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合集下载

宝鸡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特征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宝鸡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特征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宝鸡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特征及空间相关性分析(陕西卓普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咸阳 712099)摘要: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已经成为地理学、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从中观尺度科学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和趋势,以宝鸡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全域Moran,sI和局域Moran,sI系数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度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依赖性),揭示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局部聚集和局部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全域空间相关性和局域空间相关性指标均显著,从城市边缘到中心区(副中心)呈现递增的空间形态,其中居住功能区集约度空间相关性最高,其他功能区则最低,各功能区都存在正局域相关,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空间聚集现象。

对于高值聚类区应以结构挖潜为主,通过旧城改造和用地置换优化用地布局,低值和中低值聚类区应以管理潜力挖潜为主,通过规划管理和政策引导提高集约度,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可为宝鸡市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相关性;宝鸡市0 引言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各项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使国家耕地资源利用面临着严峻形势。

如何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过快增长,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近年来成为我国政府与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尽可能的承载更多城市要素,控制城市盲目扩张[1],这与西方“紧凑城市”(Compact city)的思想相似。

目前,国内外围绕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周秀芳[2]、谢毅[3]、吴郁玲[4]、TAN Dan[5]、帅文波[6]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及驱动力研究表明,城市化、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协调好土地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何明花[7]、黎孔清[9]、张中秋[10]、周璐红[11]、王中亚[12]等采用综合因素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集约利用开展评价工作;刘辉等[8]采用PSR模型进行土地集约度的评价工作;宋成舜[13]、LIN Shu-wen[14]、MENG Yuan[15]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应的研究中,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4个方面进行效益评价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研究[16,17]。

02-宝鸡市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报告-091202

02-宝鸡市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报告-091202
5.3.1 综合增长率法 ..........................................................................29 5.3.2 区域平衡法 ......................................................................................................30 5.4 综合预测结果...............................................................................................................31
1.1 范围界定.........................................................................................................................1 1.1.1 宝鸡市域 ............................................................................................................1 1.1.2 宝鸡中心城区 ....................................................................................................1
2.3 宝鸡市人口发展趋势...................................................................................................18 2.3.1 已迎来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2020 年前后进入户籍人口自然负增长 ......18 2.3.2 市域的净流入人口将逐步增加.......................................................................19 2.3.3 人口机械增长和内部流动加大,重点集中在城镇密集区...........................20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宝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09•【字号】•【施行日期】2009.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四月九日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陕政办发[2009]14号)和省政府把我市列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城市(陕国土资函[2008]87号)的批复等文件精神,为了做好市、县(区)、乡(镇)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妥善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长远规划与当前建设的关系,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耕地保护,统筹安排各行各业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合理有效利用,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修编原则1、坚持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原则。

正确处理农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应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与管理,推进耕地保护由重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保护转变,切实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落实。

宝鸡高新区虢磻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宝鸡高新区虢磻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2
二、区位分析
规划基地
规划区域位于宝鸡市最东端,其中有陇海线和西宝高速穿过,可作为宝鸡联系东部的 门户。其地处陈仓区南部,渭河以南,秦岭北侧,处在陈仓组团的边缘地带。其东临天王 镇,西邻八鱼镇,北临虢镇。
3
三、高新区发展条件分析
渭河 办公 高新西区 高新大道 东区一期 东区二期 三期西 片区
商业 居住
14
六、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科技新城:面积35.3 平方公里。科技创新、 高科技产业、居住商 务、文化教育、文娱 会展、行政服务 (2010年)
宝鸡高新区规划建设沿高新大道依次向前推进,先后规划建设了高新西片区、 高新东片区一期、高新东片区二期和高新东片区三期。由此形成了自西向东的发 展趋势。
4
四、上层次规划分析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未来的 宝鸡高新区…… 城中高科积聚处 市上商贸活跃中 梦想实现之地 创意汇聚之处 悠然栖居之家
宝鸡高新区虢磻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1
一、项目概况
宝鸡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科技创业园和新区两部 分。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城区内居住和工业类用地开始向外迁移,城市边缘 大规模拓展新区,主要为居住区和工业区。同时老城区局部地段也开始进行旧城改造,城市 内部出现了大量现代化商贸设施,城区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多中心组团城市结构初步显现。 在最新版总规指导下,城市建设重点开始东扩南移,先后发展建设了高新西区,高新东 一期,高新东二期,形成了宝鸡城区向东发展的趋势。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8.17•【字号】宝政办发〔2023〕31号•【施行日期】2023.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各有关单位:《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2023年第13次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8月17日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国办发〔2022〕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23〕70号)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4年)》(陕政办发〔2022〕15号)精神,现就宝鸡市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眼我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定位,实施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1885”工程,切实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不断提升宝鸡城市知名度、消费便利度、品牌聚集度和服务满意度。

