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学反思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教学反思一、引言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不仅可以丰富词汇量,还能够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本文将主要讨论如何教授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的有效方法,以及学生通过故事思考的反思与启示。
二、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简介《井底之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井底的蛙儿只看到井里的天空,对外界的广阔世界一无所知。
当一只大雁从它头上飞过时,蛙儿认为自己比大雁高出许多。
这个故事通过比喻的手法,告诉人们要放眼世界,不要因为自己的眼界狭窄而自满。
三、教授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的有效方法1. 开展成语故事的背景介绍:在教学中,通过简短的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起源和背后的含义,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 分析成语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字面含义,例如《井底之蛙》字面意思是指蛙儿生活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
然而,与实际生活中的狭隘眼界相对比。
3. 注重学生参与:教师可以请学生共同分析成语故事中的角色、情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蛙儿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大雁高出很多。
这样的参与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
4. 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经历,结合成语故事的含义,思考自己是否曾受到井底思维限制。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深化对成语的理解。
五、学生通过故事思考的反思与启示1. 拓宽眼界:成语故事《井底之蛙》告诫我们要拓宽自己的眼界,不断学习,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只有探索世界的多样性,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见识和智慧。
2. 克服自满心态:学生通过故事可以引导思考自己是否存在自满心态。
蛙儿因为只看到井口的天空,而产生了自己比大雁高的错觉。
这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激励他们要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
3. 探索未知世界:成语故事《井底之蛙》提醒学生学习新知识、了解陌生事物的重要性。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引言: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何有效地教授成语并让学生真正掌握其含义与用法,是一项需要深思熟虑和不断探索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从成语故事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现有成语故事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成语故事教学的优点成语故事教学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1.娱乐性强:成语故事往往有情节,教学过程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投入,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2.生动形象:通过讲述成语故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形象记忆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得以形成。
3.易于记忆:成语故事中的情节和形象使学生更易于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更易于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地运用成语。
二、现有成语故事教学的不足尽管成语故事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故事单一:目前普遍使用的成语故事往往只有一种故事情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并降低兴趣。
2.脱离实际:部分成语故事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很难将之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从而难以真正理解成语的内涵。
3.背诵机械:目前的成语故事教学往往只停留在故事背诵层面,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三、改进成语故事教学的建议为了提高成语故事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1.多样化故事情节:引入不同类型的成语故事,比如悬疑、幽默、励志等,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联系实际场景:选择那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成语故事,加强与实际运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合理运用成语的意识。
3.激发思考能力:在故事讲解中引入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成语的深层含义和用法,并促使他们通过分析和解释来理解成语。
4.综合运用考查:通过故事情节的延伸,设计相关的综合运用题目,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结语:通过对成语故事教学的反思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成语故事教学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15篇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15篇《狐假虎威》教学反思1《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
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读、齐读、表演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
文中对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如写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转”,马上想出一个坏点子,并且“扯着嗓子”发出反问,显示了狐狸的狡猾。
再如“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情态都让人感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因此我在课件中重点出示这些关键词,并细致地指导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来,低段学生十分感兴趣,参与意识很强,教学效果不错。
其实,《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很多学生都早已耳熟能详,因此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本想把学生情景表演、分角色读环节放在前面,又害怕时间紧张,所以把这些环节放在了后面,把寓意总结放在了前面,引导的有点浅,不够深入。
在拓展上,我抓住每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自信心的教育,自我保护的教育,尽量把方方面面的教育贯穿在篇篇课文里。
总之,以后要更深入的了解教材,更合理的安排时间,更有序的设置环节,更全面的拓展内容。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2《狐假虎威》是一则流传了千余年的寓言故事。
在课堂上,它被无数次地演绎成这样一个结论: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揭示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借助强权哄骗恫吓人们的现象,勾画了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却仗着小聪明借势欺人者的狡猾嘴脸。
于是,在文本中,狐狸成了狡猾的象征,成了仗势欺人现象的形象代言人,多少年来没有人提出异议。
然而,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它借老虎的威风干什么?是为了吓跑百兽而满足它的虚荣心?还是别有其他的'意图?文本中有这么一段叙述:“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2篇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2篇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一):《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经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揭题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之后出示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我再次读文,自我想,自我填;最终全班讨论归纳出寓意。
