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13.2命题与证明第3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证明作业(新版)沪科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定理与证明
D.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3.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是( B ) A.定理是命题,而且是真命题 B.“对顶角相等”不是命题,也不是定理 C.“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是定理 D.“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是定理
4.下面关于“证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证明”是一种命题
B.“证明”是一种定理
C.“证明”是一种推理过程
D.“证明”就是举例说明
5.【中考·宜昌】如图,田亮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
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
是( )
A.垂线段最短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D
C.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2021·合肥月考】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及括号中所注明的 推理依据有错误的是( )
证明:∵∠1=50°,∠2=130°,∴∠1+∠2=180°, ∴BD∥CE,∴∠ABD=∠C. ∵∠A=∠ABD,∴∠A=∠C.
(2)求∠C的度数.
解:∵∠2=130°,∴∠AGC=50°, ∴∠A+∠C=180°-50°=130°. 又∵∠A=∠C,∴∠C=65°.
10.【2021·淮南凤台月考改编】已知:如图,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E交CD 于点F,AD∥BC,∠1=∠2,∠3=∠4,求证:AB∥CD.
8.如图,若AO⊥CO,BO⊥DO,则∠AOB=∠COD,推理的依据是( ) A.同角的补角相等 B.同角的余角相等 B C.AO⊥CO D.BO⊥DO
9.【2021·宿州砀山期末】如图,点B在AC上,AF与BD、CE分别交于H、G, 已知∠1=50°,∠2=130°,∠ABD=∠A.
(1)求证:∠C=∠A;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540°
3 4
720°
(2)如图,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出________条对角(线n-,3把) n边形分成 ________个三角形. n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n-2) (n-2)·180°
(3)请根据上面你所找到的规律计算十二边形的内角和. 解:十二边形的内角和为(12-2)×180°=1800°.
沪科版八年级上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13.2 三命题与证明 第3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核心必知 1 180° 2 互余 3 互余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B 2C 3B 4 见习题 5C
答案显示
6 见习题 7 见习题 8B 9 50°或80° 10 见习题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13 见习题
证明:∵CD⊥AB,∴∠CDB=90°, ∴∠BCD=90°-∠B=28°, ∴∠FCD=∠ECB-∠BCD=16°. ∵∠CDF=74°, ∴∠CFD=180°-∠FCD-∠CDF=90°, ∴△CFD是直角三角形.
12.如图,有一艘渔船上午9时在A处沿正东方向航行,在A处测得灯塔C在北 偏东60°方向上,渔船行驶2h到达B处,在B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东15° 方向上,试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10.如图,在△ABC中,已知∠ABC=46°,∠ACB=80°,延长BC至D,使 ∠CAD=∠D,求∠BAD的度数.
解:∵∠ACB=80°, ∴∠ACD=180°-∠ACB=180°-80°=100°. 又∵∠CAD=∠D,∠ACD+∠CAD+∠D=180°, ∴∠CAD=∠D=40°. 在△ABD中,∠BAD=180°-∠ABD-∠D= 180°-46°-40°=94°.
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3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教案
第3课时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通过作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过程,掌握其应用方法,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作图的实践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画法.【难点】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我们在上节课把三角形按角进行了分类,我请几个同学回答一下什么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是钝角三角形.生甲:在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生乙:在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生丙:在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师:很好!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个重要的定理,大家还记得吗?生:记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师: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师:三角形中三条边、三个角是它的六个基本元素,除此之外,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它还有什么元素吗?生:角平分线.师:什么是角平分线呢?生: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师:还有什么元素?生:中线.师:什么是中线呢?生: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师:还有什么元素呢?生:高.师:什么是高呢?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学生熟记定义.师:你能根据这些线的定义作出这些线吗?生:能.师:现在请大家画一个三角形,并作出各个角的平分线.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一个角的平分线.∠1=∠2,BD是∠ABC的平分线.师:现在请大家重新画一个三角形,并作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一条中线.BD=DC,AD是BC边上的中线.师:现在请大家重新画一个三角形,并作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一条高线.锐角三角形BC边上的高直角三角形BC边上的高钝角三角形BC边上的高师:你能用折叠的方法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吗?学生思考,交流.生:能.师:你是怎样做的?生:先作出一个三角形,把它裁剪下来,我折叠要平分的这个角使它的两边重合,这样得到的折痕与这个角的对边有一个交点,连接这个角的顶点与这个交点得到的线段就是这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师:你太聪明了.大家现在都知道怎么作的吗?生:知道.师:那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学生操作.师:你能用折叠的方法作出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吗?学生思考,交流.生:能.师:你是怎么做的?生:要作出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我折叠这条边,使其两端点重合,折痕与这条边的交点,就是这条边的中点.连接这条边所对角的顶点与这个中点,所得的线段就是这条边上的中线.师:现在请大家动手作出中线.学生操作.师:你能用折叠的方法作出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吗?学生讨论.生:过这边所对角的顶点折叠三角形,使这条边的两段重合,这样就得到了三角形的高.师:很好,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三、作图练习,理解定义师: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给出了角平分线的作法,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画出三个角的平分线.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同学们再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中线的定义,作出中线.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上“操作”的第1题.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师:直角三角形的高中,有两条和边重合;钝角三角形的高中,有两条在三角形的外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作出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它们有什么特点?生甲: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生乙: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生丙:三条高交于一点.师:很好!之前学过的说明三角形意义的语句、本节中说明三角形角平分线意义的语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分别是三角形、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七年级时我们也学过一些定义,如“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是有理数的定义.前两个定义揭示了对象的特征性质,后一个定义明确了所指对象的范围.给出定义,就是在于明确研究对象是什么.四、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生: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定义以及画法.师:对,我们由作图过程知道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是交于一点的.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作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让学生深刻理解它们的定义.通过画图和观察图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一三角形的这些线是交于一点的,培养他们观察、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动手得到的结论,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更透彻.这节课所讲授的三种线段中的两种,即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高线都是建立在以往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学生对这两种线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起来更容易.强调三角形中的三种线是“线段”,而不是以往的“射线”.。
