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酶法脱胶的应用实践

合集下载

酶法脱胶物理精炼大豆油.kdh

酶法脱胶物理精炼大豆油.kdh
0.92
磷含量 (mg/kg)
4.2
过氧化值 (meq/kg)

成品油得率 (%) 96.85
由表 3 可以看出,经过酶法脱胶和物理脱酸后可将 油中含磷量降到 4.2mg/kg,酸价降到 0.92mg KOH/g,所 以经过酶法脱胶和物理脱酸后得到的成品油质量指标完 全符合国家三级大豆油标准。经过酶法脱胶物理精炼得 到的成品油得率达到 96.85%,比传统的三级油精炼工艺 成品油得率提高了 0.5%。
2.2.3 水洗 向脱胶油中加入 75℃ 2% 的软水进行水洗,然后再
离心分离。
2.2.4 真空干燥 将脱胶油泵入真空干燥器中,干燥时真空度 4kPa,
进油温度 1 0 5℃。
2.2.5 物理脱酸 脱胶油经油 - 油换热器加热到 240℃。高温油脂进
入脱臭塔进行脱酸,脱除大部分游离脂肪酸。 2.3 精炼中各工艺的操作参数及主要设备
※工艺技术
食品科学
2007, Vol. 28, No. 10 287
酶法脱胶物理精炼大豆油
罗淑年 1,于殿宇 1,* ,韩 锋 2,王明义 3,王立琦 3
(1.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2.哈尔滨福康油脂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8;3.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具有强劲的发展趋势。
1 酶法脱胶物理精炼反应条件的确定
1.1 原料与试剂 大豆毛油 福康油脂公司提供;磷脂酶A1(Lecitace
Ultral) 诺维信公司;氢氧化钠、盐酸、硫酸、氧 化锌、硫酸联氨、钼酸钠、磷酸二氢钾、柠檬酸等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锅;P H s - 3 C 型 p H 计;远 红外干燥箱;电子分析天平;马弗炉;恒温摇床。 1.2 脱胶油理化指标的测定

大豆油脱胶方法的研究进展

大豆油脱胶方法的研究进展

淀 物 为 水 化 油脚 ,水 化 油脚 经 过 真 空 浓 缩脱 水 得 到
大豆浓缩磷脂 。谷克仁嘲 探究大豆毛油在 3 0 0 r / m i n的 条件下,对水化脱胶温度、时间、加水量进行研究。结 果表 明,脱胶温度 6 0℃ ,加水量 3 %,时间 1 5 m i n ; 在此条件 下 ,精炼率不到 9 0 %。由此 可以看 出 ,水 化脱胶法方法 简单 ,但脱胶率低 。在 近几年 的研究 中 ,已有 在 水 化 脱 胶 的基 础 之 上 进 行 优 化 。程 谦 伟 等人 探究 了超声波辅助大豆毛油脱胶工艺 ,结果表 明,超声波辅助大豆毛油脱胶工艺的适宜条件为超声 功率 7 5 w ,温度 5 0℃,加水量 4 % ,超声时 间 8 m i n ; 在此条件下 得到 的大豆毛 油磷含量 为 1 8 . 6 0 m g / k g , 精炼率 为 9 5 . 6 8 %。孙博等人1 8 1 将 水 化脱胶 法进行优 化 ,先将毛油进行水化脱胶 ,去除水化磷脂 ,得到 水 化 脱 胶 油 ,将 水 化 脱 胶 油 加 热 至 1 1 0 ℃ ,搅拌 速 度9 0 r / m i n ,通人压 力 0 . 1 4 M P a 的饱 和水蒸气 ,水 接 影 响嗍 。 蒸 气量 为 油量 的 2 % ,通气 时 间 5 0 mi n ,脱胶 油 中的 磷含量为 1 7 . 9 m g / k g ,脱胶率有所提高。水化脱胶法 1 水化 脱胶 作为传统的脱胶方法 ,虽然该方法 简单 ,出油量 较 水化脱胶法是最早应用 于大豆油脱胶 的方法 之 大 ,油脚 夹带 中性油 含量较高 ,造成 出油率较低 。 即用 水 混 人 大 豆 毛 油 中 ,毛油 中 的磷 脂 和水 结 必须在原方法之上进行优化才 能保证脱胶率 ,以保 合 溶涨 ,密度 增 加 ,从 豆 油 中沉 淀 下来 [ 5 1 ,得 到 的沉 证后 续加 工 的顺利 进行 。