聚焦“1”个总目标:建设立足宝鸡、辐射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实施“8”大行动:实施消费供给优化升级行动、文旅消费潜力释放行动、餐饮消费品质提升行动、体育消费品牌培育行动、会展消费扩容提质行动、流通体系循环畅通行动、名优地产消费提档行动、数字消费培育壮大行动。

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实证研究——以宝鸡市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实证研究——以宝鸡市为例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22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实证研究——以宝鸡市为例◎梁德时 何疆 李欣渺 丁洲平摘要:以宝鸡市为例,实证研究宝鸡市2008-2020年的人口规模变化。

发现宝鸡市在这段时间人口规模增长远小于预测人口。

分析原因是宝鸡市出现收缩型城市的特征,人口预测时忽视了城市吸引力的影响,预测方法较为单一,高估了人口增长和净流入人口。

提出由于长期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复杂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应提高远期人口规模的弹性,增强近期人口规模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力。

关注城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与城市吸引力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对于老工业城市,应利用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积极应对,提高城市居住质量,转变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宝鸡市;人口预测;工业城市;收缩型城市;人口流动一、绪论(一)引言长期以来,我们都把城市的总体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它合理分配了城市的公共资源,对城市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做出一些具体安排和总体部署。

而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环。

城市人口规模决定了未来城市用地规模与基础设施配置。

人口规模与结构数据往往服务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发展政策、实施社会项目。

获得及时、准确的人口数据需要依赖于对人口变化的监测,而制定发展战略和评估发展目标需要依赖于对未来人口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估计与预测[1] 。

目前的城市人口预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至今尚无一种成熟方法可以令人信服地预测城市规模[2] 。

在我国目前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中,市域的总人口预测常偏差过大[3]。

而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较弱的城市来说,净流入人口减少,人口规模的预测往往比现状的人口偏大。

使得城市规划中城市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无法充分利用,城市用地规模扩张了,人口密度却在减少。

本文从人口预测规模入手,以宝鸡市为例,研究2010-2019年间人口变化,用实证分析与方法比较来探究人口规模预测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增强人口规模预测可行性的一些建议。

基于多条高铁及城际线引入的宝鸡铁路枢纽规划

基于多条高铁及城际线引入的宝鸡铁路枢纽规划

基于多条高铁及城际线引入的宝鸡铁路枢纽规划摘要:宝鸡枢纽位于欧亚大陆桥中部,目前衔接陇海线、宝成线宝中线、西宝高铁、宝兰高铁5条铁路干线及宝麟地方铁路,规划年度年度有4条城际铁路和2条高速铁路新建铁路引入枢纽。

本次基于多条城际线及高铁线引入,研究宝鸡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关键词:宝鸡枢纽;高铁城际;线路引入;总图规划1概述1.1宝鸡铁路枢纽概况宝鸡枢纽位于欧亚大陆桥中部,东起陇海线蔡家坡站,西至陇海线林家村站,北起宝中线千河站,南至宝成线任家湾站。