松滋市六中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2 命题与证明第3课时 三
第3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知识与技能】应用几何推理、证明解决几何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推理的论证过程,感受几何中逻辑推理的内涵,培养符号化语言.【情感与态度】培养严谨的证明意识,提高思维能力,体会几何学的实际价值.【教学重点】重点是学会应用理性推理的方法.【教学难点】难点是形成演绎推理的思路.一、回顾迁移,严谨论证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80~81页.【教学说明】组织学生用五分钟时间阅读、理解课本第80页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回顾交流,完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以及表达格式,总结辅助线的作法.辅助线引入:为了计算和证明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加(画)线,叫做辅助线,辅助线常常画成虚线.新知探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已知:△ABC,如图.求证:∠A+∠B+∠C=180°.【分析】以前我们通过剪拼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这不是证明,但它却给我们以启发.现在我们通过作图来实现这种转化,给出证明.【证明】如图,延长BC到点D,以点C为顶点、CD为一边作∠2=∠B.则CE∥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作)∴∠1+∠2+∠ACB=180°,∴∠A+∠B+∠ACB=∠1+∠2+∠ACB=180°.【归纳结论】证明命题式证明题的基本步骤:1.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在图形上标出有关字母与符号;2.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分析因果关系,找出证明途径;4.有条理地写出证明过程.教师提问: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请用几何语言证明.由基本事实、定理直接得出的真命题叫做推论.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C=90°.求证:∠A+∠B=90°.【证明】在△ABC中∵∠C=90°(已知)∴∠A+∠B=180°-90°=9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推论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1证明:对顶角相等.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O,∠AOC与∠DOB是对顶角.求证:∠AOC=∠DOB.【证明】∵∠AOC+∠AOD=180°∠AOD+∠DOB=180°∴∠AOC=∠DOB(同角的补角相等)例2如图所示,∠1与∠2互为补角,∠3=∠B,试判断∠C与∠AED的大小关系,并证明.【解】∠C=∠AED.理由如下:∵∠1与∠2互为补角,而∠1与∠5也互为补角,∴∠5=∠2.∴BD∥EF.∴∠3=∠4,而∠3=∠B,∴∠4=∠B,∴DE∥BC,∴∠C=∠AED.【教学说明】通过例题发现三角形内角的各个定理及其推论.三、合作交流,探索思路1.已知:如图,∠1=∠2,∠3=∠4,求证:AC∥DF,BC∥EF.2.根据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1)等角的余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课本第81~82页练习1、2.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作业.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提问:(1)什么是证明?(2)证明命题的步骤有哪些?(3)书写格式有什么特点?2.证明命题式证明题的基本步骤:(1)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在图形上标出有关字母与符号;(2)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分析因果关系,找出证明途径;(4)有条理地写出证明过程.1.课本第84~85页习题13.2的5、6、7、8.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作业.本节采用“回顾迁移,严谨论证——范例学习,应用所学——合作交流,探索思路”几个环节使学生能应用几何推理、证明解决几何问题,经历探索推理的论证过程,感受几何中逻辑推理的内涵,培养符号化语言,培养严谨的证明意识,提高思维能力,体会几何学的实际意义.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重点)2.直角坐标系中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点的特征.(难点)一、情境导入十一黄金周,北京吸引了许多游客.一天,小红在天安门广场玩,一位外国友人向小红问西直门的位置,可小红只知道东直门的位置,不过,小红想了想,就准确的告诉了他.你知道为什么吗?结合老北京的地图向学生介绍:老北京城关于中轴线成轴对称设计,东直门、西直门就关于中轴线对称.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轴,就可以在这个平面图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各个景点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用坐标表示出来.提问:这些景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你可以找出来吗?这些对称点的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类型一】求一个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P(2,3)关于x轴或y轴成轴对称的点是( ) A.(-3,2) B.(-2,-3)C.(-3,-2) D.(-2,3)解析: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故选D.方法总结: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类型二】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与方程的综合已知点A(2a-b,5+a),B(2b-1,-a+b).(1)若点A 、B 关于x 轴对称,求a 、b 的值;(2)若A 、B 关于y 轴对称,求(4a +b )2016的值.解析:(1)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2a -b =2b -1,5+a -a +b =0,解方程(组)即可;(2)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2a -b +2b -1=0,5+a =-a +b ,解方程(组)即可.解:(1)∵点A 、B 关于x 轴对称,∴2a -b =2b -1,5+a -a +b =0,解得a =-8,b =-5;(2)∵A 、B 关于y 轴对称,∴2a -b +2b -1=0,5+a =-a +b ,解得a =-1,b =3,∴(4a +b )2016=1.方法总结:根据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特征列方程(组)求解.【类型三】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与不等式(组)的综合已知点P (a +1,2a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点P (a +1,2a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点P (a +1,2a -1)在第四象限.解:依题意得P 点在第四象限,∴⎩⎪⎨⎪⎧a +1>0,2a -1<0,解得-1<a <12,即a 的取值范围是-1<a <12.方法总结:根据点的坐标关于坐标轴对称,判断出对称点所在的象限,由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列不等式(组)求解.探究点二:作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类型一】 作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的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1),B (-1,0),C (-2,-1),请在图中画出△ABC ,并画出与△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解析:作出A ,B ,C 三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各点即可.解:如图所示,△DEF 是△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方法总结:在坐标系中作出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然后顺次连接,此类问题一般比较简单.【类型二】 与对称点有关的综合题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在格点上.(1)若以点B 为原点,线段BC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四边形ABCD 关于y 轴对称的四边形A 1B 1C 1D 1;(2)点D 1的坐标是________; (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析:(1)以点B 为原点,线段BC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作出各点关于y 轴对称的点,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写出点D 1的坐标;(3)把四边形ABCD 分解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求出面积.解:(1)如图所示;(2)点D 1的坐标为(-1,1);(3)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2×1×3+12×1×2=52.方法总结:轴对称变换作图,基本作法是:(1)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2)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3)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求多边形的面积可将多边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求解.三、板书设计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2.直角坐标系中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点的特征.从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来看,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讨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组织学生活动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自由度..,,AD BC BD AC AD BD BC AC ==⊥⊥求证:如图,例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学习目标:1、已知斜边和直角边会作直角三角形;2、熟练掌握“斜边、直角边”,利用它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学习重点: 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习难点: 灵活应用五种方法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二、自主探究 探究5:任意画出一个Rt △ABC ,使/C =90°,再画一个Rt △A'B'C',使B'C'=BC ,A'B'=AB ,把画好的Rt △A'B'C'剪下,放到Rt △ABC 上,看看它们是否全等.结论: 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 ”).注意两点:一是“HL ”是仅适用于Rt △的特殊方法。