无机陶瓷膜处理的碱炼废水用于大豆油酶法脱胶

无机陶瓷膜处理的碱炼废水用于大豆油酶法脱胶
性好 l 3 J 。无 机 膜过 滤法 处 理含 油 废 水 是在 一 定 压 力
非水化磷脂转 化为水化磷脂 , 再经水化脱 胶方法加 以除去¨ 。采用无机 陶瓷膜过滤技术处理食用油脂 废水 , 并将处理后废水应用于油脂脱胶 中, 不但减少
对 环境 的污染 , 而且 节 约资 源与 能源 。
油可 节省 蒸汽 消耗 0 . 0 1 6畦/ 吨油。
关 键词 : 毛 油 陶瓷膜 中图分 类 号 : T S 2 2 9
碱 炼废 水
磷脂酶 A 脱胶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0 1 7 4 ( 2 0 1 3 ) O 1 — 0 0 3 7— 0 5
文献 标 识码 : A
0 . 6 7 %, 含油 量 9 . 1 m g / L ) : 九 三油厂 。
在 油脂 生 产 过 程 中 , 毛 油 必 须 经 过 精 炼 工 序 才 能达 到食 用 油或 工业 用 途 的要求 j 。而 在精 炼 过 程 中脱 酸 一般 采用 的是 中和 、 水洗工艺 , 通 过 用碱 中和 油脂 中的游 离 脂 肪 酸 , 生 成 皂 角 吸 附 部 分 其 他 杂 质 从油 中离心 分 离 , 然 后 再 加 水 对 油 中 的超 量 碱 进 行
1 5 0 0 3 0 )
要 采 用无 机 陶瓷 膜过 滤技 术 处理 食 用 油脂 加 工 的废 水 , 并将 处理后 废 水 应 用 于油 脂脱胶 工 艺 中 ,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 油脂废水酶法脱胶 的最优 工艺条件 : 陶瓷膜处理后 的碱 炼水洗废水添加量 2 %, 加酶 量 3 0 m g / k g , 温度 4 5℃ , 时间 4 h , 搅拌 速度 1 0 0 r / m i n 。在 最优 工 艺条件 下进行 脱胶 试验 , 测 定脱 胶 油中的磷含量为 4 . 1 5 m g / k g , 同时在表压 3 0 0 k P a 条件下, 采用陶瓷膜处理后的碱炼水洗废水脱胶 , 加工大豆

大豆油酶法脱胶应用实践

大豆油酶法脱胶应用实践

大豆油酶法脱胶应用实践杨亚济【摘要】以400 t/d大豆油磷脂酶C(PLC)酶法水化脱胶生产为例,对其加工工艺、操作注意事项、调试过程及结果进行了阐述,以期为PLC酶法水化脱胶工艺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应用实践表明,PLC酶法水化脱胶脱胶油含磷量与常规水化脱胶相当,但PLC酶法水化脱胶可以使得率提高1.38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明显.【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6(041)008【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大豆油;酶法脱胶;得率【作者】杨亚济【作者单位】广西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北海5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6;TQ644.4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取的植物毛油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磷脂,需要采用脱胶工艺去除[1]。

如果脱胶效果不好,就会加重后续脱酸、脱色、脱臭的负担,造成过滤困难、设备结焦、白土消耗量增大、精炼得率低[2]。

传统的工业化植物油脱胶采用水化脱胶,即通过在毛油中添加软水,使其中的胶溶性杂质吸水凝聚,然后通过离心分离的方法去除磷脂[3]。

然而这种方法产出油脚量较大,油脚夹带中性油含量较高,造成出油率较低。

基于这种现状,越来越多的新型脱胶方法应运而生[4],其中酶法脱胶以其反应过程温和、专一性强、副产物利用价值高等优势[5],受到了学者和企业的广泛关注。

我公司精炼厂酶法脱胶工段在2012年开始投产,通过生产调试,目前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现将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以期为酶法脱胶在油厂的应用提供参考。