枢纽东西长约53km,南北宽约10km,是西北地区东通道与西南地区北通道的交汇点、更是西北地区通往内地的主要出入口,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1)现状概况宝鸡铁路枢纽目前衔接陇海线、宝成线(宝鸡~成都)、宝中线(宝鸡~中卫)、西宝高铁(西安~宝鸡)、宝兰高铁(宝鸡~兰州)5条铁路干线及宝麟地方铁路。

宝鸡枢纽现有各类车站 10 处,其中:客运站 2 处(宝鸡、宝鸡南)、编组站1 处(宝鸡东)、区段站 1 处(千河)、工业站 1 处(任家湾),中间站 5 处(蔡家坡、阳平、虢镇、卧龙寺、福临堡)。

(2)枢纽拟建及规划项目概况近期2035年:关中城际铁路宝鸡-法门寺、宝鸡至汉中铁路、宝鸡至庆阳铁路、宝麟铁路延伸及改造、兰州~天水~汉中铁路、宝鸡至平凉铁路、宝鸡至凤县铁路建成。

远期2050年:宝鸡枢纽南环线(货车外绕线)、红河谷~太白~坪坎铁路、凤县~陇南~九寨沟铁路建成。

1.2宝鸡铁路枢纽存在问题(1)既有线个别区段能力紧张枢纽内宝鸡至卧龙寺段(双线)通过能力紧张,宝鸡东至宝鸡为控制区间。

(2)既有线标准不统一宝成线与其他各线路牵引质量不统一,直达、直通列车需进行增减轴作业。

枢纽内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不统一,机车类型也不相同,大部分通过列车均需在宝鸡枢纽进行换挂机车或补机作业,加重了枢纽的作业负担。

(3)地区铁路分布不均衡既有既有陇海铁路和西宝~宝兰客专均成东西向分布,南北向虽然有宝中线和宝成线,但均为单线客货铁路,速度低,缺少高等级铁路。

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陈仓区绿色陈仓建设三期总体规划(2017年-2021年)》的通知

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陈仓区绿色陈仓建设三期总体规划(2017年-2021年)》的通知

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陈仓区绿色陈仓建设三期总体规划(2017年-2021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6.15•【字号】宝陈政发〔2017〕38号•【施行日期】2017.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陈仓区绿色陈仓建设三期总体规划(2017年-2021年)》的通知宝陈政发〔2017〕38号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陈仓区绿色陈仓建设三期总体规划(2017年-2021年)》已经区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2017年6月15日目录第一章概况 (1)一、自然状况 (1)二、社会经济状况 (1)三、现状分析 (2)四、取得的成就 (2)五、存在的问题 (3)第二章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一、必要性 (4)二、可行性 (7)第三章规划的依据、范围、期限 (9)一、规划依据 (9)二、规划范围 (9)三、建设期限 (10)第四章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原则 (10)三、总体目标 (12)第五章总体布局 (12)一、一轴 (12)二、两廊 (13)三、三区 (14)四、多点 (15)第六章重点工程规划 (15)一、城市森林化 (15)二、城镇园林化 (17)三、村庄林荫化 (18)四、路渠林带化 (19)五、农田林网化 (20)六、河流湿地生态景观化 (20)七、出入境口绿化美化 (22)八、荒山荒坡全面绿化 (22)第七章保护规划 (24)一、现状分析 (24)二、保护规划 (25)三、森林资源管护投资概算 (28)第八章种苗规划 (28)一、种苗需要量及年度安排 (28)二、种苗培育目标任务 (28)三、技术要求 (29)第九章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29)一、投资概算 (29)二、效益分析 (30)第十章保障措施 (32)一、加强组织领导 (32)二、全面动员宣传 (32)三、坚持科技支撑 (33)四、加强工程管理 (33)五、拓宽融资渠道 (34)六、完善管理机制 (34)七、强化抚育管护 (35)第一章概况一、自然状况陈仓区位于关中平原西端,东与岐山县相连,西沿渭水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清水县隔河相望,南依秦岭与太白县、凤县毗邻,北靠陇山余脉与陇县、千阳县、凤翔县接壤。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5)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6)第三节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8)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 (8)第五节城乡建设标准 (10)第六节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11)第七节产业布局规划 (13)第八节综合交通规划 (14)第九节旅游规划 (16)第十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7)第十一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7)第十二节宝鸡-蔡家坡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发展建议 (24) 第十三节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建议 (25)第十四节市域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建议 (26)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28)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1)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结构 (32)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34)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34)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5)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38)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40)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3)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43)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 (44)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6)第九章中心城区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50)第十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53)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55)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58)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58)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59)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60)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60)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61)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61)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63)第八节环卫设施规划 (63)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5)第一节综合防灾与安全保障 (65)第二节抗震工程规划 (66)第三节防洪工程规划 (67)第四节消防工程规划 (67)第五节人防工程规划 (68)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 (70)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73)第十七章附则 (75)附表1: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76)附表2: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77)附表3: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78)附表4: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79) 附表5: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0) 附表6: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促进宝鸡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依据《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规、规范、上一层次规划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宝鸡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陕政函[2008]175号),结合宝鸡市的实际情况,编制《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宝鸡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宝鸡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宝鸡市矿产资源总体计划(2002-2010年)一、编制《总体规划》的思路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要求,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和《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进行了系统编制,其编制《总体规划》的思路是:1、将《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精神具体落实到实处。

