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对交通肇事罪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交通肇事罪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交通肇事罪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摘要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只能成为本罪的量刑情节,而不具有定罪层面上的意义。

交通肇事罪成立的标准是,是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即他人重伤、死亡及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结果。

只要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为逃避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这一情节的,就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

只要交通肇事造成了重大公私财产损失,就可构成本罪,而不问肇事者是否有能力赔偿数额的多少,刑法第133条从未把不能赔偿数额的多少作为本罪成立的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而无能力赔偿责任的规定易将民事责任刑事化。

交通肇事罪为典型的过失犯罪,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共同过失犯罪。

“逃逸”行为并不是交通肇事罪的成立要件。

换句话说,交通肇事的“逃逸”行为仅对本罪不具有定罪层面上的意义。

他们的共同逃逸行为不是共同犯罪行为,更重要的一点是,交通肇事罪是一个典型的过失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罪。

《解释》对上述的解释已经违背了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及相关基本。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共犯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交通肇事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案件也逐年增多,严重地威胁着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为此,我国《刑法》及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交通肇事后逃逸”及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很多争议。

在此,本人结合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以及具体实践,对“交通肇事罪”的有关问题进行粗浅的理论探讨,以求教于刑法学界前辈。

一、概念及其构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

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交通法律案件提问解答(3篇)

交通法律案件提问解答(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

在处理交通事故的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交通法律案件进行提问解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1. 提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哪些依据?解答: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 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鉴定结论;- 当事人的陈述;- 证人证言。

2. 提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分为几种?解答: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分为以下几种:- 全部责任;- 主要责任;- 次要责任;- 无责任。

3. 提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由谁出具?解答: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

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1. 提问: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哪些?解答: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 人身损害赔偿;- 财产损失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2. 提问: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哪些项目?解答:人身损害赔偿包括以下项目:- 医疗费;- 护理费;- 交通费;- 误工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 残疾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

3. 提问:财产损失赔偿包括哪些项目?解答:财产损失赔偿包括以下项目:- 车辆损失;- 车辆停运损失;- 货物损失;- 货物停运损失;- 其他财产损失。

三、交通肇事罪1. 提问: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解答: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 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发生交通事故;- 非法占有目的。

2. 提问: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有哪些?解答: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包括:-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四、交通事故处理流程1. 提问: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该怎么办?解答: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警。

同时,应当及时采取救助措施,保护受伤人员。

2. 提问: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是怎样的?解答: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如下:- 当事人报警;-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勘查现场;- 当事人提交相关证据;-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交通事故认定;- 当事人申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当事人协商或者调解赔偿事宜;- 当事人提起诉讼。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交通肇事罪是一种常见的刑事犯罪,认定自首在该罪的定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自首的定义和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疑难问题。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进行解析。

案例一:李某闯红灯撞人后报警自首李某在驾驶电动车时闯红灯,不慎撞倒路人造成重伤。

事发后,李某在未逃逸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报警,并到派出所自首。

经检验,李某当时未饮酒。

然而,法院一审认为李某未在肇事后主动到公安机关交代自己的罪行,不符合自首的认定标准,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

分析: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自愿到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交代自己的罪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犯罪活动的过程。

根据这一标准,李某属于自首行为。

但是诱因自首的行为与主动到公安机关交代的行为在概念上是不同的。

在本案中,李某是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就已经报警自首,这种行为应当被视为主动到公安机关通报犯罪情况,并不能否认其自首。

案例二:王某逃逸后主动到公安机关自曝真实身份王某驾驶私家车时因酒后驾驶发生车祸,造成两人受伤。

事发后,他逃逸并伪造车牌。

两周后,王某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并在接受讯问时才如实陈述了车祸的全部经过。

法院一审认为王某逃逸后未主动到公安机关交代自己的罪行,不能认定其为自首,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五年。

分析:自首必须是在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时行为,但不包括以下情形:未被发现的逃匿、未被逮捕的躲藏、在被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抓获之前被他人揭发等情况。

