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蒲柳人家(节选)优秀教案

蒲柳人家(节选)优秀教案

蒲柳人家(节选)

【教课目的】

1.经过赏读人物出色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绘,掌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鲜亮的个性

特点。

2.赏识这篇小说独到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点。

3.领会小说中所储藏的人情美和生活民俗。

4.用一般话正确、清楚、连结、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重难点】

1.人物形象鲜亮的个性特点。

2.小说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此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豪人物令人荡气回

肠。比方“实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 扈三娘。今日,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形成独到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近刘绍棠,

走近他笔下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

(二)作者及题解

1.刘绍棠( 1936~1997)今世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 年读中学时开始发布短篇小说。 1951 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批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翌年发布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代表作品有《青枝绿叶》、《蛾眉》、《蒲柳人家》。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异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

1981 年全国优异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风格清爽朴实,文笔平常晓畅,描绘冷静自然,构造

简短完好,乡土色彩浓烈。

2.背景资料。

《蒲柳人家》是今世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布于 1980 年,曾以其独到的创作风格惹起当时文坛的宽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异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其实不复杂。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20xx、2、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刘绍棠及其布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观赏文中刻画的鲜亮、饱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具预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方“准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日,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头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水道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3.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是别人口中的“神童”作家,13岁时开始发表小说,15岁成名;是“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作品风格独特受到大家喜爱。而他却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说自己是个“土著作家”,只能写“土气”的作品。他就是刘绍棠。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小说《蒲柳人家》节选部分,看看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他所说的“土气”又是怎样的一种风格?

自读阅读提示

1.圈画阅读重点。

2.制定学习目标。

课题解读

“蒲柳人家”是指用蒲草和柳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指代普通贫苦农家。这一标题点明了写作对象和内容,充满北方运河滩浓厚的乡土气息。

资料助读

1.作者名片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格调清新质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中秋节》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等,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2.创作风格

刘绍棠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3.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十月》1980年第3期。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头、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现,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蒲柳人家》全篇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两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第8课《蒲柳人家》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8课《蒲柳人家》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

一、学习目标

●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重点

●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重点

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

【一】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他年少成才,被誉为“神童作家”。1952年发表小说《青枝绿叶》,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私访记》,中篇小说集《鹧鸪天》《小荷才露尖尖角》《烟村四五家》,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背景资料

刘绍棠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一直眷恋着的运河两岸。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这抚育过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这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的运河滩,这铺满了翠藤碧叶的瓜田,这蓬蒿茂草、蒲柳小屋,无处不牵动着他的种种思绪、缕缕诗情,于是《蒲柳人家》诞生了。

【三】文体知识

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的出现源于鲁迅的《故乡》。20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了所谓的“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作家们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的《怂恿》、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地之子》等。

九(下)6《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九(下)6《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共4篇)

《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

3、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2、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

教学方法:

1、品读赏析法

2、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设疑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刘绍棠的小说节选《蒲柳人家》。所谓“蒲柳人家”,就是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在文中是指普通的贫苦农家。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样的疑问呢?(学生的疑问可能会有:蒲柳人家有什么人?作者写了蒲柳人家的哪些事情?作者为什么要写蒲柳人家?等等。)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刘绍棠先生一起走近《蒲柳人家》。

二、紧扣文眼,以点带面。

(一)默读课文

师:本文节选自刘绍棠的小说《蒲柳人家》,是小说的前两节。虽然只是节选,但篇幅仍然很长。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PPT提示: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要求:请同学们找出能串连起全文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师生交流

明确:能串连起全文的一句话是:“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这句话在节选的文字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第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第二部分的结尾,并且全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

(三)解读文眼

师:我们知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现在,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分别从三要素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8*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1.梳理情节。

(可以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引出何满子的故事→引出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故事→引出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解释何满子被拴的原因→何满子盼救星

2.分析人物形象。

(1)何满子

①年龄:六岁。

②外貌:“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③动作:“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爱听故事”“好问个字儿”。

④心理:在葡萄架下写字,“只觉得枯燥乏味,更加闷闷不乐”;“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

人物特点:好动顽劣,野性十足;好学好问,伶俐可爱;疼爱爷爷,爱憎分明。

(2)一丈青大娘

①外貌:“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

②语言:“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你一进家就丧门神似的,没一点儿喜色,要是你嫌弃我们娘儿俩,就留在口外别回来,死外丧也没人去给你收尸!”