2、根据宝鸡市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对2002—2010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作出具体规划,同时制定出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介绍第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一)矿产资源勘查状况1、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状况我市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程度比较高,已全部完成1:50万区域重力测量及1:20万航磁测量,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覆盖全市应测面积,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可测面积的25.72%,1:5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完成可测面积的20.47%,同时进行了不同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基本查清了我市的地质构造格架和主要矿产种类在全市的总体分布特征,为我市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2、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状况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秦岭山区(秦岭褶皱系)。

全市共发现金属矿产12种,共发现金属矿产地63处,已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有10种(占已发现金属矿产种数的83.33%),经勘查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地有45处(占已发现金属矿产地总数的71.43%)。

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2处,小型矿床31处。

已勘查金属矿产中金、铅锌等勘查程度较高,主要矿床达到勘探程度,勘查深度为100—300米,其它金属矿产勘查程度相对较低,但总体可达普查程度以上。

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黑色金属矿产:铁308万吨。

有色金属矿产:铜14万吨,铅81万吨,锌277万吨,锑732吨,伴生汞755吨。

陕西宝鸡市金台区北坡乡村旅游总体规划_118页

陕西宝鸡市金台区北坡乡村旅游总体规划_118页

项目进展
◆ 《宝鸡市金台区北坡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初稿)》 项目成果
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宝鸡市金台区北坡,包括胜利村、金台村、陵原村、美林观光园、大唐秦王陵等,面积约4000亩。 二、规划期限 分三期: 近期为2007年—2010年,共四年; 中期为2011年—2015年,共五年; 远期为2016年—2020年,共五年;
项目进展阶段划分
至今工作 2007/8/2项目启动 9/22项目初稿汇报
未来工作 9/30项目中期汇报
未来工作 10/10项目终期汇报
本项目于2007年8月2日—8月12日,启动并进现场考察;8月 13日—8月18日资料整理及消化;8月20日,完成纲要。 8月20日—8月25日,文本撰写、图件设计;8月25日向公 司专家委员会开会通报进度、提问、讨论; 8月28日内部初步成果修改汇报;8月13日—9月4日,图册 完成;9月5—9月15日,修改完善。 9月22日进行初期汇报,并对景区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考 察;9月30完成修改并做项目中期汇报;10月10日进行项目终期 汇报。
上海先锋旅游规划机构 上海派尼欧旅游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零七年九月
前言
前言 宝鸡——古称陈仓,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西部,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宝鸡是 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悠久 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使宝鸡具有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 宝鸡市金台区以境内元末道教建筑“金台观”而得名。驰名中外的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古陈仓遗址座落境内。 