由此可知,王某属于逃逸未被发现状态下报案自首的情况,符合自首的认定标准。

案例三:张某醉酒后撞车在医院自曝事实张某酒后驾车撞上了一辆停车在路边的轿车,造成轿车严重损毁。

张某在撞车后自己进了医院,被司机们追到医院的时候,张某自己承认自己醉酒驾车撞了轿车。

张某的主观故意非常明确,只不过有一段没有自首的时间间隔。

法院一审认为张某存在一定自愿心理极力隐瞒,不认可其自首行为,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范文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范文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篇一一、引言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其认定及量刑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自首作为刑法中从宽处罚的一种情节,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认定和量刑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时,往往存在诸多疑难问题。

本文旨在解析交通肇事罪中自首认定的疑难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自首的基本概念及法律原则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所犯罪行的行为。

在认定自首时,需遵循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两个基本条件。

同时,法律对自首的从宽处罚情节给予了明确规定,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三、交通肇事罪中自首认定的疑难问题(一)自动投案的认定在交通肇事罪中,自动投案的认定往往存在争议。

一方面,部分犯罪嫌疑人可能因惊慌失措、逃避责任等原因未及时投案;另一方面,部分犯罪嫌疑人可能因对法律认识不足,误以为事故责任较小而未主动投案。

此外,还存在犯罪嫌疑人通过他人代为投案、以信函、电话等方式投案等复杂情况。

(二)如实供述的认定如实供述是自首的另一个基本条件。

在交通肇事罪中,如实供述包括供述事故发生的全过程、事故责任及违法犯罪的动机、目的、方法等。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犯罪嫌疑人供述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或者提供虚假供述等情况。

此外,部分犯罪嫌疑人可能存在多次供述、翻供等复杂情况,给如实供述的认定带来困难。

(三)自首情节的从宽处罚幅度自首情节的从宽处罚幅度在交通肇事罪中存在差异。

一方面,自首情节对于减轻刑罚的程度存在不同规定;另一方面,自首情节与其他量刑情节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刑罚的从宽幅度。

此外,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对自首情节的认定和从宽处罚幅度的把握不一等问题。

四、疑难问题的解决路径(一)明确自动投案的认定标准为解决自动投案的认定问题,司法实践中应明确自动投案的认定标准。

包括: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投案;主动交代罪行;无干扰、阻碍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正常办案的行为等。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疑难问题,干货都在这里了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疑难问题,干货都在这里了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疑难问题,干货都在这里了本文针对实践中困扰司法办案机关认定交通肇事犯罪的几个常见问题,详细梳理了有关法律规定及《刑事审判参考》中的有关案例,以期对司法实务有所帮助。

交通肇事案件,是基层办案机关经常遇到的一种案件类型,也是司法实务中定性和处罚存在较多疑难争议的一种案件类型。

本文针对实践中困扰司法办案机关认定交通肇事犯罪的几个常见问题,详细梳理了有关法律规定及《刑事审判参考》中的有关案例,以期对司法实务有所帮助。

一、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21日《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交通肇事解释》)第2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五)严重超载驾驶的;(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这里的致人重伤、死亡,应当是指行为人以外人重伤、死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致使本人重伤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符合危险驾驶罪构成要件的,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刑事审判参考》第900号案例)二、关于超标电动自行车能否认定为机动车根据刑法第133条和《交通肇事解释》第2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驾驶非机动车辆,除非符合《交通肇事解释》第2条第1款和第2款第(五)(六)项的规定,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当然也不会构成危险驾驶罪)。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目录内容摘要 (3)一、交通肇事罪的疑难问题探析 (3)(一)关于以交通肇事行为人责任大小认定交通肇事罪的问题3 (二)对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主观罪过内涵的界定5二、交通肇事者主观心态的分析 (7)三、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罪名的区分 (9)(一)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 (10)(二)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12)(三)交通肇事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 (12)三、结语 (13)参考文献: (14)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姓名:林浩内容摘要随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类发明汽车、火车、电车等交通工具以来,极大地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却是非常重大的,那就是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除战争以外导致人员伤亡的第二大原因。

