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_古诗大全

合集下载

有关守岁的古诗句

有关守岁的古诗句

有关守岁的古诗句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唐·李世民《守岁》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唐·张说《钦州守岁》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宋·苏轼《守岁》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宋·戴复古《除夜》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唐·张说《钦州守岁》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宋·苏轼《守岁》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宋·戴复古《除夜》
人情怜旧复怜新,扰扰通宵杂笑嚬宋·项安世《守岁》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唐·白居易《客中守岁(在柳家庄)》愁逐前年少,欢迎今岁多
唐·张说《岳州守岁二首》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唐·孟浩然《除夜有怀》。

守岁春节的诗句 古诗大全

守岁春节的诗句 古诗大全

守岁春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如下:
1、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苏轼《守岁》
3、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唐·白居易《除夜》
4、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苏轼《守岁》
5、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6、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尚颜《除夜》
7、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田家元日》
8、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曹松《除夜》
9、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叶颙《已酉新正》10、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

古诗守岁的意思

古诗守岁的意思

守岁,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古时又称“熬年”或“守岁烛”。

这一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则已经有了相当明确的记载。

在除夕之夜,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会点燃灯火、通宵不寐,守候岁末,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的具体含义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基本都与祈求祝福、驱邪避灾、祈福平安等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团聚、灯火通明、鞭炮齐鸣,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古诗中有很多描绘守岁的作品,如唐代诗人李世民的《守岁》一诗中写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这首诗就生动地描绘了宫廷里的人们在除夕之夜守岁的情景,从辞旧迎新的冬雪到春风的温馨,从点燃的盘花烛火到宫中歌舞的通宵达旦,都展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总的来说,守岁这一传统习俗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和祝福,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的情感。

在今天,虽然生活节奏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守岁的文化内涵仍然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除夕守岁的古诗大全

关于除夕守岁的古诗大全

关于除夕守岁的古诗大全中国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家知道“守岁”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除夕守岁古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除夕守岁古诗1、《甲午元旦》【清】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2、《元会诗》【魏】曹植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

珍膳杂沓,充溢圆方。

笙磐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家荣贵,寿考无疆。

3、《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4、《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5、《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除夕守岁习惯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

也有叫做“熬百岁”的。

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

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苏轼的春节古诗词《守岁》阅读

苏轼的春节古诗词《守岁》阅读

苏轼的春节古诗词《守岁》阅读守岁宋代: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个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能够自夸。

注释垂尽:快要结束。

壑(hè):山谷。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强(qiǎng):勉强。

哗:一作“喧”。

挝(zhuā):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灯烬(jìn):灯花。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蹉跎(cuōtuó):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赏析《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

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守岁李世民古诗注音版

守岁李世民古诗注音版

守岁李世民古诗注音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守岁是指在中国农历除夕夜守夜,迎接新年到来的传统习俗。

相传,唐朝开创的守岁习俗最为隆重,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朝的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也是唐高宗李治的父亲,他历经唐高宗、唐中宗和唐肃宗三朝,被称为“贞观之治”的立国之君。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守岁李世民的古诗。

李世民在位期间,以其英明的统治和贤明的执政,使得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许多诗文作品,其中有一首关于守岁的古诗尤为经典,名为《守岁》。

这首诗描绘了李世民在除夕夜守岁时的心情和景象,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诗曰:“紫微隅积岁兵戈,丕龙书记魏京华。

庭前相对鹊初来,岁暮愁心起。

遥知天上月将满,故园相对人不归。

辞父家寄明光宅,泪滴经年路。

银杏无叶已苍苍,征夫未有花时节,黄金屋中酬赤乔。

毕命齐明伐秦楼,满地杏梁秖月斜。

悔之为傷哭,黄犬颔首相别时,青茅夭夭春雨草,飞花目枉生光地。

考思坊下高且长,儗器居官已满,霆陿雌雄相对,四海辟阳既荒。

谂功鸣动寄金书,点头动手切歌曲”。

这首诗中,李世民通过情景描写和意境抒发,展现了对岁月流转和时光消逝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诗中描绘了李世民在守岁之夜独自思索的场景,凭吊往事和怀念亲人,表现了身居高位的君主也有孤独和忧思之情。

李世民的这首《守岁》诗深刻描绘了唐代皇帝在守岁之夜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忧虑,体现了一代君主的忧国忧民之心。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于岁月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许,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结尾】第二篇示例:守岁李世民古诗注音版守岁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习俗之一,是指在农历除夕夜整夜不眠,守候新年到来的习俗。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结合各种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守岁。

苏轼古诗《守岁》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守岁》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守岁》原文译文赏析《守岁》宋代: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赏析】《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

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

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

“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

2024年除夕古诗

2024年除夕古诗

1.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白居易《除夜》2.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孟浩然《除夜有怀》3.年光箭脱无留计。

才过立春还守岁。

——李处全《玉楼春·年光箭脱无留计》4.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戴复古《除夜》5.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6.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钱起《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7.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

——姜夔《除放自石湖归苕溪》8.自守岁寒性,不肯随春华。

——释文珦《古意·老梅何偃蹇》9.坚守岁寒操,亦当慎修凭。

——释文珦《南山松柏章》10.身如冬岭松,独立守岁寒。

——释文珦《生年》11.远村坎坎鼓,守岁以自娱。

——方回《岁除夜过白土市不宿夜几失道田家地卧四十韵》12.郊居守岁苦为情,一岁中间百事经。

——仇远《岁除志喜》13.已无叹老嗟卑意,却喜分冬守岁时。

——陆游《岁暮·小筑幽栖与拙宜》14.醉後先眠客莫嗔,谁能守岁费精神。

——杨万里《除夜宿石塔寺》15.敲门既辱频传句,守岁仍呼共引杯。

——赵蕃《次韵衡州先生除夕绝句》16.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苏轼《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17.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18.欲唤阿咸来守岁,林乌枥马斗喧哗。

——苏轼《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19.敲门贺客辞多病,守岁诸孙听不眠。

——苏辙《己丑除日二首·橘红安稳近谁传》20.床头历日鬓丝丝,懒倦慵吟守岁诗。

——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床头历日鬓丝丝》21.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

——王安石《次韵冲卿除日立春》22.荆鄂十守岁,衡潭三拜年。

——项安世《赠弃少敏》23.它时守岁招呼近,只在藤萝水石东。

——程嘉燧《戊寅除夜拂水山庄和牧斋韵二首·旧识园梅与径蓬》24.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