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23张)分析PPT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 (新版)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三维目标:批注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应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的概念来自于实践生活,感受探究变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表格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教学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合理引入背景一: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他们得到如下数据:表 1支撑10 20 30 40 50 60 70 8090物高度/cm小车下滑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 1.50 1.41时间/s(1)支撑物高度为 70 cm 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 h 表示支撑物高度,t 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 h 逐渐变大,t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 每增加 10 cm,t 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 h = 110 时,t 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5)随着支撑物高度 h 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议一议背景二:我国从 1949 年到 2009 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 0.01 亿):时间/年1949 1959 1969 19791989 1999 2009表 2(1)如果用 x 表示时间,y 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 x 的变化,y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从 1949 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 10 年,我国人口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新课讲解通过学生对背景一和背景二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表 1 中,支撑物高度 h 和小车下滑时间 t 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variable).其中 t 随 h 的变化而变化,h 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t 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长度)一直没有变化.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constant).在表 2 中,我国人口总数 y 随时间 x 的变化而变化,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随堂练习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2.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氮肥施用量/(千克/公顷)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土豆产量/(吨/公顷)15.1821.3625.7232.2934.0339.4543.1543.4640.8330.75(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 101 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说出来大家分享.作业:习题4.1人口/亿 5.42 6.72 8.07 9.75 11.07 12.59 13.35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三章《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给予肯定和鼓励。
4.利用课后作业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5.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商品价格与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变量间关系及表格制作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变量间关系的规律,概括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3.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规律,自主探究变量间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体探究能力。
3.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在问题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任务,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课件
(3)当花布 销售数量 由 2米变到 6米时 ,花 布销售收 入由 1_6_._6__元变到_4_9_._8_元.
巩固练习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变式训练
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
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氮肥施用 量/(千克 0 /公顷)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到了枪声,则由此可知,这个人距发令地点 68.6 米.
课堂检测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基础巩固题
1.“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块石头被投入水中,会在水面上 激起一圈圈圆形的涟漪,在这个过程中,自变量是( C )
A.时间 B.圆的面积 C.圆的半径
D.石头
2.从空中落下一个物体,它降落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即落地前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这个问题中自变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长度)一 直没有变化.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探究新知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素养考点 1 变量、常量的应用
例1 某电动车厂2014年各月份生产电动车的数量情况如下表:
时间x/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堂检测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基础巩固题
5.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并且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距离地面高度(千米) 0
1 2 3 45
温度(℃)
20 14 8 2 -4 -10
据表,父亲还给小明出了下面几个问题,请你和小明一起回答:
(1)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如何变 化?(2)你知道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3)你能预测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解:(1)根据表格数据,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所以随着h的升高,t在降 低. (2)根据表格,高度是5千米时的温度是-10 ℃. (3)根据规律,高度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所以距离地面6千米时的温 度是-10-6=-16(℃).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2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2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2,主要讲述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并能运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运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发现变量间的关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表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操作过程。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求打折后的价格。
”让学生思考,引导发现变量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呈现生活实例和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实例尝试制作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变量的值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如“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求其面积。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 用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1 用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的形式表示出来。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对变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表示这些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掌握用表示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的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的形式准确表示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表示这些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探究变量间的关系,并用表示出来。
4.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变量间关系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成流程图的形式,首先引出变量间关系的概念,然后讲解如何用表示,最后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pdf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这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和函数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化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变量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一定的代数知识。
但是,对于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逐步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2.能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2.难点: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例子,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温度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等。
2.准备相应的表格,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
例如,展示一张身高和体重数据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题,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例子中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实际例子,将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根据身高和体重的表格,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身高每增加1厘米,体重会增加多少千克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表格进行更复杂的分析。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1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用表格、关系式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初步具备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能力;继前面的学习内容之后,本节课通过学生所学习的气温变化图,引入变量之间的第三种表示法——图像法;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见过类似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多对图例进行分析,从而逐步获得对图象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本节课是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更全面。
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设计理念改变教师讲解为主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做好帮手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获得对图像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2、让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数学活中,并在活动中进行思考,获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的喜悦。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1、会理解从自变量的值如何得到因变量的值及从因变量的值如何得到自变量的值。
2、能明白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
教具准备:幻灯片、温度计、弹簧、砝码。
学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温度/ ºC2.出示幻灯片8(归纳结论)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三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案)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并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间的关系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教学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并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教学难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并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间的关系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二、动手自学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他们得到如下数据;(1)支撑物高度为70cm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每增加10cm,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h=110cm时,t的值是多少。