关键词:交通肇事;主观罪过;致人死亡一、交通肇事罪的疑难问题探析交通肇事罪是业务过失犯罪,而罪状又是空白罪状,因此如何理解和适用该罪的构成要件就成为重要的法律适用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较为系统地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的定罪与量刑标准。

《解释》的内容之一是将交通事故责任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成立条件,这一规定值得追问。

(一)关于以交通肇事行为人责任大小认定交通肇事罪的问题交通肇事罪的构成不仅要求行为人在客观方面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害,还同时要求交通肇事行为人主观方面有较为严重的过失,由于过失是行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虽然行为人本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过失是清楚的,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主要还是通过行为人的一系列外在表现来认定行为人过失的有无及其轻重。

我国的司法实践是根据行为人的责任程度来表示其过失的有无及其程度轻重的,例如,我国《交通安全法》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则根据责任大小决定是否构成犯罪,一般情况下,负事故的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只有在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构成犯罪,这种以行为人在事故中的责任来认定交通事故罪与非罪的方法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的。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范文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范文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篇一一、引言自首制度是刑事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不仅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且可以促使犯罪分子认罪伏法,从而避免更加严重的法律后果。

然而,在交通肇事罪中,关于自首的认定常常存在诸多疑难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首制度。

二、交通肇事罪中自首认定的疑难问题1. 自首的时间节点问题在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时间节点是自首认定的关键因素。

一些案件中,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未及时自首,而是在接受调查或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才承认罪行。

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认定为自首,以及自首的从宽处罚情节如何适用,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 自首的真实性及动机问题在部分案件中,肇事者可能出于各种原因(如逃避责任、减轻处罚等)在口供中表现自首。

此时如何判断其自首的真实性及动机成为难点。

是否应当考虑到其主动承担责任的程度和接受司法审查的态度来评估其自首的动机和真实性?3. 特殊情况下的自首认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肇事者与被害人家属达成和解协议后自首,或者肇事者有多次交通违法行为后再次发生交通事故并自首等,如何认定其自首情节以及是否应给予从宽处罚,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交通肇事罪中自首认定疑难问题的建议1. 明确自首的时间节点标准为解决自首时间节点问题,应明确规定在事故发生后的一定时间内(如24小时内)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

同时,对于在接受调查或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承认罪行的行为,若其表现出真诚悔罪的态度并积极配合司法调查,也应予以适当考虑。

2. 考虑自首的真实性及动机为确保自首的真实性及动机判断准确,应当从多方面考虑:首先应考察肇事者主动承担责任的程度和接受司法审查的态度;其次要了解其是否存在与被害人达成和解的动机;最后还要考虑其是否有其他违法行为以及此次事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

综合其实际情况,才能准确判断其自首的真实性和动机。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目录内容摘要 (3)一、交通肇事罪的疑难问题探析 (3)(一)关于以交通肇事行为人责任大小认定交通肇事罪的问题3 (二)对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主观罪过内涵的界定5二、交通肇事者主观心态的分析 (7)三、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罪名的区分 (9)(一)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 (10)(二)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12)(三)交通肇事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 (12)三、结语 (13)参考文献: (14)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姓名:林浩内容摘要随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类发明汽车、火车、电车等交通工具以来,极大地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却是非常重大的,那就是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除战争以外导致人员伤亡的第二大原因。

关键词:交通肇事;主观罪过;致人死亡一、交通肇事罪的疑难问题探析交通肇事罪是业务过失犯罪,而罪状又是空白罪状,因此如何理解和适用该罪的构成要件就成为重要的法律适用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较为系统地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的定罪与量刑标准。

《解释》的内容之一是将交通事故责任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成立条件,这一规定值得追问。