全区有各类旅游景点 10 余处,胜利塬、陵塬、蟠龙塬都已发展乡村旅游接待,通过对引渭渠的景观打造和中山路即 将进行的景观改造,金台区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 千百年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魅力独具、内涵丰富的西府民俗文化。近年来,随着“一村一品”新农村 建设战略的实施,传统的民俗特色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西府民俗文化正从家庭走向市场、从农村走向城市,延伸产 业链条,把小生意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本次规划是在北坡村民整体搬迁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民心工程,要求在做好搬迁工作的 同时,做好对北坡的乡村旅游打造工作,推动北坡大产业发展、推动当地农民增收。我们深感本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与艰巨性,我们将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北坡产业进行延伸。 本次规划以西府文化为核心,将北坡打造成一个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的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本次规划的宗旨就 是:品悟万年陈仓,大观万年西府! 已有的北坡农家乐、美林观光园生态游、大唐秦王陵历史观光游为北坡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北坡居 民的整体搬迁工程,北坡乡村旅游的整体开发,借由北坡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优越的生态环境,必将引爆以宝鸡 市民为主体的近郊休闲旅游市场,引领宝鸡休闲时尚。北坡将做好近郊休闲游,打好生态牌,把北坡建设成为“西部 民俗第一村”。 “西府天地” 将深入挖掘“万年西府民俗文化”精髓,引入绿色民俗、创意民俗的概念,创造极具有层次感、独 特感、文化感的西府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区域。 “西府天地”在乡村旅游上将从简单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向更深层次的民俗体验型旅游过渡。 “西府天地”将突出景区的城市休闲社区功能,同时成为宝鸡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相对统一的景观改造与 规划使整个景区具有深刻的自然品位与历史文化品位。 “西府天地”将以整个北坡的休闲旅游发展为抓手,创建和谐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 本规划是在金台区人民政府、金台区文化旅游局的领导下进行的,规划过程中得到金台区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 导与支持,谨表示衷心感谢!

宝鸡高新十一路可研报告

宝鸡高新十一路可研报告

“东扩南移北上”
2016年底已实现: 2020年十三五目标
2007年,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把宝鸡建成百万人口特大城市”; 2009年,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宝鸡确定为经济副中心城市; 2011年,陕西省政府53号文件《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 心城市的意见》中又进一步将宝鸡定位为陕甘宁毗邻地区的特大城市和社会管 理创新示范城市; 2017年,宝鸡市政府提出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市场总结——
2017年楼市调控施策仍以”控房价去库存“为主基调。பைடு நூலகம்
2017年陕西省下达《通知》,对未取得预售证销售、延期交房等违规情况重点监控,
执法力度加大、加强。
宝鸡市公积金和信贷政策的调整,为职工群体购房提供便利,整体市场利好显著,对 后市影响长远且积极。
3 市场数据分析 数据层面,了解供需
信贷政策
宝鸡市申请贷款最高额度为30 万元;申请人实际可贷款额度首 套房为所购房屋总价款的80% 以内,二套房为所购房屋总价款 的40%以内;月还款额不超过家 庭月收入的50%。目前,贷款期 限在5年以内(含5年)的,首套房 贷款年利率为4.45%,二套房年 利率为4.895%;贷款期限在5年 以上的,首套房年利率为4.90%, 二套房年利率5.39%。
南客站区:文化、商业、品质住宅区 实施“关天规划”,打造我市新的交通 枢纽和商业、文化中心,是东扩南移的 重点工程。片区规划形成“三轴、两带 六片区、五组团”的总体结构和“五横 八纵”方格网状道路网。
高新二期:工业、产业园区 功能定位为工业发展区,兼 顾城市扩展,用地性质以工 业用地为主,包括文教、中 小型公共服务设施、绿地、 配套住宅及商业等。
【宝鸡整体市场态势】保障房建设

