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宋成荣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引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思维意识的重要途径,而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小学教育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科学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效果。

一、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的价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科学教学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观察力,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科学学习的效果。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意识科学教学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原理和故事、展示科学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思想品德教育则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人格修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和项目研究,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社会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结论思想品德教育与科学教学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主要从科学教学的特点、科学思维的养成和科学道德的培养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科学教学的特点科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探究、实验和发现,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也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科学思维的养成科学思维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科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归纳和推理等环节,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或科学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三、科学道德的培养科学道德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

科学道德强调在科学实践中遵守科学规范和科学伦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在科学实验中遵守实验规则、尊重他人的成果,并且尊重动植物的生命,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和科普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良好品质。

四、案例分析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实验任务,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不同?”然后通过学生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多个假设并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一、引言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关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待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科学教学应依托学生的实际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点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密度时,可以设计让学生用鸡毛掸子和铁钉比较它们浮沉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体密度的概念。

2.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让学生栽种一些绿植,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学生逐渐发现植物的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科学伦理问题科学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科学伦理问题。

例如,在学习遗传学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对基因改造的看法,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了造福人类的,但同时也要注意伦理道德的约束。

4.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例如,在进行一些小型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在完成实验报告和表现评比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竞争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生态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脆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六、小结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品德教育在其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然而,单纯的科学知识传授远不能满足孩子全面成长的需求。

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科学教学相结合,渗透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和积极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在培养科学态度的渗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科学精神的基本体现,包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释的客观性、批判性、开放性、探究性等。

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态度去观察、发现、提问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时,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探索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的科学态度。

三、思想品德教育在培养科学方法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工具,包括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步骤。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实验验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思想品德教育在塑造科学人格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塑造学生的科学人格。

科学人格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包括科学的真实、科学的客观、科学的敬畏、科学的责任等。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到实事求是、正直诚实,培养他们科学精神和诚信意识。

同时,还可以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崇尚科学的情感。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科学教学中感受到科学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五、思想品德教育在培养科学素养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郑瑞林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应该贯穿小学科学教学之中,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一、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及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

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

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通过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实现。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时,观察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学科的观察方法进行,先整体观察在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局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认识到科学课的实地观察比利用画面观察获取的知识更多;而在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个单元的观察和《我看到了什么》的观察一样么,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个观察是个长期的观察,如果要将观察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要按时观察、要及时记录、分阶段写观察记录总结,最后分析研究。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在小组实验《点亮我的小灯泡》,有一组说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请他们将自己的连接利用实物投影演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原因,同学们发现连接方法是正确的,但小灯泡没有亮起来。

于是,我引导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有的小组认为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小灯泡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接触的问题。

通过小组认真检查,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没用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小灯泡亮了,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逐步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造就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增强小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在教学《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各组成员积极想出办法,有的利用加热,有的利用太阳晒,有的利用过滤,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体会到了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在科学教学中很重要。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行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首先,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在科学教学中倡导科学道德。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遵守科学道德,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尊重科学事实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敬意和崇高追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科学内容,引导学生明辨科学与伪科学,培养学生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其次,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和结论推理。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项目设计,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究科学问题和解决科学难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享科学知识和经验,通过小组汇报、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分享文化和合作精神。

思想品德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能力的提高,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行修养。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科学实验和创新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和分享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 种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例如,通过科 学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科学家 的故事、科学史实等,培养学生的科 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通过科学与社会 、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环保意识。
德育渗透的效果
通过德育渗透,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 道德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更加 热爱科学,更加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 ,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和珍惜生命。同 时,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探索未知领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案例三
总结词:环保意识
详细描述:在环保主题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环保知识、参与环保实践等方式,增强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与处理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
03
德育渗透的方法与策略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 素,如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发展的历 程等,可以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德育渗 透。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 受科学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培养学生 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促进全面发展
德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渗透,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还需要 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适应社会需求 的必然趋势。

小学科学教学呼唤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呼唤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呼唤德育渗透相城区北桥中心小学付卫荣内容摘要: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的科学教学也应渗透德育,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

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故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

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

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1、在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

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如在教学《抵抗弯曲》时老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程序进行,先用薄材实验再换成厚材,循序渐进,寻找规律。

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校园搜索大行动”的单元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