③动作:“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④外号由来:一丈青大娘个儿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正直泼辣,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传》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相似,所以得名。

6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6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6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蒲柳人家》(节选),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者及相关作品的基本信息。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道德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蒲柳人家》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3. 深入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道德观。

三、教学难点:

1. 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2. 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道德观念。

3. 如何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价文学作品。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蒲柳人家》(节选)。

2. 相关资料: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文学评论等。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蒲柳人家》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注意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3. 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4. 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道德观,探讨作品的时代意义。

5. 课堂小结

6. 课后作业

7. 教学反思

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蒲柳人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 比较阅读:《蒲柳人家》与其他相关作品,如《家》、《春》、《秋》等,分析其异同点。

3. 邀请作家或文学评论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蒲柳人家(节选)》名师教案(第2课时)

《蒲柳人家(节选)》名师教案(第2课时)

《蒲柳人家(节选)》名师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领略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

2.讨论探究,感受作者丰富、深厚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蒲柳人家》的一大特色。上节课已从人物形象上感受到了,小说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蒲柳人家》,进一步欣赏本文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研读领略风格

1.寻“乡土味”。

学生活动:跳读课文,勾画出有乡土气息的词句内容,感受其别样的魅力。

预设:

小说中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现在:

(1)农家环境的描写:葡萄架、篱笆、河柳、柳棵子地、芦苇丛等,故事的发生置于乡土环境里;

(2)表现在农家劳动的描写:放鸭子、赶马、捻麻绳等劳动是乡间所特有的生活;

(3)表现在乡土风俗的描写: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充满了地域特色;

(4)表现在人物名称的使用: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称、老木匠郑端午等是乡下独有的;

(5)表现在口语俗语的运用: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鸡吵鹅斗、云山雾罩、老大一个耳刮子等体现民间语言的词句。

设计意图:

乡土气息是这篇小说独具特色之处,在跳读中串联起所有具有乡土特色的语句内容,教师引导梳理归纳,让学生对表现乡土气息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对小说

这一特色形成更为深入的感悟和体会。

2.赏“古典风”。

在谈到《蒲柳人家》的艺术特色时,作者曾说到:他深受中国古典诗词、散文、传奇、小说、戏曲以及民间故事、评书的影响。本文除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还有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评书艺术的特色,流露出一股浓浓的古典风。

08《蒲柳人家(节选)》(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08《蒲柳人家(节选)》(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德。教学难点

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水浒传》里,众好汉都有绰号,例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等,绰号与人物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人物也有一些有趣的绰号,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柳人家》(节选)来看看这些绰号体现了小说中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新知探究

一、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刘绍棠坎坷的人生经历。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这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二、知识链接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蒲柳人家》的故事梗概,介绍时尽量生动。

【设计意图】了解小说故事梗概,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正音释义

【活动内容】检查预习。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

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并加以点拨。

擀()剜()

腌赞()捯气()

咔吧()呱呱坠地()

荣膺()隐匿()

一气呵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坐针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眼欲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优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优质教案

8 蒲柳人家(节选)

教学目标

1.识记刘绍棠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文章独特的记叙顺序和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

3.感受小说浓厚的乡土气息,感受劳动人民的纯朴和乡村的人情美。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富有特色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绍棠(1936—1997),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多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质朴,乡土气息浓厚。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故事。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河防局巡长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妾,并想利用周檎来捉拿共产党人周文彬。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二人的阴谋,最终周檎和望日莲顺利完婚。全篇共12节,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略有改动。

第8课《蒲柳人家》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8课《蒲柳人家》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8课《蒲柳人家》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单元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

一、学习目标

●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重点

●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重点

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

【一】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他年少成才,被誉为“神童作家”。1952年发表小说《青枝绿叶》,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私访记》,中篇小说集《鹧鸪天》《小荷才露尖尖角》《烟村四五家》,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背景资料

刘绍棠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一直眷恋着的运河两岸。

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这抚育过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这长满了五颜六色

的野花的运河滩,这铺满了翠藤碧叶的瓜田,这蓬蒿茂草、蒲柳小屋,无处不

牵动着他的种种思绪、缕缕诗情,于是《蒲柳人家》诞生了。

【三】文体知识

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的出现源于鲁迅的《故乡》。20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了所谓的“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作家们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

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的《怂恿》、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地之子》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学简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学简案