你是怎样估计的?(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那些量发生变化?那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三、展示分享1、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变化的?2、(1)(2)哪个月份电动车的产量最高?哪个月份电动车的产量最低?(3)哪两个月份之间产量相差最大?根据这两个月的产量,电动车厂的厂长应该怎么做?课堂小结: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
四、课堂检测研究表明,当每公顷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kg/hm2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并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这种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用图示表示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对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学生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变量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变量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变量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表格表示这种关系,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例材料。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变量间的关系,并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这种关系?”让学生思考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变量间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用表格可以清晰地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个实例,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函数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以及后续学习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变量和图形的知识,他们已经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简单的变量关系。
但是,对于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以及函数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简单的实例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以及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等。
2.准备相应的表格,用于展示实例中的变量关系。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气温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变量关系,并提出问题:“如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变量关系,并指导学生如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这些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课件(23张PPT)
课堂小结
自变量 变量 因变量
主动变化的量
被动变化的量
1.自变量是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变化的量. 2.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
3.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 况,还能帮助我们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典例精析
例 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并且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父亲给小明出了下面几个问题,请你和小明一起 回答:
(1)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 随着h的变化,t如何变化? 随着h的升高,t在降低. (2)你知道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10℃. (3)你能预测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根据规律,高度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1.23 0.55 0.32 0.24 0.18 0.12 0.09 0.09 0.06 演示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 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变小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不同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 样估计的? 估计是1.30秒,因为时间越来越少. (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 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时间发生了变化,木板的长度没变化.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
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意义;(重点)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
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 的预测.(难点)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 悄悄地发生变化. 你能从生活中举出一些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说课稿《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说课稿《3.1 用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 教材分析《3.1 用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学会用的形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变量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变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变量间的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如何用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更是第一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学会用的形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学会用的形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变量间的关系,并用表示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变量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变量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用的形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3.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变量间的关系,并用表示出来。
4.总结: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点评,总结变量间关系的表示方法。
5.巩固: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变量间的关系1.概念:…2.表示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练习和分组讨论来进行。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了解变量间的相关概念,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表格来描述这种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六下的数学课程后,已经对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有了了解。
但是,对于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如何用表格来表示这种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变量间的规律,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并学会用表格来表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理解变量间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如何用表格来描述这种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变量间的规律,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变量间的规律。
2.准备表格模板,用于让学生实践操作。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例如: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购买一件商品需要支付x元,购买y件商品需要支付y元,问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支付的金额有何规律?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相关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表格来表示这种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表格来表示实例中的变量间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记录和比较两种或多种事物变化的情况?”(例如,记录一周内天气温度与穿衣数量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变量间关系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包括如何观察表格数据,发现数据间的规律。
举例:通过分析表格1,使学生理解气温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形式表达这一关系。
(2)运用表格数据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根据表格数据回答问题、计算结果等。
举例:根据表格2,计算小明购买不同数量商品时的总价,使学生掌握运用表格数据进行计算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变量间关系的基本概念。变量间关系指的是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变化规律。它是我们理解和分析世界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某城市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表格,了解如何从表格数据中提取信息,以及如何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变量间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说课稿1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学会用的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之后,对变量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对变量间的关系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图象表示变量间的关系,但是用表示变量间的关系还是一个新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图象到的转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表示变量间的关系,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探究,学会用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会用表示非线性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变量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直观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变量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用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
3.实例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用表示变量间的关系,体会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用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明确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用表示变量间关系1.确定变量2.观察变量间的关系3.用表示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七年级数学下册《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批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表格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合理 引入
在表1中,支撑物高度h和小车下滑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variable).其中t随h的变化而变化,h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t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长度)一直没有变化.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constant).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土豆产量/(吨/
公顷)
15.18
21.36
25.72
32.29
34. 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 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 说你的理由.(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应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规律,高度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所以距离地面6千米时的温度是-10-6=-16(℃).