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四)培养学 生 的 意 志 品 质:在 开 展 观 察 活 动 教 学 过 程 中,教师要对其各个 环 节 的 教 学 活 动 进 行 有 效 的 监 督,并 对 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全程追踪,这样既可 以 有 效 激 发 学 生 的 学习兴趣,又可以提 高 他 们 的 主 观 能 动 性,更 好 的 提 高 课 堂 教学效果.如在一个观察周期较长的 活 动 中,学 生 的 积 极 性 会逐渐降低.此 时,教 师 应 给 予 学 生 鼓 励,提 高 其 信 心. 这 样的教学活动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毅力,培 养 学 生 的 责 任 感 和 坚强的意志品质.
关 键 词 :小 学 ;科 学 教 学 ;德 育 渗 透
通过教授科学,可以帮助学生扩 展 视 野、开 拓 心 胸,既 能 让学生认识世界,又 学 习 到 许 多 人 生 哲 理. 因 此,在 进 行 小 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 注 重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相 处,以 确 保 科 学探究的严谨性 和 合 理 性. 如 今,科 学 技 术 发 展 迅 速,涉 及 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 科 学 又 是 一 把 双 刃 剑,因 此,在 科 学 教 学时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 、小 学 科 学 教 学 中 德 育 渗 透 的 方 式
(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 境 是 人 类 生 存 的 基 础,当 前环境污染严重,环境形势恶劣,保护 环 境 的 脚 步 刻 不 容 缓. 通过学习科学,可以 使 他 们 发 现 生 态 系 统 保 护 的 重 要 性,以 更好的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例 如,在 对 水 资 源 污 染 与保护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 可 先 让 学 生 设 计 考 察计划,制作考察报告,再带领学生实 地 观 测,得 到 第 一 手 观 察资料,切实直观地 理 解 了 河 水 污 染 的 严 重 性,再 进 一 步 研 究河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获悉污染的大部分原因与日常 生活息息相关,使学 生 内 心 震 动,思 考 出 可 行 的 解 决 措 施 及 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宋成荣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宋成荣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宋成荣小学科学课是一门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等内容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课的优势,善于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动之以情”上下功夫,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导之以行”上做文章,巧施德育的最佳渗透法,实现科学教学的德育目的。

一、“动之以情”——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学科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实施德育不可缺少的凭借之基。

只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育人因素和独特的表现力,就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从而达到“出虽浅而寓意深”。

1.情境创设。

运用科学中的生动情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科学课生活化、趣味化的体现。

小学生对新颖、奇特的事物异常感兴趣。

一个演示,一个故事,一种现象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从不同角度进行激发。

如教学《桥》一课,先可引导学生阅读李春设计建桥的故事,介绍赵州桥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科学态度,再组织学生进行平桥和拱桥的比较实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和创造的精神。

如学习《一片完整的叶》时,从已知入手,启发学生从描述一课大树引入描述一片树叶,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感受树叶的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研究兴趣和热爱情感。

我们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将有关法律法规等精神贯穿其中,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自我保护》等教学中,教师可自然而然地渗透法制教育和环保教育,养成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和自护能力。

2.借题发挥。

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发挥插图的作用,利用这个“留空”处,触发学生思维活动,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在讲解《养鱼》一文“养鱼的过程”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文中的插图,并指导演示,从而加深掌握饲养小金鱼的过程以及注意的事项。

又如在《怎样认识岩石》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四幅插图,认识观察岩石特征的方法有看、摸、刻等。

小学科学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作者:周灼荣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30期【摘要】一节优秀的科学课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又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保护环境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道德品质、坚韧不拔的探究精神为学生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目标都要求我们要在科学教学里实施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渗透;策略一节优秀的科学课与学生的品质养成息息相关。

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并要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目标都要求我们要在科学教学里渗透德育教育,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内容呢?有怎样的应对策略呢?我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教学常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氛围,还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科学课大部分都是实验探究课,每一节课几乎都离不开探究活动,在这些过程中,要是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本完成不了这些活动。

由此可见,在日常科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重要。

我每次上科学课,首先让学生在教室走廊集队去实验室,到了实验室门口,学生有序地进入,按小组分配的位置就坐。

同时组内设置小组长、材料员、记录员、发言员,由材料员领取该组的实验器材,实验完毕共同清洗、收集、清点,再由材料员送回仪器室,确保实验器材完好归位。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上课习惯来源于平时的教学细节,我们要从教学常规细节入手,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入手,教育学生实验探究前要有研究计划,小组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实验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要细心观察等,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把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回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不要拿走实验器材,让学生感谢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探究任务,这些细节都需要我们教师日常中经常提醒学生来实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者:吴杰来源:《黑河教育》2015年第09期小学科学课不仅是一门求知、求真的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学科。