1.1 工艺流程(见图1)1.2 工艺说明大豆毛油经过滤器过滤,通过油油换热或者蒸汽加热,加热到50~55℃。

PLC的加入量约200 mg/kg,软水的加入量与常规水化脱胶软水的加入量一样,为油质量的2%~3%。

PLC与软水在静态混合器内预混后,直接加入到毛油进高效混合器前的管道上。

加热后的毛油与软水、PLC一起进入高效混合器。

在高效混合器内,PLC、软水与毛油充分混合,实现油与水的乳化。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一、酶法脱胶是在油脂精炼中采用现代生物工程高新技术,利用分离的筛选磷脂酶将毛油中的非水合磷脂水解掉一个脂肪酸,从而提高磷脂的亲水性,可以更方便、经济、环保地利用水化的方法将磷脂除去掉,以达到油脂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油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酶法脱胶的显著优点1、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通过提高精炼得率实现,得率一般提高1%以上•在脱臭物中保留更多Ve,增加脱臭物价值•相应的经济效益可提高30~80元/吨。

2、环境友好技术4电解质油中的胶体分散相,除了亲水的磷脂外,由于油料欠熟、变质、生长土质以及加工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尚含有一部分非亲水的磷脂(β-磷脂、钙镁复盐式磷脂、溶血磷脂、N-酰基脑磷脂等),以及蛋白质降解产物(膘、胨)的复杂结合物,个别油品尚含有由单糖基和糖酸组成的黏液质。

这些物质的因其结构的对称性而不亲水,有的则因水合作用,颗粒表面易为水膜所包围(水包分子)而增大电斥性,因此,在水化脱胶中不易被凝聚。

对于这类胶体分散相,可根据胶体水合、凝聚的原理,通过添加食盐或明矾、硅酸钠、磷酸、柠檬酸、酸酐、磷酸钠、氢氧化钠等电解质稀溶液改变水合度,促使凝聚。

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1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消除(或降低)质点的电位或水合度,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2磷酸和柠檬酸等促使钙镁复盐式磷脂、N-酰基脑磷脂和对称式结构β-磷脂转变成亲水性磷脂。

3明矾水解出的氢氧化铝以及生成的脂肪酸铝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除能包络胶体质点外,还可吸附油中色素等杂质。

4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味、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5促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量,加速降速度,提高水化得率与生产率。

?? 水化脱胶时,电解质的选用需要根据毛油品质、脱胶油的质量、水化工艺或水化操作情况来确定。

对于一般食用的脱胶油,只有当普通水水化脱不净胶质、胶粒絮凝不好呀操作中发生乳化现象时,才添加电解质。

酶法脱胶工厂化试验

酶法脱胶工厂化试验

重视 。但是物理精炼对毛油脱胶提出更高要求 , 要 求脱 胶后 油脂含磷 量 小 于 5pm。因 为胶 质存 在 会 p
对物 理精炼 产生许 多不 利 影 响 , 脱 胶 不 完全 则 会 若 加重 后续脱 色 和脱臭 的负担 。然 而常规 的水化 脱胶 方法 很难满 足物 理精 炼 对 油脂 含 磷 量要 求 , 因为 采
酶法脱胶是 2 世纪 9 年代 出现的一种生化脱 O 0
胶新 技术 , 其基本 原 理 是通 过 磷 脂 酶水 解作 用 切 掉 非 水化 磷 脂 的一 个 脂 肪 酸 链 生 成 溶 血 磷 脂 ( 附 见 图) 。而 溶血磷 脂具 有很强 亲水 性 , 通过水 化作用 可
方便 地 除去 。 J

直接 增加 利润 : 法对 比化 学法 , 酶 每月 多获 利润
d g mmig i coy w r r f i u s d i hsp p r , 1 o t・ eu n f tr e eb e y ds se ti a e . 1 pi na il c n Ie
象, 同时大大节约了化学物质( 磷酸、 氢氧化钠) 的消
耗量 。
维普资讯
加工技赢