(一)关于以交通肇事行为人责任大小认定交通肇事罪的问题交通肇事罪的构成不仅要求行为人在客观方面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害,还同时要求交通肇事行为人主观方面有较为严重的过失,由于过失是行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虽然行为人本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过失是清楚的,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主要还是通过行为人的一系列外在表现来认定行为人过失的有无及其轻重。

我国的司法实践是根据行为人的责任程度来表示其过失的有无及其程度轻重的,例如,我国《交通安全法》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则根据责任大小决定是否构成犯罪,一般情况下,负事故的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只有在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构成犯罪,这种以行为人在事故中的责任来认定交通事故罪与非罪的方法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的。

交通事故疑难问题问答

交通事故疑难问题问答

交通事故疑难问题问答一、【车辆停运损失】车辆因交通事故损坏,可否主张车辆维修期间的停运损失费用?如何主张?如果车辆因交通事故损坏,且该车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受害人可以要求赔偿该车辆休息期间的停运损失费。

如果是私人非营运车辆损坏,不能主张停运损失费。

停运损失计算时间包括交警部门扣车期间、车辆维修期间,保险公司车损评估期间等合理期间,停运损失按预期利益损失计算,无法计算的按照同行业平均收入水平计算。

私家车被撞修理期间主张租车损失法院不予支持。

二、【车辆贬值费】车辆因交通事故受损后,可否主张贬值费?在交通事故中,常会出现新车、高档车被撞后,受害人主张贬值费,对此是否应当支持,法律缺乏明确规定,各地司法实践做法不一,普遍的观点是比较谨慎的。

因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损坏,修理后仅造成交易价值降低的,不支持贬值费,如果修理后确实存在性能、安全性降低,在有明确鉴定意见的情况下,部分省份支持贬值费主张。

待售车辆被撞造成交易价值降低和实际损失的,可以主张贬值费。

法院支持贬值费主要涉及两点:一是车辆原来的性能、规格、安全性等很难得到完全恢复;二是交易价值也减少。

三、【借车事故】车辆所有人将车辆借给他人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将车借给他人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对此缺乏明确的规定,有的判决要承担连带责任,如北京、浙江、广东、江西等省市;也有判决车主无过错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江苏、重庆等。

对车主将车交给无证人员、醉酒人员或车况不良等车主有过错的情形下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基本无异议。

立法趋势是车主出借车辆无过错的不承担责任,有过程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租赁责任】出租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出租人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现实中许多汽车租赁公司,以出租汽车盈利。

出租车辆发生事故后,不管出租人是否存在过程,一般均判决对受害人负事故连带责任。

即使出租人与承租人签署了事故免责条款,仍不能对抗受害人,出租人承担责任后可以根据约定向承租人追偿。

交通肇事罪浅议

交通肇事罪浅议

交通肇事罪浅议一、引言交通肇事罪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中,因违反交通安全法规或者道路交通管理规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并具备过失行为以及刑法规定的其他构成要件,导致刑事责任追究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构成了重大威胁。

本文将对交通肇事罪进行浅议,探讨其定义、构成要件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二、交通肇事罪的定义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因疏忽、违章或者其他过失,造成重大事故,致人死亡或者致使人员重伤、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

”从定义可以看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不同于故意犯罪,其主观故意是过失的结果。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需要具备两个要件:一是过失行为要素,即疏忽、违章或其他过失行为;二是后果要素,即造成重大事故,致人死亡或者致使人员重伤、财产重大损失。

三、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1. 过失行为要素过失行为是交通肇事罪构成的基础要件。

这里所说的过失包括疏忽、违章或其他过失行为。

疏忽是指交通参与人在道路交通中对行车安全注意不够,疏忽大意导致事故发生。

违章是指交通参与人在行车过程中明知道某项行为违法危险,但依然故意违反交通安全法规或者道路交通管理规定,导致事故发生。

其他过失行为包括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驾驶车辆不符合规定等。

2. 后果要素后果要素是交通肇事罪构成的核心要件。

后果是指交通肇事罪造成的重大事故,包括致人死亡或者致使人员重伤、财产重大损失。

这些后果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未构成重大事故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构成重大事故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也就是说,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处罚和经济处罚。

