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北辰双语学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

合集下载

北辰区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

北辰区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

北辰区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2018·新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字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

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

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

而作为文学本文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

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

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

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醉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

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

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

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

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

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根本原因。

上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试题(共21页)

上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试题(共21页)

师大附中2021-2021学年度上学期(xuéqī)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时量:150分钟满分是:150分第一卷选择题〔一共36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一小题3分〕1.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最近黄金行情看涨,一些道行.不深的人也涉足黄金交易这一风险极大的领域。

〔héng〕B.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工程承包方挑选精兵强将到施工一线,挑.灯夜战。

〔tiāo〕C.目前,为大学应.届毕业生举办了专场招聘会,应用科学专业的学生签约率较高。

〔yīng〕D.一些被托付给亲戚照看的农村留守儿童,因托管人看.护不力,出现了意外伤害、逃学等问题。

〔kān〕2.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哪一项〔〕A.有敢讽谏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否那么,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所的耳朵(ěr duǒ),也是白废唇舌,枉用心机。

B.蜿延流过一千多公里的大运河不仅发挥了防洪、灌溉、航运作用,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福祉,还孕育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运河文化。

C.大自然的馈赠是丰厚的: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享不够的良晨美景;绿叶、花瓣、青山、秀水,写不尽的画意诗情。

D.文学工作者一生对语言的追求,如同一个忠实勤劳的农夫对土地的耕耘:种植对人生有益和禾苗,锄刈那些阻碍禾苗生长的莠草。

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尽管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但中国人作客..他乡时,乡恋这种感情是不会褪色的。

B.朝非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制..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C.如今办杂志可真不容易,来稿虽多,可多的不刊之论....,有分量的稿子太少了D.学习语文重要视平时的积累,要多阅读并养成钩玄提要、寻章摘句....的好习惯。

4.以下(yǐxià)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南海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到达6万亿到4万亿立方英尺的大型气田,将成为中国海上最大的气田之一。

山西省太原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山西省太原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山西省太原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山西省太原2013—2014年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10月)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1—5题每小题2分,第6题16分,共26分)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

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

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

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

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

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

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梁军至涡阳,败退。

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

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

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

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注】①黉序:古代的乡学。

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

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④嬖:宠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袭爵永宁侯袭:继承B.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引:推荐。

C.二人并坐免官坐:因为犯罪。

D.依仆射李平故事故事:旧事。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夷以近B.道元遂尽其命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成良守文翁之化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常与卧起遂与之俱出君3.对下列句子句式和词类活用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②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③二人并坐免官④例降为伯⑤请全念身⑥彪为仆射李冲所奏A.①是判断句,③④翻译时要译为被动句。

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3届高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蒋慧明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

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

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众。

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

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

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与欣赏者的共识。

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

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

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

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

再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

北辰二模语文试卷

北辰二模语文试卷

2013年北辰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综合题)、第Ⅲ卷(作文)三部分。

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第Ⅲ卷第8页。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1大题共29分)一、(本大题共11个小题,1—4每题2分,5—11每题3分,共29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到答题卡上。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炽.痛(chì) 悚.然(sù) 耳濡.目染(rú) 敷衍塞.责(sâ)B.捕.获(pǔ) 攫.取(juã) 奄.奄一息(yǎn) 宠.辱不惊(chǒng)C.宫阙.(quâ) 横亘.(gâ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 骨骼.(gã) 辗.转反侧(niǎn) 越俎代庖.(páo)2.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就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

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甚至因为如果B.虽然或者除非只有C.即使或者除非只有D.即使甚至因为如果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随着中国航母出海训练次数的不断增加,将能更为有效地保护本国的海岸线。

C.虽然大家都说幸福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不是由物质条件决定。

山西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第四次联考)

山西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第四次联考)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康杰中学长治二中临汾一中忻州一中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甲必考题阅读下边文字,达成1~3题。

