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

目的要求

1.掌握:方剂与病证、治法和药物的关系。

2. 熟悉:“方证相关”,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各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等)。

3. 了解:中药与方剂之间并存互动的复杂关系。

第一节方剂与病证

中医学理、法、方、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方剂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所以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也是临床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用药的方案。任何一首方剂都不可缺少药物组成和具体适应病证这两个主要内容。每一首方剂中的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整体功效总是与其所主病证的病机相对应,尤其是历代名方之所以疗效卓著,组方法度垂范后学,就是因为这些方剂内的药物配伍与其主治病证之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可见,方药配伍与方证病机之间的相关程度,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此,在方剂学中的方剂与病证总是相提并论的,方与证如影相随,不可分割。方与证之间的这种类似锁钥对应的关系被称为“方证相关”或“方证对应”。

方证是方剂学的重要的学术特征,“方证相关”则是学习和研究方剂应当遵

循的逻辑。由于方剂与病证相应,所以,在临床遣药组方时应力求配伍用药与病机丝丝入扣,运用成方时则需证变方变,随证加减;研究制方原理时要以方证对应的认识为依据的。既然方剂与病证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前人成方时,决不能将方证分开研究,首先要弄清病证的病机,在病证的基础上,来深刻理解前人制方配伍的精髓,同时在临证运用成方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当前病证与原方病证之间的差异程度,而随证变化。创制新方时更要力求所用药物的配伍与其主治病证之间的高度对应,只有辨清所治病证的病机证候,才能对证下药制定出高效的处方。

“方证相关”还蕴涵有方(药物组成)与其作用对象(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证是非健康机体整体状态的综合概括,是机体疾病状态的本质反应。方药的直接作用对象是非健康机体,而机体对方药的效用反应呈现个体差异。由于方药呈现的效用与受作用的机体整体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因而有效方药所含有的多种物质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认识这种相关性有助于揭示方药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阐明中医辨证论治机理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提高方药与病证之间的相关程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

概念:治法是根据临床症侯,在辨证审因、辨明病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的基本治疗方法,即治疗大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

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法”是在临床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法”随“证”而立,而方是从法而出;历代医家创造了相当多的治法,其中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将其概括为八法。

《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二、“八法”

“八法”即汗、吐、下、和、补、温、清、消。又称常用基本治法。

1.汗法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汗法的作用:具有发汗解表,透邪外出,及发越水湿,宣通血脉等作用。汗法不仅能发汗,凡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使气血通畅,营卫调和,皆是汗法的作用。

适应症: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病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症者。

分类:由于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法有辛温、辛凉、补阳、滋阴之别。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

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即发汗治病。

2.吐法:

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咽喉痰涎壅阻、顽痰停滞胸膈、宿食留滞胃脘、误食毒物尚在胃中。

注意:吐法作用峻猛,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所以多用于实邪壅塞,病情急剧之证,但刺激咽喉,胃脘,引起呕吐易损正气,且较痛苦。

3.下法:

下法是通过攻逐、荡涤、泻下,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痰结、水饮,从大便排出的一种治法。即通过通泻大便治病。

下法的作用:具有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破瘀通经,和逐痰催生等作用。

适应症:热结便秘,冷积便秘,蓄血蓄水,及水肿等证。即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

分类:由于积滞有寒热,正气有盛衰,邪气有夹杂,故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

使用下法的注意事项:下法以攻逐为特点,易耗伤正气,故临床以有形实邪停留肠胃的里实证为宜,对于孕妇、产后,月经期及年老体弱,与失血者应予慎用。

4.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所谓和解者,是指和解表里之意,专用于治疗在半表半里的证候。

和法的作用: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及调和气血等作用。

适应症:肝脾不和,肠胃不和,伤寒邪在少阳,疟疾等,

分类:常用的有和解少阳,开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和法。

5.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治疗方法。[寒病的成因]

温法的作用: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通经脉的作用。

适应症:适用于中焦虚寒,亡阳厥逆,和经脉寒凝之证(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

分类:由于寒邪所在部位不同,寒邪与阳虚的程度不同,因而温法中又有温中散寒、温暖肝肾、回阳救逆之区分。其他尚有温肺化痰、温胃降逆、温肾纳气、温中行气、温血活血、温阳止血、温里解表等。

6.清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