根据事故情节的不同,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如有轻微过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情节严重,致人死亡或人员重伤的,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交通肇事罪几个题目的思考

对交通肇事罪几个题目的思考

对交通肇事罪几个题目的思考交通肇事罪作为一种涉及到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

尤其是近年来,交通肇事案件的数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相关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认真的思考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犯罪行为,避免其发生,保障公共安全。

本文将围绕交通肇事罪的几个热点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1. 什么情况下构成交通肇事罪?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中,因过失或者故意行为造成人员死亡、重伤、轻伤或者财产严重损失的行为。

也就是说,只有在发生交通事故的过程中,造成了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对于交通肇事罪的判定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存在多方因素的作用,对于肇事者的责任认定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判定。

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在定性时需要考虑到人身伤害程度、时间、空间等多个因素,这也会影响到交通肇事罪判定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判定交通肇事罪时,我们应当准确把握相关的法律规定,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并引入科技手段进行鉴定和分析,尽可能保证对交通肇事罪的准确判定。

2. 交通肇事罪与情节轻重如何界定?交通肇事罪的轻重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肇事者的刑事处罚,因此,其界定十分重要。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法官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肇事者的故意或过失程度: 一般来说,故意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应当受到更重的惩罚,过失程度也会影响到判决结果。

•造成的损失程度: 同样,当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或重伤时,其刑事责任也会相应提高。

•肇事者是否具备救助被害人的意愿和行为: 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主动采取救助措施,并付出了努力,这一点也会对判决结果有所影响。

•肇事者是否具备自首、认罪、悔罪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准确界定交通肇事罪的情节轻重,避免因为界定不严谨,导致判决结果失当、不公。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与疑难问题、审理的建议与观点探析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与疑难问题、审理的建议与观点探析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与疑难问题、审理的建议与观点探析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与疑难问题1、诉讼主体确定难;机动车事故发生后,确定承担责任的主体是重中之重,只有确定了该承担责任的主体的情况下,才能涉及下面的责任认定、责任划分和责任承担等。

而在处理机动车事故案件中,事故车辆的数次倒卖,合法车辆买卖主体的确定当然容易,但是报废车辆的买卖的责任主体确定是实践中最困难的一种情形。

当事人买卖车辆有书面买卖协议的好确定,无书面买卖协议的责任主体的确定就存在难处。

如果一旦确定不准确,就会出现漏列主体,在程序上就违法了,而程序的错误是没有办法弥补的,上级法院对漏列主体的上诉案件,基本上都是发回重审,可见主体的确定的重要性。

2、多人受伤时交强险的分配额确定难;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在有多名死者、伤者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第三者责任强制险限额的分配。

在审判实践中,如何分配是每个法官都要面临的问题,如所有的死者继承人、伤者都诉至法院,法官就可以确定具体的全部损失,而按照比例来分配该限额;如有的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即不放弃第三者责任强制险限额的分配主张,在知道人民法院将要分配限额时仍然不起诉或是根本就找不到受害人的联系方式等情况,由于无法确定没有起诉的当事人的具体损失,就没有办法为其确定应当分配及预留的第三者责任强制险份额。

在实践中如何操作,没有统一的意见和规定,致使对该类案件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3、对于医疗费用中是否应当扣除一定比例的自费用药费用及后续治疗费用的确定与处理难;在机动车受害人的医疗费用中,是否应当扣除一定比列的自费用药费用,在实践中各地法院操作亦存在差异,是扣还是不扣?扣?又按照什么标准来扣?法律法规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人民法官只有依据有限的自由裁量权来作出评判,无形中会产生扣与不扣,扣多扣少的不合理现象。