酶 法 脱 胶 工 厂 化 试 验
李树 雨 , 韩 锋
( 工大集 团中大公 司, 尔滨 10 3 ) 哈 508
摘要 : 介绍 了酶法脱胶 的基本 原理、 工艺流程及在 工厂 中的 应用优 点, 通过实践获得 了最佳 生产 条件 : 酶反 应温度 5 O一
本 文就 酶法脱 胶基本 原理 、 艺 流程 、 学精炼 工 化 的经济性 对 比及生 产过程 中存在 的一些 问题作 以简 要 的介绍 , 同行参 考 。 供
1 酶法脱 胶原理

大豆油酶法精炼的应用实践

大豆油酶法精炼的应用实践
便 ,: l t 吖致
S d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 o f F o o d I n d u s t r y, 曹 昱, 黄 娆勤
( 广 州植之 元 油脂 实业 有 限公 司 , 广 东广 州 5 1 1 4 6 2 )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e nz y ma t i c r e in f i ng i n s o y be a n o i l
LUO Ri —mi n g , CAO Yu, HUANG Ra o -q i n
( G u a n g z h o u G r e e n O i l I n d u s t r i a l C o . , L t d . , G u a n g z h o u 5 1 1 4 6 2, C h i n a )
p h y s i c a l a n d c he mi c a l i n de xe s a nd s t a bi l i t y o f r e f i n e d o i l s p r o d uc e d by bo t h me t ho ds we r e c o mpa r e d, a nd t he r e s ul t s s h o we d no o bv i o u s d i f f e r e n c e .
摘 要: 以水 化 脱 胶 大 豆 油 为原 料 , 选 用磷 脂 酶 l e e i t a s e u l t r a 进 行 小 样 实验 , 单 因 素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最 优 的反 应 条 件 为 : 酶添加量 3 0 m g / k g , 加水量 3 . O %, p H 5 . 0 , 反 应 温度 5 O℃ , 反应时间 5 h 。在 此基 础 上 , 进 行 了8 0 0 t / d连 续式 酶 法 精 炼 工 厂 化 实验 , 生 产 实践 表 明 酶 法 成 品 油得 率较 化 学精 炼 法提 高 0 . 8 %, 经 济 效益 明显 , 同 时 对 比 了酶 法 精 炼成 品 油 与 化 学精 炼 成 品 油 的理 化 指 标 及 稳 定 性 , 两 者 无 明 显差 异 。 关键 词 : 酶 法精 炼 , 大豆油, 得率 , 稳 定 性

磷脂酶A_1用于大豆油酶法脱胶技术的研究

磷脂酶A_1用于大豆油酶法脱胶技术的研究
Study on enzyme catalyzed degum m ing of soybean oil by a phospholipase A 1
PAN M ing - zhe1 , CHA IY u - hua1 , D U Peng2, 3
(11Chengdong College of Northeast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21Food College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 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与仪器
收稿日期 : 2007- 10- 19 3 通讯联系人 作者简介 :潘明喆 (1979- ) ,男 ,助教 ,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水化大豆毛油 哈尔滨惠民食 品有 限公 司提 供 ;磷脂酶 A1 (L ec ita se U ltra) Novozym e公司提供 , 实验时实测酶活力为 8620 IU / g; 氢氧化钠 、盐酸 、硫 酸 、氧化锌 、硫酸联氨 、钼酸钠 、磷酸二氢钾 、柠檬酸 等试剂 均为市售分析纯 。
220 2008年第 05期
图 3 反应温度与磷含量的关系
214 pH 对脱胶效果的影响
在酶浓度 为 0104% , 温 度 50℃的条 件 下 , 加 入 011mo l /L Ca2 + 溶液 50μL 和一定量的去离子水 ,使该 体系中的含水量达到 1% ,反应时间 180m in,分别在 pH 410、413、416、419、512、515、518时 ,进行脱胶实验 ,测 定样品中含磷量 。由图 4 可知 , pH 对脱胶效果有明 显影响 。pH 为 419、512 时 ,达到较好的效果 ,脱胶后 油脂中含磷量分别为 813、819m g / kg,达到油脂精炼的 要求 ; pH 为 416 时 , 也 能 达 到 一 定 的 脱 胶 效 果 ; 而 pH < 410 和 pH > 518 时 ,油脂的脱胶效果很不理想 ; 而 pH 在 419~512范围时 , L ecitase U ltra酶具有较高的 活力 ,本实验选用柠檬酸 - N aOH 缓冲液 。