《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学习指导
《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学习指导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学习指导)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学习指导的全部内容。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学习要求:1.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及性质。
会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
4.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知识要点:一、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三角形有三条内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相交于一点。
注意: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2。
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注意: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时,就看这三条线段是否满足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其简便方法是看两条较短线段的和是否大于第三条最长的线段。
3.三角形各角之间的关系: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每个顶点处只取一个外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可以如下分类:②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可以如下分类: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识结构:二、命题与证明1.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是命题,疑问句、感叹句不是命题,计算不是命题,画法不是命题。
教育最新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13.2命题与证明第2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外角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2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外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个推论;2.熟悉并掌握较简单命题的证明方法及其表述;3.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会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几个推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个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和推理的用途,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积极思考、发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理.【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你还记得它的内容吗?我们用折叠、剪拼和度量的方法证明过这个命题,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简单命题的证明,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二、合作探究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问题1: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结论:条件是一个三角形,结论是它的内角和为180°.2.理解推论1、推论2.问题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另外两个角的和会是多少?结论:90°.问题3: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我们把△的一边延长至点,得到∠,像这样由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它与它不相邻的内角∠A,∠B有怎样的关系?结论:①∠ACD和∠ACB的和是180°,所以∠ACD=180-∠AC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ACB=180,∠A+∠B=180-∠ACB,由等式的性质,得到∠ACD=∠A+∠B;②∠ACD>∠A;③∠ACD>∠B.典例已知:如图,∠1,∠2,∠3是△ABC的三个外角,求证:∠1+∠2+∠3=360°.[解析]∵∠1=∠ABC+∠ACB,∠2=∠BAC+∠ACB,∠3=∠BAC+∠A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2+∠3=2(∠BAC+∠ACB+∠BAC).(等式性质)∵∠ABC+∠ACB+∠BA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2+∠3=360°.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推论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推论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4: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证明思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探索精神,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形式表示出来,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建立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意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2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典例导学 如图,在△ABC 中,∠ACB=90°,∠ACD=∠B.求证:△CDB 是直角
三角形.
【思路分析】要证△CDB 是直角三角形,可证∠B+∠DCB=90°,在△ABC
中,已知∠ACB=90°,易证△CDB 是直角三角形.
自主学习
A.85° B.90° C.95° D.100°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 14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9.如图,在△ABC 中,∠C=90°,则∠B 为 A.15° B.30° C.50° D.60°
(D)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 15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10.已知三角形 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关系∠B+∠C=3∠A,则此三角形 (D)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第 3 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 推论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1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要点感知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180°0°. 2.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辅助线助线. 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互余 余. 4.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直角角三三角形角形.
1 ∴∠EGD=3×(180°-60°)=40°, ∴∠1=40°.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 23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2)∠AEF+∠FGC=90°. 理由:∵AB∥CD, ∴∠AEG+∠CGE=180°, 即∠AEF+∠FEG+∠EGF+∠FGC=180°, 又∵∠FEG+∠EGF=90°, ∴∠AEF+∠FGC=90°.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 命题与证明三角形的外角
12.星期天,小明见爸爸愁眉苦脸在看一张图纸,他便悄悄地来到爸爸身边,想看爸爸为什么犯愁.爸爸 见到他,高兴地对他说:“来帮我一个忙,你看这是一个四边形零件的平面图,它要求∠BDC等于 140°才算合格,小明通过测量得∠A=90°,∠B=19°,∠C=40°后就下结论说此零件不合格,于是爸爸 让小明解释(jiěshì)这是为什么,小明很轻松地说出了原因,并用如下的三种方法解出此题.请你分别说 出不合格的理由. ( 1 )如图1,连接AD并延长. ( 2 )如图2,延长CD交AB于点E. ( 3 )如图3,连接BC.
( 2 )∵∠BAC+∠B+∠C=180°,∠BAC=70°,∠B=40°,
∴∠C=70°.
第六页,共十四页。
6.如图所示,∠ACD是△ABC的一个外角,CE平分∠ACD,F为CA延长线上的一 点(yī diǎn),FG∥CE,交AB于点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2+∠3>∠1 B.∠2+∠3<∠1 C.∠2+∠3=∠1 D.无法(wúfǎ)判断
你的结论.
解:( 1 )延长(yáncháng)BD交AC于点E. ∵∠BDC是△CDE的外角,∴∠BDC=∠ACD+∠CED,
∵∠CED是△ABE的外角,∴∠CED=∠A+∠ABD.