4、农村与城镇标准的认定难;由于法律规定了农村与城镇的两个对伤残、死亡赔偿金的不同计算标准,如果纯粹按照户口来确定赔付标准的话,就不会产生矛盾,但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答复就让法官在认定虽然是农村户口,但是在城镇经商,居住收入来源于城镇按照应按照城镇标准计算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有的地方法院认定该标准放的很宽,有的地方法院又把握的非常严格,认定的尺度没有统一,从而导致认定的难处,最高人民法院不统一该认定尺度及标准,致使各地法院各自为政,各有各的认定的尺度和标准。

交通肇事罪认定的疑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交通肇事罪认定的疑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交通肇事罪认定的疑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交通肇事罪认定的疑难问题研究一、研究背景交通事故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交通肇事罪是在交通事故中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犯罪行为。

然而,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涉及到的法律和事实问题复杂多样,经常陷入理解和解释的困境,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剖析交通肇事罪认定的疑难问题,深入探讨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交通肇事罪认定的研究,可以为法律学界和司法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有助于加强对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治理,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定性标准、主体与客体责任、证明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的研究。

涉及罪名、客体、主体、行为以及法定刑等方面的构成要件,分析各要件之间的关系和权衡。

2. 交通肇事罪的定性标准。

研究刑法规范的言语和适用理论的内涵,分析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区别和定性标准。

3. 主体与客体责任的研究。

对行为人、被害人、监护人、车主等多方责任的规制进行探讨,分析主体与客体责任的比例关系。

4. 证明责任的研究。

证明交通肇事罪构成过程中,质证、举证、鉴定等证据的证明责任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加以比较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论文的预期结果和贡献本研究预期能够破解交通肇事罪认定的疑难问题,回答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意义和实践意义,并探讨推进交通事故治理和构建社会和谐的思路和方法,创新火车站改造、建设、运营的理念。

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对于加强交通事故治理、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浅谈交通肇事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交通肇事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交通肇事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尽管修订后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并且增加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刑法理论界多有微词,实务部门也多有歧义。

本文拟对交通肇事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交通肇事罪的主体问题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既可以是从事交通运输工作的人员,也可以是除航空工作人员和铁路工作人员以外的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其他人员。

实践中下列人员能否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值得探讨。

其一、非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能否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对于非机动车辆的驾驶员能否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有不同看法。

有的认为,驾驶非机动车辆(如马车、人力三轮车等),违背交通管理法规,一般只能给特定的个别人造成伤亡或者数量有限的财产损失,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而交通肇事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只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才可能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操纵非机动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伤亡的,不应定交通肇事罪,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犯罪的性质,造成他人死亡的,定过失杀人罪;造成重伤的,定过失伤害罪。

有的认为,虽然非机动车辆肇事危害的程度、范围一般不如机动的大型交通运输工具那样大,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其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这一事实,操纵非机动车辆发生重大事故,同样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因而也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因此,对于行为人驾驶非机动车辆违章肇事,造成法定危害后果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我们认为,无论是机动交通工具运输人员还是非机动交通工具运输人员,只要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在认定此罪时,主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行为人的行为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定交通肇事罪;行为人的行为只危害特定少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不危害公共安全,应定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而不能定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交通肇事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交通肇事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在现代社会,交通肇事罪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道路运输的繁忙,交通肇事案件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交通肇事罪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深入研究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交通肇事罪的成因(一)驾驶员因素1、违法驾驶行为许多驾驶员在道路上存在超速、超载、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驾驶行为。

超速行驶会增加车辆的制动距离和操控难度,容易导致失控;超载会使车辆制动性能下降,影响稳定性;酒驾和疲劳驾驶则会导致驾驶员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大大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2、驾驶技能不足部分驾驶员缺乏必要的驾驶技能和经验,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

例如,在紧急制动、避让障碍物、应对恶劣天气等情况下,操作不当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3、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一些驾驶员对交通安全法规和规则缺乏尊重和重视,存在侥幸心理。