宝鸡基本情况

宝鸡基本情况

宝鸡古称“陈仓”,公元757年始称“宝鸡”,陕西第二大城市、中国钛谷。

其为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处于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省会(首府)城市中心位置,是通往大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的交汇点,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第三个大十字枢纽。

辖3区9县和国家级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宝鸡蟠龙新区、宝鸡陆港新区、蔡家坡开发区等。

面积18143平方千米,人口378万,市区人口百万。

宝鸡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

全市平均海拔618m(1985年数据)。

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

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公里(2010年)。

城市名片城市规划1:总体规划历程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初步确定宝鸡为“以机械工业为主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

第二阶段是1981~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在当时的规划指导思想下,确定宝鸡的城市性质是:“以机、电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铁路交通枢纽”;至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由1980年的40.8万发展至85万。

第三个阶段是2000~2020城市总体规划,这一阶段国家建设重点西移,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相对与1981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都具有较大的变化,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2:城市规划范围及发展目标规划区范围为金台、渭滨、陈仓三个行政区划,东到李家村、西至庙沟大梁,南到玉皇山、北至王家崖水库,总面积906.1平方公里。

宝鸡市渭滨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宝鸡市渭滨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宝鸡市渭滨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 - 4 -第一节城市概况................................................................................................. - 4 -第二节城市绿地现状 ......................................................................................... - 6 -第二章规划解读 ........................................................................................................... - 16 -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 ....................................................................................... - 16 -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 17 -第三节相关片区规划 ....................................................................................... - 20 -第三章规划总则 ........................................................................................................... - 21 -第一节规划编制意义 ....................................................................................... - 21 -第二节规划依据............................................................................................... - 22 -第三节规划范围............................................................................................... - 22 -第四节规划目标............................................................................................... - 22 -第五节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 - 22 -第六节规划基本对策 ....................................................................................... - 23 -第七节规划绿地指标体系 ................................................................................ - 24 -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 - 26 -第一节城区生态结构 ....................................................................................... - 26 -第二节城区绿地系统结构 ................................................................................ - 27 -第五章绿地分类规划 .................................................................................................. - 27 -第一节公园绿地(G1)规划.......................................................................... - 27 -第二节生产绿地(G2)规划.......................................................................... - 36 -第三节防护绿地(G3)规划.......................................................................... - 36 -第四节附属绿地(G4)规划.......................................................................... - 38 -第五节其他绿地(G5)规划.......................................................................... - 39 -第六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 ..................................... - 39 -第六章绿地系统景观特色规划 ................................................................................... - 40 -第一节景观特色规划原则 .............................................................................. - 40 -第二节景观特色塑造 ..................................................................................... - 40 -第三节规划措施............................................................................................. - 40 -第七章树种规划 ......................................................................................................... - 41 -第一节规划原则............................................................................................. - 41 -第二节城市所处的植物地理位置................................................................... - 41 -第三节技术经济指标控制.............................................................................. - 41 -第四节基调树种、骨干树种选定................................................................... - 41 -第五节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 41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 42 -第一节概述 .................................................................................................... - 42 -第二节规划原则 .............................................................................................. - 42 -第三节现状分析 .............................................................................................. - 43 -第四节规划的目标........................................................................................... - 43 -第五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43 -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 - 45 -第一节古树名木现状 ..................................................................................... - 45 -第二节保护意义............................................................................................. - 46 -第三节保护措施............................................................................................. - 46 -第十章防灾避险规划.................................................................................................. - 47 -第一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概述 ...................................................................... - 47 -第二节避灾绿地规划要点.............................................................................. - 47 -第三节渭滨城区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 47 -第四节防灾绿地设施配置.............................................................................. - 50 -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 - 51 -第一节规划原则及期限 ................................................................................. - 51 -第二节近期建设规划目标和重点................................................................... - 51 -第三节远期建设规划目标和重点................................................................... - 51 -第十二章城市绿线管理导则 ...................................................................................... - 52 -第一节绿线管理内容...................................................................................... - 52 -第二节绿线控制要求...................................................................................... - 53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 - 53 -第一节规划实施条件...................................................................................... - 53 -第二节规划实施措施 ........................................................................................... - 53 -第一章现状概况第一节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宝鸡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前瞻性、高水平引领城市科学发展,解决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宝鸡市城市规划建设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凡在宝鸡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除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标准等规定外,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规划管理规定第一节建设用地管理第三条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控制指标严格执行陕西省住建厅《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规定。