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学生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样避免“守株待兔”的现象发生。
这样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二):《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经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拾到一只撞去世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去世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
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一、谈话导入,调动学生的进取性。
1、同学们学过很多寓言故事,你能说出哪些寓言故事的名字?2、学习生字“守”,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生字。
3、了解寓言。
经过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故事打下基础,从而到达“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3页,听清教师的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2、再读课文,边读边记边想:(1)读(圈出生字)(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能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3)想(组词语)。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资料,对故事有一个整体了解,扫清生字障碍,把故事读通顺,读准确,为展示做好准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5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5篇)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
通过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事,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的事。
其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下:一、创设情景,以演促读。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
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认真预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深入体会重点字词,仔细揣摩老虎和狐狸的内心,然后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如: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
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个别指名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再让同桌之间进行进行合作表演。
通过创设情景、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了句子,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时,提示小朋友读的时候注意旁白部分,帮助学生运用动作、面部表情进行朗读表演,初步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二、巧妙设问,理解成语。
学完第八自然段进行提问:“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关键。
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了这篇课文的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字词理解突破难点,引领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就是教学语文的最好方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反思B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教学反思参考1)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都是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
学习《自相矛盾》、我先让学生看图、读文、弄懂什么是矛、什么是盾;指导朗读“夸口”的语气、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怎样想?又会怎样说?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学习《滥竽充数》、我让学生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引导他们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通过比较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从而知道南郭先生能够混的原因、再读“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所以最后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在此基础上、谈谈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百度教学、应有尽有。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井底之蛙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井底之蛙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成语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内涵,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将成语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幼儿理解和运用成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以《井底之蛙》这则成语故事为例,探讨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
一、故事内容1.故事梗概《井底之蛙》是一则寓意深远的成语故事,讲述了井底之蛙只看到了井底的狭小世界,而无法领会外面的广阔天地。
当其他动物告诉它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美好时,井底之蛙却不相信,并认为自己所处的井底才是整个世界。
直到有一天,它跳出了井口,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比自己想象的要美丽宽广得多。
2.故事目的通过讲述《井底之蛙》,旨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广阔视野和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1.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期望幼儿能够:(1)理解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的寓意和内涵;(2)通过故事感悟“井底之蛙”与“跳出井口”所代表的意义;(3)通过角色扮演、画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表达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老师可通过唱歌、游戏或展示图片等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井底之蛙》做好铺垫。
(2)故事讲解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感悟其内涵,并与幼儿进行互动,让他们发表对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3)情景表演老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井底之蛙》的故事情节,增强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
(4)绘画制作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5)语言表达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幼儿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表达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1.教学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幼儿对故事的寓意和内涵理解不够深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职业规划、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areer planning, insight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坐井观天》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通用11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成语故事的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的教学反思范文一:在学习成语故事这一课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故事的威力。
