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迁移 有效探究——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片断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历和经历,《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下面给大家分享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欢送借鉴!《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此根抵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
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不少,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匡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承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表达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顾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
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量与合作交流中开展。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
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1)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时分的教学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认识时分是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拟抽象的知识。
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细致观察,建立表象
教学初,询问: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方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泼起来。
接着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观察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
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
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同时注重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开展。
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鼓励学生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2024年《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篇)
2024年《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篇)《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时分的认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
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
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
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
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_1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
学习例题,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什么时间从家出发去上学,接着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每天一般是什么时间从家出发来上学的。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时间,理解认识钟表的重要的重要性。
在教学认识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手中的钟表,讨论: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经过观察,发现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我演示教具钟,让学生理解时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让学生用教具钟拨一拨。
在探索时与分的进率时,让学生用学具钟拨一拨,发现分针走60小格,也就是走一圈,时钟正好走了一大格,从而推出1时=60分。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持续的时间,先让学生估计,再邀请学生到前面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体验1分钟的持续的时间,再讨论1分钟还能做其他哪些事情。
在整节课中学生始终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2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
因此,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二者就缺一不可。
“时分的认识”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尝试。
(一)、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积极学习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
因此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本节课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1、情绪饱满,积极学习。
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开头的故事引入到观察钟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发现;再到后面的练习,体会1小时、1分钟的长短、到1分钟你能做什么、自由拨钟等,学生就更热闹了,学生每人都想自己说。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
因此,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二者就缺一不可。
“时分的认识”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尝试。
(一)、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积极学习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
因此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本节课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1、情绪饱满,积极学习。
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开头的故事引入到观察钟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发现;再到后面的练习,体会1小时、1分钟的长短、到1分钟你能做什么、自由拨钟等,学生就更热闹了,学生每人都想自己说。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状态是:抢着说、纷纷地说、热烈地交流,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
2、频繁交往。
扩大参与。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这就要求教者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
在本节课中,多次采用合作学习,学生都是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动口又动手。
这些生生之间的交往,既为学生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二)、有效参与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会学习的人。
只有学会怎样去学,也就是会自主学习才能适应终身教育,而有效参与恰恰是思维的参与,思维的真正参与就能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因此,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
在本节课中有效参与表现为:1、思维活跃。
这是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本节课中,学生拨钟说出时刻及在这个时刻做什么?拨钟理解1小时=60分的道理,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关系,学生都要经过思考。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1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老师进展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
《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拟多、比拟杂,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局部,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历老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根底,可以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老师要在充分理解学生有知识经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
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根底,但是老师却低估了学生的程度,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没有可以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老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老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____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才能有待进步。
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展,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老师要可以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老师要牢牢抓住。
苏教版二年级下案例《认识时分》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认识时、分》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与合作交往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1时=60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实物钟一个。
学具准备:自制学具钟一个。
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揭示课题昨天我们的预习作业就是小组合作画一个钟面,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您们在钟面上都画了些什么呀?小组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钟面。
每个同学也可以走下来瞧瞧别的小组画的钟面。
小结:小朋友的钟面画得都很漂亮。