∴∠BDC=∠A+∠ABD+∠ACD. ( 2 )∠D+∠A+∠ABD+∠ACD=360°. ( 3 )令BD,AC交于点E, ∵∠AED是△ABE的外角,∴∠AED=∠A+∠ABD, ∵∠AED是△CDE的外角,∴∠AED=∠D+∠ACD,
第四页,共十四页。
知识点2 三角形外角(wài jiǎo)的性质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命题与证明教案(新版)沪科版
13.2 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命题1.了解命题的含义.2.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3.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直角都相等.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1、2、4是正确的,句子3是错误的.像这样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上面判断性语句1、2、4都是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3是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教师: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个角相等”就是结论.有的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十分明显,可以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就可以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了.例如,命题4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教师提出问题1: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教师提出问题2: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1)对顶角相等;(2)如果a>b,b>c, 那么a>c.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1)条件: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条件:如果a>b,b>c;结论:那么a>c.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逆命题.说出上题的逆命题,并讨论.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例1 写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a2=b2,那么a=b;(2)对顶角相等;(3)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分析:第(1)题中有“如果”“那么”,条件结论明显,第(2)(3)题可先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找出题设和结论.解:(1)题设是“a2=b2”,结论是“a=b”;(2)改写: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题设:“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3)改写:如果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那么这三个角的和等于180°.题设:“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结论:“三个角的和等于180°”.【归纳总结】通常情况下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当条件结论不是很明显的时候,把所给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题设和结论,在改写时,要做到语句通顺,措辞准确.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1)如果∠α与∠β是邻补角,那么∠α+∠β=180°;(2)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那么△ABC的内角中一定有两个锐角.分析:(1)交换原命题中“如果”和“那么”后面的部分即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然后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判断命题的真假;(2)交换原命题中“如果”和“那么”后面的部分即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然后根据三角形的角的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解:(1)逆命题为:如果∠α+∠β=180°,那么∠α与∠β是邻补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2)逆命题为: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逆命题为假命题.【归纳总结】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得到新命题,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所举的例子,如果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的结论,称之为反例;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教材P77练习.2.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内容.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命题命题的概念: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者不正确判断的语句(或式子)叫做命题;命题的结构: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逆命题:原命题为“如果p,那么q”,逆命题则为“如果q,那么p”.六、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内容.2.教材P84习题13.2第1~3题.第2课时证明(一)1.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概念,了解证明(演绎推理)的概念.2.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能运用已学过的几何知识证明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重点证明的含义和表述格式.难点按规定格式表述证明的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比较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通过简单的观察,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加以验证,体会验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证明的引入(1)命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的2倍”是真命题吗?请说明理由.分析: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用几何语言描述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说明的结论.教师对具体的说理过程予以详细的板书.小结归纳得出证明的含义,让学生体会证明的初步格式.(2)通过教材例3,例4的教学理解证明的含义,体会证明的格式和要求.【归纳总结】证明几何命题的表述格式:①按题意画出图形;②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中写出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③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例1 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 )①因为∠1=∠2,所以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因为∠3=∠4,所以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因为∠4+∠5=180°,所以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结合图形,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逐一进行判断.①因为∠1、∠2不是同位角,所以不能证明b∥c,故错误;②因为∠3=∠4,所以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③因为∠4+∠5=180°,所以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故正确的是②③,共2个.故选 C.【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例2 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已知:如图,∠D=110°,∠EFD=70°,∠1=∠2.求证:∠3=∠B.证明:∵∠D=110°,∠EFD=70°(已知),∴∠D+∠EFD=180°,∴AD∥______(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又∵∠1=∠2(已知),∴______∥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F∥______,∴∠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分析:求出∠D+∠EFD=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AD∥EF,AD∥BC,即可推出答案.∵∠D=110°,∠EFD=70°,∴∠D+∠EFD=180°,∴AD∥EF.又∵∠1=∠2,∴AD ∥BC,∴EF∥BC.故答案为:EF,AD,BC.【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反过来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教材P78~79练习及P80练习.2.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内容.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1)证明的含义.(2)真命题证明的步骤和格式.(3)思考、探索:假命题的判断如何说理、证明?六、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内容.2.教材P84~85习题13.2第5~8题.第3课时证明(二)1.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究,进一步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2.能将几何命题的文字语言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出来.重点根据具体的证明过程,填写推理的理由.难点将文字语言表述的证明题改写成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的证明题.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你还记得这个结论的探索过程吗?(1.度量法; 2.折叠法; 3.剪拼法.)但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可靠,这样就需要进行几何证明.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1)理解题意,分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2)请同学们分别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命题.已知:△ABC,求证:∠A+∠B+∠C=180°.证法一:(请学生参照剪贴的方法去证明)证法二:(引导学生仿照证法一添加辅助线转化成平角去证明)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证法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总结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2)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出字母;(3)结合图形和命题写出已知和求证;(4)分析因果关系,探索证明思路;(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6)检查表述过程是否正确,完善.3.小试牛刀尝试写出下列问题的已知、求证并画图:(1)求证: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求证:对顶角相等.4.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请学生画图口答即可.)推论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由公理、定理直接得出的真命题叫做推论.推论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例1 如图,在△ABC内任意取一点P,过点P画三条直线分别平行于△ABC的三条边.(1)∠1、∠2、∠3分别和△ABC的哪一个角相等?请说明理由;(2)利用(1)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得;(2)根据对顶角相等,以及∠HPE+∠2+∠3=180°和(1)的结论即可证得.解:(1)∠1=∠A,∠2=∠B,∠3=∠C.理由如下:∵HI∥AC,∴∠1=∠CEP,又∵DE∥AB,∴∠CEP=∠A,∴∠1=∠A.同理,∠2=∠B,∠3=∠C;(2)如图,∵∠HPE=∠1,∠HPE+∠2+∠3=180°,∴∠1+∠2+∠3=180°,∵∠1=∠A,∠2=∠B,∠3=∠C,∴∠A+∠B+∠C=180°.【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观察图形,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例2 如图所示,AB∥CD,∠BAC和∠DCA的平分线相交于H点,那么△AH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分析:要判断△AHC的形状,首先观察它的三个内角,其中∠1与∠2与已知条件角平分线有关,而两条角平分线分别平分∠BAC和∠DCA,这两个角是同旁内角,于是联想到已知条件中的AB∥CD.解:△AH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因为AB∥CD,所以∠BAC+∠DCA=180°.又因为AH,CH分别平分∠BAC和∠DCA,所以∠1=12∠BAC,∠2=12DCA,所以∠1+∠2=12(∠BAC+∠DCA),所以∠1+∠2=90°,所以△AHC为直角三角形.【归纳总结】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既可以通过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来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也可以通过有两个角度数之和为90°来判定.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教材P81~82练习.2.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内容.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推论1、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证明定理的一般步骤①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②题设部分是已知部分,结论部分是要证明的部分;③利用已知条件,依据定义、基本事实、已证定理,并按照逻辑规则,推导出结论.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推论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内容.第4课时三角形的外角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2.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3.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的相关的角.重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时能准确地推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它是由什么组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内容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学说明】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作准备.