在教师生动有趣的课堂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成语的意思,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底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教师讲解故事之前,我以为成语就是一些简单的词语组成的,然而通过故事,我才学会了成语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
比如,“白手起家”这个成语就让我明白了“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含义。
这个故事还让我了解到了华夏先民在建国伊始时那种自力更生的精神。
教师让我们尝试着自己去编故事,这个环节让我感受到了故事的乐趣加强了成语的记忆。
通过编故事的方式,我可以将所学的成语巧妙地联系起来,让它们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门课程,我认识到了成语的重要性,不仅让我提高了语文能力,还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让我更加自豪为中国人。
写作重点:1)对比成语和故事教学的效果;2)编故事让成语记忆更加深入;3)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词分析:1)使用了形容词和副词,描述了故事的效果和学习的感受;2)使用了连词,使文章内容清晰有条理;3)使用了成语和中文词汇,突出教学课程的主旨。
范文二:在学习成语故事的课程中,我认为与其单纯地记忆成语不如直接理解成语的寓意。
我觉得教师在讲解成语的故事之前,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这个成语要如何理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在成语故事讲解中,我觉得教师可以将故事拆分成几个小部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让学生参与其中,鼓励学生思考小故事的含义,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系统的认识。
同时,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更多互动,例如请学生完成所给出的成语,这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最后,我觉得教师需要定期对所讲过的故事进行复习,以及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并给出充分的鼓励和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成语及相关的典故。
写作重点: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2)拆分故事便于学生理解;3)加入互动活动便于学习记忆成语;4)复习与检测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
《成语故事(二)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班)
《成语故事(二)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更多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学会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3.培养品德修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成语。
三、教学方法
故事讲述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模拟法。
四、教学过程
1.讲述成语故事
讲述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引出成语。
2.分析成语含义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讨论拓展
引导幼儿讨论成语所传达的价值观。
4.情境模拟
设置情境,让幼儿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5.总结归纳
总结成语的学习要点。
教学反思:
幼儿对成语故事很感兴趣,但在情境模拟中有些幼儿不太会运用成语。
下次教学可以多提供一些实际情境的例子,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用法。
同时,可以让幼儿在课后收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丰富成语储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6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6篇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1) 这堂课,在教具上我费了很大的心思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的小图片,可供幼儿选择,还有每人一张的星期安排表、记号笔、自制的教学图片等。
这些教具的准备很好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为本堂课的开展起到辅助的作用。
在活动的设计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现知识的学习情况,认真的思考、设计了活动目标以及各个活动环节。
但是,上完本堂课后,发现在活动目标的制定中,我设计的目标有点过于简单,绝大多数幼儿都能自己整理自己的思路,完整讲述操作的结果,以至于在我预设的过程中超前的完成我设定的目标。
经过反思,我重新制定了一个新目标,增加了一点学习的难度。
我在本堂课中加入时间或月份的学期。
例如:星期日,下午几点我在干什么。
我想这样的设计更适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一堂课中不仅让幼儿认识到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概念,而且也学习到了“24小时”的时间概念。
经过本堂课授课,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在课堂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动等有待加强。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2) 被调研耽误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后两则成语故事,总体情况和《自相矛盾》的感觉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课上完了觉得很没味儿。
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究竟该怎么上呢?反思无果后,上网浏览别人的教学设计,发现也都大同小异,和我的教学也相差无几。
有搜教后记来看,看到了因为名叫“卢永霞”,被一些网友称作“名师”的老师的该课教后记。
这篇教后记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学设想,第二是对前两则成语教学片断的描述及自我点评。
先看了他对教材的分析,卢老师在读教材之处也产生过和我一样的疑问:“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乎找不到训练点,而这三个成语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寓意说出个大概来。
那么这样的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呢?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在哪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又在哪里呢?”然而卢老师通过自己的进一步解读,从简单走到了更深层次:“这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索,并以此来总结阅历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狐假虎威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宠爱!狐假虎威教学反思1《狐假虎威》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武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
故事告知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恐吓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这样的课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哪儿?又该如何突破?想了又想,觉得还是该回来“原始地带”——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一、查一查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要让儿童真正理解语言,除了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以外,还得让学生做一做。
本文中有好多词语的意思,学生是一知半解的。
如“假、蒙、窜……”我始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因为能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插上翅膀。
