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法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对于化学的教学,你知道哪些好方法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化学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化学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

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

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

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

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

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

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

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

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1.实验教学法: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亲自操作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有趣和实用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问题导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或者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者团队中合作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或者实验。

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创造一个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室环境、实际应用案例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

5.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利用电子教学设备、多媒体软件等工具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动画、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化学概念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6.提问教学法:提问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同时,提问也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7.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是指将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合作,而将讲解和知识传授等内容放在课后完成。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以上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初中化学基本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化学基本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化学基本教学方法有哪些初中化学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之一,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理论解释和问题探究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需要采用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下面将列举几种常用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进行实验来观察和了解化学现象和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如酸碱溶液的鉴别、金属反应和分解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实验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2.图片和模型教学法图片和模型教学法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图片和模型来说明分子的形状、键的类型和化学反应等概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3.问题探究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和发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或思考,从而迎合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水无法溶解油?”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来寻找答案。

4.探究性实验教学法探究性实验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和研究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来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可以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验操作能力。

5.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综合运用电子教具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使用电子教具、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现象和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媒体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中学化学教学法

中学化学教学法

中学化学教学法化学是一门学科,负责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在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能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学化学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实验教学法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化学反应过程,观察现象,提取规律,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并引导他们分析实验数据,提出结论。

二、讲授教学法讲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形式。

教师通过讲解化学概念、理论和原理,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具体的实例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演示实验视频、展示化学反应模拟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三、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化学反应的机理、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问题导入教学法问题导入是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同时,问题导入还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五、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指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践活动来教授化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的化学工业过程、实验室操作和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化学知识。

实践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教学法包括实验教学法、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导入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多种形式。

化学教资教学方法

化学教资教学方法

化学教资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化学现象的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结论等探究活动,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身操作,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同时,老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遗传式教学法遗传式教学法是指通过解释、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接受并模仿教师的行为,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化学知识和概念,直观、生动地展示化学原理和实验现象。

在遗传式教学中,要注意准确、简明地表达化学概念和原理,避免过多的冗长和抽象的语言,要注重示范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同时,老师还应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式来促进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学习。

在互动式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巧妙安排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同时,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反馈,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是指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化学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工具,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中学化学教学方法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它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规律、定律、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与品德的发展。

由于语言是传递经验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故讲授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运用其他方法,都需要配合以一定的讲授。

讲授法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同时在思想上有提高;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二、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

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

对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于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三、实验探究法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

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为了认识某物质,探究某种化学现象,常常提出一个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查阅资料,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证实、修正自己的猜测,得出合理的结论和问题的答案。

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5篇

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5篇

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5篇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启发、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中学化学教师个人教学方法

中学化学教师个人教学方法

中学化学教师个人教学方法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会采用一系列个人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化学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1.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会营造一个积极、互动和支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
问题和参与讨论,使他们感到安心和自信。

2. 综合使用多种教学资源:我会结合课本、实验室活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等
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会通过设计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
他们亲身体验化学现象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4.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不同,我会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
趣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最大的学习效果。