第四条建筑基地面积未达到《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低限值要求的零散用地不得单独开发建设,小于500平方米的零散用地宜作为公共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和停车场、社区管理用房、公厕、垃圾收集和中转、配电所、雨水泵站等社会公共设施用地。

第五条依法批准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用地规划条件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暂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用地规划条件按照《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本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二节建筑间距管理第六条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日照应满足大寒日不低于2小时的标准,旧城区(中山路地区、新建路地区、宝福路地区、群众路地区、宝十路地区、宏文路地区和陈仓区旧城区)改造新建住宅,确因现状用地条件限制,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第七条低层、多层正南北向条式民用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旧城区改造新建住宅,间距系数不小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城市案例分析—宝鸡
设计艺术学院城市规划01班向洁华20125220107
一.概述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

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

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

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市域:为宝鸡市所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3区和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麟游县、太白县和凤县9县,千阳县、面积为18172 平方公里。

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
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宝鸡市市域行政区划规划空间结构
市域形成“一区两翼、五片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区两翼:一区为市域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北部北山生态翼;“一区两翼”构成了市域空间发展的整体格局。

(2)五片:市域中部城镇密集区内的五个重点功能区,为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镇—岐山县城、凤翔县城—柳林镇—长青镇—陈村镇、扶风县城—法门寺、马家镇—眉县县城—常兴镇—绛帐镇,为规划期内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在现状基础上呈由点到面发展态势。

(3)多点:市域南部秦岭生态翼、北部北山生态翼中的重点发展城镇,包括陇县县城、千阳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等城镇,呈点状集聚化发展态势。

2.城镇职能
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商贸型、矿业型、旅游服务型和农贸型等6类职能。

(1)综合型城镇:共10座,为宝鸡中心城市、凤翔县城、扶风县城、岐山县城、眉县县城、千阳县城、陇县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

(2)工业型城镇:共10座,为蔡家坡镇、柳林镇、长青镇、绛帐镇、常兴镇、草碧镇、东风镇、陈村镇、马家镇、南星镇。

(3)商贸型城镇:共8座,为益店镇、两亭镇、黄牛铺镇、县功镇、横水镇、段家镇、槐芽镇、桃川镇。

(4)矿业型城镇:共6座,为崔木镇、天堂镇、坪坎镇、三岔镇、太白河镇、鹦鸽镇。

(5)旅游服务型城镇:共6座,为汤峪镇、凤阁岭镇、召公镇、祝家庄镇、唐藏镇、河口镇。

(6)农贸型城镇:共48座。

3.城镇规模
近期(2015年),宝鸡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远期(2020年),宝鸡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

市域城镇形成五级规模等级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为宝鸡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130万人。

(2)市域次中心城市:为蔡家坡镇,规划城市人口25万人。

(3)县域中心城市:共9座,为凤翔县城、扶风县城、岐山县城、眉县县城、陇县县城、千阳县城、凤县县城、麟游县城和太白县城,规划城镇人口2—20万人。

(4)重点镇:共10座,为柳林镇、长青镇、益店镇、草碧镇、两亭镇、绛帐镇、常兴
镇、汤峪镇、东风镇和黄牛铺镇等,规划城镇人口0.5—2万人。

(5)一般镇:共67座,规划城镇人口0.2—0.5万人,
4.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0%,城镇人口为205万人;
远期(2020年),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5%,城镇人口为235万人。