他们认为偶尔的违法驾驶不会导致事故,忽视了自身行为对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二)道路和交通设施因素1、道路设计不合理部分道路存在弯道半径过小、坡度过陡、视线不良等问题,这些不合理的设计增加了驾驶员的操作难度,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不清晰或缺失,交通信号灯故障,道路照明不足等,都会影响驾驶员对路况的判断和交通的顺畅,从而增加事故的可能性。

(三)车辆因素1、车辆故障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等关键部件出现故障,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维修,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引发事故。

2、车辆维护不当部分车主对车辆的维护保养不重视,长期不进行检查和保养,导致车辆性能下降,存在安全隐患。

(四)环境因素1、恶劣天气如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会降低道路的能见度,使路面湿滑,增加车辆的制动距离,从而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2、交通流量大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车辆之间的间距较小,容易发生追尾、刮擦等事故。

二、预防交通肇事罪的对策(一)加强驾驶员教育和管理1、严格驾驶证考试制度提高驾驶证考试的标准和难度,确保新驾驶员具备扎实的驾驶技能和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范文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范文

《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疑难问题解析》篇一一、引言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其认定及量刑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

其中,自首作为犯罪嫌疑人的一种态度表现,在量刑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本文将围绕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标准、疑难问题及解决路径进行详细解析。

二、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标准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在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需满足以下标准:1. 自动投案:犯罪嫌疑人需在未受到司法机关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投案。

2. 供述罪行:犯罪嫌疑人需如实供述自己的交通肇事行为及其所涉及的事实。

3. 行为真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必须是真诚的,不能是虚假的、隐匿的或者模糊不清的。

三、交通肇事罪中自首认定的疑难问题在交通肇事罪中认定自首时,常遇到的疑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 现场等候与自首的区别:部分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在事故现场等待交警处理是否可视为自首,还是仅是现场等候处理?2. 供述不全面或模糊的情况:犯罪嫌疑人虽主动投案,但供述不全面或模糊不清,是否可认定为自首?3. 多次供述的认定:犯罪嫌疑人在不同时间多次供述,前后矛盾或有所保留,如何认定其自首情节?4. 法律理解差异:由于对法律的理解差异,部分犯罪嫌疑人在投案时可能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种情况下是否可认定为自首?四、疑难问题的解决路径针对上述疑难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1. 明确现场等候与自首的界限:根据具体情况,如犯罪嫌疑人是否主动向司法机关表达投案意愿、是否积极配合调查等来判断其是否构成自首。

2. 综合考虑供述情况:对于供述不全面或模糊的情况,应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态度、行为表现等因素来判断其是否构成自首。

3. 分析多次供述的连贯性:对于多次供述的情况,应分析其前后供述的连贯性、一致性和真实性,判断其是否具有自首情节。

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探析

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探析

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探析内容摘要肇事罪是当前社会中一种常发的严重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文对交通肇事罪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延伸和若干“司法解释”进行探讨,从而作出比较全面的判断,以求在司法实践中对交通肇事罪更准确地适用法律。

关键词:危害公共安全交通肇事司法认定立法完善适用法律目录一、关于“无能力赔偿”与定罪的反思...........................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关于责任大小与定罪的反思.................................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责任大小与定罪.........................................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反思.. (2)三、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及刑事责任 (3)(一)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含义 (3)(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刑事责任 (3)四、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及认定 (4)(一)“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4)(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刑认定 (5)参考文献 (6)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探析当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交通肇事罪在我国发案率极高,有很大的危害性。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因为交通事故每年死亡的人数均在10万人左右,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交通事故的数量肯定会逐年增多,其中因事故肇事而构成犯罪者,也必然会有所增加。

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从技术方面加强交通工具的安全性,道路的良好保障性外,在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方面和交通文化培养方面,政府与民间均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法律方面关于交通工具的操作规程也应当更加合理、更加严格,完善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当予以惩处。

鉴于此,本文对交通肇事罪从理论与实务的角度予以探讨。

一、关于“无能力赔偿”与定罪的反思在日常生活中,交通肇事罪属于高频发犯罪,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探讨
作者:胡芳芳刘海廷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3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逐步进入了汽车时代。

