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
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
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_______ ——_______ ——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流星”。
有什么妙处?(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A.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答案】(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2)不能。
“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
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提示,分析诗歌所描绘的人、景、物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再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首诗第一节写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从“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可以看出这一节描绘的画面是:天上美丽街市图。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下列对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描写诗人面对街灯和明星所引发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的思想。
B.第二节作者想象天上街市中的珍奇物品,含蓄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C.第三节描写作者想象中的牛郎织女在天河骑牛来往的动人情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厌弃压迫、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
D.第四节描绘作者想象牛郎织女正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的逗号有什么表达作用?(3)诗中使用了“你看”“定然”“不信”“请看”等词语,有何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明作者看得仔细、清楚。
B.这些词语用得肯定,把想象的内容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历历在目。
C.联想自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D.表明作者态度亲切,用语客气,为人谦虚。
(4)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旨在描写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清新、活泼。
B.这首诗通过想象天街的美丽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这首诗是作者的主观想象,是作者美好愿望的表现,与现实生活无关。
D.这首诗的主题是消极的,它表明了作者只能寄希望于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
【答案】(1)D(2)逗号一般用来表示一句话中的一般性的停顿。
而此句中的逗号不仅表停顿,更是要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3)B(4)B【解析】【分析】(1)D项“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错误,应该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郭沫若美哉!美哉!天体于我,不曾有今宵欢快!美哉!美哉!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永恒无际的合抱哟!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你看那双子正中,五车正中,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低低地垂在西方,乘在那有翼之马的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
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1)B(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
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⑴ B;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臧克家我爱听人家把星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子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1946年8月4日午于沪(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_______。
(2)诗人用“星星”象征_______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答案】(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
“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
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
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同之处比较多,如数量都非常多;都非常渺小,都很平凡,默默无闻等。
(3)星星虽然很渺小,但也有自己的光圈,也能给浩渺的夜空做出自己的贡献,联系其象征意义可知,“自己的光圈”也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分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以下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怀。
B.首句写景兼点季节,突出了杨花的漂亮和子规啼叫的动听,令人神清气爽。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困难,也包括了诗人对友人的惦念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人,寄望了诗人对友人的和怜悯。
E.诗歌想像奇异,表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光景?衬着了如何的氛围?(3)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僻?(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感情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1) B,C(2)杨花和子规鸟。
衬着了无穷悲凉感慨的氛围。
(3)“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4)拟人。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愁、关心之情。
【分析】【剖析】( 1)本题考察理解内容和挑选信息。
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季节,衬着悲凉忧愁的氛围。
B 项“突出了杨花的漂亮和子规啼叫的动听,令人神清气爽。
”有误;“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困难。
不着沉痛之语,而沉痛之意自见。
C 项““过五溪”,五溪为湘黔交界处偏僻边远的穷山恶水,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说明诗人旅途之困难,也包括了诗人对友人的惦念和惋惜之情。
”有误。
(2)本题考察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要经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要点字词来理解、推测、斟酌语句的意思。
杨花落尽,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叫声哀婉悲凉,甚至啼血。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闻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僻要经过五溪。
光景是杨花和子规鸟。
衬着了无穷悲凉感慨的氛围。
(3)本题考察理解诗歌内容。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1)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排”字的表达效果。
(2)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全诗虚实结合,由虚入实,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炼字往往具有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本题考查体会感情和写法特点。
C项有误。
诗人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诗人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故答案为:(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C【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随意(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与“随意”相照应。
(2)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随意;⑵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答案】(1)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
(2)两句诗集中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乡泪客中尽”实现直抒胸臆。
“归帆天际看”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解析】【分析】(1)首联是写景句,要体会“早寒”这样的季节、氛围特点,要抓住具体景物分析把握。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2)①“乡泪客中尽”中的“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归帆天际看”写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
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②“乡泪客中尽”中的“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客”点明身份,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直抒胸臆。
“归帆天际看”写“归帆”和“天际”等景物组成的画面,借家人想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是借景抒情。
故答案为:⑴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
⑵两句诗集中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乡泪客中尽”实现直抒胸臆。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答案】(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运用比喻,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荣华富贵、故国家园、帝王江山。
如今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
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故答案为:(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解释“次”和“客路”的含义。
(2)尾联抒发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2)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面”,“次”的意思是“停留”。
“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客路”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尾联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⑴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⑵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结合抒情语句和诗歌的意象等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1)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解析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新部编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
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
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答案】(1)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分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述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感情?【答案】( 1)潮水上升,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广阔,正是顺流行船,一叶白帆恰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画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处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分析】【剖析】( 1)注意这两句诗描绘的光景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述画面,就要在脑筋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适合、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如:潮水上升,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广阔,正是顺流行船,一叶白帆恰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画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联合诗歌最后两句剖析,能够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处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 潮水上升,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广阔,正是顺流行船,一叶白帆恰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画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 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处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评论】⑴ 本题考察描述诗句情况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好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第一要剖析诗句中的意象和境界,并在脑筋里想象这样的境界,而后再联合诗意进行描述。
描述的语言必定要适合、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 本题考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感情,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绘的光景特色上推测,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理解,三是联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这首诗反应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 季,从“________”词句中能够看出,原由是________。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
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
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D【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A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住在“北固山”还未到故乡,“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有误;B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使人顿生惆怅之情”错误;C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有误。
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D;【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
“。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D项无误。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3)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分析】(1)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2)句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观察图一,画面写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3)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故答案为:(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3)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整体感知文本,再结合写作背景和具体语境分析画面描述的内容。
(3)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能力。
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
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4.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A(2)C(3)同意。
“阔”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故选A。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妙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生”字“入”字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故选C。
(3)本题考查炼字。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4)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1)A;(2)C;(3)同意。
“阔”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点评】(1)据此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赏析。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妙处。
答题时应注意,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生”字“入”字使用拟人。
(3)本题考查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