韩愈论道德涵养韩愈以为统治人材需要具备“德与艺”双方面条件。

从二者的内在关系看,德是艺的思想基础,艺是德的表现手段。

德比艺是更加根本的条件。

如文学写作与道德涵养的关系,道德涵养是文学写作的根本前提,“夫所谓文章者,必有诸此中,是故君子慎其实。

实之美恶,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所以要像古代伟大作家相同写出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必定要特别重视道德涵养,以道德涵养为根基,才可能有光芒的文学作品。

韩愈在教育实践中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

韩愈以为道德本源于人性,基本内容是仁、义、礼、智、信五项道德准则。

五项之中最主要的是仁义两项。

仁义是全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人有没有道德,其差别就是看他存仁义或弃仁义。

仁义并不是遥不行及的目标,不过推行对人类的仁爱而已。

道德教育以仁义为中心,有道德涵养的人,必然是“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

韩愈从社会本质需要出发,汲取古人的道德涵养理论,总结自己的涵养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涵养要则。

“责己重以周,责人轻以约。

”他主张要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协调我与人的关系。

要协调关系,对自己的要求应当全面而严格,以鼓励自己不懈地提升道德涵养,对他人的要求应当宽松而简单,他人也就愿意为善或悔过从善。

而现实的情况恰巧相反,一般人对他人要求求全责怪,对自己要求则很低极少。

他对这类现象产生的原由和危害作了剖析,以为本源是怠和忌,怠者对自己没有要求,不可以提升道德涵养,忌者惧怕他人道德涵养获取高度评论,而对他人进行诽谤。

韩愈对于责己和待人的思想,是孔丘“躬自厚而薄质于人”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思省自勉”,道德涵养的重点在于从主观上提升认识,需要个人仔细深入地反思思虑。

他在《进学解》中说:“行成于思,毁于随”。

道德的成就在于仔细沉思,破坏就在于听任自弃。

太原北辰双语学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英语)

太原北辰双语学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英语)

太原北辰双语学校2013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英语试卷第一卷2012.12.20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第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mean?A. The centre has just opened.B. There are long lines to get into the centre.C. 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using the centre.2. Where did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a car repair shop. B. At a parking lot. C. On a show of new cars.3. How much is the full-ticket?A. 30yuanB. 40yuanC. 60yuan4. How can man apply for a visa to the U.S. according to the text?A. Make an appointment by telephone directly.B. Go to the United States Embassy directly.C. Fill in the application forms on the website of the United States Embassy firstly.5. Where did the plane crash?A. Near QingdaoB. Near DalianC. Near Tianjin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山西省太原市现代双语学校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现代双语学校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现代双语学校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中国人对山岳有一种神秘感,《说文解字》解释“山”字说:“山,宣也。

谓能宣散气、生万物也,有石而高。

”有研究表明,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存在对山岳的崇拜。

人类社会早期崇拜山岳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很多山岳高大雄伟、山路险阻,又有奇禽异兽栖息,具有人难以接近的神秘性。

这样的山峰,常会被古人看作神灵居所,或具有神力,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而受到崇拜。

二是由山峰奇特的形状和山中特殊的物产等自然条件引发人们对山岳的联想,幻想山岳是某种神灵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种神灵在守护、管理着山中的奇珍异宝。

总体而言,是山岳本身奇特的自然条件吸引着古人对山岳产生崇拜,进而祭祀山岳。

古代中国人很早便对山岳进行祭祀,由于山岳是古代中国人得到生活资料的地方,人们便认为山岳能产出万物,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灵性。

每当发生洪水、旱灾、疠疫的时候,人们认为那些灾祸是山川之神在作祟,使到山川之神那里去祷告、祈求。

这样,古代中国人便把山岳视为有神秘“灵能”的东西,即所谓“神”了。

中国人谈及山岳风光,必称“三山五岳”,“三山”乃是上古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五岳”则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除引人入胜的优美自然风光,五岳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中国,五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帝王举行受命于天、拥有天下象征的封禅圣地。

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相得益彰,使得五岳成为中国人膜拜的圣山。

五岳信仰来源手古代中国的山岳信仰,据《礼记·王制》记载,上古舜帝时天子已经对五岳进行祭祀。

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情况,这极可能是后人根据西周之后天子祭祀山神情况创造出来的传说,不可信以为真,但表明对五岳的尊崇由来已久。