虽然大家画的钟面形状各不相同,但有几点就是一样的,那就就是钟面上都有1~12的数字、有时针、分针,秒针今天先不学,所以就不出示了,还有很多刻度线。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认识时、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预习引入,通过小组合作画钟面、展示小组所画的钟面,以及欣赏她组的钟面,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互补,互学,了解钟面的本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预习欲望。
】二、预习反馈,探索新知1、认识钟面⑴认识大格通过昨天的预习,您知道怎样的就是一大格不?指名回答。
揭示:每两个数字之间就就是一大格,从12到1就是1大格,1到2也就是1大格。
提问:您还能说说从哪到哪也就是一大格不?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呢?您就是怎么知道的?就是不就是有12大格呢?我们来数一数。
(出示结语:钟面上有12个大格。
)⑵认识小格那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组长拿出学具钟,与组员一起瞧一瞧,数一数,再说一说。
“认识时、分”课后反思
“认识时、分”课后反思《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好后面相关时间知识的基础,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具有抽象性和生活性,时间单位不像其它的单位可以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所以很难理解;但同时它又与生活紧密相关,是生活的必需。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理解并掌握本课的内容。
在备课中,我首先仔细探究书上的内容,弄明白这课内容“教材建议学什么内容”、“教材内容学习的结构性”、“教材为什么这么安排”,在弄懂这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我可以备课,利用教材初步备出课。
接着我查阅相关资料,借鉴有经验老师的课,思考这节课有什么更好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以及如何让这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不仅让学生学有所得,而且学有所乐。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充分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学具。
在认识整时这个环节中,我让孩子拨一拨整时,并感受整时的特点;在认识“时、分”关系时,让孩子拨出“1分、5分、60分”并通过多媒体展示“1小时=60分”的原理。
通过练习发现小朋友掌握的还不错,孩子们在课堂中学的也很开心。
课后,通过教研组的老师们以及教研员戴主任的指导和建议下,我重新反思这节课在细节上安排和处理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比如说让孩子画钟面这个活动是不是用让孩子按照自己方式提前做个钟面会更好,这种更深刻、更有趣,也让孩子充分明白钟面的结构;再比如说在“体验一分钟”的过程中,戴主任建议让孩子活动丰富起来,我总担心这样的活动会让课堂杂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还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其实是应该尝试一下,在课堂建立好活动秩序,即为学生的活动更丰富些,也为让孩子学的更深刻一些,这样的尝试我可以去做。
每一次教研课都是一次很好的成长,在活动中发现不足,发现更好的方法,集教研组的力量去“生长”一节课。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时、分的认识_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时、分的认识_苏教版《时、分的认识》教后反思《时、分的认识》一课,课后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授课情况作了一番反思,这一课的教学,从准备、授课,整个过程有很多值得反思,一、关于教学准备准备阶段,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课的准备过程特别值得我深深思考:准备好一节课,要求教师不但认真研读教材,按教育规律和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而且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预见能力,在考虑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预想每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期效果。
二、关于教学过程1.优化教学方法本节课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础上进行教学平的,本节课主要任务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轴"为指导思想,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时间单位概念建立时,让学生听音乐静静的体会1分钟有多长,学生陶醉在音乐与彩色交织的世界。
(忽然音乐停了)学生正听着熟悉的音乐,音乐怎么停了呢?1分钟结束了。
这样一来,抽象的一分钟在学生的心里就有了一个定量。
并给他们1分钟时间,让他们在1分钟里干些事情,体验1分钟究竟有多长。
这样,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通过这样的实践,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优化教学手段这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例如教学“几时几分”,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钟面“10:30”,学生说出表示的时间(10时30分),还可以说“几时半”,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样指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时针走过了10,就是。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时分”是了在学中生对时钟有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
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也强调: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课伊始课件出示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视频,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同时,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并充分利用课件演示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
在“认识时分的关系”这个难点时,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最后,在课的结束中,我又借助于课件播放音乐,运用歌词“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使课在最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不仅使学生回味无穷,也让听课者余音缭绕,美的震撼。
二、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一种告诉。
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我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提出质疑:“数字是不是挤成一堆?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钟面上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等等,让学生自主认识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和数格的好方法。
同时在观察与回答问题中自主感悟新知,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三、注重联系实际感悟时间课标中指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
在对时间建立了初步的模型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亲自跳绳,写字,做算术题等,现场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不仅感受到时间的快慢,更感受到时间的珍贵。
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
四、教学中的不足虽然在上课之前我有很多顾虑,担心孩子们会学不好,上完课后,我发现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孩子们带给我的都是惊喜,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骄傲。
(完整word版)苏教版二年级下案例《认识时分》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教教事例及反省教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认识时、分》教课目的:1、让学生在察看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 1 时、 1 分的时间,初步成即刻、分的时间观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领会到时间的可贵,养成恪按时间和珍爱时间的优秀习惯。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经过着手实践、自主研究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研究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以及踊跃的学习感情与态度。
教课要点:认识钟面、认识 1 时、 1 分实时、分的关系。
教课难点:理解 1 时= 60 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实物钟一个。
学具准备:自制学具钟一个。
教课过程:一、预习反应,揭露课题昨天我们的预习作业是小组合作画一个钟面,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在钟面上都画了些什么呀?小组登台展现,介绍自己的钟面。
每个同学也能够走下来看看其余小组画的钟面。
小结:小朋友的钟面画得都很美丽。
固然大家画的钟面形状各不同样,但有几点是同样的,那就是钟面上都有 1~12 的数字、有时针、分针,秒针今日先不学,因此就不出示了,还有好多刻度线。
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对于钟表的知识:认识时、分。
(板书课题)【设计企图:从预习引入,经过小组合作画钟面、展现小组所画的钟面,以及赏识他组的钟面,让不一样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互补,互学,认识钟面的实质,同时培育了学生的察看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加强预习欲念。
】二、反,研究新知1、面⑴ 大格通昨天的,你知道怎的是一大格?指名回答。
揭露:每两个数字之就是一大格,从12 到 1 是 1 大格, 1 到 2 也是1大格。
提:你能从哪到哪也是一大格?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否是有12 大格呢?我来数一数。
(出示:面上有12 个大格。
)⑵ 小格那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取出学具,和一同看一看,数一数,再一。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理念。
新课标准中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1、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来认识钟表知识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让他们说出“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知识—时分的认识。