在科学课中渗透德育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现在的小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的宠爱下长大,娇生惯养,很多事都是由家长代劳,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差,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利用科学课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水”这课时,课上让学生交流有关水的认识,学生都高高地举起手来,争着发言。

他们根据自己对水的了解,有的说水是无色的,还有的说水是无味、会流动的液体。

我夸奖学生说:“你们知道得可真多”,接着导入正题:“我们国家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水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所以要保护水资源。

为此,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再度高涨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解决办法。

各组纷纷行动,交流得十分热烈,提出了一些好建议:不往水里扔垃圾;不将污水排到江河里;要在有水的地方种树,防止水土流失等。

针对他们的讨论,我总结说:“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保护水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保护水资源出分力。

如果你见到了谁在破坏水资源,就要制止他,并告诉他破坏水资源是犯法的行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思想品质,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科学学习态度的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不但要以科学探究为中心,还要具有积极的科学探究兴趣,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本着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我时时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

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

我主要是利用通学探究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例如:三年级“种植我们的植物”的单元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播种教学开始,让学生掌握播种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上完成绿豆的种植,接下来是观察绿豆从发芽、生长、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天坚持按时观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掌握绿豆的生长过程。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渗透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渗透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渗透在一间明亮的教室里,小朋友们正兴致勃勃地进行科学实验。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的脸上,仿佛为他们的求知之旅点燃了希望的火花。

在这片充满好奇心的天地里,不仅有科学知识的传授,更潜藏着深刻的道德教育。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更是培养孩子们责任感与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照顾一株小苗。

他们明白,给予小苗水分和阳光并不是一项机械的任务,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养护小生命所需的耐心与细心,这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接下来的活动是关于环境保护的小项目。

孩子们被分成小组,负责收集校园里的垃圾,并分类处理。

通过亲身参与,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不仅是科学的需求,更是道德的责任。

每当看到同伴们认真分类时,彼此之间的默契与合作精神渐渐萌芽。

他们开始懂得,团队的力量可以让每一项任务变得更有效率,也更加富有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道德观念悄然升华,从“我做”到“我们一起做”,这是心灵成长的重要一步。

科学的学习还引导孩子们关注生命的多样性。

在生物课上,老师带领他们观察不同动物的栖息环境。

小朋友们用心倾听,眼中流露出惊奇与敬畏。

讨论中,他们开始反思人类与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懂得了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这样的讨论不仅激发了他们的科学思维,更让他们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关爱生命的种子。

孩子们逐渐明白,科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道德的体现: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在一年级的科学教育中,实验是最佳的道德教育载体。

通过观察和实践,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

当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因果关系时,他们不仅在理解科学原理,更在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

每一次的实验成功与失败,都在告诉他们,科学探索需要勇敢面对挑战,而道德则是选择正确道路的指南。

课堂之外,科学教育的影子同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延伸。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单纯的知识传授往往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提高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将探讨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效果。

二、渗透方式1.设置优秀科学家榜样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和学习优秀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的认同。

比如在学习物理学时,可以介绍伽利略和牛顿对物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求真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2.引导学生分析科学道德问题在科学实验中,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是否应该进行动物实验,是否应该捕鸟等。

通过讨论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科学与伦理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在科学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让他们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

三、渗透效果1.培养学生的科学品德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学生能够在科学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如实验过程中的诚实与负责任、科学探索中的勇于探索、团队合作中的互助与尊重等。

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3.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关注科学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结合,可以达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与影响。

二、小学科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合1.学科交叉。

科学教学可以借助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的目标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科学教学中的实验和观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尊重他人和负责任等品质。

2.课堂氛围。

科学教学可以提供一个开放、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科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合理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合作意识。

3.题材选择。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相结合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背后的伦理道德。

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1.价值观引导。

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例子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让学生明白不同科学发现和应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

2.控制实验。

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控制力,能够合理对待实验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分享合作。

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分享和合作。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索科学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作者:鲜荣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9期摘要:本文主要讲了在科学课堂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科学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科学是一门常识性学科,其《课标》明确规定了科学课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等。

要完成思品教育任务就要结合科学本身的特点,把“知识、能力、品格”融为一体,使思想品德起到潜移默化含而不露的作用。

[1]一、科学教育的直观性增加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渗透性小学科学课属于科学启蒙教育学科,学生学习对象大都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实体,多以直观的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为主,它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在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知识的同时,心灵受到点点滴滴的感染和熏陶。