五岳原本只是中国众多名山大川中的几座著名山岳,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后,最终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北辰双语学校2013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2013.12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纸。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

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

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

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

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

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

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

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

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

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

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

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1. 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B.“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C.“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D.“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2.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文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D.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说明汉字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并开始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健字希贤,洛阳人。

健少端重,与同邑阎禹锡、白良辅游,得河东薛氏之传。

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

然练习典故,有经济志。

成化初,修《英宗实录》。

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清宁宫灾,太监李广有罪自杀。

健与李东阳、谢迁疏言:“古帝王未有不遇灾而惧者,向来奸佞荧惑圣听,贿赂公行,赏罚失当,灾异之积正此之由。

今幸元恶殄丧①,圣心开悟,而余慝未除,宿弊未革。

伏愿奋发励精,进贤黜奸,明示赏罚,凡所当行,断在不疑,毋更因循,以贻后悔。

”帝方嘉其言,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

健等力谏,仅寝祠额。

南北言官司指陈时政,频有所论劾,一切皆不问。

国子生江瑢劾健,东阳杜抑言路。

帝慰留健、东阳,而下瑢于狱。

二人力救,得释。

十三年四月,大同告警,京师戒严。

兵部请甄别京营诸将,帝召镇远侯顾溥督团营。

时帝视朝颇晏,健等以为言,颔之而已。

十四年秋,帝以军兴缺饷,屡下廷议。

健等言:“天下之财,其生有限。

今光禄岁增供数十倍,诸方织作务为新巧,斋醮日费钜万,太仓所储,不足饷战士。

而内府取入,动四五十万,宗藩贵戚之求土田、夺盐利者,亦数千万计。

土木日兴,科敛不已,传奉冗官之俸薪,内府工匠之饩廪,岁增月积,无有穷期,财安得不匮?今陕西、辽东边患方殷,湖广、贵州军旅继动,不知何以应之?望陛下绝无益之费。

躬行节俭,为中外倡、而今群臣得毕献其诚,讲求革弊之策,天下幸甚。

”明年四月,以灾异陈勤朝讲、节财用、罢斋醮、公赏罚数事。

及冬,南京、凤阳大水,廷臣多上言时务,久之不下。

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

帝皆嘉纳。

--(《明史•刘健传》)注:①殄丧:灭亡。

殄,灭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旋:等待B.时帝视朝颇晏.晏:晚、C.迟诸方织作务.为新巧务:一定D.而今群臣得毕.献其诚毕:全、都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刘健为人“端重”的一项是( )(3分)①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②帝慰留健、东阳,而下瑢于狱。

二人力救,得释。

③练习典故,有经济志。

④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⑤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

⑥帝方嘉其言,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

健等力谏,仅寝祠额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刘健自幼正直稳重,择友而交,拜薛氏为师。

平时不喜交游,常常闭门读书,研究历史,有经国济世之志。

B.太监李广畏罪自杀后,刘健和李东阳、谢迁向皇帝进言革除宿弊,并力谏皇上不要赐予祭葬的旨文和匾额的文字,只为李广坟墓题字C.刘健居官清正敢言,得到皇帝信任,为皇上所敬畏。

当有人弹劾刘健时,皇帝反而安慰挽留刘健,将进言者关进监狱。

刘健等再三为进言者求情,该人才得以释放。

D.刘健注意国家财政现状与百姓的疾苦,力主内廷节俭,控制贵戚巧取豪夺,革除宿弊,造福天下。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

(2)科敛不已,传奉冗官之俸薪,内府工匠之饩廪,岁增月积,无有穷期,财安得不匮?(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

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

”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

”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

快抬一张桌子。

”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

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

林冲不敢抬头。

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

就请相见。

”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

那洪教头说道:“休拜。

起来。

”却不躬身答礼。

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

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

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

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林冲只得肩下坐了。

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

”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

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

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

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

”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

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

”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

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

”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

”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

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

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

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

”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

”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

此间又无对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