植物油酶法脱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植物油酶法脱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植物油酶法脱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脱胶是指将动植物蛋白胶从原材料中去除的过程。

在食品、药品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流行的脱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其中,生物法因其环保、高效、低成本等优点逐渐受到重视。

其中植物油酶法由于其绿色、
可再生、高效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植物油酶法脱胶的应用,并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脱胶效率和产物质量,为该方法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三、研究内容
1. 植物油酶法的原理和机制分析。

2. 优选酶的筛选和功效分析。

3. 定量分析酶和基质的配比对脱胶效果的影响。

4. 对不同条件下的脱胶效率和产物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并优化脱胶工艺流程。

5. 对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分析。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在探究植物油酶法脱胶的基础上,为生物法脱胶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研究结果有望为生物科技在缓解环境污染、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降低
成本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制备胶体、酶法脱胶和物化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不同条件下的脱胶效率和产物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

六、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能够获得植物油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相应的工艺流程,探究酶、基质比例对脱胶效果的影响,提高脱胶产物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将研究结果
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上,为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磷脂酶用于大豆油脱胶的研究

磷脂酶用于大豆油脱胶的研究
内也 有相关 报 道 【 , 采 用 来 源 于 一 种 猪 肝 脏 的 4 是 】
脂, 再通过水化方法 除去。同传统 的脱胶方法相 比, 酶法脱胶反应条件温和 , 可大大节约化学物质 的消耗量 , 几乎不产生废水 , 在环保 、 经济、 质量等 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1 实验部分
1 1 材料 .
植物油 中磷脂 的存在给油脂精炼带来了许多 问题 , 脱胶是植 物油精炼中重要的一步 , 它是指将
各种溶解在油脂 中的磷脂类 物质加 以去 除的过 程¨ 。脱胶不完全会 导致精炼 损失 大, 】 加重后段 脱色、 脱酸的负担 , 对设 备影响也较 大 。最早将 酶法脱胶用于工业生产 的是德 国 L晒 公司 , u J国
磷Hale Waihona Puke 酶 , 但脱胶效果 尚存在一些不 足。本 文采用
诺维 信公 司 的 Lct eUt eis la酶 用 于 大豆 油 的脱 a r 胶 。随着生 物 技 术 的发 展 , 豆 油 的脱 胶 过 程 已 大 经越 来越 多地 采 用 酶 法 进 行 , 法 脱 胶 是 利 用 磷 酶
大豆油 : 榨 法 获 得 , 压 已水 化 脱 胶 , 始 含 磷 初
胶效果好且稳定 , 是一种更适 宜于工业化应用的酶种。
关键词 : 磷脂酶 ; 大豆油 ; 脱胶 中图分类号 : T 6 4 4 Q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25 (0 7 0 0 1 — 2 0 4— 7 X 2 0 )2— 0 5 0
S y e n Oi De u mig b o p oia e oba l g m n y Ph s h l s p
Zh ng W e g a , a u p n 2 a i u ng W ng a i i g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

油脂精炼酶法脱胶技术一、酶法脱胶是在油脂精炼中采用现代生物工程高新技术,利用分离的筛选磷脂酶将毛油中的非水合磷脂水解掉一个脂肪酸,从而提高磷脂的亲水性,可以更方便、经济、环保地利用水化的方法将磷脂除去掉,以达到油脂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油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酶法脱胶的显著优点1、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通过提高精炼得率实现,得率一般提高1%以上•在脱臭物中保留更多Ve,增加脱臭物价值•相应的经济效益可提高30~80元/吨。

2、环境友好技术4电解质油中的胶体分散相,除了亲水的磷脂外,由于油料欠熟、变质、生长土质以及加工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尚含有一部分非亲水的磷脂(β-磷脂、钙镁复盐式磷脂、溶血磷脂、N-酰基脑磷脂等),以及蛋白质降解产物(膘、胨)的复杂结合物,个别油品尚含有由单糖基和糖酸组成的黏液质。