1.利用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进行自然渗透。

科学课内容中所表述的是客观事物的可见属性,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的感官进行直接感知,在学生积累感性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较易接受。

例如学习《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课,学生观察到了骆驼的脚掌宽大,能在滚烫的沙漠里行走,驼峰能贮存水分和能量,鼻子能关闭等特点,学生就理解到骆驼是典型的沙漠动物。

2.利用教学过程的直观性进行有机渗透。

科学课中有的内容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无法看到和想到,教学时就要通过直观手段达到学生理解知识,了解规律的目的。

同时学生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就是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例如学习《空气的性质》一课,空气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通过实验,学生手摸充满空气的气球,感到了它的存在。

把砖头放进水里有气泡冒出,说明有空气存在。

这时学生自然也就受到“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这一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了。

二、科学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训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所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实践活动,既能起到把探索自然奥秘的研究活动变为学生乐于从事的日常生活内容的作用,又能使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受到训练,逐渐养成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宋成荣
发表时间:2016-04-05T10:18:58.0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作者:宋成荣[导读] 善于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动之以情”上下功夫,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导之以行”上做文章,巧施德育的最佳渗透法,实现科学教学的德育目的。

宋成荣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藏南镇高戈庄小学266000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等内容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课的优势,善于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动之以情”上下功夫,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导之以行”上做文章,巧施德育的最佳渗透法,实现科学教学的德育目的。

一、“动之以情”——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科学学科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实施德育不可缺少的凭借之基。

只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育人因素和独特的表现力,就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从而达到“出虽浅而寓意深”。

1.情境创设。

运用科学中的生动情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科学课生活化、趣味化的体现。

小学生对新颖、奇特的事物异常感兴趣。

一个演示,一个故事,一种现象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从不同角度进行激发。

如教学《桥》一课,先可引导学生阅读李春设计建桥的故事,介绍赵州桥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科学态度,再组织学生进行平桥和拱桥的比较实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和创造的精神。

如学习《一片完整的叶》时,从已知入手,启发学生从描述一课大树引入描述一片树叶,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感受树叶的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研究兴趣和热爱情感。

我们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将有关法律法规等精神贯穿其中,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自我保护》等教学中,教师可自然而然地渗透法制教育和环保教育,养成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和自护能力。

2.借题发挥。

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发挥插图的作用,利用这个 “留空”处,触发学生思维活动,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在讲解《养鱼》一文“养鱼的过程”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文中的插图,并指导演示,从而加深掌握饲养小金鱼的过程以及注意的事项。

又如在《怎样认识岩石》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四幅插图,认识观察岩石特征的方法有看、摸、刻等。

这种形象、具体、直观的情境教学,必收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3.气氛渲染。

遵循教材中的特点,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教材中的有关事物和情景,增强直观性,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潜移默化,深受教育。

如《张衡和浑天仪、地动仪》一文,教师出示投影片——浑天仪、地动仪,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直观地认识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基本构造。

从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刻苦钻研科学的兴趣。

二、“导之以行”——巧施德育的最佳训练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渗透不是孤立地、抽象地、静态地进行,而是应做到“内应外合”,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延伸、拓宽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之中去,构成一个全面教育的整体,使学生在玩中受益,在玩中求知,真正做到“行虽微而旨趣远”。

1.联系相关学科。

常识教学不仅本身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相关的联系。

如教学《动物怎样过冬》一课,学生回顾语文课文《冬眠》中学过的方法。

科学课文《太阳和太阳系》与语文课中《太阳》有相似之处,教师用不着多讲,这样课堂教学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类似的课文与语文有联系的还有:《植物怎样传播种子》、《植物妈妈有办法》、《动物的进化》与《鲸》等。

2.凭借榜样力量。

科学教材为小学生提供了不少具有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好榜样。

而小学生模仿性强,仰慕名人和英雄,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榜样的示范效应,充分运用这些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去教育学生。

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程序认识水、空气、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同时,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以此教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除此之外,教学《重力》、《热气球》等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牛顿、蒙特戈菲尔等科学家的故事,做相应的科学实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培养科学精神。

3.运用激励机制。

观察、实验是打开自然科学大门的钥匙。

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开展一些科学知识竞赛、实验操作竞赛、科技制作展评等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如学了《物体的弹性》一课,教师可布置课外继续研究物体弹性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弹性的应用。

如观察一辆自行车,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

还可让学生学完《物体能传播声音》,做土电话;学完《压缩空气》,自制空气枪;学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寻找惯性现象等等,从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识。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方面。

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

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质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