”因此在课上,我让学生单独查了“假、扯”的意思,并选出符合文意的正确解释。
二、演一演情境表演是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
《狐假虎威》是篇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关怀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教学课文的7-8小节时,我学着于永正老师请5位学生分别戴上了老虎、狐狸、小鹿、兔子和野猪的头饰表演,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的学生当导演。
学生把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表演得活灵敏现,维妙维肖,这也就反映出学生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三、说一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当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育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本学期的教研课题。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
学生表演7-8小节时,我让台下的学生当导演,说一说: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小鹿、兔子和野猪应在什么地方?采访了小鹿,问它到底为什么跑?可怕谁?还采访了老虎,问它东张西望什么?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特殊丰富,老虎告知我:它在看看小动物们是不是真的怕老虎。
小鹿告知我,它其实不怕狐狸,最怕的是老虎。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集锦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透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搞笑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透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所以,我把青蛙和小鸟的争论作为理解课文的突破口,到达让学生认识到看实物要全面,要善于“跳出来”的效果。
两个班同一个课时,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和大致相同的资料却有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反思如下:1、教学目标的达成:两节课基本上都能按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教学,只但是透过修改之后,从词语入手再到句子、段落的学习在一班落实得比较透彻,学生也学得比较扎实。
2、教学流程的设计:在二班是先透过课文的初步感知,再从小鸟和青蛙的争论入手,摆明观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资料之后在进行朗读指导,因此导致了教学流程的堆积化,各流程之间的衔接不是很流畅,学生读得也不够充分,说得也不够开放。
在一班是透过超多的初读、再读、默读,让学生先把课文的资料牢牢记住,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词语“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透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串起整个教学流程,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学起来也比较用心有效。
3、朗读指导:在二班由于自己对教案的把握不准确,未能理解先学习课文再朗读指导的方法,所以在二班的朗读指导做得很不到位,也没能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
一个句子的朗读,并不是每一个字都需要有不同的变化,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和语气进行指导就行了,所以,在一班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效果比较好。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最新8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最新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最新8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这8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是来自于本店铺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5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5篇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成语故事》这篇课文中所讲的三个成语故事,大多数同学都听过,而且对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自相矛盾》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学生的对话朗读,要求学生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且在小组汇报时能争取不看书表演,并请学生上台表演,把他们所体会到的感觉,表演出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朗读上没什么特别,是用叙述的口吻来讲的,但南郭先生这个人的心理想法,没写出来,而抓住了他的心理想法,对这个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针对这个故事我设计了三次写话,一是写写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时的想法,二是写写他拿到俸禄时的想法;三是写写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想法。
《画龙点睛》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但在描写上很生动,所以首先要求学生能做到有感情朗读,另外游客们惊叹不已,这个地方有一个空白,可以请学生通过完成这个填空练习,来感受张僧繇绘画技艺的高超。
课堂上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感兴趣,我的要求一布置下去,他们就分头学了起来,每个同学都很投入,每个小组都很认真。
好理解。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2今天上课后,与同年级教师交流怎样上好《成语故事》?最近,我已经上了三节成语故事课,从学生的反应程度看,比较喜欢。
有些学生对于成语相当有兴趣。
今天听课老师说,有两名同学在你讲某个故事的时候,他都迫不及待地去看另一个故事了。
当然这样的信息从一个侧面说,我讲得不够吸引人,还有就是学生的听讲习惯还没有养成。
由此看,教师仍旧需要改变教学方式。
我想,进行《成语故事》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几个成语,理解它们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热爱阅读,从而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
然而,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呢?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站在什么角度上进行备课?必须备到什么样的程度?对于我来说,很多成语故事也是第一次阅读。
虽然其中的人物并不太陌生,但是也并不熟悉。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15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
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
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
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
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
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得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狐假虎威》教学反思15篇《狐假虎威》教学反思1《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
通过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事,来比喻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其中的语言特色也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虽然本节课学生能较好的看图进行编故事,但在老师讲故事后提出的.问题:狐狸编出什么样的谎言来骗老虎?可能老师在讲故事没能讲清要求,幼儿回答问题时还是在自己编的故事中,按自己的想法回答,这时候本人只能再次让学生听故事,在表演故事的时候由于以前放松惯了,在本节课中没让幼儿说本故事中应有几个演员?及注意演的时候应注意什么?以后要在故事表演时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
以后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幼儿常规,把每一个问题讲清,这样才能更好的有利于教学,在以后教学中加强自己的语言训练及组织能力。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2今天上午我讲的是《狐假虎威》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以生字教学为主,让学生重点掌握本课的一二类生字的读音,会写二类生字。