这些物质的因其结构的对称性而不亲水,有的则因水合作用,颗粒表面易为水膜所包围(水包分子)而增大电斥性,因此,在水化脱胶中不易被凝聚。

对于这类胶体分散相,可根据胶体水合、凝聚的原理,通过添加食盐或明矾、硅酸钠、磷酸、柠檬酸、酸酐、磷酸钠、氢氧化钠等电解质稀溶液改变水合度,促使凝聚。

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1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消除(或降低)质点的电位或水合度,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2磷酸和柠檬酸等促使钙镁复盐式磷脂、N-酰基脑磷脂和对称式结构β-磷脂转变成亲水性磷脂。

3明矾水解出的氢氧化铝以及生成的脂肪酸铝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除能包络胶体质点外,还可吸附油中色素等杂质。

4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味、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5促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量,加速降速度,提高水化得率与生产率。

水化脱胶时,电解质的选用需要根据毛油品质、脱胶油的质量、水化工艺或水化操作情况来确定。

对于一般食用的脱胶油,只有当普通水水化脱不净胶质、胶粒絮凝不好呀操作中发生乳化现象时,才添加电解质。

大豆油酶催化脱胶初探

大豆油酶催化脱胶初探

大豆油酶催化脱胶初探
裘爱泳;张绪媛;刘晔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
【年(卷),期】1999(24)4
【摘要】利用特殊的生物化学反应——酶催化水解磷脂分子,采用NOVO(丹麦)公司Lecitase10L,初探了大豆油酶催化脱胶的可行性。

通过对酶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相量、激活剂Ca浓度、缓冲液浓度等多项单因素试验以及酶浓度,反应时间,水相量为三因素的正交试验,得出大豆油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酶活度量20IU/ml油,水相量02%(按油体积计算),反应温度50℃。

反应结果,含磷小于10mg/kg。

【总页数】1页(P17)
【作者】裘爱泳;张绪媛;刘晔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无机陶瓷膜处理的碱炼废水用于大豆油酶法脱胶
2.大豆油酶法脱胶应用实践
3.大豆油酶法脱胶条件的优化
4.大豆油酶法脱胶和硅胶吸附脱皂效果研究
5.酶法脱胶在大豆油脱胶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10-29
作者简介:周红茹(1980-),女,技术员;主要从事油脂检化验工作。

文章编号:1003-7969(2005)06-0029-02 中图分类号:TS224.6 文献标识码:A
大豆油酶法脱胶的应用实践
周红茹
(海南江汉源生物机械工程有限公司,510300广州市广州大道南703号桂田大厦北座11-12楼)
摘要:为了降低大豆油的精炼生产成本,提高精炼率,选用Lecitase Ultra 酶进行了小样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车间生产的工艺流程。

生产实践表明,酶法脱胶工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与化学脱胶法相比,可免去水洗工序,具有精炼率高、脱胶彻底、油脚含油量低、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采用酶法脱胶技术可为油脂生产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关键词:Lecitase Ultra 酶;酶法脱胶;化学法脱胶;生产成本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精炼率,一直是油脂精炼生产厂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Le citase Ultra 酶法脱胶工艺代替传统的化学法脱胶,可免去水洗工序,降低油脚的含油量,提高精炼率[1~3]。

为此,我们将Le citase Ultra 酶法脱胶工艺在车间生产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磷脂(水化磷脂及非水化磷脂)去除较彻底;离心机分离出的油,油色清亮,280℃加热试验,油色明显变浅,无析出物;油脚量明显减小;白土用量明显降低。

1 材料与方法1.1 原料
大豆毛油:山东香驰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1.2 仪器设备
可调电动搅拌器,双孔水浴锅,1000W 可调电炉,800型离心分离机,1000mL 四颈瓶,0~100℃、0~300℃温度计,500mL 、50mL 烧杯。