.
15
当堂练习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C ) A.沙漠 B.体温 C.时间 D.骆驼
【解析】因为骆驼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自变量是时间.
这个表反映了_两___个变量之间的关系,_降__价___是自
变量,_日__销__量___是因变量.从表中可以看出每降价5
元,日销量增加__3_0_件,从而可以估计降价之前的
日销量为_7_5_0_件.
.
19
5.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 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 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厘米) 小车下滑 时间(秒)
.
7
单位:cm
100
80
60 40
20 0
.
8
下面是王波学习小组得到的数据:
支撑物高度 /厘米 h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小车下滑 时间/秒 t
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 1.50 1.41 1.35
1.23 0.55 0.32 0.24 0.18 0.12 0.09 0.09 0.06
氮肥施用量(自变量)
土豆产量(因变量)
.
20
(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 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
32.29吨 不施氮肥,土豆产量减少.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
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氮肥产量是336吨时比较适宜,因为此时土豆 产量最高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
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时间发生了变化,. 木板的长度没变化.
10
归纳总结 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 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variable). 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 支撑物的高度h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le), 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le).
1.30 1.35 1.68 1.32 1.52
.
12
议一议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 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增大
(2)x和y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3)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
是怎样变化的?
越来越多
(4)你能根据此表格预测2009年时我国人口将会是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 演示
是多少?1.59秒
.
9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
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变小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不同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
样估计的? 估计是1.30秒,因为时间越来越少.
时间/小时 0 4 8 12 16 20 24 水位/米 2 2.5 3 4 5 6 8
(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和 因变量各是什么?
时间与水位的关系,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水位.
(2)12小时,水位是多少? 4米. (3)哪一时段水位上升最快?
20到24小时.
.
18
4.下表所列为某商店薄利多销的情况.某商品原价 为560元,随着不同幅度的降价,日销量(单位:件) 发生相应的变化(如表):
.
3
讲授新课
一 变量与函数 自主探究
1.婴儿在6个月、1周岁、2周岁时体重分别大约 是出生时的2倍、3倍、4倍,6周岁、10周岁时 体重分别约是1周岁时的2倍、3倍.
.
4
(1)上述的哪些量在发生变化?体重 (2)某婴儿在出生时的体重是3.5千克,请把他在发
育过程中的体重情况填入下表:
年龄 刚出生 6个月 1周岁 2周岁 6周岁 10周岁
.
16
2.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π,R是变量,2是常量
B.R是变量,π是常量
C.C是变量,π,R是常量
D.C,R是变量,2,π是常量
【解析】选D.因为常量就是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
变量是指在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所以C,R是变
量,2,π是常量.
.
17
3.某河受暴雨袭击,某天此河水的水位记录为下表:
多少?
超过13亿 .
13
典例精析
例 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并且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父亲给小明出了下面几个问题,请你和小明一起 回答:
.
14
(1)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 随着h的变化,t如何变化? 随着h的升高,t在降低.
(2)你知道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10℃.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
1
学习目标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 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意义;(重点)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 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 的预测.(难点)
.
2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 悄悄地发生变化. 你能从生活中举出一些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的 长度)一直没有变化.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 不变的量叫作常量(constant).
.
11
议一议
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 (精确到0.01亿):
时间/
年x
人口/ 亿y
1949 5.42
1959 6.72
1969 8.07
1979 1989 1999 9.75 11.07 12.59
体重 /千克
3.5
7.0 10.5 14.0 21.0 31.5
(3)根据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儿童从出生到10周岁之
间体重是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
5
2.王波学习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小车下滑的时间.
.
6
这个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的高 度下滑的时间,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支撑物 高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