5.分析
宝鸡城镇体系结构区分明确,“一区两翼、五片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比较全面,利于实现。

“一区”为市域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
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北部北山生态翼;中心城镇与生态区布局十分得当。

市域内又分为五个城镇片区,疏密适宜,各级城市定位也很合理。

市域内综合性与工业型职能的城市占多数,大型的中心城市均为综合型,形成一个市域中心城市、一个市域次中心城市、9个县域中心城市、10个重点镇、和若干其他镇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十分细腻。

城镇职能的确定是根据现状与周边条件决定的,在交通、资源等优势下发挥其最大的职能优势。

6.评价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整体合理。

存在的问题是中心城镇集中在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与南北两片生态区内的重点城镇联系不够紧密,再加上规划结构中将“生态两翼”明确地隔绝划分出来,这样会抑制南北生态翼内的城镇发展,建议规划中采取生态区与中心城镇区呈渗透融合的空间结构。

另一个问题是蔡家坡镇被规划为市域“次中心城市”,它的规模比起中心城市宝鸡来说小太多,而且它是一个以工业为主要城市职能的城市,这会使它“次中心城市”的定位难以实现,建议规划3—4个平行次中心城市,如凤翔县城、扶风县城,地理位置上与宝鸡相得益彰,又能发挥其综合型城市的职能。

三、中心城区层面分析
中心城区:为西、北至硖石乡-扶风一级公路、东至伐鱼河和机场高速公路、南至徐兰客运
专线和自然山体边缘的区域,面积为364平方公里。

1. 城市性质:我国西部重要的地区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
合交通枢纽,独具文化特色的生态
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国家层面(1)我国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2)秦岭北麓独具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区域层面(1)陕西省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2)陕西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服务基地
(3)陕、甘、宁、川四省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4)关中城市群西部中心城市
市域层面(1)宝鸡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人口规模:
(1)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3万人,年均增长3.5%;(2)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规模130万人,年均增长3.0%。

3. 城市用地规模
(1)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1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2)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城 4.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以向东发展伸为主,同时为北上跨越台塬地区发展进行准备。

远期以向北发展为主,建设蟠龙组团,为城市远景发展框架打下基础。

空间组织模式
中心城区的空间组织模式为“生态网络,簇群生长”。

1、生态网络:依托南部秦岭北麓、北部台塬坡地绿化、主要河流和区域性交通设施防护绿带,构筑中心城区生态骨架,形成人工与自然融合的复合生态网络。

2、簇群生长:将城市空间划分成若干功能互补的簇群,簇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保持紧密联系,形成有机生长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1、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

2、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

3、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5. 中心城区各类用地的布局形态
(1)将居住用地划分为24个居住片区。

中心城区采取主次轴相结合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

(2)中心城区布局5个工业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台福临堡工业片区、金台蟠龙工业片区、陈仓工业片区、渭滨工业片区
(3)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分为二个层次,城市绿地和自然生态绿地。

加强城市绿地与区域绿地系统的有机联系,构建“一脉、双带、多廊”网络状的绿化空间格局。

6.分析
宝鸡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地区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根据它的地理位置,基础资源优势决定的。

城市用地规模比较合理,远期往东往北发展,人均用地规模增加,由于东边无地形限制且利于发展交通网络,往东发展是最佳选择,进一步往北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用地以居住、工业、商业为主,符合宝鸡市“综合型”职能的定位,也满足它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生产需要。

7.评价
整体合理。

不足是生态绿地系统成片但没有连贯起来,建议规划出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穿插于居住片区中;公共设施用地在中心城区过于集中,这样造成使用状况不均衡,建议公共设施用地分区成片集中,满足所有居民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