8 蒲柳人家(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大意,把握人物性格。

2.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语言特色,掌握倒叙、插叙的写法。

3.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醇厚朴实的人情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时,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形象总是令人印象深刻,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的《蒲柳人家》。(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夏天》等,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地火》《春草》《狼烟》,文艺短论集《乡土与创作》等。

字音字形

鞍.(ān) 擀.面杖(gǎn) 掂量

..(ā zɑ)捯.(dáo) 隐匿.(nì)

..(diān liɑng) 腌臜

荣膺.(yīng) 晌.午(shǎng)憋闷

..(yān cōng)

..(biē men) 筵.席(yán)烟囱呱.呱坠地(gū)

词语释义

捯气:临死前急促、断断续续地呼吸。本文指喘息。

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膺,承受,承当。

隐匿:隐藏,躲起来。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腻歪:方言。厌恶,厌烦。

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文中鲜亮饱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奇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妙品德和高尚情操,培育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是那样令人印象深刻。比方“准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日,我们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中也有一位外号叫“一丈青”的大娘,她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感知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快速扫瞄课文,依据相关情节,自拟标题。

明确:第一节:(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一丈青大闹水道滩;(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5)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其次节:(1)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2)何大学问仗义热肠;(3)何大学问请师教孙子;(4)何大学问怒拴何满子。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何满子:机智顽皮,聪慧伶俐,纯真稚气,关爱爷爷。

一丈青大娘:爱憎清楚,泼辣大胆,溺爱孙子,勤劳和善。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大方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重视学问,憧憬美妙生活,有民族气节。

2、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爱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爱______(填人物),由于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例如:我喜爱一丈青大娘,由于她性格粗暴、豪爽、布满正义感,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确实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也表达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

《蒲柳人家》教案

《蒲柳人家》教案

《蒲柳人家》教案(一)

【教学依据】

本文节选自刘绍棠的小说《蒲柳人家》,虽然只是节选,但篇幅仍然很长,仅仅只是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就需要很长时间,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所以更适合选点进行突破,突出一两个适合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其他内容就大胆放弃。

这篇课文的学习突破点,经过考虑,我选择了感受人物形象。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同时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是语文教育的特点决定的。”而由感受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出发,了解、吸收属于民族文化的积淀,有助于让学生接受民族优秀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熏陶,引发学生思考──以怎样的方式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施加良好的影响,进而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健康高尚的情操,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课程目标。

小说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学生非常愿意阅读小说,而就学生的阅读经验而言,这篇小说和他们以前所读的大部分小说都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小说所传达出的属于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气息和氛围,而这种气息和氛围,对于从小就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现代中学生们而言,无疑是隔了一条大大的鸿沟。另一方面,就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也许部分学生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他们现在的农村生活经历与课文中所描述的农村生活又有很大的不同,况且不同地方的农村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课文中描述的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和长命锁、洗三和百家衣,还有“娇哥儿”、“心尖子”、“肺叶子”、“老生儿”,这些乡土风俗和语言在深深吸引着他们的同时,也极容易让他们只感觉到可笑,极容易只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忽略了课文传达出来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这种时间造成的文化的鸿沟正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大障碍。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蒲柳人家》(节选)的内容;(2)了解作者莫言及其作品背景;

(3)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认识人性的复杂性,学会理解和包容;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蒲柳人家》(节选)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2. 作者莫言及其作品背景的了解;

3. 作品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概括。

三、教学难点

1. 作品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挖掘;

2.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蒲柳人家》(节选)文本;

2. 作者莫言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作者莫言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蒲柳人家》,提问:“蒲柳”和“人家”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文学鉴赏

(1)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如语言、手法等;

(2)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作品的魅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特点。

3.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赏读人物精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把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鲜明的个性特征。

2.教学难点:欣赏这篇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地域特色。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13岁就开始发表作品。读高一那年,他发表了小说《青枝绿叶》,同年被选入高二语文教材。等到他读高二的时候,语文课上学的是自己的文章。这件事一时成为文坛佳话。大家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

他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刘绍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柳人家》,去看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吧。

教师板书课题: 8*蒲柳人家(节选)(出示课件2)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进作者

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4)

刘绍棠(1936—1997),作家。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中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多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淳朴,乡土气息浓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欣赏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德育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来讲讲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ǎn)剜(wān)腌赞(āzā)到气(dáo) 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高大强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刚直不阿、口苦心甜、淳厚朴实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

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好戴高帽、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

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