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探究问题1:如图,把△ABC的一边BC延长到D,得∠ACD,它不是三角形的内角,那它是三角形的什么角?练习:如图,∠ADB,∠BPC,∠BDC,∠DPC分别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问题2:观察问题1图,∠ACD与∠ACB是什么关系,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教师利用投影出示图形,并提出问题.教师指出像这样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它是由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然后教师利用投影出示练习,安排学生举手回答,并按照外角的定义一一指明这些角分别由哪些边组成.完成以后,教师提出问题2,并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说理证明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教学说明】教师指明外角的定义以后,马上进行练习,便于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结合图形,培养学生的图形变换能力.通过学生的归纳,总结,证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的成功与快乐.通过观察、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再让学生进行证明,由于准备进行得比较充分,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说出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师出示教材例5,先让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将三角形的外角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然后师生共同写出规范的解答过程.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证明?【教学说明】先让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图形能力,然后师生共同解决,规范学生的解答过程.继续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例1 已知:如图为一五角星,求证:∠A+∠B+∠C+∠D+∠E=18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EFG=∠B+∠D,∠EGF=∠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E+∠EGF+∠EFG=180°,代入即可得证.证明:∵∠EFG,∠EGF分别是△BDF,△ACG的外角,∴∠EFG=∠B+∠D,∠EGF=∠A +∠C.又∵在△EFG中,∠E+∠EGF+∠EFG=180°,∴∠A+∠B+∠C+∠D+∠E=180°.【归纳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的特点,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将分散的角集中到某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解决.例2 如图,求证:(1)∠BDC>∠A;(2)∠BDC=∠B+∠C+∠A.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分析: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辅助线的作法及重要性,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证法一:(1)连接AD,并延长AD,如图,则∠1是△ABD的一个外角,∠2是△ACD的一个外角.∴∠1>∠3.∠2>∠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2>∠3+∠4(不等式的性质).即:∠BDC>∠BAC.(2)由(1)作图知∠1=∠3+∠B,∠2=∠4+∠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2=∠3+∠4+∠B+∠C(等式的性质),即:∠BDC=∠B+∠C+∠BAC.证法二:(1)延长BD交AC于E(或延长CD交AB于E),如图.则∠BDC是△CDE的一个外角.∴∠BDC>∠DE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DEC是△ABE的一个外角(已作),∴∠DEC>∠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BDC>∠A(不等式的性质).(2)由(1)作图知∠BDC=∠C+∠DE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DEC是△ABE的一个外角,∴∠DEC=∠A+∠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DC=∠B+∠C+∠A(等量代换).【教学说明】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几何证明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证明思路,特别是不等关系的证明题,因为学生接触较少,因此更需要加强练习.注意事项:学生对于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关系的证明比较陌生,因此有必要在证明过程中,引导学生作辅助线找到一个过渡角.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教材P83练习.2.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内容.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三角形外角的认识.主要从定义和性质两个方面.六、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内容.2.教材P85习题13.2第9题.。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教案板书反思
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第1课时三角形中边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会对三角形按边分类.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角形边长的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看下列实物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二、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现在请观察上面的屋顶框架图,并思考以下问题:(1)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什么叫做三角形?(3)三角形的边可以怎么表示?问题1: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相等,有多少种可能的情况?结论:三角形中,三条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第三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问题2:我们以前学习过这样一个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那么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典例1画一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角形的三边长度,计算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解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典例2有两条长度分别为5 cm和7 cm的线段,用长度为13 cm的线段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那么换上线段的长度在什么范围内时可以组成三角形呢? [解析]用长度为13 cm的线段与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即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2 cm<x<12 cm.板书设计:三角形中边的关系1.三角形按边长分类:三角形2.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构成三角形,并学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通过探讨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第2课时三角形中角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对三角形按角分类;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带领学生探索三角形的角的数量关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把三角形按边来分类,并研究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还记得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是什么关系吗?那么三角形按角来分类呢?结论: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二、合作探究问题1:在介绍等腰三角形时,我们对它的边进行了区分,分为腰和底,那么直角三角形的边如何区分呢?结论:直角三角形中夹直角的两边叫做直角边,直角相对的边叫做斜边,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Rt△ABC”,我们把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归为一类,称为斜三角形,斜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问题2:在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问题3:还记得小学阶段是怎样得到上述结论的吗?结论:用折叠、剪拼或用量角器度量的方法都能得到.问题4: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能有几个钝角?最多能有几个直角呢?说明理由.结论:最多能有一个钝角,最多能有一个直角,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典例已知,如图,AB∥CD,EH⊥AB,垂足为H.若∠1=50°,则∠E为多少度?[解析]设CD与EF交于点M,AB与EF交于点N,则∠EMD=∠1,又因为AB∥CD,所以∠BNE=EMD,所以∠E=90°-∠BNE=90°-∠1=40°.三、板书设计三角形中角的关系1.三角形按角度分类:三角形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认真探究,从而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的全面性.第3课时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会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2.通过作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分别交于一点.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过程,掌握其应用方法,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作图的实践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画法.教学难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按角给三角形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二、合作探究问题1:三角形中三条边、三个角是它的六个基本元素,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什么元素吗?结论: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归纳小结】角平分线: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也叫做三角形的高.问题2:画一个三角形,再分别画出它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交于一点吗?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吗?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都交于一点.其中,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高线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高线可能在三角形上,钝角三角形的高线可能在三角形外部.典例1已知,如图,在△ABC中,O是高AD和BE的交点,观察图形,试猜想∠C和∠DOE 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论证你的猜想.[解析]连接OC,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OCE+∠COE+∠CEO=180°,∠OCD+∠COD+∠CDO=180°,又因为AD和BE是△ABC的高,所以∠CEO=∠CDO=90°,所以∠OCE+∠COE+∠OCD+∠COD=180°,即∠C+∠DOE=180°.板书设计: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也叫做三角形的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作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让学生深刻理解它们的定义.通过画图和观察图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一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分别是交于一点的,培养他们观察、总结的能力.13.2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命题与证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意义,了解公理、定理、证明的概念;2.了解原命题、逆命题的意义;3.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能用举反例的方法判断命题的真假,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命题真假的判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数学定理、命题的由来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公理、定理的区别.:教学难点:严密完整地写出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是通过折叠、剪拼或度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但这些做法都会出现很多误差,会存在疑问.有没有更准确更严格的方法得出结论呢?二、合作探究问题1:推理是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常常要对事物的情况做出种种判断.例如:(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2)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3)2+3≠5;(4)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能被3整除.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结论:(1)(2)(4)是正确的,(3)是错误的.问题2:什么叫命题?什么叫真命题?什么叫假命题?结论: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或式子)叫做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典例1判断下面语句中哪些是命题?(1)请关上窗户;(2)你明天上学吗?(3)天真冷啊!(4)昨天我们去旅游了。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章末小结与提升课件
解:设这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x,y,且x≥y,
则第三边长为24-x-y,根据题意得
+ = 3(24--),
= 10.5,
解得
1
= 7.5,
- = (24--),
2
∴24-x-y=6.
