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新部编本及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庄越时间:2011年12月12日(周一)13:50——14:30

班级: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高一(4)班

教学目标:

一、梳理故事情节,了解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矛盾根源及其性格变化轨迹,从而认识到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将情节的梳理放在《水浒传》的小说大背景下,理解情节的合理性。

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情节内容的能力。

课前准备:

一、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水浒传》中与林冲相关的情节第7—10回,了解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二、为课文节选的第10回的情节内容画一张情节起伏示意图。提示: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爱好用各种形式的图示来表现。

三、思考并在课本上圈画:

1、课文中哪些地方埋下了伏笔?

2、哪些地方设计了悬念?

3、对林冲的细节描写中哪些地方别有意味?

4、在情节的变化发展中,你认为林冲的性格是怎样的?

教学流程设计:

一、背景介绍作导入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施耐庵。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一批深受人们喜爱的梁山英雄形象;同时也从这些不同的梁山英雄的曲折命运中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失败的历史原因。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与原本就在底层生活的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截然不同,却为什么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之路呢?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故事。

◇问题一:在老师的这段背景常识介绍中,“官逼民反”的引号是什么作用?→强调→追问:这四个字里面哪个字你认为很重要?→“逼”和“反”

我们不妨就通过情节的梳理来看看谁“逼”的林冲?林冲又是如何“反”的?

二、选文情节梳理及人物命运的分析

◇问题二:根据预习,列出林冲在小说中发生的主要事件。

◇问题三:课本的选文部分主要情节是什么?

★请学生代表展示课前的预习作业(情节发展轨迹示意图),讲述原著林冲的命运遭遇以及本篇节选的主要情节。

1、讨论分析:从情节内容的安排来看,高俅一伙的不断加害,使林冲的命运轨迹不断地走下坡路,可谓是步步紧逼的。具体谈谈高俅如何相逼?

2、深入探讨:面对仇敌的步步紧逼,林冲的态度和表现又是如何?

★提示:教师以马斯洛的“人生需要五层次”金字塔帮助学生理解林冲反抗的诱因。再次认识林冲的遭遇,以理解他的“忍无可忍”和奋起反抗的必然性。

3、教师引用小说原著第7回林冲在出场时的人物肖像描写,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问题四:第7回出场时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问题五:本篇选文结尾处“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虽没有描写,能否想象此时的林冲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提示:作为对比,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再次明确林冲“忍无可忍”的选择背后是所有权利的丧失,是生命底线的突破。】

在情节的变化发展中,你认为林冲的性格是怎样的?

◇问题六:能否为林冲的性格变化再画一幅曲线图?

三、人物形象评价

引用原著对林冲的评价,分析作者施耐庵对林冲的认识和情感倾向。

◇问题七: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重要的信息?(林冲的遭遇作者怎么看?作者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课堂小结

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之间的密切关联在本课中我们已充分领略了情节的曲折变化,以作者的评价为参照,下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分析林冲的性格变化及其特征,再加上环境描写的辅助烘托,这个故事就更引人入胜了,而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之美也彰显无疑:跌宕、缜密、变化、悬念,从一个典型人物的命运起伏中又足见当时社会的大背景大事件,这也许就是经典的永恒魅力吧。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从林冲的命运遭际中,了解林冲是如何在仇敌的步步紧逼之下,忍无可忍,走上反抗之路,完成性格逆转的。重点是在于了解《水浒传》原著在情节描写上的曲折起伏、情节的合理性、人物命运的必然性。留

出对人物性格的思考作为下节课的铺垫。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本课的目标是基本达成的,学生对情节与人物命运的关系也理解得较为清晰了。

但是,本节课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开头部分,请学生代表展示课前预习作业的环节,学生的概括复述没能体现图标的真正的价值(使情节发展可视化、形象化),语言表达上也还不够精炼,因此进入情境稍显拖沓。此外,学生对故事结尾部分,林冲的人物形象的想象和概括没能抓住情节中传递的相关信息,只是说了一个大概的印象“无奈、孤独、落魄”,显得比较空泛。最大的问题是在于最后根据原著作者的评价来理解林冲的“伟丈夫”形象,学生明显地出现了理解上的障碍,好在本课时间的限制,便于教师收尾,留出疑问,但学生的阅读障碍既是教师问题指向的不明确造成的,同时也跟阅读的方法有着必然的联系。

仔细想来,关键还是对于本篇故事情节的阅读不够。本人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小说情节的大串联上,试图更清晰地来看到人物命运走向的大趋势,但是忽略了本篇的阅读重点还应落实到选文的某些重点语段上,这样才能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实实在在的依托和基础,才能使最后那个对于林冲“伟丈夫”的评价找到依据。因此,阅读的文本选择和重点选择的引导还是在于教师给了学生多少阅读的空间和时间,这一点是本人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亟待改进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