5. 提供实际应用案例: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应用,我会引入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 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化学知识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概念和问题,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小
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7. 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我会定期进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
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个人的教学方法,我相信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使他们能够在化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1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 16、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机器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17、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 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8、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19、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20、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21、理解原电池原理 ((删处钢铁的腐蚀与防护)) 22、理解电解原理
2013-7-8
中学化学了解的内容有:
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部分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 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涵义 4、了解溶液的组成。 5、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 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6、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 概念。 7、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2013-7-8 22
化学计算 1、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 计算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 浓度)的计算 5、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6、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7、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 计算 8、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9、以上各类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2013-7-8 15
10、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11、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 人类健康的影响 ((新增3)) 1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13、了解(铝、铁)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 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14、以三价铁、二价铁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的氧 化还原性 1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 16、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17、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013-7-8
12
8、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9、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0、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 氢键 11、了解几种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类型及 其性质 12、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1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 14、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相 应单位)的含义 15、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
2013-7-8
19
2013-7-8
8、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 复分解 9、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 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 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10、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1、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 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 系 12、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 键 1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14、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 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 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 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013-7-8 27
6、中学化学知识的载体-----------教科书
1、构成 : A、目录 B、课文 C、习题 D、内容提要 E、学生实验 F、附录
2013-7-8
28
2、化学” C、培养“观点”
2013-7-8
29
7、教学大纲确定化学教 学的三条原则
2013-7-8 25
5、中学化学化学教学大纲
1、意义:它是根据中学教学计划制定的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 件 2、构成:(1)从文体上: A、说明 B、本文 C、附录 (2)从内容上: A、教学指导思想 B、教学目的要求 C、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编排原则 D、篇章结构 (包括理论主线、知识构成、脉 络体系、 篇章内容范围、表现形式等) E、教学法措施
(1)努力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 A、加强“双基”教学,努力从微观和定量 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规律 B、适当反映现代化学及其应用的新成就和 发展趋势 C、适当加入一些新方法和内容先进的实验
2013-7-8
30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A、加强“双基”,恰当联系实际 B、着重讲授基本原理,一般不涉及技术 细节 C、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013-7-8 26
对教学大纲内容的说明
第一部分说明了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部分说明了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第三部分说明了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说明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 和各年级课时安排) 第四部分说明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针对中学化学教学 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法的要求和措施 第五部分具体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以理论为主线,组 成一定脉络体系的各年级教学的具体章节内容和知识范围,学 生实验项目,各年级或学课的周课时、总课时、章课时,以及 讲课、学生实验、复习和机动的课时分配。
2013-7-8 3
一 总论
1、中学化学教学法的任务
2013-7-8
4
研究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学 生与环境 之间的辩证关系 ;


揭示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对学生 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的客观规律; 探索中学化学教学法理论,力图提出科学的化学 教学原则、途径和方法,借以指导中学化学教学 实践,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013-7-8
21
元素化合物 1、掌握钠和镁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ⅡA族元素(单质、 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4、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新增共5点)) 4、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5、掌握铁和铝的化学性质 6、掌握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17
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新增4))
2013-7-8
18
中学化学理解部分内容
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1、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5、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 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6、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 构简式的表书方法 7、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热换学方程式的含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2013-7-8
5
2、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法 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
2013-7-8
6
3、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法 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和心理学
2013-7-8
7
二、中学化学课程体系

1、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的发展 2、中学化学的课程内容

2013-7-8
8
(1)基本理论 (2)基本概念 (3)元素化合物 (4)化学计算 (5)有机化学 (6)化学实验
2013-7-8
16
有机化学部分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 因 2、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 结构 4、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以污染和 环保的概念 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6、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 和用途 7、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删除1、“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2013-7-8 ((删除2、“了解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
2013-7-8 9
3、中学化学教学内容 的编排体系
2013-7-8
10
4、中学化学课程体系 的层次要求
(1)了解: 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了解;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 或直接使用。 (2)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 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3)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 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 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11
2013-7-8 14
元素化合物部分: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2、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性质和用途,了解钠 的重要化合物 3、以氯气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性和化性 4、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5、了解(H、O、S、N、P、C、Si)这些元素的单质和 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6、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7、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 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 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应问题 8、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9、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中学化学教学法
主讲:
孟庆奎
2013-7-8
1
孟庆奎同志简介
新疆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新疆唯吾尔自治区教科所兼职教研员, 八一中学骨干教师(享受特殊津贴); 十六年高三毕业班化学把关教师 已出版各类教学辅导用书15本, 已发表各种教学论文 68 篇
2013-7-8
2
讲授内容: 一、总论 二、中学化学课程体系 三、中学化学教学原则 四、中学化学教学方法 五、中学化学教学工作的组织 六、分论
2013-7-8
24
中学化学综合应用部分内容
1、各类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2、化学实验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3、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 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4、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 坚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 构简式的产物 5、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