答: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0.5 cm,7.5 cm,6 cm.
∠C=120°,则∠AED的度数是 80° .
-11-
章末小结与提升
知识网络
重难点突破
10.已知△ABC中,∠B=∠C,D为边BC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
E为边AC上一点,∠ADE=∠AED,∠BAC=44°.
(1)求∠C的度数;
(2)若∠ADE=75°,求∠CDE的度数.
解:(1)∵∠BAC=44°,
C.同位角相等
D.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x与y的和等于0吗
-16-
章末小结与提升
知识网络
重难点突破
15.命题:若a>b,则a2>b2.请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若是真命题,
请证明;若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并适当修改命题的题设使
其成为一个真命题.
解:是假命题.
反例:当a=1,b=-2时,满足a>b,但a2=1,b2=4,a2<b2,
∵CD⊥AB,∴∠CDB=90°,
∴∠GFB=90°,即FG⊥AB.
(2)∵FG⊥AB,CD⊥AB,
∴FG∥DC,∴∠2=∠3,
又∵∠1=∠3,∴∠1=∠2,∴DE∥BC.
-18-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章末小结与提升
知识网络
章末小结与提升
重难点突破
命题与证明第3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件(14张PPT)八年级上册沪科版数学
C D
E
A
B
例2 如图,∠C=90 °, ∠1= ∠2,△ADE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在Rt△ABC中, ∠2+ ∠A=90 °. ∵ ∠1= ∠2, ∴∠1 + ∠A=90 °.
即△ADE是直角三角形.
A
D
1 E
C
2B
随堂练习
1.如图,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EF,与
老大的度数为 90°,老二若是比老大的度数大,那么老二的度数要大于 90°,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相互矛盾,因而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家里,我 是永远的老大.
新知学习
如果三角形中一个角是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另两个角的和应为 90°,于是得
归纳
推论1 直角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像这样,由基本事实,定理直接得出的真命题叫做推论.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还可以得到 推论2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1 如图,∠C = ∠D = 90°,AD、BC 相交于点 E, ∠CAE 与∠DBE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在 Rt△AEC 中, ∠CAE = 90° -∠AEC. 在 Rt△BDE 中, ∠DBE = 90° -∠BED, ∵ ∠AEC =∠BED, ∴ ∠CAE =∠DBE.
13.2.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八年级上
沪科版
1 学习目标
目
2 新课引入
录
3 新知学习
4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1和推论2;
重点
新课引入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 可是有一天,老二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它指着老大说:“你凭什 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 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 老二 很纳闷.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 13.2 命题与证明(学习、上课课件)
感悟新知
知2-练
2-1. [期末·宿州] 把命题“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改 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_如__果__两__个__三__角__ _形__是__全__等__三__角__形__,__那__么__它__们__的__对__应__角__相__等___.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互逆命题及反例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命题的结构
知2-讲
1. 命题的构成 数学命题通常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其中,“如果” 引出的部分是条件(或题设), “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 论(或题断). 有时为了叙述简便,也可以省略关联词 “如果”“那么”.
感悟新知
知2-讲
2. 命题的一般形式 “如果p,那么q”,或者说成“若p, 则q”,其中p是这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q是这个命题 的结论(或题断).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1)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假命题. (2)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真 命题. (3)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假命题.
感悟新知
知2-练
方法点拨:改写命题的方法: 理清命题的题设与结论部分,改写命题时将题设 放在“如果”后面,将结论放在“那么”后面.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解读:(1)命题只是对事件进行判断,判断的结果 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2)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是一个词语; (3)命题必须具有“判断”作用,要对事件作出肯定或 否定的判断,故命题不能是祈使句或疑问句.
感悟新知
Hale Waihona Puke 知1-讲2. 命题的种类 (1)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 命题叫做真命题. (2)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 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全解
《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全解课标要求1.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结构多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内容解析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从“数量关系”来揭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这个定理是任意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学习以后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计算角的度数的方法之一.在解决四边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时都将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来解决.其中辅助线的作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极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创新能力,使课本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难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课堂中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法导引本节课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依赖直观图形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用拼图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教师采用课件演示、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极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创新能力,使课本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法建议多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2 定理与证明导学课件
13.1 命题(mìng tí)、定理与证明
【归纳总结(zǒngjié)】证明文字叙述的真命题的一般步骤: (1)分清条件和结论;(2)画出图形;(3)根据条件写出已知,根据结论写出
求证;(4)证明.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总结(zǒngjié)反思
小结(xiǎojié)
图 13-1-1
第九页,共十七页。
13.1 命题、定理(dìnglǐ)与证明
解:可以判定(pàndìng)AB∥CD.理由: ∵ ∠1+∠2=80°+100°=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归纳总结】证明(zhèngmíng)几何命题的依据: 已知条件、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
正确性需要进行证明;如果要说明它是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就可以 了.