了解文章大意,知道《狐假虎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了解文章大意。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把生字教学与课文教学融入到一起来讲。
首先讲狐假虎威四个生字。
在教学这四个生字时,我从分析字音、字形、偏旁、结构、组词、和字义这几个方面来讲。
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讲,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字音,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
分清字形找出部首,但不明白字意。
这本来也是难点,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
为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意思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
学生不能准确明白。
这就要求我在讲第二课时是重点带领学生再次了解文章大意。
今天下午在设计第二课时的课件时,我先带领学生理解狐假虎威中“狐”和“虎”分别指代的是什么,接着让学生逐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意。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有故事的成语 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有故事的成语教学反思本课由三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组成——《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自相矛盾》一文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
对于这样的课文该如何教学呢?反复诵读是没有必要的;仔细分析那更是无病呻吟了。
课前,我反复思量,觉得成语故事浩如烟海,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成语故事,走进成语的世界,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才是最主要的。
于是,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自相矛盾》的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举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学生由于认识水平较低,都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于是,我让学生把原文和现代文相对照再来理解,一些语感较好的同学能很快理解了课文。
接着,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进一步探究文章内容,品味出寓意。
当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的时候,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流畅表达。
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范例,引导学生表达,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具体表达。
《画龙点睛》这个小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张僧繇,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围绕人物展开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
课上,我扮演画家,让学生做围观的人,鼓励学生想办法说服画家画上眼睛,学生的口语表达还真是不错,想了许多的理由,“画家”终于被说服。
我相信只有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课中只需稍作点拨、引导,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
感谢您的阅读!。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精选6篇)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精选6篇)《卧薪尝胆》教学反思1《卧薪尝胆》是苏教版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学习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看题目提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学习课文。
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而后小组合作交流。
在学习完__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练习说话,考察他们对__的理解及学习收获。
课尾我是这样设计的:根据故事内容、结合自己对__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示向越王学习的决心;或者,想想吴王惨败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教育他几句。
经过思考,大多学生想的合理,述得明白。
既总结出越王爱国爱民、甘愿受辱、胜不骄、败不馁、有志气、有毅力、有恒心的精神,又总结出他善于找吴王弱点、找兵败原因善于总结教训等特点。
由此,我总结出:善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比老师泛泛分析__,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2《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的历史故事。
讲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事.越王勾践大败.但并不灰心,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血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了吴国.故事脉络清晰,言简意赅,便于学生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我对学生质疑进行了整理,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题.1《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写的是谁与谁之间发生的事,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人?2、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着怎样的生活,受到了哪些屈辱?3、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带着这些问题我先让学生走进文本,反复朗读,自主尝试,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我对第3个思考题(第四自然段)进行了重点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本段的结构特点,总——分。
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分别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叙述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结构叫总——分。
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找出卧心的句子、尝胆的句子,根据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且知道励精图治的结果,从而感受勾践奋发图强的意志和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
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都是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
学习《自相矛盾》,先让学生看图、读文,弄懂什么是矛,什么是盾;指导朗读“夸口”的语气,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怎样想?又会怎样说?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学习《滥竽充数》,让学生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引导他们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通过比较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从而知道南郭先生能够混的原因,再读“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 所以最后南郭先生只好逃走。
再次基础上,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
学习《画龙点睛》,则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提问:(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逐题讨论,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领悟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