半人,楼梯就“轰”地一声倒塌了。
剩下的九个居民被逼到唯一没烧着的三楼楼顶,惊恐地等着消防队救援。
可是,楼房夹在几条窄巷之中,消防车过不去,云梯架不开。
底层的梁柱烧得“嘎吱嘎吱”响,随时可能倒塌,情势十分危急。
消防队长灵机一动,找来一床旧毛毯,和其他几名消防员一起拉开,对着上面的人大声喊道:“跳!一个—个往毛毯上跳,一定要背部着毯!”背落毛毯,受力均匀,不会因砸破毛毯而出事故。
一个男人跳下,屁股着毯,没有受伤;紧接着一个小孩跳下,背着毛毯……人们一个接一个安全获救。
只剩一位裹着大衣的女人站在楼顶犹豫着,不敢跳。
这时,火势越来越猛,一根大柱子忽然“喀嚓”一声烧断了。
惊叫中,人们不停地责骂那胆小的女人。
消防队长喉咙嘶哑地喊道:“跳啊,你赶紧跳啊!再犹豫就来不及了!”那女人感到小楼开始晃荡,终于下定决心跨过护栏“跳”了下来……
瞬间,人们齐声惊呼。
她不是“跳”,而是向前走——双腿向下。
女人身形就像一段木柱直直地坠落在毛毯上。
由于受力面积太小,毛毯“嗤”的一声裂开,女人的
双腿重重地跌在地上,“叭”的一声,双腿折了,鲜血直流。
“真笨,真笨!”人们一边骂一边围过去。
但是,那奄奄一息的女人在消防队长的怀里露出一丝惬意。
她的大衣敞开,她的小腹高高隆起:“已经九个多月了,”女人轻声地说:“赶紧送我去医院,孩子还能活……”
那孩子就是我!
当时,妈妈在想:如果背部下落,孩子不保;如果头部下落,母子不保;双腿下落,或许能以自己的伤残换得孩子的安全……
如今我读高一了。
每到周末,妈妈总拄着双拐来接我。
在人流中认出那拄着双拐的身影时,我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