第八页,共十七页。
13.1 命题(mìng tí)、定理与证明
目标三 会进行(jìnxíng)简单的推理证明
例 3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 13-1-1,直线 AB,CD 被直线 EF 所截, 若∠1=80°,∠2=100°. 由此你可以判定 AB 和 CD 平行吗?为什 么? [全品导学号:90702083]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2.经过观察(guānchá)、讨论、发现,理解由特殊事例得到的结论不一 定正确.。于是小华猜想:不论a,b为何值,总有a2+b2>2ab.。理由:∵a2+b2-2ab=(a-b)2≥0,。【归纳总结】由特 殊事例递推猜想所得到的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其正确性需要进行证明。解:可以判定AB∥CD.理由:。已知条件、定义、 基本事实、定理等.。【归纳总结】证明文字叙述的真命题的一般步骤:
【推荐重点】2019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13.2 命题与证明 第2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外角教案
第2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外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个推论;2.熟悉并掌握较简单命题的证明方法及其表述;3.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会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几个推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个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和推理的用途,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积极思考、发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理.【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你还记得它的内容吗?我们用折叠、剪拼和度量的方法证明过这个命题,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简单命题的证明,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二、合作探究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问题1: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结论:条件是一个三角形,结论是它的内角和为180°.2.理解推论1、推论2.问题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另外两个角的和会是多少?结论:90°.问题3: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我们把△的一边延长至点,得到∠,像这样由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它与它不相邻的内角∠A,∠B有怎样的关系?结论:①∠ACD和∠ACB的和是180°,所以∠ACD=180-∠AC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ACB=180,∠A+∠B=180-∠ACB,由等式的性质,得到∠ACD=∠A+∠B;②∠ACD>∠A;③∠ACD>∠B.典例已知:如图,∠1,∠2,∠3是△ABC的三个外角,求证:∠1+∠2+∠3=360°.[解析]∵∠1=∠ABC+∠ACB,∠2=∠BAC+∠ACB,∠3=∠BAC+∠A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2+∠3=2(∠BAC+∠ACB+∠BAC).(等式性质)∵∠ABC+∠ACB+∠BA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2+∠3=360°.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推论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推论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4: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证明思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探索精神,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形式表示出来,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建立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意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文库精品】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13.2 命题与证明 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证明作业
第3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证明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与辅助线1.如图,在证明“△ABC内角和等于180°”时,延长BC至点D,过点C作CE∥AB,得到∠ABC=∠ECD,∠BAC=∠ACE,由于∠BCD=180°,可得到∠ABC+∠ACB+∠BAC=180°,这个证明方法体现的数学思想是(D)A.数形结合B.特殊到一般C.一般到特殊D.转化知识点2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2.在Rt△ABC中,∠B是直角,∠C=22°,那么∠A的度数是(C)A.22°B.58°C.68°D.112°3.如图,AC⊥BD,∠1=∠2,∠D=40°,求∠BAD的度数.解:∵AC⊥BD,∠1=∠2,∴∠1=45°,∠ACB=90°,∵∠D=40°,∴∠CAD=50°,∴∠BAD=∠1+∠CAD=95°.知识点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三角形有一个角的度数是36°角的余角,另一个角是144°角的补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C)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5.如图,点E是△ABC中AC边上的一点,过点E作ED⊥AB,垂足为D.若∠1=∠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ED⊥AB,∴∠ADE=90°,△ADE是直角三角形.∴∠1+∠A=90°.又∵∠1=∠2,∴∠2+∠A=90°,∴△ABC是直角三角形.综合能力提升练6.如图,AB∥CD,∠CED=90°,∠AEC=35°,则∠D的大小为(B)A.65°B.55°C.45°D.35°7.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点F,∠A=90°,EG∥BC,且CG⊥EG于点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CA平分∠BCG;③∠ADC=∠GCD;④∠DFB=∠CG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C)A.1个B.2个C.3个D.4个8.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C)A.25°B.20°C.15°D.10°【变式拓展】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拼在一起,点B在AE上,那么图中的∠ABC= 75°.9.如图,在△ABC中,∠BAC=90°,AC≠AB,AD是斜边BC上的高,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则图中与∠C(∠C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A)A.3B.4C.5D.610.如图,在△ABC中,∠ACB=68°,若P为△ABC内一点,且∠1=∠2,则∠BPC=(D)A.68°B.120°C.92°D.112°11.如图,已知△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ABC的平分线BE分别交CD,CA于点F,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①∠1=∠2;②∠4=∠5;③∠A=∠4;④∠2与∠5互余.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2.如图,∠1+∠2+∠3+∠4=360°.1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度数为45°或135°.14.如图,已知∠AOD=30°,点C是射线OD上的一个动点.在点C的运动过程中,△AOC恰好是直角三角形,则此时∠A所有可能的度数为60°或90°.15.如图,BD,CE是△ABC的高,BD和CE相交于点O.(1)图中有哪几个直角三角形?(2)图中有与∠2相等的角吗?请说明理由.(3)若∠4=55°,∠ACB=65°,求∠3,∠5的度数.解:(1)直角三角形有:△BOE,△BCE,△ACE,△BCD,△COD,△ABD.(2)与∠2相等的角是∠1.理由如下:∵BD,CE是△ABC的高,∴∠1+∠A=90°,∠2+∠A=90°,∴∠1=∠2,∴与∠2相等的角是∠1.(3)∵∠ACB=65°,BD是高,∴∠3=90°-∠ACB=90°-65°=25°,在△BOC中,∠BOC=180°-∠3-∠4=180°-25°-55°=100°,∴∠5=∠BOC=100°.16.在△ABC中,∠ACB=90°,∠B=30°,CD⊥AB于点D,CE是△ABC的角平分线.(1)求∠DCE的度数;(2)若∠CEF=135°,求证:EF∥BC.解:(1)∵∠B=30°,CD⊥AB,∴∠DCB=90°-∠B=60°.∵CE平分∠ACB,∠ACB=90°,∴∠ECB=∠ACB=45°,∴∠DCE=∠DCB-∠ECB=60°-45°=15°.(2)∵∠CEF=135°,∠ECB=∠ACB=45°,∴∠CEF+∠ECB=180°,∴EF∥BC.拓展探究突破练17.如图,在△ABC中,O是高AD和BE的交点.(1)观察图形,试猜想∠C和∠DOE,∠C和∠AOE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在这个解题过程中包含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为相等或互补.(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60°,求这两个角的度数.解:(1)连接OC,∵AD⊥BC,BE⊥AC,∴∠ACO+∠COE=90°,∠BCO+∠COD=90°,∴∠ACO+∠COE+∠BCO+∠COD=180°,即∠ACB+∠DOE=180°.∵∠DOE+∠AOE=180°,∴∠ACB=∠AOE.(2)提示:两种情况分别如图所示.(3)设较小的角为α,则另一个角为3α-60°,∴α+3α-60°=180°或α=3α-60,解得α=60°或30°.精品学习资料。
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3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授课
感悟新知
例4 如图,在△ABC 中,AD,BE 分别是△ABC, 知2-练 △ABD的中线. (1)若△ABD与△ADC的周长之差为 3,AB=8,求 AC 的长. (2)若S△AB间 的关系和面积之间的关系解题.