1.3 试剂
柠檬酸:配制成45%溶液;烧碱:配制成4%溶液;Lecitase Ultra 酶:稀释到适当浓度。

1.4 实验室小样实验
大豆毛油500mL ,倒入四颈瓶中,开动电动搅拌,水浴锅加热,使油温升至70℃,加柠檬酸适量,搅拌30min 后,降温。

油温降至50~55℃,加烧碱溶液,调整油的pH 至4.2~5.0,加入Lecitase Ultra 酶适量,快速搅拌30min 。

然后,调整搅拌速度,控制油温在50~55℃,并开始计时。

5h 后将油转入烧杯中。

取油适量,升温至80~85℃,离心分离。

分离后的油进行280℃加热试验。

1.5 车间批量生产
小样实验的结果表明用酶法脱胶工艺是可行的,且能够满足物理精炼工艺的要求,故分几个批次进行车间生产。

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
2 结果与讨论2.1 小样实验结果
280℃加热试验,油色明显变浅,无析出物。

说明磷脂(水化磷脂及非水化磷脂)残留微量,足以满足物理精炼工艺要求的条件。

2.2 车间批量生产
油样的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车间生产油样的实验结果
油 样280℃加热结果离心分离出的油样油色明显变浅、无析出物
脱色后的油样油色明显变浅,浅于分离后的油样,无析出物
脱臭后成品油
符合一级油色泽指标
2.3 两种脱胶工艺的比较
酶法、化学法脱胶工艺的对比见表2。

29
2005年第30卷第6期 中 国 油 脂
表2 酶法、化学法脱胶工艺的对比对比项目化学脱胶酶法脱胶
水洗工序有无
水洗工序的损耗0.5%~1.2%无
碱炼的损耗1∶(1.2~1.3)1∶(0.55~0.66)
脱胶用碱量
较多,且用量不易控制,
易造成中性油的损耗很少,且用量很好控制,不会造成中性油的损耗
离心分离后的油脚量较多很少
离心分离后的油脚干基含油量一般在35%左右很低
离心分离后的油样
280℃加热试验
有析出物、油色变黑无析出物、油色变浅
离心分离后的效果有皂及磷脂的残留磷脂含量<10mg/k g
脱色工序白土用量(%)2~2.50.5~1
采用酶法脱胶工艺后,免去了水洗工序,从而避免了因水洗造成的油损耗;碱炼的损耗降低;离心分离后的油脚量大大减小,且油脚的干基含油量很低;白土的用量降低,从而减少了白土吸附造成的油损耗。

采用酶法脱胶工艺进行脱胶,油的损耗大大减少,从而使精炼率明显提高。

2.4 两种脱胶工艺的生产成本
采用酶法脱胶工艺进行脱胶,酶的用量很少,一般处理每吨毛油所需要的酶不超过30g;柠檬酸和烧碱的用量也很少。

折算后的生产成本低于化学脱胶法。

3 结 论
采用酶法脱胶工艺进行脱胶,能够取得比化学法脱胶工艺更好的效果:
(1)在生产中采用酶法工艺进行脱胶,油样经280℃加热试验,油色明显变浅、无析出物,说明磷脂(水化磷脂及非水化磷脂)残留微量,足以满足物理精炼工艺要求的条件。

(2)酶法脱胶免去了水洗工序,从而避免了因水洗造成的油损耗。

(3)采用酶法脱胶后,降低了碱炼的损耗。

(4)采用酶法脱胶工艺,离心分离后的油脚量大大减小,且油脚的干基含油量很低。

(5)脱色工序的白土用量降低,从而减少了白土吸附造成的油的损耗。

(6)采用酶法脱胶工艺,所用原材料的成本要比化学法脱胶工艺低。

致谢:本文的完成得到了陈汉卿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慷慨相助,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杨继国,杨 博,孟 炯,等.新型磷脂酶Lecitase Ultr a用
于大豆油脱胶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3,28(10):10-13.[2] 杨继国,杨 博,林炜铁.植物油物理精炼中的脱胶工
艺[J].中国油脂,2004,29(2):7-10.
[3] 杨 博,王宏建.经济环保的酶法脱胶技术[J].中国油
脂,2004,29(3):21-23
.
唐山安秀杨祝《中国油脂》杂志荣获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30中 国 油 脂 2005年第30卷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