同时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空间,一开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还有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些都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来获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交流的能力。
2、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习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部分,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愉快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亮亮生活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有一部分学生表述的不够完整和准确,时间用的比较长,说明学生对认识时间感觉还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因为一年级学习的认识时间只是大概的一个表述,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等,像这样的表述我们在生活中用的并不多。
时分的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百色市第一小学周红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学习的。
二年级的小学生对时间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经常在生活中体验时间,运用时间。
但是时间单位不象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可以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
又由于时针、分针的运行情况不完全一致,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表示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表示1分钟等学生都不很理解。
对小时、分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满十进一,也会一时不习惯。
因此,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比较好。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
因此,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新课前创设了情境导向(播放新闻联播),让学生说出播出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和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为学生提供思考、观察、发现、表达的机会在教学1时=60分这一教学重点时,我遵循了小学生接受新知的特点,安排了先观察后操作,先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如何走,再动手拨指针,让时针和分针同时走,看看发现了什么。
这样安排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喜欢借助于动作进行思维的特点,所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这一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走完一圈”的感知基础上,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1时=60分这一新知。
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
故事迁移 有效探究——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片断反思
故事迁移有效探究——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片断反思滕衍文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08(000)024
【摘要】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及时针走一大格是l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在教学"时与分"的关系时,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
【总页数】1页(P)
【作者】滕衍文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力学小学分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小学生肢体语言在教学中运用初探r——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旋转"教学片断反思[J], 胡宏亮
2.故事迁移有效探究——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片断反思 [J], 滕衍文
3.网络环境下的口头作文--二年级下册《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片断及反思 [J], 陈结
4.深度学习“认识角”深刻反思教学得失——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课后反思 [J], 杨岚
5.注重“过程” 有效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及反思 [J], 邵文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分的认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一、改变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时准确的掌握教材要求,对教学原本素材进行改编。
原本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无法引起学生产生太多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创设了新的情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这样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时间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深刻感受和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时间,学生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讲解,并设计一些关于本课所学的数学活动去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时、分的实际长短,明确时间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动手操作,利用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课上,我设计了大量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做中学。
我还准备了钟表模型,然后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们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和学习新知。
四、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
最后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
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
《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较多、比较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部分,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验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
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水平,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点击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教师要能够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牢牢抓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及时针走一大格是l 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在教学“时与分”的关系时,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听过
师:现在龟兔要围绕圆形花坛进行比赛,想看吗?生:想(学生情绪高涨)师:请观察(课件演示)
(课件:一个圆形花坛等距离的栽了12棵树,每棵树旁标明1、2、3……12序号。
兔子和乌龟同时从第12棵树按顺时针方向同时起跑,结果兔子从12跑一圈又回到12,乌龟只从l 跑到2)
师:比赛结果怎么样?
生:兔子跑了一圈,而乌龟只从1跑到了2
师:虽然兔子和乌龟跑的路程长短不同,但它们所用的时间怎么样?猜一猜。
生:兔子和乌龟赛跑用的时间相等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兔子和乌龟都是同时起跑,同时结束,所以时间相等。
师:如果把这个圆形花坛看成一个钟面(课件同步演示:圆形花坛中的12棵树换成了表示大格的12个点,且每个大格被平均分成5个小格,兔子和乌龟分别换成分针与时针),时针和分针的赛跑所用的时间是否也有这个关系呢?
请你们拿出自己的时钟,先把时针与分针都拨回到,再人一小组拨一拨,验证一下。
生:开始活动(学生4人小组拨时针与分针,在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体验想法)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60个小格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分针走60个小格又是多长时间呢?
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60个小格是60分
师:l 时和60分有怎样的关系?生:l 时等于60分(师板书:l 时=60分)
师:现在你能知道兔子和乌龟赛跑各用了多少时间了吗?
生:兔子用了60分钟,乌龟用了l 小时师:它们用的时间怎么样?生:相等
师:你们动手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老师为你们的这种探究精神而感动!
教学反思:
儿童的数学学习往往是从他们的好奇、好动与好表现的特征而驱动对问题的关注,因此,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是他们学习数学最有效的动力。
由于“时分”的概念比较抽象,要建立“1时=60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巧妙的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激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关注,让学生猜想“龟兔赛跑”所用的时间关系,初步感知“龟兔赛跑”中龟与兔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
这样便使抽象的概念关系直观形象化、趣味化,为进一步揭示“时与分”的关系做了内容上的孕伏与能力上的迁移。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课件把“龟兔赛跑”的场景转换成钟面,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验证,揭示出1时=60分。
这样,充分借助钟面,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操作实践活动,把形象化的概念关系又数学化。
此教学过程,学生的情感、行为和认知策略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发展。
故事迁移有效探究
———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片断反思
江苏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力学小学分校(210036)
滕衍文
课改纵横问题探究
620088
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