紧随时代发展的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也在逐年增加。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疑难复杂问题,对公安、检察院、法院的调查取证、诉讼、审判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

交通肇事类案件作为一种典型的刑事案件类型,涉及到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及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因此,本文从我国交通肇事司法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造成现状立法不足的原因分析,就如何解决我国交通肇事罪领域存在的疑难节点提出若干设想。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犯罪主体的界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等疑难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司法实践中解决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交通肇事罪犯罪主体“逃逸致人死亡”
作者简介:胡芳芳,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海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刘海廷,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刑法、民法、社会法学、诉讼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5.028
一、非机动车驾驶人员犯罪主体资格
非机动车驾驶人:是指非机动车如三轮车、自行车、马车等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

非机动车驾驶人员主体资格:是指其能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资格。

从实际情况和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来看,无论是机动还是非机动交通工具驾驶人员都可能成为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

其原因就在于它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时间往后倒退30几年,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不论是基础道路建设,还是交通工具都十分落后。

乡村基本上是泥土路、石子路,城镇也大多是水利路或者柏油路,道路崎岖并且坑坑洼洼,再加上当时机械和零配件等制造领域的技术还不是很先进。

所以,非机动车辆的运行速度很慢,在人们看来并不具有危险性,而且一旦遇到非机动车辆失控,驾驶人和行人能迅速感知并有足够的时间避免事故的发生。

所以,人们一直认为非机动车辆不足以对我们产生威胁。

但是,时代在进步,世界在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道路被极大地拓宽而且高架桥、天桥也如雨后春笋般耸立了起来。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包括非机动车辆在内的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

而且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非机动车的大到部件小到零件都更为先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非机动车辆的运行速度。

例如,山地自行车其运行速度可以不断提升,最高时速可达35km/h。

较之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自行车速度可谓提升了2倍多。

所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认识到现如今即使是非机动车辆其速度和危害性也不容小觑,我们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观念,承
认非机动车驾驶人员的主体资格,即非机动车驾驶人员从事了交通运输活动,造成了法定严重后果,亦应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二、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形态分析
笔者认为“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形态不可能是直接故意。

如果是直接故意,肇事人希望受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因而逃逸的话,那此时肇事人在主观上已经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而且其在客观上也确实实施了危害受害人生命健康的行为即通过逃逸行为故意致被害人死亡,违背由于其先行行为(即肇事行为)而引起的救助义务,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故意杀人犯罪。

因此,对于交通肇事后,直接故意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之前的肇事行为应被不作为杀人行为吸收或说死亡的重结果吸收受伤的轻结果,应按吸收犯的相关理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但肇事行为应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这样的例子发生,例如肇事者在肇事后发现受害者是自己的仇人、情敌或者不愿意承担之后可能的救助治疗费用等因而起了杀心,则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

笔者认为“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形态应为间接故意。

既不希望死亡结果发生但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结果的发生。

行为人选择逃逸就表示其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听之任之。

所以,“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形态应为间接故意。

但这并不表示行为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因为其不论是在危害性上还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上看都远不及故意杀人罪,而且刑法对此种情形规定了较高的刑罚,所以,对于“逃逸致人死亡”主观上应认定为间接故意,但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三、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定性
对于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定性,笔者认为这里的“被害人”不仅指本次事故的被害人还应包括逃逸过程中发生二次肇事情形下的被害人。

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定量刑情节被规避。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本次事故被害人死亡的行为分析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致本次事故被害人死亡的行为分析,学理界主要有如下观点:独立罪名说;转化犯说;吸收犯说;数罪说;结果加重犯说。

笔者将一一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局限性。

首先,学理上的以上观点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具体的案例,契合相应的法理和法律依据进行具体分析。

与吸收犯说相对应的情形主要是:“直接故意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

按照吸收犯说的观点,之前的肇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