感悟新知
解:(1)因为AD为BC边上的中线,
B.CE是△BCD的角平分线 C. 3 1 ACB
2
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三角形的中线
知2-讲
1.定义: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所得的 线段叫做该三角形这条边上的中线.
2.位置图例:任何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交于一点,且该 点在三角形内部,如图,这 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感悟新知
总结
知2-讲
三角形的中线把边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故BD=CD,
且△ ABD 的边BD上的高与△ACD 的边CD上的高相同,
根据等底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所分得的两个
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 ABD=S△ ADC=
1 2
S△ABC.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5 张大爷的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了,也该分家了.
1 (中考·长沙)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 下作法正确的是( )
感悟新知
知3-练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 D.三角形每一边上的高都小于其他两边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定义
知4-讲
像这样能明确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今后我们还会学习许多定义.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以A,B,C,D,E中的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有 △ABC,△ABD,△ABE,△ACD,△A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证明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与辅助线
1.如图,在证明“△ABC内角和等于180°”时,延长BC至点D,过点C作CE∥AB,得到∠ABC=∠ECD,∠BAC=∠ACE,由于∠BCD=180°,可得到∠ABC+∠ACB+∠BAC=180°,这个证明方法体现的数学思想是(D)
A.数形结合
B.特殊到一般
C.一般到特殊
D.转化
知识点2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2.在Rt△ABC中,∠B是直角,∠C=22°,那么∠A的度数是(C)
A.22°
B.58°
C.68°
D.112°
3.如图,AC⊥BD,∠1=∠2,∠D=40°,求∠BAD的度数.
解:∵AC⊥BD,∠1=∠2,
∴∠1=45°,∠ACB=90°,
∵∠D=40°,∴∠CAD=50°,
∴∠BAD=∠1+∠CAD=95°.
知识点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三角形有一个角的度数是36°角的余角,另一个角是144°角的补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C)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5.如图,点E是△ABC中AC边上的一点,过点E作ED⊥AB,垂足为D.若∠1=∠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ED⊥AB,∴∠ADE=90°,△ADE是直角三角形.
∴∠1+∠A=90°.
又∵∠1=∠2,∴∠2+∠A=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综合能力提升练
6.如图,AB∥CD,∠CED=90°,∠AEC=35°,则∠D的大小为(B)
A.65°
B.55°
C.45°
D.35°
7.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点F,∠A=90°,EG∥BC,且CG⊥EG于点G.下列结论:
①∠CEG=2∠DCB;②CA平分∠BCG;③∠ADC=∠GCD;④∠DFB=∠CG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C)
A.25°
B.20°
C.15°
D.10°
【变式拓展】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拼在一起,点B在AE上,那么图中的∠ABC= 75°.
9.如图,在△ABC中,∠BAC=90°,AC≠AB,AD是斜边BC上的高,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则图中与∠C(∠C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A)
A.3
B.4
C.5
D.6
10.如图,在△ABC中,∠ACB=68°,若P为△ABC内一点,且∠1=∠2,则∠BPC=(D)
A.68°
B.120°
C.92°
D.112°
11.如图,已知△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ABC的平分线BE分别交CD,CA于点F,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①∠1=∠2;②∠4=∠5;③∠A=∠4;④∠2与∠5互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如图,∠1+∠2+∠3+∠4=360°.
1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度数为45°或135°.
14.如图,已知∠AOD=30°,点C是射线OD上的一个动点.在点C的运动过程中,△AOC恰好是直角三角形,则此时∠A所有可能的度数为60°或90°.
15.如图,BD,CE是△ABC的高,BD和CE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哪几个直角三角形?
(2)图中有与∠2相等的角吗?请说明理由.
(3)若∠4=55°,∠ACB=65°,求∠3,∠5的度数.
解:(1)直角三角形有:△BOE,△BCE,△ACE,△BCD,△COD,△ABD.
(2)与∠2相等的角是∠1.
理由如下:∵BD,CE是△ABC的高,
∴∠1+∠A=90°,∠2+∠A=90°,∴∠1=∠2,
∴与∠2相等的角是∠1.
(3)∵∠ACB=65°,BD是高,
∴∠3=90°-∠ACB=90°-65°=25°,
在△BOC中,∠BOC=180°-∠3-∠4=180°-25°-55°=100°,
∴∠5=∠BOC=100°.
16.在△ABC中,∠ACB=90°,∠B=30°,CD⊥AB于点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1)求∠DCE的度数;
(2)若∠CEF=135°,求证:EF∥BC.
解:(1)∵∠B=30°,CD⊥AB,
∴∠DCB=90°-∠B=60°.
∵CE平分∠ACB,∠ACB=90°,
∴∠ECB=∠ACB=45°,
∴∠DCE=∠DCB-∠ECB=60°-45°=15°.
(2)∵∠CEF=135°,∠ECB=∠ACB=45°,
∴∠CEF+∠ECB=180°,
∴EF∥BC.
拓展探究突破练
17.如图,在△ABC中,O是高AD和BE的交点.
(1)观察图形,试猜想∠C和∠DOE,∠C和∠AOE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在这个解题过程中包含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为相等或互补.
(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60°,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解:(1)连接OC,∵AD⊥BC,BE⊥AC,
∴∠ACO+∠COE=90°,∠BCO+∠COD=90°,
∴∠ACO+∠COE+∠BCO+∠COD=180°,即∠ACB+∠DOE=180°.
∵∠DOE+∠AOE=180°,∴∠ACB=∠AOE.
(2)提示:两种情况分别如图所示.
(3)设较小的角为α,则另一个角为3α-60°,
∴α+3α-60°=180°或α=3α-60,解得α=60°或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